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四

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四-原文

于成龙孙准 彭鹏 陈瑸 陈鹏年 施世纶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

明崇祯间副榜贡生。

顺治十八年,谒选,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

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瑶、僮獷悍,初隶版籍。

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舍。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

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

邻瑶岁来杀掠,成龙集乡兵将捣其巢,瑶惧,誓不敢犯罗山境。

民益得尽力耕耘。

居罗山七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

牒上官请宽徭役,疏鹾引,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

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

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

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正赋仅十五两,而供役繁重。

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迁湖广黄冈同知,驻岐亭。

岐亭故多盗,白昼行劫,莫敢谁何。

成龙抚其渠彭百龄,贳罪,令捕盗自赎。

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馀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

乃出呼役械诸盗,具狱辞,骈缚坑之,他盗皆远窜。

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巡抚张朝珍举卓异。

十三年,署武昌知府。

吴三桂犯湖南,师方攻岳州,檄成龙造浮桥济师,甫成,山水发,桥圮,坐夺官。

三桂散伪劄遍湖北州县,麻城、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寨应三桂。

妖人黄金龙匿兴宁山中,谋内乱。

刘君孚者,尝为成龙役,善捕盗,亦得三桂劄,与金龙等结大盗周铁爪,据曹家河以叛。

朝珍以成龙旧治得民心,檄往招抚。

成龙诇知君孚虽反,众未合,犹豫持两端。

兼程趋贼砦,距十里许止宿,榜示自首者免罪,来者日千计,皆贷之。

先遣乡约谕君孚,降者待以不死。

乃策黑骡往,从者二,张盖鸣钲,迳入贼舍。

呼君孚出见,叩头受抚,降其众数千,分立区保,籍其勇力者,督令进讨。

金龙走纸棚河,与其渠邹君申往保山砦,成龙擒斩之。

朝珍以闻,请复官,即擢黄州知府,上允之。

诸盗何士荣反永宁乡,陈鼎业反阳逻,刘启业反石陂,周铁爪、鲍世庸反泉畈,各有众数千,号东山贼,遥与湖口、宁州诸盗合,将趋黄州。

时诸镇兵皆从师徇湖南,州中吏民裁数百,议退保麻城。

成龙曰:‘黄州,七郡门户,我师屯荆、岳,转运取道於此。弃此不守,荆、岳且瓦解。’

誓死不去。

遂集乡勇得二千人,遣黄冈知县李经政攻阳逻,得鼎业诛之。

士荣率贼数犯,自牧马崖分两路来犯。

成龙遣千总罗登云以千人当东路,而自当西路。

令千总吴之兰攻左,武举张尚圣攻右,成龙力冲其中坚。

战合,之兰中枪死,师少却;成龙策马冒矢石迳前,顾千总李茂升曰:‘我死,汝归报巡抚!’

茂升战甚力,尚圣自右出贼后,贼大败,生致士荣,槛送朝珍,遂进克泉畈。

凡二十四日,东山贼悉平。

十五年,岁馑,讹言复起。

成龙修治赤壁亭榭,日与僚吏歗咏其中,民心大定。

会丁继母忧,总督蔡毓荣奏请夺情视事。

十六年,增设江防道,驻黄州,即以命成龙。

十七年,迁福建按察使。

时郑成功迭犯泉、漳诸郡,民以通海获罪,株连数千人,狱成,当骈戮。

成龙白康亲王杰书,言所连引多平民,宜省释。

王素重成龙,悉从其请。

遇疑狱,辄令讯鞫。

判决明允,狱无淹滞。

军中多掠良民子女没为奴婢,成龙集资赎归之。

巡抚吴兴祚疏荐廉能第一,迁布政使。

师驻福建,月徵莝夫数万,累民,成龙白王罢之。

十九年,擢直隶巡抚,莅任,戒州县私加火耗餽遗上官。

令既行,道府劾州县,州县即讦道府不得餽遗挟嫌,疏请严定处分,下部议行。

宣化所属东西二城与怀安、蔚州二卫旧有水冲沙压地千八百顷,前政金世德请除粮,未行,为民累;成龙复疏请,从之。

又以其地夏秋屡被灾,请治赈。

别疏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墨,论如律。

二十年,入觐,召对,上褒为‘清官第一’,因问剿抚黄州土贼状,成龙对:‘臣惟宣布上威德,未有他能。’

问:‘属吏中亦有清廉否?’成龙以知县谢锡衮,同知何如玉、罗京对。

复谕劾赵履谦甚当,成龙奏:‘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劾之。’

上曰:‘为政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尚。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旃!’

旋赐帑金千、亲乘良马一,制诗褒宠,并命户部遣官助成龙赈济宣化等处饥民。

成龙复疏请缓真定府属五县房租,并全蠲霸州本年钱粮,均报可。

是年冬,乞假丧母,优诏许之。

未几,迁江南江西总督。

成龙先后疏荐直隶守道董秉忠、阜城知县王燮、南路通判陈天栋。

濒行,复荐通州知州于成龙等。

会江宁知府缺,命即以通州知州于成龙擢补。

成龙至江南,进属吏诰诫之。

革加派,剔积弊,治事尝至达旦。

好微行,察知民间疾苦、属吏贤不肖。

自奉简陋,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

江南俗侈丽,相率易布衣。

士大夫家为减舆从、毁丹垩,婚嫁不用音乐,豪猾率家远避。

居数月,政化大行。

势家惧其不利,构蜚语。

明珠秉政,尤与忤。

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督造漕船还京,劾成龙年衰,为中军副将田万侯所欺蔽。

命成龙回奏,成龙引咎乞严谴,诏留任,万侯降调。

二十三年,江苏巡抚余国柱入为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迁湖广总督,命成龙兼摄两巡抚事。

未几,卒於官。

成龙历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笥中纟弟袍一袭、床头盐豉数器而已。

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

赐祭葬,谥清端。

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

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直,不肖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是年冬,上南巡至江宁,谕知府于成龙曰:‘尔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为不负。’

又谕大学士等曰:‘朕博采舆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加赠太子太保,荫一子入监,复制诗褒之。

雍正中,祀贤良祠。

孙准,字子绳。

自荫生授山东临清知州,有清操。

举卓异,入为刑部员外郎,迁户部郎中。

出为江南驿盐道,再迁浙江按察使,居成龙丧归,起四川布政使。

康熙四十三年,授贵州巡抚。

饬州县立义学,令土司子弟及苗民俊秀者悉入肄业,送督学考试。

调江苏,岁饥,请发帑赈济上元等十五县及太仓、镇海二卫。

滨江海田亩被潮汐冲击,多坍没,疏请豁免钱粮,诏允行。

以布政使宜思恭为总督噶礼所劾,准坐失察,罢归。

雍正三年,复职衔。

寻卒。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

幼慧,有与其父仇,欲杀鹏,走匿得免。

顺治十七年,举乡试。

耿精忠叛,迫就伪职,鹏阳狂示疾,椎齿出血,坚拒不从。

事平,谒选,康熙二十三年,授三河知县。

三河当冲要,旗、民杂居,号难治。

鹏拊循惩劝,不畏强御。

有妄称御前放鹰者,至县索饩牵,鹏察其诈,絷而鞭之。

治狱,摘发如神。

邻县有疑狱,檄鹏往鞫,辄白其冤。

二十七年,圣祖巡畿甸,召问鹏居官及拒精忠伪命状,赐帑金三百,谕曰:‘知尔清正不受民钱,以此养尔廉,胜民间数万多矣!’

寻顺天府尹许三礼劾鹏匿报控案,命巡抚于成龙察之。

成龙奏:‘鹏讯无左验,方缉凶,非不报也。’

吏议夺官,诏镌级留任。

嗣以缉盗不获,累被议,积至降十三级,俱从宽留任。

二十九年,诏举廉能吏,用尚书李天馥荐,鹏与邵嗣尧、陆陇其、赵苍璧并行取,擢为科道。

寻乞假归,明年,即家起工科给事中。

三十二年,陕西西安、凤翔,山西平阳灾,发帑赈之。

又命运河南米十万石畀陕西散饥民。

鹏疏论陕西、山西、河南三省有司不恤民状,语甚切,下所司,并令鹏指实以闻。

鹏因奏泾阳知县刘桂剋扣籽粒,猗氏知县李澍杖杀灾民,磁州知州陈成郊滥派运价,夏邑知县尚崇震派银包运,南阳知府朱璘暧昧分肥,并及闻喜、夏县匿灾不报状。

诏三省巡抚察审,事不皆实,鹏例当谴,上贳之。

三十三年,疏劾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李仙湄闱墨删改过多,杨文铎文谬妄,给事中马士芳磨勘通贿。

下九卿等察议,以鹏奏涉虚,因摘疏语有‘臣言如妄,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以为狂妄不敬,应夺官。

命鹏回奏,鹏疏言:‘会议诸臣,徇试官徐倬、彭殿元欺饰,反以臣为妄,乞赐罪斥。’

上不问,而予倬、殿元休致。

是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遭母丧,上命在任守制,光地乞假九月。

鹏劾光地贪恋禄位,不请终制,应将光地解任,留京守制,上从之。

会廷臣集议,鹏追论杨文铎文谬妄,与廷臣忿争,事闻,命解职,以原品效力江南河工。

三十六年,召授刑科给事中。

三十七年,出为贵州按察使。

三十八年,擢广西巡抚。

湖广总督郭琇请除学政积弊,给事中慕琛、满晋,御史郑惟孜等亦疏列顺天乡试事。

上以李光地。张鹏翮、郭琇与鹏俱清廉,命各抒所见。

鹏疏言:‘琇请严督抚处分,学政贪赃,提问督抚,需索陋规,视贪赃治罪,久有定例,请敕榜示律条。维孜请令各省监生回籍乡试,九卿虑成均空虚,应责成祭酒司业,就坐监读书者讲习考课,各省学政择诸生有文行者送入成均,何虑空虚?琛、晋请察封坐号以防换卷,臣谓换卷多在入门暗约出号交卷时,请严稽於此。’

又言:‘文官子弟请皇上亲试,臣谓当另立考场,去取听睿裁。’

