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白蒿-原文
味甘平。
主五脏邪气,风寒温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
生川泽。
《名医》曰:生中山,二月采。
案《说文》云:蘩,白蒿也,艾,冰台也;《广雅》云:蘩,母,蒡葧也;《尔雅》云:艾,冰台;郭璞云:今艾,白蒿;《夏小正》云:二月采蘩;《传》云:蘩,由胡,由胡者,繁母也,繁母者,旁勃也;《尔雅》云:蘩,皤蒿;郭璞云:白蒿,又蘩,由胡;郭璞云:未详;《毛诗》云:于以采蘩,《传》云蘩,皤蒿也,又采蘩祁祁;《传》云:蘩,白蒿也;陆玑云:凡艾,白色者为皤蒿;《楚词》王逸注云:艾,白蒿也,按皤白,音义皆相近,艾,是药名,《本草经》无者,即白蒿是也,《名医》别出艾条,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白蒿-译文
味道甜而平和。
主要治疗五脏的邪气,风寒引起的温痹,补充中气,增强体力,促进毛发生长,使其变黑,治疗心悸,食欲减少,经常感到饥饿。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耳目聪明,不易衰老。生长在川泽之地。
《名医》记载:生长在中山地区,二月采摘。
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法:蘩,是白蒿;艾,是冰台;《广雅》中说:蘩,是母草,蒡葧;《尔雅》中提到:艾,是冰台;郭璞说:现在的艾,是白蒿;《夏小正》记载:二月采摘蘩;《传》中说:蘩,由胡,由胡是指繁母,繁母是指旁勃;《尔雅》中又提到:蘩,是皤蒿;郭璞说:白蒿,又称为蘩,由胡;郭璞还说:不详;《毛诗》中提到:于以采蘩,《传》中说:蘩,是皤蒿,又采蘩祁祁;《传》中又说:蘩,是白蒿;陆玑说:所有的艾,白色的是皤蒿;《楚辞》王逸注解中提到:艾,是白蒿,按照皤白的音义都相近,艾,是药名,《本草经》中没有记载,那么就是白蒿了,《名医》中单独列出艾条,实际上不是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白蒿-注解
味甘平:指药物的口感和性质,味甘表示药物味道甜美,平表示药物性质平和,不会过于寒凉或温热。
五脏邪气:指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病邪,邪气指疾病的原因。
风寒温痹:风寒是中医术语,指由风寒引起的痹症,温痹则是指痹症中伴有温热症状。
补中益气:指药物有补益中焦(脾胃)和增强正气的作用。
长毛发,令黑:指药物能促进头发生长并使其变黑。
疗心悬,少食,常饥:疗指治疗,心悬可能指心神不宁或心悸,少食常饥可能指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
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久服指长期服用,轻身指身体轻盈,耳目聪明指听力好、视力好,不老指延年益寿。
生川泽:生指生长的地方,川泽指河流和湖泊,这里可能指药物生长在河流或湖泊附近。
《名医》:指古代医学著作,《名医》可能是指《名医别录》等医学典籍。
生中山:中山可能是指中山地区,具体指代不明。
二月采:指在农历二月采集。
《说文》:指《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汉字字典。
蘩:指一种植物,白蒿。
艾:指另一种植物,冰台。
《广雅》:指《广雅》,是一部古代辞书。
《尔雅》:指《尔雅》,是一部古代辞书,主要解释古代汉语词汇。
郭璞:指郭璞,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训诂学家。
《夏小正》:指《夏小正》,是一部古代历书。
《传》:指古代的注释或解释。
《毛诗》:指《诗经》中的部分篇章,又称《毛诗正义》。
陆玑:指陆玑,晋代文学家。
《楚词》:指《楚辞》,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
王逸:指王逸,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本草经》:指《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药学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白蒿-评注
味甘平:首先,这句话描述了药材的味道和性质。‘甘’在中医理论中代表甜味,通常与补益、调和有关;‘平’则表示药性温和,不偏不倚。这表明此药材性质温和,适合长期服用。
主五脏邪气,风寒温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这一长串的描述列举了此药材的主治功效。‘主’意味着主要治疗,‘五脏邪气’指五脏的病邪,‘风寒温痹’则涉及风寒引起的痹症,‘补中益气’说明有补益中焦、增强体质的作用,‘长毛发,令黑’表明对头发有保健作用,‘疗心悬’指治疗心神不宁,‘少食,常饥’则可能指服用此药后食欲减少,但不会感到饥饿。这些功效涉及了多个方面,从内脏到外在体征,显示了此药材的广泛用途。
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长期服用此药材的益处,包括减轻体重、增强感官、延缓衰老。这些效果与中医的养生理念相符,强调通过药物调养身体,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生川泽:这里的‘生’指此药材的产地,‘川泽’则泛指河流湖泊等地。这表明此药材可能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也暗示了其可能具有的润泽作用。
《名医》曰:生中山,二月采:这是引用《名医别录》中的记载,说明此药材的产地为中山,采集时间为二月。这为药材的来源和采集时间提供了依据。
案《说文》云:蘩,白蒿也,艾,冰台也;《广雅》云:蘩,母,蒡葧也;《尔雅》云:艾,冰台;郭璞云:今艾,白蒿;《夏小正》云:二月采蘩;《传》云:蘩,由胡,由胡者,繁母也,繁母者,旁勃也;《尔雅》云:蘩,皤蒿;郭璞云:白蒿,又蘩,由胡;郭璞云:未详;《毛诗》云:于以采蘩,《传》云蘩,皤蒿也,又采蘩祁祁;《传》云:蘩,白蒿也;陆玑云:凡艾,白色者为皤蒿;《楚词》王逸注云:艾,白蒿也,按皤白,音义皆相近,艾,是药名,《本草经》无者,即白蒿是也,《名医》别出艾条,非:这一大段文字是对‘蘩’和‘艾’两种药材的详细描述,引用了《说文解字》、《广雅》、《尔雅》、《夏小正》、《毛诗》、《楚辞》等多部古代文献,对两种药材的名称、形态、采集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说明。这些记载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药材的了解,也反映了古代医药学的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