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五味子-原文
味酸温。
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御览》引云,一名会及,《大观本》,作黑字)。
生山谷。
<吴普>曰:五味子,一名元及(《御览》)。
<名医>曰:一名会及,一名元及,生齐山及代郡,八月,采实,阴干。
案《说文》云:菋,荎猪也,荎,荎猪草也,蕏,荎蕏也;《广雅》云:会及,五味也;《尔雅》云:菋,荎蕏;郭璞云:五味也,蔓生子,丛在茎头;
<抱朴子·仙药>云: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入水不沾,入火不灼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五味子-译文
味道酸,性质温和。
主要功效是补益元气,治疗咳嗽气逆,劳伤导致的身体瘦弱,补充不足,增强阴气,对男性有益精的作用(《御览》中提到,别名会及,《大观本》中用黑字标注)。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五味子,别名元及(《御览》)。
《名医》说:别名会及,别名元及,生长在齐山和代郡,八月份采摘果实,阴干。
根据《说文》记载:菋,是荎猪,荎,是荎猪草,蕏,是荎蕏;在《广雅》中提到:会及,是指五味;在《尔雅》中提到:菋,是荎蕏;郭璞注释说:五味是指五味子,它是一种蔓生植物,果实丛生在茎头;《抱朴子·仙药》中提到:五味子是五行之精,它的子实具有五种味道,移门子服用五味子十六年后,脸色如玉女,入水不沾湿,入火不灼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五味子-注解
味酸温:描述五味子的味道和性质,酸表示其味道,温表示其性质温和。
益气:指增强人体的元气,提高身体的整体活力。
咳逆上气:咳逆指的是咳嗽且伴有气逆的症状,上气可能指呼吸不畅。
劳伤羸瘦:劳伤指的是过度劳累导致的身体损伤,羸瘦表示身体瘦弱。
补不足:指补充身体所需,增强体质。
强阴:增强男性的生殖能力。
益男子精:对男性的精子有好处,增强生育能力。
《御览》:《御览》是古代一部大型类书,由唐代官府组织编纂,收录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会及:古人对五味子的别称,也见称元及。
《大观本》:《大观本》是宋代的一种书籍版本,此处可能指《大观本草》,是一部医学著作。
黑字:指《大观本草》中特别标注的文字,可能表示该内容较为重要。
生山谷:生长在山谷之间,指五味子的生长环境。
《吴普》:《吴普》可能是古代某位医学家的名字,此处引用其关于五味子的描述。
《名医》:《名医》可能是古代某部医学著作的名称,此处引用其关于五味子的描述。
《说文》:《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一部解释汉字意义的字典。
菋:指荎猪草,一种植物。
荎猪:指荎猪草,一种植物。
荎:指荎猪草,一种植物。
蕏:指荎蕏,即荎猪草的果实。
《广雅》:《广雅》是古代一部综合性词典,由东汉刘熙编纂。
《尔雅》:《尔雅》是古代一部解释词义的词典,由周代学者编纂。
郭璞: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学者,对《尔雅》有注解。
《抱朴子·仙药》:《抱朴子》是东晋葛洪所著的一部道教养生著作,‘仙药’部分涉及神仙方术和药物。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古代哲学认为万物由这五种元素组成。
移门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此处指其服用五味子后的效果。
色如玉女:形容移门子服用五味子后的肤色如同美女一般白皙。
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形容移门子服用五味子后具有的特殊能力,即水火不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草部-五味子-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御览》,是对五味子的描述。首先,‘味酸温’点明了五味子的味道和性质,酸味入肝,温性则能温中散寒,适合用于治疗寒性病症。
‘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这一句详细说明了五味子的主要功效。益气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咳逆上气则是指可以缓解咳嗽和气喘的症状,劳伤羸瘦是指可以用于治疗因过度劳累而导致的身体虚弱,补不足则是指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强阴则是指可以增强男性的生殖能力。
《御览》中提到的‘一名会及,《大观本》,作黑字’表明五味子有不同的别名,其中‘会及’是一个常见的别名,而《大观本》中则用黑字标注,可能表示该别名的重要性。
‘生山谷’说明了五味子的生长环境,山谷环境通常较为湿润,有利于五味子的生长。
《吴普》的记载进一步说明了五味子的别名‘元及’以及其生长地点‘齐山及代郡’,并且提到了采摘和干燥的时间,八月采摘,阴干,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保留五味子的药效。
《名医》的记载则对五味子的别名进行了补充,并说明了其生长地,这些记载为我们了解五味子的药用价值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说文》对五味子的植物学描述,‘菋,荎猪也,荎,荎猪草也,蕏,荎蕏也’解释了五味子的植物学名称及其相关的植物,‘荎猪’和‘荎猪草’可能是指与五味子相似的植物。
《广雅》和《尔雅》中的记载则将五味子与‘五味’这一概念联系起来,郭璞的解释则进一步明确了五味子的含义,即五味子具有五种味道,且其子实丛生于茎头。
《抱朴子·仙药》中的记载则赋予了五味子更神秘的色彩,将其视为五行之精,具有非凡的药用价值,甚至有传说称服食五味子可以延年益寿,具有超凡的能力。这种描述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药物神奇功效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