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原文
李傕郭汜大交兵杨奉董承双救驾
却说曹操大破吕布于定陶,布乃收集败残军马于海滨,众将皆来会集,欲再与曹操决战,陈宫曰:‘今曹兵势大,未可与争。先寻取安身之地,那时再来未迟。’布曰:‘吾欲再投袁绍,何如?’宫曰:‘先使人往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可去。’布从之。
且说袁绍在冀州,闻知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曰:‘吕布,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图冀州。不若助操攻之,方可无患。’绍遂遣颜良将兵五万,往助曹操。
细作探知这个消息,飞报吕布。布大惊,与陈宫商议。宫曰:‘闻刘玄德新领徐州,可往投之。’布从其言,竟投徐州来。
有人报知玄德。玄德曰:‘布乃当今英勇之士,可出迎之。’糜竺曰:‘吕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则伤人矣。’玄德曰:‘前者非布袭兖州,怎解此郡之祸。今彼穷而投我,岂有他心!’张飞曰:‘哥哥心肠忒好。虽然如此,也要准备。’
玄德领众出城三十里,接着吕布,并马入城。都到州衙厅上,讲礼毕,坐下。
布曰:‘某自与王司徒计杀董卓之后,又遭傕、汜之变,飘零关东,诸侯多不能相容。近因曹贼不仁,侵犯徐州,蒙使君力救陶谦,布因袭兖州以分其势;不料反堕奸计,败兵折将。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玄德曰:‘陶使君新逝,无人管领徐州,因令备权摄州事。今幸将军至此,合当相让’遂将牌印送与吕布。
吕布却待要接,只见玄德背后关、张二公各有怒色。布乃佯笑曰:‘量吕布一勇夫,何能作州牧乎?’玄德又让。
陈宫曰:‘强宾不压主,请使君勿疑。’玄德方止。
遂设宴相待,收拾宅院安下。
次日,吕布回席请玄德,玄德乃与关、张同往。
饮酒至半酣,布请玄德入后堂,关、张随入。
布令妻女出拜玄德。玄德再三谦让。
布曰:‘贤弟不必推让。’张飞听了,瞋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玄德连忙喝住,关公劝飞出。
玄德与吕布陪话曰:‘劣弟酒后狂言,兄勿见责。’布默然无语。
须臾席散。
布送玄德出门,张飞跃马横枪而来,大叫:‘吕布!我和你并三百合!’玄德急令关公劝止。
次日,吕布来辞玄德曰:‘蒙使君不弃,但恐令弟辈不能相容。布当别投他处。’玄德曰:‘将军若去,某罪大矣。劣弟冒犯,另日当令陪话。近邑小沛,乃备昔日屯兵之处。将军不嫌浅狭,权且歇马,如何?粮食军需,谨当应付。’吕布谢了玄德,自引军投小沛安身去了。
玄德自去埋怨张飞不题。
却说曹操平了山东,表奏朝廷,加操为建德将军费亭侯。
其时李傕自为大司马,郭汜自为大将军,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
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暗奏献帝曰:‘今曹操拥兵二十余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献帝泣曰:‘朕被二贼欺凌久矣!若得诛之,诚为大幸!’
彪奏曰:‘臣有一计:先令二贼自相残害,然后诏曹操引兵杀之,扫清贼党,以安朝廷。’献帝曰:‘计将安出?’彪曰:‘闻郭汜之妻最妒,可令人于汜妻处用反间计,则二贼自相害矣。’帝乃书密诏付杨彪。
彪即暗使夫人以他事入郭汜府,乘间告汜妻曰:‘闻郭将军与李司马夫人有染,其情甚密。倘司马知之,必遭其害。夫人宜绝其往来为妙。’汜妻讶曰:‘怪见他经宿不归!却干出如此无耻之事!非夫人言,妾不知也。当慎防之。’彪妻告归,汜妻再三称谢而别。
过了数日,郭汜又将往李傕府中饮宴。妻曰:‘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何?’汜不肯听,妻再三劝住。
至晚间,傕使人送酒筵至。汜妻乃暗置毒于中,方始献入,汜便欲食。
妻曰:‘食自外来,岂可便食?’乃先与犬试之,犬立死。
自此汜心怀疑。
一日朝罢,李傕力邀郭汜赴家饮宴。
至夜席散,汜醉而归,偶然腹痛。
妻曰:‘必中其毒矣!’急令将粪汁灌之,一吐方定。
汜大怒曰:‘吾与李傕共图大事,今无端欲谋害我,我不先发,必遭毒手。’遂密整本部甲兵,欲攻李傕。
早有人报知傕。
傕亦大怒曰:‘郭阿多安敢如此!’遂点本部甲兵,来杀郭汜。
两处合兵数万,就在长安城下混战,乘势掳掠居民。
傕侄李暹引兵围住宫院,用车二乘,一乘载天子,一乘载伏皇后,使贾诩、左灵监押车驾;其余宫人内侍,并皆步走。
拥出后宰门,正遇郭汜兵到,乱箭齐发,射死宫人不知其数。
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郭汜领兵入官,尽抢掳宫嫔采女入营,放火烧宫殿。
次日,郭汜知李傕劫了天子,领军来营前厮杀。
帝后都受惊恐。
后人有诗叹之曰:‘光武中兴兴汉世,上下相承十二帝。桓灵无道宗社堕,阉臣擅权为叔季。无谋何进作三公,欲除社鼠招奸雄。豺獭虽驱虎狼入,西州逆竖生淫凶。王允赤心托红粉,致令董吕成矛盾。渠魁殄灭天下宁,谁知李郭心怀愤。神州荆棘争奈何,六宫饥馑愁干戈。人心既离天命去,英雄割据分山河。后王规此存兢业,莫把金瓯等闲缺。生灵糜烂肝脑涂,剩水残山多怨血。我观遗史不胜悲,今古茫茫叹黍离。人君当守苞桑戒,太阿谁执全纲维。’
却说郭汜兵到,李傕出营接战。
汜军不利,暂且退去。
傕乃移帝后车驾于郿坞,使侄李暹监之,断绝内使,饮食不继,侍臣皆有饥色。
帝令人问傕取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
傕怒曰:‘朝夕上饭,何又他求?’乃以腐肉朽粮与之,皆臭不可食。
帝骂曰:‘逆贼直如此相欺!’
侍中杨琦急奏曰:‘傕性残暴。事势至此,陛下且忍之,不可撄其锋也。’
帝乃低头无语,泪盈袍袖。
忽左右报曰:‘有一路军马,枪刀映日,金鼓震天,前来救驾。’
帝教打听是谁,乃郭汜也。
帝心转忧。
只闻坞外喊声大起,原来李傕引兵出迎郭汜,鞭指郭汜而骂曰:‘我待你不薄,你如何谋害我!’
汜曰:‘尔乃反贼,如何不杀你!’
傕曰:‘我保驾在此,何为反贼?’
汜曰:‘此乃劫驾,何为保驾?’
