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思邈(约581年-682年),唐代著名医学家,素有“药王”之称。孙思邈在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千金方》是中医药学史上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医学巨著。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千金方》是孙思邈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总结,编写的关于药物治疗和方剂的大全。书中详细记录了多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相应的方剂。全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并强调了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原则。孙思邈特别提到“药物不妄用”,并结合了大量实际病例,以指导医学实践。它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至今仍为许多中医药学者所引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膀胱腑方-胞囊论第三-原文
论曰: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
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尿黄赤;若腑有寒病,则胞滑,小便数而多白,若至夜则尿偏甚者,夜则内阴气生故。
热则泻之,寒则补之,不寒不热,依经调之,则病不生矣。
凡尿不在胞中,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
治肾热应胞囊涩热,小便黄赤,苦不通,榆皮通滑泄热煎方
榆白皮葵子各一升车前子五升赤蜜一升滑石通草各三两
上六味咀,以水三斗煮取七升,去滓下蜜,更煎取三升,分三服。
妇人难产,亦同此方。
治膀胱急热,小便黄赤,滑石汤方
滑石八两子芩三两榆白皮四两车前子冬葵子各一升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虚劳,尿白浊方榆白皮切二斤,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
又方捣干羊骨末,服方寸匕,日二。
虚劳尿白浊灸脾俞一百壮。
又灸三焦俞百壮。
又灸肾俞百壮。
又灸章门百壮,在季肋端。
凡饱食讫忍小便,或饱食走马,或忍小便大走及入房,皆致胞转,脐下急满不通,治之方乱发急缠如两拳大,烧末,醋四合和二方寸匕服之讫,即炒熟黑豆叶蹲坐上。
治胞转方
榆白皮一升石韦一两鬼箭三两滑石四两葵子通草甘草各一两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丈夫妇人胞转,不得小便八九日方
滑石寒水石各一斤葵子一升
上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三服。
治胞转,小便不得方
葱白四七茎阿胶一两琥珀三两车前子一升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阿胶三两水二升煮取七合,顿服之。
又方豉五合以水三升煮数沸,顿服之。
又方麻子煮取汁,顿服之。
又方连枷关烧灰,水服之。
又方笔头灰,水服之。
又方纳白鱼子茎孔中。
又方烧死蜣螂二枚末,水服之。
又方酒和猪脂鸡子大,顿服之。
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转灸玉泉七壮,穴在关元下一寸。大人从心下度取八寸是玉泉穴,小儿斟酌以取之。
又灸第十五椎五十壮。
又灸脐下一寸。
又灸脐下四寸,各随年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膀胱腑方-胞囊论第三-译文
论说:胞囊,是肾脏和膀胱的候象,它储存着体液和尿液。如果内脏有热病,胞囊会变得涩滞,小便不通,尿液呈黄色或红色;如果腑脏有寒病,胞囊会变得滑润,小便频繁且颜色白,如果到了晚上,尿量特别多,这是因为夜晚阴气生发的原因。对于热病,应该泄泻治疗;对于寒病,应该补充治疗;如果不冷也不热,就按照经典的方法调整,那么疾病就不会发生。
一般来说,如果尿液不在胞囊中,是因为胞囊位置偏斜,体液不通畅。可以用葱叶尖端,深入阴茎孔中三寸,轻轻用口吹气,胞囊会膨胀,体液就会通畅,病就好了。
治疗肾热引起的胞囊涩滞和热病,小便黄赤,苦涩不通,可以用榆树皮通滑泄热煎剂。榆树皮、葵子各一升,车前子五升,赤蜜一升,滑石、通草各三两。将这六种药材切碎,用水三斗煮取七升,去渣后加入蜜,再煎取三升,分三次服用。妇女难产也可以用这个方子。
