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原文
诸王五
太宗诸子
肃武亲王豪格子温良郡王猛峨、猛峨子延信 辅国公叶布舒 承泽裕亲王硕塞庄恪亲王允禄 镇国悫厚公高塞 辅国公品级常舒 辅国公韬塞 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
世祖诸子
裕宪亲王福全 荣亲王 恭亲王常宁 纯靖亲王隆禧
太宗十一子:孝庄文皇后生世祖,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生第八子,懿靖大贵妃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元妃钮祜禄氏生洛博会,继妃乌喇纳喇氏生肃亲王豪格、洛格,侧妃叶赫纳喇氏生承泽亲王硕塞,庶妃颜紥氏生辅国公叶布舒,庶妃纳喇氏生镇国公高塞,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辅国公品级常舒,庶妃生辅国公韬塞。洛格、洛博会及第八子,皆殇,无封。
肃武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初从征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有功,授贝勒。天命十一年,偕贝勒代善等征紥噜特部,斩其贝勒鄂斋图。天聪元年,败明兵於锦州,复率偏师卫塔山粮运。二年,偕济尔哈朗讨蒙古固特塔布囊,诛之,收其众。三年十月,偕贝勒莽古尔泰等视通州渡口,师薄明都,豪格迎击宁、锦援兵于广渠门外,敌伏於右,豪格以所部当之,冲击至城壕,明兵大溃,偕岳讬、萨哈璘围永平,克香河。六年,从伐察哈尔,移师入明边,略归化诸路。六月,进和硕贝勒。
七年,诏问征明与朝鲜、察哈尔三者何先,疏言:“征明,如徒得锦州,馀坚壁不下,旷日持久,恐老我师。宜悉我众及边外新旧蒙古从旧道入,谕各屯寨,以我欲和而彼君不答,彼将自怨其主。再用更番法,俟马肥,益以汉兵巨炮,一出宁远,一出旧道,夹攻山海关,不得,则屯兵招谕流贼,驻师通州,待其懈而击之。朝鲜、察哈尔且缓图焉。”八月,略山海关。八年,从上自宣府趋朔州。豪格偕扬古利毁边墙,分兵自尚方堡入,略朔州及五台山,从上视大同,击败明援兵。
九年,偕多尔衮等收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抵托里图,定盟。还抵归化城,复略山西边郡,毁宁武关,入代州、忻州。崇德元年四月,进封肃亲王,掌户部事。寻坐党岳讬漏上言有怨心,降贝勒,解任,罚银千。旋偕多尔衮攻锦州,仍摄户部。又从征朝鲜,偕多尔衮别自宽甸入长山口,克昌州,败安州、黄州兵於宁边城下。复遣将败其援兵,次宣屯村,村民言:“黄州守将闻国王被围,遣兵万五千往援,行三日矣。”我军疾驰一昼夜,追及於陶山,击败之。九月,坐固山额真鄂莫克图欲胁取蒙古台吉博洛女媚事豪格,豪格不治其罪,罢部任,罚银千。
三年九月,伐明,自董家口毁边墙入,败明兵於丰润。遂下山东,降高唐,略地至曹州,还下东光。又遣骑二千破明兵,克献县。四年四月,师还,赐马二、银万,复摄户部,复原封。又偕多铎败宁远兵,斩明将金国凤。五年六月,偕多尔衮屯田义州,刈锦州禾,克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兵夜出袭镶蓝旗营,击败之。又击洪承畴杏山,偕多尔衮围锦州。坐离城远驻,复遣兵还家,降郡王。六年,再围锦州,击松山及山海关援兵,皆败之,获马五百馀。
承畴将兵十三万援锦州,破其垒三。上至军,将驻高桥,豪格等恐敌约军夹攻,请改屯松山、杏山间。七年,松山明将夏承德密遣人请降,以其子舒为质,豪格遣左右翼夜梯城入,八旗兵继之,旦,克松山,获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斩官百馀、兵千六十有奇。进驻杏山,复偕济尔哈朗克塔山。叙功,复原封,赐鞍马一、蟒缎百。
顺治元年四月,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固山额真何洛会所讦,坐削爵。十月,大封诸王,念豪格从定中原有功,仍复原封。其年冬,定济宁满家洞土寇,堙山洞二百五十一。
三年,命为靖远大将军,偕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西征。师次西安,遣尚书星讷等破敌邠州,别遣固山额真都类攻庆阳。时贺珍、二只虎、孙守法据汉中、兴安,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据徽县、阶州。师自西安分兵进击,登雷、国玺、可成、克德俱降,馀溃走,下所陷城邑。陕西平。十一月,入四川,张献忠据西充,遣巴牙喇昂邦鳌拜先发,师继进,抵西充,大破之,豪格亲射献忠,殪,平其垒百三十馀所,斩首数万级。捷闻,上嘉奖。四年八月,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诸郡县悉定。四川平。五年二月,师还,上御太和殿宴劳。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三月,薨。
睿亲王纳豪格福晋,尝召其子富绶至邸校射。何洛会语人曰:“见此鬼魅,令人心悸,何不除之?”锡翰以告,睿亲王曰:“何洛会意,因尔不知我爱彼也。”由是得全。八年正月,上亲政,雪豪格枉,复封和硕肃亲王,立碑表之。十三年,追谥。亲王得谥自豪格始。以谥系封号上,曰武肃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豪格子七,有爵者二:富绶、猛峨。
富绶袭爵,改号曰显亲王。
康熙八年,薨,谥曰懿。
子丹臻,袭。
三十五年,从征噶尔丹。
四十一年,薨,谥曰密。
子衍潢,袭。
乾隆三十六年,薨,年八十二,谥曰谨。
富绶孙蕴著,袭。
乾隆中,自三等辅国将军授内阁侍读学士,历通政使、盛京户部侍郎。
调兵部侍郎,迁漕运总督。
坐受商人餽遗,谬称上旨籍盐政吉庆家,坐绞,上宽之,复授副都统,历凉州、绥远城将军,工部尚书。
既,袭封。
四十三年,复号肃亲王。
薨,年八十,谥曰勤。
丹臻孙永锡,袭。
官都统。
坐事,罢。
道光元年,薨,谥曰恭。
子敬敏,袭。
咸丰二年,薨,谥曰慎。
子华丰,袭,历内大臣、宗令。
以火器营设碓制药,占用王府地,华丰力拒之,诏责不知大体,罢宗令、内大臣。
八年,薨,谥曰恪。
子隆{勤心},袭,官内大臣。
光绪二十一年,疏请纳正言、裕财用,上嘉纳之。
二十四年,薨,谥曰良。
子善耆,袭。
三十三年,授民政部尚书。
逊国后,避居大连湾。
久之,薨,谥曰忠。
温良郡王猛峨,豪格第五子。
顺治十四年,封。
康熙十三年,薨。
子佛永惠,袭。
三十七年,降贝勒。
卒。
子揆惠,袭辅国公。
坐事,夺爵。
延信,猛峨第三子。
初封奉国将军。
累官至都统。
五十七年,从抚远大将军贝子允昷率师讨策妄阿喇布坦,驻西宁。
五十九年,授平逆将军,率师徇西藏,道青海,击败策妄阿喇布坦将策零敦多卜,遂入西藏。
西藏平。
诏曰:’平逆将军延信领满洲、蒙古、绿旗各军,经自古未辟之道,烟瘴恶溪,人迹罕见。身临绝域,歼夷丑类,勇略可嘉!封辅国公。’
寻摄抚远大将军事。
揆惠既夺爵,议以延信袭。
进贝子,再进贝勒。
授西安将军。
雍正五年,上以延信与阿其那等结党,又阴结允昷,徇年羹尧,入藏侵帑十万两,夺爵,逮下王大臣按治。
谳上延信党援、欺罔、负恩、要结人心、贪婪乱政、失误兵机,凡二十罪,当斩,上命幽禁,子孙降红带。
辅国公叶布舒,太宗第四子。
初封镇国将军。
康熙八年,晋辅国公。
二十九年,卒。
子苏尔登,降袭镇国将军。
承泽裕亲王硕塞,太宗第五子。
顺治元年,封。
时李自成奔潼关,河以南仍为自成守。
硕塞从豫亲王多铎师次孟津,进攻陕州,破自成将张有增、刘方亮,自成迎战,又大破之。
师入关,斩其将马世尧。
寻复从南征,击破明福王由崧,赐团龙纱衣一袭、金二千、银二万。
嗣复从多铎征喀尔喀、英亲王阿济格戍大同。
会姜瓖叛,硕塞移师解代州围,进亲王。
谕曰:’博洛、尼堪、硕塞皆不当在贵宠之列。兹以太祖孙故,加锡王爵。其班次、俸禄不得与和硕亲王等。’
七年,以和硕亲王下、多罗郡王上无止称亲王者,仍改郡王。
八年,复进和硕亲王。
迭掌兵部、宗人府。
十一年十二月,薨,予谥。
第一子博果铎,袭,改号曰庄亲王。
雍正元年,薨,年七十四,谥曰靖。
无子,宗人府题请以圣祖子承袭,世宗请於皇太后,以圣祖第十六子允禄为之后,袭爵。
居数日,上手诏谓:’外间妄议朕爱十六阿哥,令其承袭庄亲王爵。朕封诸弟为亲王,何所不可,而必藉承袭庄亲王爵加厚於十六阿哥乎?’