傕曰:‘不须多言!我两个各不许用军士,只自并输赢。赢的便把皇帝取去罢了。’
二人便就阵前厮杀。
战到十合。不分胜负。
只见杨彪拍马而来,大叫:‘二位将军少歇!老夫特邀众官,来与二位讲和。’
傕、汜乃各自还营。
杨彪与朱俊会合朝廷官僚六十余人,先诣郭汜营中劝和。
郭汜竟将众官尽行监下。
众官曰:‘我等为好而来,何乃如此相待?’
汜曰:‘李叱劫天子,偏我劫不得公卿!’
杨彪曰:‘一劫天子,一劫公卿,意欲何为?’
汜大怒,便拔剑欲杀彪。
中郎将杨密力劝,汜乃放了杨彪、朱俊,其余都监在营中。
彪谓俊曰:‘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
言讫,相抱而哭,昏绝于地。
俊归家成病而死。
自此之后,傕、汜每日厮杀,一连五十余日,死者不知其数。
却说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
贾诩屡谏不听。
侍中杨琦密奏帝曰:‘臣观贾诩虽为李傕腹心,然实未尝忘君,陛下当与谋之。’
正说之间,贾诩来到。
帝乃屏退左右,泣谕诩曰:‘卿能怜汉朝,救朕命乎?’
诩拜伏于地曰:‘固臣所愿也。陛下且勿言,臣自图之。’
帝收泪而谢。
少顷,李傕来见,带剑而入。
帝面如土色。
傕谓帝曰:‘郭汜不臣,监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则驾被掳矣。’
帝拱手称谢,傕乃出。
时皇甫郦入见帝。
帝知郦能言,又与李傕同乡,诏使往两边解和。
郦奉诏,走至汜营说汜。
汜曰:‘如李傕送出天子,我便放出公卿。’
郦即来见李傕曰:‘今天子以某是西凉人,与公同乡,特令某来劝和二公。汜已奉诏,公意若何?’
傕曰:‘吾有败吕布之大功,辅政四年,多著勋绩,天下共知。郭阿多盗马贼耳,乃敢擅劫公卿,与我相抗,誓必诛之!君试观我方略士众,足胜郭阿多否?’
郦答曰:‘不然。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致灭亡。近董太师之强,君所目见也,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悬国门。则强固不足恃矣。将军身为上将,持钺仗节,子孙宗族,皆居显位,国恩不可谓不厚。今郭阿多劫公卿,而将军劫至尊,果谁轻谁重耶?’
李傕大怒,拔剑叱曰:‘天子使汝来辱我乎?我先斩汝头!’
骑都尉杨奉谏曰:‘今郭汜未除,而杀天使,则汜兴兵有名,诸侯皆助之矣。’
贾诩亦力劝,傕怒少息。
诩遂推皇甫郦出。
郦大叫曰:‘李傕不奉诏,欲弑君自立!’
侍中胡邈急止之曰:‘无出此言,恐于身不利。’
郦叱之曰:‘胡敬才!汝亦为朝廷之臣,如何附贼?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
大骂不止。
帝知之,急令皇甫郦回西凉。
却说李傕之军,大半是西凉人氏,更赖羌兵为助。
却被皇甫郦扬言于西凉人曰:‘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
西凉人多有听郦之言,军心渐涣。
傕闻郦言,大怒,差虎贲王昌追之。
昌知郦乃忠义之士,竟不往追,只回报曰:‘郦已不知何往矣。’
贾诩又密谕羌人曰:‘天子知汝等忠义,久战劳苦,密诏使汝还郡,后当有重赏。’
羌人正怨李傕不与爵赏,遂听诩言,都引兵去。
诩又密奏帝曰:‘李傕贪而无谋,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饵之。’
帝乃降诏,封傕为大司马。
傕喜曰:‘此女巫降神祈祷之力也!’
遂重赏女巫,却不赏军将。
骑都尉杨奉大怒,谓宋果曰:‘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矢石,功反不及女巫耶!’
宋果曰:‘何不杀此贼,以救天子?’
奉曰:‘你于中军放火为号,吾当引兵外应。’
二人约定是夜二更时分举事。
不料其事不密,有人报知李傕。
傕大怒,令人擒宋果先杀之。
杨奉引兵在外,不见号火。
李傕自将兵出,恰遇杨奉,就寨中混战到四更。
奉不胜,引军投西安去了。
李傕自此军势渐衰。
更兼郭汜常来攻击,杀死者甚多。
忽人来报:‘张济统领大军,自陕西来到,欲与二公解和;声言如不从者,引兵击之。’
傕便卖个人情,先遣人赴张济军中许和。
郭汜亦只得许诺。
张济上表,请天子驾幸弘农。
帝喜曰:‘朕思东都久矣。今乘此得还,乃万幸也!’
诏封张济为骠骑将军。
济进粮食酒肉,供给百官。
汜放公卿出营。
傕收拾车驾东行,遣旧有御林军数百,持戟护送。
銮舆过新丰,至霸陵,时值秋天,金风骤起。
忽闻喊声大作,数百军兵来至桥上拦住车驾,厉声问曰:“来者何人?”
侍中杨琦拍马上桥曰:“圣驾过此,谁敢拦阻?”
有二将出曰:“吾等奉郭将军命,把守此桥,以防奸细。既云圣驾,须亲见帝,方可准信。”
杨琦高揭珠帘。帝谕曰:“朕躬在此,卿何不退?”
众将皆呼“万岁”,分于两边,驾乃得过。
二将回报郭汜曰:“驾已去矣。”
汜曰:“我正欲哄过张济,劫驾再入郿坞,你如何擅自放了过去?”遂斩二将,起兵赶来。
车驾正到华阴县,背后喊声震天,大叫:“车驾且休动!”
帝泣告大臣曰:“方离狼窝,又逢虎口,如之奈何?”
众皆失色。
贼军渐近。
只听得一派鼓声,山背后转出一将,当先一面大旗,上书“大汉杨奉”四字,引军千余杀来。
原来杨奉自为李傕所败,便引军屯终南山下;今闻驾至,特来保护。
当下列开阵势。
汜将崔勇出马,大骂杨奉“反贼”。
奉大怒,回顾阵中曰:“公明何在?”
一将手执大斧,飞骤骅骝,直取崔勇。
两马相交,只一合,斩崔勇于马下。
杨奉乘势掩杀,汜军大败,退走二十余里。
奉乃收军来见天子。
帝慰谕曰:“卿救朕躬,其功不小!”
奉顿首拜谢。
帝曰:“适斩贼将者何人?”
奉乃引此将拜于车下曰:“此人河东杨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
帝慰劳之。
杨奉保驾至华阴驻跸。
将军段煨,具衣服饮膳上献。
是夜,天子宿于杨奉营中。
郭汜败了一阵,次日又点军杀至营前来。
徐晃当先出马,郭汜大军八面围来,将天子、杨奉困在垓心。
正在危急之中,忽然东南上喊声大震,一将引军纵马杀来。
贼众奔溃。
徐晃乘势攻击,大败汜军。
那人来见天子,乃国戚董承也。
帝哭诉前事。
承曰:“陛下免忧。臣与杨将军誓斩二贼,以靖天下。”
帝命早赴东都。
连夜驾起,前幸弘农。
却说郭汜引败军回,撞着李傕,言:“杨奉、董承救驾往弘农去了。若到山东,立脚得牢,必然布告天下,令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
傕曰:“今张济兵据长安,未可轻动。我和你乘间合兵一处,至弘农杀了汉君,平分天下,有何不可!”
