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零六

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零六-原文

于敏中 和珅弟和琳 苏凌阿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

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

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

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五年,直上书房。

累迁内阁学士。

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

擢兵部侍郎。

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

逾年,起署刑部侍郎。

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

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

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赴官”。

并言:“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

诏原之。

寻实授。

调户部,管钱法堂事。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

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

三十年,擢户部尚书。

子齐贤,乡试未中式。

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

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

三十三年,加太子太保。

三十六年,协办大学士。

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

时下诏徵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

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

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於是特开四库全书馆,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又充国史馆、三通馆正总裁。

屡典会试,命为上书房总师傅,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

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

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讬府尹蒋赐棨。

上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

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

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勚,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

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蓡。

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子齐贤,前卒。

孙德裕,袭世职,以主事用。

敏中从侄时和,拥其赀回籍,德裕讼之。

江苏巡抚吴坛察治,罪时和,戍伊犁。

所侵夺者,还德裕三万两,馀充金坛开河用。

苏松粮道章攀桂为敏中营造花园,事觉,褫攀桂职。

敏中受地方官逢迎,以已卒置不论。

既而浙江巡抚王亶望以贪败,上追咎敏中。

五十一年,诏曰:“朕几馀咏物,有嘉靖年间器皿,念及严嵩专权炀蔽,以致国是日非,朝多稗政。

取阅严嵩传,见其贿赂公行,生死予夺,潜窃威柄,实为前明奸佞之尤。

本朝家法相承,纪纲整肃,太阿从不下移,本无大臣专权之事。

原任大学士于敏中因任用日久,恩眷稍优。

无识之徒,心存依附,敏中亦遂时相招引,潜受苞苴。

其时军机大臣中无老成更事之人,福康安年轻,未能历练,以致敏中声势略张。

究之亦止侍直承旨,不特非前朝严嵩可比,并不能如康熙年间明珠、徐乾学、高士奇等;

即宠眷亦尚不及鄂尔泰、张廷玉,安能於朕前窃弄威福、淆乱是非耶?

朕因其宣力年久,身故仍加恩饰终,准入贤良祠。

迨四十六年甘肃捐监折收之事败露,王亶望等侵欺贪黩,罪不容诛。

因忆此事前经舒赫德奏请停止,于敏中於朕前力言甘肃捐监应开,部中免拨解之烦,闾阎有粜贩之利,一举两得,是以准行。

讵知勒尔谨为王亶望所愚,通同一气,肥橐殃民。

非于敏中为之主持,勒尔谨岂敢遽行奏请?王亶望岂敢肆无忌惮?

于敏中拥有厚赀,必出王亶望等贿求酬谢。

使于敏中尚在,朕必严加惩治。

今不将其子孙治罪,已为从宽;贤良祠为国家风励有位盛典,岂可以不慎廉隅之人滥行列入?

朕久有此心,因览严嵩传,触动鉴戒。

恐无知之人,将以明世宗比朕,朕不受也。

于敏中著撤出贤良祠,以昭儆戒。

六十年,国史馆进呈敏中列传,诏曰:“于敏中简任纶扉,不自检束,既向宦寺交接,复与外省官吏夤缘舞弊。

即此二节,实属辜恩,非大臣所应有。

若仍令滥邀世职,何以示惩?

其孙于德裕现官直隶知府,已属格外恩施,所袭轻车都尉世职即撤革,以为大臣营私玷职者戒。

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

少贫无藉,为文生员。

乾隆三十四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

寻授三等侍卫,挑补黏杆处。

四十年,直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

次年,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

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

四十五年,命偕侍郎喀凝阿往云南按总督李侍尧贪私事。

侍尧号才臣,帝所倚任。

和珅至,鞫其仆,得侍尧婪索状,论重辟,奏云南吏治废弛,府州县多亏帑,亟宜清釐。

上欲用和珅为总督,嫌於事出所按劾,乃以福康安代之。

命回京,未至,擢户部尚书、议政大臣。

及复命,面陈云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称上意,并允行。

授御前大臣兼都统。

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驸,待年行婚礼。

又授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事,宠任冠朝列矣。

四十六年,甘肃撒拉尔番回苏四十三等叛,逼兰州,额驸拉旺多尔济、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护军额森特等率兵讨之。

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偕大学士阿桂往督师。

阿桂有疾,促和珅兼程先进。

至则海兰察等已击贼胜之,即督诸将分四路进兵,海兰察逼贼山梁,歼其伏。

贼掘沟坎深数丈,并断小道,不能度。

总兵图钦保阵亡。

后数日,阿桂至,和珅委过诸将不听调遣。

阿桂曰:‘是宜诛!’

明日,同部署战事,阿桂所指挥,辄应如响。

乃曰:‘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

和珅恚甚。

上微察之,诏斥和珅匿图钦保死事不上闻,赴师迟延,而劾海兰察、额森特先战颠倒是非;

又谓自阿桂至军,措置始有条理,一人足办贼,和珅在军事不归一,海兰察等久随阿桂,易节制,命和珅速回京。

和珅用是衔阿桂,终身与之龃龉。

寻兼署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

四十七年,御史钱沣劾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贪纵营私,命和珅偕都御史刘墉按鞫,沣从往。

