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原文
李率泰 赵廷臣袁懋功、徐旭龄 郎廷佐弟廷相、郎永清、永清子廷极 佟凤彩 麻勒吉阿席熙玛祜 施维翰
李率泰,字寿畴,汉军正蓝旗人,永芳子。初名延龄,年十二,入侍太祖,赐今名。年十六,以宗室女妻之。弱冠,从太宗征察哈尔、朝鲜及明锦州,又从贝勒阿巴泰征山东,并有功,洊擢梅勒额真。
顺治元年,命以刑部参政兼任,率师驻防锦州。四月,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破李自成;又率兵徇山东、河南,斩自成将赵应元,降其众万人。二年,从豫亲王多铎破自成兵潼关。移师南征,克扬州,下江宁,分兵定苏州、松江诸郡。江阴典史阎应元拒守,督兵攻破之。豫亲王令驻防苏州。会明将吴志葵、黄蜚等来犯,时城兵仅千馀,率泰使绕城张帜为援兵状。志葵等斩关入,劲骑突起截击,尽歼之。
三年,从端重亲王博洛平浙江、福建,叙功,授世职二等阿达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五年,郑彩犯福建漳、泉诸郡,诏率泰与靖南将军陈泰协剿,斩获甚众。复长乐、连江二县。彩走,复擒斩所署总督顾世臣等,遂克兴化。寇攻福州十四月,围始解。民食尽,江西盗郭天才自杉关长驱至福州,载米麦江上,诱民出就食。率泰师次建宁,檄守吏严备,乃夜焚洪山桥遁。巡按御史周世科虐刑婪贿,率泰疏劾,置诸法。
六年,从征大同叛将姜瓖,下保德州,擒瓖党牛化麟等。叙功,复加拖沙喇哈番。
初定官制,改参政为侍郎,率泰仍以刑部侍郎兼梅勒额真。八年,调吏部,拜弘文院大学士。条奏请惩贪酷官吏,给满洲兵马草料,酌量营造工程次第,上从之。未几,与大学士陈泰坐误增恩诏赦款,并罢任,降世职为拜他喇布勒哈番。九年,特进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十年,用大学士洪承畴荐,授两广总督。时明桂王朱由榔居安隆,其将李定国拥兵广西,土寇廖笃增等应之。十一年,率泰遣兵进剿,斩笃增於玉版巢。十二年,定国犯广东,率泰御之,败其将高文贵。会靖南将军珠玛喇率禁旅至,合兵夹击,大破之。复高、雷二郡。
十三年,加太子太保,调闽浙总督。率泰有方略,善用兵,与士卒同甘苦。时郑成功据台湾,数入寇。率泰疏请增设水师三千,造哨船百馀艘,招降海盗,散其羽翼。又言成功父芝龙不宜徙宁古塔,其地近海,恐乘间遁归,为患滋大。世祖悉用其言。以破定国功,进世职一等。考满,加少保。
十五年,招抚成功将唐邦杰、林翀、叶禄等,降者数万人。十五年,成功攻温州,陷平阳、瑞安,率泰调江宁满洲兵助剿,成功败走。是年,诏分闽浙总督为二:以都统赵国祚督浙江,驻温州;而以率泰专督福建,驻福州。
未几,成功据南安岭窥福州,其党陈斌既降复叛,率众据罗星塔。率泰檄兵燔其巨舰千馀,成功遁。斌复降,奏诛之。十六年,坐事夺世职,任总督如故。
康熙元年,率泰以漳州为福建门户,奏增设水师二千。寻与靖南王耿继茂击走定海小埕诸寇,复与提督马得功平万安所,击走成功将杨宣。
是年成功死,其子锦拒命如故,部下渐携贰。於是率泰复招降其将林俊奇、陈辉、何义、魏明等三百馀人,兵二千有奇。统建宁、延平、邵武三路士卒剿内地山寇,获其渠王铁佛,斩之。
既,锦率其将周全斌以五百馀人自梁山内犯,率泰遣总兵王进加、参将折光秋夹击,大破之;复与靖南王耿继茂统舟师捣厦门,取浯屿、金门二岛,锦宵遁。
三年,降其将林国樑,进兵八尺门,降其将翁求多;夜半渡海拔铜山,斩级三千有奇,其将黄廷等率兵民三万馀人来降,获敌舰、军械无算。锦仅以数十艘遁入台湾。
叙功,加秩正一品。
寻以病累疏乞休,诏辄慰留。
五年,卒官。
遗疏言:
“海贼远窜台湾,奉旨撤兵,与民休息。第将众兵繁,撤之骤,易致惊疑;迟,又恐贻患。今当安反侧之心,后须防难制之势。红毛夹板船虽已回国,然往来频仍,异时恐生衅。至数年以来,令沿海居民迁移内地,失其故业。宜略宽界限,俾获耕渔,庶甦残喘。”
上闻,优诏褒恤,赠兵部尚书,复世职,谥忠襄。
赵廷臣,字君邻,汉军镶黄旗人。
顺治二年,自贡生授江苏山阳知县,迁江宁同知,有政声。坐催徵逾限,免。
十年,大学士洪承畴经略湖广,荐廷臣清幹,题授下湖南道副使,屡平冤狱。
十三年,调督粮道。
十五年,从定贵州,遂擢授巡抚。
甫至官,察民间疾苦,定赋蠲赈,惩贪横,禁吏卒驿骚。
疏言:
“贵州古称鬼方,自城市外,四顾皆苗。其贵阳以东,苗为夥,而铜苗、九股为悍;其次为革老,曰羊黄,曰八番子,曰土人,曰侗人,曰蛮人,曰冉家蛮,皆黔东苗属也。自贵阳以西,罗罗为夥,而黑罗为悍;其次曰仲家,曰米家,曰蔡家,曰龙家,曰白罗,皆黔西苗属也。专事斗杀,驭之甚难。臣以为教化无不可施之地。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达部。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并下部议行。
十六年,擢云贵总督。
土寇冯天裕陷湄潭,犯瓮安,调兵击卻之。
疏请改马乃、曹滴诸土司为流官。
又言:‘贵州曩被寇,改卫为府,改所为县,法令纷更,民苦重役,今应复旧制。’
云南田土荒芜,当招民开垦。
冲路州县,请以顺治十七年秋粮贷为春种资。
并下部议行。
吴三桂贡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因乞概停边贡,允之。
十八年,以平土酋龙吉兆功,加兵部尚书。
是年调浙江。
叙云南垦荒劳,加太子少保。
康熙二年,疏言:‘浙江逋赋不清,由徵解繁杂,请以一条鞭法令各州县随徵随解,布政司察明註册,至为简易。’
又疏言:‘徵粮之法不一,苟能寓抚字於催科,即百姓受其福。’
急公好义,人情皆然。
有司止以箠楚为能,民安得不重利借债,减价卖产?
钱粮完,地方坏矣。
苟能得廉有司,禁革火耗,天平不欺天,法马不违法,又禁绝差扰,一酒一饭无不为民节省,民未有不交纳恐后者。
徵粮之能,在人不在法,然不得其人而循法行之,亦得半之道也。
实徵册籍立实在户名,以杜诡卸;流水红簿送本府印发,以防侵蚀;易知由单遍散穷山深谷,以绝横索。
臣於浙属立法通行,催徵得法之吏,请敕部酌议,许题请奖励。
又疏请移海岛投诚官兵分插内地,杜其煽诱;定水师提镇各营兵制,以备水战。
杭、嘉、湖三郡毗连太湖,易藏奸宄,请增造快号船,拨兵巡哨。
诏并从之。
时郑成功死,廷臣招明鲁王所署将军阮美、都督郑殷、侍郎蔡昌登等,皆率众来降;惟张煌言散兵居定海山中,执而杀之。
四年,疏请崇节俭,维风俗。
又言用人宜宽小眚,请敕部分别罣误降革人员,量才录用。
又言民人鬻身旗下,宜令有司给与印契,并晓谕邻里,后或逃归,有容留者,乃可坐以窝逃。
并议行。
时钱滞不行,疏请令外省收铜开铸,准宝泉、宝源两局法式,去各省分铸之名,以天下之钱供天下之用。
上命复各省二十四监铸钱。
浙东初平,叛狱屡起,廷臣平情谳鞫,全活甚众。
时海滨尚多馀孽,闻廷臣宽大,多解甲来归。
六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
八年,巡海自福建还,至奉化,病卒,谥清献。
廷臣为政宽静而善折狱。
有瞽者入屠者室,攫其簝中钱,屠者逐之,则曰:‘欺吾瞽,夺吾钱。’
廷臣令投钱水中,见浮脂,以钱还屠者。
有杀人狱已诬服,廷臣察伤格,曰:‘伤寸而刃尺,必冤也!’
更求之,得真杀人者。
旱,山中人言魃见,入人家辄失财物。
廷臣曰:‘盗也!’
