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回-原文
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却说孙坚被刘表围住,亏得程普、黄盖、韩当三将死救得脱,折兵大半,夺路引兵回江东。自此孙坚与刘表结怨。
且说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冀州牧韩馥,遣人送粮以资军用。谋士逢纪说绍曰:‘大丈夫纵横天下,何待人送粮为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绍曰:‘未有良策。’纪曰:‘可暗使人驰书与公孙瓚,令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瓚必兴兵。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绍大喜,即发书到瓚处。瓚得书,见说共攻冀州,平分其地,大喜,即日兴兵。
绍却使人密报韩馥。馥慌聚荀谌、辛评二谋士商议。谌曰:‘公孙瓚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其锋不可当。兼有刘备、关、张助之,难以抵敌。今袁本初智勇过人,手下名将极广,将军可请彼同治州事,彼必厚待将军,无患公孙瓚矣。’韩馥即差别驾关纯去请袁绍。长史耿武谏曰:‘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馥曰:‘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古者择贤者而让之,诸君何嫉妒耶?’耿武叹曰:‘冀州休矣!’于是弃职而去者三十余人。独耿武与关纯伏于城外,以待袁绍。
数日后,绍引兵至。耿武、关纯拔刀而出,欲刺杀绍。绍将颜良立斩耿武,文丑砍死关纯。绍入冀州,以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馥懊悔无及,遂弃下家小,匹马往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却说公孙瓚知袁绍已据冀州,遣弟公孙越来见绍,欲分其地。绍曰:‘可请汝兄自来,吾有商议。’越辞归。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闪出一彪军马,口称:‘我乃董丞相家将也!’乱箭射死公孙越。从人逃回见公孙瓚,报越已死。瓚大怒曰:‘袁绍诱我起兵攻韩馥,他却就里取事;今又诈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报!’尽起本部兵,杀奔冀州来。
绍知瓚兵至,亦领军出。二军会于磐河之上:绍军于磐河桥东,瓚军于桥西。瓚立马桥上,大呼曰:‘背义之徒,何敢卖我!’绍亦策马至桥边,指瓚曰:‘韩馥无才,愿让冀州于吾,与尔何干?’瓚曰:‘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袁绍大怒曰:‘谁可擒之?’言未毕,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瓚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瓚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瓚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瓚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瓚出阵后,瓚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瓚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瓚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瓚部下救军到,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瓚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瓚大喜,遂同归寨,整顿甲兵。次日,瓚将军马分作左右两队,势如羽翼。马五千余匹,大半皆是白马。因公孙瓚曾与羌人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羌人但见白马便走,因此白马极多。袁绍令颜良、文丑为先锋,各引弓弩手一千,亦分作左右两队;令在左者射公孙瓚右军,在右者射公孙瓚左军。再令麹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袁绍自引马步军数万,于后接应。公孙瓚初得赵云,不知心腹,令其另领一军在后。遣大将严纲为先锋。瓚自领中军,立马桥上,傍竖大红圈金线帅字旗于马前。从辰时擂鼓,直到巳时,绍军不进。麹义令弓手皆伏于遮箭牌下,只听炮响发箭。严纲鼓噪呐喊,直取麹义。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纲急待回,被麹义拍马舞刀,斩于马下,瓚军大败。左右两军,欲来救应,都被颜良、文丑引弓弩手射住。绍军并进,直杀到界桥边。麹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公孙瓚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麹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枪跃马,直取麹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麹义于马下。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瓚引军杀回,绍军大败。
却说袁绍先使探马看时,回报麹义斩将搴旗,追赶败兵;因此不作准备,与田丰引着帐下持戟军士数百人,弓箭手数十骑,乘马出观,呵呵大笑曰:‘公孙瓚无能之辈!’正说之间,忽见赵云冲到面前。弓箭手急待射时,云连刺数人,众军皆走。后面瓚军团团围裹上来。田丰慌对绍曰:‘主公且于空墙中躲避!’绍以兜鍪扑地,大呼曰:‘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众军士齐心死战,赵云冲突不入,绍兵大队掩至,颜良亦引军来到,两路并杀。赵云保公孙瓚杀透重围,回到界桥。绍驱兵大进,复赶过桥,落水死者,不计其数。
袁绍当先赶来,不到五里,只听得山背后喊声大起,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三员大将,乃是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
因在平原探知公孙瓚与袁绍相争,特来助战。
当下三匹马,三般兵器,飞奔前来,直取袁绍。
绍惊得魂飞天外,手中宝刀坠于马下,忙拨马而逃,众人死救过桥。
公孙瓚亦收军归寨。
玄德、关、张动问毕,瓚曰:‘若非玄德远来救我,几乎狼狈。’
教与赵云相见。
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却说袁绍输了一阵,坚守不出。
两军相拒月余,有人来长安报知董卓。
李儒对卓曰:‘袁绍与公孙瓚,亦当今豪杰。现在磐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二人感德,必顺太师矣。’
卓曰:‘善。’次日便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赍诏前去。
二人来至河北,绍出迎于百里之外,再拜奉诏。
次日,二人至瓚营宣谕,瓚乃遣使致书于绍,互相讲和。
二人自回京复命。
瓚即日班师,又表荐刘玄德为平原相。
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瓚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
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洒泪而别。
却说袁术在南阳,闻袁绍新得冀州,遣使来求马千匹。
绍不与,术怒。
自此兄弟不睦。
又遣使往荆州,问刘表借粮二十万,表亦不与。
术恨之,密遣人遗书于孙坚,使伐刘表。
其书略曰:‘前者刘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谋也。今本初又与表私议欲袭江东。公可速兴兵伐刘表,吾为公取本初,二仇可报。公取荆州,吾取冀州,切勿误也!’