和珅阴袒国泰,即至,盘库,令抽视银数十封无缺,即起还行馆。

沣请封库,明日尽发视库银,得借市银充抵状,国泰等罪皆鞫实。

会加恩中外大臣,加太子太保,充经筵讲官。

四十八年,赐双眼花翎,充国史馆正总裁、文渊阁提举阁事、清字经馆总裁。

甘肃石峰堡回匪平,以承旨论功,再予轻车都尉世职,并前职授一等男爵。

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如故。

五十一年,御史曹锡宝劾和珅家奴刘全奢僣,造屋逾制,帝察其欲劾和珅,不敢明言,故以家人为由。

命王大臣会同都察院传问锡宝,使直陈和珅私弊,卒不能指实。

和珅亦预使刘全毁屋更造,察勘不得直,锡宝因获谴。

逾月,授和珅文华殿大学士。

诏以其管崇文门监督已阅八年,大学士不宜兼榷务,且锡宝劾其家人,未必不因此,遂罢其监督。

部员湛露擢广信知府,上见其年幼,不胜方面,斥和珅滥保。

又两广总督富勒浑纵容家人婪索,和珅请调回富勒浑,不兴大狱。

京师米贵,和珅请禁囤积,逾五十石者交厂减粜,商民以为不便。

廷臣迁就原议,上并切责之。

五十三年,以台湾逆匪林爽文平,晋封三等忠襄伯,赐紫缰。

五十五年,赐黄带、四开褉袍。

上八旬万寿,命和珅偕尚书金简专司庆典事。

内阁学士尹壮图疏论各省库藏空虚,上为动色,和珅请即命壮图往勘各省库,以侍郎庆成监之。

庆成每至一省辄掣肘,待挪移既足,然后启榷,迄无亏绌,壮图以妄言坐黜。

五十六年,刻石经於辟雍,命为正总裁。

时总裁八人,尚书彭元瑞独任校勘,敕编石经考文提要,事竣,元瑞被优赉。

和珅嫉之,毁元瑞所编不善,且言非天子不考文。

上曰:‘书为御定,何得目为私书耶?’

和珅乃使人撰考文提要举正以攻之,冒为己作进上,訾提要不便士子,请销毁,上不许。

馆臣疏请颁行,为和珅所阻,中止,复私使人磨碑字,凡从古者尽改之。

五十七年,廓尔喀平,予议叙,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六十年,充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

时朝审停勾,情重者请旨裁定。

和珅管理藩院,於蒙古重狱置未奏,镌级留任。

又廷试武举发策,上命检实录。

故事,实录不载武试策问,和珅率对不以实,诏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

先是京察屡邀议叙,是年特停罢之。

嘉庆二年,调管刑部。

寻以军需报销,仍兼管户部。

三年,教匪王三槐就擒,以襄赞功晋公爵。

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

纳贿者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

大僚恃为奥援,剥削其下以供所欲。

盐政、河工素利薮,以徵求无厌日益敝。

川、楚匪乱,因激变而起,将帅多倚和珅,糜饷奢侈,久无功。

阿桂以勋臣为首辅,素不相能,被其梗轧。

入直治事,不与同止直庐。

阿桂卒,益无顾忌,於军机寄谕独署己衔。

同列嵇璜年老,以谗数被斥责。

王杰持正,恒与忤,亦不能制。

朱珪旧为仁宗傅,在两广总督任,高宗欲召为大学士,和珅忌其进用,密取仁宗贺诗白高宗,指为市恩。

高宗大怒,赖董诰谏免;

寻以他事降珪安徽巡抚,屏不得内召。

言官惟钱沣劾其党国泰得直,后论和珅与阿桂入直不同止直庐,奉命监察,以劳瘁死。

曹锡宝、尹壮图皆获谴,无敢昌言其罪者。

高宗虽遇事裁抑,和珅巧弥缝,不悛益恣。

仁宗自在潜邸知其奸,及即位,以高宗春秋高,不欲遽发,仍优容之。

四年正月,高宗崩,给事中王念孙首劾其不法状,仁宗即以宣遗诏日传旨逮治,命王大臣会鞫,俱得实。

诏宣布和珅罪状,略曰: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

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大罪二。

乘椅桥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大罪三。

取出宫女子为次妻,大罪四。

於各路军报任意压搁,有心欺蔽,大罪五。

皇考圣躬不豫,和珅毫无忧戚,谈笑如常,大罪六。

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迹间有未真,和珅辄谓不如撕去另拟,大罪七。

兼管户部报销,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大罪八。

上年奎舒奏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肆劫青海,和珅驳回原摺,隐匿不办,大罪九。

皇考升遐后,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大罪十。

大学士苏凌阿重听衰迈,因与其弟和琳姻亲,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在其家教读,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大罪十一。

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大罪十二。

所钞家产,楠木房屋僣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大罪十三。

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居民称和陵,大罪十四。

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於大内数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顶,大罪十五。

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於大内,大罪十六。

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

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大罪十八。

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

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馀万,并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内外诸臣疏言和珅罪当以大逆论,上犹以和珅尝任首辅,不忍令肆市,赐自尽。

诸劾和珅者比於操、莽。

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旧直军机,上因其入觐,问曰:“人言和珅有异志,有诸?”

熊光曰:“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

上曰:“然则治之得无太急?”

熊光曰:“不速治其罪,无识之徒观望夤缘,别滋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至。”