与光地等疏皆下九卿详议。

互详光地等传。

时河南巡抚徐潮之任,上谕曰:‘尔能如李光地、张鹏翮、郭琇、彭鹏,不但为今之名臣,亦足重於后世矣。’

鹏在官省刑布德,减税轻徭。

广西旧供鱼胶、铁叶,非其土物,赴广东采运,鹏疏请免之。

寻移抚广东,濒行,疏言:

广西州县借端私派,名曰均平。

臣到任,劾罢贺县、荔浦、怀集、武缘诸贪吏。

前此诸州县大者派至三千两,其次一二千两。

不肖官吏,往往先徵均平而后正课,甚者均平入己,遇事复行苛派。

其不派均平者,又取盈於火耗。

且均平所入,费於公者十之二三,费於馈遗者十之六七。

欲去旧弊、甦民困,必先养州县之廉。

请於徵粮之内,明加火耗一分。

其馀陋规,概行禁止。

疏入,下部议,谓火耗不可行,但严禁加派。

广西旧未设武科,鹏奏请行之。

时与萧永藻互调,上勉永藻效鹏,又谕大学士曰:

彭鹏人才壮健,前知三河,闻有贼,即佩刀乘马驰捕,朕所知也。

御史王度昭劾鹏在广西知布政使教化新亏帑,不即纠举;迨离任始奏闻,又掩护其半。

广西粮道张天觉改徵兵米浮销九十馀万,部勒追完,而鹏反以天觉署布政使。

兵米之案,必由藩司审详,是直以天觉察天觉也。

命鹏回契,鹏疏辨,并讦度昭。

上以其辞忿激,降旨严饬。

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徵银为徵米,较估报时值浮多,户部屡饬追完。

鹏至官,是年岁稔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徵银,采购兵米;

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诏允行。

鹏视事勤敏,遇墨吏纠劾无少徇。

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民大称颂。

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

寻祀广东名宦。

陈瑸,字眉川,广东海康人。

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

古田多山,丁田淆错,赋役轻重不均,民逋逃迁徙,黠者去为盗。

瑸请平赋役,民以苏息。

调台湾,台湾初隶版图,民骁悍不驯。

瑸兴学广教,在县五年,民知礼让。

四十二年,行取,授刑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四川提学道佥事。

清介公慎,杜绝苞苴。

上以四川官吏加派厉民,诏戒饬,特称瑸廉。

未几,用福建巡抚张伯行荐,调台湾厦门道。

新学宫建朱子祠於学右,以正学厉俗,镇以廉静,番、民帖然。

在官应得公使钱,悉屏不取。

五十三年,超擢偏沅巡抚。

莅任,劾湘潭知县王爰溱纵役累民,长沙知府薛琳声徇庇不纠劾,降黜有差。

寻条奏禁加耗,除酷刑,粜积穀,置社仓,崇节俭,禁餽送,先起运,兴书院,饬武备,停开采,凡十事。

诏嘉勉,谕以躬行实践,勿骛虚名。

旋入觐,奏言:

官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

人所以贪取,皆为用不足。

臣初任知县,即不至穷苦,不取一钱,亦自足用。

比退,上目之曰:

此苦行老僧也!

寻调抚福建,上谕廷臣曰:

朕见瑸,察其举止言论,实为清官。

瑸生长海滨,非世家大族,无门生故旧,而天下皆称其清。

非有实行,岂能如此?

国家得此等人,实为祥瑞。

宜加优异,以厉清操。

陛辞,上问:

福建有加耗否?

瑸奏:

台湾三县无之。

上曰:

火耗尽禁,州县无以办公,恐别生弊端。

又曰:

清官诚善,惟以清而不刻为尚。

瑸为治,举大纲,不尚烦苛。

修建考亭书院及建阳、尤溪朱子祠,疏请御书榜额,并允之。

复疏言:

防海贼与山贼异,山贼啸聚有所,而海贼则出没靡常。

台湾、金、厦防海贼,又与沿海边境不同,沿海边境患在突犯内境,而台、厦患在剽掠海中。

欲防台、厦海贼,当令提标及台、澎水师定期会哨,以交旗为验。

商船出海,令台、厦两汛拨哨船护送。

又令商船连环具结,遇贼首尾相救,不救以通同行劫论罪。

下部议,以为繁琐,上韪其言,命九卿再议,允行。

是年冬,兼摄闽浙总督。

奉命巡海,自赍行粮,屏绝供亿。

捐穀应交巡抚公费,奏请充饷。

上曰:

督抚有以公费请充饷者,朕皆未之允。

盖恐准令充饷,即同正项钱粮,不肖者又於此外婪取,重为民累。

令瑸遇本省需款拨用。

瑸又请以司库馀平赏赉兵役,命遵前旨。

广东雷州东洋塘堤岸,海潮冲激,侵损民田,瑸奏请修筑,即移所贮公项及俸钱助工费。

堤岸自是永固,乡人蒙其利。

五十七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

未几,卒於官。

遗疏以所贮公项馀银一万三千有奇充西师之费。

命以一万佐饷,餘给其子为葬具。

寻谕大学士曰:

陈瑸居官甚优,操守极清,朕所罕见,恐古人中亦不多得也。

追授礼部尚书,荫一子入监读书,谥清端。

瑸服御俭素,自奉惟草具粗粝。

居止皆於厅事,昧爽治事,夜分始休。

在福建置学田,增书院学舍,聘主讲,人文日盛。

雍正中,入祀贤良祠。

乾隆初,赐其孙子良举人;子恭员外郎,官至知府。

陈鹏年,字沧洲,湖广湘潭人。

康熙三十年进士。

授浙江西安知县,当兵后,户口流亡,豪强率占田自殖。

鹏年履亩按验,复业者数千户。

烈妇徐冤死十年,鹏年雪其枉,得罪人置诸法。

禁溺女,民感之,女欲弃复育者,皆以陈为姓。

河道总督张鹏翮荐调赴江南河工,授江南山阳知县,迁海州知州。

四十二年,圣祖南巡阅河,以山东饥,诏截漕四万石,令鹏翮选贤幹吏运兖州分赈,以鹏年董事,全活数万人。

上回銮,召见济宁舟次,赋诗称旨,赐御书。

寻擢江宁知府。

四十四年,上复南巡,总督阿山召属吏议增地丁耗羡为巡幸供亿,鹏年力持不可,事得寝。

阿山嗛之,令主办龙潭行宫,侍从徵餽遗,悉勿应,忌者中以蜚语。

会致仕大学士张英入对,上问江南廉吏,举鹏年;复询居官状,英言:‘吏畏威而不怨,民怀德而不玩,士式教而不欺,廉其末也。’上意乃释。

幸京口阅水师,先一日,阿山檄鹏年於江干叠石为步,江流急,施工困难,胥徒惶遽。

鹏年率士民亲运土石,诘旦工成。

顾阿山憾不已,疏劾鹏年受盐、典各商年规,侵蚀龙江关税银,又无故枷责关役,坐夺职,系江宁狱。

命桑额、张鹏翮与阿山会鞫,江宁民呼号罢市,诸生千馀建幡将叩阍。

鹏年尝就南市楼故址建乡约讲堂,月朔宣讲圣谕,并为之榜曰‘天语丁宁’。

南市楼者故狭邪地也,因坐以大不敬,论大辟。

上与大学士李光地论阿山居官,光地言阿山任事廉幹,独劾陈鹏年犯清议,上颔之。

谳上,鹏年坐夺官免死,徵入武英殿修书。

四十七年,复出为苏州知府。

禁革奢俗,清滞狱,听断称神。

值岁饥,疫甚,周历村墟,询民疾苦,请赈货,全活甚众。

四十八年,署布政使。

巡抚张伯行雅重鹏年,事无钜细,倚以裁决。

总督噶礼与伯行忤,并忌鹏年。

已,劾布政使宜思恭、粮道贾朴,因坐鹏年覈报不实,吏议夺官,遣戍黑龙江,上宽之,命仍来京修书。

噶礼复密奏鹏年虎丘诗,以为怨望,欲文致其罪,上不报。

俄,噶礼与伯行互讦,屡遣大臣按治,议夺伯行职。

上以伯行清廉,命九卿改议,并谕曰:‘噶礼曾奏陈鹏年诗语悖谬,宵人伎俩,大率如此。朕岂受若辈欺耶?’因出其诗畀阁臣共阅。

五十六年,出署霸昌道,仍回京修书。

六十年,命随尚书张鹏翮勘山东、河南运河,时河决武陟县马营口,自长垣直注张秋,命河督赵世显塞之。

议久不决,鹏年疏言:‘黄河老堤冲决八九里,大溜直趋溢口,宜於对岸上流广武山下别开引河,更於决口稍东亦开引河,引溜仍归正河,方可堵筑。’奏入称旨。

世显罢,即命鹏年署河道总督。

六十一年,马营口既塞复决,鹏年谓:‘地势低洼,虽有引河,流不能畅。惟有分疏上下,杀其悍怒。请於沁、黄交汇对岸王家沟开引河,使水东南行,入荥泽正河,然后堤工可成。’诏如议行。

先是,马营决口因桃汛流激,难以程工;副都御史牛钮奉命阅河,奏於上流秦家厂堵筑,工甫竟,而南坝尾旋决一百二十馀丈,入马营东下。

鹏年与巡抚杨宗义谋合之。

既,北坝尾复溃百馀丈,鹏年乃建此议。

世宗即位,命真除。

时南北坝尾合而复溃者四,至是以次合龙,而马营口尚未塞。

鹏年止宿河堧,寝食俱废,浸羸惫。

雍正元年,疾笃,遣御医诊视。

寻卒,上闻,谕曰:‘鹏年积劳成疾,没於公所。闻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悬罄。此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臣。’褒锡甚至。

赐帑金二千,锡其母封诰,视一品例荫子,谥恪勤。

祀河南、江宁名宦。

子树芝、树萱,圣祖时,以诸生召见,令随鹏年校书内廷。

树芝官至平越知府,树萱官至户部侍郎。

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琅仲子。

康熙二十四年,以荫生授江南泰州知州。

世纶廉惠勤民,州大治。

二十七年,淮安被水,上遣使督堤工,从者数十辈,驿骚扰民,世纶白其不法者治之。

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梃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

