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原文
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军士传说:‘玄德、孔明在前山顶上饮酒取乐。’
瑜大怒,咬牙切齿曰:‘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
正恨间,人报吴侯遣弟孙瑜到。
周瑜接入。具言其事。
孙瑜曰:‘吾奉兄命来助都督。’遂令催军前行。
行至巴丘,人报上流有刘封、关平二人领军截住水路。
周瑜愈怒。
忽又报孔明遣人送书至。
周瑜拆封视之。
书曰:‘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闇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曹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幸垂照鉴。’
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
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
言讫,昏绝。
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寿三十六岁。
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停丧于巴丘。
众将将所遗书缄,遣人飞报孙权。
权闻瑜死,放声大哭。
拆视其书,乃荐鲁肃以自代也。
书略曰:‘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统御兵马,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图报效。奈死生不测,修短有命;愚志未展,微躯已殒,遗恨何极!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可知。此正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蒙垂鉴,瑜死不朽矣。’
孙权览毕,哭曰:‘公瑾有王佐之才,今忽短命而死,孤何赖哉?既遗书特荐子敬,孤敢不从之。’
即日便命鲁肃为都督,总统兵马;一面教发周瑜灵柩回葬。
却说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
至晓,告于玄德。
玄德使人探之,果然死了。
玄德问孔明曰:‘周瑜既死,还当如何?’
孔明曰:‘代瑜领兵者,必鲁肃也。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贤士佐助主公。’
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
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
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赴巴丘吊丧。
于路探听得孙权已令鲁肃为都督,周瑜灵柩已回柴桑。
孔明径至柴桑,鲁肃以礼迎接。
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
孔明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曰:‘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孔明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
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
鲁肃见孔明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后人有诗叹曰:‘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鲁肃设宴款待孔明。
宴罢,孔明辞回。
方欲下船,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曰:‘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
孔明急视其人,乃凤雏先生庞统也。
孔明亦大笑。
两人携手登舟,各诉心事。
孔明乃留书一封与统,嘱曰:‘吾料孙仲谋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来荆州共扶玄德。此人宽仁厚德,必不负公平生之所学。’
统允诺而别,孔明自回荆州。
却说鲁肃送周瑜灵柩至芜湖,孙权接着,哭祭于前,命厚葬于本乡。
瑜有两男一女,长男循,次男胤,权皆厚恤之。
鲁肃曰:‘肃碌碌庸才,误蒙公瑾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现在江南,何不重用!’
权闻言大喜,便问此人姓名。
肃曰:‘此人乃襄阳人,姓庞,名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先生。’
权曰:‘孤亦闻其名久矣。今既在此,可即请来相见。’
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入见孙权。
施礼毕。
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乃问曰:‘公平生所学,以何为主?’
统曰:‘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权曰:‘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
统笑曰:‘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权平生最喜周瑜,见统轻之,心中愈不乐,乃谓统曰:‘公且退。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
统长叹一声而出。
鲁肃曰:‘主公何不用庞士元?’
权曰:‘狂士也,用之何益!’
肃曰:‘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
权曰:‘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人之功也,吾誓不用之。’
鲁肃出谓庞统曰:‘非肃不荐足下,奈吴侯不肯用公。公且耐心。’
统低头长叹不语。
肃曰:‘公莫非无意于吴中乎?’
统不答。
肃曰:‘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
统曰:‘吾欲投曹操去也。’
肃曰:‘此明珠暗投矣,可往荆州投刘皇叔,必然重用。’
统曰:‘统意实欲如此,前言戏耳。’
肃曰:‘某当作书奉荐,公辅玄德,必令孙、刘两家,无相攻击,同力破曹。’
统曰:‘此某平生之素志也。’
乃求肃书。
径往荆州来见玄德。
此时孔明按察四郡未回,门吏传报:‘江南名士庞统,特来相投。’
玄德久闻统名,便教请入相见。
统见玄德,长揖不拜。
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
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
玄德曰:‘荆楚稍定,苦无闲职。此去东北一百三十里,有一县名耒阳县,缺一县宰,屈公任之,如后有缺,却当重用。’
统思:‘玄德待我何薄!’欲以才学动之,见孔明不在,只得勉强相辞而去。
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
有人报知玄德,言庞统将耒阳县事尽废。
玄德怒曰:‘竖儒焉敢乱吾法度!’