允禄精数学,通乐律,承圣祖指授,与修数理精蕴。
乾隆元年,命总理事务,兼掌工部,食亲王双俸。
二年,叙总理劳,加封镇国公,允禄请以硕塞孙宁赫袭。
寻坐事,夺爵,仍厚分与田宅,时论称之。
四年,坐与允礽子弘晳往来诡秘,停双俸,罢都统。
七年,命与三泰、张照管乐部。
允禄等奏:’藉田礼毕,筵宴当奏雨旸时若、五穀丰登、家给时足三章,本为蒋廷锡所撰,乐与礼不符,不能施於燕乐。请敕别撰。’
又奏:’中和韶乐,例用笙四、箫笛皆二,金、革二音独出众乐之上。请增笙为八,箫笛为四。’
又奏:’汉以来各史乐志,俱有镈钟、特磬。今得西江古镈钟,考定黄钟直度,上下损益,铸镈钟十二。窃以条理宜备始终,请仿周礼磬氏遗法,制特磬十二,与镈钟俱为特悬。乐阕击特磬,乃奏敔;大祭祀、大典礼皆依应月之律,设镈钟、特磬各一{虡}。’
上悉从之。
二十九年,允禄年七十,上赐诗褒之。
三十二年,薨,年七十三,谥曰恪。
子弘普,辅国公,前卒。
孙永巘,袭,历都统、领侍卫内大臣,仍管乐部、宗人府。
五十三年,薨,谥曰慎。
无子,以从子绵课袭,历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
嘉庆十八年,林清为乱,其徒入宫门,绵课持械拒,射伤一人,得旨议叙。
明年,上幸木兰,绵课奏河桥圮於水,意在尼行,不称上旨,坐罚俸,并罢诸职。
道光二年,坐承修裕陵隆恩殿工草率,降郡王。
四年,重修工蒇,复亲王。
六年,薨,谥曰襄。
子奕镈,嗣。
八年,以宝华峪地宫入水,追论绵课罪,降奕镈郡王,并夺诸子奕貹、奕飗、奕賟、奕赓职。
十一年,上五十万寿,复奕镈亲王。
十八年九月,坐与辅国公溥喜赴尼寺食鸦片,夺爵。
上闻奕镈浮薄无行,戍吉林;又娶民女为妾,改戍黑龙江,以允禄曾孙绵护袭。
绵护,允禄次子辅国公弘曧孙,辅国将军永蕃子也。
二十一年,薨,谥曰勤。
弟绵諽,袭,二十五年,薨,谥曰质。
子奕仁,袭,同治十三年,薨,谥曰厚。
子载勋,袭。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入京师,载勋与端郡王载漪相结,设坛於其邸,纵令侵使馆。
俄,授步军统领。
上奉太后幸太原,载勋从,为行在查营大臣。
既,与各国议和,罪祸首,夺爵,赐自尽。
弟载功,袭。
硕塞第二子博尔果洛,封惠郡王。
坐事,夺爵。
世宗既以允禄袭庄亲王,封博尔果洛孙球琳为贝勒,惠郡王所属佐领皆隶焉。
乾隆中,坐事,夺爵。
子德谨,袭辅国公。
子孙递降,以奉恩将军世袭。
镇国悫厚公高塞,太宗第六子。
初封辅国公。
康熙八年,进镇国公。
高塞居盛京,读书医无闾山,嗜文学,弹琴赋诗,自号敬一主人。
九年,卒。
子孙递降,至曾孙忠福,袭辅国将军,坐事夺爵。
辅国公品级常舒,太宗第七子。
初封镇国将军。
康熙八年,进辅国公。
十四年,坐事,夺爵。
三十七年,授辅国公品级。
明年,卒。
乾隆元年,高宗命录太祖、太宗诸子后无爵者,授常舒子海林奉恩将军,世袭。
再传至慧文,卒,命停袭。
辅国公韬塞,太宗第十子。
初封镇国将军。
康熙八年,进辅国公。
三十四年,卒。
乾隆元年,授韬塞子谕德奉恩将军,世袭。
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
顺治十二年,封襄亲王。
十三年,薨,予谥。
无子,爵除。
世祖八子:孝康章皇后生圣祖,孝献皇后董鄂氏生荣亲王,宁悫妃董鄂氏生裕宪亲王福全,庶妃巴氏生牛钮,庶妃陈氏生恭亲王常宁,庶妃唐氏生奇授,庶妃钮氏生纯靖亲王隆禧,庶妃穆克图氏生永幹。
牛钮、奇授、永幹皆殇,无封。
裕宪亲王福全,世祖第二子。
幼时,世祖问志,对:“原为贤王。”
世祖异之。
康熙六年,封,命与议政。
十一年十二月,疏辞,允之。
二十二年,上奉太皇太后幸五台,先行视道路,命福全扈太皇太后行。
次长城岭,上以岭险不可陟,命福全奉太皇太后先还。
二十七年,太皇太后崩。
既绎祭,谕曰:“裕亲王自太皇太后违豫,与朕同处,殊劳苦。”
命皇长子及领侍卫大臣送王归第。
二十九年七月,噶尔丹深入乌朱穆秦,命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允禔副之,出古北口;而以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
福全请发大同绿旗兵往杀虎口听调遣,上令发大同镇标马兵六百、步兵一千四百从征,兼命理藩院自阿喇尼设站处量发附近蒙古兵尾大军置驿。
福全又请凡谍报皆下军中,上从之。
师行,上御太和门赐敕印,出东直门送之。
上先后遣内大臣阿密达、尚书阿喇尼、都统阿南达等出塞,命各率所部与福全师会。
上出塞,驻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命康亲王杰书率师会福全,进驻博洛咎屯。
又命简亲王雅布参赞福全军事。
上先遣内大臣索额图、都统苏努分道出师,福全奏请令索额图驻巴林,待师至,与会,上从之,并令苏努同赴巴林,又趣阿密达、阿喇尼等速率兵内向分驻师所经道中以待。
上自博洛和屯还驻舍里乌朱,遣使谕福全曰:“兵渐与敌近,斥堠宜严明。噶尔丹当先与羁縻,以待盛京及乌喇、科尔沁诸部兵至。”
福全遣济隆胡土克图等以书喻噶尔丹曰:“我与汝协护黄教,汝追喀尔喀入我界,上命我等来论决此事。汝使言:‘我汗遵达赖喇嘛之谕。’讲信修礼,所关重大,今将於何地会议?”
并遗以羊百、牛二十。
苏努、阿密达师来会,福全疏言:“噶尔丹声息渐近,臣等分大军为三队,三队当置将。自参赞大臣以下、副都统以上在行间者,皆奋欲前驱,唯上所命。”
上命前锋统领迈图、护军统领杨岱、副都统札木素、塞赫、罗满色、海兰,尚书吉勒塔布、阿喇尼率前队,都统杨文魁、副都统康喀喇、伊垒、色格印率次队,公苏努、彭春率两翼,内大臣佟国维、索额图、明珠、阿密达从王亲督指挥,师遂进。
八月己未朔,次乌阑布通,厄鲁特兵遇。
黎明,整队进,日晡,与战,发枪炮。
至山下,厄鲁特兵於林内隔河高岸横卧橐驼以为障。
内大臣佟国纲等战没。
至昏,师左翼自山腰入,大败之,斩馘颇众。
师右翼阻河崖泥淖,夜收兵徐退。
事闻,上深奖谕之。
噶尔丹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至军前,请执土谢图汗、泽卜尊丹巴畀之,福全数其罪,遣还。
越日,济隆胡土克图率其弟子七十人来言:“博硕克图汗信伊拉古克三等言,入边侵掠,大非理。但欲索其仇土谢图汗及泽卜尊丹巴,迫而致此。彼今亦不敢复索土谢图汗,原以泽卜尊丹巴予其师达赖喇嘛,荣莫大矣!”
福全谓之曰:“土谢图汗、泽卜尊丹巴即有罪,唯上责之,岂能因噶尔丹之言遣还达赖喇嘛?且汝往来行说,能保噶尔丹不乘间奔逸掠我境内民人乎?”
