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原文

取涪关杨高授首攻雒城黄魏争功

却说张昭献计曰:

且休要动兵。

若一兴师,曹操必复至。

不如修书二封:

一封与刘璋,

言刘备结连东吴,共取西川,

使刘璋心疑而攻刘备;

一封与张鲁,

教进兵向荆州来。

着刘备首尾不能救应。

我然后起兵取之,

事可谐矣。

权从之,

即发使二处去讫。

且说玄德在葭萌关日久,

甚得民心。

忽接得孔明文书。

知孙夫人已回东吴。

又闻曹操兴兵犯濡须,

乃与庞统议曰:

曹操击孙权,

操胜必将取荆州,

权胜亦必取荆州矣。

为之奈何?

庞统曰:

主公勿忧。

有孔明在彼,

料想东吴不敢犯荆州。

主公可驰书去刘璋处,

只推:

‘曹操攻击孙权,

权求救于荆州。

吾与孙权唇齿之邦,

不容不相援。

张鲁自守之贼,

决不敢来犯界。

吾今欲勒兵回荆州,

与孙权会同破曹操,

奈兵少粮缺。

望推同宗之谊,

速发精兵三、四万,

行粮十万斛相助。

请勿有误。’

若得军马钱粮,

却另作商议。

玄德从之,

遣人往成都。

来到关前,

杨怀、高沛闻知此事,

遂教高沛守关,

杨怀同使者入成都,

见刘璋呈上书信。

刘璋看毕,

问杨怀为何亦同来。

杨怀曰:

专为此书而来。

刘备自从入川,

广布恩德,

以收民心,

其意甚是不善。

今求军马钱粮,

切不可与。

如若相助,

是把薪助火也。

刘璋曰:

吾与玄德有兄弟之情,

岂可不助?

一人出曰:

刘备枭雄,

久留于蜀而不遣,

是纵虎入室矣。

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

何异与虎添翼乎?

众视其人,

乃零陵烝阳人,

姓刘,

名巴,

字子初。

刘璋闻刘巴之言,

犹豫未决。

黄权又复苦谏。

璋乃量拨老弱军四千,

米一万斛,

发书遣使报玄德。

仍令杨怀、高沛紧守关隘。

刘璋使者到葭萌关见玄德,

呈上回书。

玄德大怒曰:

吾为汝御敌,

费力劳心。

汝今积财吝赏,

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遂扯毁回书,

大骂而起。

使者逃回成都。

庞统曰:

主公只以仁义为重,

今日毁书发怒,

前情尽弃矣。

玄德曰:

如此,

当若何?

庞统曰:

某有三条计策,

请主公自择而行。

玄德问:

那三条计?

统曰:

只今便选精兵,

昼夜兼道径袭成都:

此为上计。

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

各仗强兵拒守关隘;

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

二将闻知,

必来相送;

就送行处,

擒而杀之,

夺了关隘,

先取涪城,

然后却向成都:

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

连夜回荆州,

徐图进取:

此为下计。

若沉吟不去,

将至大困,

不可救矣。

玄德曰:

军师上计太促,

下计太缓;

中计不迟不疾,

可以行之。

于是发书致刘璋,

只说曹操令部将乐进引兵至青泥镇,

众将抵敌不住,

吾当亲往拒之,

不及面会,

特书相辞。

书至成都,

张松听得说刘玄德欲回荆州,

只道是真心,

乃修书一封,

欲令人送与玄德,

却值亲兄广汉太守张肃到,

松急藏书于袖中,

与肃相陪说话。

肃见松神情恍惚,

心中疑惑。

松取酒与肃共饮。

献酬之间,

忽落此书于地,

被肃从人拾得。

席散后,

从人以书呈肃。

肃开视之。

书略曰:

松昨进言于皇叔,

并无虚谬,

何乃迟迟不发?

逆取顺守,

古人所贵。

今大事已在掌握之中,

何故欲弃此而回荆州乎?

使松闻之,

如有所失。

书呈到日,

疾速进兵。

松当为内应,

万勿自误!

张肃见了,

大惊曰:

吾弟作灭门之事,

不可不首。

连夜将书见刘璋,

具言弟张松与刘备同谋,

欲献西川。

刘璋大怒曰:

吾平日未尝薄待他,

何故欲谋反!

遂下令捉张松全家,

尽斩于市。

后人有诗叹曰:

一览无遗世所稀,

谁知书信泄天机。

未观玄德兴王业,

先向成都血染衣。

刘璋既斩张松,

聚集文武商议曰:

刘备欲夺吾基业,

当如之何?

黄权曰:

事不宜迟。

即便差人告报各处关隘,

添兵把守,

不许放荆州一人一骑入关。

璋从其言,

星夜驰檄各关去讫。

却说玄德提兵回涪城,

先令人报上涪水关,

请杨怀,

高沛出关相别。

杨、高二将闻报,

商议曰:

玄德此回若何?

高沛曰:

玄德合死。

我等各藏利刃在身,

就送行处刺之,

以绝吾主之患。

杨怀曰:

此计大妙。

二人只带随行二百人,

出关送行,

其余并留在关上。

玄德大军尽发。

前至涪水之上,

庞统在马上谓玄德曰:

杨怀、高沛若欣然而来,

可提防之;

若彼不来,

便起兵径取其关,

不可迟缓。

正说间,

忽起一阵旋风,

把马前‘帅’字旗吹倒。

玄德问庞统曰:

此何兆也?