遂唤张飞分付,引从人去荆南诸县巡视:‘如有不公不法者,就便究问。恐于事有不明处,可与孙乾同去。’
张飞领了言语,与孙乾前至耒阳县。
军民官吏,皆出郭迎接,独不见县令。
飞问曰:‘县令何在?’
同僚覆曰:‘庞县令自到任及今,将百余日,县中之事,并不理问,每日饮酒,自旦及夜,只在醉乡。今日宿酒未醒,犹卧不起。’
张飞大怒,欲擒之。
孙乾曰:‘庞士元乃高明之人,未可轻忽。且到县问之。如果于理不当,治罪未晚。’
飞乃入县,正厅上坐定,教县令来见。
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
飞怒曰:‘吾兄以汝为人,令作县宰,汝焉敢尽废县事!’
统笑曰:‘将军以吾废了县中何事?’
飞曰:‘汝到任百余日,终日在醉乡,安得不废政事?’
统曰:‘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
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
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
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
民皆叩首拜伏。
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投笔于地而对张飞曰:‘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飞大惊,下席谢曰:‘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当于兄长处极力举荐。’
统乃将出鲁肃荐书。
飞曰:‘先生初见吾兄,何不将出?’
统曰:‘若便将出,似乎专藉荐书来干谒矣。’
飞顾谓孙乾曰:‘非公则失一大贤也。’
遂辞统回荆州见玄德,具说庞统之才。
玄德大惊曰:‘屈待大贤,吾之过也!’
飞将鲁肃荐书呈上。
玄德拆视之。
书略曰:‘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
玄德看毕,正在嗟叹,忽报孔明回。
玄德接入,礼毕,孔明先明曰:‘庞军师近日无恙否?’
玄德曰:‘近治耒阳县,好酒废事。’
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亮曾有荐书在士元处,曾达主公否?’
玄德曰:‘今日方得子敬书,却未见先生之书。’
孔明曰:‘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
玄德曰:‘若非吾弟所言,险失大贤。’
随即令张飞往耒阳县敬请庞统到荆州。
玄德下阶请罪。
统方将出孔明所荐之书。
玄德看书中之意,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
玄德喜曰:‘昔司马德操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吾二人皆得,汉室可兴矣。’
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
早有人报到许昌,言刘备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军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必兴兵北伐。
曹操闻之,遂聚众谋士商议南征。
荀攸进曰:‘周瑜新死,可先取孙权,次攻刘备。’
操曰:‘我若远征,恐马腾来袭许都。前在赤壁之时,军中有讹言,亦传西凉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
荀攸曰:‘以愚所见,不若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讨孙权,诱入京师,先除此人,则南征无患矣。’
操大喜,即日遣人赍诏至西凉召马腾。
却说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父名肃,字子硕,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与羌人杂处,遂娶羌女生腾。
腾身长八尺。体貌雄异,禀性温良,人多敬之。
灵帝末年,羌人多叛,腾招募民兵破之。
初平中年,因讨贼有功,拜征西将军,与镇西将军韩遂为弟兄。
当日奉诏,乃与长子马超商议曰:‘吾自与董承受衣带诏以来,与刘玄德约共讨贼,不幸董承已死,玄德屡败。我又僻处西凉,未能协助玄德。今闻玄德已得荆州,我正欲展昔日之志,而曹操反来召我,当是如何?’
马超曰:‘操奉天子之命以召父亲。今若不往,彼必以逆命责我矣。当乘其来召,竟往京师,于中取事,则昔日之志可展也。’
马腾兄子马岱谏曰:‘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超曰:‘儿愿尽起西凉之兵,随父亲杀入许昌,为天下除害,有何不可?’
腾曰:‘汝自统羌兵保守西凉,只教次子马休、马铁并侄马岱随我同往。曹操见有汝在西凉,又有韩遂相助,谅不敢加害于我也。’
超曰:‘父亲欲往,切不可轻入京师。当随机应变,观其动静。’
腾曰:‘吾自有处,不必多虑。’
于是马腾乃引西凉兵五千,先教马休、马铁为前部,留马岱在后接应,迤逦望许昌而来。
离许昌二十里屯住军马。
曹操听知马腾已到,唤门下侍郎黄奎分付曰:‘目今马腾南征,吾命汝为行军参谋,先至马腾寨中劳军,可对马腾说:西凉路远,运粮甚难,不能多带人马。我当更遣大兵,协同前进。来日教他入城面君,吾就应付粮草与之。’
奎领命,来见马腾。
腾置酒相待。
奎酒半酣而言曰:‘吾父黄琬死于李傕、郭汜之难,尝怀痛恨。不想今日又遇欺君之贼!’