治疗膀胱急热,小便黄赤,可以用滑石汤。滑石八两,子芩三两,榆树皮四两,车前子、冬葵子各一升。将这五味药材切碎,用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虚劳,尿液混浊,可以用榆树皮煎剂。榆树皮切二斤,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次服用。
另一种方法是将干燥的羊骨磨成末,每次服用方寸匕,一天两次。
虚劳尿浊可以通过灸脾俞一百壮来治疗。
再灸三焦俞一百壮。
再灸肾俞一百壮。
再灸章门一百壮,位于季肋端。
凡是在饱食后忍小便,或者饱食后骑马,或者忍小便后剧烈奔跑,或者入房后,都可能导致胞转,即脐下急满不通。治疗方法是用乱发急缠成两个拳头大小,烧成末,用四合醋调和二方寸匕服用,然后坐热黑豆叶上。
治疗胞转的方法:榆树皮一升,石韦一两,鬼箭三两,滑石四两,葵子、通草、甘草各一两。将这七种药材切碎,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丈夫或妇女胞转,不能小便八九天的方法:滑石、寒水石各一斤,葵子一升。将这三种药材切碎,用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三次服用。
治疗胞转,小便不通的方法:葱白四七茎,阿胶一两,琥珀三两,车前子一升。将这四种药材切碎,用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次服用。
另一种方法:阿胶三两,水二升煮取七合,一次服完。
另一种方法:豆豉五合,水三升煮数沸,一次服完。
另一种方法:麻子煮取汁,一次服完。
另一种方法:连枷关烧灰,用水服。
另一种方法:笔头灰,用水服。
另一种方法:将白鱼子茎插入孔中。
另一种方法:烧死蜣螂二枚,磨成末,用水服。
另一种方法:酒和猪脂,鸡子大小,一次服完。
腰痛,小便不利,苦涩胞转,灸玉泉七壮,穴位在关元下一寸。成人从心下量取八寸是玉泉穴,小孩则根据年龄适当调整。
再灸第十五椎五十壮。
再灸脐下一寸。
再灸脐下四寸,每个穴位根据年龄适当调整壮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膀胱腑方-胞囊论第三-注解
胞囊:指膀胱,是人体储存和排出尿液的重要器官。
肾膀胱候:肾和膀胱的生理功能,候指征兆,即肾和膀胱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变化来判断。
贮津液并尿:储存体液和尿液。
脏中热病:指肾脏或膀胱受到热邪侵袭的疾病。
胞涩:指膀胱括约肌紧张,导致尿液排出困难。
小便不通:指尿液无法排出。
尿黄赤:尿液颜色深黄或呈红色,通常与热病有关。
腑有寒病:指膀胱受到寒邪侵袭的疾病。
胞滑:指膀胱括约肌松弛,导致尿液频繁排出。
小便数而多白:尿液频繁排出,颜色较淡。
夜则内阴气生故:夜间阴气旺盛,可能导致尿液增多。
热则泻之,寒则补之:针对热病采用泻法,针对寒病采用补法。
依经调之: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进行调整。
津液:指体内的体液。
葱叶:葱的叶子,古代常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阴茎孔中:指男性尿道口。
榆白皮:榆树的树皮,古代常用于治疗热病。
葵子:向日葵的种子,古代常用于治疗疾病。
车前子:车前草的种子,具有利尿作用。
赤蜜:红色的蜂蜜,古代用于治疗疾病。
滑石:一种矿物质,具有利尿和清热作用。
通草:一种植物,其茎髓可用于利尿。
㕮咀:古代的制药方法,指将药物捣碎。
子芩:黄芩的种子,黄芩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冬葵子:冬葵的种子,古代常用于治疗疾病。
苦:苦味药物,具有清热作用。
滑石汤:以滑石为主要成分的汤剂,用于治疗膀胱急热。
虚劳:中医术语,指身体虚弱,疲劳无力。
尿白浊:尿液颜色浑浊,古代常与肾虚有关。
灸: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草或其他材料来刺激穴位。
脾俞:位于背部,是脾脏的俞穴。
三焦俞:位于背部,是三焦的俞穴。
肾俞:位于背部,是肾脏的俞穴。
章门:位于胸部,是肝胆的俞穴。
胞转:指膀胱位置异常,导致尿液排出困难。
乱发:指头发,古代有时用于治疗疾病。
黑豆叶:黑豆的叶子,古代有时用于治疗疾病。
石韦:一种植物,古代常用于治疗疾病。
鬼箭:一种植物,古代常用于治疗疾病。
甘草:一种植物,具有调和药性作用。
寒水石:一种矿物质,具有清热作用。
阿胶:一种动物胶,具有补血作用。
琥珀:一种有机宝石,古代常用于治疗疾病。
豉:豆类发酵而成的食品,古代有时用于治疗疾病。
麻子:麻的种子,古代有时用于治疗疾病。
连枷关:一种植物,古代有时用于治疗疾病。
笔头灰:笔头烧成的灰,古代有时用于治疗疾病。
白鱼子茎:白鱼子茎的提取物,古代有时用于治疗疾病。
死蜣螂:一种昆虫,古代有时用于治疗疾病。
猪脂鸡子大:猪油和鸡蛋大小的量,古代用于治疗疾病。
腰痛:腰部疼痛,可能是由于肾虚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玉泉:位于腹部,是肾脏的俞穴。