统曰:

此警报也,

杨怀、高沛二人必有行刺之意,

宜善防之。

玄德乃身披重铠,

自佩宝剑防备。

人报杨、高二将前来送行。

玄德令军马歇定。

庞统分付魏延、黄忠:

但关上来的军士,

不问多少,

马步军兵,

一个也休放回。

二将得令而去。

却说杨怀、高沛二人身边各藏利刃,带二百军兵,牵羊送酒,直至军前。

见并无准备,心中暗喜,以为中计。

入至帐下、见玄德正与庞统坐于帐中。

二将声喏曰:‘闻皇叔远回,特具薄礼相送。’遂进酒劝玄德。

玄德曰:‘二将军守关不易,当先饮此杯。’

二将饮酒毕,玄德曰:‘吾有密事与二将军商议,闲人退避。’

遂将带来二百人尽赶出中军。

玄德叱曰:‘左右与吾捉下二贼!’

帐后刘封、关平应声而出。

杨、高二人急待争斗,刘封、关平各捉住一人。

玄德喝曰:‘吾与汝主是同宗兄弟,汝二人何故同谋,离间亲情?’

庞统叱左右搜其身畔,果然各搜出利刃一口。

统便喝斩二人;玄德还犹未决,统曰:‘二人本意欲杀吾主,罪不容诛。’

遂叱刀斧手斩杨怀、高沛于帐前。

黄忠、魏延早将二百从人,先自捉下,不曾走了一个。

玄德唤入,各赐酒压惊。

玄德曰:‘杨怀、高沛离间吾兄弟,又藏利刃行刺,故行诛戮。尔等无罪,不必惊疑。’

众各拜谢。

庞统曰:‘吾今即用汝等引路,带吾军取关。各有重赏。’

众皆应允。

是夜二百人先行,大军随后。

前军至关下叫曰:‘二将军有急事回,可速开关。’

城上听得是自家军,即时开关。

大军一拥而入,兵不血刃,得了涪关。

蜀兵皆降。

玄德各加重赏,遂即分兵前后守把。

次日劳军,设宴于公厅。

玄德酒酣,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

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玄德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作乐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欤?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

庞统大笑而起。

左右亦扶玄德入后堂。

睡至半夜,酒醒。

左右以逐庞统之言,告知玄德。

玄德大悔;次早穿衣升堂,请庞统谢罪曰:‘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

庞统谈笑自若。

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

庞统曰:‘君臣俱失,何独主公?’

玄德亦大笑,其乐如初。

却说刘璋闻玄德杀了杨、高二将,袭了涪水关,大惊曰:‘不料今日果有此事!’

遂聚文武,问退兵之策。

黄权曰:‘可连夜遣兵屯雒县,塞住咽喉之路。刘备虽有精兵猛将,不能过也。’

璋遂令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点五万大军,星夜往守雒县,以拒刘备。

四将行兵之次,刘璝曰:‘吾闻锦屏山中有一异人,道号‘紫虚上人’,知人生死贵贱。吾辈今日行军,正从锦屏山过。何不试往问之?’

张任曰:‘大丈夫行兵拒敌,岂可问于山野之人乎?’

璝曰:‘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

于是四人引五六十骑至山下,问径樵夫。

樵夫指高山绝顶上,便是上人所居。

四人上山至庵前,见一道童出迎。

问了姓名,引入庵中。

只见紫虚上人,坐于蒲墩之上。

四人下拜,求问前程之事。

紫虚上人曰:‘贫道乃山野废人,岂知休咎?’

刘璝再三拜问,紫虚遂命道童取纸笔,写下八句言语,付与刘璝。

其文曰:‘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

刘璝又问曰:‘我四人气数如何?’

紫虚上人曰:‘定数难逃,何必再问!’

璝又请问时,上人眉垂目合,恰似睡着的一般,并不答应。

四人下山。

刘璝曰:‘仙人之言,不可不信。’

张任曰:‘此狂叟也,听之何益。’

遂上马前行。

既至雒县,分调人马,守把各处隘口。

刘璝曰:‘雒城乃成都之保障,失此则成都难保。吾四人公议,着二人守城,二人去雒县前面,依山傍险,紥下两个寨子,勿使敌兵临城。’

泠苞、邓贤曰:‘某愿往结寨。’

刘璝大喜,分兵二万,与泠、邓二人,离城六十里下寨。

刘璝、张任守护雒城。

却说玄德既得涪水关,与庞统商议进取雒城。

人报刘璋拨四将前来,即日泠苞、邓贤领二万军离城六十里,紥下两个大寨。

玄德聚众将问曰:‘谁敢建头功,去取二将寨栅?’

老将黄忠应声出曰:‘老夫愿往。’

玄德曰:‘老将军率本部人马,前至雒城,如取得泠苞、邓贤营寨,必当重赏。’

黄忠大喜,即领本部兵马,谢了要行。

忽帐下一人出曰:‘老将军年纪高大,如何去得?小将不才愿往。’

玄德视之,乃是魏延。

黄忠曰:‘我已领下将令,你如何敢搀越?’

魏延曰:‘老者不以筋骨为能。吾闻泠苞、邓贤乃蜀中名将,血气方刚。恐老将军近他不得,岂不误了主公大事?因此愿相替,本是好意。’

黄忠大怒曰:‘汝说吾老,敢与我比试武艺么?’

魏延曰:‘就主公之前,当面比试。赢得的便去,何如?’

黄忠遂趋步下阶,便叫小校‘将刀来’!

