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萧子显(507年-572年),南齐的皇帝及文学家,他主编的《南齐书》是对南齐历史的总结,内容细致入微,成为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文献。萧子显不仅在政治上有较高的造诣,也在文学与史学方面有着显著成就。
年代:成书于南朝(约6世纪)。
内容简要:《南齐书》是由萧子显主编的一部关于南齐历史的史书。书中详细记载了南齐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事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该书尤其注重描述南齐的皇帝和高官的治国理政,以及国家内外的战事和文化交流。《南齐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是研究南齐历史、政治制度和人物传记的珍贵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本纪-卷二-原文
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上即皇帝位于南郊,设坛柴燎告天曰:‘皇帝臣道成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宋帝陟鉴乾序,钦若明命,以命于道成。夫肇自生民,树以司牧,所以阐极则天,开元创物,肆兹大道。天下惟公,命不于常。昔在虞、夏,受终上代,粤自汉、魏,揖让中叶,咸炳诸典谟,载在方册。水德既微,仍世多故,实赖道成匡拯之功,以弘济于厥艰。大造颠坠,再构区宇,宣礼明刑,缔仁缉义。晷纬凝象,川岳表灵,诞惟天人,罔弗和会。乃仰协归运,景属与能,用集大命于兹。辞德匪嗣,至于累仍,而群公卿士,庶尹御事,爰及黎献,至于百戎,佥曰‘皇天眷命,不可以固违,人神无托,不可以旷主’。畏天之威,敢不祗顺鸿历?敬简元辰,虔奉皇符,升坛受禅,告类上帝,以永答民衷,式敷万国。惟明灵是飨!’
礼毕,大驾还宫,临太极前殿。诏曰:‘五德更绍,帝迹所以代昌;三正迭隆,王度所以改耀。世有质文,时或因革,其资元膺历,经道振民,固以异术同揆,殊流共贯者矣。朕以寡昧,属值艰季,推肆勤之诚,藉乐治之数,贤能悉心,士民致力,用获拯溺龛暴,一匡天下。业未参古,功殆侔昔。宋氏以陵夷有徵,历数攸及,思弘乐推,永鉴崇替,爰集天禄于朕躬。惟志菲薄,辞弗获昭,遂钦从天人,式繇景命,祗月正于文祖,升禋鬯于上帝。猥以寡德,光宅四海,纂革代之踪,托王公之上,若涉渊水,罔知所济。宝祚初启,洪庆惟新,思俾利泽,宣被亿兆,可大赦天下。改升明三年为建元元年。赐民爵二级,文武进位二等,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逋租宿债勿复收。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洗除先注,与之更始。长徒敕系之囚,特皆原遣。亡官失爵,禁锢夺劳,一依旧典。’
封宋帝为汝阴王,筑宫丹阳县故治,行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故事,上书不为表,答表不称诏。降宋晋熙王燮为阴安公,江夏王跻为沙阳公,随王棨为舞阴公,新兴王嵩为定襄公,建安王禧为荔浦公,郡公主为县君,县公主为乡君。诏曰:‘继世象贤,列代盛典,畴庸嗣美,前载令图。宋氏通侯,乃宜随运省替。但钦德怀义,尚表坟闾,况功济区夏,道光民俗者哉?降差之典,宜遵往制。南康县公华容县公可为侯,萍乡县侯可为伯,减户有差,以继刘穆之、王弘、何无忌后。’
以司空褚渊为司徒,吴郡太守柳世隆为南豫州刺史。诏曰:‘宸运肇创,实命惟新,宜弘庆宥,广敷蠲汰。劫贼余口没在台府者,悉原放。诸负衅流徙,普听还本土。’以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中领军王敬则为南兖州刺史,左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戊戌,以荆州刺史嶷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冠军将军映为荆州刺史,西中郎将晃为南徐州刺史,冠军将军垣崇祖为豫州刺史,骠骑司马崔文仲为徐州刺史。
断四方上庆礼。己亥,诏曰:‘自庐井毁制,农桑易业,盐铁妨民,货鬻伤治,历代成俗,流蠹岁滋。援拯遗弊,革末反本,使公不专利,氓无失业。二宫诸王,悉不得营立屯邸,封略山湖。太官池嵒,宫停税入,优量省置。’
庚子,诏‘宋帝后蕃王诸陵,宜有守卫。’有司奏帝陵各置长一人,兵有差,王陵五人,妃嫔三人。
五月,丙午,进河南王吐谷浑拾寅号骠骑大将军。诏曰:‘宸运革命,引爵改封,宋氏第秩,虽宜省替,其有预效屯夷、宣力齐业者,一仍本封,无所减降。有司奏留襄阳郡公张敬儿等六十二人,除广兴郡公沈昙亮等百二十二人。改《元嘉历》为《建元历》,木德盛卯终未,以正月卯祖,十二月未腊。丁未,诏曰:‘设募取将,悬赏购士,盖出权宜,非曰恒制。顷世艰险,浸以成俗,且长逋逸,开罪山湖。是为黥刑不辱,亡窜无咎。自今以后,可断众募。’壬子,诏封佐命文武功臣新除司徒褚渊等三十一人,进爵增户各有差。乙卯,河南王吐谷浑拾寅奉表贡献。丙辰,诏遣大使分行四方,遣兼散骑常侍十二人巡行。以交宁道远,不遣使。己未,汝阴王薨,追谥为宋顺帝,终礼依魏元、晋恭帝故事。辛酉,阴安公刘燮等伏诛。追封谥上兄道度为衡阳元王,道生为始安贞王。丙寅,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为孝皇后,妃为昭皇后。’
