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术-原文
味苦温。
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一名山蓟(艺文类聚引作山筋),生山谷。
“《吴普》曰:术,一名山连,一名山芥,一名天苏,一名山姜(艺文类聚)。”
“《名医》曰:一名山姜,一名山连,生郑山,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暴干。”
案《说文》云:术,山蓟也;《广雅》云:山姜,术也,白术,牡丹也;《中山经》云:首山草多术;郭璞云:术,山蓟也;《尔雅》云:术,山蓟;郭璞云:今术似蓟,而生山中;《范子计然》云:术出三辅,黄白色者善;《列仙传》云:涓子好饵术;《抱朴子·仙药》云:术一名山蓟,一名山精,故神药经曰:必欲长生,长服山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术-译文
味道苦涩,性质温和。
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肌肉坏死、痉挛、黄疸,以及止汗、退热、消化食物,可以用来制作煎剂或药饵。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不会感到饥饿。又名山蓟(出自《艺文类聚》),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术,又名山连、山芥、天苏、山姜(出自《艺文类聚》)。
《名医》说:又名山姜、山连,生长在郑山、汉中、南郑,每年的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集根部晒干。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术,就是山蓟;《广雅》说:山姜,也是术,白术,是牡丹;《中山经》记载:首山草丛中有很多术;《郭璞》说:术,就是山蓟;《尔雅》说:术,就是山蓟;郭璞说:现在的术看起来像蓟,但生长在山中;《范子计然》说:术产自三辅地区,黄色或白色的术品质较好;《列仙传》说:涓子喜欢食用术;《抱朴子·仙药》说:术又名山蓟、山精,所以神药经说:若想长生不老,就要长期服用山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术-注解
味苦温:味苦,指味道苦涩;温,指性质温和。这里描述的是一种药材的口感和性质。
主风寒湿痹死肌:主,指主治,即主要治疗;风寒湿痹,指由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死肌,指肌肉失去活力。
痉疸:痉,指肌肉抽搐;疸,指黄疸,是一种由肝脏疾病引起的皮肤和眼睛发黄的症状。
止汗:止汗,指能够控制出汗。
除热:除热,指能够清热,治疗发热症状。
消食:消食,指帮助消化。
作煎饵:作煎饵,指可以用来煎煮成药饵,即药膳。
久服:久服,指长期服用。
轻身延年:轻身,指身体轻盈;延年,指延长寿命。
不饥:不饥,指不会感到饥饿。
一名山蓟:一名,指别称;山蓟,指一种植物,即白术。
生山谷:生,指生长;山谷,指山谷之间。
术:术,指白术,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山连:山连,白术的别称之一。
山芥:山芥,白术的别称之一。
天苏:天苏,白术的别称之一。
山姜:山姜,白术的别称之一。
郑山:郑山,可能指生长白术的具体山脉或地区。
汉中:汉中,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南郑:南郑,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二月三月八月九月:指白术的采摘时间。
采根暴干:采根,指采摘植物的根部;暴干,指晒干。
《说文》:《说文》,即《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撰的汉字字典。
《广雅》:《广雅》,是东汉时期的一部综合性词典。
《中山经》:《中山经》,是《山海经》中的一部分,记载了山川地理、神话传说等内容。
郭璞:郭璞,东晋时期文学家、训诂学家,对《山海经》中的许多地名、物名进行了注释。
《尔雅》:《尔雅》,是古代的一部词典,主要收录了各种事物的名称和解释。
《范子计然》:《范子计然》,古代的一部农书。
三辅:三辅,古代指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是汉朝的京畿地区。
黄白色者善:黄白色者善,指黄色的或白色的白术品质较好。
《列仙传》:《列仙传》,是记载古代仙人传说的书籍。
涓子:涓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抱朴子·仙药》:《抱朴子·仙药》,是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的一篇。
山精:山精,古代传说中的山中的精灵,这里指白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术-评注
味苦温:这句话描述了山蓟的药性,苦味表明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温性则意味着其能温中散寒,适用于治疗寒湿痹痛等症。
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此句概括了山蓟的主要功效,包括治疗风寒湿痹、肌肉麻痹、痉挛、黄疸、止汗、清热、消食等,并指出可以用来制作煎剂。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长期服用山蓟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并且能够减少饥饿感,这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药物长期使用效果的重视。
一名山蓟(艺文类聚引作山筋),生山谷:山蓟又称为山筋,是一种生长在山谷中的植物,这里的命名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对植物特性的认知。
《吴普》曰:术,一名山连,一名山芥,一名天苏,一名山姜(艺文类聚):吴普在这里列举了术的不同名称,这些名称反映了古人对同一植物不同角度的认识和命名习惯。
《名医》曰:一名山姜,一名山连,生郑山,汉中,南郑,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暴干:名医对术的描述中提到了其生长地点和采摘时间,说明古人对药材的采集有着严格的时间和地点要求。
案《说文》云:术,山蓟也;《广雅》云:山姜,术也,白术,牡丹也;《中山经》云:首山草多术;郭璞云:术,山蓟也;《尔雅》云:术,山蓟;郭璞云:今术似蓟,而生山中;《范子计然》云:术出三辅,黄白色者善;《列仙传》云:涓子好饵术;《抱朴子·仙药》云:术一名山蓟,一名山精,故神药经曰:必欲长生,长服山精:这一段文字引用了多种文献,对术的名称、生长地、药用价值以及与神仙相关的传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体现了古代文献对药物知识的积累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