玄德急止之曰:‘不可!吾今提兵取川,全仗汝二人之力。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

庞统曰:‘汝二人不必相争。即今泠苞、邓贤下了两个营寨。今汝二人自领本部军马,各打一寨。如先夺得者,便为头功。’

于是分定黄忠打泠苞寨,魏延打邓贤寨。

二人各领命去了。

庞统曰:‘此二人去,恐于路上相争,主公可自引军为后应。’

玄德留庞统守城,自与刘封、关平引五千军随后进发。

却说黄忠归寨,传令来日四更造饭,五更结束,平明进兵,取左边山谷而进。

魏延却暗使人探听黄忠甚时起兵。

探事人回报:‘来日四更造饭,五更起兵。’

魏延暗喜,分付众军士二更造饭,三更起兵,平明要到邓贤寨边。

军士得令,都饱餐一顿,马摘铃,人衔枚,卷旗束甲,暗地去劫寨。

三更前后,离寨前进。

到半路,魏延马上寻思:‘只去打邓贤寨,不显能处,不如先去打泠苞寨,却将得胜兵打邓贤寨。两处功劳,都是我的。’

就马上传令,教军士都投左边山路里去。

天色微明,离泠苞寨不远,教军士少歇,排搠金鼓旗幡、枪刀器械。

早有伏路小军飞报入寨,泠苞已有准备了。

一声炮响,三军上马,杀将出来。

魏延纵马提刀,与泠苞接战。

二将交马,战到三十合,川兵分两路来袭汉军。

汉军走了半夜,人马力乏,抵当不住,退后便走。

魏延听得背后阵脚乱,撇了泠苞,拨马回走。

川兵随后赶来,汉军大败。

走不到五里,山背后鼓声震地,邓贤引一彪军从山谷里截出来,大叫:‘魏延快下马受降!’

魏延策马飞奔,那马忽失前蹄,双足跪地,将魏延掀将下来。

邓贤马奔到,挺枪来刺魏延。

枪未到处,弓弦响,邓贤倒撞下马。

后面泠苞方欲来救,一员大将,从山坡上跃马而来,厉声大叫:‘老将黄忠在此!’舞刀直取泠苞。

泠苞抵敌不住,望后便走。

黄忠乘势追赶,川兵大乱。

黄忠一枝军救了魏延,杀了邓贤,直赶到寨前。

泠苞回马与黄忠再战。

不到十余合,后面军马拥将上来,泠苞只得弃了左寨,引败军来投右寨。

只见寨中旗帜全别,泠苞大惊。

兜住马看时,当头一员大将,金甲锦袍,乃是刘玄德,左边刘封,右边关平,大喝道:‘寨子吾已夺下,汝欲何往?’

原来玄德引兵从后接应,便乘势夺了邓贤寨子。

泠苞两头无路,取山僻小径,要回雒城。

行不到十里,狭路伏兵忽起,搭钩齐举,把泠苞活捉了。

原来却是魏延自知罪犯,无可解释,收拾后军,令蜀兵引路,伏在这里,等个正着。

用索缚了泠苞,解投玄德寨来。

却说玄德立起免死旗,但川兵倒戈卸甲者,并不许杀害,如伤者偿命;又谕众降兵曰:‘汝川人皆有父母妻子,愿降者充军,不愿降者放回。’

于是欢声动地。

黄忠安下寨脚,径来见玄德,说魏延违了军令,可斩之。

玄德急召魏延,魏延解泠苞至。

玄德曰:‘延虽有罪,此功可赎。’令魏延谢黄忠救命之恩,今后毋得相争。

魏延顿首伏罪。

玄德重赏黄忠,使人押泠苞到帐下,玄德去其缚,赐酒压惊,问曰:‘汝肯降否?’

泠苞曰:‘既蒙免死,如何不降?刘璝、张任与某为生死之交;若肯放某回去,当即招二人来降,就献雒城。’

玄德大喜,便赐衣服鞍马,令回雒城。

魏延曰:‘此人不可放回。若脱身一去,不复来矣。’

玄德曰:‘吾以仁义待人,人不负我。’

却说泠苞得回雒城,见刘璝、张任,不说捉去放回,只说:‘被我杀了十余人,夺得马匹逃回。’

刘璝忙遣人往成都求救。

刘璋听知折了邓贤,大惊,慌忙聚众商议。

长子刘循进曰:‘儿愿领兵前去守雒城。’

璋曰:‘既吾儿肯去,当遣谁人为辅?’一人出曰:‘某愿往’

璋视之,乃舅氏吴懿也。

璋曰:‘得尊舅去最好。谁可为副将?’吴懿保吴兰、雷铜二人为副将,点二万军马来到雒城。

刘璝、张任接着,具言前事。

吴懿曰:‘兵临城下,难以拒敌,汝等有何高见?’

泠苞曰:‘此间一带,正靠涪江,江水大急;前面寨占山脚,其形最低。某乞五千军,各带锹锄前去,决涪江之水,可尽淹死刘备之兵也。’

吴懿从其计,即令泠苞前往决水,吴兰、雷铜引兵接应。

泠苞领命,自去准备决水器械。

却说玄德令黄忠、魏延各守一寨,自回涪城,与军师庞统商议。

细作报说:‘东吴孙权遣人结好东川张鲁,将欲来攻葭萌关。’

玄德惊曰:‘若葭萌关有失,截断后路,吾进退不得,当如之何?’

庞统谓孟达曰:‘公乃蜀中人,多知地理,去守葭萌关如何?’

达曰:‘某保一人与某同去守关,万无一失。’

玄德问何人。

达曰:‘此人曾在荆州刘表部下为中郎将,乃南郡枝江人,姓霍,名峻,字仲邈。’

玄德大喜,即时遣孟达、霍峻守葭萌关去了。

庞统退归馆舍,门吏忽报:‘有客特来相访。’

统出迎接,见其人身长八尺,形貌甚伟;头发截短,披于颈上;衣服不甚齐整。

统问曰:‘先生何人也?’其人不答,径登堂仰卧床上。

统甚疑之。

再三请问。

其人曰:‘且消停,吾当与汝说知天下大事。’

统闻之愈疑,命左右进酒食。

其人起而便食,并无谦逊;饮食甚多,食罢又睡。

统疑惑不定,使人请法正视之,恐是细作。

法正慌忙到来。

统出迎接,谓正曰:‘有一人如此如此。’

法正曰:‘莫非彭永言乎?’升阶视之。

其人跃起曰:‘孝直别来无恙!’

