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米谷部-麻贲-原文
味辛平。
主五劳七伤,利五藏,下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
久服,通神明,轻身。
一名麻勃。
麻子,味甘平,主补中益气,肥健不老神仙。
生川谷。
<吴普>曰:麻子中仁,神农岐伯辛,雷公扁鹊无毒,不欲牡蛎白薇,先藏地中者食杀人,麻蓝一名麻贲,一名青欲,一名青葛,神农辛,岐伯有毒,雷公甘,畏牡蛎白薇,叶上有毒,食之杀人,麻勃,一名花,雷公辛无毒,畏牡蛎。(《御览》)
<名医>曰: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七月七日采。良,子九月采,生太山。
案《说文》元:麻与同,人所治在屋下,枲麻也,萉枲实也,或作荸,麻母也,,孝也,以贲为杂香草。
<尔雅>云:,枲实,枲,麻孙。
炎云:筦麻子也。
郭璞云:别二名,又芓,麻母。
郭璞云:苴,麻盛子者,《周礼》,笾朝事之笾,其实黂,郑云:黂枲实也,郑司农云麻麻曰黂.
<淮南子>齐俗训云:胡人见筦,不知其可以为布。
高诱云:黂,麻实也,据此则宏景以为牡麻无实,非也,《唐本》以为麻实,是。
上米,谷,上品二种,旧三种,今以青蘘入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米谷部-麻贲-译文
麻的味道是辛辣的,性质平和。
主要治疗五劳七伤,有利于五脏,可以下血,驱散寒气,多吃会导致人看到鬼而疯狂奔跑。长期服用,可以通达神明,使人身体轻盈。
另一种名字叫麻勃。麻子,味道甜而平和,主要用来补中益气,使人肥胖健康且不老,如同神仙。生长在山谷中。
《吴普》说:麻子的仁,神农和岐伯认为辛,雷公和扁鹊认为无毒,不宜与牡蛎和白薇同食,先藏在地下的麻子食用会致命。麻勃又称麻蓝,又称青欲,又称青葛,神农认为是辛,岐伯认为有毒,雷公认为是甘,畏忌牡蛎和白薇,叶子有毒,食用会致命。麻勃又称花,雷公认为是辛无毒,畏忌牡蛎。(《御览》)
《名医》说:麻勃,是指麻花上生长的嫩芽,在七月七日采集。好的麻子是在九月采集,生长在泰山。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麻与同,人所治在屋下,枲麻也,萉枲实也,或作荸,麻母也,孝也,以贲为杂香草。《尔雅》说:枲实,枲,麻孙。炎帝说:筦麻子也。郭璞说:别二名,又芓,麻母。郭璞说:苴,麻盛子者,《周礼》中笾朝事之笾,其实黂,郑玄说:黂枲实也,郑司农说麻麻曰黂。《淮南子》齐俗训说:胡人见筦,不知其可以为布。高诱说:黂,麻实也,据此则葛洪以为牡麻无实,非也,《唐本》以为麻实,是。
上米,谷,上品二种,旧三种,今以青蘘入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米谷部-麻贲-注解
味辛平:味辛平是指麻子的味道,辛表示味道辛辣,平表示性质平和。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味和性是决定其功效的重要依据。
五劳七伤:五劳指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七伤指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劳七伤在中医中指的是多种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
五藏:五藏指心、肝、脾、肺、肾,即中医所说的五脏。
下血:下血是指通过药物作用使血液下行,常用于治疗血热、血瘀等症状。
寒气:寒气指身体内的寒凉之气,寒性药物可以用来驱寒。
多食:多食指过量食用。
见鬼狂走:见鬼狂走是指因药物作用导致的精神错乱,幻觉等症状。
久服:久服指长期服用。
通神明:通神明是指药物能使人精神清醒,思维敏捷。
轻身:轻身是指使身体感觉轻盈,有减肥、提神的作用。
麻勃:麻勃是指麻花的嫩芽,也可指麻花的种子。
麻子:麻子是指麻的种子,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是指药物能补益中焦(脾胃),增强体力。
肥健不老神仙:肥健不老神仙是指麻子能使人身体健康,延缓衰老。
生川谷:生川谷指麻子生长在川谷之间,川谷即山谷。
吴普:吴普是古代医学家,此处引用其关于麻子的论述。
神农: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神,也是中医药的始祖。
岐伯:岐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与黄帝一起讨论医学。
雷公:雷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医学家。
扁鹊:扁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
牡蛎:牡蛎是一种贝类,其壳可入药,具有滋阴潜阳的功效。