六月,辛未,诏‘相国骠骑中军三府职,可依资劳度二官,若职限已盈,所余可赐满。’壬申,以游击将军周山图为兖州刺史。乙亥,诏曰:‘宋末频年戎寇,兼灾疾凋损,或枯骸不收,毁榇莫掩,宜速宣下埋藏营恤。若标题犹存,姓字可识,可即运载,致还本乡。’有司奏遣外监典事四人,周行离门外三十五里为限。其余班下州郡。无棺器标题者,属所以台钱供市。庚辰,七庙主备法驾即于太庙。诏‘诸将及客,戮力艰难,尽勤直卫,其从还宫者,普赐位一阶。’辛巳,罢荆州刺史。甲申,立皇太子赜。断诸州郡礼庆。见刑入重者,降一等,并申前赦恩百日。立皇子嶷为豫章王,映为临川王,晃为长沙王,晔为武陵王,暠为安成王,锵为鄱阳王,铄为桂阳王,鉴为广陵王,皇孙长懋为南郡王。乙酉,葬宋顺帝于遂宁陵。’
秋,七月,丁未,诏曰:“交止北景,独隔书朔,斯乃前运方季,负海不朝,因迷遂往,归款莫由。曲赦交州部内李叔献一人即抚南士,文武详才选用。并遣大使宣扬朝恩。”以试守武平太守行交州府事李叔献为交州刺史。
丙辰,以虏伪茄芦镇主阴平公杨广香为沙州刺史。
丁巳,诏“南兰陵桑梓本乡,长蠲租布;武进王业所基,复十年。”
九月,辛丑,诏“二吴、义兴三郡遭水,减今年田租。”乙巳,以新除尚书令、骠骑将军豫章王嶷为荆、湘二州刺史,平西将军临川王映为扬州刺史。
丙午,司空褚渊领尚书令。
戊申,车驾幸宣武堂宴会,诏诸王公以下赋诗。
冬,十月,丙子,立彭城刘胤为汝阴王,奉宋帝后。
己卯,车驾殷祠太庙。
辛巳,诏曰:“朕婴缀世务,三十馀岁,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末路屯夷,戎车岁驾,诚藉时来之运,实资士民之力。宋元徽二年以来,诸从军得官者,未悉蒙禄,可催速下访,随正即给。才堪余任者,访洗量序。若四州士庶,本乡沦陷,簿籍不存,寻校无所,可听州郡保押,从实除奏。荒远阙中正者,特许据军簿奏除。或戍扞边役,末由旋反,听于同军各立五保,所隶有司,时为言列。”汝阴太妃王氏薨,追赠为宋恭皇后。
十一月,庚子,以太子左卫率萧景先为司州刺史。
辛亥,立皇太子妃裴氏。
甲申,封功臣骠骑长史江谧等十人爵户各有差。
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大赦天下。
以司空、尚书令褚渊为司徒,中军将军张敬儿为车骑将军,中领军李安民为领军将军,中护军陈显达为护军将军。
辛丑,车驾亲祠南郊。
癸卯,诏索虏寇淮、泗,遣众军北伐,内外纂严。
二月,丁卯,虏寇寿阳,豫州刺史垣崇祖破走之。
置巴州。
壬申,以三巴校尉明慧昭为巴州刺史。
戊子,以宁蛮校尉萧赤斧为雍州刺史,南蛮长史崔惠景为梁、南秦二州刺史。
辛卯,诏西境献捷,解严。
癸巳,遣大使巡慰淮、肥。
徐、豫边民尤贫遘难者,刺史二千石量加赈恤。
甲午,诏“江西北民避难流徙者,制遣还本,蠲今年租税。单贫及孤老不能自存者,即听番籍,郡县押领。”
三月,丁酉,以侍中西昌侯鸾为郢州刺史。
戊戌,以护军将军陈显达为南兖州刺史,吴郡太守张岱为中护军。
己亥,车驾幸乐游苑宴,王公以下赋诗。
辛丑,以征虏将军崔祖思为青、冀二州刺史。
夏,四月,丙寅,进高丽王乐浪公高琏号骠骑大将军。
五月,立六门都墙。
六月,癸未,诏“昔岁水旱,曲赦丹阳、二吴、义兴四郡遭水尤剧之县,元年以前,三调未充,虚列已毕,官长局吏应共偿备外,详所除宥。”
秋,七月,甲寅,以辅国将军卢绍之为青、冀二州刺史。
戊午,皇太子妃裴氏薨。
闰月辛巳,遣领军将军李安民行淮、泗。
庚寅,索虏攻朐山,青、冀二州刺史卢绍之等破走之。
冬,十一月,戊子,以氐杨后起为秦州刺史。
十二月,戊戌,以司空褚渊为司徒。
乙巳,车驾幸中堂听讼。
壬子,以骠骑大将军豫章王嶷为司空,扬州刺史、前将军临川王映为荆州刺史。
三年春,正月,壬戌朔,诏王公卿士荐谠言。
丙子,以平北将军陈显达为益州刺史,贞阳公柳世隆为南兖州刺史,皇子锋为江夏王。
领军将军李安民等破虏于淮阳。
夏,四月,以宁朔将军沈景德为广州刺史。
六月,壬子,大赦。
逋租宿债,除减有差。
秋七月,以冠军将军垣荣祖为徐州刺史。
冬,十月,戊子,以河南王世子吐谷浑易度侯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四年,春,正月,壬戌,诏曰:“夫胶庠之典,彝伦攸先,所以招振才端,启发性绪,弘字黎氓,纳之轨义,是故五礼之迹可传,六乐之容不泯。朕自膺历受图,志阐经训,且有司群僚,奏议咸集,盖以戎车时警,文教未宣,思乐泮宫,永言多慨。今关燧无虞,时和岁稔,远迩同风,华夷慕义。便可式遵前准,修建敩学,精选儒官,广延国胄。”以江州刺史王延之为右光禄大夫。
癸亥,诏曰:“比岁申威西北,义勇争先,殒气寇场,命尽王事。战亡蠲复,虽有恒典,主者遵用,每伤简薄。建元以来战亡,赏蠲租布二十年,杂役十年。其不得收尸,主军保押,亦同此例。”以后将军长沙王晃为护军将军,中军将军南郡王长懋为南徐州刺史,冠军将军安成王暠为江州刺史。
二月,乙未,以冠军将军桓康为青、冀二州刺史。
上不豫,庚戌,诏原京师囚系有差,元年以前逋责皆原除。
三月,庚申,召司徒褚渊、左仆射王俭诏曰:“吾本布衣素族,念不到此,因藉时来,遂隆大业。风道沾被,升平可期。遘疾弥留,至于大渐。公等奉太子如事吾,柔远能迩,缉和内外,当令太子敦穆亲戚,委任贤才,崇尚节俭,弘宣简惠,则天下之理尽矣。死生有命,夫复何言!”