坚得书曰:‘叵耐刘表!昔日断吾归路,今不乘时报恨,更待何年!’
聚帐下程普、黄盖、韩当等商议。
程普曰:‘袁术多诈,未可准信。’
坚曰:‘吾自欲报仇,岂望袁术之助乎?’
便差黄盖先来江边安排战船,多装军器粮草,大船装载战马,克日兴师。
江中细作探知,来报刘表。
表大惊,急聚文武将士商议。
蒯良曰:‘不必忧虑。可令黄祖部领江夏之兵为前驱,主公率荆襄之众为援。孙坚跨江涉湖而来,安能用武乎?’
表然之,令黄祖设备,随后便起大军。
却说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长子名策,字伯符;次子名权,字仲谋;三子名翊,字叔弼;四子名匡,字季佐。
吴夫人之妹,即为孙坚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
坚又过房俞氏一子,名韶,字公礼。
坚有一弟,名静,字幼台。
坚临行,静引诸子列拜于马前而谏曰:‘今董卓专权,天子懦弱,海内大乱,各霸一方;江东方稍宁,以一小恨而起重兵,非所宜也。愿兄详之。’
坚曰:‘弟勿多言。吾将纵横天下,有仇岂可不报!’
长子孙策曰:‘如父亲必欲往,儿愿随行。’
坚许之,遂与策登舟,杀奔樊城。
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见船傍岸,乱箭俱发。
坚令诸军不可轻动,只伏于船中来往诱之;一连三日,船数十次傍岸。
黄祖军只顾放箭,箭已放尽。
坚却拔船上所得之箭,约十数万。
当日正值顺风,坚令军士一齐放箭。
岸上支吾不住,只得退走。
坚军登岸,程普、黄盖分兵两路,直取黄祖营寨。
背后韩当驱兵大进。
三面夹攻,黄祖大败,弃却樊城,走入邓城。
坚令黄盖守住船只,亲自统兵追袭。
黄祖引军出迎,布阵于野。
坚列成阵势,出马于门旗之下。
孙策也全副披挂,挺枪立马于父侧。
黄祖引二将出马,一个是江夏张虎,一个是襄阳陈生。
黄祖扬鞭大骂:‘江东鼠贼,安敢侵略汉室宗亲境界!’
便令张虎搦战。
坚阵内韩当出迎。
两骑相交,战二十余合,陈生见张虎力怯,飞马来助。
孙策望见,按住手中枪,扯弓搭箭,正射中陈生面门,应弦落马。
张虎见陈生坠地,吃了一惊,措手不及,被韩当一刀,削去半个脑袋。
程普纵马直来阵前捉黄祖。
黄祖弃却头盔、战马,杂于步军内逃命。
孙坚掩杀败军,直到汉水,命黄盖将船只进泊汉江。
黄祖聚败军,来见刘表,备言坚势不可当。
表慌请蒯良商议。
良曰:‘目今新败,兵无战心;只可深沟高垒,以避其锋;却潜令人求救于袁绍,此围自可解也。’
蔡瑁曰:‘子柔之言,直拙计也。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岂可束手待毙!某虽不才,愿请军出城,以决一战。’
刘表许之。
蔡瑁引军万余,出襄阳城外,于岘山布阵。
孙坚将得胜之兵,长驱大进。
蔡瑁出马。
坚曰:‘此人是刘表后妻之兄也,谁与吾擒之?’