令吏捕治之。
袁懋功,字九叙,顺天香河人。
顺治二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
疏请慎简学官,磨勘文体,釐定礼制。
又以前明废官援恩诏踵至,请敕吏部会都察院严覈才品。
累擢户部侍郎。
十七年,世祖谕懋功才品敏练,授云南巡抚。
时云南初定,懋功令降卒入籍归农,垦无主之田。
编保甲,以时稽察。
奏减屯田粮额,请停派部员履勘田亩。
抚云南九载,政绩大著。
以父忧去。
服除,起山东巡抚。
康熙十年,济南五十六州县卫新垦地被淹,懋功疏请展限一年起科,部格不行,上特允之。
调浙江,未行,卒,谥清献。
徐旭龄,字元文,浙江钱塘人。
顺治十二年进士,除刑部主事,再迁礼部郎中。
康熙六年,授云南道御史。
裁缺,改湖广道。
迭疏请汰额外衙役,核州县赎钅爰,降调官百姓保留敕督抚核实,皆下部议行。
命偕御史席特纳巡视两淮盐政,疏陈积弊,请严禁斤重不得逾额,部议如所请勒石。
又疏请停止豫徵盐课,部议不允。
迁太常寺少卿,累擢左佥都御史,请裁军兴以后增设道员。
二十二年,授山东巡抚。
二十三年,迁工部侍郎。
复出为漕运总督,疏请釐三害,筹三便,革随漕增、裁运耗二项,及民间帮贴盘费脚价,各省给军款项,改由州县迳发运丁,行月粮改入现运项下拨给,并合并漕船帮次,皆下九卿议行。
二十六年,卒,亦谥清献。
郎廷佐,字一柱,汉军镶黄旗人,世籍广宁。
父熙载,明诸生。
太祖克广宁,熙载来归,授防御,以军功予世职游击。
崇德元年卒,长子廷辅嗣。
廷佐,其次子也。
自官学生授内院笔帖式,擢国史院侍读。
顺治三年,从肃亲王豪格徇四川,平张献忠。
六年,从英亲王阿济格讨叛将姜瓖。
迁秘书院学士。
十一年,授江西巡抚。
江西自明末洊遭兵乱,逋赋钜万。
廷佐累疏请蠲缓苏民困,诏允行。
土寇洪国柱等掠饶州、广信,遣兵剿平之。
十二年,擢江南江西总督。
江南逋赋至四百馀万,廷佐覈赋籍,曰:‘此非尽民困不能输也,必有官吏侵蚀而诡称民逋者。’
民困可矜,官吏弊不可不革。
乃籍之为三:曰官侵,曰吏蚀,曰民逋。
责右布政使按籍督催,而令左布政使稽徵新赋,以除新旧牵混之弊。
并疏请官吏徵赋未完者,令戴罪留任催徵,於是宿弊顿革。
师行取估舶以济,商民交困。
廷佐疏请视江西例,发帑造船备用,上韪其言,命议行。
十六年,巡阅江海,因密疏言:‘郑成功屯聚海岛,将犯江南。江南汛兵无多,水师舟楫未备,请调发邻省劲兵防御。’事格不行。
未几,成功陷镇江,袭瓜洲,遂窥江宁,城守单弱。
会梅勒额真噶楚哈、玛尔赛自贵州旋师,廷佐与驻防总管喀喀木邀入城共御敌,挫其前锋,得舟二十馀。
成功兵大至,战舰蔽江,廷佐登埤固守。
提督管效忠、总兵梁化凤等水陆夹击,焚敌舰五百馀,擒斩无算,成功遁入海。
捷闻,诏嘉奖。
十八年,分江南江西总督为二,以廷佐专督江南。
康熙四年,复旧制,仍兼江西。
七年,以疾解任。
致仕大学士金之俊家居,得匿名书帖,诋其曾降李自成,之俊诉廷佐,令有司穷治。
上闻,虑株连无辜,责之俊违例妄诉,廷佐俟病痊起用,镌二秩。
十三年,耿精忠反,授廷佐福建总督。
廷佐奏言:‘臣孙为耿氏婿,臣与精忠有连。然誓不与贼俱生,原力疾前驱,歼除叛寇。’
上嘉之,赐鞍马、甲胄以宠其行。
廷佐至浙江,从大将军康亲王杰书治军,驻金华。
疏陈精忠句结海寇,宜剿抚兼施。
上曰:‘海寇当抚,精忠当用剿,或用间。’
廷佐颇有规画,未及行,十五年,卒於军,赐祭葬。
江南、江西俱祀名宦。
弟廷相,字钧衡。
初授钦天监笔帖式。
累官四川左布政使。
四川屡经兵燹,廷相莅任,百废俱兴,民不知扰。
康熙八年,授河南巡抚。
廷佐卒,上即擢廷相为福建总督。
会精忠降,馀党纪朝佐、张八等尚抗拒,廷相剿抚兼用,旬月悉平。
郑锦及山寇朱寅屡犯郡县,遣兵分剿,屡却之,擒斩甚众。
十七年,锦窥漳州,据玉州等寨,分扰石码、江东桥。
廷相请援,诏康亲王督兵协剿。
时寇势甚张,上责廷相庸懦不能殄贼,命解任。
二十七年,卒。
郎永清,字定庵。
初授礼部笔帖式。
出知山西浑源州,招民开垦,豁逋赋万馀。
姜瓖党高山等窜伏山谷间为盗,永清简丁壮,亲率搜捕,多斩获。
事平,擢江西赣州知府,平反冤狱,居官有声。
师讨李定国,议牧马赣州,民譁言兵且入城,争窜避。
永清度城外地为牧场,区画八旗驻营,具刍茭,兵不入城,赣民安堵。
师还,徵民夫数千挽舟,滩水湍激,永清虑民夫无食且逃,以大舰载米尾其后,军行无滞。
民德之,为立像祠焉。
从子廷佐巡抚江西,永清例回避,调山西汾州。
迁山东东昌道副使,转湖广下荆南道。
李自成党踞房、竹间,官军分路会剿,餽饷俱取给郧、襄,陆路挽运,议徵民夫数万。
永清疏水道,仿古转搬法,安塘递运,军得无匮。
累迁湖南布政使。
衡、永、宝三郡苦食粤盐,滩险道远,商民交病。
永清申请改食淮盐,民便之。
康熙十二年,调河南。
师讨吴三桂,议养马南阳,永清请移牧湖广。
河南协济湖广军米十万石,申巡抚题请改於江南、江西采运。
在官十二年,课最。
二十五年,擢山东巡抚。
未几,卒官,祀湖南名宦。
永清子廷极、廷栋。
廷极,字紫衡。
初授江宁府同知,迁云南顺宁知府,有政声。
累擢江西巡抚。
江西多山,州县运粮盘兑,民间津贴夫船耗米五斗三升,载赋役全书,岁分给如法。
户部初议驳减,总督范承勋以请,得如故。
至是户部复议停给,并追前已给者,廷极累疏争之。
寻兼理两江总督。
五十一年,擢漕运总督。
卒,谥温勤。
廷栋,字朴斋。
官湖南按察使。
佟凤彩,字高冈,汉军正蓝旗人,养性从孙也。
初授国史院副理事官。
外改顺天香河知县,内擢山西道御史,出视河东盐政。
顺治七年,巡按湖南。
八年,外转湖广武昌道参议,迁广西右布政使。
时师征云南,道广西,供亿浩繁,凤彩筹济无匮。
调江西左布政使。
十七年,擢四川巡抚。
四川经张献忠乱,城邑残破,劝官吏捐输,修筑成都府城,葺治学宫,濬都江大堰。
以祖母忧去官。
康熙六年,起贵州巡抚。
疏言:‘驿站累民,而贵州尤苦。层山峻岭,俗言‘地无三里平’。
行一站,马则蹄瘤脊烂,夫则足破肩穿。
应於重安江、杨老堡、黄丝铺、盘江坡、江西坡、软轿坡等六处增置腰站,设夫马如额。’
复言:‘黔省田土多奇零,国初隶版图,州县卫所等官不谙赋役,任意牒报。
户部以明季赋役全书发黔订正,原报多者不复更改,少者照数增添。
臣莅任,酌定繇单规式,饬所司填给花户,以杜私派。
嗣各属造报,此多彼缩,不能照则填给。
且田地名色甚多,钱粮轻重不一。
现饬所司清釐,更正赋役全书,以垂永久。’
诏并允行。
丁母忧。
十一年,起河南巡抚。
彰德旧有万金渠,康熙七、八年水患三至,凤彩奏请修濬,以弭民害。
寻疏言:
“豫省岁修黄河,用夫多或至万馀,俱按亩起派,雇直年需三四十万,小民重困。
请改为官雇,按通省地亩等则派银,刊明繇单。
若遇意外大工,再具题请旨。”
上以派银雇夫仍属累民,命并免之。
十二年,凤彩疏言:
“均平里甲,直省通行。
河南虽有里甲之名,其实多者每里或五六百顷,少者止一二百顷,或寥寥数顷。
有司止知照例编差,里小田少,难以承役,愈增苦累。
今饬州县按徵粮地亩册,如一州县有地一千顷,原分为十里者,每里均分一百顷;
一里之中各分十甲,每甲均分十顷。
遇有差徭,按里甲分当,则豪强无计规避,贫弱不致偏枯。”
又言:
“豫省民间栽柳供河工采办,岁需百馀万束。
自康熙七年以后,协济江南河工已二百七十馀万束。
去岁阳武险工,无柳可用,将民间桃、李、梨、杏尽行斫伐,方事堵御。
是修防本省河工尚属不敷,实难协济外省。
且黄河渡船装柳止二三百束,至无船之地,官吏束手,若非亟图变通,必至误运。
向例本省河工运柳,每束给银五分,今远运江南千里之外,止给银四分五釐,民安得不赔累?
乞敕河臣於江南雇船到豫,使民止备柳束輓运江干。
嗣后就江南邻近无河患处,酌派协济。
留河南有馀不尽之柳,以备本省河患,庶百姓稍得苏息,大工不致迟误。”
疏入,并下九卿科道议行。
河南民称均里甲、蠲夫柳为利民二大疏。
吴三桂反,河南当通衢,凤彩悉心调度,民不知扰。
十三年,以疾乞休,许之,士民赴阙籥留。
左都御史姚文然疏言,凤彩抚豫数载,民所爱戴,宜令力疾视事,命仍留任。
十六年,卒官,谥勤僖。
河南、四川、贵州并祀名宦。
麻勒吉,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
先世居苏完,有达邦阿者,当太祖时来归,麻勒吉其曾孙也。
顺治九年,满、汉分榜,麻勒吉以翻译举人举会试第一,殿试一甲第一,授修撰,世祖器之。
十年,谕麻勒吉兼通满、汉文,气度老成,擢弘文院侍讲学士。
十一年,擢学士,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编纂太祖、太宗圣训副总裁,经筵讲官。
明将孙可望诣经略洪承畴军降,封义王,命麻勒吉为使,学士胡兆龙、奇彻伯副之,赍敕印授之,即偕诣京师。
麻勒吉初与直隶总督张玄锡同官学士,使还,玄锡迎於顺德,麻勒吉诃辱之,玄锡愤,自刭不殊。
巡抚董天机以玄锡手书遗疏上闻,上遣学士折库纳、侍郎霍达往按。
玄锡复疏言:
“麻勒吉於迎候时面斥失仪,又责以前此南行不出迎,且云:‘在南方洪经略日有馈遗,何等尽礼!’
