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

作者: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元代文学家,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小说创作。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三国演义》是基于三国历史背景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争霸和衰败的故事。书中通过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权谋、军事、政治、忠诚与背叛的复杂关系。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形象。小说不仅涉及大量的战斗场面,也展示了许多智谋、策略和领导力,探讨了英雄与权谋、忠诚与背叛、仁义与权力等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深远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与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原文

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却说汉中王闻关公父子遇害,哭倒于地;众文武急救,半晌方醒,扶入内殿。

孔明劝曰:‘王上少忧。自古道‘死生有命’;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王上且宜保养尊体,徐图报仇。’

玄德曰:‘孤与关、张二弟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已亡,孤岂能独享富贵乎!’

言未已,只见关兴号恸而来。

玄德见了,大叫一声,又哭绝于地。

众官救醒。

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哭;泪湿衣襟,斑斑成血。

孔明与众官再三劝解。

玄德曰:‘孤与东吴,誓不同日月也!’

孔明曰:‘闻东吴将关公首级献与曹操,操以王侯礼祭葬之。’

玄德曰:‘此何意也?’

孔明曰:‘此是东吴欲移祸于曹操,操知其谋,故以厚礼葬关公,令王上归怨于吴也。’

玄德曰:‘吾今即提兵问罪于吴,以雪吾恨!’

孔明谏曰:‘不可。方今吴欲令我伐魏,魏亦欲令我伐吴,各怀谲计,伺隙而乘。王上只宜按兵不动,且与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之,可也。’

众官又再三劝谏,玄德方才进膳,传旨川中大小将士,尽皆挂孝。

汉中王亲出南门招魂祭奠,号哭终日。

却说曹操在洛阳,自葬关公后,每夜合眼便见关公。

操甚惊惧,问于众官。

众官曰:‘洛阳行宫旧殿多妖,可造新殿居之。’

操曰:‘吾欲起一殿,名建始殿。恨无良工。’

贾诩曰:‘洛阳良工有苏越者,最有巧思。’

操召入,令画图像。

苏越画成九间大殿,前后廊庑楼阁,呈与操。

操视之曰:‘汝画甚合孤意,但恐无栋梁之材。’

苏越曰:‘此去离城三十里,有一潭,名跃龙潭;前有一祠,名跃龙祠。祠傍有一株大梨树,高十余丈,堪作建始殿之梁。’

操大喜,即令人工到彼砍伐。

次日,回报此树锯解不开,斧砍不入,不能斩伐。

操不信,自领数百骑,直至跃龙祠前下马,仰观那树,亭亭如华盖,直侵云汉,并无曲节。

操命砍之,乡老数人前来谏曰:‘此树已数百年矣,常有神人居其上,恐未可伐。’

操大怒曰:‘吾平生游历,普天之下,四十余年,上至天子,下及庶人,无不惧孤;是何妖神,敢违孤意!’

言讫,拔所佩剑亲自砍之,铮然有声,血溅满身。

操愕然大惊,掷剑上马,回至宫内。

是夜二更,操睡卧不安,坐于殿中,隐几而寐。

忽见一人披发仗剑,身穿皂衣,直至面前,指操喝曰:‘吾乃梨树之神也。汝盖建始殿,意欲篡逆,却来伐吾神木!吾知汝数尽,特来杀汝!’

操大惊,急呼:‘武士安在?’皂衣人仗剑砍操。

操大叫一声,忽然惊觉,头脑疼痛不可忍。

急传旨遍求良医治疗,不能痊可。

众官皆忧。

华歆入奏曰:‘大王知有神医华佗否?’

操曰:‘即江东医周泰者乎?’

歆曰:‘是也。’

操曰:‘虽闻其名,未知其术。’

歆曰:‘华佗字元化,沛国谯郡人也。其医术之妙,世所罕有。但有患者,或用药,或用针,或用灸,随手而愈。若患五脏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腑,病人略无疼痛。洗毕,然后以药线缝口,用药敷之;或一月,或二十日,即平复矣:其神妙如此!’

一日,佗行于道上,闻一人呻吟之声。

佗曰:‘此饮食不下之病。’问之果然。

佗令取蒜齑汁三升饮之,吐蛇一条,长二三尺,饮食即下。

广陵太守陈登,心中烦懑,面赤,不能饮食,求佗医治。

佗以药饮之,吐虫三升,皆赤头,首尾动摇。

登问其故,佗曰:‘此因多食鱼腥,故有此毒。今日虽可,三年之后,必将复发,不可救也。’

后陈登果三年而死。

又有一人眉间生一瘤,痒不可当,令佗视之。

佗曰:‘内有飞物。’人皆笑之。

佗以刀割开,一黄雀飞去,病者即愈。

有一人被犬咬足指,随长肉二块,一痛一痒,俱不可忍。

佗曰:‘痛者内有针十个,痒者内有黑白棋子二枚。’人皆不信。

佗以刀割开,果应其言。

此人真扁鹊,仓公之流也!现居金城,离此不远,大王何不召之?’