程普挺铁脊矛出马,与蔡瑁交战。
不到数合,蔡瑁败走。
坚驱大军,杀得尸横遍野。
蔡瑁逃入襄阳。
蒯良言瑁不听良策,以致大败,按军法当斩。
刘表以新娶其妹,不肯加刑。
却说孙坚分兵四面,围住襄阳攻打。
忽一日,狂风骤起,将中军帅字旗竿吹折。
韩当曰:‘此非吉兆,可暂班师。’
坚曰:‘吾屡战屡胜,取襄阳只在旦夕;岂可因风折旗竿,遽尔罢兵!’
遂不听韩当之言,攻城愈急。
蒯良谓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主公可速致书袁绍,求其相助。’
刘表写书,问谁敢突围而出。
健将吕公,应声愿往。
蒯良曰:‘汝既敢去,可听吾计:与汝军马五百,多带能射者冲出阵去,即奔岘山。他必引军来赶,汝分一百人上山,寻石子准备;一百人执弓弩伏于林中。但有追兵到时,不可径走;可盘旋曲折,引到埋伏之处,矢石俱发。若能取胜,放起连珠号炮,城中便出接应。如无追兵,不可放炮,趱程而去。今夜月不甚明,黄昏便可出城。’
吕公领了计策,拴束军马。
黄昏时分,密开东门,引兵出城。
孙坚在帐中,忽闻喊声,急上马引三十余骑,出营来看。
军士报说:‘有一彪人马杀将出来,望岘山而去。’
坚不会诸将,只引三十余骑赶来。
吕公已于山林丛杂去处,上下埋伏。
坚马快,单骑独来,前军不远。
坚大叫:‘休走!’
吕公勒回马来战孙坚。
交马只一合,吕公便走,闪入山路去。
坚随后赶入,却不见了吕公。
坚方欲上山,忽然一声锣响,山上石子乱下,林中乱箭齐发。
坚体中石、箭,脑浆迸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寿止三十七岁。
吕公截住三十骑,并皆杀尽,放起连珠号炮。
城中黄祖、蒯越、蔡瑁分头引兵杀出,江东诸军大乱。
黄盖听得喊声震天,引水军杀来,正迎着黄祖。
战不两合,生擒黄祖。
程普保着孙策,急待寻路,正遇吕公。
程普纵马向前,战不到数合,一矛刺吕公于马下。
两军大战,杀到天明,各自收军。
刘表军自入城。
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城去了,放声大哭。
众军俱号泣。
策曰:‘父尸在彼,安得回乡!’
黄盖曰:‘今活捉黄祖在此,得一人入城讲和,将黄祖去换主公尸首。’
言未毕,军吏桓阶出曰:‘某与刘表有旧,愿入城为使。’
策许之。
桓阶入城见刘表,具说其事。
表曰:‘文台尸首、吾已用棺木盛贮在此。可速放回黄祖,两家各罢兵,再休侵犯。’
桓阶拜谢欲行,阶下蒯良出曰:‘不可!不可!吾有一言,令江东诸军片甲不回。请先斩桓阶,然后用计。’
正是:追敌孙坚方殒命,求和桓阶又遭殃。
未知桓阶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回-译文
袁绍在磐河北岸作战,孙坚跨过长江攻打刘表。孙坚被刘表围困,幸亏程普、黄盖、韩当三位将领拼死相救,才得以逃脱,但损失了大部分兵力,只能带领残兵败将返回江东。从那时起,孙坚和刘表结下了怨仇。
袁绍驻军河内,粮食短缺。冀州牧韩馥派人送来粮食以供军需。谋士逢纪对袁绍说:“大丈夫在天下纵横,怎么能等着别人送粮食来吃!冀州是财富丰富的地区,将军为什么不夺取它?”袁绍说:“还没有好的计策。”逢纪说:“可以暗地里派人给公孙瓚写信,让他进攻冀州,我们约定夹击,公孙瓚一定会出兵。韩馥是个没有谋略的人,一定会请将军来管理冀州;从中行事,易如反掌。”袁绍非常高兴,立刻派人将信送到公孙瓚那里。公孙瓚收到信后,听说要共同攻打冀州,平分土地,非常高兴,立刻起兵。
袁绍又派人秘密通知韩馥。韩馥慌忙召集荀谌、辛评两位谋士商议。荀谌说:“公孙瓚率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其锐不可挡。还有刘备、关羽、张飞协助他,难以抵挡。现在袁绍智勇过人,手下名将众多,将军可以请他一起来管理冀州,他一定会优待将军,就不会有公孙瓚的麻烦了。”韩馥立刻派人去请袁绍。长史耿武劝阻说:“袁绍孤军作战,依赖我们,就像婴儿在父母手中,断了他的奶,立刻就会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交给他们?这是引狼入室。”韩馥说:“我是袁氏的旧部,才能又不如袁绍。古人选择贤能的人让位,各位为何嫉妒?”耿武叹息说:“冀州完了!”于是有三十多人弃职而去。只有耿武和关纯藏在城外,等待袁绍的到来。