腾曰:‘谁为欺君之贼?’
奎曰:‘欺君者操贼也。公岂不知之,而问我耶?’
腾恐是操使来相探,急止之曰:‘耳目较近,休得乱言。’
奎叱曰:‘公竟忘却衣带诏乎!’
腾见他说出心事,乃密以实情告之。
奎曰:‘操欲公入城面君,必非好意。公不可轻入。来日当勒兵城下。待曹操出城点军,就点军处杀之,大事济矣。’
二人商议已定。
黄奎回家,恨气未息。
其妻再三问之,奎不肯言。
不料其妾李春香、与奎妻弟苗泽私通。
泽欲得春香,正无计可施。
妾见黄奎愤恨,遂对泽曰:‘黄侍郎今日商议军情回,意甚愤恨,不知为谁?’
泽曰:‘汝可以言挑之曰:‘人皆说刘皇叔仁德,曹操奸雄,何也?看他说甚言语。’
是夜黄奎果到春香房中。
妾以言挑之。
奎乘醉言曰:‘汝乃妇人,尚知邪正,何况我乎?吾所恨者,欲杀曹操也!’
妾曰:‘若欲杀之,如何下手?’
奎曰:‘吾已约定马将军,明日在城外点兵时杀之。’
妾告于苗泽,泽报知曹操。
操便密唤曹洪、许褚分付如此如此;又唤夏侯渊、徐晃分付如此如此。
各人领命去了,一面先将黄奎一家老小拿下。
次日,马腾领着西凉兵马,将次近城,只见前面一簇红旗,打着丞相旗号。
马腾只道曹操自来点军,拍马向前。
忽听得一声炮响,红旗开处,弓弩齐发。
一将当先,乃曹洪也。
马腾急拨马回时,两下喊声又起:左边许褚杀来,右边夏侯渊杀来,后面又是徐晃领兵杀至,截断西凉军马,将马腾父子三人困在垓心。
马腾见不是头,奋力冲杀。
马铁早被乱箭射死。
马休随着马腾,左冲右突,不能得出。
二人身带重伤,坐下马又被箭射倒。
父子二人俱被执。
曹操教将黄奎与马腾父子,一齐绑至。
黄奎大叫:‘无罪!’
操教苗泽对证。
马腾大骂曰:‘竖儒误我大事!我不能为国杀贼,是乃天也!’
操命牵出。
马腾骂不绝口,与其子马休,及黄奎,一同遇害。
后人有诗叹马腾曰:‘父子齐芳烈,忠贞著一门,捐生图国难,誓死答君恩。嚼血盟言在,诛奸义状存。西凉推世胄,不愧伏波孙!’
苗泽告操曰:‘不愿加赏,只求李春香为妻。’
操笑曰:‘你为了一妇人,害了你姐夫一家,留此不义之人何用!’
便教将苗泽、李春香与黄奎一家老小并斩于市。
观者无不叹息。
后人有诗叹曰:‘苗泽因私害荩臣,春香未得反伤身。奸雄亦不相容恕,枉自图谋作小人。’
曹操教招安西凉兵马,谕之曰:‘马腾父子谋反,不干众人之事。’
一面使人分付把住关隘,休教走了马岱。
且说马岱自引一千兵在后。
早有许昌城外逃回军士,报知马岱。
岱大惊,只得弃了兵马,扮作客商,连夜逃遁去了。
曹操杀了马腾等,便决意南征。
忽人报曰:‘刘备调练军马,收拾器械,将欲取川。’
操惊曰:‘若刘备收川,则羽翼成矣。将何以图之?’