上既诛和珅,宣谕廷臣:“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

有言和珅家产尚有隐匿者,亦斥不问。

和珅在位时,令奏事者具副本送军机处;呈进方物,必先关白,擅自准驳,遇不全纳者悉入私家。

步军统领巡捕营在和珅私宅供役者千馀人,又令各部以年老平庸之员保送御史。

至是,悉革其弊。

吏、户两部成例为和珅所变更者,诸臣奏请次第修正。

初,乾隆中命和珅改入正黄旗,及得罪,仍隶正红旗。

子丰绅殷德,尚固伦和孝公主,累擢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

和珅伏法,廷臣议夺爵职。

诏以公主故,留袭伯爵。

寻以籍没家产,正珠朝珠非臣下所应有,鞫家人,言和珅时於灯下悬挂,临镜自语。

仁宗怒,褫丰绅殷德伯爵,仍袭旧职三等轻车都尉。

嘉庆七年,川、楚、陕教匪平,推恩给民公品级,授散秩大臣。

未几,公主府长史奎福讦丰绅殷德演习武艺,谋为不轨,欲害公主。

廷臣会鞫,得诬告状。

诏以丰绅殷德与公主素和睦,所作青蝇赋,忧谗畏讥,无怨望违悖;惟坐国服内侍妾生女罪,褫公衔,罢职在家圈禁。

十一年,授头等侍卫,擢副都统,赐伯爵衔。

十五年,病,乞解任,赐公爵衔。

寻卒。

无子,以和琳子丰绅伊绵袭轻车都尉。

和珅伏法后越十五年,国史馆以列传上。

仁宗以事迹疏略,高宗数加谴责,阙而未载,无以信今传后,褫编修席煜职,特诏申戒焉。

弟和琳,自笔帖式累迁湖广道御史。

劾湖北按察使李天培私交粮艘带运木植,鞫得两广总督福康安寄书索购状,帝嘉和琳伉直,下部议叙,由是遂见擢用。

自吏部给事中超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寻授兵部侍郎、正蓝旗汉军副都统。

廓尔喀扰后藏,将军福康安往剿,帝命和琳督办前藏以东台站乌拉等事。

寻命与鄂辉更番照料粮饷,擢工部尚书。

疏陈贼酋拉特纳巴都尔悔罪状,诏令福康安受降,偕和琳妥筹善后。

未几,授镶白旗汉军都统。

命偕孙士毅、惠龄覈办察木多以西销算事,仍理藏务。

乾隆五十八年,予云骑尉世职。

五十九年,授四川总督。

六十年,贵州苗石柳邓叛,扰正大、嗅脑、松桃,湖南苗吴半生、石三保应之,围永绥,帝命云贵总督福康安往剿。

和琳时方入京,至卬州,松桃匪已阑入秀山境。

和琳闻警驰往,督参将张志林、都司马瑜击走之;后复败贼晏农,进攻炮木山黄陂,通道松桃:赏双眼花翎。

时福康安已解正大、嗅脑、松桃围,攻石柳邓於大塘汛,和琳率兵会之,遂命参赞军事;克虾覅碉、乌龙岩,降七十馀寨,封一等宣勇伯。

复攻下岩碧山,赏上服貂褂。

又以降吴半生功,赏黄带。

龙角碉、鸭保、天星诸寨大捷,加太子太保,赏玄狐端罩。

嘉庆元年,克结石冈、廖家冲、连峰蜺诸隘,赏用紫缰。

福康安卒,命和琳督办军务。

时石三保已就获,石柳邓尚据平陇。

夺尖云山炮台,复乾州,赏三眼花翎。

八月,进围平陇,卒於军。

晋赠一等公,谥忠壮,赐祭葬,命配飨太庙,祀昭忠、贤良等祠,准其家建专祠。

四年,和珅诛,廷臣论和琳藉势邀功,上亦追咎其会剿苗匪,牵掣福康安,师无功,命撤出太庙,毁专祠,夺其子丰绅伊绵公爵,改袭三等轻车都尉。

苏凌阿,满洲正白旗人。

乾隆六年翻译举人。

自内阁中书累迁江西广饶九南道。

左迁。

五十年,自吏部员外郎超擢,历兵、工、户三部侍郎。

迁户部尚书。

出为两江总督。

嘉庆二年,授东阁大学士,兼署刑部尚书。

和珅诛,休致,守护裕陵。

卒。

论曰:高宗英毅,大臣有过失,不稍假借。

世传敏中以高云从事失上意,有疾,令休沐,遽赐陀罗尼经被,遂以不起闻。

观罢祠之诏,至引严嵩为类,传闻有无未可知矣。

和珅继用事,值高宗倦勤,怙宠贪恣,卒以是败。

仁宗尝论唐代宗杀李辅国,谓:‘代宗为太子,不为辅国所谗者几希。及即帝位,正其罪而诛之,一狱吏已办。’盖即为和珅发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零六-译文

于敏中,字叔子,是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因为文才受到高宗的赏识,被直接任命到懋勤殿,负责编纂华严、楞严两经。后来多次升迁,担任过侍讲,主管山西乡试,以及山东、浙江的学政。乾隆十五年,进入上书房工作。多次升迁后成为内阁学士。乾隆十八年,再次主管山东学政,并被提拔为兵部侍郎。乾隆二十一年,因父亲去世而回家守丧。一年后,被任命为代理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因父亲去世而回家治丧。不久,因母亲去世,未上报朝廷。御史朱嵇上疏弹劾于敏中‘两次丧事混为一谈,对官职毫不在意’。他还说:‘部臣与疆臣不同,不应剥夺丧假继续任职。’皇帝下诏宽恕了他。不久后,正式任命他为官。后来被调到户部,负责钱法堂事务。乾隆二十五年,被任命为军机大臣。于敏中反应敏捷,深受皇帝赏识。乾隆三十年,被提升为户部尚书。他的儿子齐贤在乡试中未能中举。皇帝下诏,因为于敏中长时间在宫中任职,只有一个儿子且已成年,特别恩准给予他荫生待遇。又因为于敏中的正室已故,特别封他的妾室张氏为淑人。乾隆三十三年,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乾隆三十六年,协助办理大学士事务。

乾隆三十八年,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同时继续担任户部尚书。当时皇帝下诏征集遗书,安徽学政朱筠建议开设机构搜集永乐大典中的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认为这不是政务要事,想要搁置这个提议。于敏中支持朱筠的奏议,与刘统勋争论,于是特别开设了四库全书馆,任命于敏中为正总裁,负责此事。他还担任国史馆、三通馆的正总裁。多次主持会试,被任命为上书房总师傅,同时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于敏中担任军机大臣很长时间,与外省官员有较多接触,通晓他们的情况。乾隆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泄露了朱批道府的记载,被下廷臣审问。高云从说于敏中曾向他询问记载,以及高云从购买土地涉讼时,曾请求于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皇帝质问,于敏中承认错误,皇帝下诏严厉责备他说:‘内廷诸臣与内监交往,一旦涉及私事,就应当据实上报。我正赞赏他坚持正道,重治那些人的罪,怎么会怪罪上奏的人呢?于敏中侍奉我多年,难道还不知道我而这样做吗?于敏中每日与我对话,我有什么不说的?怎么会转向内监探听消息?自从川省用兵以来,于敏中承旨有功。大功告成,我想要像张廷玉一样,授予他世职。现在事情即将完成,于敏中却有这样的事情,说明他的福分有限,不能承受我的深恩,难道不感到痛心疾首、悔恨不已吗?免于治罪,但必须严加议处。’部议革职,皇帝下诏从宽处理,保留他的职位。乾隆四十一年,金川平定,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功绩,认为他的过失可以原谅,仍然列为功臣,授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袭不替。乾隆四十四年,因病喘息,派医生诊治,赐予人蓡。去世后,皇帝下诏优待,按照惯例进行祭祀安葬,并祭祀于贤良祠,谥号文襄。

儿子齐贤之前去世。孙子德裕,继承世职,担任主事。于敏中的堂侄时和,带着他的财产回籍,德裕告发他。江苏巡抚吴坛调查处理,判决时和有罪,被贬到伊犁。所侵占的财产,退还给德裕三万两,其余用于金坛开河。