几天后,袁绍带兵到来。耿武、关纯拔刀而出,想要刺杀袁绍。袁绍的将领颜良立刻斩杀了耿武,文丑杀死了关纯。袁绍进入冀州,任命韩馥为奋威将军,让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别掌管州事,完全剥夺了韩馥的权力。韩馥懊悔不已,于是放弃家人,骑马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公孙瓚得知袁绍已经占据了冀州,派弟弟公孙越来见袁绍,想要分得土地。袁绍说:“可以请你的哥哥亲自来,我有事商量。”公孙越辞别回去。走了不到五十里,路旁突然出现一支军队,自称是董卓的家将,乱箭射死了公孙越。随从逃回报告公孙瓚,说公孙越已经死了。公孙瓚大怒说:“袁绍诱使我起兵攻打韩馥,他却趁机行事;现在又假装是董卓的军队射死我的弟弟,这个仇怎么不报!”他立刻召集全部兵力,杀奔冀州而来。
袁绍得知公孙瓚的军队到来,也领兵出来。两军在磐河上相遇:袁绍的军队在磐河桥东,公孙瓚的军队在桥西。公孙瓚站在桥上,大声喊道:“背信弃义的小人,怎么敢出卖我!”袁绍也骑马来到桥边,指着公孙瓚说:“韩馥没有才能,愿意把冀州让给我,与你有什么关系?”公孙瓚说:“以前我以为你是忠义之人,推举你为盟主;现在你所做的,真是狼心狗肺的行为,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袁绍大怒说:“谁可以擒住他?”话音未落,文丑骑马挺枪,直接冲上桥。公孙瓚在桥边与文丑交战。打了不到十几回合,公孙瓚抵挡不住,败下阵来,逃跑。文丑趁机追赶。公孙瓚逃入阵中,文丑骑马直冲中军,四处冲撞。公孙瓚手下四位猛将一起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下马,其余三将都逃跑了。文丑一直追到阵后,公孙瓚望向山谷逃跑。文丑骑马大声呼喊:“快下马投降!”公孙瓚的弓箭都用完了,头盔掉在地上;他披散着头发,骑马奔跑,马蹄前失,他从山坡上摔了下来。文丑急忙挥枪来刺。突然,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年轻将军,骑马挺枪,直接冲向文丑,公孙瓚爬上坡去,看到那个年轻人:身高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了五六十回合,胜负未分。公孙瓚的救军到了,文丑拨马回去。那个年轻人也没有追赶。公孙瓚急忙下坡,问那个年轻人的姓名。那个年轻人欠身回答:“我是常山真定人,姓赵,名云,字子龙。原本是袁绍手下的人。因为看到袁绍没有忠君救民的心,所以特意离开他,投奔到您的麾下,没想到在这里见面。”公孙瓚非常高兴,于是和他一起回到军营,整顿军队。第二天,公孙瓚把军队分为左右两队,形势像鸟的翅膀一样。马有五千多匹,大部分都是白马。因为公孙瓚曾与羌人作战,所以挑选了白马作为先锋,号称白马将军;羌人一看到白马就逃跑,所以白马很多。袁绍让颜良、文丑作为先锋,各自带领一千弓箭手,也分为左右两队;命令左边的人射击公孙瓚的右军,右边的人射击公孙瓚的左军。再让麹义带领八百弓箭手,步兵一万五千,排列在阵中。袁绍亲自带领马步军数万,在后面接应。公孙瓚刚得到赵云,不知道他的心意,让他另外带领一军跟在后面。派遣大将严纲作为先锋。公孙瓚亲自带领中军,站在桥上,马前竖立着大红圈金线帅字旗。从辰时开始擂鼓,一直打到巳时,袁绍的军队没有进攻。麹义让弓箭手都躲在遮箭牌下,只等炮响再发射。严纲鼓噪呐喊,直接攻击麹义。麹义军队看到严纲的军队前来,都伏下不动;直到接近时,一声炮响,八百弓箭手一齐射箭。严纲急忙想要回撤,被麹义骑马挥刀斩于马下,公孙瓚的军队大败。左右两军,想要前来救援,都被颜良、文丑带领的弓箭手射住。袁绍的军队并进,一直杀到界桥边。麹义骑马赶到,先斩了执旗的将领,将绣旗砍倒。公孙瓚看到绣旗被砍倒,回马下桥逃跑。麹义带领军队直冲到后军,正撞上赵云,赵云挺枪跃马,直接攻击麹义。打了几个回合,赵云一枪刺死了麹义。赵云骑马飞入袁绍的军队,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公孙瓚带领军队杀回,袁绍的军队大败。