言未毕,阶下一人进言曰:‘某有一计,使刘备、孙权不能相顾,江南、西川皆归丞相。’
正是:西州豪杰方遭戮,南国英雄又受殃。
未知献计者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译文
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从马上摔下来,左右的人急忙把他扶回船上。军士们传说:‘刘备、诸葛亮在前山顶上喝酒取乐。’周瑜大怒,咬紧牙关说:‘你以为我拿不到西川,我发誓一定要得到它!’正在生气的时候,有人报告吴侯派他的弟弟孙瑜来了。周瑜接待了他。孙瑜说:‘我奉兄长之命来帮助都督。’于是命令军队继续前进。走到巴丘,有人报告上游有刘封、关平两人领军拦截水路。周瑜更加愤怒。突然又有人报告诸葛亮派人送信来了。周瑜拆开信封看,信上写着:‘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自从在柴桑分别以来,我一直念念不忘。听说您想要夺取西川,我认为这是不可行的。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然昏庸软弱,但足以自守。现在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想要取得全胜,即使是吴起也不能确定计划,孙武也不能妥善处理后续。曹操在赤壁战败,他的志向怎么会立刻忘记报仇呢?现在您兴兵远征,如果曹操乘虚而入,江南就完了!我不忍坐视不管,特地告诉您。希望您能深思。’周瑜看完信后,长叹一声,叫左右拿来纸笔写信给吴侯。于是召集众将说:‘我并非不想尽忠报国,但天命已经尽了。你们好好侍奉吴侯,共同完成大业。’说完,他昏倒在地。慢慢地又醒来,仰天长叹说:‘既然生了周瑜,为什么还要生诸葛亮!’连叫几声后死去。享年三十六岁。后来有人作诗叹道:‘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周瑜的丧事停放在巴丘。众将把遗书封好,派人飞报孙权。孙权听到周瑜死了,放声大哭。拆开信,发现是推荐鲁肃代替自己。信上大致说:‘周瑜以凡人之才,承蒙特殊的待遇,被委以重任,统领兵马,我敢不尽心竭力,以图报效。但生死无常,寿命有定数;我的志向未能实现,身体已经死去,遗憾无穷!现在曹操在北方,边疆未宁;刘备寄居于此,就像养虎一样;天下的事情,尚未可知。这正是朝臣忧虑的时候,君主担忧的日子。鲁肃忠诚正直,处理事情不马虎,可以代替我的位置。人临死前的话,往往是真心的。如果能够得到您的认可,我周瑜死而无憾。’孙权看完信后,哭着说:‘公瑾有辅佐君王的才能,现在突然短命而死,我靠什么依靠呢?既然留下了信特别推荐子敬,我怎能不听从呢。’当天就任命鲁肃为都督,总领兵马;一面派人送周瑜的灵柩回葬。
于是鲁肃邀请庞统去见孙权。行过礼之后,孙权看到庞统浓眉高鼻,黑脸短须,长相奇特,心中不太喜欢。就问庞统:‘你平生所学,以什么为主?’庞统回答:‘不必拘泥,要随机应变。’孙权又问:‘你的才学,和周瑜相比如何?’庞统笑着回答:‘我的学问和周瑜大不相同。’孙权平时最喜欢周瑜,看到庞统轻视他,心里更加不高兴,就对庞统说:‘你先回去,等有用得着你的时候,我再请你来。’庞统长叹一声,离开了。
鲁肃出来对庞统说:‘不是我不同意推荐你,是吴侯不打算用你。你先耐心等待。’庞统低头长叹,没有说话。鲁肃问:‘你难道对吴中不感兴趣吗?’庞统没有回答。鲁肃说:‘你怀揣着治理国家的才能,去哪里不会成功?你诚实地告诉我,你打算去哪里?’庞统说:‘我想投奔曹操。’鲁肃说:‘这是明珠暗投啊,你可以去荆州投奔刘皇叔,他一定会重用你。’庞统说:‘我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之前的话只是开玩笑。’鲁肃说:‘我会写信推荐你,让你辅助刘备,一定能让孙、刘两家不再互相攻击,共同对抗曹操。’庞统说:‘这是我平生的心愿。’于是他请求鲁肃写信,直接前往荆州见刘备。
