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果部-鸡头实

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果部-鸡头实-原文

味甘平。

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一名雁啄实。

生池泽。

《名医》曰:一名芡,生雷泽,八月采。

案《说文》云:芡,鸡头也。

《广雅》云:芡,鸡头也,《周礼》,笾人加笾之实芡。

郑元云:芡,鸡头也。

方言云:芡,鸡头也,北燕谓之,青徐淮泗之间,谓之芡。

南楚江湘之间,谓之鸡头,或谓之雁头,或谓之乌头。

《淮南子》说山川云:鸡头已瘘。

高诱云:水中芡,幽州谓之雁头。

古今注云:叶似荷而大,叶上蹙绉如沸,实有芒刺,其中有米,可以度饥,即今茑子也。

上果,上品五种,旧六种,今以橘柚入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果部-鸡头实-译文

味道甜而平和。

主要用于治疗湿痹,腰脊和膝盖疼痛,补充中气,消除暴疾,增加精力和精神,增强意志,使耳目聪明。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不感到饥饿,延年益寿,达到神仙的境界。另一种名字叫雁啄实。生长在池塘和沼泽中。

《名医》说:另一种名字叫芡,生长在雷泽,八月份采摘。

根据《说文》记载:芡,是鸡头。在《广雅》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周礼》中提到,笾人加笾之实是芡。郑元说:芡,是鸡头。方言中称芡为鸡头,在北燕地区被称为鸡头,在青徐淮泗之间被称为芡。

在南方楚江湘之间,被称为鸡头,有时也称为雁头,或者称为乌头。《淮南子》中提到山川时说:鸡头已经枯萎。高诱解释说:水中的芡,在幽州被称为雁头。在古今注中提到:叶子的形状像荷叶但更大,叶子表面皱缩得像沸腾的水,果实上有刺,里面有米,可以用来充饥,这就是现在的茑子。

是上等的果实,属于上品五种,过去是六种,现在将橘柚归入木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果部-鸡头实-注解

味甘平:指味道甜而平和,这是中医对药材味道和性质的描述,通常表示药材的性质温和,适合长期服用。

主湿痹:主,主要治疗;湿痹,中医术语,指湿邪引起的痹证,即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腰脊膝痛:指腰部、脊柱和膝盖部位的疼痛。

补中除暴疾:补中,指补益脾胃;除暴疾,指治疗急性疾病。

益精气:益,增加;精气,中医术语,指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精和气。

强志令耳目聪明:强志,增强意志力;令耳目聪明,使听力、视力变得敏锐。

久服:长期服用。

轻身不饥:轻身,使身体轻盈;不饥,不感到饥饿。

耐老:耐久,指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不易衰老。

神仙:指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一名雁啄实:又称为雁啄实,这是对药材的一种别称。

生池泽:生长在池塘或湖泊中。

芡:一种水生植物,其果实可以食用,中医上用来治疗多种疾病。

雷泽:古代的一个湖泊名。

案《说文》云:根据《说文解字》的说法。

笾人加笾之实芡:笾人,古代官名;笾,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实,果实;芡,即芡实。

郑元云:郑元,古代学者;云,说。

方言:指古代不同地区使用的语言。

青徐淮泗之间:指古代青州、徐州、淮州、泗州一带。

南楚江湘之间:指古代南楚地区,包括江、湘流域。

鸡头:指芡实的形状像鸡头。

雁头:指芡实的形状像雁头。

乌头:指芡实的形状像乌鸦的头。

《淮南子》说山川云:《淮南子》,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说山川云,谈论山川。

高诱云:高诱,古代学者;云,说。

古今注:古代的一种注解文献的方式。

茑子:一种植物,其果实可以食用,与芡实类似。

上果,上品五种,旧六种,今以橘柚入木:上果,指上等的果实;上品五种,指古代认为的五种上等药材;旧六种,指以前认为的上等药材有六种;今以橘柚入木,指现在的药材分类中,橘柚被归类为木本植物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果部-鸡头实-评注

味甘平,此句点明了芡实的味道特点,甘甜平和,符合中医理论中药物性味的描述,表明其性质温和,适合长期服用。

主湿痹,腰脊膝痛,这里指出了芡实的主治功能,针对湿痹、腰脊膝痛等症状,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注重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原则。

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这一段进一步阐述了芡实的功效,既能补益中焦,又能消除突发疾病,增强体力和意志,同时还能提高视力与听力,显示出其全面的养生保健作用。

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这句话强调了长期服用芡实可以达到轻身不饥、延年益寿、甚至成仙的效果,体现了古代对药物功效的夸张描述,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一名雁啄实,这里的别名‘雁啄实’形象地描绘了芡实的外观,如同雁啄之状,生动形象。

生池泽,此句说明了芡实的生长环境,通常生长在池塘或泽地,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药用资源。

《名医》曰:一名芡,生雷泽,八月采,这段引文说明了芡实还有一个别名‘芡’,生长在雷泽,并在农历八月采摘,体现了古人对药用植物的重视和对采摘时间的讲究。

案《说文》云:芡,鸡头也,《广雅》云:芡,鸡头也,《周礼》,笾人加笾之实芡。郑元云:芡,鸡头也。方言云:芡,鸡头也,北燕谓之,青徐淮泗之间,谓之芡。南楚江湘之间,谓之鸡头,或谓之雁头,或谓之乌头。这段引文从多个角度解释了‘芡’的含义,包括其在《说文》、《广雅》、《周礼》等典籍中的记载,以及不同地区的方言称呼,反映了古代对植物名称的多样性认知。

《淮南子》说山川云:鸡头已瘥。高诱云:水中芡,幽州谓之雁头。古今注云:叶似荷而大,叶上蹙绉如沸,实有芒刺,其中有米,可以度饥,即今茑子也。这段引文进一步描述了芡实的形态和用途,指出其叶似荷大,实有芒刺,内有米粒,可以充饥,说明芡实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上果,上品五种,旧六种,今以橘柚入木,这句话提到了芡实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地位,将其列为上品药物,并说明了其历史变迁,从旧时的六种上品药物之一,到现在的五种上品药物之一,以及橘柚被纳入其中,反映了医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药物分类的演变。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果部-鸡头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344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