奇彻伯又索臣骡驼。
臣因贿赂干禁,不与。”
上责麻勒吉等逼迫大臣,任意妄行,下九卿会勘。
玄锡,直隶清苑人,明庶吉士。
顺治初授原官,自检讨累迁至学士。
上称其勤敏,擢宣大总督,移督直隶、河南、山东。
至是,以听勘诣京师,居僧寺,自缢。
九卿议麻勒吉等当夺官籍没,上宽之,削加级、夺诰敕而已。
十六年,以云南初定,发帑金三十万,命麻勒吉偕尚书伊图、左都御史能图往赈,
并按大将军贝勒尚善纵兵扰民状,麻勒吉为奏辨。
寻安亲王岳乐覆勘,尚善兵入永昌掠民妇事实,麻勒吉坐徇庇,夺官。
十八年,命以原衔入直。
上大渐,召麻勒吉与学士王熙撰拟遗诏,付内廷侍卫贾卜嘉进奏。
上命麻勒吉怀诏草,俟上更衣毕,与贾卜嘉奏知皇太后,宣示诸王贝勒。
是夕上崩,麻勒吉遵旨将事。
旋授秘书院学士。
康熙五年,擢刑部侍郎。
七年,授江南江西总督。
时苏州、松江频遭水患,布政使慕天颜议濬吴淞江、刘河口,
麻勒吉因与巡抚玛祜疏请以各府漕折银十四万充工费。
淮、扬被水坍没田地,请永免岁赋。
诏并允行。
镇江驻防兵讦将军李显贵、知府刘元辅侵冒钱粮,
遣学士折尔肯等往按得实,麻勒吉坐不先举发,
并械系至京听勘。
给事中姚文然疏言麻勒吉罪状未定,宜宽锁系,上然之。
寻命复任。
十二年,大计,左迁兵部督捕理事官。
吴三桂反,定南王孔有德壻孙延龄及提督马雄以广西叛应之。
十六年,命赴简亲王喇布军,招抚延龄。
比至桂林,延龄已为三桂所杀,其部将刘彦明等率众降。
十八年,诏麻勒吉赴广西护诸军,时雄已死,其子承荫降,授招义将军,封伯爵。
已,部兵以饷匮譁,
麻勒吉上言:
“承荫与黄明、叶秉忠皆贼帅归诚,
今承荫授高爵,而明、秉忠未授官,
故阴嗾兵士为变。
秉忠年老无异志,
惟明强悍,为柳州官兵所慑服,
若不调用他所,终恐为害。”
乃授明总兵官。
明复叛,诏麻勒吉与偏沅巡抚韩世琦会剿,
寻报为苗人所杀。
十九年,巡抚傅弘烈剿贼至柳州,承荫复叛,
弘烈遇害,命麻勒吉兼摄巡抚事。
时柳州再变,民多逃窜,
田荒赋淆,
麻勒吉招抚流亡,
令归故业,
葺学宫,
振兴文教,
颇著治绩。
二十一年,撤故定南王所部,
分隶八旗汉军,
麻勒吉率以还京。
二十三年,授步军统领。
二十八年,卒。
三十七年,兵部奏黄明为贵州参将上官斌等所擒,
麻勒吉追坐妄报。
夺官。
江南民为麻勒吉立碑雨花台纪绩,祀名宦。
阿席熙,瓜尔佳氏,满洲镶红旗人。
自兵部笔帖式四迁光禄寺卿。
考满,辅政大臣鼇拜等令解任,随旗行走,复坐事夺官。
圣祖亲政,鉴其无罪,命以郎中用。
七年,超擢陕西布政使。
举卓异,擢巡抚。
康熙十二年,迁江南江西总督。
耿精忠叛,窥江西,阿席熙发兵赴剿,并檄援浙江。
未几,精忠陷广信、建昌、饶州,参将陈九杰等应之。
阿席熙遣兵防徽州,贼陷绩溪、婺源,扰及徽州,迭克之。
简亲王喇布率师至江宁,以阿席熙参赞军务。
十七年,疏报江南清出隐漏田地一万四千馀顷、山八百馀里,加兵部尚书。
寻坐瞻徇巡抚慕天颜奏销浮冒,罢任。
卒。
阿席熙居官廉洁,江南士民德之,祀名宦。
玛祜,哲柏氏,满洲镶红旗人。
顺治九年翻译进士。
授佐领,兼刑部员外郎。
迁钦天监监正。
康熙八年,江宁巡抚缺,命议政大臣等会推满洲郎中以上、学士以下通汉文有才能者备擢用,举奏皆不当上意,特以命玛祜。
九年夏,淮安、扬州二府久雨,田庐多淹,诏发帑赈济。
玛祜疏请蠲免桃源等县积欠赋银,及六、七两年未完漕米,部议漕米无蠲免例,上特允其请,并蠲减苏、松、常三府被灾岁赋。
十年,疏言:
“苏、松二府额赋最重,由明洪武初以张士诚窃据其地,迁怒於民,取豪户收租籍,付有司定赋额,较宋多七倍、元多三倍,是以民力困竭,积逋遂多。
“自康熙元年至八年,民欠二百馀万,催徵稍急,逃亡接踵,旧欠仍悬,新逋复积。
“请敕部覈减二府浮粮,以期岁赋清完。”
疏下部议,以科则久定,报寝。
时布政使慕天颜请濬吴淞江、刘河,玛祜与总督麻勒吉请以漕折十四万充费。
给事中柯耸疏言,东南水利宜乘此兴工,尽疏各支河。
下玛祜覆勘。
玛祜言各州县支河皆已疏通,吴江县长桥乃太湖泄水耍道,应令开濬。
未几,以京口将军李显贵等侵饷事觉,坐不先举发,罣吏议,当左迁,命留任。
十二年,黄、淮水涨,清水潭石堤决,高邮等十八州县卫所被灾,玛祜奏请发帑赈济。
十五年,霪雨久不霁,以忧卒。
遗疏极陈水灾民困,无一语及私。
诏褒惜,谥清恪。
施维翰,字及甫,江南华亭人。
顺治九年进士,授江西临江推官,清漕弊,善折狱,奸顽敛迹。
巡抚郎廷佐奏其治行,举卓异,内擢兵部主事。
改山东道御史,疏言:
“察吏首重惩贪,尤宜先严大吏。
“各督抚按露章弹劾,宜及监司,勿仅以州县塞责。”
“纠举之法,密於文,疏於武。
“镇帅拥重兵,有庸碌衰惫、缓急难恃者,有纵恣婪赃、肆虐军民者,督抚按徇隐弗纠,事发同罪。”
诏并议行。
十七年,出按陕西。
圣祖即位,裁巡按,维翰乞假归。
康熙三年,复授江南道御史,疏言:
“直省钱粮,每委府佐协徵,所至铺设供给,不免扰民。
“甚或纵容胥役,横肆诛求。
“请概行禁止,以专责成、杜扰害。”
下部饬禁。
巡盐河东,徵课如额。
八年,疏劾偏沅巡抚周召南徇庇贪吏。
十一年,疏劾福建总督刘斗徇情题建故靖南王耿继茂祠。
召南、斗并坐谴。
十二年,内升,以四品服俸仍留御史任。
疏言:
“设登闻鼓,原以伸士民冤抑,故使科道共与其事。
“然每收诉状,必待科道六十馀员集议,辄致稽延。
“请用满、汉科道各一员司之,半年更易。”
从之。
迁鸿胪寺少卿,累迁左副都御史。
浙江巡抚陈秉直荐举学道陈汝璞,为左都御史魏象枢所劾,秉直应降调,以加级抵销。
维翰言:
“秉直与汝璞见闻最近,乃徇情妄举,非寻常诖误可比。
“请敕部定议,凡保举非人坐降调者,不许抵销。”
上然之,因著为列。
给事中李宗孔继劾秉直,坐左迁。
十八年,授山东巡抚。
会岁祲,民多流亡,维翰疏请赈恤,并截留漕米五万石发济南仓存贮,散给饥民。
又疏言:
“青、莱等府距临清仓远,办解甚艰。
“请永行改折,以息转输。”
民大悦服。
二十一年,代李之芳为浙江总督。
之芳按治军士鼓譟,系累二百馀人。
维翰至,即日定谳,多平反。
二十二年冬,调福建,未上官,二十三年春,卒,谥清惠。
论曰:
“李率泰镇福建,御郑成功父子,赵廷臣督浙江,执张煌言,有功於戡定。
“郎廷佐釐逋赋。
“佟凤彩均里甲、蠲夫柳,为民袪害。
“麻勒吉初奉使迫张玄锡至死,圣祖谕斥其纵恣。
“然於江南有惠政,阿席熙、玛祜清望尤过之。
“施维翰在台敢言,出持疆节,措置得大体。
“皆康熙初贤大吏也。
“恺悌君子,屏藩王国,厥绩懋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译文
李率泰,字寿畴,是汉军正蓝旗人,永芳的儿子。原名延龄,十二岁时进入太祖的侍从,被赐予现在的名字。十六岁时,因为他是宗室的女儿而嫁给他。弱冠之年,跟随太宗征讨察哈尔、朝鲜和明锦州,又跟随贝勒阿巴泰征讨山东,立下战功,后来被提升为梅勒额真。
顺治元年,被任命为刑部参政并兼任,率领军队驻防锦州。四月,跟随睿亲王多尔衮进入关中,击败李自成;又率领军队征讨山东、河南,斩杀了李自成的大将赵应元,降服了他的万名士兵。第二年,跟随豫亲王多铎在潼关击败李自成的军队。之后南征,攻克扬州,攻下江宁,分兵平定苏州、松江等郡。江阴的典史阎应元坚守城池,李率泰督军攻破了他。豫亲王命令他在苏州驻防。当时明将吴志葵、黄蜚等人来犯,城里的士兵只有一千多人,李率泰让人在城外绕城张挂旗帜,假装有援军到来。吴志葵等人攻破城关,李率泰的精锐骑兵突然出击,将他们全部歼灭。
第三年,跟随端重亲王博洛平定浙江、福建,论功行赏,被授予世职二等阿达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第五年,郑彩侵犯福建的漳、泉等郡,皇帝下诏命令李率泰与靖南将军陈泰共同剿灭,斩杀和俘虏了大量敌人。收复了长乐、连江两县。郑彩逃跑后,又擒获斩杀了所署总督顾世臣等人,于是攻克了兴化。敌寇围攻福州十四个月,围攻才解除。由于粮食耗尽,江西的盗贼郭天才从杉关长驱直入福州,载运米麦到江上,诱使百姓出来就食。李率泰的军队驻扎在建宁,他下令守吏严加防备,然后在夜间焚烧洪山桥逃走。巡按御史周世科滥用刑罚、贪污受贿,李率泰上疏弹劾,他被依法惩处。第六年,跟随征讨大同叛将姜瓖,攻下保德州,擒获姜瓖的党羽牛化麟等人。论功行赏,再次加封拖沙喇哈番。
最初确定官制时,将参政改为侍郎,李率泰仍然以刑部侍郎的身份兼任梅勒额真。八年,调任吏部,被授予弘文院大学士。他上奏请求惩罚贪污残酷的官吏,为满洲军队提供草料,合理安排工程建设的顺序,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之后,因为与大学士陈泰一起因误增恩诏赦免条款而被免职,世职被降为拜他喇布勒哈番。九年,特进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十年,因为大学士洪承畴的推荐,被授予两广总督。当时明桂王朱由榔居住在安隆,他的将领李定国在广西拥兵自重,土寇廖笃增等人响应他。十一年,李率泰派遣军队进剿,在玉版巢斩杀了廖笃增。十二年,李定国侵犯广东,李率泰抵御他,击败了他的将领高文贵。靖南将军珠玛喇率领禁军到达,联合兵力夹击,大败李定国。收复了高、雷两郡。
十三年,被加封太子太保,调任闽浙总督。李率泰有策略,善于用兵,与士兵同甘共苦。当时郑成功占据台湾,多次入侵。李率泰上疏请求增加水师三千人,建造一百多艘巡逻船,招降海盗,削弱他们的势力。他还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不应该被流放到宁古塔,那里靠近海边,担心他会趁机逃回,造成更大的麻烦。世祖采纳了他的所有建议。因为击败李定国的功绩,他的世职被提升为一等。考核完毕,加封少保。十五年,招抚郑成功的将领唐邦杰、林翀、叶禄等人,降服的士兵有数万人。十五年,郑成功攻打温州,攻陷平阳、瑞安,李率泰调集江宁的满洲军队协助剿灭,郑成功败逃。这一年,皇帝下诏将闽浙总督分为两个:都统赵国祚负责浙江,驻扎在温州;而李率泰专门负责福建,驻扎在福州。不久之后,郑成功占据南安岭窥视福州,他的党羽陈斌投降后又叛变,率众占据罗星塔。李率泰下令军队焚烧他的大型战舰一千多艘,郑成功逃走。陈斌再次投降,被李率泰上奏请求诛杀。十六年,因为事情被剥夺世职,但仍然担任总督。
康熙元年,李率泰认为漳州是福建的门户,上奏请求增加水师两千人。不久之后,他与靖南王耿继茂击退了定海小埕的敌寇,又与提督马得功平定了万安所,击退了郑成功的将领杨宣。这一年郑成功去世,他的儿子郑锦仍然拒绝投降,部下逐渐离心。于是李率泰再次招降了他的将领林俊奇、陈辉、何义、魏明等三百多人,以及两千多士兵。统率建宁、延平、邵武三路的士兵剿灭内地山寇,捕获了他们的首领王铁佛,将他斩首。之后,郑锦率领他的将领周全斌带领五百多人从梁山内犯,李率泰派遣总兵王进加、参将折光秋夹击,大败他们;又与靖南王耿继茂率领水师攻打厦门,夺取了浯屿、金门两岛,郑锦在夜间逃走。第三年,招降了他的将领林国樑,进军八尺门,招降了他的将领翁求多;半夜渡海攻占铜山,斩首三千多人,他的将领黄廷等人率领士兵和百姓三万多人来投降,缴获了大量敌舰和军械。郑锦仅带领几十艘船只逃入台湾。论功行赏,加封正一品。