此时诸葛亮正在巡查四郡,还没有回来。门吏报告说:‘江南名士庞统,特地来投奔。’刘备早就听说过庞统的名声,于是让人请他进来相见。庞统见到刘备,只是长揖而不拜。刘备看到庞统长相丑陋,心里也不太高兴,就问庞统:‘你远道而来,不容易吧?’庞统没有拿出鲁肃、诸葛亮的信来呈上,只是回答:‘听说皇叔招贤纳士,特地来投奔。’刘备说:‘荆楚刚刚安定,没有空闲的职位。你到东北一百三十里外的耒阳县去,那里缺一个县令,委屈你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以后有缺额,我会重用你。’庞统心想:‘刘备待我太薄了!’想用他的才学来打动刘备,但因为诸葛亮不在,只能勉强告辞离开。庞统到了耒阳县,不理政事,整天喝酒作乐;所有的钱粮词讼,他都不理会。有人报告刘备,说庞统把耒阳县的事情都荒废了。刘备生气地说:‘书生怎么敢乱我的法度!’于是叫张飞带领随从去荆南各县巡视:‘如果有不公不法的事情,就立即调查。如果对事情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和孙乾一起去。’张飞接受了命令,和孙乾一起来到耒阳县。军民官吏都出城迎接,唯独不见县令。张飞问:‘县令在哪里?’同僚回答说:‘庞县令自从到任以来,已经有一百多天了,县中的事情,他都不理问,每天喝酒,从早到晚,都在醉乡。今天宿酒未醒,还在床上不起。’张飞大怒,想要擒拿他。孙乾说:‘庞士元是个高明的人,不可轻视。我们先到县里问一问。如果真的不合理,再治罪也不晚。’张飞于是进入县衙,在大厅上坐下,叫县令来见。庞统衣冠不整,扶着醉意出来。张飞怒斥道:‘我兄长认为你是个人才,让你做县令,你怎么敢把县中的事情都荒废了!’庞统笑着说:‘将军,你说的县中荒废了什么事?’张飞说:‘你到任一百多天,整天都在醉乡,怎么能不荒废政事?’庞统说:‘区区百里小县,一些小事,哪里难决断!将军稍等,我马上处理。’随即叫来公吏,把一百多天积压的公务都拿上来处理。吏员们都拿着卷宗上厅,诉说案件的当事人,都跪在台阶下。庞统手里批改文件,嘴里发落,耳朵里听案子,曲直分明,没有一点差错。百姓都跪拜。
不到半天,就把一百多天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庞统把笔扔在地上,对张飞说:‘你说的荒废了什么事!曹操、孙权,我看待他们就像看掌中的文字,这样的小县,哪里值得在意!’张飞大惊,从座位上站起来,向庞统道歉:‘先生您真是大才,我太失礼了。我回去后,一定在我兄长那里极力推荐你。’庞统拿出了鲁肃的推荐信。张飞说:‘先生初见我兄长,为什么不拿出这封信?’庞统说:‘如果一开始就拿出这封信,似乎专门靠推荐信来攀附。’张飞对孙乾说:‘如果不是你,就失去了一位大贤。’于是告别庞统,回到荆州见刘备,详细地说明了庞统的才能。刘备大惊说:‘委屈了大贤,是我的过错!’张飞把鲁肃的推荐信呈上。刘备拆开信看,信上大致说:‘庞士元不是只有百里之才,如果让他担任治中、别驾等职位,才能发挥他的才能。如果只看外表,恐怕会浪费了他的学问,最终被别人所用,实在可惜!’刘备看完信,正在感叹,忽然报告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迎接他进来,行过礼后,诸葛亮先问:‘庞军师最近还好吗?’刘备说:‘最近在治理耒阳县,喜欢喝酒,荒废了政事。’诸葛亮笑着说:‘庞士元不是只有百里之才,他胸中的学问,比我强十倍。我曾在庞士元那里留有推荐信,你收到没有?’刘备说:‘今天才收到子敬的信,却没见到先生的书信。’诸葛亮说:‘大贤如果被安排在小职位上,常常会借酒消愁,懒于处理事务。’刘备说:‘如果不是你弟弟说的,差点就失去了一位大贤。’随即命令张飞去耒阳县请庞统到荆州。刘备下阶请罪。庞统才拿出诸葛亮所写的推荐信。刘备看信中的意思,说凤雏到来后,应该立即重用。刘备高兴地说:‘以前司马德操说:“伏龙、凤雏,两人得到其中一个,就可以安定天下。”现在我们两人都得到了,汉室可以复兴了。’于是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和诸葛亮一起制定策略,训练士兵,等待出征。
早有人报告曹操,说刘备有诸葛亮、庞统这样的谋士,正在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还和东吴结盟,早晚要兴兵北伐。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召集众谋士商议南征的事。荀攸进言说:“周瑜刚去世,我们可以先攻打孙权,然后再攻打刘备。”曹操说:“如果我远征,担心马腾会来袭击许昌。之前在赤壁的时候,军中就有传言说西凉的人要来侵犯,现在我们不得不防备。”荀攸说:“按照我的看法,不如下诏书封马腾为征南将军,让他去讨伐孙权,诱使他进京,先除掉这个人,那么南征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曹操很高兴,当天就派人带着诏书去西凉召回马腾。
