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干地黄-原文
味甘寒。
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久服,轻身不老。
一名地髓,生川泽。
《名医》曰:一名苄,一名芑,生咸阳,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日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苄,地黄也,礼曰钘毛牛藿,羊苄,豕徽;
《广雅》云:地髓,地黄也;
《尔雅》云:苄,地黄;
郭璞云:一名地髓,江东呼苄;
《列仙传》云:吕尚服地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干地黄-译文
味道甜而性寒。
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络断裂,以及中伤、血瘀、痹症,能填充骨髓、生长肌肉。可以做成汤剂,用来消除寒热积聚和痹症,新鲜的更好。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不老。别名叫做地髓,生长在川泽之地。
《名医》说:别名还有苄和芑,生长在咸阳,黄土地里的更好,二月初八这天采摘根部,阴干保存。
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法:苄,指的是地黄,礼记中提到的‘钘毛牛藿,羊苄,豕徽’中的‘羊苄’就是指地黄;《广雅》中说:地髓,就是地黄;《尔雅》中也说:苄,是指地黄;郭璞注解道:地黄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地髓,江东地区称之为苄;《列仙传》中记载:吕尚曾服用地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干地黄-注解
味甘寒:味甘寒指的是地黄的口感和性质,甘味代表其具有滋补的作用,寒性则表示其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折跌绝筋:指筋骨断裂或严重扭伤。
伤中:指身体内部受伤。
逐血痹:逐血痹是一种中医术语,指的是通过药物或疗法来消除血脉中的阻塞。
填骨髓,长肌肉:表示地黄有滋补骨髓、促进肌肉生长的作用。
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指地黄可以用来熬汤,用于治疗寒热病邪在体内的积聚,以及治疗痹症(即风湿病)。
生者尤良:表示新鲜的地黄比干燥的地黄效果更好。
久服,轻身不老:长期服用地黄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
一名地髓:地髓是地黄的别称,意指地黄如同地下的精华。
生川泽:指地黄生长在河流和湖泊附近的土地。
苄:苄是地黄的另一种别称,根据《说文》的解释,地黄在古代也有被称为苄的。
芑:芑也是一种植物,但在此处与地黄并无直接关系。
咸阳:咸阳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指地黄在咸阳地区生长较好。
黄土地者佳:指在黄土地上生长的地黄品质较好。
二月八日采根阴干:指在农历二月八日采集地黄根,并将其阴干保存。
礼曰钘毛牛藿,羊苄,豕徽:出自《礼记》,描述了古代的礼仪,其中提到牛藿、羊苄、豕徽,表明苄是一种植物,与地黄有关。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训诂学家,他的注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献。
列仙传:《列仙传》是古代记载神仙传说的书籍,其中提到吕尚服地髓,说明地黄在古代被用作长生不老的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干地黄-评注
味甘寒,此句开篇即点明了地黄的药性。‘甘’字表明地黄味甜,而‘寒’字则说明其性质偏凉,适合清热解毒。在中医理论中,味甘可补虚,寒性则能清热,因此地黄适用于治疗热病、血热等症状。
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这一长句详细描述了地黄的主治功效。‘折跌绝筋’指的是筋骨损伤,‘伤中’则是指内脏受伤,‘逐血痹’意味着可以活血化瘀,‘填骨髓,长肌肉’说明地黄有助于强筋骨,促进肌肉生长。‘作汤’则表示地黄可以入汤剂,用于治疗寒热积聚和痹症。‘生者尤良’则强调鲜地黄的效果更佳,体现了中医对药材新鲜度的重视。
久服,轻身不老。这句话说明了长期服用地黄可以起到轻身益寿的作用,这与中医的养生理念相契合,即通过调理身体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一名地髓,生川泽。地髓之名,寓意地黄如同大地之精华,生于川泽之间,体现了古人对地黄生长环境的描述和对其药效的赞誉。
《名医》曰:一名苄,一名芑,生咸阳,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日采根阴干。这段话引用了《名医》对地黄的记载,其中‘苄’和‘芑’是地黄的别称,‘生咸阳’说明了地黄的生长地,‘黄土地者佳’则表明地黄在黄土地上生长更佳,‘二月八日采根阴干’则是关于地黄采收和干燥的具体方法。
案《说文》云:苄,地黄也,礼曰钘毛牛藿,羊苄,豕徽;《广雅》云:地髓,地黄也;《尔雅》云:苄,地黄;郭璞云:一名地髓,江东呼苄;《列仙传》云:吕尚服地髓。这里引用了《说文》、《广雅》、《尔雅》等古籍中对地黄的解释和记载,以及《列仙传》中关于地黄被吕尚服用的传说,丰富了地黄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这些引用不仅增强了地黄在传统医学中的地位,也体现了古人对地黄的研究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