不久之后,因为疾病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安慰挽留。五年,在任上去世。遗书中说:‘海盗逃到台湾,奉旨撤军,让百姓休息。但是将众多士兵突然撤走,容易引起恐慌和怀疑;如果推迟,又担心留下后患。现在应当安抚那些不安分的人,以后要防备难以控制的情况。红毛人的夹板船虽然已经回国,但是往来频繁,将来可能会生事。至于近几年,命令沿海居民迁移到内地,失去了他们的旧业。应该稍微放宽界限,让他们能够耕作和捕鱼,这样他们才能恢复生机。’皇帝听到后,下诏褒扬抚恤,追赠兵部尚书,恢复世职,谥号忠襄。
赵廷臣,字君邻,是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从贡生被任命为江苏山阳知县,后来调任江宁同知,有良好的政绩。因为催征超过期限而被免职。十年,大学士洪承畴经略湖广,推荐赵廷臣清廉能干,被任命为下湖南道副使,多次平反冤狱。十三年,调任督粮道。
十五年,跟随平定贵州,于是被提升为巡抚。刚到任,赵廷臣调查民间的疾苦,确定减免赋税,惩罚贪污腐败,禁止官吏骚扰。上疏说:‘贵州古称鬼方,城市之外,四周都是苗族。贵阳以东,苗族较多,其中铜苗、九股苗较为凶悍;其次是革老苗、羊黄苗、八番子、土人、侗人、蛮人、冉家苗,都是黔东的苗族。贵阳以西,罗罗族较多,其中黑罗族较为凶悍;其次是仲家、米家、蔡家、龙家、白罗族,都是黔西的苗族。他们专门从事争斗和杀戮,很难驾驭。我认为教化没有不能实施的地方。请从现在开始,对于年满十三岁以上的世袭土官,让他们入学学习礼仪,从儒学开始,送他们继承官职。对于他们族属的子弟愿意入学的,也允许他们进入仕途,这样儒教就会日益兴盛,而凶悍的风俗也会逐渐改变。土官私自世袭,支系不明确,争夺容易引发变乱,造成动荡,命令每年年底记录他们的世系和名单上报布政司,送达部里。有争夺世袭的,按照名单进行辨别,提前杜绝争端。’并下发给相关部门执行。
十六年,提拔为云贵总督。土匪冯天裕攻陷湄潭,侵犯瓮安,调动兵力击退了他。上书请求将马乃、曹滴等土司改为流官。又说:‘贵州以前遭受贼寇侵扰,将卫改为府,将所改为县,法令频繁更改,百姓苦于重税,现在应该恢复旧制。云南土地荒芜,应当招募百姓开垦。交通要道的州县,请求用顺治十七年秋粮贷出的钱作为春季播种的资金。’并下文令有关部门讨论执行。
吴三桂进贡大象五头,世祖命令免于送至京城,朝廷大臣因此请求停止边贡,皇帝同意了。
十八年,因为平定土司龙吉兆的功绩,加封兵部尚书。这一年调任浙江。表彰云南垦荒的功绩,加封太子少保。
康熙二年,上书说:‘浙江拖欠的赋税不清,是因为征收方式繁杂,请求用一条鞭法命令各州县随征随解,布政司查明登记,这样最为简便。’又说:‘征收粮食的方法不统一,如果能在催收时体现抚慰,那么百姓就能得到好处。急公好义,这是人之常情。官吏只以鞭打为能事,百姓怎能不为了利益借贷,低价卖产?钱粮收齐了,地方就坏了。如果能得到廉洁的官吏,禁止浪费,天平不欺骗天,法马不违反法,再禁止差役骚扰,一餐一饭都能为百姓节省,百姓就没有不乐意交纳的。征收粮食的能力,在于人而不在于法,然而如果没有合适的人而遵循法律行事,也达到了一半的效果。确实征收册籍要立实在的户籍,以杜绝虚假;流水红簿送至本府印发,以防贪污;易知的由单遍布穷山深谷,以杜绝横征暴敛。我在浙江所属地区立法通行,催收有方能吏,请求敕令部里酌情讨论,允许提出奖励。’又上书请求将海岛投诚的官兵分派到内地,杜绝他们的煽动;确定水师提镇各营的兵制,以备水战。杭州、嘉兴、湖州三郡与太湖相邻,容易藏匿坏人,请求增造快船,派兵巡逻。
诏令都予以采纳。当时郑成功去世,朝廷大臣招降了明鲁王所署将军阮美、都督郑殷、侍郎蔡昌等,他们都率领部下前来投降;只有张煌言散兵在定海山中,被俘杀。
四年,上书请求崇尚节俭,维护风俗。又说用人应该宽容小过,请求敕令部分别审查被降职或革职的人员,根据才能录用。又说百姓卖身旗下,应该让官吏给予印契,并告知邻里,以后如果逃回来,有容留的人,就可以定罪为窝藏逃犯。这些提议都得到了执行。当时钱币滞留不行,上书请求令外省收铜铸币,按照宝泉、宝源两局的方法,取消各省分铸钱币的名目,用全国的钱币供全国使用。皇帝命令恢复各省二十四监铸钱。
浙东刚刚平定,叛乱案件屡次发生,朝廷大臣公正审案,救活了很多人。当时海滨还有很多余孽,听说朝廷大臣宽大,很多人放下武器归顺。六年,因为疾病请求退休,皇帝下诏安慰挽留。
八年,巡视海疆从福建回来,到奉化,病逝,谥号清献。
朝廷大臣治理政务宽厚宁静,善于审理案件。有一个盲人进入屠户家中,抢夺其钱,屠户追赶他,盲人说:‘欺骗我盲人,抢夺我的钱。’朝廷大臣命令将钱投入水中,看到浮脂,把钱还给屠户。有一个人被指控杀人,已经认罪,朝廷大臣检查伤口,说:‘伤口只有一寸,而刀刃有一尺,一定是冤枉的!’重新调查,找到了真正的杀人者。旱灾时,山里人说有鬼出现,进入人家就丢失财物。朝廷大臣说:‘是盗贼!’命令官吏捕捉惩治。
袁懋功,字九叙,顺天香河人。顺治二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上书请求慎重选拔学官,审查文体,制定礼制。又因为前明废官援引恩诏相继而来,请求敕令吏部会都察院严格审查才能和品德。多次提拔为户部侍郎。十七年,世祖认为袁懋功才能和品德敏捷,授予云南巡抚。当时云南刚刚平定,袁懋功命令降卒入籍归农,开垦无主之地。编制保甲,按时检查。上奏减少屯田粮食定额,请求停止派遣部员丈量田亩。治理云南九年,政绩显著。因为父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起用为山东巡抚。康熙十年,济南五十六州县卫新垦地被淹,袁懋功上书请求延期一年开始征税,部里的规定不执行,皇帝特别批准了。
调任浙江,未赴任,去世,谥号清献。
徐旭龄,字元文,浙江钱塘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再迁礼部郎中。康熙六年,授云南道御史。裁缺,改湖广道。多次上书请求裁减额外衙役,核实州县赎金,降调官员百姓保留敕令督抚核实,都下文令有关部门讨论执行。命令与御史席特纳巡视两淮盐政,上书陈述积弊,请求严禁斤重超过规定,部里讨论后同意,并勒石为据。又上书请求停止提前征收盐税,部里不同意。
升迁为太常寺少卿,多次提拔为左佥都御史,请求裁减军兴以后增设的道员。二十二年,授山东巡抚。二十三年,升迁为工部侍郎。再次出为漕运总督,上书请求整理三害,筹划三便,革除随漕增税、裁减运耗两项,以及民间帮贴盘费脚价,各省给军款项,改由州县直接发放给运丁,实行月粮改为现运项下拨给,并合并漕船帮次,都下文令九卿讨论执行。二十六年,去世,也谥号清献。
郎廷佐,字一柱,汉军镶黄旗人,世籍广宁。父亲郎熙载,是明朝的生员。太祖攻克广宁,郎熙载归顺,授予防御,因军功授予世职游击。崇德元年去世,长子郎廷辅继承。郎廷佐,是他的次子。从官学生授内院笔帖式,提拔为国史院侍读。顺治三年,跟随肃亲王豪格征讨四川,平定张献忠。六年,跟随英亲王阿济格讨伐叛将姜瓖。升迁为秘书院学士。
十一年,授江西巡抚。江西自明末以来连续遭受战乱,拖欠的赋税数以万计。郎廷佐多次上书请求减免赋税,缓解民困,皇帝下诏同意执行。土匪洪国柱等抢掠饶州、广信,派遣兵力剿平了他们。十二年,提拔为江南江西总督。江南拖欠的赋税达到四百万,郎廷佐审查赋税册籍,说:‘这并非全部是因为百姓困顿而不能缴纳,一定有官吏贪污而假称百姓拖欠的。’百姓的困顿可以同情,官吏的弊端不可不革除。于是将其分为三类:官吏贪污,官吏侵蚀,百姓拖欠。责令右布政使按册籍督促催收,而命令左布政使稽查新赋,以消除新旧赋税混杂的弊端。并上书请求官吏征收赋税未完成的,命令他们戴罪留任催收,于是积弊顿时革除。军队出征时取用估舶以供应,商民交困。郎廷佐上书请求按照江西的例子,拨发国库资金造船备用,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命令讨论执行。
十六年,巡视江海,因秘密上疏说:‘郑成功聚集在海岛上,将要侵犯江南。江南的驻防兵很少,水师船只还没有准备好,请调发邻近省份的精兵来防御。’这件事没有得到执行。不久,郑成功攻陷了镇江,袭击了瓜洲,于是窥视江宁,城里的守军力量薄弱。正逢梅勒额真噶楚哈、玛尔赛从贵州回师,廷佐和驻防总管喀喀木邀请他们入城共同抵御敌人,挫败了敌人的前锋,缴获了二十多艘船。郑成功的军队大量到来,战舰遮蔽了江面,廷佐登上城防固守。提督管效忠、总兵梁化凤等水陆夹击,焚烧敌人战舰五百多艘,擒获斩杀无数,郑成功逃入海中。捷报传来,朝廷嘉奖了他们。
十八年,将江南江西总督一分为二,让廷佐专门督察江南。康熙四年,恢复旧制,廷佐仍然兼管江西。康熙七年,因疾病离职。
致仕大学士金之俊在家,收到匿名信诋毁他曾经投降李自成,之俊控告廷佐,命令官吏彻底调查。皇上听说后,担心牵连无辜,责备之俊违反规定胡乱诉讼,廷佐等待病愈后被起用,降级两级。
十三年,耿精忠反叛,任命廷佐为福建总督。廷佐上奏说:‘我的孙子是耿家的女婿,我与耿精忠有姻亲关系。但我发誓不会与叛贼共存,愿意带病冲在前面,消灭叛军。’皇上嘉奖了他,赐给他鞍马、铠甲以示宠信。廷佐到浙江后,跟随大将军康亲王杰书治军,驻扎在金华。上疏建议精忠句结海寇,应该剿抚并用。皇上说:‘海寇应该安抚,精忠应该用剿灭,或者用间谍。’廷佐有详细的计划,但未能实施,十五年在军中去世,朝廷赐予祭葬。江南、江西都祭祀他为名宦。
廷佐的弟弟廷相,字钧衡。最初被任命为钦天监笔帖式。后来升任四川左布政使。四川多次遭受战火,廷相上任后,百废俱兴,百姓不知道受到干扰。康熙八年,被任命为河南巡抚。廷佐去世后,皇上立即提升廷相为福建总督。正逢耿精忠投降,余党纪朝佐、张八等人仍然抵抗,廷相剿抚并用,十天内全部平定。郑锦和山贼朱寅多次侵犯郡县,派兵分路剿灭,多次击退他们,擒获斩杀很多。十七年,郑锦窥视漳州,占据玉州等寨,分路骚扰石码、江东桥。廷相请求支援,朝廷命令康亲王督兵协助剿灭。当时敌势很猖獗,皇上责备廷相懦弱不能消灭贼人,命令解除他的职务。二十七年,去世。
郎永清,字定庵。最初被任命为礼部笔帖式。出知山西浑源州,招揽百姓开垦,免除欠税一万多。姜瓖的党羽高山等人在山谷间为盗,永清挑选壮丁,亲自率领搜捕,斩杀很多。事情平定后,被提升为江西赣州知府,平反冤狱,在官场有好的名声。军队讨伐李定国,商议在赣州牧马,百姓议论纷纷,担心军队进入城中,争相逃避。永清在城外划出地方作为牧场,规划八旗驻军,准备草料,军队没有进入城中,赣州百姓安居乐业。军队返回时,征召民夫数千人拉船,滩水湍急,永清担心民夫没有食物会逃跑,用大船装载粮食跟随其后,军队行进没有阻碍。百姓感激他,为他立像建祠。
从子廷佐巡视江西,永清按照惯例回避,调任山西汾州。后来升任山东东昌道副使,转任湖广下荆南道。李自成的党羽占据房、竹之间,官军分路会剿,军粮都取自郧、襄,陆路运输,商议征召民夫数万。永清疏浚水道,仿效古代转运方法,安全地运输粮食,军队没有缺乏。多次升迁后成为湖南布政使。衡、永、宝三郡苦于食用粤盐,滩险路远,商民都很痛苦。永清申请改食淮盐,百姓感到方便。康熙十二年,调任河南。军队讨伐吴三桂,商议在南阳养马,永清请求迁移到湖广。河南支援湖广军队粮食十万石,申请巡抚题请改在江南、江西采运。在官场任职十二年,政绩最好。二十五年,提升为山东巡抚。不久,在任上去世,被祭祀为湖南名宦。永清的儿子廷极、廷栋。