汜喜诺。
二人合兵,于路劫掠,所过一空。
杨奉、董承知贼兵远来,遂勒兵回,与贼大战于东涧。
傕、汜二人商议:“我众彼寡,只可以混战胜之。”
于是李傕在左,郭汜在右,漫山遍野拥来。
杨奉、董承两边死战,刚保帝后车出;
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一应御用之物,尽皆抛弃。
郭汜引军入弘农劫掠。
承、奉保驾走陕北,傕、汜分兵赶来。
承、奉一面差人与傕、汜讲和,一面密传圣旨往河东,急召故白波帅韩暹、李乐、胡才三处军兵前来救应。
那李乐亦是啸聚山林之贼,今不得已而召之。
三处军闻天子赦罪赐官,如何不来;并拔本营军士,来与董承约会一齐,再取弘农。
其时李傕、敦汜但到之处,劫掠百姓,老弱者杀之,强壮者充军;临敌则驱民兵在前,名曰:“敢死军”,贼势浩大,李乐军到,会于渭阳。
郭汜令军士将衣服物件抛弃于道。乐军见衣服满地,争往取之,队伍尽失。
傕、汜二军,四面混战,乐军大败。
杨奉、董承遮拦不住,保驾北走,背后贼军赶来。
李乐曰:“事急矣!请天子上马先行!”
帝曰:“朕不可舍百官而去。”众皆号泣相随。
胡才被乱军所杀。
承、奉见贼追急,请天子弃车驾,步行到黄河岸边。
李乐等寻得一只小舟作渡船。
时值天气严寒,帝与后强扶到岸,边岸又高,不得下船,后面追兵将至。
杨奉曰:“可解马缰绳接连,拴缚帝腰,放下船去。”
人丛中国舅伏德挟白绢十数匹至,曰:“我于乱军中拾得此绢,可接连拽辇。”
行军校尉尚弘用绢包帝及后,令众先挂帝往下放之,乃得下船。
李乐仗剑立于船头上。
后兄伏德,负后下船中。
岸上有不得下船者,争扯船缆;李乐尽砍于水中。
渡过帝后,再放船渡众人。
其争渡者,皆被砍下手指,哭声震天。
既渡彼岸,帝左右止剩得十余人。
杨奉寻得牛车一辆,载帝至大阳。
绝食,晚宿于瓦屋中,野老进粟饭,上与后共食,粗粝不能下咽。
次日,诏封李乐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起驾前行。
有二大臣寻至,哭拜车前,乃太尉杨彪、太仆韩融也。
帝后俱哭。
韩融曰:“傕、汜二贼,颇信臣言;臣舍命去说二贼罢兵。陛下善保龙体。”
韩融去了。
李乐请帝入杨奉营暂歇。
杨彪请帝都安邑县。
驾至安邑,苦无高房,帝后都居于茅屋中;又无门关闭,四边插荆棘以为屏蔽。
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
李乐等专权,百官稍有触犯,竟于帝前殴骂;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帝勉强纳之。
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
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却说韩融曲说傕、汜二贼。
二贼从其言,乃放百官及宫人归。
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
河内太守张杨献米肉,河东太守王邑献绢帛,帝稍得宁。
董承、杨奉商议,一面差人修洛阳宫院,欲奉车驾还东都。
李乐不从。
董承谓李乐曰:“洛阳本天子建都之地,安邑乃小地面,如何容得车驾?今奉驾还洛阳是正理。”
李乐曰:“汝等奉驾去,我只在此处住。”
承、奉乃奉驾起程。
李乐暗令人结连李傕、郭汜,一同劫驾。
董承、杨奉、韩暹知其谋,连夜摆布军士,护送车驾前奔箕关。
李乐闻知,不等傕、汜军到,自引本部人马前来追赶。
四更左侧,赶到箕山下,大叫:“车驾休行!李傕、郭汜在此!”吓得献帝心惊胆战。
山上火光遍起。
正是:前番两贼分为二,今番三贼合为一。
不知汉天子怎离此难,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译文
李傕和郭汜大规模交战,杨奉和董承双重救援皇帝。
曹操在定陶大败吕布,吕布在海滨收集残兵败将,众将都来会合,想要再次与曹操决战。陈宫说:‘现在曹军势力强大,不可与之争斗。先找一个安身之地,那时再来也不迟。’吕布说:‘我想再投奔袁绍,怎么样?’陈宫说:‘先派人去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再决定。’吕布同意了。
袁绍在冀州,听说曹操与吕布相持,谋士审配进言说:‘吕布,像豺狼虎豹一样凶猛:如果得到兖州,一定会图谋冀州。不如帮助曹操攻打吕布,这样就没有后患了。’袁绍于是派遣颜良率领五万军队,去帮助曹操。细作探听到这个消息,立刻飞报吕布。吕布大惊,与陈宫商议。陈宫说:‘听说刘玄德刚接管了徐州,可以投奔他。’吕布听从了他的建议,最终投奔了徐州。有人报告刘备,刘备说:‘吕布是当今英勇的战士,可以出城迎接他。’糜竺说:‘吕布是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留了他就会伤害人。’刘备说:‘之前不是吕布袭击兖州,怎么能解救这个郡的祸患。现在他穷途末路来投奔我,难道还有别的想法吗!’张飞说:‘哥哥心肠太好。虽然如此,也要做好准备。’
刘备带领众人出城三十里,迎接吕布,两人并马入城。到了州衙厅上,行礼完毕,坐下。吕布说:‘自从我与王司徒合谋杀害董卓之后,又遭遇了李傕、郭汜的变乱,流离失所于关东,许多诸侯都不肯接纳我。最近因为曹操不仁,侵犯徐州,承蒙使君出力救助陶谦,我吕布才袭击兖州以分散曹操的势力;没想到反而中了奸计,兵败将亡。现在投奔使君,共同图谋大事,不知道使君的意见如何?’刘备说:‘陶使君刚刚去世,没有人管理徐州,所以我暂时接管州事。现在幸亏将军到来,应该把州事让给你。’于是把印信交给了吕布。吕布正要接受,只见刘备背后的关羽、张飞都露出愤怒的表情。吕布假装笑着说:‘吕布只是一个勇夫,怎么能做州牧呢?’刘备再次推让。陈宫说:‘客人不能压过主人,请使君不要怀疑。’刘备这才停止推让。于是设宴款待,收拾宅院安置下来。
次日,吕布回请刘备,刘备与关羽、张飞一同前往。酒至半醉,吕布请刘备进入后堂,关羽、张飞也跟着进去。吕布让妻子和女儿出来拜见刘备。刘备一再推辞。吕布说:‘贤弟不必推让。’张飞听了,瞪眼大骂:‘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刘备连忙喝住,关羽劝张飞出去。刘备与吕布道歉说:‘劣弟酒后失言,兄长不要怪罪。’吕布默默无言。
不久宴会结束。吕布送刘备出门,张飞骑马横枪而来,大叫:‘吕布!我和你斗三百合!’刘备急忙命令关羽劝阻。
次日,吕布来向刘备辞行说:‘承蒙使君不弃,但恐怕我的弟弟们不能相容。我吕布将另投他处。’刘备说:‘将军如果离开,我罪过就大了。劣弟们冒犯,改日我会让他们向你道歉。最近的小沛,是我过去屯兵的地方。将军如果不嫌弃简陋,暂时歇马,如何?粮食军需,我会妥善供应。’吕布感谢了刘备,自己带领军队投奔小沛安顿下来。刘备自己去责备张飞,这里不提。