马腾字寿成,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他的父亲名叫马肃,字子硕,在桓帝时期担任天水兰干县尉;后来失官流落到陇西,和羌人混居,于是娶了羌人女子生了马腾。马腾身高八尺,体貌雄壮,性格温和,很多人都很尊敬他。灵帝末年,羌人叛乱,马腾招募民兵打败了他们。初平年间,因为讨伐有功,被封为征西将军,和镇西将军韩遂结为兄弟。那天他接到诏书,就和长子马超商量说:“我从和董承接受衣带诏以来,和刘备约定一起讨伐贼人,不幸董承已经去世,刘备也屡次战败。我又偏居西凉,未能协助刘备。现在听说刘备已经得到荆州,我正想实现当年的志向,可是曹操反而来召见我,该怎么办呢?”马超说:“曹操是奉天子之命来召见父亲的。现在如果不去,他一定会以违抗命令来责备我。我们应该趁着他被召见的时机,前往京师,在那里行事,就可以实现当年的志向了。”马腾的侄子马岱劝阻说:“曹操心机深不可测,叔父如果去,恐怕会遭遇不测。”马超说:“我愿意带领西凉的全部军队,跟随父亲杀入许昌,为天下除去祸害,有什么不可以的?”马腾说:“你留在西凉,带领羌人军队守卫,只让次子马休、马铁和侄子马岱跟我一起去。曹操看到你在西凉,又有韩遂帮助,应该不敢对我下手。”马超说:“父亲如果要前往,切不可轻易进入京师。要随机应变,观察他的动静。”马腾说:“我自有打算,不必多虑。”
于是马腾带领五千西凉兵,先让马休、马铁作为先锋,留下马岱在后面接应,一路向许昌进发。离许昌二十里处驻扎军队。曹操得知马腾已经到达,召唤门下侍郎黄奎吩咐说:“现在马腾南征,我任命你为行军参谋,先去马腾的军营慰问军队,你可以对马腾说:西凉路途遥远,运输粮食很困难,不能带太多人马。我会再派大军,协同前进。明天让他进城面见天子,我就负责供应粮食给他。”黄奎领命,来见马腾。马腾设宴款待他。黄奎酒过半酣时说:“我的父亲黄琬在李傕、郭汜之乱中死去,我常常怀恨在心。没想到今天又遇到了欺君的贼人!”马腾问:“谁是欺君的贼人?”黄奎说:“欺君的是曹操。您难道不知道,还问我吗?”马腾担心是曹操派来试探的,急忙制止他,说:“现在耳目众多,不要乱说。”黄奎斥责说:“您竟然忘记了衣带诏吗!”马腾看到他说出了心事,就秘密地把实情告诉了他。黄奎说:“曹操想让您进城面见天子,一定没有好意。您不能轻率行事。明天应该在城下驻军。等曹操出城点兵时,就在点兵的地方杀了他,大事可成。”两人商议已定。黄奎回家后,怒气未消。他的妻子多次询问,黄奎不肯说。没想到他的小妾李春香和黄奎妻子的弟弟苗泽私通。苗泽想得到春香,却苦于没有办法。小妾看到黄奎愤怒,就对苗泽说:“黄侍郎今天商议军情回来,非常愤怒,不知道是为了谁?”苗泽说:“你可以用话去挑拨他,说:‘人们都说刘备仁德,曹操奸雄,为什么?’看他怎么说。”那天晚上,黄奎果然来到了春香的房间。小妾用话去挑拨他。黄奎喝醉了酒,说:“你作为妇人,还知道邪正,何况我呢?我所恨的,是想要杀曹操!”小妾问:“如果想要杀他,怎么下手?”黄奎说:“我已经和马将军约定,明天在城外点兵时杀了他。”小妾告诉了苗泽,苗泽报告给了曹操。曹操就秘密地召唤曹洪、许褚吩咐如此如此;又召唤夏侯渊、徐晃吩咐如此如此。每个人都领命去了,曹操一面先将黄奎一家老小拿下。第二天,马腾带领西凉军队,快要接近城池,只见前面出现了一队红旗,上面打着丞相的旗帜。马腾以为曹操亲自来点兵,就策马向前。突然听到一声炮响,红旗展开,弓箭齐发。一名将领当先冲出,是曹洪。马腾急忙拨马回身,两边喊杀声又起:左边是许褚杀来,右边是夏侯渊杀来,后面又是徐晃带领军队杀到,截断了西凉军队,把马腾父子三人围困在垓心。马腾见状不妙,奋力冲杀。马铁早被乱箭射死。马休跟着马腾,左冲右突,无法脱身。父子二人身受重伤,坐骑也被射倒。父子二人都被俘虏。曹操命令将黄奎和马腾父子一起绑到面前。黄奎大叫:‘无罪!’曹操命令苗泽作证。马腾大骂:‘竖儒误我大事!我不能为国家杀贼,这是天意!’曹操命令将他牵出去。马腾骂不绝口,和他的儿子马休以及黄奎一同被杀害。后来有人作诗叹马腾说:‘父子齐芳烈,忠贞著一门,捐生图国难,誓死答君恩。嚼血盟言在,诛奸义状存。西凉推世胄,不愧伏波孙!’苗泽告诉曹操说:‘我不求赏赐,只求李春香做我的妻子。’曹操笑着说:‘你为了一个妇人,害了你姐夫一家,留下这个不义之人有什么用!’于是命令将苗泽、李春香和黄奎一家老小一起在市场上斩首。观看的人无不叹息。后来有人作诗叹曰:‘苗泽因私害忠臣,春香未得反伤身。奸雄亦不相容恕,枉自图谋作小人。’