廷极,字紫衡。最初被任命为江宁府同知,后来升任云南顺宁知府,有好的政绩。多次升迁后成为江西巡抚。江西多山,州县运送粮食,民间资助夫船耗费粮食五斗三升,装载赋役全书,每年按照规定分发。户部最初商议减少,总督范承勋请求,得以保持原状。到这时户部再次商议停止分发,并追回之前已经分发的,廷极多次上疏争论。不久兼任两江总督。五十一年,提升为漕运总督。去世,谥号温勤。廷栋,字朴斋。官至湖南按察使。
佟凤彩,字高冈,汉军正蓝旗人,是养性从孙。最初被任命为国史院副理事官。外调顺天香河知县,内升山西道御史,外出视察河东盐政。顺治七年,巡视湖南。顺治八年,外调湖广武昌道参议,后来升任广西右布政使。当时军队征讨云南,经过广西,供应非常繁重,凤彩筹划供应不缺。调任江西左布政使。十七年,提升为四川巡抚。四川经过张献忠的乱后,城邑残破,他劝官吏捐输,修复成都府城,修缮学校,疏浚都江大堰。因为祖母去世而离职。
康熙六年,被任命为贵州巡抚。上疏说:‘驿站给百姓带来负担,而贵州尤其严重。层层高山,俗语说“地无三里平”。走一站路,马蹄就起泡,脊背就烂,夫役脚破肩穿。应该在重安江、杨老堡、黄丝铺、盘江坡、江西坡、软轿坡等六处增设驿站,按额设置夫马。’又说:‘黔省田地多零散,国初归属版图,州县卫所等官员不熟悉赋税,随意上报。户部将明季赋税全书发给黔地订正,原来上报多的不再更改,少的按照数目增加。我上任后,制定了上报格式,命令有关部门填写发放给百姓,以杜绝私自派捐。后来各属上报,多的地方少,不能按照规定填写。而且田地种类很多,粮食轻重不一。现在命令有关部门清理,修正赋税全书,以传之久远。’朝廷下令并批准执行。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十一年,他被任命为河南巡抚。彰德地区原本有万金渠,康熙七、八年间,这里发生了三次水患,凤彩上奏请求修复,以减轻民众的灾害。不久之后,他上疏说:“河南省每年修筑黄河,需要征用大量民工,有时多达上万,都是按照田亩来分配,雇佣工人每年需要三四十万两银子,给小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建议改为官方雇佣,按照全省的田亩等比例分配银两,并公开分配名单。如果遇到意外的重大工程,再上奏请求批准。”皇帝认为分配银两和雇佣工人仍然会给民众带来负担,下令一并免除。
十二年,凤彩上疏说:“均平里甲,全省通行。河南虽然有里甲的名称,但实际上多的时候每个里可能有五六百顷,少的时候只有一二百顷,或者只有寥寥数顷。官员只知道按照惯例编排差役,里小田少,难以承担差役,越是这样越增加民众的负担。现在命令州县按照征收粮食的田亩册子,如果一州县有土地一千顷,原本分为十里的,每里平均分配一百顷;一里之中再分为十个甲,每个甲平均分配十顷。遇到差役,按照里甲分配,这样豪强就无法规避,贫弱也不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又说:“河南省民间种植的柳树供河工采办,每年需要一百多万捆。自康熙七年以后,支援江南河工已经达到二百七十多万捆。去年阳武险工,没有柳树可用,就把民间的桃、李、梨、杏全部砍伐,才完成了堵御的工作。修筑本省的河工尚且不够,实在难以支援外省。黄河渡船装载柳树只有二三百捆,到了没有船只的地方,官员束手无策,如果不尽快想办法,必然会造成误运。按照惯例,本省河工运输柳树,每捆给银五分,现在远运到江南千里之外,只给银四分五厘,民众怎么能不感到负担沉重?请求皇帝命令河臣在江南雇佣船只到河南,让民众只负责准备柳树并运送到江边。以后在江南邻近无河患的地方,适当分配支援。留下河南多余的柳树,以备本省的河患,这样民众才能稍微得到喘息,大工程不至于延误。”他的奏疏被采纳,并下发给九卿科道讨论执行。河南民众称凤彩的均里甲、免夫柳为利民的两件大事。
吴三桂反叛,河南是通往各地的要道,凤彩精心调度,民众不知道有战乱。十三年,他因病请求退休,被允许,士民前往朝廷请求留下他。左都御史姚文然上疏说,凤彩在河南任职数年,深受民众爱戴,应该让他尽力处理事务,皇帝下令仍然留任。十六年,他在任上去世,被追赠勤僖的谥号。河南、四川、贵州共同祭祀他。
麻勒吉,瓜尔佳氏,是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祖先居住在苏完,有一个叫达邦阿的人,在太祖时期归顺,麻勒吉是他的曾孙。顺治九年,满、汉分开考试,麻勒吉以翻译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获得第一名,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一名,被授予修撰,世祖非常器重他。十年,皇帝命令麻勒吉兼通满、汉文,他气度沉稳,被提升为弘文院侍讲学士。十一年,他被提升为学士,担任日讲官,教导庶吉士,编纂太祖、太宗圣训的副总裁,成为经筵讲官。
明将孙可望到经略洪承畴军中投降,被封为义王,皇帝命令麻勒吉为使者,学士胡兆龙、奇彻伯为副使,带着敕印授予他们,随即一同前往京师。麻勒吉最初与直隶总督张玄锡同任学士,使者回来后,张玄锡在顺德迎接他,麻勒吉侮辱了他,张玄锡愤怒,自刎但没有死。巡抚董天机把张玄锡的手书遗疏上报,皇帝派遣学士折库纳、侍郎霍达前往调查。张玄锡再次上疏说:“麻勒吉在迎接时当面指责他失礼,还责备他之前南行时不出来迎接,还说:‘在南方洪经略的日子,每天都有礼物赠送,多么有礼啊!’奇彻伯还索要我的骡马。我因为贿赂被禁止,没有给他。”皇帝责备麻勒吉等人逼迫大臣,任意妄为,下令九卿会审。张玄锡是直隶清苑人,明代的庶吉士。顺治初年被授予原官,从检讨官累迁至学士。皇帝称赞他勤勉敏捷,提升他为宣大总督,调任直隶、河南、山东总督。这时,因为接受调查而前往京师,住在寺庙里,自缢而死。九卿会议认为麻勒吉等人应当被剥夺官职和没收家产,皇帝宽恕了他们,只是剥夺了加级和诰敕。
十六年,因为云南刚刚平定,皇帝拨出三十万两帑金,命令麻勒吉与尚书伊图、左都御史能图前往赈灾,并调查大将军贝勒尚善纵兵扰民的情况,麻勒吉上奏为尚善辩护。不久,安亲王岳乐复查,尚善的士兵进入永昌抢掠妇女的事实,麻勒吉因徇私庇护被剥夺官职。十八年,命令他以原衔入直。皇帝病重,召麻勒吉与学士王熙撰写遗诏,交给内廷侍卫贾卜嘉进奏。皇帝命令麻勒吉携带遗诏草稿,等到皇帝更衣完毕,与贾卜嘉一同向皇太后报告,宣布给诸王贝勒。那天晚上皇帝去世,麻勒吉遵照旨意处理事务。不久之后,他被任命为秘书院学士。
康熙五年,他被提升为刑部侍郎。七年,他被任命为江南江西总督。当时苏州、松江频繁遭受水患,布政使慕天颜提议疏浚吴淞江、刘河口,麻勒吉因此与巡抚玛祜上疏请求用各府漕折银十四万作为工程费用。淮、扬地区被水冲毁的田地,请求永远免除岁赋。皇帝下令一并批准执行。镇江驻防的士兵揭发将军李显贵、知府刘元辅侵吞钱粮,皇帝派遣学士折尔肯等人前往调查,证实了事实,麻勒吉因没有首先举报而被处罚,并被拘禁到京师接受调查。给事中姚文然上疏说,麻勒吉的罪行尚未确定,应该宽大处理,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不久之后,命令他恢复原职。十二年,进行大计,他被降职为兵部督捕理事官。
吴三桂反叛,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以及提督马雄在广西叛变响应吴三桂。十六年,皇帝命令他前往简亲王喇布军中,招抚孙延龄。等到他到达桂林,孙延龄已经被吴三桂所杀,他的部将刘彦明等人率领部众投降。十八年,皇帝下诏命令麻勒吉前往广西保护各军,当时马雄已经去世,他的儿子马承荫投降,被授予招义将军,封为伯爵。不久之后,部下士兵因为军饷不足而哗变,麻勒吉上奏说:“马承荫与黄明、叶秉忠都是叛军将领归顺,现在马承荫被授予高官,而黄明、叶秉忠还没有被授予官职,所以暗中唆使士兵作乱。叶秉忠年纪大了,没有异心,只有黄明强悍,被柳州官兵所慑服,如果不调任到其他地方,终究可能会造成危害。”于是授予黄明总兵官。黄明再次叛变,皇帝下诏命令麻勒吉与偏沅巡抚韩世琦会合讨伐,不久黄明被苗人所杀。十九年,巡抚傅弘烈讨伐叛贼到柳州,马承荫再次叛变,傅弘烈遇害,皇帝命令麻勒吉兼摄巡抚事务。当时柳州再次发生变乱,民众大量逃亡,田地荒芜,赋税混乱,麻勒吉招抚流亡者,让他们回归故业,修缮学校,振兴文化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政绩。二十一年,撤销故定南王所部,分别隶属于八旗汉军,麻勒吉率领他们返回京师。
二十三年,他被任命为步军统领。二十八年,他去世。三十七年,兵部上奏说黄明被贵州参将上官斌等人所擒获,麻勒吉因妄报被追究。剥夺了他的官职。江南民众在雨花台为麻勒吉立碑纪念他的功绩,并祭祀他。
阿席熙,瓜尔佳氏,是满洲镶红旗人。他从兵部笔帖式四级晋升到光禄寺卿。经过考核,辅政大臣鳌拜等人命令他解除职务,随旗行走,后来又因为事情被剥夺官职。圣祖亲自处理政务后,认为他没有罪,于是任命他为郎中。康熙七年,他被破格提拔为陕西布政使。因为表现卓越,他被提升为巡抚。康熙十二年,他被任命为江南江西总督。耿精忠叛乱,觊觎江西,阿席熙派兵前去剿灭,并下令援助浙江。不久,耿精忠攻陷了广信、建昌、饶州,参将陈九杰等人响应他。阿席熙派兵防守徽州,敌军攻陷了绩溪、婺源,威胁到徽州,他连续击败了敌人。简亲王喇布率领军队到达江宁,让阿席熙协助军事事务。康熙十七年,他上疏报告江南清理出隐瞒的田地一万四千多顷、山八百多里,因此被任命为兵部尚书。不久,因为被指控忽视巡抚慕天颜上奏的浮夸之事,被免职。去世后,阿席熙因为廉洁居官而受到江南士民的尊敬,被祀为名宦。
玛祜,哲柏氏,是满洲镶红旗人。顺治九年中进士。被任命为佐领,兼任刑部员外郎。后来升任钦天监监正。康熙八年,江宁巡抚职位空缺,命令议政大臣等推荐满洲郎中以上、学士以下通汉文有才能的人备选,但推荐的都不符合皇帝心意,于是特别任命了玛祜。康熙九年夏天,淮安、扬州两府连续降雨,田地和房屋多被淹,皇帝下令动用国库赈济。玛祜上疏请求免除桃源等县的积欠赋银,以及六、七两年未完成的漕米。部里讨论认为漕米没有免除的先例,但皇帝特别批准了他的请求,并减免了苏、松、常三府受灾年份的赋税。
康熙十年,玛祜上疏说:‘苏、松两府的赋税最重,从明朝洪武初年张士诚占据此地开始,就对百姓怀恨在心,收取豪户的租税,交给官府确定赋税额度,比宋朝多七倍、元朝多三倍,因此百姓财力枯竭,拖欠的赋税越来越多。从康熙元年至八年,百姓拖欠了两百多万,催收稍微急一些,就有人逃亡,旧欠未清,新欠又积压。请命令部里核实减少两府的浮粮,以期每年赋税都能清偿。’疏文提交给部里讨论,但因为税率已经很久没有变动,所以被搁置。当时布政使慕天颜请求疏浚吴淞江、刘河,玛祜与总督麻勒吉请求用漕粮折算的十四万充作费用。给事中柯耸上疏说,东南水利应该趁此机会兴修,彻底疏通各支流。皇帝下令玛祜复查。玛祜说各州县的支流都已经疏通,吴江县长桥是太湖泄水的要道,应该下令开凿。不久,因为京口将军李显贵等人贪污军饷的事情被揭露,玛祜因为未先举报,被官员弹劾,应该降职,但皇帝命令他留任。康熙十二年,黄、淮河水涨,清水潭石堤决口,高邮等十八州县卫所受灾,玛祜上奏请求动用国库赈济。康熙十五年,连绵阴雨不停止,因为忧虑过度去世。遗疏中极力陈述水灾给百姓带来的困苦,没有一句涉及私事。皇帝下诏褒奖他,谥号为清恪。
