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农(约公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被誉为“药王”。他通过采集和试验草药,推动了中医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是记录和总结草药疗效的医学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
内容简要:《神农本草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之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药物的种类、性质、功能和使用方法。它通过对草药的分类与研究,提出了药物的性味、功效等多方面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内容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医学与药学,也对后世的中医药学、草药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果部-葡萄-原文
味甘平。
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
生山谷。
《名医》曰:生陇西五原敦煌。
案史纪大宛列《传》云: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肥饶地,或疑此本经不合有葡萄,《名医》所增,当为黑字。
然《周礼》场人云:树之查蓏,珍异之物。
郑元云:珍异,葡萄枇杷之属,则古中国本有此,大宛种类殊常,故汉特取来植之,旧作葡,据《史记》作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果部-葡萄-译文
味道甜而平和。
主要治疗筋骨湿痹,能补益元气,增强体力,强化意志,使人身体强健,耐饿耐寒。长期食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也可以用来酿酒。生长在山谷中。《名医》说:生长在陇西的五原敦煌。
根据《史记》记载的大宛列传说:大宛地区的人们用葡萄酿酒,汉朝的使者带回了葡萄的果实,从此天子开始种植苜蓿和葡萄,肥沃的土地。有人怀疑《本经》中不应该有葡萄,《名医》所增补的,应该是用黑字标注的。
然而,《周礼》中的场人篇提到:种植查蓏树,这些是珍贵而奇异的东西。郑玄说:珍贵而奇异,指的是葡萄和枇杷之类的,这说明古中国本来就有这些植物,大宛的葡萄种类特别,所以汉朝特意把它们带回来种植,原来的写法是‘葡’,根据《史记》的记载写作‘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果部-葡萄-注解
味甘平:味甘平是指药物的口感味道,甘味具有滋补作用,平性表示药物性质平和,不会引起副作用。
主筋骨湿痹:主筋骨湿痹是指主要治疗筋骨疼痛、湿气引起的痹症,即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等。
益气:益气是指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倍力:倍力是指增强体力,使人精力充沛。
强志:强志是指增强意志力,使人意志坚定。
肥健:肥健是指使人身体强壮健康。
耐饥忍风寒:耐饥忍风寒是指增强人体对饥饿和寒冷的耐受能力。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久食轻身是指长期食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不老延年是指可以使人延年益寿。
可作酒:可作酒是指这种植物可以用来酿酒。
生山谷:生山谷是指这种植物生长在山谷中。
《名医》:《名医》指的是古代医学著作,如《神农本草经》等。
生陇西五原敦煌:生陇西五原敦煌是指这种植物在陇西、五原、敦煌等地生长。
大宛:大宛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
葡萄:葡萄是一种果实,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可酿酒。
汉使:汉使是指汉朝的使者。
天子:天子是指古代中国皇帝的尊称。
苜蓿:苜蓿是一种草本植物,可以用来喂牲畜,也可以作为药用。
肥饶地:肥饶地是指土地肥沃、出产丰富的地区。
《周礼》:《周礼》是古代一部记载周代官制和礼仪的书籍。
场人:场人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种植作物。
查蓏:查蓏是一种植物,可能指的是某种瓜类。
珍异之物:珍异之物是指珍贵而奇异的东西。
郑元:郑元是指郑玄,东汉时期的经学家。
葡萄枇杷之属:葡萄枇杷之属是指葡萄和枇杷等类似的果实。
旧作葡:旧作葡是指古代文献中葡萄的别称。
据《史记》作蒲:据《史记》作蒲是指根据《史记》的记载,葡萄在古代被称为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神农本草经-上品-果部-葡萄-评注
味甘平,这句话揭示了葡萄的口感特点,甘甜且平和,符合中医的药食同源理念。在中医理论中,食物的口味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甘味被认为能滋养脾气,平和则表示葡萄性质温和,不会对人体造成负担。
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这段话说明了葡萄的功效。中医认为,湿痹是筋骨疼痛的一种症状,葡萄能主此病,表明其具有祛湿通络的作用。益气、倍力、强志等描述,则强调了葡萄对人体整体机能的提升,如增强体力、提高智力、使人健壮等。
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葡萄的长期食用效果,不仅能使人身体轻盈,还有助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同时,葡萄可用来酿酒,这也体现了古人对葡萄的充分利用。
生山谷。《名医》曰:生陇西五原敦煌。这句话介绍了葡萄的生长环境和产地。山谷之地,气候湿润,适合葡萄生长。而《名医》的记载,则说明葡萄在古代已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且产地在陇西五原敦煌等地。
案史纪大宛列《传》云: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葡萄,肥饶地,或疑此本经不合有葡萄,《名医》所增,当为黑字。这段话讲述了葡萄的传入和种植历史。大宛地区以葡萄酿酒,汉代使者将其带回,汉武帝开始种植葡萄,这反映了葡萄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在古代中国的传播过程。
然《周礼》场人云:树之查蓏,珍异之物。郑元云:珍异,葡萄枇杷之属,则古中国本有此,大宛种类殊常,故汉特取来植之,旧作葡,据《史记》作蒲。这段话进一步探讨了葡萄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地位。《周礼》中提到的查蓏,指的是葡萄,说明葡萄在古代中国已有种植。而郑玄的解释,则表明葡萄并非外来物种,而是中国本土就有。至于葡萄的名称,从葡到蒲,反映了汉字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