济隆固言噶尔丹不敢妄行,福全许檄各路军止勿击。
时盛京及乌喇、科尔沁诸军未至,厄鲁特方据险,故福全既击败厄鲁特,欲因济隆之请羁縻之,待诸军至复战。
上以福全奏下王大臣集议,佥谓福全不即进军,明知济隆为噶尔丹游说以缓我师而故听之,坐失事机,上严旨诘责,又以允禔与福全不协,留军前必偾事,召先还京师。
福全遣侍卫吴丹、护军参领塞尔济等偕济隆谕噶尔丹,噶尔丹跪威灵佛前稽首设誓,复遣伊拉古克三赍奏章及誓书诣军前乞宥罪,出边待命。
上许之,复戒福全曰:‘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但性狡诈,我撤兵即虞背盟,仍宜为之备。’
十月,福全率师还,驻哈吗尔岭内,疏言:‘军中粮至十月十日当尽,前遣侍郎额尔贺图偕伊拉古克三谕噶尔丹,月馀未归,度噶尔丹已出边远遁。’
上以福全擅率师内徙,待归时议罪,命即撤兵还京师,令福全及索额图、明珠、费扬古、阿密达留后。
寻奏:‘噶尔丹出边,伊拉古克三等追及於塞外。噶尔丹具疏谢罪。’因并命福全还京师。
十一月,福全等至京师,命止朝阳门外听勘,谕曰:‘贝勒阿敏弃永平,代善使朝鲜,不遵旨行事,英亲王以兵譟,皆取口供,今应用其例。’
且谕允禔曰:‘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供与王有异同,必置汝於法。’
福全初欲录允禔军中过恶上闻,闻上命,流涕曰:‘我复何言!’遂引为己罪。
王大臣议夺爵,上以击败厄鲁特功,免夺爵,罢议政,罚俸三年,撤三佐领。
三十五年,从上亲征噶尔丹。
四十一年,重修国子监文庙。
封长子保泰为世子。
四十二年,福全有疾,上再临视。
巡塞外,闻福全疾笃,命诸皇子还京师。
福全薨,即日还跸。
临丧,摘缨,哭至柩前奠酒,恸不已。
是日,太后先临王第,上劝太后还宫,自苍震门入居景仁宫,不理政事。
群臣劝上还乾清宫,上曰:‘居便殿不自朕始,乃太祖、太宗旧典也。’
越日,再临丧,赐内厩马二、对马二、散马六、骆驼十,及蟒缎、银两。
予谥。
又越日,举殡,上奉太后临王第恸哭,殡行,乃已。
命如郑亲王例,常祭外有加祭。
御史罗占为监造坟茔,建碑。
福全畏远权势,上友爱綦笃,尝命画工写御容与并坐桐阴,示同老意也。
有目耕园,礼接士大夫。
子保泰、保绶。
保泰,初封世子,袭爵。
雍正二年,坐谄附廉亲王允禩国丧演剧,夺爵。
以保绶子广宁袭,保绶追封悼亲王。
四年,谕:‘广宁治事错缪,未除保泰朋党之习。’夺爵,锁禁。
弟广禄,袭。
乾隆五十年,薨,谥曰庄。
子亮焕,袭郡王。
嘉庆十三年,薨,谥曰僖。
孙文和,袭贝勒。
子孙循例递降,以镇国公世袭。
荣亲王,世祖第四子。
生二岁,未命名,薨。
追封。
恭亲王常宁,世祖第五子。
康熙十年,封。
十四年,分给佐领。
二十二年,府第灾,上亲临视。
是秋,上奉太皇太后幸五台,常宁扈从。
二十九年,噶尔丹深入乌朱穆秦。
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紥副之,出喜峰口;同时,裕亲王福全以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
先发,旋令率师会裕亲王军。
十一月,以击败噶尔丹不穷追,罢议政,罚王俸三年。
三十五年,从上亲征。
四十二年,薨。
上方巡幸塞外,命诸皇子经理其丧,赐银万,内务府郎中皂保监修坟茔,立碑,遣官致祭。
上还京师,临其丧。
第三子海善,袭贝勒。
五十一年,坐纵内监妄行,夺爵。
雍正十年,复封。
乾隆八年,卒,谥僖。
初夺爵,以常宁第二子满都护袭贝勒,屡坐事,降镇国公,又以海善孙斐苏袭贝勒。
子孙循例递降,以不入八分镇国公世袭。
纯靖亲王隆禧,世祖第七子。
康熙十三年,封。
十四年,分给佐领。
十八年七月,隆禧疾笃,上亲临视,为召医。
是日再临视,日加申,薨,上痛悼,辍朝三日。
太皇太后欲临其丧,上力谏乃止。
上复欲临奠,太皇太后亦谕止之,留太皇太后宫中。
越日,上临奠,命发帑修茔,加祭,予谥。
子富尔祜伦,袭,明年,薨,上辍朝三日。
又明年,葬纯亲王隆禧,上临奠。
富尔祜伦无子,未立后,爵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译文
太宗的诸子:肃武亲王豪格、豪格的儿子延信、辅国公叶布舒、承泽裕亲王硕塞、庄恪亲王允禄、镇国悫厚公高塞、辅国公品级常舒、辅国公韬塞、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
世祖的诸子:裕宪亲王福全、荣亲王、恭亲王常宁、纯靖亲王隆禧。
太宗有十一子:孝庄文皇后生了世祖,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生了第八子,懿靖大贵妃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生了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元妃钮祜禄氏生了洛博会,继妃乌喇纳喇氏生了肃亲王豪格、洛格,侧妃叶赫纳喇氏生了承泽亲王硕塞,庶妃颜紥氏生了辅国公叶布舒,庶妃纳喇氏生了镇国公高塞,庶妃伊尔根觉罗氏生了辅国公品级常舒,庶妃生了辅国公韬塞。洛格、洛博会和第八子都夭折了,没有封号。
肃武亲王豪格,太宗的第一个儿子。最初跟随征讨蒙古的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有功,被封为贝勒。天命十一年,和贝勒代善等人征讨紥噜特部,斩杀了他们的贝勒鄂斋图。天聪元年,在锦州打败了明朝的军队,又率领偏师保卫塔山粮运。第二年,和济尔哈朗一起征讨蒙古固特塔布囊,诛杀了他,收编了他的部众。第三年十月,和贝勒莽古尔泰等人视察通州渡口,军队逼近明朝首都,豪格在广渠门外迎击宁、锦援兵,敌人伏击在右边,豪格率部抵挡,冲击到城壕,明朝军队大溃败,和岳讬、萨哈璘一起围攻永平,攻克香河。第六年,跟随征讨察哈尔,转移军队进入明朝边境,攻取归化诸路。六月,晋升为和硕贝勒。
第七年,皇帝询问征讨明朝、朝鲜、察哈尔三者哪个为先,上疏说:‘征讨明朝,如果只得到锦州,其余的坚固壁垒不下,旷日持久,恐怕会消耗我们的军队。应该调集我国军队和边外新旧蒙古从旧道进入,通告各屯寨,因为我们想要和平而对方君主不回应,他们将会怨恨自己的君主。再用更番法,等到马肥,再增加汉兵巨炮,一出宁远,一出旧道,夹攻山海关,如果不能攻克,就驻兵招降流贼,驻扎在通州,等待他们懈怠后再攻击。朝鲜、察哈尔可以先缓一缓。’八月,攻占山海关。
第八年,跟随皇帝从宣府奔向朔州。豪格和扬古利摧毁边墙,分兵从尚方堡进入,攻占朔州和五台山,跟随皇帝视察大同,击败了明朝的援兵。
第九年,和多尔衮等人收编了察哈尔林丹汗的儿子额哲,抵达托里图,订立盟约。返回抵达归化城,再次攻取山西边郡,摧毁宁武关,进入代州、忻州。崇德元年四月,晋升为肃亲王,掌管户部事务。不久因为涉嫌结党营私、泄露上言有怨心,被降为贝勒,解除职务,罚款一千两。随后和多尔衮攻打锦州,仍然代理户部。又跟随征讨朝鲜,和多尔衮分别从宽甸进入长山口,攻克昌州,在宁边城下打败了安州、黄州军队。又派遣将领打败了他们的援兵,驻扎在宣屯村,村民说:‘黄州守将听说国王被围,派遣了一万五千士兵前往支援,已经行进了三天。’我军疾驰一昼夜,追到陶山,打败了他们。九月,因为固山额真鄂莫克图想要胁迫蒙古台吉博洛的女儿贿赂豪格的事情,豪格没有治他的罪,免去他的职务,罚款一千两。
三年九月,征讨明朝,从董家口摧毁边墙进入,在丰润打败了明朝的军队。于是攻下山东,降服高唐,攻占土地到曹州,返回又攻下东光。又派遣两千骑兵打败明朝的军队,攻克献县。四年四月,军队返回,赏赐马两匹、银一万两,又代理户部,恢复原封。又和多铎打败宁远军队,斩杀了明朝将领金国凤。五年六月,和多尔衮在义州屯田,收割锦州的谷物,攻克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朝军队在夜间袭击镶蓝旗营地,被打败。又攻打洪承畴在杏山的军队,和多尔衮一起围攻锦州。因为驻扎距离城池太远,又派遣军队返回家中,降为郡王。六年,再次围攻锦州,攻打松山和山海关的援兵,都打败了他们,获得马五百多匹。
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军队支援锦州,攻破了他们的三个营垒。皇帝到达军中,打算驻扎在高桥,豪格等人担心敌人会约定军队夹击,请求改为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第七年,松山的明朝将领夏承德秘密派人请求投降,用他的儿子舒作为人质,豪格派遣左右翼在夜间攀登城墙进入,八旗兵随后跟上,第二天,攻克了松山,俘虏了洪承畴和巡抚邱民仰等人,斩杀了官员一百多、士兵一千六百多人。进驻杏山,又和济尔哈朗攻克了塔山。论功行赏,恢复了原封,赏赐鞍马一匹、蟒缎一百匹。