施维翰,字及甫,是江南华亭人。顺治九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江西临江推官,清理漕运弊端,善于审理案件,使奸猾顽劣之徒收敛。巡抚郎廷佐上奏他的政绩,举荐他为卓越的人才,被内调为兵部主事。后来改任山东道御史,上疏说:‘审查官员首先要重视惩罚贪污,尤其应该先严格对待高级官员。各督抚按露章弹劾,应该包括监司,不要只以州县官员来推卸责任。’又说:‘纠举的方法,文官要严密,武官要宽松。镇帅掌握重兵,有的平庸衰弱,难以依靠;有的放纵贪婪,残害军民。督抚按徇私舞弊,不纠举,一旦事发,应与犯人同罪。’皇帝下令讨论并执行。康熙十七年,被派往陕西巡查。圣祖即位后,裁撤巡按,施维翰请假回家。
康熙三年,施维翰再次被任命为江南道御史,上疏说:‘直省钱粮,常常委托府佐协助征收,所到之处铺设供给,不免扰民。甚至纵容胥役,横征暴敛。请一律禁止,以专责成、杜绝扰民。’部里下令禁止。巡查盐河东,征收的税额如数完成。康熙八年,上疏弹劾偏沅巡抚周召南庇护贪官。康熙十一年,上疏弹劾福建总督刘斗徇私情题建故靖南王耿继茂祠。周召南、刘斗都被贬谪。康熙十二年,内调,以四品官的俸禄仍留任御史。上疏说:‘设立登闻鼓,原本是为了伸张士民冤屈,所以让科道共同参与此事。但是每次收取诉状,必须等待科道六十多员集议,往往导致拖延。请用满、汉科道各一名官员负责,半年更换一次。’皇帝同意了。
迁任鸿胪寺少卿,多次升迁至左副都御史。浙江巡抚陈秉直推荐举荐学道陈汝璞,被左都御史魏象枢弹劾,陈秉直应该降职调任,但用加级来抵消。施维翰说:‘陈秉直与陈汝璞见闻最近,却徇私情妄加推荐,不像是寻常的失误。请命令部里定议,凡保举不当的人被降职调任的,不允许用加级来抵消。’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因此将其定为条例。给事中李宗孔继位弹劾陈秉直,被降职。
康熙十八年,被任命为山东巡抚。恰逢年成不好,百姓多流离失所,施维翰上疏请求赈济,并截留漕米五万石发往济南仓库储存,分发给饥民。又上疏说:‘青、莱等府距离临清仓库较远,办理转运非常困难。请永远改为折算,以减少转运。’百姓非常高兴。康熙二十一年,代替李之芳担任浙江总督。李之芳查办军士鼓噪,拘禁了两百多人。施维翰到任后,立即判决,多方面平反。康熙二十二年冬天,调任福建,尚未上任,康熙二十三年春天去世,谥号为清惠。
评论说:李率泰镇守福建,抵御郑成功父子;赵廷臣总督浙江,捉拿张煌言,对平定叛乱有功。郎廷佐清理拖欠的赋税。佟凤彩平均里甲、免除夫役,为民除害。麻勒吉最初奉命迫使张玄锡自杀,圣祖下旨斥责他放纵恣意。然而在江南有惠政,阿席熙、玛祜的清誉尤其超过他们。施维翰在朝中敢于直言,外出担任边疆要职,处理得当。他们都是康熙初年的贤能大臣。仁慈君子,屏藩王国,他们的功绩非常显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注解
李率泰:李率泰,字寿畴,汉军正蓝旗人,是清朝初年的将领,以战功显赫著称。
赵廷臣:赵廷臣,清朝官员,曾任浙江巡抚。
袁懋功:袁懋功,具体信息不详,可能是与李率泰同时代的人物。
徐旭龄:徐旭龄,具体信息不详,可能是与李率泰同时代的人物。
郎廷佐:郎廷佐,清朝官员,曾任江西巡抚。
廷相:廷相,郎廷佐的弟弟,具体信息不详。
郎永清:人名。
廷极:廷极,郎永清的儿子,具体信息不详。
佟凤彩:佟凤彩,清朝官员,曾任江南巡抚。
麻勒吉:麻勒吉,清朝官员,曾任江南巡抚。
阿席熙玛祜:阿席熙玛祜,具体信息不详,可能是与李率泰同时代的人物。
施维翰:施维翰,清朝官员,江南华亭人,曾任江西临江推官、山东巡抚等职。
太祖:太祖是清朝的建立者,年号顺治。
太宗:太宗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察哈尔:察哈尔,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朝鲜:朝鲜,指朝鲜半岛,此处可能指朝鲜王朝。
明锦州:明锦州,指明朝时期的锦州城,今辽宁省锦州市。
贝勒:贝勒是清朝的一种封号,表示对有功之人的奖励。
阿巴泰:阿巴泰,指清朝初年的将领。
山东:山东,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今山东省。
梅勒额真:官名,指蒙古地区的官员。
睿亲王多尔衮:睿亲王多尔衮,清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豫亲王多铎:豫亲王多铎,清朝初年的将领。
扬州:扬州,指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
江宁:江宁,今南京市,古代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苏州:苏州,指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
松江:松江,指中国上海市的一个区域,明朝时期属江苏省。
江阴:江阴,指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
阎应元:阎应元,江阴典史,即江阴的行政官员。
端重亲王博洛:端重亲王博洛,清朝初年的亲王。
阿达哈哈番:阿达哈哈番,清朝官职,为从三品。
拖沙喇哈番:拖沙喇哈番,清朝官职,为正四品。
郑彩:郑彩,指明朝末年的海盗。
靖南将军陈泰:靖南将军陈泰,清朝将领。
连江:连江,指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县。
长乐:长乐,指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县。
郭天才:郭天才,指江西的盗贼。
洪承畴:洪承畴是清朝初年的一位著名将领。
世职:世袭的官职。
阿思哈尼哈番:阿思哈尼哈番,清朝官职,为从二品。
两广总督:两广总督,清朝官职,负责广东和广西两省的行政和军事。
桂王朱由榔:桂王朱由榔,明朝末年的南明皇帝。
李定国:李定国,南明将领。
土寇廖笃增:土寇廖笃增,指广西的土匪。
靖南将军珠玛喇:靖南将军珠玛喇,清朝将领。
郑成功:明末清初抗清名将。
宁古塔:宁古塔,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高、雷二郡:高、雷二郡,指广东的高州和雷州。
耿继茂:耿继茂,清朝将领。
红毛:红毛,指欧洲的殖民者。
万安所:万安所,指一个地名。
杨宣:杨宣,郑成功的将领。
南安岭:南安岭,指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山脉。
罗星塔:罗星塔,指福州的一个塔。
都统:都统,清朝官职,为正二品,掌管军事。
八尺门:八尺门,指一个地名。
锦:锦,指郑成功的儿子郑锦。
梁山:梁山,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今山东省境内。
红毛夹板船:红毛夹板船,指欧洲的船只。
贡生:贡生,指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资格。
山阳:山阳,指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
江宁同知:江宁同知,指江宁的副行政官员。
经略湖广:经略湖广,指负责湖广地区的军事和政治。
冤狱:冤狱,指冤枉的判决。
土官:土官,指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员。
罗罗:罗罗,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仲家:仲家,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米家:米家,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蔡家:蔡家,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龙家:龙家,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白罗:白罗,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儒学:儒学,指儒家学说。
布政司:清朝地方行政机构,负责财政和民政。
驿骚:驿骚,指官员的腐败行为。
鬼方:鬼方,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苗:苗,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土人:土人,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侗人:侗人,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蛮人:蛮人,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冉家蛮:冉家蛮,指古代对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呼。
教化:教化,指教育和感化。
儒教:儒教,指儒家学说。
土官私袭:土官私袭,指土官私自继承官职。
籍:籍,指户籍。
布政司达部:布政司达部,指布政司上报中央政府。
畔端:畔端,指争端。
湖广:湖广,指明清时期的湖广省,包括今湖南、湖北两省。
贵州:贵州,指中国贵州省。
苗属:苗属,指苗族所属的群体。
罗罗属:罗罗属,指罗罗所属的群体。
斗杀:斗杀,指打斗和杀戮。
儒学起送:儒学起送,指通过儒学教育来选拔官员。
世次籍:世次籍,指世袭的官职和户籍。
政声:政声,指政治声誉。
徵:徵,征收。
免:免,指免除。
督粮道:督粮道,指负责粮食供应的官员。
巡抚:巡抚,清朝地方官职,负责监督一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
赋蠲赈:赋蠲赈,指减免赋税和赈济灾民。
经略:经略是指负责某地区军事和政治事务的官员。
清幹:清幹,指清廉能干。
题授:题授,指任命。
下湖南道副使:下湖南道副使,指湖南道的副行政官员。
平冤狱:平冤狱,指纠正冤假错案。
察民间疾苦:察民间疾苦,指调查了解民间的困难和痛苦。
定赋蠲赈:定赋蠲赈,指确定赋税和赈济灾民的政策。
惩贪横:惩贪横,指惩罚贪污和横暴的行为。
禁吏卒驿骚:禁吏卒驿骚,指禁止官员和士兵的腐败行为。
议行:议行,指讨论和执行政策。
擢:提升官职,提拔。
云贵总督:清朝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云南和贵州两省。
土寇:指民间武装势力,通常指反抗官府的盗贼。
湄潭:地名,位于贵州省。
瓮安:地名,位于贵州省。
流官:指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员,与世袭官员相对。