苏松粮道章攀桂为于敏中建造花园,事情败露,剥夺了章攀桂的职务。于敏中接受地方官员的逢迎,因为已经去世,没有追究。不久,浙江巡抚王亶望因贪污败露,皇帝追究于敏中的责任。乾隆五十一年,皇帝下诏说:‘我最近读了一些咏物诗,想到嘉靖年间的器皿,想到严嵩专权蔽塞,导致国家日益衰败,朝廷多有不正之风。我阅读了严嵩的传记,看到他贿赂公行,生死予夺,暗中窃取权力,实在是前明奸臣之最。本朝家法相承,纪律严明,大权从不下放,本来没有大臣专权的事情。原任大学士于敏中因为任职时间久,受到的恩宠稍多。一些无识之徒,心存依附,于敏中也时常招引他们,暗中接受贿赂。当时军机大臣中没有老成持重的人,福康安年轻,缺乏经验,以至于于敏中的声势稍微膨胀。究其根本,也只是侍奉皇帝,并非像前朝严嵩那样,也不能像康熙年间的明珠、徐乾学、高士奇等人那样;即使是宠信,也还不及鄂尔泰、张廷玉,怎么能在朕面前擅弄权势、混淆是非呢?朕因为他长期效力,身故后仍然给予恩惠,准许进入贤良祠。到了乾隆四十六年,甘肃捐监折收的事情败露,王亶望等人贪污腐败,罪不容诛。因为想起此事之前舒赫德上奏请求停止,于敏中在我面前力言甘肃捐监应该开放,部中可以免除拨款之苦,民间有贩卖之利,一举两得,因此批准了。岂知勒尔谨被王亶望所愚弄,串通一气,肥了私囊,祸害百姓。如果不是于敏中支持,勒尔谨怎么敢擅自上奏请求?王亶望怎么敢肆无忌惮?于敏中拥有大量财富,一定是出自王亶望等人的贿赂。如果于敏中还在,朕一定会严厉惩治。现在不惩罚他的子孙,已经是从宽处理了;贤良祠是国家表彰有德之人的盛典,怎么可以随意让不谨慎的人进入?朕早就有此意,因为阅读了严嵩的传记,受到警示。担心无知的人,会将明世宗与我相比,朕不接受这种比较。于敏中着令从贤良祠中撤出,以警示他人。’乾隆六十年,国史馆呈上于敏中的传记,皇帝下诏说:‘于敏中轻易被任用,不自检点,既与宦官交往,又与外省官员勾结舞弊。仅此两件事,已经辜负了朕的恩宠,不符合大臣的应有行为。如果仍然让他享受世职,怎么显示惩罚?他的孙子于德裕现在担任直隶知府,已经是非常特殊的恩赐,他所继承的轻车都尉世职即行撤销,作为大臣营私舞弊者的警戒。’

和珅,字致斋,姓钮祜禄,是满洲正红旗人。年轻贫穷,没有背景,是文生员。乾隆三十四年,继承三等轻车都尉。不久后,被任命为三等侍卫,补充到黏杆处。乾隆四十年,直隶乾清门,被提升为御前侍卫,兼任副都统。次年,被任命为户部侍郎,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兼任内务府大臣,逐渐被重用。又兼任步军统领,担任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乾隆四十五年,被命令与侍郎喀凝阿前往云南调查总督李侍尧贪污的事情。李侍尧被称为才臣,皇帝信任他。和珅到达后,审问他的仆人,得到了李侍尧贪污的证据,对他进行重罚,上奏云南官场治理废弛,府州县多亏帑银,急需清理。皇帝想要任命和珅为总督,但因为他是被调查的对象,于是让福康安代替他。命令他回京,还没到,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回到朝廷后,面陈云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符合皇帝的心意,并得到批准。被任命为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的驸马,等待成年后举行婚礼。又授予领侍卫内大臣,担任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任理藩院尚书事务,受到极高的宠信。

四十六年,甘肃的撒拉尔、番回、苏四十三等人发动叛乱,逼近兰州,额驸拉旺多尔济、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护军额森特等人率领军队前去讨伐。皇帝命令和珅担任钦差大臣,与大学士阿桂一起前往监督军队。阿桂生病,催促和珅加快速度先走。和珅到达时,海兰察等人已经击败了叛军,随即督促各路将领分四路进军,海兰察逼迫叛军至山梁,消灭了他们的伏兵。叛军挖掘了深数丈的沟坎,并阻断小路,无法通过。总兵图钦保阵亡。几天后,阿桂到达,和珅将责任推卸给将领们,不听从调遣。阿桂说:‘这是应该被处决的!’第二天,他们一起部署战事,阿桂指挥,将领们立刻响应。于是阿桂说:‘将领们似乎没有表现出怠慢,应该处决谁呢?’和珅非常愤怒。皇帝暗中观察此事,下诏斥责和珅隐瞒图钦保的死讯不上报,延误了军队的行动,还指责海兰察、额森特先战败再翻案;又认为自从阿桂到军中,军队的布置才有条理,一个人足以处理叛军,而和珅在军事上不能统一指挥,海兰察等人长期跟随阿桂,容易受到节制,命令和珅迅速回京。和珅因此对阿桂怀恨在心,终身与之不和。不久,和珅兼任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

四十七年,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贪污放纵,营私舞弊,皇帝命令和珅与都御史刘墉前往审问,钱沣一同前往。和珅暗中偏袒国泰,一到现场,就查看了仓库,命令抽查了几十封银子,没有发现短缺,就起身返回行馆。钱沣请求封存仓库,第二天查验仓库银子,发现有人用市银冒充,国泰等人的罪行都得到了证实。正值皇帝对内外大臣加恩,和珅被加封太子太保,充任经筵讲官。四十八年,赐予双眼花翎,充任国史馆正总裁、文渊阁提举阁事、清字经馆总裁。甘肃石峰堡回民叛乱被平定,按照皇帝的旨意论功,再次授予轻车都尉世职,并授予一等男爵。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依旧。