顺治元年四月,因为言语侵犯睿亲王多尔衮,被固山额真何洛会所告发,被削去爵位。十月,大封诸王,考虑到豪格跟随平定中原有功,仍然恢复了原封。这一年冬天,平定了济宁满家洞的土匪,填平山洞二百五十一座。
三年,被任命为靖远大将军,和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人西征。军队驻扎在西安,派遣尚书星讷等人攻克了邠州,另外派遣固山额真都类攻打庆阳。当时贺珍、二只虎、孙守法占据了汉中、兴安,武大定、高如砺、蒋登雷、石国玺、王可成、周克德占据了徽县、阶州。军队从西安分兵进攻,登雷、国玺、可成、克德都投降了,其余的溃败逃跑,攻下了他们占领的城市。陕西平定。十一月,进入四川,张献忠占据了西充,派遣巴牙喇昂邦鳌拜先发,军队随后跟进,抵达西充,大败张献忠,豪格亲自射杀了张献忠,他死了,平定了他的营垒一百三十多座,斩首数万。
捷报传来,皇帝嘉奖了他。四年八月,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等郡县全部平定。四川平定。五年二月,军队返回,皇帝在太和殿宴请慰劳。睿亲王多尔衮和豪格有旧怨,因为豪格纵容隐瞒部将冒功以及提拔用人的罪人扬善的弟弟吉赛,将豪格关押在狱中。三月,去世。
睿亲王纳了豪格的福晋,曾经召唤他的儿子富绶到府邸比试射箭。何洛会对人说:‘看到这个鬼魅,令人心惊胆战,为什么不除掉他呢?’锡翰将这话告诉了睿亲王,睿亲王说:‘何洛会理解,因为你不知道我爱你。’因此得以保全。八年正月,皇帝亲政,为豪格洗清冤屈,恢复了和硕肃亲王的封号,立碑纪念他。十三年,追赠谥号。亲王得到谥号从豪格开始。以谥号附属于封号之上,称为武肃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豪格有七个儿子,有爵位的两个:富绶、猛峨。
富绶继承了爵位,改名为显亲王。康熙八年去世,被追谥为懿。他的儿子丹臻继承。三十五年,丹臻跟随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四十一年去世,被追谥为密。他的儿子衍潢继承。乾隆三十六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被追谥为谨。富绶的孙子蕴著继承。乾隆年间,他从三等辅国将军晋升为内阁侍读学士,历任通政使、盛京户部侍郎。调任兵部侍郎,升任漕运总督。因接受商人贿赂,错误地以皇帝的名义抄没盐政吉庆的家产,被判处绞刑,但皇帝宽恕了他,重新任命他为副都统,历任凉州、绥远城将军,工部尚书。后来,继承封号。四十三年,再次被封为肃亲王。去世时八十岁,被追谥为勤。丹臻的孙子永锡继承。担任都统。因事被免职。道光元年去世,被追谥为恭。他的儿子敬敏继承。咸丰二年去世,被追谥为慎。他的儿子华丰继承,历任内大臣、宗令。因为火器营设碓制药占用王府土地,华丰极力反对,皇帝下诏责备他不懂大局,撤销了他的宗令和内大臣职务。八年去世,被追谥为恪。他的儿子隆心继承,担任内大臣。光绪二十一年,上疏请求纳正言、裕财用,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二十四年去世,被追谥为良。他的儿子善耆继承。三十三年,被任命为民政部尚书。逊国后,避居大连湾。后来去世,被追谥为忠。
温良郡王猛峨是豪格的第五个儿子。顺治十四年被封。康熙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佛永惠继承。三十七年,降为贝勒。去世。他的儿子揆惠继承辅国公。因事被剥夺爵位。
延信是猛峨的第三个儿子。最初被封为奉国将军。官至都统。五十七年,随抚远大将军贝子允昷率军讨伐策妄阿喇布坦,驻扎西宁。五十九年,被任命为平逆将军,率军征讨西藏,经过青海,击败了策妄阿喇布坦的将领策零敦多卜,随后进入西藏。西藏平定。皇帝下诏说:“平逆将军延信率领满洲、蒙古、绿旗各军,历经自古未开辟的道路,烟瘴恶溪,人迹罕至。身临绝域,剿灭敌军,勇猛可嘉!封为辅国公。”不久代理抚远大将军事务。揆惠被剥夺爵位后,提议让延信继承。晋升为贝子,再晋升为贝勒。被任命为西安将军。雍正五年,皇帝因为延信与阿其那等人结党,又暗中与允昷勾结,迎合年羹尧,进入西藏侵吞国库十万两银子,剥夺了他的爵位,逮捕下狱,由王大臣审理。审理后认为延信有党援、欺君、负恩、要结人心、贪婪乱政、失误军机等二十项罪行,应当处斩,皇帝下令将他软禁,子孙降为红带。
辅国公叶布舒是太宗的第四个儿子。最初被封为镇国将军。康熙八年,晋升为辅国公。二十九年去世。他的儿子苏尔登继承,降为镇国将军。
承泽裕亲王硕塞是太宗的第五个儿子。顺治元年被封。当时李自成逃奔潼关,黄河以南仍由李自成守卫。硕塞随豫亲王多铎的部队驻扎孟津,进攻陕州,击败了李自成的将领张有增、刘方亮,李自成迎战,又被大败。部队进入关中,斩杀了李自成的将领马世尧。不久又随军南征,击败了明福王朱由崧,被赐予团龙纱衣一套、金二千两、银二万两。后来又随多铎征讨喀尔喀、英亲王阿济格镇守大同。正值姜瓖叛乱,硕塞调兵解代州之围,晋升为亲王。皇帝下诏说:“博洛、尼堪、硕塞都不应列入贵族宠幸之列。现在因为太祖的孙子,特赐予王爵。其品级、俸禄不得与和硕亲王等同。”七年,因为和硕亲王以下、多罗郡王以上没有止称亲王的,仍然改为郡王。八年,再次晋升为和硕亲王。先后掌管兵部、宗人府。十一年十二月去世,被追谥。
他的第一个儿子博果铎继承,改封为庄亲王。雍正元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追谥为靖。没有儿子,宗人府提议由圣祖的儿子继承,世宗向皇太后请示,以圣祖的第十六子允禄为继承人,继承爵位。过了几天,皇帝亲自下诏说:“外界妄议我爱十六阿哥,让他继承庄亲王爵位。我封诸弟为亲王,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借助继承庄亲王爵位来加重十六阿哥的恩宠呢?”
允禄精通数学,通晓音乐律法,接受圣祖的指导,参与修订数理精蕴。乾隆元年,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兼管工部,享受亲王双份俸禄。二年,因总理事务有功,加封为镇国公,允禄请求让硕塞的孙子宁赫继承。不久因事被剥夺爵位,但仍然给予了丰厚的田地和房产,当时舆论称颂他。四年,因与允礽的儿子弘皙往来秘密,停止双份俸禄,免去都统职务。七年,被任命与三泰、张照管理乐部。允禄等人上奏:‘借田礼结束后,宴会应当演奏雨旸时若、五谷丰登、家给时足三章,原本是蒋廷锡所撰,音乐与礼仪不符,不能用于宴会。请敕令另行撰写。’又上奏:‘中和韶乐,按照惯例使用笙四、箫笛各二,金、革二音独出众乐之上。请增加笙为八,箫笛为四。’又上奏:‘自汉以来各史乐志,都有镈钟、特磬。现在得到西江古镈钟,考定黄钟直度,上下损益,铸造镈钟十二。我认为条理应当完备,请仿照周礼磬氏遗法,制作特磬十二,与镈钟一同悬挂。音乐结束后击打特磬,然后演奏敔;大祭祀、大典礼都依照应月的律令,设置镈钟、特磬各一。’皇帝全部采纳了。二十九年,允禄七十岁,皇帝赐诗褒奖他。三十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被追谥为恪。
他的儿子弘普,担任辅国公,之前去世。孙子永巘继承,历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仍然管理乐部、宗人府。五十三年去世,被追谥为慎。没有儿子,以堂弟绵课继承,历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嘉庆十八年,林清叛乱,其党徒进入宫门,绵课持械抵抗,射伤一人,得到皇帝的嘉奖。第二年,皇帝前往木兰,绵课上奏河桥被水冲毁,意在阻拦皇帝出行,不称皇帝旨意,被处罚俸禄,并免去所有职务。道光二年,因承修裕陵隆恩殿工程草率,被降为郡王。四年,重修工程完工,恢复亲王。六年去世,被追谥为襄。儿子奕镈继承。八年,因为宝华峪地宫进水,追究绵课的罪责,降奕镈为郡王,并剥夺了他的儿子奕貹、奕飗、奕賟、奕赓的职务。十一年,皇帝五十寿辰,恢复奕镈亲王。十八年九月,因与辅国公溥喜前往尼姑庵吸食鸦片,被剥夺爵位。皇帝听说奕镈行为轻浮,将他贬谪到吉林;又娶民女为妾,再次被贬谪到黑龙江,以允禄的曾孙绵护继承。
叶布舒的儿子博果铎继承,改封为庄亲王。雍正元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追谥为靖。没有儿子,宗人府提议由圣祖的儿子继承,世宗向皇太后请示,以圣祖的第十六子允禄为继承人,继承爵位。过了几天,皇帝亲自下诏说:“外界妄议我爱十六阿哥,让他继承庄亲王爵位。我封诸弟为亲王,有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借助继承庄亲王爵位来加重十六阿哥的恩宠呢?”