曹操平定了山东,向朝廷上奏,朝廷加封曹操为建德将军费亭侯。当时李傕自封为大司马,郭汜自封为大将军,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暗地里向献帝上奏说:‘现在曹操拥有二十多万军队,谋士武将数十人,如果得到这个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就幸甚了。’献帝哭着说:‘朕被这两个贼人欺凌已久!如果能够除掉他们,实在是幸运之至!’杨彪上奏说:‘我有一个计策:先让这两个贼人自相残害,然后诏令曹操带兵杀他们,清除贼党,以安定朝廷。’献帝问:‘计策如何?’杨彪说:‘听说郭汜的妻子非常嫉妒,可以派人到郭汜妻子那里使用反间计,这样两个贼人就会自相残杀。’皇帝于是写下密诏交给杨彪。杨彪就暗地里派夫人以其他事情为借口进入郭汜府中,趁机告诉郭汜的妻子说:‘听说郭将军与李司马夫人有染,关系非常亲密。如果司马知道了,一定会对她不利。夫人应该断绝他们的往来为好。’杨彪的妻子告辞回家,郭汜的妻子再三感谢而别。
过了几天,郭汜又要去李傕府中饮酒。妻子说:‘李傕性格难以预测,何况现在两个英雄不能并存,如果他酒后下毒,我该怎么办?’郭汜不听,妻子再三劝阻。到了晚上,李傕派人送酒席到郭汜家。郭汜的妻子就在酒席中暗地里下了毒,才献上去,郭汜正要吃。妻子说:‘这是从外面来的,怎么能直接吃呢?’于是先给狗试了,狗立刻死了。从此郭汜心生怀疑。
一天朝会结束后,李傕极力邀请郭汜到家中饮酒。到了晚上宴会结束,郭汜喝醉了回家,突然肚子痛。妻子说:‘一定是中了毒!’急忙让人灌下粪汁,才止住。郭汜大怒说:‘我和李傕共同图谋大事,现在无缘无故想要谋害我,我不先发制人,一定会遭到毒手。’于是秘密整顿本部甲兵,想要攻打李傕。早有人报告了李傕。李傕也大怒说:‘郭阿多怎么敢这样!’于是点齐本部甲兵,来杀郭汜。两军合兵数万,就在长安城下混战,趁机掠夺居民。李傕的侄子李暹率领军队包围了皇宫,用两辆车,一辆载天子,一辆载伏皇后,让贾诩、左灵监押车驾;其余的宫人和内侍,都步行。
他们从后宰门拥出,正遇到郭汜的军队到来,乱箭齐发,射死宫人无数。李傕随后掩杀,郭汜的军队退却,车驾冒险出城,不容分说,竟然被拥到李傕的营中。郭汜带领军队进入皇宫,抢夺宫女采女进入军营,放火烧宫殿。次日,郭汜知道李傕劫持了天子,带领军队来到营前厮杀。皇帝和皇后都受到了惊吓。
后人作诗叹道:‘光武中兴兴汉世,上下相承十二帝。桓灵无道宗社堕,阉臣擅权为叔季。无谋何进作三公,欲除社鼠招奸雄。豺獭虽驱虎狼入,西州逆竖生淫凶。王允赤心托红粉,致令董吕成矛盾。渠魁殄灭天下宁,谁知李郭心怀愤。神州荆棘争奈何,六宫饥馑愁干戈。人心既离天命去,英雄割据分山河。后王规此存兢业,莫把金瓯等闲缺。生灵糜烂肝脑涂,剩水残山多怨血。我观遗史不胜悲,今古茫茫叹黍离。人君当守苞桑戒,太阿谁执全纲维。’
郭汜的军队到了,李傕出营迎战。郭汜的军队没有占到便宜,就暂时撤退了。李傕于是把皇帝和皇后的车驾迁移到郿坞,让他的侄子李暹看守,切断内使,食物供应不上,侍臣们脸上都显露出饥饿的神色。皇帝派人向李傕要五斛米和五具牛骨头,用来赏赐左右的人。李傕生气地说:‘每天不是都送上饭食吗?怎么又来要别的?’于是给了他们腐烂的肉和发霉的粮食,都臭得不能吃。皇帝骂道:‘叛逆之徒竟然这样欺骗我!’侍中杨琦急忙上奏说:‘李傕性格残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陛下暂且忍耐一下,不要去触怒他。’皇帝就低下头不说话,泪水充满了衣袖。
突然左右报告说:‘有一支军队,枪刀闪耀着阳光,金鼓震天,前来救驾。’皇帝让人去打听是谁,原来是郭汜。皇帝的心里又转忧了。只听坞外喊声大作,原来李傕带领军队出来迎接郭汜,用鞭子指着郭汜骂道:‘我对你不薄,你为什么谋害我!’郭汜说:‘你是个反贼,为什么不杀你!’李傕说:‘我在这保护皇帝,怎么能是反贼?’郭汜说:‘这叫劫驾,怎么能叫保护皇帝?’李傕说:‘不用多说了!我们两个都不许用士兵,只比比个人输赢。赢的人就可以把皇帝带走。’两个人就在阵前打了起来。打了十回合,不分胜负。
这时杨彪骑马赶来,大声喊道:‘二位将军稍微休息一下!我特地邀请各位官员,来和你们讲和。’李傕和郭汜各自回到营中。
杨彪和朱俊会合朝廷的官员六十多人,先到郭汜的营中劝和。郭汜竟然把所有的官员都关押起来。官员们说:‘我们都是来好言相劝的,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郭汜说:‘李傕劫持了天子,难道我就不能劫持公卿吗!’杨彪说:‘一个劫持天子,一个劫持公卿,你们想要做什么?’郭汜大怒,拔剑想要杀杨彪。中郎将杨密极力劝阻,郭汜才放了杨彪和朱俊,其余的人都被关押在营中。杨彪对朱俊说:‘作为国家的臣子,不能辅佐君王,拯救君主,空活在天地间罢了!’说完,两人相拥而哭,昏倒在地上。朱俊回到家后病死了。从这以后,李傕和郭汜每天互相攻打,一连五十多天,死的人不计其数。
李傕平时最喜欢左道妖邪之术,经常让女巫在军中击鼓降神。贾诩多次劝谏他都不听。侍中杨琦秘密上奏皇帝说:‘我看贾诩虽然是李傕的心腹,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忘记君主,陛下应该和他商议。’正说着,贾诩来了。皇帝就让左右的人都退下,哭着告诉贾诩:‘你能怜悯汉朝,救我的命吗?’贾诩跪在地上说:‘这当然是我的愿望。陛下不要说,我自己会想办法。’皇帝收起眼泪表示感谢。
过了一会儿,李傕来见皇帝,带着剑走进来。皇帝脸色像土一样苍白。李傕对皇帝说:‘郭汜不忠,监禁了公卿,想要劫持陛下。如果不是我,陛下早就被掳走了。’皇帝拱手表示感谢,李傕就出去了。这时皇甫郦进宫见皇帝。皇帝知道皇甫郦能言善辩,又和李傕是同乡,就下诏让他去两边和解。皇甫郦接到诏书,走到郭汜的营中说郭汜。郭汜说:‘如果李傕把天子送出来,我就放出公卿。’皇甫郦立即来见李傕说:‘现在天子因为我是西凉人,和您是同乡,特地派我来劝你们和解。郭汜已经接受了诏书,您的意思怎么样?’李傕说:‘我有打败吕布的大功,辅佐朝政四年,立下了很多功绩,天下人都知道。郭阿多不过是个偷马贼,竟然敢擅自劫持公卿,和我对抗,我发誓一定要杀了他!你看看我的策略和士兵,足够打败郭阿多吗?’皇甫郦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以前有穷后羿依仗他善射,不思后患,结果导致了灭亡。最近董太师强盛,您也亲眼看到了,吕布受到恩惠却反叛了他,瞬间头就被挂在城门上。那么强盛也不是可以依靠的。将军您身为上将,手持符节,子孙后代都居高位,国家的恩惠不能说不厚。现在郭阿多劫持了公卿,而将军您劫持了天子,究竟谁轻谁重呢?’李傕大怒,拔剑怒斥说:‘天子派你来侮辱我吗?我先杀了你的头!’骑都尉杨奉劝阻说:‘现在郭汜还没有被除掉,就杀了天使,郭汜就会以此为名起兵,诸侯都会帮助他。’贾诩也极力劝阻,李傕的怒气稍微缓和了一些。贾诩于是推着皇甫郦出去。皇甫郦大喊:‘李傕不遵守诏书,想要弑君自立!’侍中胡邈急忙制止他:‘不要说这样的话,恐怕对你不利。’皇甫郦斥责他:‘胡敬才!你也是朝廷的臣子,怎么能附和叛贼?君主受辱,臣子死,我被李傕所杀,也是命中注定!’不停地大骂。