正是:只为川人逢旧识,遂令涪水息洪流。

毕竟此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译文

攻下涪关,杨高投降,攻打雒城,黄魏争夺功劳。

张昭献上计策说:‘暂时不要出兵。一旦出兵,曹操必定会再次进攻。不如写两封信:一封给刘璋,说刘备与东吴结盟,共同夺取西川,让刘璋心生疑虑,从而攻击刘备;另一封给张鲁,让他进攻荆州。这样刘备首尾不能相顾。然后我们再起兵攻取,事情就能成功。’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派人前往两个地方。

刘备在葭萌关停留了很久,深得民心。突然接到孔明的信件,得知孙夫人已经回到东吴。又听说曹操兴兵攻打濡须,于是与庞统商议:‘曹操攻打孙权,曹操胜利了必然夺取荆州,孙权胜利了也必然夺取荆州。我们该怎么办?’庞统说:‘主公不必担忧。有孔明在那里,相信东吴不敢侵犯荆州。主公可以写信给刘璋,只说:“曹操攻打孙权,孙权向荆州求救。我与孙权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不能不互相支援。张鲁是自守的贼人,绝对不敢侵犯我们的边界。我现在想带兵回荆州,与孙权一同击败曹操,但兵少粮缺。希望以同宗之谊,迅速派三四万精兵,十斛粮食相助。请勿误事。”如果得到军马和粮食,我们再另作商议。’

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人前往成都。来到关前,杨怀、高沛得知此事,于是让高沛守关,杨怀与使者一同入成都,将书信呈给刘璋。刘璋看完信后,问杨怀为何也一同前来。杨怀说:‘专门为此事而来。刘备自从入川以来,广泛布施恩德,以收买民心,他的意图非常不良。现在他请求军马和粮食,绝不能给他。如果给了他,就如同向火里加柴。’刘璋说:‘我与刘备有兄弟之情,怎能不帮助他?’一人出来说:‘刘备是枭雄,长期留在蜀地而不遣返,这是放虎归山。现在再给他军马和粮食,不是与虎添翼吗?’众人看那人是零陵烝阳人,姓刘,名巴,字子初。刘璋听了刘巴的话,犹豫不决。黄权又苦苦劝谏。刘璋于是拨给老弱士兵四千人,米一万斛,写信派人回报刘备,并命令杨怀、高沛严密守关。

刘璋的使者到达葭萌关见到刘备,呈上回信。刘备大怒说:‘我为你们抵抗敌人,费尽心思。你如今积财吝赏,如何让士兵为你效力?’于是撕毁回信,大骂起来。使者逃回成都。庞统说:‘主公只重视仁义,今天毁信发怒,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刘备说:‘那该怎么办?’庞统说:‘我有三条计策,请主公自己选择。’

刘备问:‘哪三条计策?’庞统说:‘现在就选精兵,日夜兼程直袭成都,这是上计。杨怀、高沛是蜀中的名将,各自率强兵守关隘;现在主公假装回荆州,两位将领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来送行;就在送行的地方,抓住并杀死他们,夺了关隘,先攻下涪城,然后再向成都进发,这是中计。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慢慢图谋进取,这是下计。如果犹豫不决,将会陷入困境,无法挽救。’刘备说:‘军师的上计太急,下计太缓;中计不急不缓,可以实行。’

于是写信给刘璋,只说曹操令部将乐进引兵至青泥镇,众将抵挡不住,他亲自前往抵抗,来不及见面,特地写信辞行。信送到成都,张松听到刘备想要回荆州,以为是真的,就写信一封,想要派人送给刘备,却碰巧他亲兄广汉太守张肃到访,张松急忙将书信藏在袖中,与张肃交谈。张肃见张松神色恍惚,心中起疑。张松拿酒与张肃共饮。在敬酒过程中,书信不慎掉在地上,被张肃的随从拾起。宴会结束后,随从将书信呈给张肃。张肃打开一看,信中大意是:‘张松昨天对皇叔进言,并无虚假,为何迟迟不发?反取顺守,是古人所崇尚的。现在大事已在掌握之中,为何想要放弃而回荆州?让张松听到,就像有所失落。信送到之日,迅速进军。张松将作为内应,切勿自误!’张肃看了,大惊说:‘我弟弟要做灭门之事,不可不报告。’连夜将书信呈给刘璋,说弟弟张松与刘备同谋,想要献出西川。刘璋大怒说:‘我平日并未薄待他,为何想要谋反!’于是下令捉拿张松全家,在市场上全部处斩。后来有人作诗叹道:“一览无遗世所稀,谁知书信泄天机。未观玄德兴王业,先向成都血染衣。”’

刘璋斩了张松后,聚集文武官员商议说:‘刘备想要夺取我的基业,怎么办?’黄权说:‘事情不宜拖延。立即派人通知各处关隘,增兵把守,不允许荆州的一人一骑入关。’刘璋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派人火速传令到各关。

刘备带兵回涪城,先派人报告涪水关,请杨怀、高沛出关告别。杨、高二将听到报告,商议说:‘刘备这次回去会怎样?’高沛说:‘刘备应该死。我们各自藏好利刃在身上,就在送行的地方刺杀他,以消除主公的隐患。’杨怀说:‘这个计策太妙了。’两人只带了两百随行士兵出关送行,其余的人都留在关上。