曹操命令招安西凉军队,对他们说:‘马腾父子谋反,和你们无关。’一面派人守住关口,不让马岱逃走。马岱自己带领一千士兵在后面。早有许昌城外逃回的士兵报告给马岱。马岱大惊,只得放弃军队,假扮成客商,连夜逃走。曹操杀了马腾等人后,就决定南征。突然有人报告说:‘刘备正在训练军队,准备器械,将要夺取四川。’曹操惊讶地说:‘如果刘备夺取了四川,他的羽翼就强大了。我们该如何对付他呢?’话还没说完,阶下一个人进言说:‘我有一个计策,可以让刘备和孙权不能互相照应,江南和西川都可以归丞相所有。’正是:西州豪杰方遭戮,南国英雄又受殃。
不知道献计的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注解
柴桑:柴桑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镇之一,也是周瑜的故乡。
卧龙:卧龙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别称,意指他如同潜伏在深山中的龙,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潜力。
凤雏:庞统,司马徽称他为凤雏。
耒阳县:位于今湖南省,此处是刘备给予庞统的职务所在。
理事:理事指处理事务,此处可能指庞统在江南处理事务。
周瑜:周瑜,字公瑾,东吴的重要将领,以才智和美貌著称。
玄德:刘备的字,此处是刘备的尊称。
孔明:孔明是诸葛亮的字,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谋士,以智谋和忠诚著称。
吴侯:对孙权的尊称。
孙瑜:孙瑜是孙权的弟弟,也是吴国的将领。
刘封、关平:刘封和关平是刘备的儿子和关羽的儿子,此处可能指他们领军截住水路。
曹操: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赤壁: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场战役,曹操在此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
吴起:吴起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以善于用兵著称。
孙武:孙武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刘璋:刘璋是益州的割据者,被刘备所取代。
巴丘:巴丘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此处可能指周瑜在巴丘的活动。
刘备: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
鲁肃:东吴的大将,以智谋著称,在此处作为孙权的谋士,推荐庞统给孙权。
赵云:赵云是刘备的部将,以勇猛和忠诚著称。
孙仲谋:孙仲谋是孙权的字,此处指孙权。
管、乐:管、乐指春秋时期的管仲和乐毅,均为著名谋士。
孙、吴:孙、吴指孙武和吴起,均为著名军事家。
庞统:庞统,字士元,蜀汉重要谋士,与诸葛亮齐名,有“凤雏”之称。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在此处是东吴的君主。
施礼毕:行礼完毕,表示尊敬。
形容古怪:形容人的外貌奇特,与众不同。
随机应变:根据情况灵活变通,随机处理。
公瑾:周瑜的字,此处孙权用周瑜来比较庞统的才学。
狂士也:形容人性格狂放不羁。
赤壁鏖兵:指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连环策:庞统在赤壁之战中提出的策略,利用连环船阵,帮助联军取得胜利。
钉船:指将船只用铁钉连接起来,形成坚固的防御阵型。
吴中:指吴国的地方。