壬戌,上崩于临光殿,年五十六。
四月,庚寅,上谥曰太祖高皇帝。
奉梓宫于东府前渚升龙舟。
丙午,窆武进泰安陵。
上少沈深有大量,宽严清俭,喜怒无色。
博涉经史,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
虽经纶夷险,不废素业。
从谏察谋,以威重得众。
即位后,身不御精细之物,敕中书舍人桓景真曰:‘主衣中似有玉介导,此制始自大明末,后泰始尤增其丽。留此置主衣,政是兴长疾源,可即时打碎。凡复有可异物,皆宜随例也。’
后宫器物栏槛以铜为饰者,皆改用铁,内殿施黄纱帐,宫人著紫皮履,华盖除金花瓜,用铁回钉。
每曰:‘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
欲以身率天下,移变风俗。
上姓名骨体及期运历数,并远应图谶数十百条,历代所未有,臣下撰录,上抑而不宣,盛矣。
史臣曰:孙卿有言:‘圣人之有天下,受之也,非取之也。’
汉高神武骏圣,观秦氏东游,盖是雅多大言,非始自知天命;
光武闻少公之论谶,亦特一时之笑语;
魏武初起义兵,所期‘征西’之墓;
晋宣不内迫曹爽,岂有定霸浮桥?
宋氏崛起匹夫,兵由义立:咸皆一世推雄,卒开鼎祚。
宋氏正位八君,卜年五纪,四绝长嫡,三称中兴,内难边虞,兵革世动。
太祖基命之初,武功潜用,泰始开运,大拯时艰,龙德在田,见猜云雨之迹。
及苍梧暴虐,衅结朝野,百姓懔懔,命悬朝夕。
权道既行,兼济天下。
元功振主,利器难以假人,群才戮力,实怀尺寸之望。
岂其天厌水行,固已人希木德。
归功与能,事极乎此。
虽至公于四海,而运实时来;
无心于黄屋,而道随物变。
应而不为,此皇齐所以集大命也。
赞曰:於皇太祖,有命自天,同度宇宙,合量山渊。
宋德不绍,神器虚传。
宁乱以武,黜暴资贤。
庸发西疆,功兴北翰,偏师独克,孤旅霆断。
援旆东夏,职司静乱;
指斧徐方,时惟伐叛;
抗威京辇,坐清江汉。
文艺在躬,芳尘渊塞。
用下以才,镇民以德。
端己雄睟,君临尊默。
苞括四海,大造家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本纪-卷二-译文
高帝登基
建元元年夏天,四月,甲午日,皇帝在南郊即位,设立祭坛,点燃柴火祭告上天说:‘皇帝臣道成,敢用黑牛作为祭品,昭告皇天后帝。宋帝遵循天意,顺应天命,将天命赋予道成。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设立官职来管理百姓,是为了阐明天意,开创万物,实行这一伟大道路。天下只有公正,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前在虞、夏时期,继承前朝,自从汉、魏以来,在中途进行禅让,都记载在经典和史册中。水德已经衰微,连续几代都有灾难,实在依靠道成的挽救之功,才得以度过困难。大造崩溃,再次建立天下,宣扬礼仪,明确刑法,维护仁义。天地运行,山川显灵,天地人和谐一致。于是顺应天命,景仰有德之人,将天命集于我身。辞让德行,连续多次,而群臣、士人、庶民,直至百蛮,都说“皇天赐予的命令,不能固执己见,人神无所依托,不能没有君主” 。敬畏天威,敢不恭敬顺从天命?敬重地选择吉日,虔诚地奉行皇命,登上祭坛接受禅让,向众神告知,以永远回应民众的愿望,向万国宣布。只有明灵享用!”
