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火土夹杂

作者: 袁天罡(约公元7世纪),唐代著名的命理学家,他在命理学和占卜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三命通会》是他结合易学、五行、八字命理等多个学科,编纂而成的命理学著作。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8世纪)。

内容简要:《三命通会》是袁天罡编撰的命理学经典,内容包括八字命理、风水、占卜和三命等多个领域。书中详细讨论了如何通过分析人的出生日期和八字来预测个人的命运,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看待命运、改命和趋吉避凶的理论。它是命理学的基础性文献之一,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包含了许多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火土夹杂-原文

火见土则暗,

土宿火则晦,

故火自火,

土自土,

两不相掩为妙,

若火土夹杂,

主愚浊。

经云:

“火虚土聚成何用,

定是尘埃碌碌人”

是也。

如:

戊申、己未、丙午、乙未;

庚戌、乙丑、丙辰、戊戌;

戊戌、丁巳、己未、丙寅。

三命皆火土夹杂,

平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火土夹杂-译文

火遇到土就会变得暗淡,土遇到火就会变得昏暗,所以火就应该保持火的样子,土就应该保持土的样子,两者不互相遮挡才是最好的,如果火和土混合在一起,就代表愚蠢和浑浊。

经书上有这样的话:‘火虚弱土聚集又能有什么用,必定是碌碌无为的人’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戊申、己未、丙午、乙未;庚戌、乙丑、丙辰、戊戌;戊戌、丁巳、己未、丙寅。这三个命局都是火和土混合在一起,属于平常的命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火土夹杂-注解

火见土则暗:火见土则暗,指火与土相遇时,火的光芒被土遮蔽,暗淡无光。在古代命理学中,火代表热情、光明,土代表稳重、厚重,两者相遇时,火的光明被土所掩,象征着事物的发展受到阻碍。

土宿火则晦:土宿火则晦,意为土中藏有火时,火的光芒被土所吸收,显得暗淡。在命理学中,土宿火象征着内敛、稳重之人,其内在的热情和活力不易被外界察觉。

火自火,土自土,两不相掩为妙:火自火,土自土,两不相掩为妙,意指火和土各自保持其特性,不相干扰,是最理想的状态。在命理学中,这象征着人的性格和命运中各元素平衡和谐,不会相互冲突。

若火土夹杂,主愚浊:若火土夹杂,主愚浊,表示火和土混合在一起,失去了各自的特性,象征着愚钝和浑浊。在命理学中,这通常指人的性格或命运中缺乏清晰和明确的方向。

经云:经云,指的是古代的典籍或经典中的记载。

火虚土聚成何用,定是尘埃碌碌人:火虚土聚成何用,定是尘埃碌碌人,这句话出自古代命理书籍,意指火过于虚弱,土过于凝聚,这样的人生活平淡无奇,缺乏成就。

戊申、己未、丙午、乙未;庚戌、乙丑、丙辰、戊戌;戊戌、丁巳、己未、丙寅:这些是具体的八字命理中的干支组合,分别代表不同的五行属性和相生相克的关系。在命理学中,通过分析这些组合可以推测一个人的性格、命运等信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火土夹杂-评注

火见土则暗,土宿火则晦,故火自火,土自土,两不相掩为妙,若火土夹杂,主愚浊。

此句出自古代命理学,是对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的深刻阐述。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相互关系的基本元素。火与土的关系在这里被特别提出,火见土则暗,意味着火在土中会失去其明亮,土宿火则晦,表示土覆盖火时,火的光芒会被遮挡。

接下来的‘故火自火,土自土,两不相掩为妙’是对上述关系的总结。这里的‘妙’字,表达了五行各安其位、相互尊重的最佳状态。火和土各自保持其特性,不相互干扰,才能达到和谐。

‘若火土夹杂,主愚浊’则是对于火土相混的结果的描述。火土夹杂,意味着五行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火和土的特性混合在一起,导致结果不纯,象征着愚昧和浑浊。

‘经云:“火虚土聚成何用,定是尘埃碌碌人”是也’是对上述理论的引用。这里的‘火虚土聚’指的是火过于虚弱而土过于凝聚,形成了一种无用的状态,这样的人在命理学中被认为是平庸无奇的。

接下来的例子:戊申、己未、丙午、乙未;庚戌、乙丑、丙辰、戊戌;戊戌、丁巳、己未、丙寅,列举了几个具体的命理实例。这些实例中,火土夹杂,说明这些人的命理特征是平常,没有特别的突出之处。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通过五行相生的理论,揭示了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人的命运。这种分析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内涵,同时也展示了古代命理学的独特视角。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命通会-卷六-火土夹杂》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96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