操即差人星夜请华佗入内,令诊脉视疾。

佗曰:‘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

操大怒曰:‘汝要杀孤耶!’

佗曰:‘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某刮骨疗毒,关公略无惧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

操曰:‘臂痛可刮,脑袋安可砍开?汝必与关公情熟,乘此机会,欲报仇耳!’

呼左右拿下狱中,拷问其情。

贾诩谏曰:‘似此良医,世罕其匹,未可废也。’

操叱曰:‘此人欲乘机害我,正与吉平无异!’

急令追拷。

华佗在狱,有一狱卒,姓吴,人皆称为‘吴押狱’。

此人每日以酒食供奉华佗。

佗感其恩,乃告曰:‘我今将死,恨有《青囊书》未传于世。感公厚意,无可为报;我修一书,公可遣人送与我家,取《青囊书》来赠公,以继吾术。’

吴押狱大喜曰:‘我若得此书,弃了此役,医治天下病人,以传先生之德。’

佗即修书付吴押狱。

吴押狱直至金城,问佗之妻取了《青囊书》;回至狱中,付与华佗检看毕,佗即将书赠与吴押狱。

吴押狱持回家中藏之。

旬日之后,华佗竟死于狱中。

吴押狱买棺殡殓讫,脱了差役回家,欲取《青囊书》看习,只见其妻正将书在那里焚烧。

吴押狱大惊,连忙抢夺,全卷已被烧毁,只剩得一两叶。

吴押狱怒骂其妻。

妻曰:‘纵然学得与华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于牢中,要他何用!’

吴押狱嗟叹而止。

因此《青囊书》不曾传于世,所传者止阉鸡猪等小法,乃烧剩一两叶中所载也。

后人有诗叹曰:‘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

却说曹操自杀华佗之后,病势愈重,又忧吴、蜀之事。

正虑间,近臣忽奏东吴遣使上书。

操取书拆视之,略曰:‘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

操观毕大笑,出示群臣曰:‘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

侍中陈群等奏曰:‘汉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灵仰望。今孙权称臣归命,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殿下宜应天顺人,早正大位。’

操笑曰:‘吾事汉多年,虽有功德及民,然位至于王,名爵已极,何敢更有他望?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司马懿曰:‘今孙权既称臣归附,王上可封官赐爵,令拒刘备。’

操从之,表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领荆州牧。

即日遣使赍诰敕赴东吴去讫。

操病势转加。

忽一夜梦三马同槽而食,及晓,问贾诩曰:‘孤向日曾梦三马同槽,疑是马腾父子为祸;今腾已死,昨宵复梦三马同槽。主何吉凶?’

诩曰:‘禄马,吉兆也。禄马归于曹,王上何必疑乎?’

操因此不疑。

后人有诗曰:‘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

是夜,操卧寝室,至三更,觉头目昏眩,乃起,伏几而卧。

忽闻殿中声如裂帛,操惊视之,忽见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并伏完、董承等二十余人,浑身血汙,立于愁云之内,隐隐闻索命之声。

操急拔剑望空砍去,忽然一声响亮,震塌殿宇西南一角。

操惊倒于地,近侍救出,迁于别宫养病。

次夜,又闻殿外男女哭声不绝。

至晓,操召群臣入曰:‘孤在戎马之中,三十余年,未尝信怪异之事。今日为何如此?’

群臣奏曰:‘大王当命道士设醮修禳。’

操叹曰:‘圣人云: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孤天命已尽,安可救乎?’

遂不允设醮。

次日,觉气冲上焦,目不见物,急召夏侯惇商议。

惇至殿门前,忽见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伏完、董承等,立在阴云之中。

惇大惊昏倒,左右扶出,自此得病。

操召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等,同至卧榻前,嘱以后事。

曹洪等顿首曰:‘大王善保玉体,不日定当霍然。’

操曰:‘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止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

孤今病危,不能再与卿等相叙,特以家事相托。

孤长子曹昂,刘氏所生,不幸早年殁于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

孤平生所爱第三子植,为人虚华少诚实,嗜酒放纵,因此不立。

次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熊,多病难保。

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继我业。

卿等宜辅佐之。

曹洪等涕泣领命而出。

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

又命诸妾多居于铜雀台中,每日设祭,必令女伎奏乐上食。

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

须臾,气绝而死。

寿六十六岁。

时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也。

后人有《邺中歌》一篇,叹曹操云:‘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却说曹操身亡,文武百官尽皆举哀;一面遣人赴世子曹丕、鄢陵侯曹彰、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处报丧。

众官用金棺银椁将操入殓,星夜举灵榇赴邺郡来。

曹丕闻知父丧,放声痛哭,率大小官员出城十里,伏道迎榇入城,停于偏殿。

官僚挂孝,聚哭于殿上。

忽一人挺身而出曰:‘请世子息哀,且议大事。’

众视之,乃中庶子司马孚也。

孚曰:‘魏王既薨,天下震动;当早立嗣王,以安众心。何但哭泣耶?’