袁绍事先派探马去查看,回报说麹义斩杀了将领,夺取了旗帜,追赶败兵;因此没有做好准备,与田丰带领帐下持戟的士兵数百人,弓箭手数十骑,骑马出来观看,哈哈大笑说:“公孙瓚是个无能之辈!”正说着,突然看到赵云冲到面前。弓箭手急忙想要射箭,赵云连刺数人,众军都逃跑了。后面的公孙瓚军队团团围了上来。田丰慌忙对袁绍说:“主公快到空墙里躲避!”袁绍把头盔扔在地上,大声呼喊:“大丈夫愿意在战场上战死,怎么能躲进墙里去活命呢!”众军士齐心协力死战,赵云冲突不入,袁绍的军队大队人马赶到,颜良也带领军队到来,两路并进。赵云保护公孙瓚杀出重围,回到界桥。袁绍驱兵大进,再次赶过桥,落水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袁绍首先赶到,还没走五里路,就听到山后传来震天的喊杀声,突然出现一支人马,前面三位大将分别是刘备、关羽、张飞。他们是在平原得知公孙瓒和袁绍正在交战,特地前来助战。当时三人骑着三匹马,手持三样兵器,飞快地冲了过来,直接向袁绍发起攻击。袁绍吓得魂飞魄散,手中的宝刀掉在地上,急忙拨马逃跑,众人拼命救他过桥。公孙瓚也收兵回营。刘备、关羽、张飞询问完毕,公孙瓚说:‘如果不是刘备远道而来救我,我几乎陷入困境。’于是介绍他与赵云见面。刘备非常尊敬赵云,心中不舍得分别。
袁绍输了一阵,坚守不出。两军对峙了一个多月,有人来长安报告给董卓。李儒对董卓说:‘袁绍和公孙瓚也是当代的英雄。现在他们在磐河交战,我们应该假借天子的命令,派人去调解。他们感激我们的恩德,一定会顺从太师。’董卓说:‘好。’第二天就派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带着诏书前去。他们来到河北,袁绍在百里之外迎接,再次拜谢接受诏书。第二天,他们到公孙瓚的营地里宣读诏书,公孙瓚派人给袁绍送信,双方和解。他们各自回京复命。公孙瓚当天就撤军,还上表推荐刘备担任平原相。刘备和赵云分别时,握手流泪,不舍得分开。赵云叹息说:‘我以前错误地认为公孙瓚是英雄;现在看来,他也是袁绍那一类的人!’刘备说:‘你暂且委屈自己为他效力,我们总有相见的一天。’两人含泪告别。
袁术在南阳,听说袁绍新得到冀州,派人来请求借一千匹马。袁绍不给,袁术生气。从此兄弟之间不再和睦。他又派人去荆州,向刘表借二十万粮食,刘表也不给。袁术恨他,暗中派人给孙坚写信,让他攻打刘表。信中写道:‘以前刘表截断我的归路,那是我的哥哥袁绍的主意。现在袁绍又和刘表私下商量要袭击江东。你可以迅速起兵攻打刘表,我会帮你攻打袁绍,两个仇都可以报复。你攻下荆州,我攻下冀州,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孙坚收到信后说:‘可恶的刘表!以前他截断我的归路,现在不趁这个机会报仇,更待何时!’于是召集程普、黄盖、韩当等人在帐下商议。程普说:‘袁术是个骗子,不可轻信。’孙坚说:‘我本来就想报仇,难道还指望袁术的帮助吗?’于是派黄盖先去江边安排战船,多装军器和粮食,大船上装载战马,约定日期起兵。江中的细作探知后,来报告刘表。刘表大惊,急忙召集文武官员商议。
孙坚有四个儿子,都是吴夫人所生:长子名叫孙策,字伯符;次子名叫孙权,字仲谋;三子名叫孙翊,字叔弼;四子名叫孙匡,字季佐。吴夫人的妹妹,也就是孙坚的次妻,也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名叫孙朗,字早安;女儿名叫孙仁。孙坚还收养了俞氏的一个儿子,名叫孙韶,字公礼。孙坚还有一个弟弟,名叫孙静,字幼台。孙坚临行前,孙静带领众子跪在马前劝阻说:‘现在董卓专权,天子软弱,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割据一方;江东刚刚安宁,因为一点小怨而发动大军,这不是明智之举。希望哥哥三思。’孙坚说:‘弟弟不要多说了。我将纵横天下,有仇怎能不报!’长子孙策说:‘如果父亲一定要去,我愿意随行。’孙坚同意了,于是和孙策一起上船,直奔樊城。