允禄精通数学,通晓音乐律法,接受圣祖的指导,参与修订数理精蕴。乾隆元年,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兼管工部,享受亲王双份俸禄。二年,因总理事务有功,加封为镇国公,允禄请求让硕塞的孙子宁赫继承。不久因事被剥夺爵位,但仍然给予了丰厚的田地和房产,当时舆论称颂他。四年,因与允礽的儿子弘皙往来秘密,停止双份俸禄,免去都统职务。七年,被任命与三泰、张照管理乐部。允禄等人上奏:‘借田礼结束后,宴会应当演奏雨旸时若、五谷丰登、家给时足三章,原本是蒋廷锡所撰,音乐与礼仪不符,不能用于宴会。请敕令另行撰写。’又上奏:‘中和韶乐,按照惯例使用笙四、箫笛各二,金、革二音独出众乐之上。请增加笙为八,箫笛为四。’又上奏:‘自汉以来各史乐志,都有镈钟、特磬。现在得到西江古镈钟,考定黄钟直度,上下损益,铸造镈钟十二。我认为条理应当完备,请仿照周礼磬氏遗法,制作特磬十二,与镈钟一同悬挂。音乐结束后击打特磬,然后演奏敔;大祭祀、大典礼都依照应月的律令,设置镈钟、特磬各一。’皇帝全部采纳了。二十九年,允禄七十岁,皇帝赐诗褒奖他。三十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被追谥为恪。
他的儿子弘普,担任辅国公,之前去世。孙子永巘继承,历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仍然管理乐部、宗人府。五十三年去世,被追谥为慎。没有儿子,以堂弟绵课继承,历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嘉庆十八年,林清叛乱,其党徒进入宫门,绵课持械抵抗,射伤一人,得到皇帝的嘉奖。第二年,皇帝前往木兰,绵课上奏河桥被水冲毁,意在阻拦皇帝出行,不称皇帝旨意,被处罚俸禄,并免去所有职务。道光二年,因承修裕陵隆恩殿工程草率,被降为郡王。四年,重修工程完工,恢复亲王。六年去世,被追谥为襄。儿子奕镈继承。八年,因为宝华峪地宫进水,追究绵课的罪责,降奕镈为郡王,并剥夺了他的儿子奕貹、奕飗、奕賟、奕赓的职务。十一年,皇帝五十寿辰,恢复奕镈亲王。十八年九月,因与辅国公溥喜前往尼姑庵吸食鸦片,被剥夺爵位。皇帝听说奕镈行为轻浮,将他贬谪到吉林;又娶民女为妾,再次被贬谪到黑龙江,以允禄的曾孙绵护继承。
绵护,是允禄的次子,辅国公弘曧的孙子,辅国将军永蕃的儿子。二十一年去世,谥号勤。他的弟弟绵諽继承了他的爵位,二十五年去世,谥号质。他的儿子奕仁继承了爵位,同治十三年去世,谥号厚。奕仁的儿子载勋继承了爵位。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进入京城,载勋与端郡王载漪结盟,在他的府邸设立坛场,纵容他们侵犯使馆。俄国授予他步军统领的职位。皇帝和太后前往太原,载勋随行,担任行在查营大臣。之后,与各国议和,将罪魁祸首定为载勋,剥夺了他的爵位,命令他自杀。他的弟弟载功继承了爵位。
硕塞的第二个儿子博尔果洛,被封为惠郡王。因为某些事情,被剥夺了爵位。世宗已经让允禄继承了庄亲王的爵位,并封博尔果洛的孙子球琳为贝勒,惠郡王所属的佐领都归他管理。乾隆年间,因为某些事情,博尔果洛被剥夺了爵位。他的儿子德谨继承了辅国公的爵位。子孙世袭递降,以奉恩将军的身份世袭。
镇国悫厚公高塞,是太宗的第六个儿子。最初被封为辅国公。康熙八年,晋升为镇国公。高塞居住在盛京,在医无闾山读书,热爱文学,弹琴赋诗,自号敬一主人。康熙九年去世。子孙世袭递降,到曾孙忠福时,继承了辅国将军的爵位,但因为某些事情被剥夺了爵位。
辅国公品级常舒,是太宗的第七个儿子。最初被封为镇国将军。康熙八年,晋升为辅国公。康熙十四年,因为某些事情被剥夺了爵位。康熙三十七年,被授予辅国公品级。第二年去世。乾隆元年,高宗命令记录太祖、太宗的诸子中无爵位的后人,授予常舒的儿子海林奉恩将军,世袭。再传到慧文时去世,命令停止世袭。
辅国公韬塞,是太宗的第十个儿子。最初被封为镇国将军。康熙八年,晋升为辅国公。康熙三十四年去世。乾隆元年,授予韬塞的儿子谕德奉恩将军,世袭。
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是太宗的第十一个儿子。顺治十二年,被封为襄亲王。顺治十三年去世,给予谥号。没有儿子,爵位被废除。
世祖有八个儿子:孝康章皇后生了圣祖,孝献皇后董鄂氏生了荣亲王,宁悫妃董鄂氏生了裕宪亲王福全,庶妃巴氏生了牛钮,庶妃陈氏生了恭亲王常宁,庶妃唐氏生了奇授,庶妃钮氏生了纯靖亲王隆禧,庶妃穆克图氏生了永幹。牛钮、奇授、永幹都早逝,没有封号。
裕宪亲王福全,是世祖的第二个儿子。小时候,世祖问他志向,他回答说:‘想成为贤王。’世祖对此感到惊讶。康熙六年,他被封王,被命令参与议政。康熙十一年十二月,他上疏辞去职务,得到了允许。康熙二十二年,皇帝和太皇太后前往五台山,福全先行视察道路,被命令陪同太皇太后出行。到达长城岭时,皇帝认为岭路险峻难以攀登,命令福全陪同太皇太后先返回。康熙二十七年,太皇太后去世。在祭祀之后,皇帝说:‘裕亲王自从太皇太后生病以来,与我同处,非常辛苦。’命令皇长子和领侍卫大臣送王回府。
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噶尔丹深入乌朱穆秦,皇帝命令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皇长子允禔为副将,出古北口;而以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福全请求调发大同绿旗兵前往杀虎口听调遣,皇帝命令调发大同镇标马兵六百、步兵一千四百从征,并命令理藩院从阿喇尼设站处量发附近蒙古兵跟随大军设置驿站。福全又请求将所有谍报都下达给军中,皇帝同意了。军队出发时,皇帝在太和门赐予敕印,出东直门送行。皇帝先后派遣内大臣阿密达、尚书阿喇尼、都统阿南达等出塞,命令他们各自率领部队与福全的军队会合。皇帝出塞,驻扎在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命令康亲王杰书率领军队与福全会合,进驻博洛咎屯。又命令简亲王雅布协助福全的军事。
皇帝先派遣内大臣索额图、都统苏努分道出师,福全上奏请求命令索额图驻扎在巴林,等待军队到来后与他会合,皇帝同意了,并命令苏努一同前往巴林,又催促阿密达、阿喇尼等人迅速率兵内向分驻军队所经过的道路上等待。皇帝从博洛和屯返回,驻扎在舍里乌朱,派遣使者告诉福全:‘军队逐渐接近敌人,侦察应该严明。噶尔丹应该首先与他交涉,等待盛京及乌喇、科尔沁等部军队到来。’
福全派遣济隆胡土克图等人写信给噶尔丹说:‘我们共同保护黄教,你追击喀尔喀进入我国界内,皇帝命令我们前来解决此事。你使者说:“我们的汗遵从达赖喇嘛的命令。”讲信修礼,关系重大,现在我们将在何处会面?”并赠送他一百只羊、二十头牛。苏努、阿密达的军队前来会合,福全上疏说:“噶尔丹的动静越来越近,我们将大军分为三队,每队都应该有将领。从参赞大臣以下、副都统以上在军队中的,都渴望向前冲锋,只等待皇帝的命令。”皇帝命令前锋统领迈图、护军统领杨岱、副都统札木素、塞赫、罗满色、海兰,尚书吉勒塔布、阿喇尼率领前队,都统杨文魁、副都统康喀喇、伊垒、色格印率领次队,公苏努、彭春率领两翼,内大臣佟国维、索额图、明珠、阿密达跟随王亲自监督指挥,军队于是前进。八月己未初,驻扎在乌阑布通,遇到厄鲁特军队。黎明时分,整顿队伍前进,到中午,开始战斗,开枪放炮。到山下时,厄鲁特军队在林中隔着河流高岸横卧骆驼作为障碍。内大臣佟国纲等人战死。到傍晚,军队左翼从山腰进入,大败敌人,斩杀了很多人。军队右翼被河流的悬崖泥泞所阻,夜间收兵缓慢撤退。事情上报后,皇帝给予了高度赞扬。
噶尔丹派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到军前,请求抓捕土谢图汗、泽卜尊丹巴交给他,福全列举了他的罪行,将他遣返回去。第二天,济隆胡土克图率领他的七十个弟子来说:‘博硕克图汗相信伊拉古克三等人的话,进入边界侵扰掠夺,非常不合理。只是想要索要他们的仇敌土谢图汗和泽卜尊丹巴,被逼迫至此。现在他们也不敢再索要土谢图汗,原本愿意将泽卜尊丹巴交给他的老师达赖喇嘛,荣耀无比!’福全对他说:‘土谢图汗、泽卜尊丹巴即使有罪,也只有皇帝能够责罚他们,怎么能因为噶尔丹的话就将达赖喇嘛遣返回去?而且你来回奔波劝说,能保证噶尔丹不会趁机逃逸掠夺我国境内的百姓吗?’济隆坚持说噶尔丹不敢胡作非为,福全答应发出檄文命令各路军队停止攻击。当时盛京及乌喇、科尔沁等军队还未到达,厄鲁特军队占据了险要地形,因此福全在击败厄鲁特军队后,想要通过济隆的请求来羁縻他们,等待其他军队到来后再战斗。
皇上因为福全上奏,召集大臣们集议,大家都认为福全没有立即进军,明明知道济隆在为噶尔丹游说,想要延缓我们的军队,却故意听从,坐失良机。皇上严厉地责问了他,又因为允禔与福全不和,担心他留在军前会坏事,所以召回京师。福全派遣侍卫吴丹、护军参领塞尔济等人与济隆一起去告诉噶尔丹,噶尔丹在威灵佛前跪下,磕头发誓,又派伊拉古克三带着奏章和誓书到军前请求宽恕罪过,并表示出边等待命令。皇上答应了他,又告诫福全说:‘噶尔丹虽然服罪请求投降,但他性格狡猾,如果我们撤兵,他可能会背弃盟约,所以仍然需要防备。’十月,福全率领军队返回,驻扎在哈吗尔岭内,上疏说:‘军中的粮食到十月十日就吃完了,之前派遣侍郎额尔贺图和伊拉古克三去告诉噶尔丹,过了一个月还没有回来,估计噶尔丹已经出边逃跑了。’皇上因为福全擅自率领军队内撤,等他回来时再议定罪责,命令立即撤兵回京师,让福全和索额图、明珠、费扬古、阿密达留下处理后续事务。不久上奏说:‘噶尔丹出边,伊拉古克三等人追到了塞外。噶尔丹上书谢罪。’因此命令福全也回京师。