五十一年,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的家奴刘全奢侈僭越,建造房屋超过规定,皇帝察觉到曹锡宝想弹劾和珅,但不敢明说,所以以家奴为由。皇帝命令王大臣会同都察院审问曹锡宝,让他直接陈述和珅的私弊,最终未能指实。和珅也预先让刘全拆毁房屋重新建造,调查时未能查实,曹锡宝因此受到谴责。一个月后,授予和珅文华殿大学士。皇帝下诏,因为他管理崇文门监督已经八年,大学士不应兼任榷务,并且曹锡宝弹劾他的家人,可能因此,于是罢免了他的监督职位。部员湛露被提拔为广信知府,皇帝见他年纪轻,不胜任地方官职,斥责和珅滥保。又因为两广总督富勒浑纵容家人勒索,和珅请求调回富勒浑,不兴大狱。京师米价昂贵,和珅请求禁止囤积,超过五十石的要交官仓减价出售,商民认为不方便。朝廷大臣迁就原议,皇帝也严厉责备了他们。

五十三年,因为台湾逆匪林爽文被平定,晋封为三等忠襄伯,赐予紫缰。五十五年,赐予黄带、四开褉袍。皇帝八十大寿,命令和珅与尚书金简专门负责庆典事宜。内阁学士尹壮图上疏论述各省库藏空虚,皇帝对此表示担忧,和珅请求立即命令尹壮图前往各省查勘库藏,由侍郎庆成监督。庆成每次到一省都阻挠,等到挪移足够后,才开启仓库,最终没有出现亏空,尹壮图因此被贬。五十六年,在辟雍刻石经,和珅被任命为正总裁。当时共有八位总裁,尚书彭元瑞独自负责校勘,皇帝命令编纂石经考文提要,事情完成后,彭元瑞得到了优厚的赏赐。和珅嫉妒他,毁掉了彭元瑞所编写的石经考文提要,并说不是天子不应考文。皇帝说:‘书籍是皇帝亲自确定的,怎么能说是私人的书籍呢?’和珅于是让人撰写考文提要,冒充自己的作品呈上,指责提要对士子不利,请求销毁,皇帝不允许。馆臣上疏请求颁布,被和珅阻挠,中止,又私下派人磨掉碑文,凡是古代的都改掉了。

五十七年,廓尔喀平定,和珅被议叙,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六十年,充任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当时朝审停止勾决,情节严重的请皇帝裁定。和珅管理藩院,对于蒙古的重案没有上报,只是降级留任。又在廷试武举时,皇帝命令查阅实录。按照惯例,实录不记载武试策问,和珅率对时没有说实话,皇帝下诏斥责他庇护过失,革职留任。在此之前,京察多次邀请和珅参与议叙,这一年特别停止了。嘉庆二年,调任管理刑部。不久因为军需报销的问题,仍然兼任管理户部。三年,教匪王三槐被擒获,因为辅助有功,晋升为公爵。

和珅掌权已久,善于迎合高宗的意图,因此滥用职权,对于那些不支持他的人,找机会激怒皇帝陷害他们;对于行贿的人,则为他们周旋,或者故意拖延事情,等待皇帝的怒气平息。大官们依赖他为后盾,剥削下属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盐政、河工一直是利润丰厚的行业,因为无休止的征税而日益衰败。四川、湖北的叛乱,因激变而起,将帅多依赖和珅,浪费军饷奢侈,久无战功。阿桂以勋臣为首辅,素来与和珅不和,被他所阻挠。入直治事时,不和珅同住在直庐。阿桂去世后,和珅更加无所顾忌,在军机处只署自己的名字。同僚嵇璜年老,因为多次被诬陷而受到斥责。王杰坚持正道,经常与和珅发生冲突,也无法控制他。朱珪曾为仁宗的师傅,在两广总督任上,高宗想召他为大学士,和珅嫉妒他的晋升,暗中将仁宗的贺诗给高宗看,指责他为市恩。高宗大怒,幸亏董诰劝阻才免于处罚;不久因其他事情将朱珪降为安徽巡抚,不得内召。言官只有钱沣弹劾他的同党国泰得直,后来讨论和珅与阿桂入直不同止直庐,奉命监察,因劳累过度而死。曹锡宝、尹壮图都受到了谴责,没有人敢公开指斥他们的罪行。高宗虽然遇到事情会加以裁抑,但和珅善于弥补,不悔改更加放肆。仁宗在潜邸时就知道了和珅的奸诈,等到即位后,因为高宗年纪已高,不想立即发难,仍然对他宽容。

四年正月,高宗去世,给事中王念孙首先弹劾他犯有违法行为,仁宗就在宣布遗诏的那天下令逮捕并审讯,命令王大臣会审,都查出了实情。

诏书中宣布和珅的罪状,大致说:‘我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被皇考册封为皇太子,还没有宣布,和珅却在初二日在我面前先递上了如意,自称拥戴我,这是第一条大罪。他骑马直接进入圆明园左门,经过正大光明殿,到达寿山口,这是第二条大罪。他乘坐轿子进入大内,肩舆直接进入神武门,这是第三条大罪。他娶了宫女为次妻,这是第四条大罪。他在各路军报上任意拖延,有意欺骗,这是第五条大罪。皇考身体不适,和珅毫无忧愁,谈笑如常,这是第六条大罪。皇考勉力批答奏章,字迹间有未真,和珅就建议撕去重写,这是第七条大罪。他兼管户部报销,竟然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改变成例,不允许部臣参议,这是第八条大罪。去年奎舒上奏循化、贵德二厅的贼番在青海劫掠,和珅驳回原奏,隐瞒不办,这是第九条大罪。皇考去世后,我下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擅自命令已出痘和未出痘的都不必来,这是第十条大罪。大学士苏凌阿听力衰弱,因为与他弟弟和琳是姻亲,隐瞒不报;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在他家教书,保举他们为卿,兼任学政,这是第十一条大罪。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换,这是第十二条大罪。他家抄没的家产中,楠木房屋奢侈过度,仿照宁寿宫制度,园中的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这是第十三条大罪。他在蓟州建造坟墓,设有享殿和隧道,居民称之为和陵,这是第十四条大罪。他藏有二百多串珍珠手串,比大内多几倍,大珍珠比御用冠顶还大,这是第十五条大罪。宝石顶非他所应用,却有好几十个,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比大内还多,这是第十六条大罪。他藏有数千万两银子和衣服,这是第十七条大罪。夹墙中藏有二万六千多两金子,私库中藏有六千多两金子,地窖中埋有三百多万两银子,这是第十八条大罪。他在通州、蓟州开设当铺、钱店,资本十余万,与民争利,这是第十九条大罪。他的家奴刘全的家产达到二十多万,还有大珍珠手串,这是第二十条大罪。’内外大臣上疏说和珅的罪行应当以大逆不道论处,皇上还因为和珅曾经担任首辅,不忍心让他遭受极刑,赐令他自尽。