皇帝知道了这件事,急忙命令皇甫郦回西凉。
李傕的军队,大部分是西凉人,还依靠羌兵的帮助。但是皇甫郦在西凉人面前散布说:‘李傕谋反,跟从他的人就是叛贼,后患无穷。’很多西凉人都听信了皇甫郦的话,军心逐渐动摇。李傕听到皇甫郦的话,非常生气,派人追捕皇甫郦。王昌知道皇甫郦是忠义之士,竟然不去追捕,只回报说:‘皇甫郦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贾诩又秘密地告诉羌人说:‘天子知道你们的忠义,长期作战辛苦,秘密下诏让你们回郡,以后会有重赏。’羌人正因为李傕没有给他们封赏而怨恨他,于是听从了贾诩的话,都带领军队离开了。贾诩又秘密上奏皇帝说:‘李傕贪婪而无谋,现在军队散了,心里也害怕,可以用高官厚禄来引诱他。’皇帝就下诏,封李傕为大司马。李傕高兴地说:‘这是女巫降神祈祷的力量啊!’于是重赏了女巫,却没有赏赐军将。骑都尉杨奉非常生气,对宋果说:‘我们出生入死,冒着箭矢和石头,功劳反而不如女巫吗?’宋果说:‘为什么不杀了这个叛贼,来救天子?’杨奉说:‘你在中军放火作为信号,我会在外面带兵响应。’两人约定在当晚二更时分行动。但是事情泄露了,有人报告给了李傕。李傕大怒,派人先抓住宋果杀了他。杨奉在外面带兵,没有看到信号火。李傕亲自带兵出来,正好遇到杨奉,就在营中混战到四更。杨奉打不过,带领军队逃到西安去了。李傕从此军势逐渐衰落。再加上郭汜经常来攻打,死的人很多。突然有人来报告说:‘张济带领大军,从陕西来到,想要和解;如果不同意,就带兵攻打。’李傕就卖个人情,先派人去张济的军队中答应和解。郭汜也只得答应。张济上表,请求天子到弘农。皇帝很高兴地说:‘我思念东都已经很久了。现在趁着这个机会可以回去,真是万幸啊!’下诏封张济为骠骑将军。张济送来粮食、酒肉,供给百官。郭汜放出了公卿。李傕收拾车驾向东出发,派遣了原来的御林军几百人,手持戟保护送行。
銮舆经过新丰,到达霸陵,这时正是秋天,金风突然刮起。突然听到大声喊叫,数百名士兵来到桥上拦住车队,大声问道:“来的是什么人?”侍中杨琦跃马过桥说:“圣上经过这里,谁敢阻拦?”有两个将领出来说道:“我们受郭将军的命令,守卫这座桥,以防间谍。既然说是圣上,必须亲自见到皇帝,才能相信。”杨琦高高地掀开珠帘。皇帝下令说:“我就在这里,你为什么不退下?”众将领都高呼‘万岁’,两边分开,车队才得以通过。两个将领向郭汜报告说:‘车队已经过去了。’郭汜说:‘我正想骗过张济,劫持皇帝再次进入郿坞,你怎么擅自放他们过去?’于是斩杀了两个将领,起兵追赶。车队正行至华阴县,背后喊声震天,大声呼喊:‘车队不要动!’皇帝哭着告诉大臣们说:‘刚刚离开狼窝,又遇到虎口,怎么办呢?’大家都脸色大变。贼军越来越近。只听得一阵鼓声,山后转出一员将领,手持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大汉杨奉’四个字,率领一千多士兵冲杀过来。
原来杨奉自从被李傕打败后,就带领军队驻扎在终南山下;如今听说皇帝来了,特地前来保护。杨奉立即摆开阵势。郭汜的将领崔勇出马,大骂杨奉是‘反贼’。杨奉大怒,回头对阵中的士兵说:‘公明在哪里?’一名手持大斧的将领骑着一匹骏马,直冲崔勇。两马相交,只一回合,就将崔勇斩于马下。杨奉乘胜追击,郭汜的军队大败,退却了二十多里。杨奉于是收兵来见皇帝。皇帝安慰他说:‘你救了我,功劳不小!’杨奉叩首拜谢。皇帝问:‘刚才斩杀贼将的是谁?’杨奉于是引领这位将领在车下拜见说:‘这位是河东杨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皇帝对他表示慰劳。杨奉护送皇帝到华阴驻扎。将军段煨准备了衣服和饮食献给皇帝。那天晚上,皇帝住在杨奉的营中。
郭汜败了一仗,第二天又带领军队杀到营前来。徐晃率先出马,郭汜的大军从四面八方围过来,将皇帝和杨奉困在中心。正在危急时刻,忽然东南方向喊声大作,一位将领率领军队骑马冲杀过来。贼军溃散。徐晃乘胜追击,大败郭汜的军队。这位来见皇帝的人是国戚董承。皇帝哭着诉说了之前的事情。董承说:‘陛下不要担忧。我和杨将军发誓要斩杀这两个贼人,以安定天下。’皇帝命令他们早日前往东都。他们连夜起程,前往弘农。
郭汜带领败军回去,遇到李傕,说:‘杨奉和董承救皇帝去了弘农。如果他们到了山东,站稳脚跟,必然向天下诸侯发出布告,让我们遭受各路诸侯的讨伐。我们三族都不能保全了。’李傕说:‘现在张济的军队占据了长安,我们不可轻举妄动。我和你趁机合兵一处,到弘农杀了汉君,平分天下,有何不可!’郭汜高兴地答应了。两人合兵,沿途劫掠,所过之处一片空虚。杨奉和董承知道贼军远来,于是勒兵回击,在东涧与贼军大战。李傕和郭汜商量:‘我们人多,他们人少,只能混战取胜。’于是李傕在左边,郭汜在右边,漫山遍野地拥来。杨奉和董承两边死战,刚刚保住皇帝的车队出去;百官、宫人、符册、典籍,以及所有御用之物,都全部抛弃。郭汜带领军队进入弘农劫掠。董承和杨奉护送皇帝逃往陕北,李傕和郭汜分兵追赶。
承、奉派人去和傕、汜谈判和解,同时秘密传达圣旨到河东,紧急召回原来的白波军首领韩暹、李乐、胡才,让他们带兵前来支援。李乐原本是聚集在山林中的盗贼,现在不得不召唤他们。三处的军队一听说皇帝赦免了他们的罪过并赐予官职,怎么会不来呢?他们还调动了自己的军队,和董承约定一起,再次攻打弘农。那时,李傕、郭汜所到之处,都抢掠百姓,老人和弱者被杀,强壮的人被征召入伍;面对敌人时,就驱使民兵在前面,称为‘敢死军’,贼军的势力非常强大,李乐的军队到达后,在渭阳会合。郭汜命令士兵把衣服和物品扔在路上。李乐的军队看到地上都是衣服,争相去取,队伍因此混乱。傕、汜两军四面八方混战,李乐的军队大败。杨奉、董承无法阻挡,保护着皇帝向北逃跑,后面的贼军追了上来。李乐说:‘事情紧急了!请皇帝先上马走!’皇帝说:‘我不能抛弃百官而独自离开。’大家都哭泣着跟随。胡才被乱军杀死。承、奉看到贼军追得紧,请皇帝放弃车驾,步行到黄河岸边。李乐等人找到了一只小船作为渡船。当时天气非常寒冷,皇帝和皇后勉强扶着到了岸边,岸边又高,无法下船,后面的追兵即将到来。杨奉说:‘可以把马缰绳解开,绑在皇帝的腰上,让他下船。’