二十八年,以承修京口沙船迟误,部议降调。

总督傅腊塔疏陈世纶清廉公直,上允留任。

擢扬州知府。

扬州民好游荡,世纶力禁之,俗为变。

三十年八月,海潮骤涨,泰州范公堤圮,世纶请捐修。

三十二年,移江宁知府。

三十五年,琅卒,总督范成勋疏以世纶舆情爱戴,请在任守制;御史胡德迈疏论,世纶乃得去官,复居母丧。

岁馀,授苏州知府,仍请终制,辞不赴。

三十八年,既终制,授江南淮徐道。

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员缺,九卿举世纶,大学士伊桑阿入奏,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民与诸生讼,彼必袒民;诸生与搢绅讼,彼必袒诸生。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是岁授湖南布政使。

湖南田赋丁银有徭费,漕米有京费。

世纶至,尽革徭费,减京费四之一,民立石颂之。

四十三年,移安徽布政使。

四十四年,迁太仆寺卿。

四十五年,坐湖南任内失察营兵掠当铺,罢职。

三月,授顺天府府尹,疏请禁司坊擅理词讼、奸徒包揽捐纳、牙行霸占货物、流娼歌舞饮宴,饬部议,定为令。

四十八年,授左副都御史,兼管府尹事。

四十九年,迁户部侍郎,督理钱法。

寻调总督仓场。

五十四年,授云南巡抚,未行,调漕运总督。

世纶察运漕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蠹役,以严明为治。

岁督漕船,应限全完,无稍愆误。

时西陲用兵,转输餽运,自河南达陕西。

陕西旱饥,五十九年,上命世纶诣陕西佐总督鄂海督军饷,并令道中勘河南府至西安黄河輓运路径,并察陕西现存穀石数目陈奏。

世纶乃溯河西上,疏言:‘河南府孟津县至陕西太阳渡,大小数十馀滩,纤道高低不等,或在河南,或在河北。渑池以下,舟下水可载粮三百馀石,上水载及其半;渑池以上,河流高迅,仅可数十石。自砥柱至神门无纤道,惟路旁石往往有方眼,又有石鼻,从前輓运,其迹犹存。自陕州至西安府,河水平稳,俱有輓运路径。谨绘图以闻。’

又言:‘河南府至陕州三门,今乃无舟。请自太阳渡以下改车运,太阳渡至西安府党家马头舟行为便。党家马头入仓复改车运,穀二十万石都银十万三千两有奇。但运穀二十万,止得米十万。请令河南以二穀易一米,则运价可省其半。若虑米难久贮,请照例出陈易新。’

奏入,上念陕西灾,发帑金五十万,并令酌发常平仓穀;又以地方官吏大半在军前,令选部院司官诣陕西,命世纶总其事。

世纶令分十二路察贫民,按口分给,远近皆遍。

六十年春,得雨,灾渐澹。

上命世纶还理漕事。

六十一年四月,以病乞休,温旨慰留,令其子廷祥驰驿省视。

五月,卒。

遗疏请随父琅葬福建,上允之,诏奖其清慎勤劳,予祭葬。

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

所至有惠政,民号曰‘青天’。

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

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文亭。

官府尹,步军统领讬合齐方贵幸,出必拥驺从。

世纶与相值,拱立道旁俟。

讬合齐下舆惊问,世纶抗声曰:‘国制,诸王始具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拱立以俟,不意为汝也!’

将疏劾,讬合齐谢之乃已。

赈陕西,陕西积储多虚耗,将疏劾。

鄂海以廷祥知会宁,语微及之,世纶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於子?’

卒疏言之。

鄂海坐罢去。

论曰:于成龙秉刚正之性,苦节自厉,始终不渝,所至民怀其德。

彭鹏拒伪命,立身不苟,在官亦以正直称。

陈瑸起自海滨,一介不取,行能践言。

陈鹏年、施世纶明爱人,不畏强御。

之五人者,皆自牧令起,以清节闻於时。

成龙、世纶名尤盛,闾巷诵其绩,久而弗渝。

康熙间吏治清明,廉吏接踵起,圣祖所以保全诸臣,其效大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四-译文

于成龙,字北溟,是山西永宁人。在明朝崇祯年间,他是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他被选拔为官,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当时他已经四十五岁了。罗城位于万山之中,那里流行瘴疠病,瑶族和僮族的人都很凶悍,刚开始才被编入户籍。在战争之后,到处都是荒草,县里只有六户人家,没有城墙和官舍。于成龙上任后,召集官吏和百姓,安抚他们,并宣布保甲制度。一旦发生盗窃,立即捕捉并处理,向上级官员请示,一旦核实立即处决,百姓安居乐业。邻近的瑶族每年都来抢劫,于成龙召集乡兵攻击他们的巢穴,瑶族害怕,发誓不敢侵犯罗山境内。百姓因此能够安心耕作。在罗山居住了七年,于成龙和百姓的关系如同家人父子。他向上级官员请示,放宽徭役,疏通盐道,建立学校,创建救济院,所有应该兴办和废除的事情,都依次进行,县里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推荐他的卓越表现。

康熙六年,他被调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川经历大乱之后,州里的遗民减少了一百多户,正赋只有十五两,但是徭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废除旧弊,招募百姓开垦土地,借给他们牛和种子,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了一千户。后来他又被调任湖广黄冈同知,驻扎在岐亭。岐亭以前有很多盗贼,白天也敢抢劫,没有人敢过问。于成龙安抚了盗贼头目彭百龄,宽恕了他的罪行,让他自己抓捕盗贼赎罪。他曾经暗中调查知道盗贼的藏身之处,假装成乞丐混入他们的巢穴,和他们一起生活了十多天,掌握了他们平时抢劫的情况。然后他派出差役和器械,将盗贼全部逮捕,列出了罪状,将他们捆绑后坑杀,其他盗贼都逃到了远方。他曾经微服私访,周游各地,遇到盗贼和其他可疑案件,总是能追踪到罪犯,百姓对他既惊讶又佩服。巡抚张朝珍推荐了他的卓越表现。

康熙十三年,他代理武昌知府。吴三桂侵犯湖南,军队正在攻打岳州,命令于成龙建造浮桥以渡军队,刚刚建成,山水爆发,桥梁被毁,因此被剥夺了官职。吴三桂在湖北各州县散布假传单,麻城、大冶、黄冈、黄安等地的盗贼,都依山结寨响应吴三桂。妖人黄金龙藏在兴宁山中,图谋内乱。刘君孚曾经是于成龙的部下,擅长抓捕盗贼,也得到了吴三桂的传单,和黄金龙等大盗周铁爪结盟,占据曹家河反叛。张朝珍因为于成龙以前治理有方,深得民心,命令他去招抚。于成龙侦察到刘君孚虽然反叛,但是众人并未完全团结,犹豫不决。他日夜兼程赶到贼兵的营寨,距离大约十里左右的地方停下来住宿,贴出告示,表示自首的人可以免罪,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投降,都被他宽恕了。他先派遣乡约去告诉刘君孚,投降的人不会受到死刑。然后他骑上黑骡,带着两个随从,打着伞,鸣锣进入贼兵的营舍。叫出刘君孚见面,跪下接受招抚,降服了他的数千人,分立区保,登记了那些勇敢的人,命令他们进攻。黄金龙逃到了纸棚河,和他的头目邹君申一起前往保山营寨,于成龙将他们擒获并斩首。张朝珍上报朝廷,请求恢复他的官职,立即提升他为黄州知府,皇帝同意了。

盗贼何士荣在永宁乡反叛,陈鼎业在阳逻反叛,刘启业在石陂反叛,周铁爪、鲍世庸在泉畈反叛,他们各自有数千人,被称为东山贼,他们和湖口、宁州等地的盗贼联合,准备进攻黄州。当时各镇的军队都去湖南征讨,黄州只有几百名官吏和百姓,有人建议撤退保卫麻城。于成龙说:‘黄州是七郡的门户,我们的军队驻扎在荆、岳,物资运输都要经过这里。如果我们放弃这里不守,荆、岳就会瓦解。’他发誓决不撤退。于是他召集了二千名乡勇,派遣黄冈知县李经政攻打阳逻,成功诛杀了陈鼎业。何士荣率领的贼兵多次侵犯,从牧马崖分两路来犯。于成龙派遣千总罗登云率领一千人抵御东路,自己抵御西路。命令千总吴之兰攻击左边,武举张尚圣攻击右边,于成龙亲自冲击敌人的核心。战斗开始后,吴之兰被枪击身亡,军队稍微后退;于成龙骑马冒着箭雨和石块直接冲到前面,对千总李茂升说:‘如果我死了,你回去报告巡抚!’李茂升战斗力很强,张尚圣从右边冲出,从贼兵后面攻击,贼兵大败,生擒了何士荣,用囚车将他送给了张朝珍,于是进攻并攻克了泉畈。总共二十四天,东山贼全部被平定。康熙十五年,发生饥荒,谣言再次兴起。于成龙修复了赤壁的亭台楼阁,每天和僚属们在里面吟咏,民心得以安定。恰逢他因为继母去世而丁忧,总督蔡毓荣上奏请求他不要辞职,继续处理政务。康熙十六年,增设江防道,驻扎在黄州,于是任命于成龙担任。

康熙十七年,他被调任福建按察使。当时郑成功多次侵犯泉州、漳州等郡,百姓因为通海而被判罪,牵连了数千人,案件已经定罪,将要被处死。于成龙向康亲王杰书说明,被牵连的很多人都是平民,应该释放。康亲王一直很看重于成龙,完全按照他的请求去做。遇到可疑的案件,总是命令重新审讯。判决明确公正,案件没有拖延。军队中很多人抢夺良家子女,作为奴婢,于成龙筹集资金将他们赎回。巡抚吴兴祚上奏推荐他廉洁能干,升任布政使。军队驻扎在福建,每月征召数万民夫,给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于成龙向康亲王报告,请求停止这一做法。

