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柴胡-原文
味苦平。
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久服,轻身明目益精。
一名地熏。
“《吴普》曰:茈葫,一名山菜,一名茹草,神农岐伯雷公苦无毒,生冤句,二月八月采根(《御览》).”
“《名医》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辛香可食,生宏农及冤句,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博物志》云:芸蒿叶似邪蒿,春秋有白蒻,长四五寸,香美可食,长安及河内并有之;
“《夏小正》云:正月采芸,月令云仲春芸始生;吕氏春秋云:菜之美者,华阳之芸,皆即此也,急就篇有芸;颜师古注云:即今芸蒿也,然则是此茈胡叶矣,茈柴前声相转,《名医》别录,前胡条,非;陶宏景云: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柴胡-译文
味道苦,性质平和。
主要作用是调理心腹,去除肠胃中的结气,以及饮食积聚和寒热邪气,能够促进新陈代谢。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眼睛明亮,精神充沛。又称为地熏。
《吴普》说:茈葫,又称山菜,又称为茹草,神农、岐伯、雷公认为它苦但没有毒性,生长在冤句,二月和八月采集它的根(《御览》)。
《名医》说:又称山菜,又称为茹草,叶子称为芸蒿,味道辛辣香美,可以食用,生长在宏农和冤句,二月和八月采集它的根晒干。
根据《博物志》记载:芸蒿的叶子像邪蒿,春秋季节有白色的嫩芽,长四五寸,味道香美,可以食用,长安和河内都有;根据《夏小正》记载:正月采集芸,月令说仲春芸开始生长;根据《吕氏春秋》记载:最美味的菜,华阳的芸,都是指这种菜;颜师古注解说:就是现在的芸蒿,那么这就是茈胡的叶子了,茈胡和柴的发音相近,《名医》别录中,前胡条中并没有提到;陶宏景说:本经上品中只有茈胡,没有提到这个,后来医学上才开始使用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柴胡-注解
味苦平:味苦平,指的是这种植物的口感和药性。味苦,意味着这种植物的味道是苦的,苦味在中医理论中通常与清热、燥湿、解毒等功效相关。平,表示药性平和,既不寒也不热,适合大多数体质的人使用。
主心腹:主心腹,指的是这种植物主要用于治疗心腹部疾病。
去肠胃中结气:去肠胃中结气,指的是这种植物可以消除肠胃中的积气,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饮食积聚:饮食积聚,指的是因饮食不当导致的食物在体内积聚,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寒热邪气:寒热邪气,指的是引起人体寒热症状的邪气,如感冒、发热等。
推陈致新:推陈致新,是指通过治疗去除旧的病邪,使身体恢复新的健康状态。
久服:久服,指的是长期服用这种植物。
轻身明目益精:轻身明目益精,表示长期服用这种植物可以使人身体轻盈,视力清晰,精神充沛。
一名地熏:一名地熏,是指这种植物的一个别称。
茈葫:茈葫,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也有别称山菜和茹草。
神农岐伯雷公:神农、岐伯、雷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神农尝百草,岐伯著《黄帝内经》,雷公为古代医学典籍《雷公炮炙论》的作者。
生冤句:生冤句,指的是这种植物生长在冤句(今山东省曹县)。
二月八月采根:二月八月采根,表示这种植物的根在二月和八月时采集最为适宜。
《御览》:《御览》,是唐代官修的一部类书,由李昉等编纂。
一名山菜:一名山菜,是这种植物的另一个别称。
一名茹草:一名茹草,是这种植物的另一个别称。
叶一名芸蒿:叶一名芸蒿,指的是这种植物的叶子被称为芸蒿。
辛香可食:辛香可食,表示这种植物的叶子味道辛辣,香气浓郁,可以食用。
生宏农及冤句:生宏农及冤句,指的是这种植物生长在宏农(今河南省许昌市)和冤句。
暴干:暴干,是指将植物晒干保存。
《博物志》:《博物志》,是东汉时期的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邪蒿:邪蒿,是一种植物,与芸蒿相似。
白蒻:白蒻,是指某些植物的新芽,通常指竹子的嫩芽。
长安及河内并有之:长安及河内并有之,指的是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和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都有这种植物。
《夏小正》:《夏小正》,是古代的一部历书。
月令:月令,是指古代的一种按照月份制定的政令。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华阳之芸:华阳之芸,指的是生长在华阳地区的芸蒿。
急就篇:急就篇,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字书。
颜师古:颜师古,是唐代的一位学者,著有《汉书注》等。
茈柴:茈柴,与茈葫同,是这种植物的另一种称呼。
《名医》别录:《名医》别录,是古代医学典籍之一。
前胡:前胡,是另一种植物的名称。
陶宏景:陶宏景,是南朝时期的医学家。
本经上品:本经上品,是指古代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品级最高的药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柴胡-评注
味苦平,此句揭示了茈葫的药性特点。‘味苦’表明茈葫具有苦味,这是中药中常见的药性之一,苦味药多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等功效。‘平’则说明其药性平和,既不寒也不热,适合多种体质的人群使用。
‘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这一段描述了茈葫的主要功效。‘主心腹’说明其对于心腹部位的疾病有治疗作用,‘去肠胃中结气’则是指其可以消除肠胃中的气滞,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饮食积聚’和‘寒热邪气’表明茈葫能够帮助消化,调和寒热,驱除邪气,从而达到‘推陈致新’的效果,即促进新陈代谢。
‘久服,轻身明目益精’这句话强调了长期服用茈葫的益处。‘轻身’意味着可以减轻体重,‘明目’有助于改善视力,‘益精’则是指对精力的提升。这表明茈葫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有保健养生的作用。
《吴普》和《名医》的记载,通过引用古代医家的观点,增强了茈葫药效的可信度。‘茈葫’的不同名称,如‘山菜’、‘茹草’,以及其生长地点‘冤句’、‘宏农’,都体现了古代对药物来源和特性的重视。
‘案《博物志》云’以下内容,通过引用《博物志》和《夏小正》等文献,进一步丰富了茈葫的描述。‘芸蒿叶似邪蒿’等句,不仅描述了茈葫的植物形态,还通过与其他植物的对比,加深了读者对茈葫的认识。
‘颜师古注云’和‘陶宏景云’这两句,引用了古代学者的注释和观点,通过这些权威人物的认可,进一步提升了茈葫的医学地位。‘本经上品’的提及,则表明茈葫在古代医学中被视为珍贵药材。
最后一句‘陶宏景云:本经上品,有茈胡而无此,晚来医乃用之’,揭示了茈葫在医学史上的演变。陶宏景指出,虽然《本经》中有‘茈胡’的记载,但与‘茈葫’并非同一物,这表明古代医学对药物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