群臣曰:‘世子宜嗣位,但未得天子诏命,岂可造次而行?’

兵部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爱子私立,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遂拔剑割下袍袖,厉声曰:‘即今日便请世子嗣位。众官有异议者,以此袍为例!’

百官悚惧。

忽报华歆自许昌飞马而至,众皆大惊。

须臾华歆入,众问其来意,歆曰:‘今魏王薨逝,天下震动,何不早请世子嗣位?’

众官曰:‘正因不及候诏命,方议欲以王后卞氏慈旨立世子为王。’

歆曰:‘吾已于汉帝处索得诏命在此。’

众皆踊跃称贺。

歆于怀中取出诏命开读。

原来华歆谄事魏,故草此诏,威逼献帝降之;帝只得听从,故下诏即封曹丕为魏王、丞相、冀州牧。

丕即日登位,受大小官僚拜舞起居。

正宴会庆贺间,忽报鄢陵侯曹彰,自长安领十万大军来到。

丕大惊,遂问群臣曰:‘黄须小弟;平日性刚,深通武艺。今提兵远来,必与孤争王位也。如之奈何?’

忽阶下一人应声出曰:‘臣请往见鄢陵侯,以片言折之。’

众皆曰:‘非大夫莫能解此祸也。’

正是:试看曹氏丕彰事,几作袁家谭尚争。

未知此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译文

治疗风病的神医去世了,传下了遗命,而那个奸雄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再说汉中王刘备听说关羽父子被杀害,悲痛地倒在地上;众文武官员急忙抢救,过了半晌才醒过来,被扶进内殿。诸葛亮劝说道:‘大王不要过于忧虑。自古有云“生死有命”;关羽平时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所以今天遭遇了这样的灾祸。大王应该保养好自己的身体,慢慢地计划报仇。’刘备说:‘我与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时,发誓同生共死。如今云长已经去世,我怎能独自享受富贵呢!’话还没说完,只见关兴悲痛地跑来。刘备一见,大声叫喊一声,又再次晕倒在地上。众官员抢救醒了他。他一天之内哭晕了三四次,三天滴水不进,只是不停地痛哭;泪水湿透了衣襟,斑斑点点都变成了血。诸葛亮和众官员多次劝解。刘备说:‘我与东吴,誓不同日而语!’诸葛亮说:‘听说东吴将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曹操用王侯的礼仪祭祀并安葬了他。’刘备问:‘这是什么意思呢?’诸葛亮说:‘这是东吴想要将祸水引向曹操,曹操知道他们的计谋,所以用厚礼安葬关羽,让大王归罪于吴。’刘备说:‘我现在就带兵去讨伐东吴,以洗刷我的仇恨!’诸葛亮劝阻说:‘不可以。现在吴国想要让我们攻打魏国,魏国也想要让我们攻打吴国,他们各自怀有诡计,等待机会进攻。大王应该按兵不动,暂时为关羽发丧。等到吴国和魏国不和,再趁机攻打他们,这样才可行。’众官员再次劝谏,刘备才肯进餐,下旨让川中的大小将士都穿上孝服。汉中王亲自走出南门招魂祭奠,整天都在哭泣。

再说曹操在洛阳,自从安葬了关羽之后,每晚闭上眼睛就会梦见关羽。曹操非常惊恐,询问众官员。官员们说:‘洛阳行宫的旧殿有很多妖怪,可以建造一座新殿居住。’曹操说:‘我想建造一座殿,名叫建始殿。遗憾的是没有合适的工匠。’贾诩说:‘洛阳有一位名叫苏越的工匠,最有巧思。’曹操召见他,让他画殿的图像。苏越画成九间大殿,前后廊庑楼阁,呈给曹操看。曹操看后说:‘你画的很符合我的意思,只是担心没有栋梁之材。’苏越说:‘从这里离城三十里远,有一个名叫跃龙潭的地方;前面有一个祠堂,名叫跃龙祠。祠堂旁边有一株大梨树,高十几丈,可以用来做建始殿的栋梁。’