康熙十九年,他被提升为直隶巡抚,上任后,他警告州县官员不要私自增加火耗和馈赠上级官员。命令一经发布,道府就弹劾州县官员,州县官员随即指责道府官员馈赠礼物有私心,上奏请求严格处分,部下讨论后执行。宣化所属的东城和西城以及怀安、蔚州两卫,以前有被水冲沙压的土地一千八百顷,前任官员金世德请求免除赋税,没有执行,给百姓带来了困扰;于成龙再次上奏请求,得到了批准。又因为那里夏秋两季经常受灾,请求进行赈济。另外,他还上奏弹劾青县知县赵履谦贪污,按照法律进行了处理。康熙二十年,他入宫觐见,皇帝称赞他为‘清官第一’,并询问他平定黄州土匪的情况,于成龙回答说:‘臣只是宣布皇上的威德,没有其他人能够做到。’皇帝问:‘你的属吏中也有清廉的吗?’于成龙提到了知县谢锡衮,同知何如玉、罗京。皇帝又下令弹劾赵履谦是正确的,于成龙上奏说:‘赵履谦犯了错误却不改正,我不得已才弹劾他。’皇帝说:‘处理政务应当知道大体,小聪明小观察不值得推崇。人可贵的是始终如一,你要努力啊!’随后赐给他一千两银子、一匹好马,并写诗表扬他,命令户部派官员帮助于成龙赈济宣化等地的饥民。于成龙再次上奏请求缓征真定府属下五县的房租,并免除霸州当年的钱粮,都得到了批准。这年冬天,他请求请假回家为母亲守丧,皇帝下诏批准了他的请求。

不久后,他被调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先后推荐了直隶守道董秉忠、阜城知县王燮、南路通判陈天栋。临行前,他又推荐了通州知州于成龙等人。恰逢江宁知府职位空缺,皇帝命令立即将通州知州于成龙提升填补这个职位。于成龙到了江南,对属吏进行了告诫。他废除加派,清除积弊,处理事务常常工作到深夜。他喜欢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的疾苦和属吏的好坏。他自己生活简朴,每天只吃粗粮和蔬菜。江南风俗奢侈华丽,大家都换上了布衣。士大夫家庭减少随从、毁掉华丽的装饰,婚嫁不用音乐,豪强恶霸都避而远之。他住了几个月,政风大变。权势之家害怕他不利,散布谣言。明珠掌权,尤其与他作对。康熙二十二年,副都御史马世济监督漕船返回京城,弹劾于成龙年老,被中军副将田万侯欺骗。皇帝命令于成龙回奏,于成龙承认错误,请求严厉处罚,皇帝下诏留任,田万侯被降职。康熙二十三年,江苏巡抚余国柱入京担任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调任湖广总督,命令于成龙兼任两个巡抚的事务。不久后,他在任上去世。

于成龙历任官职从不携带家属,去世时,将军、都统以及僚吏进入他的住所查看,只见竹箱中有一套粗布袍子,床头有几件盐豉器皿而已。百姓停止市集聚集哭泣,在家中绘制他的画像来祭祀他。朝廷赐予祭葬,谥号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巡视海疆回来后,皇帝询问于成龙在官的表现,锡住回答说非常清廉,但因为轻信,可能被下属欺骗。皇帝说:“于成龙在江南总督任上,有人说他改变了平素的行为,但他在去世后,才知道他始终廉洁,受到百姓的称赞。这大概是因为他性格刚直,不肖之徒怀恨在心,诽谤他,造出这种说法。像成龙这样的官员,能有几个呢?”那一年冬天,皇帝南巡至江宁,告诉知府于成龙说:“你要效仿前总督于成龙的正直和清廉,不要辜负期望。”又告诉大学士等人说:“我广泛收集舆论,都说于成龙是天下第一廉吏。”加封太子太保,让一个儿子进入国子监学习,并再次作诗表扬他。雍正年间,他被供奉在贤良祠。

孙准,字子绳。从荫生被任命为山东临清知州,有清廉的操守。因政绩突出被举荐,进入朝廷担任刑部员外郎,后来升任户部郎中。出京担任江南驿盐道,再后来升任浙江按察使。在成龙去世时回到家乡,后来被任命为四川布政使。康熙四十三年,被任命为贵州巡抚。他下令州县设立义学,让土司子弟和苗民中的优秀者都去学习,并送他们参加督学的考试。调任江苏时,遇到饥荒,他请求朝廷拨款救济上元等十五个县以及太仓、镇海两卫。由于滨江海田地常被潮汐冲击,很多地方都坍塌了,他上疏请求免除这些地区的钱粮,朝廷下诏同意执行。因为布政使宜思恭被总督噶礼弹劾,孙准因失察被罢免官职。雍正三年,恢复了他的官职。不久后去世。

彭鹏,字奋斯,福建莆田人。从小聪明,因为与父亲有仇,有人想要杀他,但他逃脱了。顺治十七年,参加乡试。耿精忠叛乱时,被迫接受伪职,彭鹏假装疯狂生病,敲牙齿出血,坚决拒绝。事情平定后,他被选为官员,康熙二十三年,被任命为三河知县。三河地处要冲,旗人和百姓杂居,治理困难。彭鹏安抚和惩罚,不畏强权。有自称是皇帝放鹰的人到县里索要食物,彭鹏发现他是骗子,将他捆绑并鞭打。在审理案件时,他总能准确指出真相。邻县有疑案,他受命前往审讯,总能洗清冤屈。二十七年,圣祖皇帝巡视边境,召见彭鹏询问他居官的情况和拒绝耿精忠伪命的事,赐予他三百两银子,并告诉他:“我知道你清廉不接受百姓的钱财,用这些钱来保持你的廉洁,比民间多赚的钱还要多!”不久,顺天府尹许三礼弹劾彭鹏隐瞒上报案件,皇帝命令巡抚于成龙调查此事。于成龙上奏说:“彭鹏正在追查凶手,还没有上报,并不是不上报。”官员们建议剥夺他的官职,皇帝下诏将他降级留任。后来因为追捕盗贼不力,多次被弹劾,累计降职十三级,但都从宽处理,留任。

二十九年,皇帝下诏举荐清廉能干的官员,尚书李天馥推荐了彭鹏,与邵嗣尧、陆陇其、赵苍璧一同被选中,提升为科道。不久请假回家,第二年,就在家中被任命为工科给事中。三十二年,陕西西安、凤翔,山西平阳发生灾害,他上疏请求朝廷拨款救济。又运送河南的十万石米到陕西分发给饥民。彭鹏上疏批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官员不顾百姓的情况,言辞非常恳切,皇帝下令相关部门调查,并让彭鹏指实上报。彭鹏因此上奏说泾阳知县刘桂克扣粮食,猗氏知县李澍杖杀灾民,磁州知州陈成郊滥派运费,夏邑知县尚崇震派银包运,南阳知府朱璘暧昧分肥,以及闻喜、夏县隐瞒灾情不上报的情况。皇帝下诏三省巡抚调查审理,事情并不完全属实,彭鹏按照惯例应当受到谴责,但皇帝宽恕了他。

三十三年,彭鹏上疏弹劾顺天乡试中式举人李仙湄的文章修改过多,杨文铎的文章荒谬,给事中马士芳被怀疑通贿。皇帝下令九卿等调查审议,因为彭鹏的奏章涉及虚假内容,认为他的奏章中有狂妄不敬的言辞,应当剥夺他的官职。命令彭鹏回奏,彭鹏上疏说:“会议的官员们,迎合试官徐倬、彭殿元的欺骗,反而认为我是胡说,请求处罚我。”皇帝没有追问,却给了徐倬、彭殿元退休。

这一年,顺天学政侍郎李光地遭遇母亲去世,皇帝命令他在任上守丧,李光地请求请假九个月。彭鹏弹劾李光地贪恋官位,不请求守丧期满,应当将他解任,留在京城守丧,皇帝同意了。适逢朝廷大臣集议,彭鹏追论杨文铎文章荒谬,与朝廷大臣发生争执,事情被皇帝知晓,命令他解职,以原职在江南河工效力。三十六年,被召回朝廷任命为刑科给事中。三十七年,出京担任贵州按察使。

三十八年,被提升为广西巡抚。湖广总督郭琇请求消除学政的弊端,给事中慕琛、满晋,御史郑惟孜等人也上疏列举顺天乡试的问题。皇帝因为李光地、张鹏翮、郭琇与彭鹏都清廉,命令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彭鹏上疏说:“郭琇请求严格处理督抚,学政贪污,应当提问督抚,索要陋规,应当像处理贪污一样治罪,这已经是有定例的,请敕令榜示律条。郑惟孜请求命令各省监生回籍参加乡试,九卿担心成均空虚,应当责成祭酒司业,让坐在国子监读书的人讲习考课,各省学政挑选有文行的学生送入成均,何必担心空虚?慕琛、满晋请求调查封坐号以防换卷,我认为换卷多在入门暗约出号交卷时,请在此处严格审查。”又说:“文官子弟请求皇帝亲自考试,我认为应当另外设立考场,录取与否由皇帝裁决。”与李光地等人的奏章都下发给九卿详细审议。互相审议李光地等人的传。当时河南巡抚徐潮之任,皇帝下令说:“你能够像李光地、张鹏翮、郭琇、彭鹏一样,不仅是当今的名臣,也足以在后世留下重名。”彭鹏在官时省刑布德,减税轻徭。广西以前供应的鱼胶、铁叶不是当地产物,需要到广东采运,彭鹏上疏请求免除这一供应。

寻移抚广东,濒行,疏言:‘广西州县借端私派,名曰均平。臣到任,劾罢贺县、荔浦、怀集、武缘诸贪吏。前此诸州县大者派至三千两,其次一二千两。不肖官吏,往往先徵均平而后正课,甚者均平入己,遇事复行苛派。其不派均平者,又取盈於火耗。且均平所入,费於公者十之二三,费於馈遗者十之六七。欲去旧弊、甦民困,必先养州县之廉。请於徵粮之内,明加火耗一分。其馀陋规,概行禁止。’疏入,下部议,谓火耗不可行,但严禁加派。