仪式结束后,皇帝的大驾返回皇宫,来到太极殿前。诏令说:“五德更迭,帝位因此代代兴旺;三正交替,王道因此改发光彩。世上有质朴和文雅,有时会因时而变,那些依靠天命,振兴道德,治理民众的人,固然是异术同工,殊途同归。我因为愚昧,正值艰难时期,推行勤勉之诚,借助乐治之术,贤能之士竭尽全力,民众努力工作,才得以拯救民众于水火,统一天下。事业还未达到古代水平,功绩几乎与古代相当。宋氏因为衰落有迹象,天命已经转移,想要发扬乐推,永远鉴察兴衰,于是将天禄集于我身。只是我的志向浅薄,辞让未能显扬,于是恭敬地顺应天人,按照天命,尊敬地遵循文祖,向上帝献上祭品。以我浅薄的德行,光耀四海,继承改朝换代的事业,依托王公,如同涉足深渊,不知如何自处。国运初启,洪庆新生,想要让利益和恩泽普及亿兆民众,可以大赦天下。将明三年改为建元元年。赐予民众二级爵位,文武官员晋升两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养的人,赐予五斛粮食。拖欠的租税不再追收。有违反乡里舆论清议,贪污腐败,偷盗的人,全部清除,洗除前罪,重新开始。长期服刑的人,特赦释放。失去官职和爵位,被禁锢的人,一概按照旧典处理。
封宋帝为汝阴王,在丹阳县故治建造宫殿,使用宋的正朔,车辆旗帜服饰,都按照旧例,上书不用称表,回答表章不用称诏。降封宋晋熙王刘燮为阴安公,江夏王刘跻为沙阳公,随王刘棨为舞阴公,新兴王刘嵩为定襄公,建安王刘禧为荔浦公,郡公主为县君,县公主为乡君。诏令说:“继承先贤,历代盛典,功勋继承美德,前代有良图。宋氏的通侯,应该随着天命变迁。但德行高尚,怀念正义,还要表示对先祖的尊敬,何况功绩照耀天下,光耀民俗呢?降封的条例,应该遵循过去的制度。南康县公华容县公可以封为侯,萍乡县侯可以封为伯,减少户数有所不同,以继承刘穆之、王弘、何无忌的后代。
任命司空褚渊为司徒,吴郡太守柳世隆为南豫州刺史。诏令说:“帝运开创,实为新生,应该弘扬恩典,广泛施舍。劫贼余党被关押在台府的人,全部释放。所有负罪流放的人,普遍允许返回故乡。
任命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中领军王敬则为南兖州刺史,左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戊戌日,任命荆州刺史刘嶷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冠军将军刘映为荆州刺史,西中郎将刘晃为南徐州刺史,冠军将军垣崇祖为豫州刺史,骠骑司马崔文仲为徐州刺史。
停止四方上庆礼。己亥日,诏令说:“自从庐井毁坏制度,农桑改变行业,盐铁妨碍民众,贸易伤害治理,历代成俗,弊端逐年增加。援救遗留的弊端,改变末流,回归根本,使公无私利,民众不失业。
庚子日,诏令说:“宋帝后裔王公的陵墓,应该有守卫。”有关官员上奏,每个帝陵设立一个长吏,兵员数量有所不同,王陵五人,妃嫔三人。
五月,丙午日,晋升河南王吐谷浑拾寅为骠骑大将军。诏令说:“帝运革命,爵位改变封号,宋氏的等级,虽然应该省略,但那些曾经效力边疆、宣扬国威的人,一仍其封,不减少等级。
有官员上奏,留下襄阳郡公张敬儿等六十二人,除去广兴郡公沈昙亮等一百二十二人。将《元嘉历》改为《建元历》,木德旺盛,卯月结束未月,正月卯月,十二月未月。丁未日,诏令说:“设立招募将领,悬赏购买士兵,是权宜之计,不是常规制度。近年来世道艰难,逐渐成为习俗,而且长期逃亡,触犯山湖。这就是黥刑不辱,逃亡无罪。从今以后,可以停止招募。
壬子日,诏封辅佐天命有功的文武功臣新任司徒褚渊等三十一人,晋升爵位,增加户数有所不同。乙卯日,河南王吐谷浑拾寅进贡。丙辰日,诏令派遣大使分赴四方,派遣兼任散骑常侍十二人巡视。因为交州道远,不派遣使者。
己未日,汝阴王去世,追谥为宋顺帝,丧礼按照魏元帝、晋恭帝的旧例。辛酉日,阴安公刘燮等人被处死。追封谥号,上兄道度为衡阳元王,道生为始安贞王。丙寅日,追尊皇考为宣皇帝,皇妣为孝皇后,妃为昭皇后。
六月,辛未日,诏令:“相国骠骑中军三府的官职,可以按照资历和劳绩提升两位官员,如果职位已经满员,剩余的可以赐予。
壬申日,任命游击将军周山图为兖州刺史。乙亥日,诏令说:“宋末连年战乱,加上灾害疾病,导致人口减少,有的尸体无人收葬,棺材无人掩埋,应该迅速下令埋葬和慰问。如果墓碑还存在,姓氏可辨认,可以立即运回,送回故乡。
有官员上奏,派遣外监典事四人,巡视离宫门外三十五里。其余的通告各州郡。没有棺材和墓碑的人,由官府用钱购买。
庚辰日,七庙的主祭官乘坐法驾进入太庙。诏令说:“各位将领和客人,在艰难时期共同努力,尽忠直卫,那些跟随返回皇宫的人,普遍赐予一阶官位。
辛巳日,免去荆州刺史职务。甲申日,立皇太子刘赜。停止各州郡的礼庆。被判处重刑的人,降一级,并宣布前赦免的恩典一百天。
立皇子刘嶷为豫章王,刘映为临川王,刘晃为长沙王,刘晔为武陵王,刘暠为安成王,刘锵为鄱阳王,刘铄为桂阳王,刘鉴为广陵王,皇孙刘长懋为南郡王。
乙酉日,将宋顺帝葬于遂宁陵。
秋季,七月,丁未日,皇帝下诏说:‘交趾北境,独自隔断书信,这是前朝末年,背海不朝贡,因此迷失方向,一直往南走,想要归顺却无路可走。特赦交州部内李叔献一人,安抚南方的士人,详细考察其文武才能选用。并派遣大使宣扬朝廷的恩惠。’任命试守武平太守、行交州府事李叔献为交州刺史。丙辰日,任命北魏伪茄芦镇主、阴平公杨广香为沙州刺史。丁巳日,下诏说:‘南兰陵是桑梓本乡,长期免除租税;武进是王业的基础,再恢复十年。’
九月,辛丑日,下诏说:‘二吴、义兴三郡遭受水灾,减免今年的田租。’乙巳日,任命新任尚书令、骠骑将军豫章王嶷为荆、湘二州刺史,平西将军临川王映为扬州刺史。丙午日,司空褚渊兼任尚书令。戊申日,皇帝驾临宣武堂宴会,下诏让诸王公以下赋诗。