曹操非常高兴,立即派人去那里砍伐。第二天,回报说这棵树锯不开,斧头砍不进去,无法砍伐。曹操不相信,亲自带领数百骑兵,直到跃龙祠前下马,抬头看那棵树,树干笔直如华盖,直插云霄,没有弯曲的地方。曹操命令砍伐,几个乡老前来劝阻说:‘这棵树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常常有神人住在上面,恐怕不可以砍伐。’曹操大怒说:‘我一生游历,普天之下,四十多年,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无不惧怕我;是什么妖神,敢违抗我的意愿!’说完,拔出佩剑亲自砍伐,发出铮铮的声音,鲜血溅满了全身。曹操惊愕地大惊,扔掉剑上马,回到宫内。那天晚上二更时分,曹操睡卧不安,坐在殿中,靠在几案上睡觉。忽然看见一个人披散着头发,手持宝剑,身穿黑色衣服,走到他面前,指着曹操喝道:‘我是梨树之神。你建造建始殿,意图谋反,却来砍伐我的神木!我知道你的寿命已尽,特意来杀你!’曹操大惊,急忙呼喊:‘武士在哪里?’黑色人手持宝剑砍向曹操。曹操大叫一声,突然惊醒,头痛得难以忍受。急忙传旨遍寻良医治疗,但无法治愈。众官员都感到忧虑。

华歆进宫上奏说:‘大王知道有神医华佗吗?’曹操说:‘就是江东的医周泰吗?’华歆说:‘是的。’曹操说:‘虽然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不知道他的医术。’华歆说:‘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郡人。他的医术非常神奇,世上罕见。只要有病人,不管是用药、用针还是用灸,都能随手治愈。如果患了五脏六腑的疾病,药物无法治愈的,就让他喝麻肺汤,让病人像醉死一样,然后用尖刀剖开腹部,用药汤清洗脏腑,病人几乎没有疼痛感。清洗完毕后,然后用药线缝合伤口,用药敷上;或者一个月,或者二十天,就能恢复健康:他的医术神奇到这种程度!有一天,华佗在路上行走,听到一个人呻吟的声音。华佗说:这是饮食不下之病。一问果然如此。华佗让他喝三升蒜汁,吐出一条长二三尺的蛇,饮食就下去了。广陵太守陈登,心中烦闷,面色发红,不能饮食,求华佗医治。华佗给他用药,吐出三升虫子,都是红色的,头部和尾部都在动。陈登问原因,华佗说:这是因为多吃鱼腥,所以有这种毒。现在虽然可以,三年之后,必将复发,无法救治。后来陈登果然三年后去世。又有一个人眉毛中间长了一个瘤,非常痒,让人华佗检查。华佗说:里面有一只飞虫。大家都笑了。华佗用刀割开,一只黄雀飞走,病人立刻就好了。有一个人被狗咬了脚趾,脚趾长出了两块肉,一痛一痒,都难以忍受。华佗说:痛的那里有十个针,痒的那里有黑白棋子两枚。大家都不会相信。华佗用刀割开,果然如他所言。这个人真是扁鹊、仓公一流的人物!现在住在金城,离这里不远,大王为什么不召见他呢?’

曹操立即派人星夜请华佗进来,让他诊断病情。华佗说:‘大王您头痛,是因为患上了风邪。病根在脑袋里,风涎无法排出,即使服用汤药也是徒劳,无法治愈。我有一个办法:先喝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能根治。’曹操大怒说:‘你这是要杀我吗!’华佗说:‘大王您曾经听说过关羽中毒箭,右臂受伤,我刮骨疗毒,关羽脸色毫无惧色;现在大王的小病,为何这么多疑呢?’曹操说:‘手臂疼痛可以刮骨,脑袋怎么可以砍开?你一定是和关羽关系密切,趁机想报仇!’于是叫左右的人把他抓起来关进监狱,拷问他的真实意图。贾诩劝阻说:‘像这样好的医生,世上很少见,不能废除他。’曹操怒斥说:‘这个人想趁机害我,和吉平一样!’急忙下令追查拷问。

华佗在监狱里,有一个狱卒,姓吴,人们都称他为‘吴押狱’。这个人每天用酒食供奉华佗。华佗感激他的恩情,就对他说:‘我现在即将死去,遗憾的是《青囊书》还没有传给世人。感谢您的厚意,我无法回报;我写一封信,您可以派人送回家,取《青囊书》来送给我,以继续我的医术。’吴押狱非常高兴说:‘如果我能得到这本书,我就放弃这个差事,给天下病人治病,来传承先生的德行。’华佗就写信给了吴押狱。吴押狱一直送到金城,从华佗的妻子那里取到了《青囊书》;回到监狱,交给了华佗检查完毕,华佗就把书赠给了吴押狱。吴押狱拿着书回到家藏了起来。十天后,华佗在监狱中死去。吴押狱买棺材安葬完毕,辞去差役回家,想取《青囊书》学习,只见他的妻子正在那里烧书。吴押狱大惊,连忙抢夺,整本书已经被烧毁,只剩下一两页。吴押狱怒骂他的妻子。妻子说:‘即使学得和华佗一样神奇,也只会落得在牢中死去,要他有什么用!’吴押狱叹息不已。

因此《青囊书》没有传于世,流传下来的只有阉鸡猪等小法,是烧剩的一两页中所记载的。后人有诗叹曰:‘华佗仙术比长桑,神识如窥垣一方。惆怅人亡书亦绝,后人无复见《青囊》!’