广西旧未设武科,鹏奏请行之。时与萧永藻互调,上勉永藻效鹏,又谕大学士曰:‘彭鹏人才壮健,前知三河,闻有贼,即佩刀乘马驰捕,朕所知也。’御史王度昭劾鹏在广西知布政使教化新亏帑,不即纠举;迨离任始奏闻,又掩护其半。

广西粮道张天觉改徵兵米浮销九十馀万,部勒追完,而鹏反以天觉署布政使。兵米之案,必由藩司审详,是直以天觉察天觉也。命鹏回契,鹏疏辨,并讦度昭。上以其辞忿激,降旨严饬。

广东因借兵饷,改额赋徵银为徵米,较估报时值浮多,户部屡饬追完。鹏至官,是年岁稔米价低,以米计银少七万三千有奇,疏请令经管各官扣追存库,并议嗣后额赋仍依原则徵银,采购兵米;其按年应追完之银,实因丰歉不同,米价无定,乞免重追:诏允行。

鹏视事勤敏,遇墨吏纠劾无少徇。岁旱,步祷日中,诣狱虑囚,开仓平粜,旋得雨,民大称颂。

四十三年,卒官,年六十八,上深悼惜,称其勤劳,赐祭葬。寻祀广东名宦。

陈瑸,字眉川,广东海康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古田多山,丁田淆错,赋役轻重不均,民逋逃迁徙,黠者去为盗。

瑸请平赋役,民以苏息。调台湾,台湾初隶版图,民骁悍不驯。

瑸兴学广教,在县五年,民知礼让。四十二年,行取,授刑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四川提学道佥事。

清介公慎,杜绝苞苴。上以四川官吏加派厉民,诏戒饬,特称瑸廉。

未几,用福建巡抚张伯行荐,调台湾厦门道。新学宫建朱子祠於学右,以正学厉俗,镇以廉静,番、民帖然。

在官应得公使钱,悉屏不取。

五十三年,超擢偏沅巡抚。莅任,劾湘潭知县王爰溱纵役累民,长沙知府薛琳声徇庇不纠劾,降黜有差。

寻条奏禁加耗,除酷刑,粜积穀,置社仓,崇节俭,禁餽送,先起运,兴书院,饬武备,停开采,凡十事。

诏嘉勉,谕以躬行实践,勿骛虚名。

旋入觐,奏言:‘官吏妄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人所以贪取,皆为用不足。臣初任知县,即不至穷苦,不取一钱,亦自足用。’比退,上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

寻调抚福建,上谕廷臣曰:‘朕见瑸,察其举止言论,实为清官。瑸生长海滨,非世家大族,无门生故旧,而天下皆称其清。非有实行,岂能如此?国家得此等人,实为祥瑞。宜加优异,以厉清操。’

陛辞,上问:‘福建有加耗否?’瑸奏:‘台湾三县无之。’上曰:‘火耗尽禁,州县无以办公,恐别生弊端。’又曰:‘清官诚善,惟以清而不刻为尚。’瑸为治,举大纲,不尚烦苛。

修建考亭书院及建阳、尤溪朱子祠,疏请御书榜额,并允之。

复疏言:‘防海贼与山贼异,山贼啸聚有所,而海贼则出没靡常。台湾、金、厦防海贼,又与沿海边境不同,沿海边境患在突犯内境,而台、厦患在剽掠海中。欲防台、厦海贼,当令提标及台、澎水师定期会哨,以交旗为验。商船出海,令台、厦两汛拨哨船护送。又令商船连环具结,遇贼首尾相救,不救以通同行劫论罪。’下部议,以为繁琐,上韪其言,命九卿再议,允行。

是年冬,兼摄闽浙总督。奉命巡海,自赍行粮,屏绝供亿。

捐穀应交巡抚公费,奏请充饷。

上曰:‘督抚有以公费请充饷者,朕皆未之允。盖恐准令充饷,即同正项钱粮,不肖者又於此外婪取,重为民累。’令瑸遇本省需款拨用。

瑸又请以司库馀平赏赉兵役,命遵前旨。

广东雷州东洋塘堤岸,海潮冲激,侵损民田,瑸奏请修筑,即移所贮公项及俸钱助工费。

堤岸自是永固,乡人蒙其利。

五十七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

未几,卒於官。

遗疏以所贮公项馀银一万三千有奇充西师之费。

命以一万佐饷,餘给其子为葬具。

寻谕大学士曰:‘陈瑸居官甚优,操守极清,朕所罕见,恐古人中亦不多得也。’追授礼部尚书,荫一子入监读书,谥清端。

瑸服御俭素,自奉惟草具粗粝。

居止皆於厅事,昧爽治事,夜分始休。

在福建置学田,增书院学舍,聘主讲,人文日盛。

雍正中,入祀贤良祠。

乾隆初,赐其孙子良举人;子恭员外郎,官至知府。

陈鹏年,字沧洲,湖广湘潭人。

康熙三十年进士。

授浙江西安知县,当兵后,户口流亡,豪强率占田自殖。

鹏年履亩按验,复业者数千户。

烈妇徐冤死十年,鹏年雪其枉,得罪人置诸法。

禁溺女,民感之,女欲弃复育者,皆以陈为姓。

河道总督张鹏翮荐调赴江南河工,授江南山阳知县,迁海州知州。

四十二年,圣祖南巡阅河,以山东饥,诏截漕四万石,令鹏翮选贤幹吏运兖州分赈,以鹏年董事,全活数万人。

上回銮,召见济宁舟次,赋诗称旨,赐御书。

寻擢江宁知府。

四十四年,皇上再次南巡,总督阿山召集属吏商议增加地丁耗羡来供给巡幸之用,张鹏年坚决反对,此事得以搁置。阿山对他怀恨在心,命令他负责主办龙潭行宫,随从向他索取贿赂,他一概不应,那些嫉妒他的人便散布流言。

适逢退休的大学士张英进宫回答皇上的询问,皇上问江南的廉洁官吏,张英推荐了张鹏年;皇上又询问他在官场的表现,张英说:“官吏敬畏威严而不怨恨,百姓感念恩德而不放纵,士人遵从教诲而不欺骗,廉洁只是他最后的品质。”皇上这才放下心来。

皇上巡幸京口阅视水师,前一天,阿山命令张鹏年在江边叠石为步,江流湍急,施工困难,官吏和百姓都感到慌乱。张鹏年带领士民亲自运送土石,第二天工程就完成了。但阿山仍然怀恨在心,上疏弹劾张鹏年接受盐商、典当商的年规,侵蚀龙江关税银两,又无故责打关吏,因此被夺职,关押在江宁狱中。

皇上命令桑额、张鹏翮与阿山会审,江宁百姓呼号罢市,上千名学生举着旗帜准备进宫请愿。张鹏年曾在南市楼故址建立乡约讲堂,每月初一宣讲圣谕,并题名为“天语丁宁”。南市楼曾是邪恶之地,因此被指控为大不敬,判处死刑。

皇上与大学士李光地讨论阿山居官的情况,李光地说阿山任事廉洁能干,唯独弹劾张鹏年违反清议,皇上点头同意。经过审理,张鹏年被夺官免死,被征召入武英殿修书。

四十七年,张鹏年再次出任苏州知府。他禁止奢侈的风俗,清理积压的案件,审理案件称神。遇到年成饥荒,瘟疫严重,他走遍村庄,询问百姓的疾苦,请求赈济,救活了很多人。

四十八年,代理布政使。巡抚张伯行非常看重张鹏年,无论大事小事,都依赖他来裁决。总督噶礼与张伯行不和,也嫉妒张鹏年。后来,他弹劾布政使宜思恭、粮道贾朴,因此张鹏年被指控核实报告不实,官员们提议夺去他的官职,将他流放到黑龙江,皇上宽恕了他,命令他仍然来京修书。

噶礼再次秘密上奏张鹏年的虎丘诗,认为他有怨言,想要文过饰非,加罪于他,皇上没有回复。不久,噶礼与张伯行互相告发,皇上多次派遣大臣调查,提议夺去张伯行的官职。皇上认为张伯行清廉,命令九卿重新审议,并下令说:“噶礼曾经上奏张鹏年的诗语言悖谬,小人的伎俩,大致如此。我怎么会受他们的欺骗呢?”于是拿出他的诗让阁臣共同阅读。

五十六年,张鹏年出任霸昌道,仍然回京修书。

六十年,皇上命令他跟随尚书张鹏翮勘察山东、河南运河,当时黄河在武陟县马营口决口,水流直接注入张秋,皇上命令河督赵世显堵塞。讨论了很久也没有决定,张鹏年上疏说:“黄河老堤冲决了八九里,大溜直接冲向溢口,应该在对面上游的广武山下另外开一条引河,再在决口稍东的地方也开一条引河,引导水流回归正河,这样才方便堵塞。”奏章上报后得到皇上的认可。

赵世显被罢免后,皇上立即命令张鹏年代理河道总督。六十一年,马营口虽然已经堵塞但再次决口,张鹏年说:“地势低洼,虽然有引河,水流仍然不能畅通。只有分流上下,削弱它的凶猛。请在沁、黄交汇对岸的王家沟开一条引河,让水流向东南流去,进入荥泽正河,然后堤坝工程才能完成。”皇上下令按照他的建议执行。

在此之前,马营口决口因为桃汛水流湍急,难以施工;副都御史牛钮受命巡视河道,上奏在上游的秦家厂堵塞,工程刚刚完成,南坝尾又决口一百二十多丈,水流直冲马营东下。张鹏年与巡抚杨宗义商议合并堵塞。

之后,北坝尾再次溃决一百多丈,张鹏年提出了这个建议。世宗即位后,命令他真正担任河道总督。当时南北坝尾合并后再次溃决的有四次,到这时才依次合龙,而马营口还没有堵塞。张鹏年住在河堤上,饮食俱废,日渐瘦弱。

雍正元年,病情加重,派遣御医诊治。不久去世,皇上听闻后,下令说:“张鹏年积劳成疾,在公事上去世。听说他家中有一位八旬老母,家中贫穷如洗。这真是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给予他极高的赞誉。赐予他帑金二千,封他的母亲为诰命夫人,按照一品官的待遇荫庇儿子,谥号为恪勤。在河南、江宁立庙祭祀。