第十五椎:指人体脊柱的第十五个椎骨,是肾脏的俞穴。
关元:位于腹部,是肾脏的俞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千金方-膀胱腑方-胞囊论第三-评注
此段古文论述了中医对于胞囊(即膀胱)及其功能的认识,以及针对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法。以下是对每行的专业赏析:
论曰: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尿黄赤;若腑有寒病,则胞滑,小便数而多白,若至夜则尿偏甚者,夜则内阴气生故。热则泻之,寒则补之,不寒不热,依经调之,则病不生矣。
此段开篇点明胞囊(膀胱)与肾脏的关系,认为胞囊是肾的候脉所在,负责储存津液和尿液。对于热病导致的胞涩,即膀胱不通,表现为小便不通、尿色黄赤;对于寒病导致的胞滑,即膀胱滑利,表现为小便频繁、尿色清白。治疗原则为热病泻之,寒病补之,无寒无热则根据经文调整,以防疾病发生。
凡尿不在胞中,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
此段描述了胞囊位置异常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治疗方法是用葱叶尖端插入阴茎孔中,深三寸,轻轻吹气,使胞囊膨胀,津液得以畅通,从而治愈。
治肾热应胞囊涩热,小便黄赤,苦不通,榆皮通滑泄热煎方榆白皮葵子各一升车前子五升赤蜜一升滑石通草各三两上六味咀,以水三斗煮取七升,去滓下蜜,更煎取三升,分三服。妇人难产,亦同此方。
此段介绍了治疗肾热、胞囊涩热、小便黄赤、尿路不通的方剂。方剂中使用榆白皮、葵子、车前子等药材,通过煎煮后服用,以达到通滑泄热的效果。
治膀胱急热,小便黄赤,滑石汤方滑石八两子芩三两榆白皮四两车前子冬葵子各一升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此段描述了治疗膀胱急热、小便黄赤的滑石汤方,方中滑石、黄芩、榆白皮、车前子、冬葵子等药材共同作用,以缓解症状。
治虚劳,尿白浊方榆白皮切二斤,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又方捣干羊骨末,服方寸匕,日二。
此段介绍了治疗虚劳、尿白浊的方剂。一方使用榆白皮煎煮后服用,另一方则用干羊骨末服用,以调整身体机能。
虚劳尿白浊灸脾俞一百壮。又灸三焦俞百壮。又灸肾俞百壮。又灸章门百壮,在季肋端。
此段介绍了针对虚劳、尿白浊的灸法,包括灸脾俞、三焦俞、肾俞、章门等穴位,以调整身体阴阳平衡。
凡饱食讫忍小便,或饱食走马,或忍小便大走及入房,皆致胞转,脐下急满不通,治之方乱发急缠如两拳大,烧末,醋四合和二方寸匕服之讫,即炒熟黑豆叶蹲坐上。
此段描述了因饱食后忍小便、剧烈运动或房事后导致的胞转(膀胱扭转)症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即使用烧末和醋的混合物服用,并蹲坐于炒熟的黑豆叶上。
治胞转方榆白皮一升石韦一两鬼箭三两滑石四两葵子通草甘草各一两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此段介绍了治疗胞转的方剂,使用榆白皮、石韦、鬼箭、滑石、葵子、通草、甘草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治丈夫妇人胞转,不得小便八九日方滑石寒水石各一斤葵子一升上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三服。
此段描述了治疗丈夫和妇女胞转、小便不通的方剂,使用滑石、寒水石、葵子等药材,煎煮后服用。
治胞转,小便不得方葱白四七茎阿胶一两琥珀三两车前子一升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又方阿胶三两水二升煮取七合,顿服之。
此段介绍了治疗胞转、小便不通的方剂,包括葱白、阿胶、琥珀、车前子等药材,煎煮后服用。另有一方使用阿胶,加水煮后顿服。
又方豉五合以水三升煮数沸,顿服之。又方麻子煮取汁,顿服之。又方连枷关烧灰,水服之。又方笔头灰,水服之。
此段列举了更多治疗胞转、小便不通的方剂,包括豉、麻子、连枷关烧灰、笔头灰等,均为煎煮后服用。
又方纳白鱼子茎孔中。又方烧死蜣螂二枚末,水服之。又方酒和猪脂鸡子大,顿服之。
此段继续列举了治疗胞转、小便不通的方剂,包括纳白鱼子茎孔中、烧死蜣螂末、酒和猪脂鸡子等。
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转灸玉泉七壮,穴在关元下一寸。大人从心下度取八寸是玉泉穴,小儿斟酌以取之。
此段描述了治疗腰痛、小便不利、胞转的灸法,即灸玉泉穴,位置在关元下一寸,大人从心下量取八寸,小儿根据年龄调整。
又灸第十五椎五十壮。又灸脐下一寸。又灸脐下四寸,各随年壮。
此段继续描述了治疗腰痛、小便不利、胞转的灸法,包括灸第十五椎、脐下一寸、脐下四寸等穴位,根据年龄调整灸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