黄祖在江边埋伏了弓箭手,看到船靠岸,就乱箭齐发。孙坚命令军队不要轻举妄动,只躲在船中来回诱敌;一连三天,船多次靠岸。黄祖的军队只顾放箭,箭都放完了。孙坚却收集了船上得到的箭,大约有十几万支。当天正好顺风,孙坚命令士兵一起放箭。岸上的士兵抵挡不住,只能撤退。孙坚的军队登陆,程普、黄盖分兵两路,直接进攻黄祖的营寨。背后韩当带领大军猛攻。三面夹击,黄祖大败,弃掉樊城,逃入邓城。孙坚命令黄盖守住船只,亲自带领军队追击。黄祖带领军队出来迎战,在野外摆开阵势。孙坚摆好阵势,出马在门旗下。孙策也全副武装,手持长枪,站在父亲身边。黄祖带领两位将领出马,一位是江夏的张虎,另一位是襄阳的陈生。黄祖挥鞭大骂:‘江东的小鼠贼,怎么敢侵犯汉室宗亲的领地!’然后命令张虎挑战。孙坚阵内韩当出迎。两骑交锋,打了二十多回合,陈生看到张虎力不从心,骑马前来助战。孙策看到,按住手中的枪,拉弓搭箭,正好射中陈生的面门,应声落马。张虎看到陈生跌落马下,大吃一惊,措手不及,被韩当一刀,削去半个脑袋。程普骑马直冲到阵前捉拿黄祖。黄祖丢掉头盔和战马,混在步兵中逃命。孙坚追杀败军,一直追到汉水,命令黄盖将船只停泊在汉江。
黄祖聚集败军,来见刘表,报告说孙坚的势力难以抵挡。刘表慌忙请蒯良商议。蒯良说:‘现在刚败,士兵没有斗志;只能深挖战壕,高筑城墙,来躲避他们的锋芒;然后暗中派人向袁绍求救,这样围困自然可以解除。’蔡瑁说:‘子柔的话太笨拙了。敌军就在城下,将领就在壕沟边,怎么能束手待毙!我虽然没有才能,愿意领兵出城,决一死战。’刘表同意了。蔡瑁带领一万多士兵,出襄阳城外,在岘山摆开阵势。孙坚带领得胜之兵,长驱直入。蔡瑁出马。孙坚说:‘这个人是刘表后妻的兄弟,谁和我一起捉拿他?’程普手持铁矛出马,与蔡瑁交战。不到几个回合,蔡瑁败走。孙坚带领大军,杀得尸横遍野。蔡瑁逃回襄阳。蒯良说蔡瑁不听从他的计策,以至于大败,按照军法应当处斩。刘表因为刚娶了他的妹妹,不肯对他进行处罚。
却说孙坚分兵四面,围住襄阳攻打。忽一日,狂风骤起,将中军帅字旗竿吹折。
韩当说:“这可不是好兆头,我们应该暂时撤军。”孙坚说:“我屡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攻下襄阳只是早晚的事;怎能因为风吹折了旗杆就立刻罢兵!”于是不听韩当的建议,攻城更加急迫。
蒯良对刘表说:“我昨晚观察天象,看到一颗将星将要坠落。按照星宿分布来推测,应该应验在孙坚身上。主公可以立刻写信给袁绍,请求他帮忙。”刘表写信时,问谁敢突围而出。
勇将吕公立刻响应,愿意前往。蒯良说:“你既然敢去,就听我的计划:给你五百骑兵,多带一些擅长射箭的人冲出敌阵,直接奔向岘山。敌人一定会带兵来追赶,你派一百人上山,准备石子;一百人拿着弓弩埋伏在树林中。一旦有追兵到来,不要直接逃跑;可以盘旋曲折,引他们到埋伏的地方,箭和石子一起射出。如果能够取胜,就放起连珠号炮,城中的军队就会出来接应。如果没有追兵,不要放炮,迅速离开。今晚月亮不是很亮,黄昏时就可以出城。”
吕公领了计划,准备军队。黄昏时分,悄悄打开东门,带领军队出城。孙坚在营帐中,突然听到喊杀声,立刻上马带领三十多骑兵出营查看。
士兵报告说:“有一支人马杀了出来,朝着岘山方向而去。”孙坚没有召集将领,只带着三十多骑兵追赶。吕公已经在山林丛杂的地方安排了上下埋伏。
孙坚马快,独自一人赶来,前军已经不远。孙坚大喊:“别跑!”吕公勒马回头与孙坚交战。交战一回合,吕公就撤退,闪入山路中。孙坚随后追入,却不见了吕公。
孙坚正要上山,突然一声锣响,山上石子乱飞,树林中箭雨如织。孙坚被石子和箭射中,脑浆迸裂,人和马都死在岘山内;享年三十七岁。
吕公截住了三十骑兵,将他们都杀了,放起了连珠号炮。城中的黄祖、蒯越、蔡瑁分头带兵杀出,江东的军队大乱。黄盖听到震天的喊杀声,带领水军杀来,正好遇到黄祖。
交战不到两回合,黄祖就被活捉了。程普保护着孙策,正急着找路,正遇到吕公。程普纵马冲上前去,交战不到几个回合,一矛就将吕公刺下马。