他的儿子张树芝、张树萱,圣祖时,以诸生身份被皇上召见,命令他们跟随张鹏年在内廷校书。张树芝官至平越知府,张树萱官至户部侍郎。

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是施琅的儿子。康熙二十四年,以荫生身份被任命为江南泰州知州。施世纶廉洁仁惠,治理泰州有成效。二十七年,淮安遭受水灾,皇上派遣使者监督堤坝工程,随从的官员数十人,驿站骚扰百姓,施世纶告发那些不法之徒并加以惩处。

湖北发生兵变,官兵出州境支援,施世纶准备了草料粮食,并命令吏人手持棍棒列队等待,一旦有士兵扰民,立即逮捕惩处,士兵们都收敛起来。

二十八年,因为负责修建京口沙船延误,部里提议降职调任。总督傅腊塔上疏陈述施世纶清廉公正,皇上同意留任。提拔为扬州知府。扬州百姓喜欢游荡,施世纶努力禁止,风俗因此改变。

三十年八月,海潮突然上涨,泰州范公堤倒塌,施世纶请求捐款修复。三十二年,调任江宁知府。三十五年,施琅去世,总督范成勋上疏说施世纶受到百姓的爱戴,请求他在任上守丧;御史胡德迈上疏辩论,施世纶才得以离职,再次守丧。

一年多后,授予苏州知府,他仍然请求守丧,辞谢不接受。三十八年,守丧期满,授予江南淮徐道。

四十年,湖南按察使职位空缺,九卿推荐施世纶,大学士伊桑阿进宫上奏,圣祖说:“我深知施世纶廉洁,但遇到事情过于偏执,百姓与诸生诉讼,他必定偏袒百姓;诸生与绅士诉讼,他必定偏袒诸生。处理事情只求公平,怎么会偏执?像施世纶这样的人,可以托付他管理钱粮事务。”当年授予湖南布政使。

湖南田赋丁银有徭费,漕米有京费。施世纶到任后,全部废除徭费,减少京费四分之一,百姓立碑颂扬他。四十三年,调任安徽布政使。

四十四年,升任太仆寺卿。四十五年,因为湖南任内失察营兵抢掠当铺,被罢免官职。三月,授予顺天府府尹,上疏请求禁止司坊擅自处理词讼、奸徒包揽捐纳、牙行霸占货物、流娼歌舞饮宴,命令部里审议,定为法令。

四十八年,授予左副都御史,兼管府尹事。四十九年,升任户部侍郎,督理钱法。不久调任总督仓场。五十四年,授予云南巡抚,尚未赴任,调任漕运总督。施世纶调查漕运积弊,废除额外费用,弹劾贪污的官员,清除害虫,以严明治理。每年督漕船,按时完成,没有丝毫延误。

当时西部边疆正在用兵,物资运输,从河南一直运送到陕西。陕西遭遇旱灾和饥荒,五十九年,皇帝命令世纶前往陕西协助总督鄂海管理军饷,并让他沿途考察从河南府到西安的黄河漕运路线,并调查陕西现有的粮食数量上报朝廷。

世纶于是沿着黄河河西上,上疏说:“从河南府孟津县到陕西太阳渡,有大小数十个滩涂,航道高低不一,有的在河南,有的在河北。渑池以下,船下水可以装载粮食三百多石,逆水只能装载一半;渑池以上,河流湍急,只能装载几十石。从砥柱到神门没有航道,只有路边石头上往往有方孔,还有石鼻,以前的漕运痕迹仍然存在。从陕州到西安府,河水平稳,都有漕运的航道。我谨绘图为证。”又说:“从河南府到陕州三门,现在没有船只。请从太阳渡以下改为陆路运输,太阳渡到西安府党家马头改为水路运输方便。党家马头进仓后再改为陆路运输,二十万石粮食都值银十万三千两。但运输二十万石粮食,只能得到十万石米。请命令河南用两石谷换一石米,这样运输费用可以节省一半。如果担心米难以长时间储存,请按照惯例用陈米换新米。”奏章上报后,皇帝考虑到陕西的灾情,拨发帑金五十万,并命令酌情发放常平仓的粮食;又因为地方官员大部分都在军前,命令选部院司官前往陕西,任命世纶负责此事。世纶命令分十二路调查贫困民众,按人口分配粮食,远近都照顾到。六十年春天,下了雨,灾害逐渐减轻。皇帝命令世纶回京处理漕运事务。六十一年四月,因病请求退休,皇帝下旨慰留,命令他的儿子廷祥骑马前往省视。五月,去世。遗疏请求随父亲世纶葬于福建,皇帝同意,下诏奖励他的清廉谨慎勤劳,给予祭祀和安葬。

世纶在任时聪明果断,打击豪强恶霸,禁止胥吏的恶劣行为。所到之处都有仁政,民众称他为“青天”。在江宁因丧事归家,请求他留下的人超过一万。最终没有达成请求,人们每人出一钱在府署前建了两座亭子,称为一文亭。官府尹,步军统领托合齐方贵幸,出行时必定有随从。世纶与他相遇,站在路边拱手等候。托合齐下轿惊讶地询问,世纶大声说:“国制规定,诸王出行才有随从。我以为诸王到来,要拱手等候,没想到是为了你!”准备上疏弹劾,托合齐道歉后才作罢。赈济陕西时,陕西的积储大量浪费,准备上疏弹劾。鄂海因为廷祥在会宁,言语中略有提及此事,世纶说:“我从入官以来,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还有什么顾忌儿子的?”最终还是上疏了。鄂海因此被罢官。

评论说:于成龙性格刚正,勤俭自律,始终如一,所到之处民众都怀念他的德行。彭鹏拒绝接受伪命,为人正直,在官场也以正直著称。陈瑸从海滨起家,不取分文,言行一致。陈鹏年、施世纶明辨是非,不畏强权。这五个人都是从地方官起家,以清廉著称。成龙、世纶的名声尤其显赫,街巷中传颂他们的政绩,经久不衰。康熙年间,官场治理清明,廉洁的官员接连出现,这是圣祖保护这些臣子的效果之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四-注解