在人群中,国舅伏德带着十几匹白绢来到,说:‘我在乱军中找到了这些绢,可以用来连接拽动轿子。’行军校尉尚弘用绢包裹了皇帝和皇后,让众人先放下皇帝,然后才下船。李乐手握宝剑站在船头。皇后的哥哥伏德,背着皇后下了船。岸上还有没有下船的人,争抢着拉船缆;李乐把他们全部砍入水中。渡过皇帝和皇后后,再放船让其他人过河。那些争抢过河的人,都被砍掉了手指,哭声震天。渡到对岸后,皇帝身边只剩下十多人。杨奉找到了一辆牛车,载着皇帝到了大阳。皇帝绝食,晚上住在瓦屋里,一个老农送来了粟饭,皇帝和皇后一起吃,粗糙的食物难以咽下。第二天,皇帝下诏封李乐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开始继续前行。有两位大臣找到了皇帝的车前,哭泣着跪拜,他们是太尉杨彪和太仆韩融。皇帝和皇后都哭了。韩融说:‘傕、汜这两个贼人,多少相信我的话;我愿意冒险去说服他们停止战斗。陛下请保重龙体。’韩融离开了。李乐请皇帝到杨奉的营地里暂时休息。杨彪请皇帝迁都到安邑县。车驾到达安邑后,因为没有高大的房屋,皇帝和皇后都住在茅屋中;又没有门可以关闭,四周围插满了荆棘作为遮蔽。皇帝和大臣们在茅屋下议事,将领们带领军队在篱笆外镇压。李乐等人专权,百官稍有冒犯,竟然在皇帝面前殴打和辱骂;他们故意给皇帝送来浑浊的酒和粗糙的食物,皇帝勉强接受。李乐、韩暹又联名保举了两百多名无业游民、部曲、巫医、仆役,并任命他们为校尉、御史等官职。来不及刻印,就用锥子划出印记,完全没有规矩。韩融曲意说服了傕、汜两个贼人。两个贼人听从了他的话,于是释放了百官和宫女。那年发生了大饥荒,百姓都吃枣和野菜,饿殍遍布田野。河内太守张杨献上了米肉,河东太守王邑献上了绢帛,皇帝才稍微得到安宁。董承、杨奉商议,一方面派人修复洛阳的宫殿,想要奉皇帝的车驾返回东都。李乐不同意。董承对李乐说:‘洛阳是天子建都的地方,安邑只是个小地方,怎么能够容纳车驾呢?现在奉皇帝返回洛阳是正理。’李乐说:‘你们带着皇帝走,我只留在这里。’承、奉于是奉皇帝起程。李乐暗中派人联系了李傕、郭汜,一同劫持皇帝。董承、杨奉、韩暹知道了他们的计划,连夜布置军队,保护着皇帝快速前往箕关。李乐得知后,不等傕、汜的军队到来,亲自带领自己的部队前来追赶。在四更左右的时候,追到了箕山下,大声喊道:‘车驾不要走了!李傕、郭汜在这里!’吓得献帝心惊胆战。山上火光四起。正是:前番两贼分为二,今番三贼合为一。
不知道汉天子如何脱离这个困境,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注解
李傕:人名,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与郭汜合兵对抗杨奉和董承。
郭汜:郭汜,东汉末年军阀之一,与李傕一同控制朝政,后与李傕发生冲突。
杨奉:杨奉,东汉末年将领,曾参与救援汉献帝,后因政治斗争而与曹操合作。
董承:董承,东汉末年将领,曾参与救援汉献帝,后因政治斗争而与曹操合作。
救驾:救驾,指解救皇帝的危难。
吕布:吕布,东汉末年武将,以勇猛著称。
陈宫:陈宫,东汉末年谋士,曾为吕布效力,后因吕布失败而离开。
袁绍:袁绍,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占据冀州,与曹操长期对抗。
审配:审配,袁绍的谋士,曾为袁绍出谋划策。
兖州:兖州,东汉末年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河南一带。
徐州:徐州,东汉末年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苏、安徽一带。
玄德:刘备,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后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
糜竺:糜竺,刘备的部下,曾任徐州牧。
张飞:张飞,刘备的部将,以勇猛著称。
州牧:州牧,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一州的政务。
建德将军费亭侯:曹操被封的官职和爵位,表示其地位和权力。
献帝:指汉献帝刘协,东汉末年的最后一位皇帝。
太尉杨彪:杨彪,东汉末年大臣,曾任太尉,忠于汉室。
大司农朱俊:朱俊,东汉末年大臣,曾任大司农,忠于汉室。
贾诩:贾诩,东汉末年谋士,对李傕有重要影响。
左灵:左灵,东汉末年将领,曾为曹操效力。
光武中兴:光武中兴,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的时期。
阉臣:阉臣,指被阉割的宦官,古代常利用阉官干预朝政。
社鼠:社鼠,比喻依仗权势而作恶的人。
王允:王允,东汉末年大臣,曾策划刺杀董卓。
董吕:董吕,指董卓和吕布,两人曾共同执掌朝政。
渠魁:渠魁,指首恶,引申为祸首。
西州逆竖:西州逆竖,指李傕和郭汜,两人为西州人,故称。
红粉:红粉,指美女,此处指王允用来离间董卓和吕布的美女。
金瓯:金瓯,比喻国家,此处指汉朝。
苞桑戒:苞桑戒,指国家安危的警句,比喻国家大计。
太阿:太阿,古代名剑,此处比喻掌握国家大权的人。
帝后车驾:帝后车驾,指皇帝及其随从的车队。
郿坞: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眉县,是东汉末年军阀李傕的根据地。
内使:内使,指宫廷中的使者。
侍臣:侍臣,指皇帝身边的官员。
朝夕上饭:朝夕上饭,指每日按时供应食物。
腐肉朽粮:腐肉朽粮,指腐烂变质的肉和粮食。
逆贼:逆贼,指背叛朝廷的叛乱者。
侍中:古代官职,是皇帝身边的高级顾问。
杨琦:人名,侍中杨琦。
朝夕:朝夕,指从早到晚,形容时间之长。
枪刀映日:枪刀映日,形容军队的威武场面。
金鼓震天:金鼓震天,形容战斗声势浩大。
鞭指:鞭指,用鞭子指着对方,表示愤怒或威胁。
并输赢:并输赢,指比试胜负。
杨彪:杨彪,东汉末年名臣,曾劝和郭汜与李傕。
朱俊:朱俊,东汉末年官员,与杨彪一同劝和。
劫驾:劫驾,指劫持皇帝。
讲和:指通过谈判达成和平协议。
监下:监下,指被监禁。
社稷之臣:社稷之臣,指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官员。
匡君救主:匡君救主,指帮助君主纠正错误,拯救危难。
左道妖邪之术:左道妖邪之术,指不正当的巫术或邪术。
女巫:女巫,指会施行巫术的女性。
降神:降神,指通过巫术与神灵沟通。
腹心:腹心,指最亲近的人或最信任的人。
屏退左右:屏退左右,指让身边的人退下。
泣谕:泣谕,指含泪告诉。