两军大战,一直杀到天亮,各自收兵。
刘表的军队进入城中。孙策回到汉水,才知道父亲被乱箭射死,尸体已经被刘表的士兵抬进城去了,他放声大哭。所有的士兵都号啕大哭。
孙策说:“父亲的尸体在那里,怎么能回去?”黄盖说:“现在活捉了黄祖在这里,如果有人能进城谈判,可以用黄祖换回主公的尸体。”话还没说完,军吏桓阶站出来:“我和刘表有旧交,愿意进城做使者。”孙策同意了。
桓阶进城见到刘表,详细说明了情况。刘表说:“文台(孙坚的字)的尸体,我已经用棺木装好放在这里了。可以立刻放回黄祖,双方各自停止战斗,不要再侵犯。”桓阶拜谢后准备离开,突然蒯良出来说:“不行!不行!我有一句话,可以让江东的军队一个都不回。请先杀了桓阶,然后再用计。”
正是:追击孙坚时他刚刚丧命,求和的桓阶又遭遇不幸。
不知道桓阶的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回-注解
磐河战:磐河之战,指的是袁绍与公孙瓚在磐河地区进行的战役。磐河是古代一条河流的名字,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跨江击刘表:跨江击刘表,指孙坚率领军队渡过江河攻打刘表的行动。这里的江河可能指的是长江或其他重要的河流。
孙坚:孙坚,东汉末年名将,孙权的父亲,以勇猛著称,是江东孙氏基业的奠基人之一。
刘表:刘表,东汉末年名士,荆州牧,以宽厚著称。
程普:程普,东汉末年将领,孙权麾下。
黄盖:黄盖,东汉末年将领,孙权麾下。
韩当:韩当,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麾下猛将,后来成为孙权的重要将领。
袁绍:袁绍,东汉末年名将,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
冀州牧韩馥:冀州牧韩馥,东汉末年冀州的地方官。
逢纪:逢纪,袁绍的谋士,为袁绍出谋划策。
公孙瓚:公孙瓚,东汉末年幽州牧,与袁绍有过多次战争。
韩馥:韩馥,东汉末年冀州的地方官,后被袁绍取代。
荀谌:荀谌,韩馥的谋士。
辛评:辛评,韩馥的谋士。
关纯:关纯,韩馥的部将。
耿武:耿武,韩馥的部将。
袁本初:袁本初,即袁绍,因袁绍字本初而得名。
刘备:刘备,东汉末年群雄之一,蜀汉的开国皇帝。
关、张:关、张,即关羽和张飞,刘备的两位著名将领。
董卓:董卓,东汉末年权臣,曾任司空,后来专权乱政。
颜良:颜良,袁绍的部将,以勇猛著称。
文丑:文丑,袁绍的部将,以勇猛著称。
田丰:田丰,袁绍的谋士。
沮授:沮授,袁绍的谋士。
许攸:许攸,袁绍的谋士。
陈留太守张邈:陈留太守张邈,东汉末年陈留郡的地方官。
白马将军:白马将军,公孙瓚的称号,因其军队以白马为先锋而得名。
麹义:麹义,袁绍的部将,以善于使用弓箭著称。
界桥:界桥,位于冀州与幽州之间,是两州交界处的一座桥梁,也是战役中的重要地点。
刘玄德:刘玄德,即刘备,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
关云长:关云长,即关羽,刘备的重要将领,以勇猛、忠诚著称,被尊为武圣。
张翼德:张翼德,即张飞,刘备的另一位重要将领,以勇猛、豪放著称。
宝刀:宝刀,指名贵的刀具,常用于形容武器精良。
天子:天子,指皇帝,古代中国皇帝的尊称。
太师:太师,古代官名,为三公之一,地位崇高。
马日磾:马日磾,东汉末年官员,曾受命前往河北调解袁绍与公孙瓚的争斗。
太仆:太仆,古代官名,掌管皇帝的车马。
赵岐:赵岐,东汉末年官员,曾受命前往河北调解袁绍与公孙瓚的争斗。
磐河:磐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长安:长安,古代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李儒:李儒,董卓的谋士,以智谋著称。
袁术:袁术,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曾自立为帝。