于成龙: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的官员,以清廉著称,有“清官第一”之称。

罗城:罗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于成龙曾任罗城知县。

瑶、僮獷:瑶族和僮族,都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常与汉族发生冲突。

保甲:保甲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基层社会组织形式,负责治安和征税。

谒选:谒选,指官员到朝廷参加选拔。

罗城知县:罗城知县,指担任罗城县的行政长官。

瘴疠:瘴疠,指疟疾等热带疾病。

僮獷悍:僮獷悍,指僮族和瑶族勇猛强悍。

隶版籍:隶版籍,指将少数民族编入户籍。

榛莽:榛莽,指荒芜之地。

廨舍:廨舍,指官府的房屋。

拊循:拊循,指安抚、体恤。

保甲制:保甲制,一种古代的治安制度,以十家为一保,百家为一甲。

谳实:谳实,指审讯确实。

处决:处决,指执行死刑。

岁来杀掠:岁来杀掠,指每年都来抢劫。

集乡兵:集乡兵,指组织乡兵。

捣其巢:捣其巢,指攻打敌人的据点。

牒上官:牒上官,指向上级官员报告。

宽徭役:宽徭役,指减轻徭役。

疏鹾引:疏鹾引,指疏通盐业。

学宫:学宫,指学校。

养济院:养济院,指收养贫民的机构。

卓异:卓异,指才能出众,有卓越的表现。

合州知州:合州知州,指担任合州行政长官。

正赋:正赋,指正税。

革宿弊:革宿弊,指革除旧有的弊端。

招民垦田:招民垦田,指招募民众开垦土地。

贷以牛种:贷以牛种,指借给民众耕牛和种子。

岐亭:岐亭,指地名。

抚其渠:抚其渠,指安抚他们的头目。

贳罪:贳罪,指宽恕罪行。

自赎:自赎,指自己赎罪。

渠:渠,指首领。

白昼行劫:白昼行劫,指白天抢劫。

谁何:谁何,指盘问、查问。

抚:抚,指安抚。

渠彭百龄:渠彭百龄,指彭百龄这个头目。

贼:贼,指盗贼。

狱辞:狱辞,指起诉书。

骈缚坑之:骈缚坑之,指捆绑并处死。

微行:微行,指秘密出行。

村堡:村堡,指村庄。

周访:周访,指全面调查。

情伪:情伪,指真情与假象。

巡抚: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个省的行政事务。

吴三桂:吴三桂,明末清初的将领,后反清自立。

岳州: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

造浮桥:造浮桥,指建造浮桥。

圮:圮,指倒塌。

妖人:妖人,指邪恶之人。

内乱:内乱,指内部叛乱。

刘君孚:刘君孚,指刘君孚这个人。

役:役,指服役。

贼砦:贼砦,指盗贼的据点。

兼程趋:兼程趋,指日夜兼程赶去。

榜示:榜示,指张贴告示。

贷:贷,指宽恕。

策黑骡:策黑骡,指骑黑马。

盖:盖,指车盖。

鸣钲:鸣钲,指敲击钲声。

迳入:迳入,指直接进入。

贼舍:贼舍,指盗贼的住所。

降:降,指投降。

区保:区保,指地区和保甲。

籍:籍,指登记。

勇力者:勇力者,指勇敢有力的人。

督令进讨:督令进讨,指监督并命令他们进攻。

纸棚河:纸棚河,指地名。

邹君申:邹君申,指邹君申这个人。

保山砦:保山砦,指保山据点。

东山贼:东山贼,指东山地区的盗贼。

湖口:湖口,指地名。

宁州:宁州,指地名。

趋:趋,指前往。

荆、岳:荆、岳,指荆州和岳州。

转运取道於此:转运取道於此,指从这里转运。

议退保:议退保,指讨论撤退并保卫。

牧马崖:牧马崖,指地名。

分两路来犯:分两路来犯,指分两路进攻。

千总:千总,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当东路:当东路,指担任东路指挥。

当西路:当西路,指担任西路指挥。

中坚:中坚,指军队的核心力量。

少却:少却,指稍微后退。

冒矢石:冒矢石,指冒着箭矢和石块。

迳前:迳前,指直接向前。

顾:顾,指回头。

归报:归报,指回来报告。

生致:生致,指活捉。

槛送:槛送,指用囚车送。

进克:进克,指进攻并攻克。

岁馑:岁馑,指饥荒。

讹言:讹言,指谣言。

修治:修治,指修缮。

赤壁:赤壁,指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遗址。

亭榭:亭榭,指亭台楼阁。

僚吏:下属官员。

歗咏:歗咏,指吟咏。

丁继母忧:丁继母忧,指遭遇继母去世。

夺情:夺情,指官员在服丧期间被召回任职。

江防道:江防道,指负责江防的官员。

按察使:按察使是明清时期的地方监察官员。

泉、漳诸郡:泉、漳诸郡,指泉州和漳州等地区。

株连:株连,指牵连。

狱成:狱成,指案件审结。

当骈戮:当骈戮,指应当被处死。

康亲王杰书:康亲王杰书,指康亲王杰书这个人。

省释:省释,指释放。

讯鞫:讯鞫,指审讯。

淹滞:淹滞,指拖延。

掠良民子女:掠良民子女,指掠夺良家子女。

没为奴婢:没为奴婢,指沦为奴婢。

白:白,指禀报。

莝夫:莝夫,指割草的人。

火耗:指因粮食运输、加工等过程中损耗而额外收取的费用。

餽遗:餽遗,指赠送礼物。

宣化:宣化,指地名。

怀安:怀安,指地名。

蔚州:蔚州,指地名。

金世德:金世德,指金世德这个人。

蠲:蠲,指免除。

青县知县:青县知县,指担任青县县令。

赵履谦:赵履谦,指赵履谦这个人。

贪墨:贪墨,指贪污。

入觐:入觐,指进京朝见皇帝。

褒:褒,指表扬。

剿抚:剿抚,指剿灭和安抚。

属吏:属吏,指下属官员。

谢锡衮:谢锡衮,指谢锡衮这个人。

何如玉:何如玉,指何如玉这个人。

罗京:罗京,指罗京这个人。

制诗:制诗,指创作诗歌。

帑金:指国库中的金银财宝。

优诏:优诏,指皇帝的褒奖诏书。

江南江西总督:江南江西总督,指担任江南和江西的总督。

董秉忠:董秉忠,指董秉忠这个人。

阜城知县:阜城知县,指担任阜城县县令。

南路通判:南路通判,指担任南路通判。

陈天栋:陈天栋,指陈天栋这个人。

通州知州:通州知州,指担任通州知州。

江宁知府:江宁知府是明朝、清朝时期对江宁府(今南京市)的地方行政长官的称呼。

明珠:明珠,指明珠这个人。

马世济:马世济,指马世济这个人。

田万侯:田万侯,指田万侯这个人。

左都御史:左都御史,指都察院的副长官。

涂国相:涂国相,指涂国相这个人。

湖广总督:湖广总督,指湖广地区的行政长官。

兼摄:兼摄,指兼任。

卒於官:卒於官,指在任上去世。

成龙:于成龙,清朝官员,以清廉著称,曾任江南总督,后调任直隶总督。卒后,朝廷赐谥号‘清端’。

笥中纟弟袍一袭:指于成龙遗物中的一件麻布袍子,纟弟即麻布,一袭为一套。

盐豉数器:指床头的盐和豉(豆豉)等简单的食物。

罢市:停止市集交易,表示抗议。

绘像祀之:指人们绘制于成龙的像来祭祀。

谥清端:谥号,表示对其清廉端正品德的认可。

内阁学士:清朝官职,为皇帝的高级顾问。

锡住:人名,曾任内阁学士。

勘海疆:考察海疆。

督江南:担任江南总督。

素行:平素的行为或品行。

笥:古代盛物的竹器。

盐豉:盐和豆豉,均为调味品。

帑赈:国库中的钱用来赈济灾民。

钱粮:指赋税。

荫一子入监:让一个儿子入国子监学习。

复制诗褒之:再次写诗表扬。

祀贤良祠:祭祀贤良之人的祠堂。

荫生:指通过荫补制度进入官场的人。

刑部员外郎:刑部中的中级官员。

户部郎中:户部中的中级官员。

驿盐道:管理驿站和盐业的官员。

督学:负责监察地方教育的官员。

帑:国库。

坍没:土地被水冲毁。

钱粮豁免:免除赋税。

坐失察:因失职而被问责。

荫生授官:通过荫补制度获得官职。

刑部:负责司法的部门。

旗民:指满族和汉族。

放鹰:古代皇帝打猎时放鹰,这里指假冒皇帝使者。

絷:捆绑。

鞭之:鞭打他。

治狱:审理案件。

白其冤:证明其无罪。

圣祖:指康熙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

巡畿甸:巡视京城附近的地区。

许三礼:人名,曾任顺天府尹。

左验:证据。

镌级留任:降低官职级别但保留官职。

尚书:中央高级官员。

科道:科举及第者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

乞假归:请假回家。

工科给事中:工科的官员。

赈灾:救济灾民。

指实以闻:指出具体事实上报。

匿报控案:隐瞒上报案件。

诘问:质问。

休致:退休。

侍郎:中央高级官员。

守制:服丧。

解任:解除职务。

河工:负责治理河流的工程。

学政:负责教育事务的官员。

积弊:积累的弊端。

磨勘:审查官员的政绩。

通贿:行贿。

察议:审查并议定。

成均:古代学校名。

祭酒司业:古代学校的官员。

讲习考课:讲授和学习考试。

檄:古代官府的命令或通知。

省刑布德:减少刑罚,传播德行。

减税轻徭:减少税收和徭役。

鱼胶、铁叶:古代用于建筑的物品。

采运:采集和运输。

疏请免之:上疏请求免除这些负担。

寻移抚广东:指被任命为广东的巡抚。

濒行:临行前。

疏言:上疏陈述。

均平:指平均分配,这里指一种税收方式。

劾罢:弹劾罢免。

贪吏:贪污的官吏。

均平入己:将均平税收入自己口袋。

苛派:苛刻的摊派。

徵粮:征收粮食。

下部议:将事情下发给相关部门讨论。

武科: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武举。

互调:互相调动职位。

勉:鼓励。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纠举:检举揭发。

部勒:命令。

追完:追缴完毕。

署:代理。

契:契约。

视事:上任处理事务。

墨吏:贪污的官吏。

岁稔:年成好,丰收。

平粜:平价出售粮食。

岁旱:年成旱灾。

步祷:步行祈祷。

虑囚:审问囚犯。

祀:祭祀。

进士:科举考试中的进士。

授:任命。

丁田:土地。

淆错:混乱不清。

逋逃:逃亡。

黠者:狡猾的人。

盗:盗贼。

兴学广教:兴办学校,广泛教育。

取盈於火耗:通过火耗来填补亏空。

偏沅巡抚:偏沅地区的巡抚。

纵役:放纵役使。

声徇庇:声张庇护。

降黜:降职或罢免。

禁加耗:禁止增加火耗。

酷刑:残酷的刑罚。

粜积穀:出售积存的粮食。

社仓:官府设置的粮仓,用于赈灾。

崇节俭:崇尚节俭。

餽送:送礼。

起运:开始运输。

兴书院:兴办书院。

饬武备:整顿军事装备。

停开采:停止开采。

火耗尽禁:完全禁止火耗。

祥瑞:吉祥的征兆。

举大纲:抓住主要问题。

考亭书院:古代书院名。

朱子祠:纪念朱熹的祠堂。

提标:提督的标志。

哨船:巡逻的船只。

连环具结:相互联系保证。

通同行劫:与同伙抢劫。

赍行粮:携带行粮。

供亿:供应。

捐穀:捐赠粮食。

充饷:补充军饷。

西师:西征的军队。

佐饷:帮助补充军饷。

遗疏:遗书。

荫:封荫,指因先辈功绩而得到官职。

谥:死后给予的尊称。

服御:穿着。

草具粗粝:简陋的家具和粗糙的食物。

厅事:大厅。

昧爽:黎明。

学田:学校使用的土地。

主讲:主讲人。

贤良祠:纪念贤良之人的祠堂。

赋诗:写诗。

赐御书:赐予御书。

董事:负责管理事务的人。

全活:使活下来。

截漕:截留漕粮。

选贤幹吏:选拔贤能的官吏。

兖州:地名。

分赈:分发给赈灾。

赋诗称旨:写的诗得到皇帝的赞赏。

御书:皇帝亲笔书写的字画。

寻擢:寻找并提拔,指寻找并提升官员的职位。

四十四年:指具体的年份,即某年。

上复南巡:皇上再次南巡,指皇帝再次进行南方的巡视。

总督阿山:阿山是当时的一位总督,负责某一地区的军事和行政。

增地丁耗羡:增加土地、人口税以及附加的耗损费用。

巡幸供亿:巡幸期间的供应和开支。

鹏年:鹏年是指某位官员的名字。

力持不可:坚决反对。

事得寝:事情得以平息。

嗛之:对他怀恨在心。

龙潭行宫:龙潭行宫是皇帝南巡时居住的行宫。

侍从徵餽遗:侍从征收馈赠的礼物。

蜚语:流言蜚语,指无根据的闲话。

致仕大学士张英:退休的大学士张英。

入对:进入朝廷向皇帝进言。

江南廉吏:江南地区的廉洁官员。

士式教而不欺:士人遵循教育而不欺骗。

幸京口阅水师:皇帝到京口(今镇江市)检阅水师。

江干叠石为步:在江边用石头堆砌成阶梯。

胥徒惶遽:差役们惊慌失措。