刘皇叔:刘备的尊称,皇叔是对他的一种尊称。
匡济之才:有治理国家、拯救百姓的才能。
县宰:县的长官,负责管理一县的政务。
钱粮词讼:指一县的财政、粮食和诉讼事务。
法度:法律和制度。
荆南诸县:荆州南部的各个县。
究问:调查、审问。
高明之人:指才智高超的人。
发落:处理、决定。
投笔于地:放下手中的笔,表示完成某项工作。
司马德操:司马徽的字,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此处引用他的话来强调庞统和诸葛亮的才智。
伏龙:诸葛亮,字孔明,司马徽称他为伏龙。
许昌:许昌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城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历史上曾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多个朝代的都城。
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卧龙”。
招军买马:指招募士兵和购买马匹,形容扩充军队。
积草屯粮:指储备粮食和草料,为战争做准备。
东吴:指三国时期的吴国,由孙权建立,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
荀攸:荀攸,字公达,曹操的重要谋士,以智谋著称。
马腾:马腾,字寿成,东汉末年名将,马援的后代,与曹操有矛盾。
马超:马超,字孟起,马腾之子,西凉名将。
韩遂:韩遂,字文约,东汉末年名将,与马腾齐名。
衣带诏:指古代皇帝用衣带写下的密诏,通常用于传达秘密命令。
羌人:羌人,古代中国西北部的一个民族。
灵帝:汉灵帝刘宏,东汉末年的皇帝。
讹言:谣言,不实的言论。
西凉: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马铁:马铁,马腾之子。
马岱:马岱,马腾之侄。
许昌城:许昌的城池,曹操的根据地。
黄奎:黄奎,曹操的侍郎,后因参与谋反被杀。
李春香:李春香,黄奎的妾室,与黄奎妻弟苗泽有染。
苗泽:苗泽,黄奎妻弟,因与李春香私通而参与谋反。
曹洪:曹洪,曹操的亲信,曹操手下的大将。
许褚:许褚,曹操的亲信,曹操手下的大将。
夏侯渊:夏侯渊,曹操的亲信,曹操手下的大将。
徐晃:徐晃,曹操的亲信,曹操手下的大将。
西州豪杰:指西凉地区的英雄豪杰。
南国英雄:指南方地区的英雄人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三国时期曹操与马腾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文中的对话部分展现了曹操的谋略和荀攸的智谋。曹操在得知刘备准备北伐的消息后,立即召集谋士商议南征,显示出他对于局势的敏锐洞察和果断决策的能力。荀攸的建议先取孙权,次攻刘备,体现了其对于战略的深刻理解,即先削弱敌方联盟,再逐一击破。
其次,文中对马腾的描写展现了其忠义和英勇。马腾身为西凉名将,本有报国之志,却因曹操的召见而陷入两难。他既不想背叛刘备,又不能拒绝曹操的命令。最终,他选择了前往许昌,并在途中与曹操的谋士黄奎密谋除掉曹操,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勇敢。
再者,文中对黄奎的描写突出了其忠贞与悲剧命运。黄奎作为曹操的谋士,内心却对曹操充满怨恨,他试图联合马腾除掉曹操,却最终因曹操的阴谋而丧命。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性。
此外,文中对曹操的描写也展现了其狡猾和狠辣。曹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使用各种手段,包括陷害忠良、收买人心等。他对马腾的召见和黄奎的利用,都体现了他的权谋之术。
最后,文中的战争场面描写得非常生动。马腾父子在许昌城外的遭遇,以及曹操军队的围攻,都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这一情节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