南阳:南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冀州:冀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荆州:荆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吴夫人:吴夫人,孙坚的妻子,孙权的母亲。
海内:海内,指天下,全国。
江东: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孙权的势力范围。
樊城:樊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
汉水:汉水,长江支流,流经今湖北、河南等地。
蒯良:蒯良,东汉末年谋士,刘表的重要谋臣。
蔡瑁:蔡瑁,东汉末年将领,刘表麾下。
岘山:岘山,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历史上是军事要地。
襄阳:襄阳,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要地。
帅字旗竿:帅字旗竿,古代军队中的旗帜,通常用于标识主将或军队的统帅。
班师:班师,指军队从外出征讨返回国或原驻地。
吕公:吕公,此处可能指的是吕蒙,孙权的重要将领。
连珠号炮:连珠号炮,古代军事信号,用以通知军队行动。
石子:石子,此处指用石块制成的武器,用于投掷。
弩:弩,古代一种远距离射击的武器,类似于弓。
寿止三十七岁:寿止三十七岁,指孙坚在37岁时去世。
黄祖:黄祖,东汉末年将领,刘表麾下。
蒯越:蒯越,东汉末年名士,刘表的重要谋臣。
孙策:孙策,孙坚之子,孙权之兄,孙吴的重要将领。
桓阶:桓阶,东汉末年名士,孙权麾下。
分野度之:分野度之,指根据天象变化预测未来,古代占卜术之一。
片甲不回:片甲不回,形容军队全军覆没,无一人生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场古代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智勇对决。孙坚分兵四面围攻襄阳,展现了他攻城略地的决心和战略眼光。然而,中军帅字旗竿被狂风折断,韩当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建议暂时撤军。孙坚则坚持屡战屡胜,认为不能因小挫折而放弃,体现了他的果断和自信。
蒯良通过观天象预测到孙坚将有灾祸,建议刘表求助袁绍。刘表采纳建议,派遣吕公突围求援。吕公的计策巧妙,利用暗夜和地形,设下伏兵,准备石子和弓弩,准备应对追兵。这体现了古代战争的智谋和策略。
吕公的突围行动中,孙坚急于追击,没有召集将领商议,独自追赶,最终陷入了吕公的埋伏。孙坚的英勇和孙策的孝顺在文中得到了体现,孙坚的牺牲也为后文孙策的复仇埋下伏笔。
吕公截杀孙坚后,城中黄祖、蒯越、蔡瑁等将领纷纷出城支援,江东诸军大乱。黄盖生擒黄祖,程普保护孙策,两军大战,直至天明。这一段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同时也展现了将领们的英勇。
孙策得知父亲被杀,悲痛欲绝,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敌人的仇恨。黄盖提出用黄祖交换孙坚尸首的建议,桓阶愿意入城讲和,但被蒯良阻止。这反映了战争中的复杂关系和利益冲突。
最后一句‘追敌孙坚方殒命,求和桓阶又遭殃’预示了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常,以及人物命运的转折。整段古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紧张的情节,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人物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