十一月,福全等人到达京师,命令他们在朝阳门外等待审讯,并告诉他们:‘贝勒阿敏放弃永平,代善派往朝鲜,都不遵守旨意行事,英亲王用兵威胁,都采取了口供,现在应该用这个例子。’并且告诉允禔说:‘裕亲王是你的伯父,如果你提供的证词与裕亲王有不同,一定会对你进行法律制裁。’福全最初想要记录允禔在军中的罪行上报,听到皇上的命令后,流泪说:‘我还能说什么呢!’于是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过错。王大臣们讨论剥夺他的爵位,皇上因为他在击败厄鲁特部中的功绩,免除了剥夺爵位的处罚,取消了议政的职务,罚了他三年的俸禄,撤销了三个佐领。
三十五年,福全跟随皇上亲自征讨噶尔丹。四十一年,重新修建了国子监的文庙。封长子保泰为世子。四十二年,福全生病,皇上再次亲自去探望。在巡视塞外时,听说福全病重,命令诸皇子返回京师。福全去世后,皇上立即返回京师。在丧礼上,皇上摘下冠缨,在灵柩前奠酒,悲痛不已。那天,太后先到了福王府,皇上劝太后回宫,自己从苍震门进入居住在景仁宫,不再处理政事。群臣劝皇上回乾清宫,皇上说:‘住在便殿不是从我开始的,这是太祖、太宗的旧例。’第二天,皇上再次去丧礼,赐予内厩马两匹、对马两匹、散马六匹、骆驼十头,以及蟒缎、银两。给予谥号。又过了几天,举行葬礼,皇上带着太后去福王府恸哭,葬礼结束后才离开。命令按照郑亲王的例子,除了常规祭祀外,还要额外祭祀。御史罗占负责监造坟墓,建立碑文。
福全敬畏权势,皇上对他非常友爱,曾经命令画工画下御容与福全一起坐在桐树下,表示一同老去的意愿。他有目耕园,礼遇士大夫。儿子保泰、保绶。
保泰,最初被封为世子,继承了爵位。雍正二年,因为迎合廉亲王允禩在国丧期间演戏,被剥夺了爵位。因为保绶的儿子广宁继承了爵位,保绶被追封为悼亲王。雍正四年,皇上命令:‘广宁处理事务错误,没有消除保泰结党营私的恶习。’剥夺了广宁的爵位,将他软禁。保泰的弟弟广禄继承了爵位。乾隆五十年,广禄去世,被追封为庄亲王。他的儿子亮焕继承了郡王。嘉庆十三年,亮焕去世,被追封为僖亲王。他的孙子文和继承了贝勒。子孙按照惯例递降,以镇国公世袭。
荣亲王,是世祖的第四个儿子。两岁时,还没有命名就去世了。被追封。
恭亲王常宁,是世祖的第五个儿子。康熙十年被封为王。十四年,分给佐领。二十二年,王府发生火灾,皇上亲自去视察。那年秋天,皇上带着太皇太后去五台山,常宁随行。二十九年,噶尔丹深入乌朱穆秦。常宁担任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扎为副将,出喜峰口;同时,裕亲王福全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出古北口。先出发,后来又命令他率领军队与裕亲王会合。十一月,因为未能追击噶尔丹,被取消议政职务,罚款三年。三十五年,跟随皇上亲自征讨。四十二年去世。皇上当时正在塞外巡视,命令诸皇子处理他的丧事,赐予一万两银子,内务府郎中皂保负责修建坟墓,立碑,派官员致祭。皇上回到京师,参加了他的丧礼。他的第三个儿子海善继承了贝勒。五十一年,因为纵容内监胡作非为,被剥夺了爵位。雍正十年,重新被封。乾隆八年去世,被追封为僖敏亲王。最初被剥夺爵位时,常宁的第二个儿子满都护继承了贝勒,多次因为事情被降职,降为镇国公,后来海善的孙子斐苏继承了贝勒。子孙按照惯例递降,以不入八分镇国公世袭。
纯靖亲王隆禧,是世祖的第七个儿子。康熙十三年被封为王。十四年,分给佐领。十八年七月,隆禧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为他召医。那天再次探望,到了申时,隆禧去世,皇上悲痛万分,停止朝会三天。太皇太后想要去参加隆禧的丧礼,皇上极力劝阻才作罢。皇上还想要亲自去祭奠,太皇太后也下令阻止,留太皇太后在宫中。第二天,皇上亲自去祭奠,下令动用国库修建坟墓,加祭,给予谥号。隆禧的儿子富尔祜伦继承了爵位,第二年去世,皇上停止朝会三天。第二年,安葬纯亲王隆禧,皇上亲自去祭奠。富尔祜伦没有儿子,没有立继承人,爵位被废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注解
太宗:太宗是清朝太宗皇太极的庙号。
诸子:指皇帝或王侯的儿子。
肃武亲王:指豪格,他是皇太极的儿子,后来被封为肃武亲王。
豪格子:指豪格的儿子。
温良郡王:指豪格的儿子延信,被封为温良郡王。
猛峨:指豪格的儿子,有爵位。
延信:指猛峨的儿子。
辅国公:辅国公是清朝的爵位之一,属于公爵,是清朝贵族的封号。
叶布舒:指辅国公,是清朝的一位官员。
承泽裕亲王:指硕塞,他是清朝的一位亲王。
庄恪亲王:指允禄,他是清朝的一位亲王。
镇国悫厚公:指高塞,他是清朝的一位公爵。
品级常舒:指常舒,他的官职品级。
韬塞:指韬塞,他的官职。
襄昭亲王:指博穆博果尔,他是清朝的一位亲王。
世祖:指清朝的顺治帝。
孝庄文皇后:指清朝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的皇后,她抚养了顺治皇帝。
敏惠恭和元妃:指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她是顺治皇帝的生母。
懿靖大贵妃:指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她是顺治皇帝的贵妃。
贝勒:指清朝宗室中的爵位,相当于亲王之下、郡王之上的地位。
天命:清朝皇太极的年号。
天聪:清朝皇太极的年号。
锦州:中国辽宁省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战场。
山海关:中国东北的一个关隘,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军事要塞。
宁远:中国辽宁省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战场。
察哈尔: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宁武关: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关隘,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军事要塞。
代州: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城市。
忻州:中国山西省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城市。
丰润: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县,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战场。
高唐: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县,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城市。
曹州: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市,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城市。
东光: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县,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城市。
献县:中国河北省的一个县,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城市。
宁远兵:指明朝的军队。
金国凤:指明朝的一位将领。
杏山:中国辽宁省的一个地区,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战场。
洪承畴: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
睿亲王:指多尔衮,他是清朝的一位亲王,也是清朝建立的重要功臣。
何洛会:指清朝的一位官员。
靖远大将军:指豪格,他被任命为靖远大将军,负责军事行动。
巴牙喇昂邦:指鳌拜,他是清朝的一位将领。
张献忠: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农民起义领袖。
西充: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县,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城市。
