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淮木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淮木-原文

味苦平。

主久咳上气,肠中虚羸,女子阴蚀,漏下赤白沃。

一名百岁城中木。生山谷(旧在《唐本草》中无毒,今增)。

“《吴普》曰:淮木,神农雷公无毒,生晋平阳河东平泽,治久咳上气,伤中羸虚,补中益气(《御览》).”

“《名医》曰:一名炭木,生太山,采无时.”

案李当之云:是樟树上寄生树,大衔枝在肌肉,今人皆以胡桃皮当之,非也;桐君云:生上洛,是木皮状如厚朴,色似桂白,其理一纵一横,今市人皆削乃以厚朴,而无正纵横理,不知此复是何物,莫测真假,何者为是也。

上草,上品七十三种,旧七十二种,考六芝当为一,升麻当白字,米谷部误入青蘘,《唐本草》六种,姑活,屈草,淮木,皆当入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淮木-译文

味道苦,性质平和。

主要用于治疗长期咳嗽、气喘,肠中虚弱消瘦,女性阴部溃烂,以及赤白带下。也被称为百岁城中木。生长在山谷中(原本在《唐本草》中被认为是无毒的,现在增加)。

《吴普》说:淮木,神农和雷公都认为它无毒,生长在晋平阳河东平泽,可以治疗长期咳嗽、气喘,损伤中气、虚弱,补充中气、增强体力(《御览》)。

《名医》说:也被称为炭木,生长在太山,采摘没有固定时间。

根据李当之的说法:这是寄生在樟树上的树木,大枝条在肌肉中,现在的人都将胡桃皮当作它,这是不对的;桐君说:生长在上洛,这种树木的树皮形状像厚朴,颜色像桂树的白皮,纹理是一纵一横,现在市场上的商人都是削去树皮,用厚朴来代替,但它们没有真正的纵横纹理,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无法判断真假,不知道哪一个是真的。

属于上等草药,上品七十三种,以前是七十二种,经过考证,六芝应该算作一种,升麻应该是白字,米谷部误将青蘘列入,根据《唐本草》有六种,姑活、屈草、淮木,都应该归入这一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淮木-注解

味苦平:味苦,指药物的味道;平,指药物的性质温和,不寒不热。

久咳上气:久咳,指长期咳嗽;上气,指呼吸不畅,气喘。

肠中虚羸:肠中虚羸,指肠道虚弱,身体瘦弱。

女子阴蚀:女子阴蚀,指女性生殖器部位的溃烂。

漏下赤白沃:漏下,指月经不正常,淋漓不尽;赤白沃,指经血颜色不正常。

百岁城中木:百岁城中木,指一种树木,可能因其寿命长而得名。

生山谷:生山谷,指这种树木生长在山谷中。

淮木:淮木,一种树木的名称,可能指淮河流域的树木。

神农雷公:神农雷公,传说中的神农氏和雷公,此处可能指古代医学典籍。

晋平阳河东平泽:晋平阳河东平泽,指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为淮河流域的一部分。

伤中羸虚:伤中羸虚,指身体内部受伤,导致虚弱。

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指药物有补益身体中气的作用。

御览:御览,古代的一种书籍,此处可能指《御览》一书。

炭木:炭木,一种树木的名称,可能指用于制作炭的树木。

太山:太山,即泰山,古代的一座名山。

采无时:采无时,指可以随时采摘。

樟树上寄生树:樟树上寄生树,指在樟树上寄生的其他树木。

大衔枝在肌肉:大衔枝在肌肉,指树木的枝条生长在肌肉中。

胡桃皮:胡桃皮,核桃的外壳。

桐君:桐君,古代的一位医学家。

上洛:上洛,指古代的一个地名。

厚朴:厚朴,一种树木的名称,其树皮可入药。

理一纵一横:理一纵一横,指树木纹理的排列方式。

姑活:姑活,一种植物,可能是一种药用植物。

屈草:屈草,一种植物,可能是一种药用植物。

六芝:六芝,古代传说中的六种仙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升麻:升麻,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米谷部误入青蘘:米谷部误入青蘘,指在《唐本草》中,米谷类药材被错误地归入青蘘类。

《唐本草》:《唐本草》,唐代的一部药物学著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淮木-评注

味苦平,这句话描述了该植物的口感和药性。在中医理论中,味道是判断药物性质的重要依据之一,苦味通常与清热、燥湿、解毒等功效相关联,而平性则意味着药物性质平和,不寒不热,适合多数体质的人群使用。

主久咳上气,肠中虚羸,女子阴蚀,漏下赤白沃。一名百岁城中木。生山谷(旧在《唐本草》中无毒,今增)。这一段文字详细介绍了该植物的药用价值和生长环境。久咳上气、肠中虚羸等病症反映了该植物在治疗咳嗽、调理肠胃方面的功效;女子阴蚀、漏下赤白沃则说明了其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百岁城中木’是对该植物的一种别称,而生山谷则揭示了其自然生长的地点。

《吴普》曰:淮木,神农雷公无毒,生晋平阳河东平泽,治久咳上气,伤中羸虚,补中益气(《御览》)。这段文字引用了《吴普本草》中的记载,进一步说明了淮木的药性和用途。吴普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他的记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名医》曰:一名炭木,生太山,采无时。这里引用了《名医别录》中的记载,补充了淮木的别名和生长地点。‘炭木’这一别称,可能与该植物的形态或用途有关。

案李当之云:是樟树上寄生树,大衔枝在肌肉,今人皆以胡桃皮当之,非也;桐君云:生上洛,是木皮状如厚朴,色似桂白,其理一纵一横,今市人皆削乃以厚朴,而无正纵横理,不知此复是何物,莫测真假,何者为是也。这一段文字是李当之和桐君对淮木的描述。他们提出了淮木是樟树寄生的观点,并指出市场上存在以胡桃皮冒充淮木的现象,同时指出真正的淮木与厚朴的区别。

上草,上品七十三种,旧七十二种,考六芝当为一,升麻当白字,米谷部误入青蘘,《唐本草》六种,姑活,屈草,淮木,皆当入此。这段文字是对《唐本草》中植物分类的说明,将淮木归类为上品药物,并指出其与其他植物的归属问题。这反映了古代医学家对药物分类和研究的严谨态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淮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5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