钺仗节:钺仗节,指古代官员的权力象征。
皇甫郦:皇甫郦,东汉末年官员,有辩才,曾劝和郭汜与李傕。
西凉人:西凉人,指来自西凉地区的人。
羌兵:羌兵,指羌族士兵。
方略士众:方略士众,指有策略和众多士兵。
后羿:后羿,古代传说中的神射手。
董太师:董太师,指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持钺仗节:持钺仗节,指担任重要官职。
显位:显位,指显赫的官位。
重爵饵之:重爵饵之,指用高官厚禄来引诱。
御林军:御林军,指保护皇帝安全的禁卫军。
持戟:持戟,指手持戟矛,表示军容整肃。
銮舆:指皇帝的车驾,銮舆是古代皇帝出行时乘坐的车,象征皇权。
新丰: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汉代的县治。
霸陵: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所在地。
金风:指秋风,古人认为秋风有肃杀之气。
军兵:指军队。
车驾:指皇帝的车队。
圣驾:指皇帝的车驾,是对皇帝出行的一种尊称。
帝:指皇帝。
郭将军:指郭汜,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
奸细:指间谍,特指敌对势力派来的间谍。
珠帘:古代贵族妇女或官员出行时用以遮挡的装饰物。
华阴县: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市。
大汉杨奉:杨奉自称是汉室宗亲,此处指杨奉的军队。
终南山: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以南,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
华阴驻跸:华阴驻跸指皇帝在华阴停留休息。
段煨:人名,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
符册典籍:指皇帝的诏书、印信等官方文件。
弘农:指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古代地名。
山东:指今山东省,此处指山东地区。
东都:指东汉末年的东都洛阳。
张济:人名,东汉末年的一位将领,曾占据长安。
陕北:指今陕西省北部地区。
承:指董承,东汉末年权臣,参与策划刺杀曹操的事件。
奉:指杨奉,东汉末年将领,曾参与救援汉献帝。
傕:指李傕,东汉末年将领,与郭汜共同控制朝廷。
汜:指郭汜,东汉末年将领,与李傕共同控制朝廷。
圣旨:指皇帝的命令,古代皇帝的正式命令。
河东: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地区,古代地名。
白波帅:指白波军的首领,白波军是东汉末年的一支起义军。
劫掠:指抢劫掠夺。
敢死军:指自愿在战斗中冲锋陷阵的士兵。
天子:指皇帝,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圣上:同“天子”,对皇帝的尊称。
北走:指向北逃跑。
中国:指中原地区,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
国舅:指皇帝的舅舅,古代皇帝的亲戚。
白绢:指白色的丝绸,古代用于包裹或连接的布料。
辇:指古代帝王乘坐的车。
尚弘:指行军校尉尚弘,古代官职名。
粗粝:指粗糙的粮食,古代指不精细的谷物。
征北将军:指古代官职名,负责北方军事。
征东将军:指古代官职名,负责东方军事。
无徒:指没有身份的人,古代指流浪者。
部曲:指军队或部下。
巫医:指古代的巫师和医生。
走卒:指仆役或差役。
校尉:指古代官职名,负责军事或行政事务。
御史:指古代官职名,负责监察官员和弹劾不法行为。
刻印:指雕刻印章。
锥:指古代的一种尖头工具,用于雕刻或穿孔。
箕关:指古代关口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东汉末年,天子刘协在董承、杨奉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李傕、郭汜的追捕,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一系列事件。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承、奉一面差人与傕、汜讲和,一面密传圣旨往河东,急召故白波帅韩暹、李乐、胡才三处军兵前来救应。
此句展示了董承、杨奉在危机时刻,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与敌人进行和谈,另一方面紧急召回昔日的将领,以求得军事支援。这体现了他们的机智和果断。
那李乐亦是啸聚山林之贼,今不得已而召之。
此句揭示了李乐的出身,他原本是山贼,但在此关键时刻,仍然被召回,说明在国家和民族危难时刻,即使是曾经的敌人,也能团结一致。
三处军闻天子赦罪赐官,如何不来;并拔本营军士,来与董承约会一齐,再取弘农。
此句反映了三处军对天子的忠诚,他们听闻赦罪赐官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前来支援,体现了古代将领对君主的忠诚。
其时李傕、敦汜但到之处,劫掠百姓,老弱者杀之,强壮者充军;临敌则驱民兵在前,名曰:“敢死军”,贼势浩大,李乐军到,会于渭阳。
此句描绘了李傕、郭汜的残暴行径,他们对待百姓如同草芥,这种对比突显了李乐军的出现对于百姓的拯救意义。
郭汜令军士将衣服物件抛弃于道。乐军见衣服满地,争往取之,队伍尽失。
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李乐军在混乱中的失利,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傕、汜二军,四面混战,乐军大败。
此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李乐军在此战中遭受重创。
杨奉、董承遮拦不住,保驾北走,背后贼军赶来。
此句体现了杨奉、董承对天子的忠诚和保护,即使在敌军追赶的情况下,他们仍然竭尽全力保护天子。
李乐曰:“事急矣!请天子上马先行!”帝曰:“朕不可舍百官而去。”众皆号泣相随。
此句展现了李乐的忠诚和帝王的仁慈,即使在生死关头,天子仍然不忘百官,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深情。
胡才被乱军所杀。