曹操杀了华佗之后,病情加重,又忧虑吴、蜀的事情。正在忧虑之间,近臣忽然禀报东吴派人上书。曹操取书拆开看,大意是:‘臣孙权久已知道天命已经归大王所有,希望大王早日登基,派遣将领剿灭刘备,平定两川,我即率领群臣归降。’曹操看完大笑,向群臣展示说:‘这小子想让我坐在火炉上啊!’侍中陈群等人上奏说:‘汉室已经衰微,殿下功德无量,百姓仰望。现在孙权称臣归顺,这是天命和人心的响应,吉祥的征兆。殿下应该顺应天命人心,早日登基。’曹操笑着说:‘我侍奉汉室多年,虽然有功德和民众,但位至王,名爵已经到了顶点,怎么敢有其他的奢望?如果天命在我,我就做周文王吧。’司马懿说:‘现在孙权已经称臣归附,大王可以封官赐爵,命令他抵抗刘备。’曹操同意了,上表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兼任荆州牧。当天就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前往东吴。

曹操的病情更加严重。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三匹马同槽吃食,等到天亮,他问贾诩说:‘我以前梦见三匹马同槽,怀疑是马腾父子要作乱;现在马腾已经死了,昨晚又梦见三匹马同槽。这是什么吉凶之兆?’贾诩说:‘禄马,是吉祥的征兆。禄马归曹,大王何必怀疑呢?’曹操因此不再怀疑。后人有诗说:‘三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晋根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那天晚上,曹操躺在寝室里,到了三更,觉得头昏眼花,就起床,伏在桌子上睡觉。忽然听到殿中声音像撕裂布匹一样,曹操惊视,忽然看到伏皇后、董贵人、两个皇子,以及伏完、董承等二十多人,浑身是血,站在愁云之中,隐隐听到索命的声音。曹操急忙拔剑向空中砍去,忽然一声巨响,震塌了宫殿西南角。曹操惊倒在地上,近侍将他救出,迁到别的宫殿养病。第二天晚上,又听到殿外男女哭声不断。到了天亮,曹操召集群臣进来说:‘我在军旅中三十多年,从未相信过怪异的事情。今天为什么会这样?’群臣上奏说:‘大王应该命令道士设坛祈祷消灾。’曹操叹息说:‘圣人说过:得罪了天,就没有什么可以祈祷的。我的天命已经尽了,怎么能救呢?’于是不同意设坛祈祷。

第二天,曹操觉得一股气冲上胸口,眼睛看不见东西,急忙召唤夏侯惇商议。夏侯惇来到殿门前,忽然看到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伏完、董承等人,站在阴暗的云雾中。夏侯惇大惊,昏倒在地,左右的人将他扶出去,从此就得病了。曹操召唤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等人,一同来到床前,嘱托他们后事。曹洪等人跪下说:‘大王请保重身体,不久一定会康复的。’曹操说:‘我纵横天下三十多年,群雄都被消灭了,只剩下江东的孙权和西蜀的刘备还没有被剿灭。我现在病危,不能再和你们一一告别,特别把家事托付给你们。我的长子曹昂,是刘氏所生,不幸在宛城早年去世;现在卞夫人生了四个儿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我生平最爱的第三子曹植,为人虚华而不诚实,喜欢喝酒放纵,因此没有立他为继承人。次子曹彰,勇敢但缺乏谋略;四子曹熊,多病难以保全。只有长子曹丕,为人忠诚厚道,恭敬谨慎,可以继承我的事业。你们应该辅佐他。’曹洪等人流泪领命离去。曹操让近侍拿出平时所藏的名香,分赐给众位侍妾,并嘱咐说:‘我死后,你们要勤习女工,多制作丝鞋,卖出去可以自给自足。’又命令众位侍妾多住在铜雀台中,每天设祭,一定要让女伎奏乐上供。又遗命在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七十二座疑冢:“不要让后人知道我的葬处,以免被人发掘。”嘱咐完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不久,气绝而死。享年六十六岁。当时是建安二十五年春天正月。后来有人写了《邺中歌》一首,感叹曹操说:‘邺城邺水旁,定有非凡人从此崛起:雄才大略与文采,君臣兄弟又父子;英雄非俗胸中物,出没岂随人眼低?功过是非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气有势,岂能轻易化为群?横流筑台近太行,气与理势相起伏;安有此人不出头,小的不成霸,大的不成王?霸王降为儿女哭,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唉!古人做事不论大小,寂寞豪华都有意;书生轻议墓中人,墓中笑你书生气!’说到曹操去世,文武百官都表示哀悼;一方面派人去通知世子曹丕、鄢陵侯曹彰、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报告丧事。众官用金棺银椁将曹操入殓,星夜举灵柩前往邺郡。曹丕得知父亲去世,放声大哭,率领大小官员出城十里,跪拜在路边迎接灵柩入城,停在偏殿。官员们穿孝服,在殿上聚集哭泣。忽然有一个人挺身而出说:‘请世子停止哭泣,先商议大事。’众人一看,原来是中庶子司马孚。司马孚说:‘魏王已经去世,天下震动;应该早日立嗣王,以安定人心。怎么能只是哭泣呢?’群臣说:‘世子应该继位,但还没有得到天子的诏命,怎么能轻易行动呢?’兵部尚书陈矫说:‘王在外去世,私自立嗣,会引起变故,国家就危险了。’于是拔剑割下袍袖,大声说:‘就从今天开始,请世子继位。如果有不同意见的官员,以此袍为例!’众官都感到恐惧。