刘备的大军全部出发。到达涪水之上,庞统在马上对刘备说:‘如果杨怀、高沛欣然前来,要小心防备;如果他们不来,就起兵直接攻取他们的关隘,不可拖延。’正在说话间,突然刮起一阵旋风,将马前的‘帅’字旗吹倒。刘备问庞统:‘这是什么征兆?’庞统说:‘这是警报,杨怀、高沛二人必有行刺之意,要小心防范。’刘备于是穿上厚重的铠甲,亲自佩带宝剑防备。有人报告杨、高二将前来送行。刘备命令军队停下。庞统吩咐魏延、黄忠:“无论关上来的士兵有多少,马步军兵,一个都不要放回。”两位将领得到命令离去。

杨怀和高沛两人身上都藏着锋利的刀刃,带着两百名士兵,牵羊送酒,一直来到军营前。看到军营并没有准备,心中暗自高兴,以为中了他们的计。进入帐篷后,看到刘备正和庞统坐在帐篷里。两位将军行礼说:‘听说皇叔远道回来,特意准备了薄礼来送。’于是给刘备敬酒。刘备说:‘两位将军守关不易,应该先喝这杯。’两位将军喝完酒后,刘备说:‘我有密事要与两位将军商议,闲人退下。’于是把带来的两百人全部赶出中军。刘备喝令:‘左右,把这两个贼人拿下!’帐后的刘封和关平应声而出。杨怀和高沛想要争斗,刘封和关平各自抓住一人。刘备喝道:‘我和你主上是同宗兄弟,你们两人为何要同谋,破坏亲情?’庞统喝令左右搜查他们的身上,果然各自搜出一把利刃。庞统便下令将他们斩首;刘备还犹豫未决,庞统说:‘他们本意是要杀我们的主上,罪不容诛。’于是喝令刀斧手在帐前将杨怀和高沛斩首。黄忠和魏延早已将那两百人全部捉住,一个都没跑掉。刘备叫他们进来,各自赐酒压惊。刘备说:‘杨怀和高沛挑拨我们兄弟关系,还藏着利刃行刺,所以我才杀了他们。你们无罪,不必惊疑。’众人都拜谢。庞统说:‘我现在就利用你们带路,带我的军队去攻取关隘。每个人都会有重赏。’众人都答应了。当天晚上,两百人先出发,大军随后跟进。前军到达关隘下喊道:‘二将军有急事回城,快开门。’城上听到是自己人,立刻开门。大军一拥而入,兵不血刃,就夺得了涪关。蜀军都投降了。刘备对每个人都给予了重赏,随即分兵前后守卫。次日举行劳军宴,在公厅设宴。刘备酒喝得高兴,看着庞统说:‘今天的聚会,可以快乐吗?’庞统说:‘攻打别人的国家而感到快乐,这不是仁者的军队。’刘备说:‘我听说昔日武王伐纣,作乐庆祝,这也不是仁者的军队吗?你的话怎么这么不合道理?你可以立刻退下!’庞统大笑起身。左右也扶刘备进入后堂。睡到半夜,酒醒了。左右把驱逐庞统的话告诉了刘备。刘备非常后悔;第二天早上穿上衣服升堂,请庞统道歉说:‘昨天酒醉,言语冒犯,希望不要放在心上。’庞统谈笑自如。刘备说:‘昨天的话,只有我失态了。’庞统说:‘君臣都有失态,不只是主公一个人。’刘备也大笑,恢复了原来的快乐。

刘璋听说刘备杀了杨怀和高沛,攻占了涪水关,非常惊讶地说:‘没想到今天果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于是召集文武百官,询问退兵的策略。黄权说:‘可以立刻派兵驻扎在雒县,堵住咽喉之路。刘备虽然有精兵猛将,也不能过去。’刘璋于是命令刘璝、泠苞、张任、邓贤率领五万大军,星夜前往雒县守卫,以抵抗刘备。四位将领行军途中,刘璝说:‘我听说锦屏山中有一位异人,道号“紫虚上人”,知道人生的生死贵贱。我们今天行军,正好经过锦屏山。为什么不试着去问一问呢?’张任说:‘大丈夫行军打仗,怎么能向山野之人请教呢?’刘璝说:‘不然。圣人说过:“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我们向高明之人请教,可以趋吉避凶。’于是四人带着五六十骑兵来到山下,询问樵夫。樵夫指了指高山顶上,说那里就是上人的住处。四人上山到庵前,看到一个道童出来迎接。问了姓名后,被引入庵中。只见紫虚上人坐在蒲团上。四人下拜,请求询问前程。紫虚上人说:“贫道是山野之人,哪里知道生死吉凶?”刘璝再三拜问,紫虚上人便命道童取来纸笔,写下八句言语,交给刘璝。那文字是:“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刘璝又问:“我们四人的气数如何?”紫虚上人说:“定数难逃,何必再问!”刘璝再问时,上人眉垂目合,就像睡着了一样,并不回答。四人下山。刘璝说:“仙人的话,不可不信。”张任说:“这是疯老头,听他说有什么用。”于是上马前行。