徽县: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县,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城市。
阶州: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地区,历史上是明清两代的重要城市。
睿亲王多尔衮:指多尔衮,他是清朝的一位亲王,也是清朝建立的重要功臣。
富绶:富绶是清朝宗室成员的名字。
袭爵:袭爵是指继承爵位,即继承先祖的爵位。
显亲王:显亲王是清朝的爵位,属于亲王级别。
康熙:康熙是清朝皇帝的年号,指康熙帝在位期间。
薨:薨是古代汉语中指人死亡的正式说法。
谥:指古代对去世的人给予的尊称或称号。
子:子是指某人的儿子。
袭:袭是指继承,这里指继承父亲的爵位。
征噶尔丹:征噶尔丹是指清朝对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军事征讨。
乾隆:乾隆是清朝乾隆帝的年号。
内阁侍读学士:内阁侍读学士是清朝官职,属于文职官员。
通政使:通政使是清朝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奏章。
盛京户部侍郎:盛京户部侍郎是清朝官职,负责管理盛京(今沈阳)的财政。
漕运总督:漕运总督是清朝官职,负责管理漕运事务。
商人餽遗:商人餽遗是指商人送给官员财物。
籍盐政吉庆家:籍盐政吉庆家是指登记盐政吉庆的家产。
绞:绞是一种古代刑罚,即用绳索勒死。
凉州:凉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甘肃省。
绥远城将军:绥远城将军是清朝官职,负责管理绥远城(今内蒙古包头)。
工部尚书:工部尚书是清朝官职,负责管理工程和建筑。
袭封:袭封是指继承封号。
肃亲王:肃亲王是清朝的爵位,属于亲王级别。
贝子:贝子是清朝的爵位,低于辅国公,高于镇国将军。
允:允是清朝宗室成员的姓氏。
镇国将军:镇国将军是清朝的爵位,低于辅国公,高于镇国公。
和硕亲王:和硕亲王是清朝的爵位,属于亲王级别。
亲王:亲王是清朝的爵位,最高级别的贵族爵位。
世宗:世宗是清朝雍正帝的年号。
圣祖:圣祖是清朝康熙帝的庙号。
指授:指授是指皇帝亲自指导或传授。
数理精蕴:数理精蕴是指数学和物理的精深知识。
总理事务:总理事务是指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工部:工部是清朝的六部之一,负责工程和建筑。
双俸:双俸是指官员同时享有两个职位的俸禄。
镇国公:指清朝宗室中的镇国公,是一种爵位。
承袭:承袭是指继承爵位或官职。
领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是清朝官职,负责宫廷的安全。
御前大臣:御前大臣是清朝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
嘉庆:嘉庆是清朝皇帝的年号,指嘉庆帝在位期间。
林清为乱:林清为乱是指嘉庆年间发生的白莲教起义。
尼行:尼行是指皇帝出行。
裕陵:裕陵是指清朝皇帝的陵墓。
宝华峪:宝华峪是指清朝皇帝的陵墓所在地。
戍:戍是指流放到边远地区。
绵护:绵护是清朝官员的名字,此处指绵护的家族。
允禄:允禄是清朝康熙帝的第三子,此处指允禄的后代。
永蕃:永蕃是清朝官员的名字,此处指永蕃的后代。
奕仁:奕仁是清朝官员的名字,此处指奕仁的后代。
载勋:载勋是清朝官员的名字,此处指载勋的后代。
义和团: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的一个民间组织,因反对外来侵略和基督教传播而兴起。
京师:京师是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步军统领:步军统领是清朝的军事官职,负责指挥步兵。
太后:太后是皇帝的母亲,此处指清朝的慈禧太后。
太原: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此处指太原作为避难地。
赐自尽:赐自尽是古代的一种死刑执行方式,即皇帝下令让犯人自杀。
硕塞:硕塞是清朝官员的名字,此处指硕塞的后代。
博尔果洛:博尔果洛是清朝官员的名字,此处指博尔果洛的后代。
庄亲王:庄亲王是清朝的爵位之一,属于亲王。
佐领:佐领是清朝的一种军事编制单位。
盛京:盛京是清朝初期的都城,即今天的沈阳。
医无闾山:医无闾山是辽宁省的一座山,此处指高塞在医无闾山读书。
赋诗:赋诗是指创作诗歌。
号:号是指给自己取的别号。
品级:品级是指官员的等级。
孝康章皇后:孝康章皇后是顺治帝的皇后。
荣亲王:荣亲王是清朝的爵位之一,属于亲王。
宁悫妃:宁悫妃是顺治帝的妃子。
裕宪亲王福全:裕宪亲王福全是顺治帝的第二子。
太皇太后:指清朝皇帝的母亲或祖母。
五台:五台是山西省的一个地名,此处指五台山。
抚远大将军:抚远大将军是清朝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边疆地区的军事事务。
噶尔丹:指清朝时期的准噶尔部首领,与清朝有多次战争。
乌朱穆秦:乌朱穆秦是蒙古地区的一个地名。
古北口:古北口是位于中国北方的一个关口。
安北大将军:安北大将军是清朝的一种军事官职,负责北方边疆地区的军事事务。
大同:大同是山西省的一个地名。
理藩院: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官方机构。
阿喇尼:阿喇尼是清朝官员的名字。
乌喇:乌喇是清朝的一个地区名。
科尔沁:科尔沁是清朝的一个蒙古族部落。
厄鲁特:指蒙古族的一支。
乌阑布通:乌阑布通是蒙古地区的一个地名。
厄鲁特兵:厄鲁特兵是指厄鲁特部落的士兵。
土谢图汗:土谢图汗是蒙古地区的一个汗国。
泽卜尊丹巴:泽卜尊丹巴是蒙古地区的一个宗教领袖。
羁縻:羁縻是指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方式,即以封王的形式进行间接统治。
福全:指清朝将领福全,曾参与对噶尔丹的军事行动。
王大臣:指清朝朝廷中的王公大臣,即朝廷的高级官员。
游说:指用言语或行动说服他人,这里指噶尔丹试图说服福全。
师:指军队。
允禔:指清朝宗室允禔,是康熙帝的弟弟。
侍卫:指宫廷中的保卫人员。
护军参领:指清朝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伊拉古克三:指清朝官员,此处可能是人名。
疏:指古代的公文或书信。
宥罪:指宽恕罪行。
哈吗尔岭:指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额尔贺图:指清朝官员,此处可能是人名。
塞外:指长城以外的地区。
口供:指供词,即供认的话。
裕亲王:指清朝宗室中的裕亲王,是康熙帝的兄弟。
法:指法律或惩罚。
国子监:指古代的学府,相当于现代的大学。
文庙:指供奉孔子等圣贤的庙宇。
世子:指王侯的长子。
目耕园:指园林,可能含有隐居或退隐之意。
礼接士大夫:指以礼节接待士大夫,即知识分子。
谄附:指奉承依附。
廉亲王允禩:指清朝宗室廉亲王允禩,是康熙帝的兄弟。
锁禁:指被监禁。
世袭:指爵位或职位可以世代相传。
辍朝:指皇帝停止上朝,以示哀悼。
帑:指国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评注
上以福全奏下王大臣集议,佥谓福全不即进军,明知济隆为噶尔丹游说以缓我师而故听之,坐失事机,上严旨诘责,又以允禔与福全不协,留军前必偾事,召先还京师。
此段文字描述了福全未能立即进军的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朝廷内部的讨论和决策。‘上以福全奏下’表明皇帝对福全的决策有所不满,‘佥谓’则反映了大臣们的普遍看法。‘明知济隆为噶尔丹游说以缓我师’揭示了福全的犹豫和可能的背叛,‘坐失事机’则是对福全军事决策的直接批评。‘上严旨诘责’和‘召先还京师’则显示了皇帝对福全的严厉处置。
福全遣侍卫吴丹、护军参领塞尔济等偕济隆谕噶尔丹,噶尔丹跪威灵佛前稽首设誓,复遣伊拉古克三赍奏章及誓书诣军前乞宥罪,出边待命。
此段文字描绘了福全派遣使者与噶尔丹进行交涉的过程。‘福全遣侍卫吴丹、护军参领塞尔济等’表明了福全对此次交涉的重视,‘偕济隆谕噶尔丹’说明了交涉的双方。‘噶尔丹跪威灵佛前稽首设誓’和‘复遣伊拉古克三赍奏章及誓书诣军前乞宥罪’则展现了噶尔丹在交涉中的态度和行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在政治交涉中的重要性。
上许之,复戒福全曰:‘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但性狡诈,我撤兵即虞背盟,仍宜为之备。’
此段文字中,皇帝对福全的决策表示了许可,但同时也提出了警告。‘上许之’表明皇帝对福全的交涉结果表示认可,‘复戒福全’则显示了皇帝对福全的信任和期待。‘噶尔丹虽服罪请降,但性狡诈’反映了皇帝对噶尔丹性格的深刻认识,‘我撤兵即虞背盟,仍宜为之备’则是皇帝对福全的具体指示,体现了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十月,福全率师还,驻哈吗尔岭内,疏言:‘军中粮至十月十日当尽,前遣侍郎额尔贺图偕伊拉古克三谕噶尔丹,月馀未归,度噶尔丹已出边远遁。’