卫:古代军事编制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
府:古代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县:古代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或县。
法令纷更:指法律命令频繁更改。
重役:指繁重的劳役。
田土荒芜:指土地因战乱等原因而荒废。
招民开垦:招募民众开垦。
顺治十七年:顺治是清朝第三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十七年即1660年。
秋粮贷:指秋季收获的粮食作为贷款。
春种资:指春季种植所需的资金。
吴三桂:吴三桂是清朝初年的一位将领,后起兵反清。
世祖:世祖是清朝第二位皇帝,年号顺治。
边贡:指边疆地区向中央朝廷进贡。
土酋:指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
龙吉兆: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兵部尚书:清朝官职,掌管军事。
浙江:地名。
一条鞭法:清朝时期的一种税收制度,简化了税收程序。
註册:登记册。
箠楚:指鞭打,比喻严刑峻法。
窝逃:指藏匿逃犯。
顺天香河: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礼科给事中:清朝官职,负责礼仪和科举考试。
废官:被废黜的官员。
恩诏:皇帝颁布的赦免令。
都察院:清朝官署,负责监察官员。
严覈才品:严格审查官员的才能和品德。
保甲:古代户籍制度,将一定范围内的居民编为保甲。
屯田粮额:指屯田制度下的粮食征收额。
部格:指政府发布的规章。
海岛投诚官兵:指从海岛投诚的官兵。
水师提镇:指水军将领。
太湖:地名,位于中国东部,是大型淡水湖。
奸宄:指坏人。
快号船:一种快速船只。
杭、嘉、湖三郡:指杭州、嘉兴、湖州三个郡。
阮美: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郑殷: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蔡昌登: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定海:地名,位于浙江省。
张煌言:张煌言,明朝末年抗清将领。
崇节俭:提倡节俭。
宽小眚:宽容小的过错。
罣误降革人员:因犯错误而被贬降或革职的人员。
印契:凭证。
宝泉、宝源两局:指负责铸钱的机构。
浙东:地名,位于浙江省东部。
叛狱:指叛乱案件。
谳鞫:审判。
钱粮:指钱币和粮食。
宿弊:长期存在的弊端。
帑:国库。
估舶:用于贸易的船只。
江西:地名,位于中国东部。
广宁:地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防御:防守,抵御。
游击:古代军事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游击将军。
笔帖式:清朝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国史院:清朝官署,负责编纂国史。
肃亲王豪格:清朝亲王,名豪格。
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
英亲王阿济格:清朝亲王,名阿济格。
姜瓖:人名。
秘书院学士:清朝官职,负责秘书工作。
江西巡抚:清朝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江西省。
逋赋:欠缴的赋税。
蠲缓:减免。
苏民困:减轻民众的困苦。
广信:地名,位于江西省。
江南江西总督:江南江西总督,清朝地方官职,负责江南和江西两省的行政、财政和军事。
巡阅:巡视查看,检查。
密疏:秘密上疏,指秘密呈递的奏章。
屯聚:聚集,集结。
海岛:海洋中的岛屿。
犯江南:侵犯江南地区。
汛兵:驻防的士兵。
水师:海军。
舟楫:船只。
邻省:邻近的省份。
劲兵:精锐的军队。
事格不行:事情没有按照预期进行。
陷镇江:攻陷镇江。
袭瓜洲:偷袭瓜洲。
窥江宁:窥视江宁。
城守:城池的守卫。
单弱:单薄,弱小。
噶楚哈:人名。
玛尔赛:人名。
旋师:返回军队。
邀入城:邀请进入城中。
挫其前锋:挫败其前锋。
舟二十馀:船只二十多艘。
战舰蔽江:战舰遮蔽了江面。
登埤固守:登上堤坝,坚固防守。
提督:官名,指高级军事指挥官。
管效忠:人名。
总兵:官名,指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梁化凤:人名。
歼除:消灭。
叛寇:叛乱的敌人。
捷闻:好消息传来。
嘉奖:表扬奖励。
分江南江西总督为二:将江南江西的总督职位分为两个。
专督江南:专门负责江南。
复旧制:恢复旧有的制度。
兼江西:同时负责江西。
解任:解除职务。
致仕:退休。
大学士:官名,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金之俊:人名。
诋:诽谤。
廷佐:人名。
穷治:彻底查办。
违例妄诉:违反规定胡乱告发。
俟病痊起用:等到病愈后被重新起用。
镌二秩:降级两级。
耿精忠:耿精忠,清朝末年叛乱将领,曾叛乱于江南。
福建总督:福建总督,清朝地方官职,负责福建地区的行政、财政和军事。
大将军:大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军事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将军。
康亲王杰书:人名。
金华:地名。
句结海寇:勾结海盗。
剿抚兼施:剿灭和安抚同时进行。
鞍马:马匹。
甲胄:盔甲。
赐:赏赐。
从大将军康亲王杰书治军:跟随大将军康亲王杰书指挥军队。
浑源州:地名。
豁逋赋:免除拖欠的赋税。
高山:人名。
窜伏:逃窜隐藏。
为盗:成为盗贼。
丁壮:强壮的劳动力。
搜捕:搜查捕捉。
斩获:捕获斩杀。
江西赣州知府:官名,指江西赣州地区的行政长官。
平反冤狱:纠正冤案。
居官有声:做官有声望。
牧马:放牧马匹。
南阳:地名。
协济:协助供应。
郧、襄:地名。
陆路挽运:陆路运输。
议徵民夫数万:提议征召数万民夫。
疏水道:疏通水道。
仿古转搬法:模仿古代的转运方法。
安塘递运:在池塘中递送运输。
漕运总督:官名,指负责漕运的总督。
衡、永、宝三郡:衡阳、永州、宝庆三个郡。
粤盐:广东的盐。
淮盐:淮河地区的盐。
申巡抚题请改於江南、江西采运:请求巡抚提出在江南、江西采购的请求。
课最:考核成绩最优。
山东巡抚:官名,指山东地区的行政长官。
卒官:在任上去世。
祀名宦:祀名宦,指祭祀有功于地方的官员。
山西浑源州:地名。
山西道御史:官名,指山西地区的监察官。
河东盐政:官名,指负责河东地区盐政的官员。
巡按湖南:官名,指巡视湖南地区的官员。
武昌道参议:官名,指武昌地区的参议官。
广西右布政使:官名,指广西地区的布政使。
供亿浩繁:供应和需求极其庞大。
筹济无匮:筹备和供应从不缺乏。
江西左布政使:官名,指江西地区的布政使。
四川巡抚:官名,指四川地区的行政长官。
成都府城:成都府的城池。
学宫:学校。
濬都江大堰:疏浚都江堰。
贵州巡抚:官名,指贵州地区的行政长官。
驿站:古代传递官方文书和物品的驿站。
腰站:中途的驿站。
重安江:地名。
杨老堡:地名。
黄丝铺:地名。
盘江坡:地名。
江西坡:地名。
软轿坡:地名。
繇单规式:征用单据的格式。
花户:指纳税的户。
私派:私自征收。
清釐:清理。
丁母忧:因母亲去世而守丧。
河南巡抚:河南巡抚是清朝时期设立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管理河南省的政务。
彰德:彰德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
万金渠:万金渠是彰德地区的一条古渠,用于灌溉和排水。
康熙: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其在位期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
水患:水患是指由于洪水等水灾造成的灾害。
凤彩:凤彩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河南巡抚。
修濬:修濬是指对河流、渠道等进行疏浚和修复。
弭民害:弭民害是指消除对民众的危害。
里甲:里甲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乡镇。
徭役:徭役是指古代中国农民对国家承担的劳役和税收。
豪强:豪强是指封建社会中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的强势地主。
均平:均平是指平均分配,公平对待。
河工:河工是指治理河流的工程。
柳:柳是指柳树,古代常用于河工中的加固材料。
举人:举人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资格,相当于现代的进士。
会试: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通过后可参加殿试。
殿试:殿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后可获得进士资格。
修撰:修撰是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史书。
满洲:满洲是清朝建立前的民族,后成为清朝的主体民族。
苏完:苏完是满洲的一个部落。
圣训:圣训是指皇帝的教诲和指示。
经筵:经筵是指皇帝学习的地方。
义王:义王是古代的一种封号,表示对有功之人的奖励。
敕印:敕印是指皇帝颁发的命令和印章。
使:使是指派遣的使者。
学士:学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学官。
诰敕:诰敕是指皇帝颁发的命令或证书。
帑金:帑金是指国库中的金钱。
赈:赈是指救济,救济灾民。
简亲王:简亲王是清朝的一种封号,表示对有功之人的奖励。
招抚:招抚是指招降和安抚。
叛:叛是指背叛或反叛。
柳州:柳州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部兵:部兵是指某个部落的士兵。
八旗:八旗是清朝的一种军事组织形式。
步军统领:步军统领是清朝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统领步兵。
雨花台:雨花台是南京市的一个地名,因相传有花雨而得名。
阿席熙:阿席熙,清朝官员,满洲镶红旗人,曾任陕西布政使、巡抚、江南江西总督等职。
瓜尔佳氏:瓜尔佳氏,满洲八大姓之一,阿席熙所属的姓氏。
满洲镶红旗:满洲镶红旗,清朝八旗之一,由满洲人组成,是清朝军队的一部分。
兵部笔帖式:兵部笔帖式,清朝官职,负责兵部的文书工作。