突然报告华歆从许昌骑马赶来,众人都大吃一惊。不久华歆进来,众人问他来意,华歆说:‘现在魏王去世,天下震动,为什么不早些请世子继位呢?’众官说:‘正因为等不及天子的诏命,才商议要立王后卞氏的慈旨立世子为王。’华歆说:‘我已经在汉帝那里得到了诏命,在这里。’众人都欢呼庆祝。华歆从怀中取出诏命宣读。原来华歆为了巴结魏国,特意起草了这份诏书,逼迫献帝降旨;献帝无奈,只得听从,因此下诏封曹丕为魏王、丞相、冀州牧。曹丕立即登位,接受大小官员的拜舞和起居。

正当宴会庆祝的时候,突然报告鄢陵侯曹彰,从长安领着十万大军来到。曹丕大惊,于是问群臣说:‘黄须小弟,平时性格刚烈,精通武艺。现在领兵远来,一定是来和我争夺王位的。怎么办呢?’忽然阶下有一个人应声而出说:‘臣请去见鄢陵侯,用一句话就能折服他。’众人都说:‘不是大夫谁能解决这个祸事呢。’正是:试看曹氏丕彰事,几作袁家谭尚争。不知此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注解

汉中王:指刘备,他在三国时期被封为汉中王。

关公父子:指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桃园结义:指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为兄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

死生有命:一种宿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生死是由命运决定的。

尊体:对他人身体的尊称,表示尊敬。

报仇:指为了报复仇人而采取的行动。

东吴:指三国时期的吴国,由孙权建立。

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王侯礼:指对王侯级别的贵族的礼仪待遇。

谲计:欺诈的计谋。

栋梁之材:比喻国家的重要人才。

跃龙潭:位于洛阳附近的一个地名。

跃龙祠:位于跃龙潭附近的一个祠堂。

华佗: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誉为‘神医’。

麻肺汤:麻肺汤,古代方剂名,用于治疗肺病。

尖刀:锋利的刀。

药线:用于缝合伤口的线。

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

仓公:古代对医生的尊称。

金城:金城,古代地名,此处指华佗家中。

差人:差人,指派遣的人,这里指曹操派遣的人。

星夜:星夜,意为夜晚,这里指在夜晚紧急行动。

诊脉:诊脉,中医术语,指通过触摸患者手腕的脉象来诊断疾病。

视疾:视疾,观察疾病,即诊断。

风:风,中医术语,指风邪,一种病因。

风涎:风涎,中医术语,指因风邪引起的涎液。

利斧:利斧,锋利的斧头。

刮骨疗毒:刮骨疗毒,古代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刮去患处皮肤上的腐肉来治疗毒疮。

关公:关公,即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贾诩:曹操的重要谋士,以智谋闻名。

狱中:狱中,监狱里。

青囊书:青囊书,古代医学典籍,华佗所著。

阉鸡猪等小法:阉鸡猪等小法,指一些简单的医学治疗方法。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出自《论语》,意为得罪了天,就没有什么可以祈祷的了。