此段文字描述了福全率军返回的情景和他在军中的忧虑。‘十月,福全率师还’说明了福全的行动,‘驻哈吗尔岭内’则是对其驻地的描述。‘疏言’表明了福全对军情的汇报,‘军中粮至十月十日当尽’和‘度噶尔丹已出边远遁’则反映了福全对军粮和敌情的担忧。
上以福全擅率师内徙,待归时议罪,命即撤兵还京师,令福全及索额图、明珠、费扬古、阿密达留后。
此段文字展示了皇帝对福全擅自行动的惩罚和后续的安排。‘上以福全擅率师内徙’指出了福全的错误,‘待归时议罪’则是对其行为的追责。‘命即撤兵还京师’是对福全的直接命令,‘令福全及索额图、明珠、费扬古、阿密达留后’则是对其他官员的安排。
寻奏:‘噶尔丹出边,伊拉古克三等追及於塞外。噶尔丹具疏谢罪。’因并命福全还京师。
此段文字反映了福全在军中的行动和成果。‘寻奏’表明了福全的汇报,‘噶尔丹出边,伊拉古克三等追及於塞外’说明了噶尔丹的动向和福全的追击行动,‘噶尔丹具疏谢罪’则揭示了噶尔丹的态度。‘因并命福全还京师’则是皇帝对福全的进一步命令。
十一月,福全等至京师,命止朝阳门外听勘,谕曰:‘贝勒阿敏弃永平,代善使朝鲜,不遵旨行事,英亲王以兵譟,皆取口供,今应用其例。’且谕允禔曰:‘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供与王有异同,必置汝於法。’
此段文字描述了福全等人到达京师后的情况,以及皇帝对他们进行的审讯。‘福全等至京师’说明了福全的到达,‘命止朝阳门外听勘’则是对他们的审讯安排。‘贝勒阿敏弃永平,代善使朝鲜,不遵旨行事,英亲王以兵譟,皆取口供,今应用其例’反映了皇帝对不遵旨行事者的处理方式,‘且谕允禔’则是对允禔的具体指示。
福全初欲录允禔军中过恶上闻,闻上命,流涕曰:‘我复何言!’遂引为己罪。
此段文字展现了福全在审讯中的态度。‘福全初欲录允禔军中过恶上闻’表明了福全原本的意图,‘闻上命,流涕曰’则揭示了福全在听到皇帝命令后的反应,‘遂引为己罪’则是对福全行为的总结。
王大臣议夺爵,上以击败厄鲁特功,免夺爵,罢议政,罚俸三年,撤三佐领。
此段文字描述了福全在朝廷中的最终处理结果。‘王大臣议夺爵’说明了朝廷对福全的处理意见,‘上以击败厄鲁特功,免夺爵’则表明了皇帝对福全的认可和奖励,‘罢议政,罚俸三年,撤三佐领’则是皇帝对福全的惩罚。
三十五年,从上亲征噶尔丹。四十一年,重修国子监文庙。封长子保泰为世子。
此段文字记录了福全在之后的岁月中的主要活动和成就。‘三十五年,从上亲征噶尔丹’表明了福全在军事上的参与,‘四十一年,重修国子监文庙’则反映了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封长子保泰为世子’则是家族继承的安排。
四十二年,福全有疾,上再临视。巡塞外,闻福全疾笃,命诸皇子还京师。
此段文字描述了福全晚年的健康状况和皇帝的关心。‘四十二年,福全有疾,上再临视’表明了皇帝对福全病情的关注,‘巡塞外,闻福全疾笃’则说明了福全病情的严重性,‘命诸皇子还京师’则是皇帝对福全病情的应对措施。
福全薨,即日还跸。临丧,摘缨,哭至柩前奠酒,恸不已。
此段文字描述了福全去世后的丧葬仪式和皇帝的反应。‘福全薨,即日还跸’说明了福全的去世,‘临丧,摘缨,哭至柩前奠酒,恸不已’则反映了皇帝对福全去世的悲痛。
是日,太后先临王第,上劝太后还宫,自苍震门入居景仁宫,不理政事。
此段文字描述了太后对福全丧事的关注和皇帝的应对。‘是日,太后先临王第’说明了太后的行动,‘上劝太后还宫’则反映了皇帝对太后的关心,‘自苍震门入居景仁宫,不理政事’则是皇帝对太后的安排。
群臣劝上还乾清宫,上曰:‘居便殿不自朕始,乃太祖、太宗旧典也。’越日,再临丧,赐内厩马二、对马二、散马六、骆驼十,及蟒缎、银两。
此段文字展示了皇帝在丧事处理上的态度和朝廷的礼仪。‘群臣劝上还乾清宫’说明了群臣的建议,‘上曰’则反映了皇帝的回应,‘越日,再临丧,赐内厩马二、对马二、散马六、骆驼十,及蟒缎、银两’则是皇帝对丧事的进一步安排。
予谥。又越日,举殡,上奉太后临王第恸哭,殡行,乃已。
此段文字描述了福全的谥号和丧葬仪式。‘予谥’说明了福全的谥号,‘又越日,举殡,上奉太后临王第恸哭,殡行,乃已’则是对福全丧葬仪式的描述。
命如郑亲王例,常祭外有加祭。御史罗占为监造坟茔,建碑。
此段文字说明了福全的祭祀安排和墓地的建设。‘命如郑亲王例,常祭外有加祭’反映了朝廷对福全的尊重,‘御史罗占为监造坟茔,建碑’则是对福全墓地的具体安排。
福全畏远权势,上友爱綦笃,尝命画工写御容与并坐桐阴,示同老意也。
此段文字描绘了福全的性格和皇帝对他的感情。‘福全畏远权势’反映了福全的谦逊,‘上友爱綦笃’则表明了皇帝对福全的深厚感情,‘尝命画工写御容与并坐桐阴,示同老意也’则是皇帝对福全的亲密态度。
有目耕园,礼接士大夫。
此段文字描述了福全的生活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态度。‘有目耕园’表明了福全的隐居生活,‘礼接士大夫’则反映了他的文化修养和待人礼貌。
子保泰、保绶。
此段文字简单地提到了福全的子女。
保泰,初封世子,袭爵。
此段文字描述了福全长子保泰的继承情况。
雍正二年,坐谄附廉亲王允禩国丧演剧,夺爵。
此段文字说明了保泰因参与国丧演剧而被剥夺爵位的事件。
以保绶子广宁袭,保绶追封悼亲王。
此段文字描述了保泰爵位的继承和保绶的追封。
四年,谕:‘广宁治事错缪,未除保泰朋党之习。’夺爵,锁禁。
此段文字说明了广宁因治理不当而被剥夺爵位并被囚禁的事件。
弟广禄,袭。
此段文字描述了广禄继承爵位的情况。
乾隆五十年,薨,谥曰庄。
此段文字描述了广禄去世和谥号的授予。
子亮焕,袭郡王。
此段文字说明了亮焕继承郡王爵位的情况。
嘉庆十三年,薨,谥曰僖。
此段文字描述了亮焕去世和谥号的授予。
孙文和,袭贝勒。
此段文字说明了文和继承贝勒爵位的情况。
子孙循例递降,以镇国公世袭。
此段文字描述了福全家族爵位的递降和世袭制度。
荣亲王,世祖第四子。
此段文字介绍了荣亲王的身份。
生二岁,未命名,薨。
此段文字描述了荣亲王早逝的情况。
追封。
此段文字说明了荣亲王被追封。
恭亲王常宁,世祖第五子。
此段文字介绍了恭亲王常宁的身份。
康熙十年,封。
此段文字描述了常宁的封号。
十四年,分给佐领。
此段文字说明了常宁的官职安排。
二十二年,府第灾,上亲临视。
此段文字描述了常宁府第发生火灾时皇帝的关心。
是秋,上奉太皇太后幸五台,常宁扈从。
此段文字说明了常宁在太皇太后巡幸五台时的随行。
二十九年,噶尔丹深入乌朱穆秦。
此段文字描述了噶尔丹的军事行动。
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紥副之,出喜峰口;同时,裕亲王福全以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
此段文字说明了常宁和其他官员在军事上的分工和行动。
先发,旋令率师会裕亲王军。
此段文字描述了常宁和福全在军事上的合作。
十一月,以击败噶尔丹不穷追,罢议政,罚王俸三年。
此段文字说明了常宁因未能追击噶尔丹而受到的惩罚。
三十五年,从上亲征。
此段文字描述了常宁参与皇帝的亲征行动。
四十二年,薨。
此段文字说明了常宁的去世。
上方巡幸塞外,命诸皇子经理其丧,赐银万,内务府郎中皂保监修坟茔,立碑,遣官致祭。
此段文字描述了常宁丧事的处理和皇帝的关怀。
上还京师,临其丧。
此段文字说明了皇帝返回京师参加常宁的丧事。
第三子海善,袭贝勒。
此段文字说明了海善继承贝勒爵位的情况。
五十一年,坐纵内监妄行,夺爵。
此段文字描述了海善因纵容内监胡作非为而被剥夺爵位的事件。
雍正十年,复封。
此段文字说明了海善在雍正十年被恢复爵位。
乾隆八年,卒,谥僖敏。
此段文字描述了海善去世和谥号的授予。
初夺爵,以常宁第二子满都护袭贝勒,屡坐事,降镇国公,又以海善孙斐苏袭贝勒。
此段文字说明了海善家族爵位的继承和变化。
子孙循例递降,以不入八分镇国公世袭。
此段文字描述了海善家族爵位的递降和世袭制度。
纯靖亲王隆禧,世祖第七子。
此段文字介绍了隆禧的身份。
康熙十三年,封。
此段文字描述了隆禧的封号。
十四年,分给佐领。
此段文字说明了隆禧的官职安排。
十八年七月,隆禧疾笃,上亲临视,为召医。
此段文字描述了隆禧生病时皇帝的关心。
是日再临视,日加申,薨,上痛悼,辍朝三日。
此段文字说明了隆禧去世和皇帝的反应。
太皇太后欲临其丧,上力谏乃止。
此段文字描述了太皇太后想要参加隆禧的丧事,但被皇帝劝阻的情况。
上复欲临奠,太皇太后亦谕止之,留太皇太后宫中。
此段文字说明了皇帝想要参加隆禧的丧事,但同样被太皇太后劝阻的情况。
越日,上临奠,命发帑修茔,加祭,予谥。
此段文字描述了皇帝最终参加隆禧的丧事,并对隆禧进行了祭祀和谥号的授予。
子富尔祜伦,袭,明年,薨,上辍朝三日。
此段文字描述了富尔祜伦的继承和去世。
又明年,葬纯亲王隆禧,上临奠。
此段文字说明了隆禧的葬礼和皇帝的参加。
富尔祜伦无子,未立后,爵除。
此段文字描述了富尔祜伦无子继承爵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