刘备既然攻占了涪水关,就和庞统商议进攻雒城。有人报告说刘璋派来了四位将领,他们已经带领两万军队离开城池六十里,扎下了两个大营。刘备召集众将领问道:“谁敢立头功,去夺取那两个将领的营寨?”老将黄忠应声而出说:“老夫愿意前往。”刘备说:“老将军率领本部人马,前往雒城,如果能够夺取泠苞、邓贤的营寨,必定会得到重赏。”黄忠非常高兴,立刻领兵出发。突然帐下一个人出来说:“老将军年纪大了,怎么能去呢?我不才愿意前往。”刘备一看,是魏延。黄忠说:“我已经接受了将令,你怎么敢擅自行动?”魏延说:“老者不以筋骨为能。我听说泠苞、邓贤是蜀中的名将,血气方刚。恐怕老将军近不了他们,岂不误了主公的大事?所以我愿意替你,这是好意。”黄忠大怒说:“你说我老了,敢和我比试武艺吗?”魏延说:“就在主公面前,当面比试。赢了的就去,怎么样?”黄忠于是走下台阶,叫小校‘把刀拿来’!刘备急忙阻止说:‘不可以!我现在带兵取川,全靠你们二人的力量。现在你们两个像老虎一样相斗,一定会有一方受伤。这会耽误我的大事。我劝你们二人,不要争论。’庞统说:‘你们两个不必争论。现在泠苞、邓贤已经扎下了两个营寨。现在你们各自率领本部人马,各自攻打一个营寨。谁先攻下,谁就是头功。’于是决定黄忠攻打泠苞的营寨,魏延攻打邓贤的营寨。两人各自领命出发了。庞统说:‘这两个人去,恐怕在路上会争斗,主公可以亲自率领军队作为后援。’刘备留下庞统守城,自己和刘封、关平率领五千军队随后出发。

黄忠回到营寨后,下令第二天四更时分开始做饭,五更时分结束,天亮时进军,攻打左边山谷。

魏延暗中派人探听黄忠何时起兵。探子回报说:‘明天四更时分开始做饭,五更时分起兵。’魏延暗自高兴,下令士兵们二更时分开始做饭,三更时分起兵,天亮时赶到邓贤的营寨。

士兵们接到命令后,都饱餐了一顿,摘下马铃,士兵们嘴里咬着枚,卷起旗帜,绑好铠甲,偷偷地去劫营。三更前后,离开营寨向前行进。走到半路上,魏延在马上想:‘只攻打邓贤的营寨,不能显示出我的能力,不如先攻打泠苞的营寨,然后再用胜利的军队攻打邓贤的营寨。两处功劳都是我的。’于是马上传令,让士兵们转向左边山路。

天色微明时,离泠苞的营寨不远,让士兵们稍作休息,排列好金鼓旗幡、枪刀器械。早有伏兵的小兵飞快地报告到营寨,泠苞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声炮响,三军上马,杀将出来。魏延骑马挥刀,与泠苞交战。两位将领交战了三十回合,川兵分两路来袭汉军。汉军走了半夜,人马疲惫,抵挡不住,后退逃跑。魏延听到背后阵脚乱,扔下泠苞,拨马回逃。川兵随后追来,汉军大败。

逃了不到五里,山后鼓声震天,邓贤带领一支军队从山谷里杀出来,大声喊道:‘魏延快下马投降!’魏延骑马飞奔,那马突然前蹄失蹄,双蹄跪地,将魏延掀了下来。邓贤骑马冲到,挺枪来刺魏延。枪还没刺到,弓弦响,邓贤倒撞下马。后面的泠苞正要来救,一名大将,从山坡上跃马而来,大声喊道:‘老将黄忠在此!’挥刀直取泠苞。泠苞抵挡不住,向后逃跑。黄忠趁机追赶,川兵大乱。

黄忠带领一支军队救了魏延,杀了邓贤,一直追到营寨前。泠苞回马与黄忠再战。不到十回合,后面的军队拥了上来,泠苞只得放弃左边的营寨,带领败军投奔右边的营寨。只见营寨中的旗帜完全不同,泠苞大惊。勒住马查看,只见前面一员大将,身穿金甲,披着锦袍,是刘备,左边是刘封,右边是关平,大声喊道:‘营寨我已经夺下,你想去哪里?’原来刘备带领军队从后面接应,趁机夺下了邓贤的营寨。泠苞两头无路,只能沿着山间小路回雒城。

走了不到十里,狭窄的山路上伏兵突然出现,钩索齐举,将泠苞活捉了。原来这是魏延知道自己犯了罪,无法解释,收拾好后军,让蜀兵带路,在这里伏击,等到了泠苞。用绳子绑了泠苞,解送到刘备的营寨。刘备立起免死旗,下令凡是被俘的川兵,只要放下武器,就不许杀害,如果伤害了他们,就要偿命;又对降兵说:‘你们都是川人,都有父母妻子,愿意投降的可以充军,不愿意投降的可以放回家。’于是欢声雷动。

黄忠安顿好营寨,直接来见刘备,说魏延违反了军令,应该处斩。刘备急忙召来魏延,魏延带着泠苞来到。刘备说:‘魏延虽然有罪,但这次的功劳可以抵消。’让魏延感谢黄忠救命之恩,今后不要再争斗。魏延叩首认罪。

刘备重赏黄忠,派人押着泠苞到帐下,刘备解开他的绳子,赐给他酒压惊,问他说:‘你愿意投降吗?’泠苞说:‘既然已经免死,为什么不投降?刘璝、张任是我的生死之交;如果你们放我回去,我立即叫他们来投降,并献出雒城。’刘备非常高兴,就赐给他衣服和马匹,让他回雒城。

魏延说:‘这个人不能放回去。如果他脱身走了,就不再回来了。’刘备说:‘我以仁义待人,他们不会辜负我。’