光禄寺卿:光禄寺卿,清朝官职,掌管宫廷膳食及宴席。
考满:考满,清朝官员考核制度,定期对官员进行考核。
辅政大臣:辅政大臣,清朝初期设立的高级官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鼇拜:鼇拜,清朝初期著名大臣,曾辅佐顺治、康熙两朝皇帝。
郎中:郎中,清朝官职,掌管地方行政。
陕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清朝地方官职,负责陕西地区的行政事务。
参将:参将,清朝军事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师长。
陈九杰:陈九杰,清朝将领,曾参与平定耿精忠叛乱。
徽州: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古代著名的文化地区。
简亲王喇布:简亲王喇布,清朝亲王,曾参与平定耿精忠叛乱。
光禄寺:光禄寺,古代官署名,掌管宫廷膳食及宴席。
江南士民:江南士民,指江南地区的士人和百姓。
玛祜:玛祜,清朝官员,满洲镶红旗人,曾任江宁巡抚。
哲柏氏:哲柏氏,满洲八大姓之一,玛祜所属的姓氏。
翻译进士:翻译进士,清朝科举制度中的一种,专门选拔翻译人才。
佐领:佐领,清朝军事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团长。
刑部员外郎:刑部员外郎,清朝官职,负责刑部的文书工作。
钦天监:钦天监,古代官署名,负责天文、历法等事务。
监正:监正,钦天监的官员,负责监督天文观测。
议政大臣:议政大臣,清朝初期设立的高级官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帑赈济:帑赈济,用国库资金进行赈济。
蠲免:蠲免,减免赋税。
漕米:漕米,指用于漕运的粮食。
科则:科则,指科举考试的等级。
豪户:豪户,指富有的家庭。
逃亡:逃亡,指逃避赋税或徭役。
胥役:胥役,指官府的差役。
诛求:诛求,勒索。
科道:科道,指科举及第的士人和道员。
督抚按:督抚按,指总督、巡抚、按察使等地方官员。
露章弹劾:露章弹劾,公开弹劾官员。
监司:监司,指监察官员。
镇帅:镇帅,指镇守地方的将领。
庸碌衰惫:庸碌衰惫,指平庸无能且衰老疲惫。
纵恣婪赃:纵恣婪赃,指放纵自己,贪婪受贿。
徇隐弗纠:徇隐弗纠,指隐瞒不报。
戡定:戡定,平定。
釐逋赋:釐逋赋,清理拖欠的赋税。
均里甲:均里甲,平均分配里甲制度下的徭役。
蠲夫柳:蠲夫柳,减免徭役。
京口将军:京口将军,指驻守京口的将军。
李显贵:李显贵,清朝将领,因侵饷事被查处。
高邮:高邮,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区,古代著名的水乡。
石堤:石堤,用石头筑成的堤坝。
卫所:卫所,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遗疏:遗疏,遗留下来的奏章。
谥:谥,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尊号。
华亭: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古代著名的文化地区。
推官:推官,古代官职,负责审理案件。
清漕弊:清漕弊,清理漕运中的弊端。
折狱:折狱,审理案件。
奸顽:奸顽,指狡猾顽劣的人。
山东道御史:山东道御史,清朝官职,负责监察山东地区的官员。
督抚按露章弹劾:督抚按露章弹劾,指总督、巡抚、按察使等官员公开弹劾其他官员。
科道共与其事:科道共与其事,指科举及第的士人和道员共同参与某项事务。
鸿胪寺:鸿胪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外交和礼仪。
左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清朝官职,负责监察中央官员。
浙江巡抚:浙江巡抚,清朝地方官职,负责浙江地区的行政事务。
陈秉直:陈秉直,清朝官员,曾任浙江巡抚。
陈汝璞:陈汝璞,清朝官员,曾任学道。
魏象枢:魏象枢,清朝官员,曾任左都御史。
加级抵销:加级抵销,通过提升官职来抵消降职。
偏沅巡抚:偏沅巡抚,清朝地方官职,负责偏沅地区的行政事务。
周召南:周召南,清朝官员,曾任偏沅巡抚。
刘斗:刘斗,清朝官员,曾任福建总督。
李之芳:李之芳,清朝官员,曾任浙江总督。
鼓譟:鼓譟,指军队中的喧哗声。
系累:系累,牵连。
临清仓:临清仓,位于山东省临清市,是古代重要的粮食储备仓库。
岁祲:岁祲,指年成不好,收成不佳。
赈恤:赈恤,救济灾民。
青、莱等府:青、莱等府,指山东省青州、莱州等地区。
代:代,接替。
镇福建:镇福建,指担任福建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郑成功父子:郑成功父子,指郑成功及其儿子郑经。
恺悌君子:恺悌君子,指性格和善、宽厚的君子。
屏藩王国:屏藩王国,指边疆地区,起到屏障作用的国家。
厥绩懋矣:厥绩懋矣,指他的功绩很显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评注
阿席熙,瓜尔佳氏,满洲镶红旗人。自兵部笔帖式四迁光禄寺卿。考满,辅政大臣鼇拜等令解任,随旗行走,复坐事夺官。
此段描述了阿席熙的仕途经历,从兵部笔帖式起家,历经四迁至光禄寺卿,后因辅政大臣鼇拜等人的影响而解任,再因事夺官。这一段展现了阿席熙在官场上的起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
圣祖亲政,鉴其无罪,命以郎中用。七年,超擢陕西布政使。举卓异,擢巡抚。
这段话赞扬了圣祖对阿席熙的公正对待,尽管他曾被夺官,但圣祖亲自审查后认为其无罪,重新起用。阿席熙的官职得到提升,表现了他的能力和忠诚。
康熙十二年,迁江南江西总督。耿精忠叛,窥江西,阿席熙发兵赴剿,并檄援浙江。
阿席熙在康熙十二年升任江南江西总督,面对耿精忠的叛乱,他果断发兵剿匪,并支援浙江,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果断。
未几,精忠陷广信、建昌、饶州,参将陈九杰等应之。阿席熙遣兵防徽州,贼陷绩溪、婺源,扰及徽州,迭克之。
这段描述了阿席熙在对抗叛乱中的军事行动,他不仅成功防御了敌人的进攻,还多次击败敌人,显示了他在战场上的指挥才能。
简亲王喇布率师至江宁,以阿席熙参赞军务。
阿席熙在军事上的表现得到了简亲王喇布的认可,被任命为参赞军务,这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
十七年,疏报江南清出隐漏田地一万四千馀顷、山八百馀里,加兵部尚书。
阿席熙在任期间清查田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被加封为兵部尚书,这一举措体现了他在治理上的成效。
寻坐瞻徇巡抚慕天颜奏销浮冒,罢任。
然而,阿席熙也因为一些不当行为而被罢免官职,这反映了古代官场的复杂性和政治斗争的残酷。
玛祜,哲柏氏,满洲镶红旗人。顺治九年翻译进士。
玛祜的简介中提到了他的科举出身,以及他在顺治九年通过翻译进士的考试,这显示了他的学识和才能。
授佐领,兼刑部员外郎。迁钦天监监正。
玛祜的官职经历表明他在官场上的晋升和才能,从佐领到刑部员外郎,再到钦天监监正,显示了他的能力和政治地位。
康熙八年,江宁巡抚缺,命议政大臣等会推满洲郎中以上、学士以下通汉文有才能者备擢用,举奏皆不当上意,特以命玛祜。
康熙八年,玛祜被特别任命为江宁巡抚,这表明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和才能。
九年夏,淮安、扬州二府久雨,田庐多淹,诏发帑赈济。
玛祜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了对民众的关怀,他积极向皇帝请示赈济,这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为民所想的精神。
十年,疏言:‘苏、松二府额赋最重,由明洪武初以张士诚窃据其地,迁怒於民,取豪户收租籍,付有司定赋额,较宋多七倍、元多三倍,是以民力困竭,积逋遂多。’
玛祜在这段话中指出了苏、松二府赋税过重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历史原因,这表明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施维翰,字及甫,江南华亭人。
施维翰的简介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了他的籍贯和字号,为读者提供了基本信息。
顺治九年进士,授江西临江推官,清漕弊,善折狱,奸顽敛迹。
施维翰的官职经历显示了他的能力和政绩,他在江西临江推官任上清除了漕弊,善于处理案件,使得奸顽之徒收敛。
巡抚郎廷佐奏其治行,举卓异,内擢兵部主事。
施维翰的政绩得到了巡抚郎廷佐的认可,因此被提拔为兵部主事,这进一步证明了他的能力和价值。
改山东道御史,疏言:‘察吏首重惩贪,尤宜先严大吏。’
施维翰在山东道御史任上提出了严惩贪污的建议,这显示了他对廉政的重视和对官场腐败的坚决态度。
十八年,授山东巡抚。
施维翰在康熙十八年被任命为山东巡抚,这是他官职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会岁祲,民多流亡,维翰疏请赈恤,并截留漕米五万石发济南仓存贮,散给饥民。
施维翰在自然灾害面前积极采取措施,请求赈恤,并截留漕米以救济饥民,这体现了他对民众的关怀和责任感。
论曰:李率泰镇福建,御郑成功父子,赵廷臣督浙江,执张煌言,有功於戡定。
这段话是对李率泰和赵廷臣的评价,他们都在平定叛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和才能。
郎廷佐釐逋赋。佟凤彩均里甲、蠲夫柳,为民袪害。
这段话提到了郎廷佐和佟凤彩的政绩,他们在治理国家、减轻百姓负担方面做出了贡献。
麻勒吉初奉使迫张玄锡至死,圣祖谕斥其纵恣。
这段话揭示了麻勒吉在执行任务时的不当行为,以及圣祖对他的批评,这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权力滥用和皇帝的权威。
然於江南有惠政,阿席熙、玛祜清望尤过之。
这段话对阿席熙和玛祜在江南的政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的清望和政绩超过了其他人。
施维翰在台敢言,出持疆节,措置得大体。
这段话赞扬了施维翰在台上的直言不讳和在处理疆域事务上的能力,他的举措得到了认可。
皆康熙初贤大吏也。恺悌君子,屏藩王国,厥绩懋矣!
这段话总结了康熙初年几位贤能的大臣,他们的品德和能力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