白薇:白薇是一种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麻蓝:麻蓝是一种植物,与麻有关。
青欲:青欲可能是指麻蓝的另一种称呼,具体含义不明。
青葛:青葛可能是指麻蓝的另一种称呼,具体含义不明。
畏:畏表示药物间的相克,即一种药物会减弱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案《说文》:案《说文》指根据《说文解字》这部字典的内容。
元:元在此指《说文解字》中的“元”字条。
枲麻:枲麻是指麻的一种,枲是麻的通称。
萉枲实:萉枲实是指麻的果实。
荸:荸是麻的别称。
麻母:麻母是指麻的雌株。
孝:孝在此指麻的果实,可能是因为麻的果实可以用来制作麻布,古代麻布是孝服的主要材料。
贲:贲在此指麻的另一种称呼,可能是指麻的茂盛状态。
杂香草:杂香草指多种香草。
《尔雅》:《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收录了许多植物、动物的名称和解释。
枲:枲是麻的通称。
麻孙:麻孙可能是指麻的后代或品种。
炎云:炎云可能是指某位古代学者或注释者的名字。
筦麻子:筦麻子可能是指麻的种子。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学者,对《尔雅》等古籍有注释。
黂:黂是麻的果实。
郑云:郑云可能是指郑玄,东汉时期的经学家。
郑司农:郑司农可能是指郑玄的另一身份。
《淮南子》:《淮南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
齐俗训:齐俗训是《淮南子》中的一篇。
高诱:高诱是东汉时期的学者,对《淮南子》等古籍有注释。
宏景:宏景可能是指某位古代学者或注释者的名字。
《唐本》:《唐本》可能是指唐代的某部医学著作。
上米:上米可能是指上等的大米。
谷:谷指谷物,泛指各种粮食。
上品:上品在古代医学中指药效好的药材。
青蘘:青蘘是一种植物,具体含义不明。
草:草在此指草药,即用于制药的植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米谷部-麻贲-评注
味辛平。此句描述了麻子的味道,辛表示其味道辛辣,平则意味着其性质平和。在中医药理论中,味道与药性密切相关,辛味通常具有发散、行气的作用,而平性则表示药物性质温和,不易引起副作用。
主五劳七伤,利五藏,下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此句列举了麻子的主要功效和副作用。五劳七伤指的是多种劳损和身体虚弱的情况,麻子被认为可以治疗这些症状。利五藏则表示麻子对五脏有益,下血和寒气则说明其具有活血和驱寒的作用。然而,多食麻子会导致令人见到鬼神而疯狂奔跑,这反映了麻子可能具有某些副作用。
久服,通神明,轻身。一名麻勃。麻子,味甘平,主补中益气,肥健不老神仙。生川谷。久服麻子可以使人神智清明,身体轻盈,这些描述体现了麻子在传统中医中的滋补和强身作用。麻勃是麻子的别名,而麻子味甘平,能补中益气,使人体态健康,延年益寿,这些都与道家追求的长生不老理念相契合。麻子生长在川谷之间,说明其生长环境对药性有一定影响。
《吴普》曰:麻子中仁,神农岐伯辛,雷公扁鹊无毒,不欲牡蛎白薇,先藏地中者食杀人,麻蓝一名麻贲,一名青欲,一名青葛,神农辛,岐伯有毒,雷公甘,畏牡蛎白薇,叶上有毒,食之杀人,麻勃,一名花,雷公辛无毒,畏牡蛎。(《御览》)这段话出自《吴普本草》,详细描述了麻子的药性和与之相克的药物。其中,神农、岐伯、雷公、扁鹊等古代医学家的观点被引用,反映了麻子在古代医学中的地位和认知。
《名医》曰:麻勃,此麻花上勃勃者,七月七日采。良,子九月采,生太山。这段话出自《名医别录》,进一步说明了麻勃的采集时间和生长环境。七月七日和九月分别对应了夏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被认为是采集草药的最佳时期。太山,即泰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认为是草药生长的宝地。
案《说文》元:麻与同,人所治在屋下,枲麻也,萉枲实也,或作荸,麻母也,,孝也,以贲为杂香草。《尔雅》云:,枲实,枲,麻孙。炎云:筦麻子也。郭璞云:别二名,又芓,麻母。郭璞云:苴,麻盛子者,《周礼》,笾朝事之笾,其实黂,郑云:黂枲实也,郑司农云麻麻曰黂.《淮南子》齐俗训云:胡人见筦,不知其可以为布。高诱云:黂,麻实也,据此则宏景以为牡麻无实,非也,《唐本》以为麻实,是。这一段话引用了《说文解字》、《尔雅》、《淮南子》等古代文献,对麻的名称、形态、用途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体现了古人对麻的认识和分类。
上米,谷,上品二种,旧三种,今以青蘘入草。这句话说明了麻子在古代医学中的地位。上米、谷指的是麻子是上品药材,旧三种可能是指古代对麻子分类的三种不同类型,而今以青蘘入草则可能是指麻子的某种应用方式或与其他草药的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