泠苞回到雒城后,见到刘璝、张任,没有说被捉去又放回的事情,只说:‘我杀了十多人,夺了马匹逃回来。’刘璝急忙派人去成都求救。刘璋听到邓贤战败的消息,非常惊讶,慌忙召集众人商议。他的长子刘循进言说:‘儿子愿意领兵前去守雒城。’刘璋说:‘既然我的儿子愿意去,应该派谁去辅佐他?’一个人出来说:‘我愿意去。’刘璋一看,原来是他的舅舅吴懿。刘璋说:‘得到尊贵的舅舅去最好。谁可以做副将?’吴懿推荐吴兰、雷铜为副将,带领两万军队来到雒城。刘璝、张任迎接他们,详细说明了前事。

吴懿说:‘敌军已经来到城下,难以抵抗,你们有什么高见?’泠苞说:‘这个地方正靠着涪江,江水很急;前面的营寨位于山脚下,地势最低。我请求五千军队,每人带好锹锄,去决开涪江的水,可以全部淹死刘备的军队。’吴懿同意了他的计划,立即命令泠苞去准备决水的工具。

刘备让黄忠、魏延各自守一个营寨,自己回到涪城,和军师庞统商议。侦察兵报告说:‘东吴孙权派人结好东川的张鲁,准备来攻打葭萌关。’刘备惊讶地说:‘如果葭萌关失守,被截断后路,我们进退不得,怎么办?’庞统对孟达说:‘你作为蜀中人,对地理很熟悉,去守葭萌关怎么样?’孟达说:‘我保荐一个人和我一起去守关,万无一失。’刘备问是谁。孟达说:‘这个人曾在荆州刘表部下做中郎将,是南郡枝江人,姓霍,名峻,字仲邈。’刘备非常高兴,立即派遣孟达、霍峻去守葭萌关。

庞统回到住处,门吏突然报告说:‘有客人特意来拜访。’庞统出去迎接,见这个人身高八尺,身材魁梧;头发剪得很短,披在脖子上;衣服不太整齐。庞统问:‘先生是哪位?’那个人不回答,径直登上堂屋,仰卧在床上。庞统非常怀疑,再三询问。那个人说:‘先等等,我会告诉你天下的大事。’庞统听了更加怀疑,让人端来酒食。那个人起身就吃,毫无谦让之意;吃得很多,吃完后又睡觉。庞统疑惑不定,让人请法正来查看,担心他是间谍。法正急忙到来。庞统出去迎接,对法正说:‘有一个人这样这样。’法正说:‘难道是彭永言吗?’走上台阶一看,那个人跃起身来说:‘孝直,好久不见了!’正是:只因川人遇到旧识,才使得涪水上的洪水平息。

此人究竟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注解

涪关:涪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境内,是古代巴蜀地区的重要关隘之一。

杨高授首:授首,指被斩首。杨高授首即杨高被斩首。

雒城:雒城,古代城池名,位于今四川省广汉市境内,是古代蜀汉的重要城池。

黄魏争功:黄魏争功,指黄权与魏延争夺功劳。

张昭:张昭,东汉末年吴国的重要谋士,以智谋著称。

刘璋:刘璋,东汉末年益州牧,刘备入川时,刘璋是益州的统治者。

东吴:东吴,即孙吴,三国时期的一个政权,由孙权建立。

西川:西川,指今四川省西部地区,是古代蜀汉的地域。

张鲁:张鲁,东汉末年益州北部的割据势力。

荆州:荆州,古代州名,位于今湖北省西部,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地区。

玄德:玄德是刘备的字,此处指刘备。

庞统:庞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谋士,此处指庞统。

葭萌关:葭萌关,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军事要塞。

孔明:孔明,即诸葛亮,蜀汉的重要谋士和军事家。

孙夫人:孙夫人,即孙权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濡须:濡须,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境内,是三国时期孙吴与曹操交战的地方。

唇齿之邦:唇齿之邦,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国家或地区。

同宗之谊:同宗之谊,指同一家族或同宗族之间的亲情和友谊。

精兵:精兵,指精锐的军队。

行粮:行粮,指行军时的粮食。

关隘:关隘,指关口的要塞,是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

白帝:白帝,即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乐进:乐进,东汉末年曹操的部将,以勇猛著称。

青泥镇:青泥镇,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旋风:旋风,指旋转的强风。

帅字旗:帅字旗,古代军队中指挥官的旗帜,上面通常绣有帅字。

杨怀:杨怀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此处指杨怀与高沛一同藏有利刃,意图行刺刘备。

高沛:高沛是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与杨怀一同藏有利刃,意图行刺刘备。

利刃:利刃指锋利的长刀或剑,此处指杨怀和高沛所携带的武器。

声喏:声喏是古代行礼的一种方式,即行礼时同时出声。

薄礼:薄礼指轻微的礼物,此处指杨怀和高沛送给刘备的礼物。

中计:中计指被对方的计谋所算计。

帐下:帐下指帐篷之内,此处指刘备的帐篷。

刘封:刘封,刘备的儿子,字公千,蜀汉的宗室将领。

关平:关平,关羽的儿子,字子龙,蜀汉将领。

同宗兄弟:同宗兄弟指同一宗族中的兄弟。

离间亲情:离间亲情指挑拨兄弟之间的感情。

搜其身畔:搜其身畔指搜查他们的身边。

斩:斩指用刀斧将人杀死。

黄忠:黄忠,字汉升,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勇猛善战著称,是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

魏延:魏延,字文长,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以勇猛和善于用兵著称,后因与诸葛亮不和而被杀。