弹劾和珅的人把他比作曹操、王莽。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曾经担任过军机大臣,皇上因为他在入觐时,问他:‘人们说和珅有异心,有这回事吗?’熊光说:‘凡是有不轨之心的人,必定要收买人心,和珅在满、汉两族中几乎没有归附的人,即使他心中有不轨之心,谁会愿意跟随他呢?’皇上说:‘那么处理他是否太急了?’熊光说:‘如果不迅速处理他的罪行,不明事理的人会观望投机,另外制造事端。处理得快,是尽到义;收得快,是仁慈。’皇上诛杀和珅后,宣布给朝廷大臣:‘凡是曾经推荐和珅或者在他门下奔走的人,都不深究,鼓励他们悔改,都给予自新的机会。’有人说和珅的家产还有隐藏的,也斥责不问。

和珅在位时,让上奏事的人准备副本送给军机处;呈进的方物,必须先报告,擅自批准或驳回,遇到不全纳的都归入私人家中。步军统领巡捕营在和珅私宅服役的有千余人,又让各部以年老平庸的官员保送御史。到这时,都革除了这些弊端。吏、户两部成例被和珅改变的,大臣们上奏请求依次修正。起初,乾隆年间命令和珅改入正黄旗,等到他犯罪,仍然归属正红旗。

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固伦和孝公主,多次提拔为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和珅伏法后,朝廷大臣商议剥夺他的爵位和职务。诏令因为公主的缘故,保留他的伯爵爵位。不久因为抄没家产,正珠朝珠不是臣下所应有的,审问家人,说和珅时常在灯下悬挂,对着镜子自言自语。仁宗愤怒,剥夺了丰绅殷德的伯爵,仍然保留他原来的三等轻车都尉职务。嘉庆七年,川、楚、陕的教匪被平定,朝廷推恩给民众公品级,授予散秩大臣。不久,公主府长史奎福告发丰绅殷德练习武艺,图谋不轨,想要加害公主。朝廷大臣会审,得到诬告的状纸。诏令因为丰绅殷德与公主关系和睦,所作的青蝇赋,表达了对谗言和批评的忧虑,没有怨恨违抗之心;只是因为犯了国服内侍妾生女之罪,剥夺了他的公衔,罢免了他的职务,在家圈禁。十一年,授予他头等侍卫,提升为副都统,赐予伯爵衔。十五年,他生病,请求解除职务,赐予公爵衔。不久去世。没有儿子,用和琳的儿子丰绅伊绵继承轻车都尉。

和珅伏法后过了十五年,国史馆把他的传记上报。仁宗认为他的事迹记载过于简略,高宗多次加以谴责,遗漏而没有记载,无法让后世信服,剥夺了编修席煜的职务,特地下诏加以告诫。

弟弟和琳,从笔帖式(一种低级官职)逐步升迁到湖广道御史。弹劾湖北按察使李天培私自交结粮船运输木材,审讯得知两广总督福康安寄信索购木材的情况,皇帝赞赏和琳的刚直,将其事迹上报朝廷讨论,因此和琳得以提拔使用。从吏部给事中直接升任内阁学士,并兼任礼部侍郎。不久后,被任命为兵部侍郎、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廓尔喀侵扰后藏,将军福康安前往讨伐,皇帝命令和琳督办前藏以东的台站乌拉等事务。不久后,被命令与鄂辉交替负责照料粮饷,升任工部尚书。上奏陈述敌酋拉特纳巴都尔悔罪的情况,皇帝下诏令福康安接受投降,与和琳共同妥善处理善后事宜。不久后,被任命为镶白旗汉军都统。被命令与孙士毅、惠龄核查察木多以西的销算事务,同时管理藏务。乾隆五十八年,被授予云骑尉世职。五十九年,被任命为四川总督。六十年,贵州苗民石柳邓叛乱,扰乱正大、嗅脑、松桃,湖南苗民吴半生、石三保响应他,围攻永绥,皇帝命令云贵总督福康安前往讨伐。和琳当时刚进京,到达卬州,松桃的叛匪已经进入秀山境内。和琳闻讯急忙前往,指挥参将张志林、都司马瑜击退叛匪;后来又击败了晏农,进攻炮木山黄陂,打通了通往松桃的道路:被赏赐双眼花翎。当时福康安已经解除了正大、嗅脑、松桃的围困,在大塘汛攻击石柳邓,和琳率领军队与之会合,于是被任命为军事参赞;攻克虾覅碉、乌龙岩,降服七十多个寨子,被封为一等宣勇伯。再次攻克岩碧山,被赏赐上等服用的貂皮褂。又因为降服吴半生的功绩,被赏赐黄带。在龙角碉、鸭保、天星等寨子的重大胜利中,被加封为太子太保,赏赐玄狐端罩。嘉庆元年,攻克结石冈、廖家冲、连峰蜺等要塞,被赏赐紫缰。福康安去世后,被任命为督办军务。当时石三保已经被捕获,石柳邓还占据着平陇。夺回尖云山炮台,收复乾州,被赏赐三眼花翎。八月,进军围攻平陇,在军中去世。追赠一等公,谥号忠壮,赐予祭祀安葬,命令配享太庙,祭祀昭忠、贤良等祠,准许其家建立专祠。四年,和珅被诛杀,朝廷大臣议论和琳凭借势力邀功,皇帝也追责他参与剿灭苗匪,牵制福康安,导致军队没有取得功绩,命令撤出太庙,毁掉专祠,剥夺其子丰绅伊绵的公爵头衔,改封为三等轻车都尉。

苏凌阿,是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六年考中翻译举人。从内阁中书逐步升迁到江西广饶九南道。后来被降职。五十年,从吏部员外郎直接升任,历任兵部、工部、户部侍郎。升任户部尚书。出京担任两江总督。嘉庆二年,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兼任代理刑部尚书。和珅被诛杀后,退休,守护裕陵。去世。