设醮修禳:设醮修禳,指举行祭祀仪式以消除灾祸。

戎马:戎马,指战争,这里指曹操在军中。

索命之声:索命之声,指要求命的声音,这里指鬼魂索命的声音。

夏侯惇:夏侯惇是东汉末年曹操的重要将领,也是曹魏的开国功臣之一。在《三国演义》中,夏侯惇以勇猛著称,此处提到夏侯惇,可能是因为他作为曹操的亲信被召集商议紧急事务。

伏皇后:东汉末年汉献帝的皇后,此处提到伏皇后,可能是因为她与曹操的权力斗争有关。

董贵人:汉献帝的宠妃,此处提到董贵人,可能与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有关。

二皇子:指曹丕,曹操的次子,此处提到二皇子,可能是在讨论继承问题。

伏完:伏皇后的父亲,此处提到伏完,可能与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有关。

董承:东汉末年的官员,此处提到董承,可能与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有关。

阴云:比喻形势严峻或心情沉重,此处可能表示气氛紧张。

曹洪:曹操的族弟,也是曹魏的重要将领。

陈群:曹魏的官员,以才学著称。

司马懿:曹魏的重要将领,后来成为权臣。

玉体:指皇帝的身体。

孤:古代君主自称的一种谦词,相当于“我”或“朕”。

纵横天下:形容四处征战,横扫天下。

群雄:指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

江东孙权:指三国时期的东吴君主孙权。

西蜀刘备:指三国时期的蜀汉君主刘备。

剿除:消灭,平定。

卞氏:曹操的妻子卞夫人的姓氏。

丕:曹丕的字,曹操的长子,后来的魏文帝。

彰:曹彰的字,曹操的次子。

植:曹植的字,曹操的第三子,文学成就很高。

熊:曹熊的字,曹操的第四子。

笃厚恭谨:形容人诚实、稳重、恭敬。

继我业:继承我的事业,即曹魏的基业。

名香:指名贵的香料。

近侍:指皇帝身边的亲近侍从。

女工:指女红,即女性从事的纺织、刺绣等工作。

丝履:用丝线制成的鞋子。

疑冢:故意建造的假坟墓,以迷惑盗墓者。

邺中歌:一首描写曹操生平事迹的歌谣。

雄谋韵事与文心:形容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有文学才华。

君臣兄弟而父子:形容曹操与部下、家族之间的关系。

英雄未有俗胸中:指英雄人物不拘泥于世俗。

出没岂随人眼底:指英雄人物的才华不是轻易被人看透的。

功首罪魁非两人:指功过是非不能简单归咎于个人。

遗臭流芳本一身:指一个人的名声会流传后世。

文章有神霸有气:形容曹操的文章有精神,有气势。

岂能苟尔化为群:指曹操的才华不是平庸之辈所能比的。

横流筑台距太行:指曹操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势力。

气与理势相低昂:形容曹操的气魄与策略相得益彰。

安有斯人不作逆:指曹操不会做出叛逆之事。

小不为霸大不王:指曹操不会满足于小成就,也不会止步于大成就。

霸王降作儿女鸣:指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但最终也像普通人一样死去。

无可奈何中不平:指曹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到无奈和不平。

向帐明知非有益:指曹操在临终前明白自己即将离去。

分香未可谓无情:指曹操在临终前对家人的安排,虽然看似无情,但实际上是对家人的关爱。

冢中人:指埋葬在坟墓中的人,此处指曹操。

书生轻议冢中人:指书生们轻易地对已经去世的人进行评价。

冢中笑尔书生气:指曹操在坟墓中对书生们的评价感到好笑。

世子:古代对太子或继承人的尊称。

鄢陵侯:曹彰的封号。

临淄侯:曹植的封号。

萧怀侯:曹熊的封号。

金棺银椁:指用金和银装饰的棺材,非常豪华。

举灵榇:抬起灵柩。

中庶子:官名,此处指司马孚的官职。

嗣王:指继承王位的王子。

天子诏命:皇帝的命令,此处指皇帝关于立嗣的命令。

冀州牧:官名,负责管理冀州的官员。

拜舞起居:古代臣子对君王的礼节,此处指曹丕即位后的仪式。

黄须小弟:对曹彰的昵称,因为曹彰有黄色的胡须。

大夫:古代对有官职或学识的人的尊称。

解此祸也:指解决这个麻烦。

袁家谭尚争:指袁绍的儿子袁谭和袁尚之间的争斗,此处可能用来比喻曹丕和曹彰之间的矛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评注

次日,觉气冲上焦,目不见物,急召夏侯惇商议。

此句描绘了曹操病重的情景,‘觉气冲上焦’形象地描述了曹操病情的严重,‘目不见物’则表现了他病痛的折磨。‘急召夏侯惇商议’表明曹操在临终前,仍然不忘国家大事,急切地想要安排后事。