冬季,十月,丙子日,立彭城刘胤为汝阴王,奉宋帝后。己卯日,皇帝祭祀太庙。辛巳日,下诏说:‘我承担世务,三十多年,经历了艰难险阻,都一一尝过。晚年道路艰难,战车年年出征,确实是依靠时运,也得益于百姓的力量。自宋元徽二年以来,所有从军得官的人,都没有得到俸禄,可以迅速调查,按照规定给予。有才能可以胜任其他职务的人,也要进行调查和评估。如果四州的士人和百姓,本乡沦陷,簿籍不存,无处查找,可以允许州郡担保,如实上报。边远地区缺少中正的人,特别允许根据军簿上报除授。或者守卫边疆,无法返回,允许在同军中设立五保,所属官吏,及时上报。’汝阴太妃王氏去世,追赠为宋恭皇后。
十一月,庚子日,任命太子左卫率萧景先为司州刺史。辛亥日,立皇太子妃裴氏。甲申日,封功臣骠骑长史江谧等十人爵位和户数各有不同。
二年春季,正月,戊戌朔日,大赦天下。任命司空、尚书令褚渊为司徒,中军将军张敬儿为车骑将军,中领军李安民为领军将军,中护军陈显达为护军将军。辛丑日,皇帝亲自祭祀南郊。癸卯日,下诏说:‘北魏侵犯淮、泗,派遣大军北伐,内外都要加强戒备。’
二月,丁卯日,北魏侵犯寿阳,豫州刺史垣崇祖将其击退。设立巴州。壬申日,任命三巴校尉明慧昭为巴州刺史。戊子日,任命宁蛮校尉萧赤斧为雍州刺史,南蛮长史崔惠景为梁、南秦二州刺史。辛卯日,下诏说:‘西部边境献上捷报,解除戒备。’癸巳日,派遣大使巡视慰问淮、肥地区。徐、豫边地的贫苦百姓,特别困难者,刺史要量力救济。甲午日,下诏说:‘江西、河北的百姓避难流亡者,命令他们返回本乡,免除今年的租税。孤寡贫穷不能自存的人,可以登记在番籍,由郡县押送管理。’三月,丁酉日,任命侍中西昌侯鸾为郢州刺史。戊戌日,任命护军将军陈显达为南兖州刺史,吴郡太守张岱为中护军。己亥日,皇帝驾临乐游苑宴会,王公以下赋诗。辛丑日,任命征虏将军崔祖思为青、冀二州刺史。夏季,四月,丙寅日,晋升高丽王乐浪公高琏为骠骑大将军。
五月,建立六门都墙。六月,癸未日,下诏说:‘去年水旱灾害,特赦丹阳、二吴、义兴四郡中水灾最严重的县,元年以前的三调未完成,名单已经列出,官员和吏员应共同赔偿。详细审查所免除的罪行。’秋季,七月,甲寅日,任命辅国将军卢绍之为青、冀二州刺史。戊午日,皇太子妃裴氏去世。闰月辛巳日,派遣领军将军李安民巡视淮、泗地区。庚寅日,北魏攻打朐山,青、冀二州刺史卢绍之等将其击退。冬季,十一月,戊子日,任命氐族杨后起为秦州刺史。
十二月,戊戌日,任命司空褚渊为司徒。乙巳日,皇帝驾临中堂听政。壬子日,任命骠骑大将军豫章王嶷为司空,扬州刺史、前将军临川王映为荆州刺史。
三年春季,正月,壬戌朔日,下诏让王公卿士推荐直言。丙子日,任命平北将军陈显达为益州刺史,贞阳公柳世隆为南兖州刺史,皇子萧锋为江夏王。领军将军李安民等在淮阳击败北魏。夏季,四月,任命宁朔将军沈景德为广州刺史。
六月,壬子日,大赦天下。拖欠的租税和债务,按不同情况减免。秋季七月,任命冠军将军垣荣祖为徐州刺史。冬季,十月,戊子日,任命河南王世子吐谷浑易度侯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四年春季,正月,壬戌日,下诏说:‘学校教育,是古代礼仪中的首要,用来培养人才,启发思想,弘扬文化,引导民众,使他们遵守道义。因此,五礼的痕迹可以传承,六乐的形态不会消失。自从我接受天命,立志阐明经训,加上官员和僚属的奏议都汇集于此,因为战车时常警备,文化教育未能广泛传播,我常常怀念学校,感慨万分。现在边疆无战事,时和岁丰,远近同风,华夷都向往正义。现在可以按照过去的准则,重建学校教育,精选儒官,广泛邀请贵族子弟。’任命江州刺史王延之为右光禄大夫。癸亥日,下诏说:‘近年来在西北申张威严,义勇争先,战死沙场,命丧王事。战亡者的抚恤,虽然有常规,但主管者常常执行不力,每次都感到简薄。自建元以来战亡者,免除租税二十年,杂役十年。那些无法收尸的,由主军和保押人同样处理。’任命后将军长沙王萧晃为护军将军,中军将军南郡王萧长懋为南徐州刺史,冠军将军安成王萧暠为江州刺史。
二月,乙未日,任命冠军将军桓康为青、冀二州刺史。皇帝身体不适,庚戌日,下诏赦免京师囚犯,元年以前的欠债都予以免除。三月,庚申日,召回司徒褚渊、左仆射王俭,下诏说:‘我本来是布衣素族,没想到能到这个地步,因为时运所致,才成就了大业。风气普及,升平有望。我遭遇疾病,病重垂危,以至于病情恶化。你们要像对待我一样侍奉太子,亲近远方,内外和睦,要使太子尊敬亲戚,任用贤才,崇尚节俭,宣扬简惠,这样天下的治理就完备了。生死有命,还有什么好说的!’壬戌日,皇帝在临光殿去世,享年五十六岁。四月,庚寅日,皇帝被追谥为太祖高皇帝。将灵柩停放在东府前渚,升龙舟。丙午日,将皇帝安葬在武进泰安陵。
上少沈深有大量,宽严清俭,喜怒无色。
他博学多才,涉猎经史,擅长写作,精通草隶书法,围棋水平达到第二品。即使经历了世事变迁,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本业。他善于接受忠言,以威严得到众人的尊敬。即位后,他不使用精致华丽的物品,命令中书舍人桓景真说:‘主衣中似乎有一件玉介导,这种样式始于大明末年,后来泰始年间更加华丽。保留这样的物品,正是助长疾病之源,应该立即打碎。所有其他珍奇异物,也都应该按照惯例处理。’后宫的器物栏槛原本用铜装饰的,都改为用铁,内殿的黄色纱帐,宫人的紫色皮鞋,华盖上的金色花朵和瓜果,都用铁回钉代替。他常常说:‘如果让我治理天下十年,我会让黄金和泥土一样便宜。’他想要以身作则,改变风俗。
关于他的姓名、骨骼、体态以及命运和历数,以及与图谶相符合的数十百条,都是历代所未有的,臣下记录下来,但皇帝压制没有公开,非常神秘。