诘旦工成:第二天工程完成。

疏劾:上疏弹劾。

侵蚀:侵吞、盗用。

龙江关税银:龙江地区的关税收入。

枷责:用枷锁责罚。

江宁狱:江宁的监狱。

桑额:桑额是某位官员的名字。

张鹏翮:张鹏翮是某位官员的名字。

会鞫:会审。

乡约讲堂:乡村的讲学场所。

圣谕:皇帝的教诲。

天语丁宁:皇帝的言语明确。

狭邪地:不正当的地方。

大不敬:对皇帝的大不敬。

大辟:死刑。

谳上:上报朝廷审理。

苏州知府:苏州知府是苏州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

禁革奢俗:禁止和革除奢侈的风俗。

清滞狱:清理积压的案件。

听断称神:审理案件如同神明一般公正。

岁饥:年成歉收,发生饥荒。

疫甚:瘟疫非常严重。

赈货:发放救济物资。

署布政使:代理布政使。

巡抚张伯行:巡抚张伯行是当时的巡抚。

噶礼:噶礼是某位官员的名字。

宜思恭:宜思恭是某位官员的名字。

贾朴:贾朴是某位官员的名字。

覈报不实:核实报告不真实。

戍黑龙江:被贬谪到黑龙江地区。

九卿:九卿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九位高级官员。

霸昌道:霸昌道是某一地区的行政区域。

尚书张鹏翮:尚书张鹏翮是某位尚书,名字为张鹏翮。

山东、河南运河:山东和河南地区的运河。

河决:河流决口。

赵世显:赵世显是某位官员的名字。

塞之:堵塞决口。

程工:计算工程。

副都御史牛钮:副都御史牛钮是某位官员的名字。

秦家厂:秦家厂是某一地点。

北坝尾:北坝的末端。

河堧:河岸。

御医:皇帝的御用医生。

室如悬罄:家中贫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勤恳恳,直到生命终结。

荫子:因父亲或祖父的功绩而获得官职的儿子。

平越知府:平越知府是平越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

户部侍郎:户部侍郎是户部的高级官员。

汉军镶黄旗人:属于汉军镶黄旗的人。

泰州知州:泰州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

淮安:淮安是某一地区。

被水:遭受水灾。

督堤工:监督堤坝的工程。

驿骚扰民:驿站的人员骚扰百姓。

具刍粮:准备草料和粮食。

执梃列而待:手持棍棒排列等候。

扰民:骚扰百姓。

营兵:军队。

掠当铺:抢劫当铺。

失察:疏于监察。

营兵变:军队发生叛变。

移江宁知府:调任江宁知府。

岁馀:一年多。

淮徐道:淮徐地区的行政区域。

徭费:徭役和费用。

京费:京城的相关费用。

太仆寺卿:太仆寺卿是太仆寺的高级官员。

营兵掠当铺:军队抢劫当铺。

司坊擅理词讼:司法机关擅自处理诉讼。

奸徒包揽捐纳:不法分子包揽捐款。

牙行霸占货物:牙行垄断货物。

流娼歌舞饮宴:妓女唱歌跳舞、饮酒作乐。

饬部议:命令部门讨论。

左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是中央监察官员。

漕运总督:漕运总督是负责漕运的高级官员。

羡金:额外的收入。

贪弁:贪污的官员。

蠹役:害虫般的差役。

严明为治:严格治理。

西陲:指中国的西部边疆地区,古代指边疆的边陲之地。

用兵:指发动战争或军事行动。

转输:指运输、输送。

餽运:指运送粮食等物资。

河南:指中国河南省,古代称“河洛”,因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

陕西:指中国陕西省,古代称“秦”,因秦国在此地建都而得名。

旱饥:指因旱灾导致的饥荒。

上:指皇帝,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世纶:指人名,施世纶。

佐:指辅助、协助。

总督:指古代官职,负责一省或数省的军事、政治、财政等事务。

督军饷:指监督军队的军饷发放。

勘:指勘查、调查。

輓运:指用人力或畜力牵引运输。

穀石:指古代量粮食的计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

溯:指逆着水流向上游走。

河西:指黄河的西岸。

纤道:指狭窄难行的道路。

渑池:指地名,位于河南省西部。

砥柱:指地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北部,黄河流经此地,河床狭窄,水流湍急,形如砥柱。

神门:指地名,位于陕西省西部。

陕州:指地名,位于河南省西部。

西安府:指地名,即今西安市,古代称“长安”,是唐朝的都城。

三门:指地名,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是黄河流经的三个峡谷。

党家马头:指地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常平仓:指古代政府设立的粮食储备仓库,用于调节粮食价格和应对灾荒。

部院司官:指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官员。

察:指调查、考察。

赈:指救济、赈济。

豪猾:指豪强不法之徒。

胥吏:指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官员或书吏。

号:指称呼、称为。

驺从:指随从的官员或士兵。

拱立:指双手合十,直立站立,表示尊敬。

国制:指国家的制度、规定。

诸王:指皇帝的亲王、皇子等。

具:指拥有、配备。

谢:指道歉、认错。

牧令:指古代的县令或知县,负责一县的行政事务。

清节:指清正廉洁的节操。

闾巷:指街巷、民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四-评注

时西陲用兵,转输餽运,自河南达陕西。

此句描绘了当时国家军事行动的背景,强调了物资运输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艰难。

陕西旱饥,五十九年,上命世纶诣陕西佐总督鄂海督军饷,并令道中勘河南府至西安黄河輓运路径,并察陕西现存穀石数目陈奏。

此句反映了当时陕西的严重旱灾和粮食短缺,皇帝命令世纶前往陕西协助总督鄂海管理军饷,并勘察运输路径,显示了皇帝对灾情的关注和对世纶的信任。

世纶乃溯河西上,疏言:“河南府孟津县至陕西太阳渡,大小数十馀滩,纤道高低不等,或在河南,或在河北。

世纶对黄河运输路径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其实地考察的严谨态度和对地理环境的熟悉。

渑池以下,舟下水可载粮三百馀石,上水载及其半;渑池以上,河流高迅,仅可数十石。

这段话通过对比,说明了不同河段的水流情况对运输能力的影响,体现了世纶对实际情况的深入分析。

自砥柱至神门无纤道,惟路旁石往往有方眼,又有石鼻,从前輓运,其迹犹存。

世纶对运输路径的描述,透露出历史的痕迹,以及对前人经验的尊重。

自陕州至西安府,河水平稳,俱有輓运路径。

此句再次强调了运输路径的规划与重要性。

谨绘图以闻。

世纶的绘图请求,体现了其专业素养和对细节的关注。

又言:“河南府至陕州三门,今乃无舟。

世纶对当时运输状况的描述,反映了他对实际情况的敏锐洞察。

请自太阳渡以下改车运,太阳渡至西安府党家马头舟行为便。

世纶提出的解决方案,既考虑了实际情况,又兼顾了效率。

党家马头入仓复改车运,穀二十万石都银十万三千两有奇。

此句详细说明了运输的具体情况和费用,体现了世纶的务实精神。

但运穀二十万,止得米十万。

世纶对运输成果的评估,显示了其严谨的工作态度。

请令河南以二穀易一米,则运价可省其半。

世纶提出的建议,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若虑米难久贮,请照例出陈易新。

此句反映了世纶对粮食储存问题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奏入,上念陕西灾,发帑金五十万,并令酌发常平仓穀;又以地方官吏大半在军前,令选部院司官诣陕西,命世纶总其事。

皇帝对世纶奏章的重视,以及对其才能的认可,体现了皇帝的英明和世纶的功绩。

世纶令分十二路察贫民,按口分给,远近皆遍。

世纶的扶贫措施,体现了其仁爱之心和对民生的关注。

六十年春,得雨,灾渐澹。

此句反映了世纶扶贫措施的效果,以及天灾逐渐减轻的欣慰之情。

上命世纶还理漕事。

皇帝对世纶的信任,以及对其工作的肯定。

六十一年四月,以病乞休,温旨慰留,令其子廷祥驰驿省视。

世纶因病请求退休,皇帝的挽留之词,体现了皇帝对世纶的尊重和关爱。

五月,卒。

世纶的去世,令人惋惜。

遗疏请随父琅葬福建,上允之,诏奖其清慎勤劳,予祭葬。

世纶的遗愿得到了皇帝的允准,体现了皇帝对他的尊重和对其一生的肯定。

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

此句总结了世纶为官的品质,展现了其刚正不阿、敢于担当的形象。

所至有惠政,民号曰“青天”。

世纶的政绩得到了民众的认可,体现了其为民服务的宗旨。

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

世纶离开江宁时,民众的挽留之情,体现了其深得民心。

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文亭。

民众为了纪念世纶,自发建立了纪念亭,体现了世纶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官府尹,步军统领讬合齐方贵幸,出必拥驺从。

此句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以及世纶与之抗争的决心。

世纶与相值,拱立道旁俟。

世纶的谦逊和尊重,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

讬合齐下舆惊问,世纶抗声曰:“国制,诸王始具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拱立以俟,不意为汝也!”

世纶对讬合齐的直言不讳,体现了其刚正不阿的性格。

将疏劾,讬合齐谢之乃已。

世纶的坚持,使得讬合齐不得不低头认错。

赈陕西,陕西积储多虚耗,将疏劾。

世纶对陕西积储问题的揭露,体现了其敢于直言的勇气。

鄂海以廷祥知会宁,语微及之,世纶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於子?”

世纶对鄂海的回答,体现了其大公无私的品质。

卒疏言之。

世纶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使得问题得到了解决。

鄂海坐罢去。

此句反映了世纶坚持正义,使得腐败官员受到惩处。

论曰:于成龙秉刚正之性,苦节自厉,始终不渝,所至民怀其德。

这段评论对世纶的品德进行了高度评价,体现了其人格魅力。

彭鹏拒伪命,立身不苟,在官亦以正直称。

彭鹏的形象,与世纶相呼应,共同展现了当时官场的正气。

陈瑸起自海滨,一介不取,行能践言。

陈瑸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当时官场的正面形象。

陈鹏年、施世纶明爱人,不畏强御。

陈鹏年和世纶的形象,再次体现了当时官场的正直与担当。

之五人者,皆自牧令起,以清节闻於时。

这五位官员的形象,展现了当时官场的清风正气。

成龙、世纶名尤盛,闾巷诵其绩,久而弗渝。

成龙和世纶的名声,得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体现了其卓越的政绩。

康熙间吏治清明,廉吏接踵起,圣祖所以保全诸臣,其效大矣。

这段评论对康熙时期的吏治进行了高度评价,同时也肯定了皇帝对官员的保护和任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45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