惇至殿门前,忽见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伏完、董承等,立在阴云之中。

这句话通过伏皇后、董贵人等人的出现,营造出一种神秘和阴森的氛围,暗示着曹操死后可能发生的权力斗争和宫廷阴谋。

惇大惊昏倒,左右扶出,自此得病。

夏侯惇的惊慌失措和随后的病倒,既表现了曹操死后的政治动荡,也暗示了夏侯惇可能因为此事而受到牵连。

操召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等,同至卧榻前,嘱以后事。

曹操在临终前召集心腹大臣,交代后事,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同时,这些大臣的出现也预示了曹操死后,他们将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曹洪等顿首曰:‘大王善保玉体,不日定当霍然。’

曹洪等人的回答,一方面是对曹操的安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曹操的忠诚和对未来的信心。

操曰:‘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灭,止有江东孙权,西蜀刘备,未曾剿除。’

曹操在这句话中回顾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表达了对未能彻底统一天下的遗憾,同时也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

操曰:‘孤今病危,不能再与卿等相叙,特以家事相托。’

曹操在临终前将家事托付给大臣们,体现了他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

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

曹操在分配财产的同时,也关心侍妾的生活,体现了他的仁慈和细致。

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曹操设立疑冢,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危,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神秘和权谋。

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

曹操在分配财产的同时,也关心侍妾的生活,体现了他的仁慈和细致。

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曹操设立疑冢,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危,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神秘和权谋。

须臾,气绝而死。

曹操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为后世的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

寿六十六岁。

这句话简单明了地记录了曹操的寿命,也暗示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时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也。

这句话交代了曹操去世的具体时间,也为后文的情节发展提供了背景。

后人有《邺中歌》一篇,叹曹操云:‘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邺中歌》对曹操的一生进行了高度概括和评价,既肯定了他的功绩,也指出了他的不足,展现了曹操复杂的人格魅力。

却说曹操身亡,文武百官尽皆举哀;一面遣人赴世子曹丕、鄢陵侯曹彰、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处报丧。

曹操去世后,文武百官的哀悼和报丧行动,反映了他们对曹操的尊敬和怀念,同时也预示了曹操死后,各方势力对权力的争夺。

众官用金棺银椁将操入殓,星夜举灵榇赴邺郡来。

这句话描绘了曹操的丧葬仪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对死者的尊重。

曹丕闻知父丧,放声痛哭,率大小官员出城十里,伏道迎榇入城,停于偏殿。

曹丕的反应,既表现了他的悲痛,也显示了他作为继承人的责任感和担当。

忽一人挺身而出曰:‘请世子息哀,且议大事。’

这句话揭示了曹操去世后,政治斗争的激烈,也预示了曹丕在位后可能面临的挑战。

群臣曰:‘世子宜嗣位,但未得天子诏命,岂可造次而行?’

群臣的回答,体现了他们对曹丕继位的谨慎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皇权的尊重。

兵部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爱子私立,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陈矫的话,既是对曹丕继位的质疑,也是对国家稳定的担忧,体现了他的忠诚和责任感。

遂拔剑割下袍袖,厉声曰:‘即今日便请世子嗣位。众官有异议者,以此袍为例!’

陈矫的举动,表现了他的果断和坚定,同时也震慑了在场的群臣。

忽报华歆自许昌飞马而至,众皆大惊。

华歆的到来,既带来了汉帝的诏命,也带来了新的政治动向,为故事增添了悬念。

歆曰:‘今魏王薨逝,天下震动,何不早请世子嗣位?’

华歆的话,既是对曹丕继位的支持,也是对天下局势的担忧,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歆于怀中取出诏命开读。原来华歆谄事魏,故草此诏,威逼献帝降之;帝只得听从,故下诏即封曹丕为魏王、丞相、冀州牧。

这句话揭示了华歆的动机和手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

丕即日登位,受大小官僚拜舞起居。

曹丕即位,标志着曹魏政权的正式建立,同时也预示了曹魏政权的未来发展。

正宴会庆贺间,忽报鄢陵侯曹彰,自长安领十万大军来到。

曹彰的到来,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故事增添了戏剧性。

丕大惊,遂问群臣曰:‘黄须小弟;平日性刚,深通武艺。今提兵远来,必与孤争王位也。如之奈何?’

曹丕的担忧,既表现了他对曹彰的忌惮,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谨慎。

忽阶下一人应声出曰:‘臣请往见鄢陵侯,以片言折之。’

这句话揭示了曹操去世后,政治斗争的激烈,也预示了曹丕在位后可能面临的挑战。

正是:试看曹氏丕彰事,几作袁家谭尚争。

这句话以诗歌的形式,对曹操去世后可能发生的权力斗争进行了预测,也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223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