史臣评论说:孙卿曾经说过:‘圣人对天下的拥有,是接受而非夺取。’汉高祖神武骏圣,看到秦朝东游,大概是自认为有大气魄,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天命;光武帝听到少公谈论图谶,也只是当时的一时笑语;魏武帝最初起义兵,所期望的是‘征西’的墓地;晋宣帝不屈服于曹爽,哪里有定霸浮桥?宋朝兴起于平民,兵力源于正义:他们都是一代之雄,最终开创了基业。宋朝正位八君,占卜年数五纪,四绝长嫡,三称中兴,内乱边疆,战争不断。太祖在建立基业之初,暗中运用武功,泰始年间开启好运,大救时艰,龙德在田,却遭到猜忌。等到苍梧暴虐,朝野有隙,百姓恐惧,生命悬于一线。权道已经施行,兼济天下。元功振兴,利器难以假人,群才共同努力,都怀有寸土之望。难道是天意厌恶水德,已经有人渴望木德。归功于能者,事情达到了极致。虽然他在四海之中公正无私,但时机已经到来;他没有追求黄屋之心,但道路随着事物变化。顺应天命而不刻意为之,这就是皇齐能够集大命的原因。
赞曰:伟大的太祖,天命所归,与宇宙同度,与山川同量。宋朝没有继承,神器空虚流传。宁乱以武,罢黜暴君,资贤以安。庸发西疆,功兴北翰,偏师独克,孤旅霆断。援旆东夏,职司静乱;指斧徐方,时惟伐叛;抗威京辇,坐清江汉。文艺在身,芬芳尘塞。用下以才,镇民以德。端己雄视,君临尊默。包容四海,大造家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本纪-卷二-注解
高帝下:指古代皇帝的下行诏书或命令。
建元元年:指年号,为皇帝即位后的第一年。
夏:指夏季。
四月:指农历四月。
甲午:指农历甲午日。
上:指皇帝。
南郊:指南方的郊外,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坛:指祭坛。
柴燎:指用柴火祭祀。
告天:指向上天祈求。
皇皇后帝:指皇帝和皇后。
宋帝:指宋朝的皇帝。
陟:指升迁。
鉴:指明察。
乾序:指天序。
钦若明命:指尊敬并遵循天命。
道成:指皇帝的名字。
玄牡:指黑色的公牛,古代祭祀时常用。
昭告:指宣告。
天下惟公:指天下都是公的,即天下为公。
命不于常:指天命不是永恒不变的。
虞、夏:指古代的虞朝和夏朝。
受终上代:指继承上代。
揖让:指古代的谦让之礼。
中叶:指中期。
典谟:指经典和谟言。
方册:指书册。
水德:指古代五行中的水德。
微:指衰微。
世:指世代。
多故:指多灾多难。
匡拯:指拯救。
弘济:指扩大救助。
颠坠:指颠覆。
区宇:指天下。
宣礼明刑:指宣扬礼法和明察刑法。
缔仁缉义:指缔结仁爱和义理。
晷纬:指日晷和星宿。
川岳:指河流和山岳。
表灵:指显灵。
天人:指天和人的关系。
和会:指和谐。
归运:指归天。
景属:指景象。
与能:指有才能的人。
集大命:指接受天命。
辞德:指言辞和德行。
累仍:指连续。
群公卿士:指群臣。
庶尹:指官员。
御事:指处理事务。
黎献:指百姓。
百戎:指各个部族。
皇天眷命:指皇天的恩赐。
固违:指坚决拒绝。
人神:指人和神。
无托:指没有依托。
旷主:指没有君主。
鸿历:指大历。
元辰:指吉日。
皇符:指皇帝的符命。
禅:指禅让。
类:指众。
上帝:指天帝。
永答民衷:指永远回答民众的心声。
式敷:指广泛传播。
万国:指天下各国。
飨:指祭祀。
礼毕:指仪式结束。
大驾:指皇帝的车队。
太极前殿:指太和殿的前殿。
五德更绍:指五行更替。
帝迹:指帝王的踪迹。
代昌:指代代昌盛。
三正: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迭隆:指轮流上升。
王度:指王法。
改耀:指改变光辉。
质文:指质朴和文采。
因革:指沿袭和变革。
元膺:指接受。
历:指历史。
振民:指振兴民众。
异术同揆:指不同的技艺但目的相同。
殊流共贯:指不同的水流但汇入同一个地方。
寡昧:指自己愚昧。
属值:指遭遇。
艰季:指艰难的时期。
推肆:指推行。
勤之诚:指勤劳的诚意。
藉乐:指借助乐事。
治之数:指治理的方法。
贤能:指贤能之人。
士民:指士人和民众。
拯溺:指拯救溺水之人。
龛暴:指镇压暴乱。
一匡:指统一。
业:指事业。
参古:指比古。
功:指功绩。
陵夷:指衰落。
历数:指天命。
攸及:指到达。
弘乐:指推广乐事。
永鉴:指永远鉴察。
崇替:指兴衰。
天禄:指天赐的福禄。
躬:指自己。
纂革:指继承和变革。
托王公:指寄托于王公。
宝祚:指帝位。
洪庆:指大庆典。
亿兆:指亿万人。
赦:指赦免。
爵:指爵位。
位:指官位。
谷:指粮食。
逋租:指拖欠的租税。
宿债:指旧债。
犯:指犯罪。
乡论:指乡里的议论。
清议:指公正的议论。
荡涤:指清除。
洗除:指清洗。
更始:指重新开始。
徒:指囚犯。
敕系:指被囚禁。
原遣:指释放。
禁锢:指禁止。
夺劳:指剥夺劳动。
旧典:指旧有的法律。
汝阴王:指被封为汝阴王的宋帝。
丹阳县:指古代的一个县名。
正朔:指历法和货币。
车旗服色:指车马旗帜和服饰颜色。
故事:指旧例。
阴安公:指被封为阴安公的人。
沙阳公:指被封为沙阳公的人。
舞阴公:指被封为舞阴公的人。
定襄公:指被封为定襄公的人。
荔浦公:指被封为荔浦公的人。
郡公主:指被封为郡公主的人。
县公主:指被封为县公主的人。
侯:指封侯。
伯:指封伯。
刘穆之:指古代的一位名臣。
王弘:指古代的一位名臣。
何无忌:指古代的一位名臣。
司空:司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是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司徒:司徒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是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吴郡:指古代的一个郡名。