评论说:高宗英明刚毅,大臣有过失,从不宽容。传说敏中因为高云从事的事情失宠于皇帝,生病后,皇帝下令他休假,突然赐给他陀罗尼经被,于是他就去世了。观察罢免祠堂的诏书,甚至将严嵩作为同类,传闻的真伪不得而知。和珅继任掌权,正值高宗倦怠政事,依仗宠爱而贪婪放肆,最终因此失败。仁宗曾经评论唐代宗杀李辅国的事,说:‘代宗作为太子,不被李辅国诬陷的几乎是没有。等到即位为帝,就正其罪而诛杀他,一个狱吏就能办成。’这大概就是为和珅辩解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零六-注解

翰林院修撰:翰林院是明清两代的最高学术机构,修撰是翰林院中的一种官职,负责修撰国史、撰拟诏诰等。

懋勤殿:懋勤殿是清朝皇帝的书房,也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华严经:佛教经典之一,讲述宇宙万物的真谛。

楞严经:佛教经典之一,讲述佛教的修行方法。

侍讲:官职名,指在皇帝身边讲解经史子集的官员。

典山西乡试:典试是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山西乡试即山西地区的乡试。

督山东、浙江学政:学政是明清两代的官职,负责一省的科举考试和教育事务。

内阁学士:清朝官名,负责机密事务。

兵部侍郎:同上。

丁本生父忧:丁忧是古代官员因父母去世而离职守孝。

刑部侍郎:刑部是负责司法的部门,侍郎是其中的高级官员。

钱法堂:钱法堂是清朝管理货币和金融的机构。

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是清朝最高军事和政治顾问。

四库全书馆:四库全书是清朝编纂的一部大型图书,四库全书馆是编纂此书的机构。

国史馆:负责编纂国史的机构。

三通馆:三通馆是负责编纂三通(会典、通志、通考)的机构。

会试:科举考试中的省级考试,通过会试的士子可以参加殿试。

上书房总师傅:上书房是皇帝的书房,总师傅是上书房的主管官员。

翰林院掌院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是翰林院的主管官员。

内监:内监是古代宫廷中的宦官。

朱批:皇帝批阅的文件。

道府记载:道府是地方行政单位,记载是关于地方政务的记录。

丁本生母忧:丁忧,同上。

御史:御史是古代的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钱法:货币和金融事务。

边事:边疆地区的事务。

步军统领:步军统领是负责步军(步兵)的将领。

崇文门税务监督:崇文门是古代北京的城门之一,税务监督是负责税收的官员。

总理行营事务:总理是负责总揽事务的官员,行营是行军时的营地。

总督:总督是地方的高级军事和政治官员。

议政大臣:议政大臣是参与国家政务讨论的官员。

领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是宫廷中的高级官员,负责宫廷的安全。

额驸:公主的丈夫。

藩院尚书:藩院是管理边疆地区的机构,尚书是其中的高级官员。

甘肃撒拉尔番回苏四十三:指居住在甘肃地区的撒拉尔族、番族和回族中的一位名叫苏四十三的领袖,他在乾隆四十六年发动叛乱。

额驸拉旺多尔济:额驸是指清朝皇帝的女婿,拉旺多尔济是其中一位。

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领侍卫内大臣是清朝官职,海兰察是其中一位官员。

护军额森特:护军是清朝的军事编制,额森特是其中一位军官。

钦差大臣:钦差大臣是清朝派遣的具有特殊使命的高级官员。

大学士阿桂:大学士是清朝的高级官职,阿桂是其中一位官员。

兼程先进:兼程是指日夜不停赶路,先进是指先到达。

总兵图钦保:总兵是清朝的地方军事长官,图钦保是其中一位。

匿图钦保死事不上闻:匿是指隐瞒,上闻是指上报。

颠倒是非:颠倒是非是指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太子太保:清朝官职,荣誉职务。

经筵讲官:经筵讲官是负责为皇帝讲解经书的官员。

轻车都尉:轻车都尉是清朝的官职,是一种荣誉性的职位。

男爵:男爵是清朝的爵位之一。

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是清朝吏部的最高长官。

协办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是清朝的官职,是辅佐大学士的官员。

崇文门监督:崇文门监督是负责管理崇文门的官员。

厂减粜:厂减粜是指由官府设立的市场,对商品进行减价销售。

殿试读卷官:殿试读卷官是负责在殿试中阅卷的官员。

庶吉士:庶吉士是清朝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预备官员。

藩院:藩院是清朝管理边疆地区的官署。

军机寄谕:军机寄谕是指军机处发布的命令。

奥援:奥援是指势力或支持。

盐政:盐政是负责管理盐业的官员。

河工:河工是负责治理河流的工程。

川、楚匪乱:川、楚匪乱是指发生在四川和湖北地区的叛乱。

梗轧:梗轧是指阻挠、干扰。

直庐:直庐是指官员的宿舍。

仁宗:指清朝嘉庆帝,即爱新觉罗·颙琰,乾隆帝第十五子。

潜邸:潜邸是指皇帝未登基前的居所。

言官:言官是负责上奏言事的官员。

昌言:昌言是指公开说出。

裁抑:裁抑是指限制、压制。

高宗:指清朝乾隆帝,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

给事中:明清两代官职,掌侍从顾问,监察六部百官,相当于现代的监察官。

首劾:首先弹劾,指第一个提出弹劾。

不法状:指不法行为的状纸。

宣遗诏:宣布遗诏,即皇帝去世后,由新皇帝宣布的遗诏。

逮治:逮捕审讯。

王大臣:指朝廷中的王公大臣。

会鞫:会同审讯。

实:确实,真实。

和珅: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权臣,以贪污腐败著称。

皇考:对已故父亲的尊称。

册封:皇帝封授爵位或官职。

如意:古代的一种器物,形状似手,用于祈求吉祥。

圆明园:清朝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

正大光明殿:圆明园中的宫殿之一。

寿山口:圆明园中的一处地方。

椅桥:古代一种特殊的桥梁,用于抬轿子通过。

大内:指皇宫。

神武门:皇宫的正门。

宫女子:指皇宫中的女官或宫女。

次妻:指妾室。

军报:军事报告。

皇考圣躬不豫:指皇帝身体不适。

力疾:尽力疾书,形容皇帝身体不好但仍然坚持处理政务。

字迹间有未真:字迹不够工整。

把持:独揽大权。

循化、贵德二厅:指循化厅和贵德厅,古代地方行政单位。

