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针法-七十四难

作者: 难经的作者不详,传统上认为是东汉时期的名医王叔和。《难经》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探讨了脉诊、经络、病理等方面的医学理论。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难经》是古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集中在脉诊、经络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书中通过对脉象的详细描述,揭示了脉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如何通过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原理。《难经》还对针灸、药物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是中国古代医学宝贵的遗产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针法-七十四难-原文

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

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

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

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

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针法-七十四难-译文

经书上说,春天刺井穴,夏天刺荥穴,季夏刺俞穴,秋天刺经穴,冬天刺合穴,这是什么意思呢?

回答说:春天刺井穴,是因为邪气在肝脏;夏天刺荥穴,是因为邪气在心脏;季夏刺俞穴,是因为邪气在脾脏;秋天刺经穴,是因为邪气在肺脏;冬天刺合穴,是因为邪气在肾脏。

那么,肝、心、脾、肺、肾这五脏和春、夏、秋、冬这四季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说:五脏一旦有病,就会表现出五种不同的症状(颜色)。比如,肝病时,脸色发青就是肝的表现,体味有臭味也是肝的表现,喜欢吃酸也是肝的表现,喜欢呼叫也是肝的表现,喜欢哭泣也是肝的表现。肝的病症很多,不能一一说完。四季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也都与春、夏、秋、冬这四季相联系。针灸的关键和妙处,就在于对极细微之处的把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针法-七十四难-注解

经言:经言指的是古代医学经典中的言论,这里可能指的是《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中的内容。

春刺井:春刺井指的是春季针刺井穴,井穴是中医穴位之一,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

夏刺荥:夏刺荥指的是夏季针刺荥穴,荥穴是中医穴位之一,位于手、足的指(趾)端。

季夏刺俞:季夏刺俞指的是季夏时节针刺俞穴,俞穴是中医穴位之一,位于背腰部。

秋刺经:秋刺经指的是秋季针刺经穴,经穴是中医穴位之一,位于手臂、腿部。

冬刺合:冬刺合指的是冬季针刺合穴,合穴是中医穴位之一,位于四肢末端。

邪:邪在这里指的是疾病的外因,即导致人体生病的因素。

肝:肝是中医五脏之一,负责疏泄、藏血、调节情志等功能。

心:心是中医五脏之一,负责血脉运行、精神意识、思维等功能。

脾:脾是中医五脏之一,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统摄血液等功能。

肺:肺是中医五脏之一,负责呼吸、气的生成和调节水液代谢等功能。

肾:肾是中医五脏之一,负责藏精、生髓、主水等功能。

五脏: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代表人体内五个重要的器官系统。

一病:一病指的是同一种疾病。

辄有五也(色):辄有五也指的是疾病的表现形式有多种,这里用“色”来代表疾病的各种外在表现,如面色、症状等。

臊臭:臊臭指的是体味异常,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个依据。

喜酸:喜酸指的是患者喜欢酸味,是中医诊断肝病的一个依据。

喜呼:喜呼指的是患者喜欢大声呼喊,是中医诊断肝病的一个依据。

喜泣:喜泣指的是患者容易哭泣,是中医诊断肝病的一个依据。

针之要妙:针之要妙指的是针灸技术的精妙之处。

秋毫:秋毫指的是极细小的东西,这里比喻针灸技术的精细和微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针法-七十四难-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医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理解。首先,这段文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提出了春季、夏季、季夏、秋季、冬季分别对应的针灸穴位和相应的脏腑病邪,这是中医针灸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何谓也?’这句话中,‘井、荥、俞、经、合’是中医针灸中的五个基本穴位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和治疗作用。这里提到的‘春、夏、季夏、秋、冬’则代表了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学说,即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着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

‘然:春刺井者,邪在肝;夏刺荥者,邪在心;季夏刺俞者,邪在脾;秋刺经者,邪在肺;冬刺合者,邪在肾。’这里进一步解释了每个季节对应的穴位和相应的脏腑病邪,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

‘其肝、心、脾、肺、肾,而系于春、夏、秋、冬者,何也?’这一问题揭示了中医理论中五脏与季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与五行相对应,五行与季节相对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然:五脏一病,辄有五也(色)。假令肝病,色青者肝也,臊臭者肝也,喜酸者肝也,喜呼者肝也,喜泣者,肝也。’这句话说明了五脏病变时,人体会表现出相应的色、味、情志等变化,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其病众多,不可尽言也。四时有数,而并系于春、夏、秋、冬者也。’这里指出,五脏病变的表现形式多样,且与四季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中医治疗时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体差异来调整治疗方案。

‘针之要妙,在于秋毫者也。’这句话强调了针灸治疗的关键在于精准,只有找到最合适的穴位,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体现了中医针灸的精细和科学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难经-论针法-七十四难》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8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