南豫州:指古代的一个州名。
宸运:指帝王的运势。
庆宥:指庆贺和宽恕。
蠲汰:指减免和淘汰。
劫贼:指强盗。
台府:指官府。
原放:指释放。
负衅:指有罪。
流徙:指流放。
本土:指故乡。
中护军:指古代的一种官职。
南兖州:南兖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境内。
左卫将军:指古代的一种官职。
荆州:指古代的一个州名。
尚书令:尚书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尚书省,尚书省是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
骠骑大将军:指古代的一种官职。
开府仪同三司:指古代的一种官职。
扬州:扬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境内。
冠军将军:指古代的一种官职。
南徐州:指古代的一个州名。
豫州:指古代的一个州名。
黥刑:指古代的一种刑罚。
亡窜:指逃亡。
咎:指罪。
佐命:指辅佐君主。
文武功臣:指文臣和武将。
河南王:河南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通常授予皇室成员。
吐谷浑:指古代的一个民族。
拾寅:指河南王的名字。
庐井:指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
农桑:指农业和桑蚕业。
盐铁:指盐和铁。
妨民:指妨害民众。
货鬻:指买卖。
伤治:指伤害治理。
成俗:指成为习俗。
流蠹:指流弊。
岁滋:指逐年增加。
援拯:指援救。
遗弊:指遗留的弊病。
革末:指改变末端。
反本:指回归根本。
公:指官府。
专利:指独占利益。
氓:指民众。
失业:指失去生计。
二宫:指皇宫。
屯邸:指屯田和邸店。
封略:指封地和领地。
山湖:指山和湖。
太官:指官府的厨房。
池嵒:指池塘和山。
宫停:指宫中的停留。
税入:指税收。
优量:指优待。
省置:指减少和设置。
蕃王:指外藩的国王。
陵:指陵墓。
守卫:指守卫。
长:指官长。
兵:指士兵。
妃嫔:指妃子和嫔妃。
募:指招募。
购士:指购买士兵。
权宜:指权宜之计。
恒制:指常规制度。
逋逸:指逃亡。
断:指停止。
封:指封赏。
增户:指增加户口。
兼:指同时。
灾疾:指灾害和疾病。
凋损:指凋零和损失。
榇:指棺材。
营恤:指营建和抚恤。
外监:指外地的官员。
典事:指官员。
离:指距离。
法驾:指皇帝的车队。
太庙: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庙宇。
客:指客人。
直卫:指值班保卫。
皇太子:指皇帝的儿子。
赜:指皇太子的名字。
州郡:指州和郡。
刑:指刑罚。
重:指严重。
申:指申请。
豫章王:豫章王是古代的一个封号,通常授予皇室成员。
临川王:指被封为临川王的人。
长沙王:指被封为长沙王的人。
武陵王:指被封为武陵王的人。
安成王:指被封为安成王的人。
鄱阳王:指被封为鄱阳王的人。
桂阳王:指被封为桂阳王的人。
广陵王:指被封为广陵王的人。
南郡王:指被封为南郡王的人。
遂宁陵:指陵墓的名字。
交州:交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是汉朝时期设立的,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交流的重要通道。
书朔:书朔指的是古代的历法,朔指的是每月的第一天,即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书朔即指记录和发布历法信息。
前运方季:前运方季指的是过去的时代即将结束,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负海不朝:负海不朝是指某地偏远,未能向中央朝廷朝贡。
归款莫由:归款莫由是指归顺中央朝廷的途径不通畅。
曲赦:曲赦是指皇帝对特定地区的罪犯实行赦免。
武平太守:武平太守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武平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境内)。
沙州:沙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南兰陵:南兰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境内。
桑梓本乡:桑梓本乡指的是一个人的故乡,桑梓是古代的树木,常用来比喻故乡。
蠲租布:蠲租布是指免除租税。
车驾:车驾是指皇帝的车队,也用来代指皇帝本人。
宋帝后:宋帝后指的是南朝宋的皇帝及其皇后。
太子:太子是皇帝的儿子,有资格继承皇位。
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高级武官职位。
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高级武官职位。
领军将军:领军将军是古代的一种高级武官职位。
护军将军:护军将军是古代的一种高级武官职位。
淮、泗:淮、泗是指淮河和泗水,是古代中国的重要河流。
巴州:巴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境内。