雒县:雒县是古代地名,此处指雒县。

锦屏山:锦屏山是古代地名,此处指锦屏山。

紫虚上人:紫虚上人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此处指紫虚上人。

休咎:休咎指吉凶祸福。

左龙右凤:左龙右凤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物,此处指吉祥的象征。

雏凤坠地:雏凤坠地指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幸。

卧龙升天:卧龙升天指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

天数当然:天数当然指天意如此。

见机而作:见机而作指根据情况灵活行动。

紥下:紥下指建立。

头功:头功指最大的功劳。

筋骨:筋骨指人的身体,此处指人的体力。

血气方刚:血气方刚指年轻人精力旺盛。

比试武艺:比试武艺指比较武艺的高低。

四更造饭,五更起兵:四更和五更分别指的是古代夜间分五个时辰,四更是指夜间的第三个时辰,大约是现在的凌晨1点到3点,五更是指第四个时辰,大约是现在的凌晨3点到5点。

邓贤:邓贤,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在此文中是黄忠的目标。

泠苞:泠苞,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在此文中是魏延的对手。

刘玄德:刘玄德,即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字玄德,蜀汉政权的建立者。

免死旗:免死旗是一种标志,表示持有者不受死刑的威胁。

涪江:涪江,中国四川省的一条河流,在此文中是刘备军队的防御区域。

法正:法正,字孝直,三国时期蜀汉的谋士,刘备的重要顾问。

彭永言:彭永言,此处可能是指彭羕,彭羕是蜀汉的将领,后因与刘备不和而被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三国演义》,描写了黄忠、魏延、刘备等人在雒城之战中的智勇表现。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战争的紧张氛围和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

首句‘却说黄忠归寨,传令来日四更造饭,五更结束,平明进兵,取左边山谷而进’通过时间点的精确描述,展现了黄忠的严谨和军事才能,同时也为后续魏延的行动埋下伏笔。

‘魏延却暗使人探听黄忠甚时起兵’表现了魏延的机智和谋略,他通过探听敌情来调整自己的行动计划,显示出他并非单纯的勇猛之将。

‘魏延暗喜,分付众军士二更造饭,三更起兵,平明要到邓贤寨边’此句突出了魏延的果断和敢于冒险的性格,他选择在夜间行动,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攻击敌军。

‘三更前后,离寨前进。到半路,魏延马上寻思’这一段描绘了魏延在行军过程中的思考,他不仅考虑如何攻击,还考虑如何扩大战果,体现出他的智谋。

‘天色微明,离泠苞寨不远,教军士少歇,排搠金鼓旗幡、枪刀器械’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同时也突出了魏延的指挥才能。

‘魏延纵马提刀,与泠苞接战’表现了魏延的勇猛,他单枪匹马与敌将交战,展现出一种英雄气概。

‘二将交马,战到三十合’通过数字的精确描述,展现了战斗的激烈程度,同时也体现了两位将领的武艺高强。

‘汉军走了半夜,人马力乏,抵当不住,退后便走’此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士兵在长时间的行军后体力不支,难以继续战斗。

‘邓贤引一彪军从山谷里截出来’此句描绘了邓贤的战术,他利用地形优势,从山谷中突然出现,对魏延的军队进行夹击。

‘邓贤马奔到,挺枪来刺魏延’此句展现了邓贤的凶猛,他不顾一切地冲向魏延,试图将其刺杀。

‘黄忠一枝军救了魏延,杀了邓贤’此句突出了黄忠的英勇,他在关键时刻出现,救下了魏延,并斩杀了邓贤。

‘泠苞回马与黄忠再战’此句展现了泠苞的顽强,尽管战败,他仍然选择与黄忠再战。

‘泠苞两头无路,取山僻小径,要回雒城’此句描绘了泠苞的无奈,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回雒城。

‘泠苞得回雒城,见刘璝、张任’此句表现了泠苞的忠诚,他在战败后仍然回到雒城,向刘璝、张任报告战况。

‘刘璋听知折了邓贤,大惊’此句展现了刘璋对邓贤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刘循进曰:“儿愿领兵前去守雒城”’此句表现了刘循的勇敢和责任感,他愿意为国家效力,保卫雒城。

‘吴懿保吴兰、雷铜二人为副将’此句展现了吴懿的识人用人之能,他推荐了吴兰、雷铜作为副将,增强了军队的实力。

‘泠苞领命,自去准备决水器械’此句描绘了泠苞的执行力,他接受了任务后,立即开始准备决水器械,准备实施计划。

‘玄德令黄忠、魏延各守一寨’此句展现了刘备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合理分配兵力,让黄忠、魏延各自守卫一寨。

‘玄德惊曰:“若葭萌关有失,截断后路,吾进退不得,当如之何?”’此句表现了刘备的谨慎和远见,他担心葭萌关的失守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庞统谓孟达曰:“公乃蜀中人,多知地理,去守葭萌关如何?”’此句展现了庞统的用人之道,他根据孟达的地理知识,推荐他守卫葭萌关。

‘孟达曰:“某保一人与某同去守关,万无一失。”’此句表现了孟达的自信和忠诚,他愿意与霍峻一同守卫葭萌关。

‘玄德大喜,即时遣孟达、霍峻守葭萌关去了’此句展现了刘备的果断,他立即派遣孟达、霍峻前往葭萌关。

‘庞统退归馆舍,门吏忽报:“有客特来相访。”’此句展现了庞统的谨慎,他在战事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警惕。

‘其人起而便食,并无谦逊;饮食甚多,食罢又睡’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来客的豪放不羁,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统闻之愈疑,命左右进酒食’此句展现了庞统的细心,他在来客的行为中察觉到了异常,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法正慌忙到来’此句展现了法正的忠诚,他在庞统遇到可疑人物时,立即前来协助。

‘其人跃起曰:“孝直别来无恙!”’此句揭示了来客的真实身份,他正是彭永言,为后续的故事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34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