贼番肆劫青海:指外族贼人侵扰青海。

奎舒:指当时的一位官员。

蒙古王公:指蒙古的贵族。

苏凌阿:指当时的一位大学士。

姻亲:姻亲关系,即亲家。

侍郎:明清两代官职,六部之一的高级官员。

太仆寺卿:明清两代官职,负责管理宫廷车马等事务的官员。

军机处:清朝官署名,负责处理国家机密和军事事务。

记名人员:指被记录在册的官员。

楠木房屋:指用楠木建造的房屋,楠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

宁寿宫:清朝皇家宫殿之一。

蓬岛、瑶台: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圆明园中的景观。

蓟州:古代地名,今属天津市。

奎福:指当时的一位官员。

青蝇赋: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指丰绅殷德所作的文学作品。

国服:国家规定的服装。

散秩大臣:明清两代官职,指没有固定品级的官员。

编修:明清两代官职,负责编纂国史的官员。

席煜:指当时的一位编修官。

笔帖式:清代官名,为满洲低级官员,负责文书工作。

累迁:连续升迁。

湖广道御史:湖广道是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御史是监察官员。

按察使:官名,负责地方监察事务。

私交粮艘带运木植:私自交往并运输木材。

两广总督:两广即广东和广西,总督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福康安:清朝将领,曾参与多次军事行动。

寄书索购状:通过书信索要购买物品的凭证。

帝嘉和琳伉直:皇帝赞赏和琳的刚直。

下部议叙:将和琳的事迹上报朝廷讨论。

礼部侍郎:礼部是清朝六部之一,负责礼仪、祭祀等事务。

正蓝旗汉军副都统:正蓝旗是清朝八旗之一,汉军副都统是军事职务。

廓尔喀:古代西藏地区的一个民族。

后藏:西藏地区的一部分。

台站乌拉:台站是古代传递信息的站点,乌拉是运输队。

鄂辉:清朝将领。

照料粮饷:负责粮食和军饷的供应。

工部尚书:工部是负责工程、建筑等事务的部门。

疏陈:上疏陈述。

贼酋:叛乱首领。

拉特纳巴都尔:叛乱首领的名字。

诏令:皇帝的命令。

镶白旗汉军都统:镶白旗是清朝八旗之一,汉军都统是军事职务。

察木多:西藏地区的一个地名。

销算事:处理财务事务。

云骑尉世职:清朝官职,世袭。

四川总督:四川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苗:中国南方的一个民族。

石柳邓:苗族的叛乱首领。

围永绥:包围永绥城。

参将:军事职务,相当于副将。

都司马瑜:军事职务。

双眼花翎:清朝官员的装饰品,表示荣誉。

大塘汛:军事防御设施。

参赞军事:军事顾问。

虾覅碉:地名。

乌龙岩:地名。

宣勇伯:清朝官职,封号。

岩碧山:地名。

上服貂褂:高级官员的服饰。

黄带:清朝官员的装饰品,表示荣誉。

龙角碉:地名。

鸭保:地名。

天星:地名。

玄狐端罩:高级官员的装饰品,表示荣誉。

昭忠:昭忠祠,纪念忠臣的祠堂。

贤良:贤良祠,纪念贤良的祠堂。

满洲:中国东北的一个民族。

翻译举人:通过翻译考试成为举人。

江西广饶九南道:江西地区的地方行政区域。

左迁:降职。

吏部员外郎:吏部是负责官吏管理的部门。

工部侍郎:同上。

户部尚书:户部是负责财政事务的部门。

两江总督:两江即江苏、安徽、江西地区,总督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东阁大学士:清朝官职,荣誉职务。

署刑部尚书:代理刑部尚书。

裕陵:清朝皇帝的陵墓。

陀罗尼经被:佛教经文。

严嵩:明朝权臣。

唐代宗:唐朝皇帝。

李辅国:唐朝权臣。

会剿苗匪:联合剿灭苗族叛乱。

师无功:军队没有取得胜利。

撤出太庙:从太庙中移除。

毁专祠:毁掉专门的祠堂。

丰绅伊绵:和琳的儿子。

三等轻车都尉:清朝官职,封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零六-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清朝官员和琳的生平事迹,从他的官职晋升、处理政务到最终的荣辱兴衰,展现了一个官员的职业生涯和朝廷政治的复杂性。

开篇提到和琳自笔帖式累迁至湖广道御史,这是对他官职晋升的描述。‘累迁’一词体现了和琳的勤勉和朝廷对他的认可。‘劾’字则表明了和琳敢于弹劾不法的勇气,这在当时官场中是非常难得的品质。

‘帝嘉和琳伉直’一句,赞扬了和琳的刚直不阿,这是他能够得到皇帝赏识的重要原因。‘下部议叙’则说明皇帝对他的评价很高,并给予相应的奖赏。

‘寻授兵部侍郎、正蓝旗汉军副都统’这一段,展现了和琳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朝廷对他的信任。‘廓尔喀扰后藏’一句,则点明了当时边疆的动荡局势,和琳被任命督办前藏以东的事务,显示了他处理边疆事务的能力。

‘诏令福康安受降,偕和琳妥筹善后’这一段,体现了和琳在处理民族关系和边疆稳定方面的能力。‘未几,授镶白旗汉军都统’则说明他在处理事务上的成就得到了朝廷的进一步认可。

‘乾隆五十八年,予云骑尉世职’这一句,是对和琳功绩的肯定,也显示了他家族的荣耀。‘六十年,贵州苗石柳邓叛’一句,则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一面,和琳在此事件中的表现,展现了他平定叛乱的才能。

‘时福康安已解正大、嗅脑、松桃围’这一段,说明了和琳在军事上的成功,以及他与福康安的协同作战能力。‘赏双眼花翎’等赏赐,则是对他功绩的肯定。

‘和珅诛,廷臣论和琳藉势邀功’这一段,揭示了和珅被诛后,和琳因和珅的关系而受到牵连,也反映了当时朝廷政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论曰’以下,是对和珅和和琳的评论,其中提到了高宗和仁宗对和珅的处理态度,以及他们对和珅的评价。这些评论反映了清朝皇帝的治国理念和对官员的选拔标准。

整段古文通过对和琳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官员的职业生涯和朝廷政治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朝廷的治国理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零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31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