此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胡才在混乱中被杀,进一步突显了战争的惨烈。
承、奉见贼追急,请天子弃车驾,步行到黄河岸边。
此句反映了董承、杨奉在危机时刻,为了保护天子,不惜放弃车驾,选择步行逃离。
李乐等寻得一只小舟作渡船。
此句描绘了李乐等人为了保护天子,寻找渡船,展现了他们的机智和努力。
时值天气严寒,帝与后强扶到岸,边岸又高,不得下船,后面追兵将至。
此句描绘了天子在严寒中艰难地到达岸边,却因为岸边过高,无法下船,形势危急。
杨奉曰:“可解马缰绳接连,拴缚帝腰,放下船去。”人丛中国舅伏德挟白绢十数匹至,曰:“我于乱军中拾得此绢,可接连拽辇。”行军校尉尚弘用绢包帝及后,令众先挂帝往下放之,乃得下船。
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杨奉、伏德等人的机智和勇敢,他们利用绢布帮助天子顺利下船。
李乐仗剑立于船头上。
此句通过李乐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坚定。
后兄伏德,负后下船中。
此句描绘了伏德对后妃的保护,体现了古代兄弟之间的深情。
岸上有不得下船者,争扯船缆;李乐尽砍于水中。
此句反映了战争中的残酷,李乐为了保护天子,不惜砍杀试图抢夺船缆的人。
渡过帝后,再放船渡众人。
此句展现了李乐等人对天子的忠诚和保护,他们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天子。
其争渡者,皆被砍下手指,哭声震天。
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战争中的残酷,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天子的忠诚。
既渡彼岸,帝左右止剩得十余人。
此句描绘了天子在逃亡过程中的人员损失,反映了战争的惨烈。
杨奉寻得牛车一辆,载帝至大阳。
此句展现了杨奉对天子的忠诚和保护,他为了保护天子,不惜寻找牛车。
绝食,晚宿于瓦屋中,野老进粟饭,上与后共食,粗粝不能下咽。
此句描绘了天子在逃亡过程中的艰苦生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次日,诏封李乐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起驾前行。
此句展现了天子对李乐、韩暹的封赏,体现了天子对他们的认可和感激。
有二大臣寻至,哭拜车前,乃太尉杨彪、太仆韩融也。
此句描绘了杨彪、韩融对天子的忠诚和保护,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前来救助天子。
帝后俱哭。
此句反映了帝后对杨彪、韩融的感激之情。
韩融曰:“傕、汜二贼,颇信臣言;臣舍命去说二贼罢兵。陛下善保龙体。”韩融去了。
此句展现了韩融的忠诚和勇敢,他为了保护天子,不惜冒险去说服敌人。
李乐请帝入杨奉营暂歇。
此句描绘了李乐对天子的关心和保护,他邀请天子到自己的营地休息。
杨彪请帝都安邑县。
此句描绘了杨彪对天子的关心和保护,他建议天子前往安邑。
驾至安邑,苦无高房,帝后都居于茅屋中;又无门关闭,四边插荆棘以为屏蔽。
此句描绘了天子在安邑的居住环境,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
此句展现了天子在茅屋中与大臣议事,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紧张局势。
李乐等专权,百官稍有触犯,竟于帝前殴骂;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帝勉强纳之。
此句描绘了李乐等人的专权和跋扈,他们不顾天子的尊严,随意殴打百官。
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
此句反映了李乐、韩暹等人的专权和腐败,他们滥用职权,随意任命官员。
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此句描绘了刻印的荒谬和混乱,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
却说韩融曲说傕、汜二贼。
此句揭示了韩融为了保护天子,不惜曲说敌人。
二贼从其言,乃放百官及宫人归。
此句展现了韩融的说服力和对天子的保护。
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
此句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河内太守张杨献米肉,河东太守王邑献绢帛,帝稍得宁。
此句反映了地方官员对天子的忠诚和支持。
董承、杨奉商议,一面差人修洛阳宫院,欲奉车驾还东都。
此句展现了董承、杨奉对天子的忠诚和保护,他们为了保护天子,不惜修复洛阳宫院。
李乐不从。
此句反映了李乐对董承、杨奉的反对。
董承谓李乐曰:“洛阳本天子建都之地,安邑乃小地面,如何容得车驾?今奉驾还洛阳是正理。”
此句展现了董承的智慧和坚定,他坚持将天子迎回洛阳。
李乐曰:“汝等奉驾去,我只在此处住。
此句反映了李乐的固执和自私。
承、奉乃奉驾起程。
此句展现了董承、杨奉的果断和坚定,他们不顾李乐的反对,继续保护天子。
李乐暗令人结连李傕、郭汜,一同劫驾。
此句反映了李乐的阴谋和背叛,他竟然与敌人勾结,企图劫持天子。
董承、杨奉、韩暹知其谋,连夜摆布军士,护送车驾前奔箕关。
此句展现了董承、杨奉、韩暹的机智和勇敢,他们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天子。
李乐闻知,不等傕、汜军到,自引本部人马前来追赶。
此句反映了李乐的狡猾和狡诈,他不等敌人到来,就主动追赶天子。
四更左侧,赶到箕山下,大叫:“车驾休行!李傕、郭汜在此!”吓得献帝心惊胆战。
此句描绘了李乐的嚣张和威胁,他竟然在山脚下叫嚣,威胁天子。
山上火光遍起。
此句反映了李乐的威胁和恐惧,他点燃了山上的火光,以示威胁。
正是:前番两贼分为二,今番三贼合为一。
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李乐的狡猾和背叛,他竟然与敌人合谋,企图威胁天子。
不知汉天子怎离此难,且听下文分解。
此句为悬念句,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