雍州:雍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境内。
梁、南秦二州:梁、南秦二州是古代的两个行政区划,分别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和陕西省境内。
江西北民:江西北民指的是江西省北部地区的居民。
郢州:郢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境内。
乐游苑:乐游苑是古代的一个园林,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青、冀二州:青、冀二州是古代的两个行政区划,分别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和河北省境内。
高丽:高丽是古代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今称朝鲜。
六门都墙:六门都墙是指古代城市或宫殿的六座主要城门。
丹阳:丹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
宁朔将军:宁朔将军是古代的一种武官职位。
广州:广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广东省境内。
西秦、河二州:西秦、河二州是古代的两个行政区划,分别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和青海省境内。
梓宫:梓宫是指皇帝的棺材。
东府:东府是指古代皇帝的东宫,即皇帝居住的地方。
龙舟:龙舟是指古代皇帝乘坐的船。
窆:窆是指将棺材埋入地下。
泰安陵:泰安陵是指皇帝的陵墓。
胶庠:胶庠是指古代的学校,胶是胶东地区,庠是古代的学校。
彝伦:彝伦是指古代的礼法。
戎车:戎车是指古代的战车。
淮阳:淮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建元:建元是指皇帝即位后所定的年号。
布衣素族:布衣素族是指平民百姓。
升平:升平是指社会安定、繁荣的时期。
关燧:关燧是指边关的烽火台。
戎马:戎马是指战马。
蠲复:蠲复是指免除和恢复。
京师:京师是指国都,即皇帝居住的城市。
东府前渚:东府前渚是指东府前面的水边。
沈深:深沉,形容性格沉稳、内敛。
宽严清俭:宽严适度,清正廉洁,俭朴节约。
喜怒无色:喜怒不形于色,形容情绪控制得很好。
博涉经史:广泛涉猎经书和历史。
善属文:擅长写作。
工草隶书:擅长书写草书和隶书。
弈棋第二品:下棋的水平属于第二品,古代棋手分为九品,第二品是较高的等级。
经纶夷险:比喻处理国家大事的才能,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妥善处理。
素业:指平素所从事的行业或职业。
从谏察谋:能够接受忠言并善于观察和策划。
威重得众:以威严和庄重获得众人的尊敬。
敕:皇帝的命令。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文书。
桓景真:人名,此处为中书舍人的名字。
玉介导:玉制的装饰品。
大明末:明朝末年。
泰始:年号,指东晋时期。
政:正,正确。
疾源:疾病的根源。
栏槛:栏杆。
华盖:古代皇帝出行时用以遮阳的伞。
金花瓜:装饰华丽的花纹。
回钉:一种钉子,此处指用铁回钉替换。
孙卿:即荀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汉高:汉高祖刘邦。
秦氏东游:指秦始皇东巡。
少公:人名,此处指少公的言论。
谶:预言,此处指图谶。
魏武:魏武帝曹操。
征西:指征讨西边的敌人。
晋宣:晋宣帝司马昭。
曹爽:三国时期曹魏权臣。
宋氏:指南朝宋的皇室。
匹夫:普通百姓。
鼎祚:国家政权。
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武功潜用:暗中运用武力和策略。
泰始开运:泰始年间开始兴盛。
大拯时艰:大力拯救国家危难。
龙德在田:指龙德在田的吉兆。
苍梧暴虐:指苍梧地区暴虐的统治者。
权道既行:权谋之道已经实施。
元功振主:有巨大功勋的功臣振兴国家。
利器难以假人:重要的武器不能轻易借给别人。
群才戮力:众多人才共同努力。
尺寸之望:一点小小的期望。
天厌水行:上天不再支持水德(指前朝)。
木德:指新的朝代应运而生的德行。
归功与能:将功劳归于有才能的人。
事极乎此:事情到了极点。
皇齐:指南朝齐。
同度宇宙:共同经历宇宙的变迁。
宋德不绍:南朝宋的德行没有得到继承。
神器虚传:神器(指皇位)空传。
宁乱以武:用武力平定混乱。
黜暴资贤:罢黜暴虐的人,资助贤能的人。
庸发西疆:平定西部边疆。
功兴北翰:功绩显赫于北方。
偏师独克:用少量兵力独立取得胜利。
孤旅霆断:孤军深入,迅速断敌。
援旆东夏:支援东方的夏国。
职司静乱:负责平定混乱。
指斧徐方:指挥军队平定徐方。
时惟伐叛:时常讨伐叛逆。
抗威京辇:在京城展示威严。
坐清江汉:坐在江汉之间保持清净。
文艺在躬:文艺才华在自己身上。
芳尘渊塞:美好的名声如深渊一般。
用下以才:任用下级以才能。
镇民以德:以德行安抚人民。
端己雄睟:自己端庄,眼神雄伟。
君临尊默:作为君主,保持尊严和沉默。
苞括四海:统治整个国家。
大造家国:大力创建国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南齐书-本纪-卷二-评注
上少沈深有大量,宽严清俭,喜怒无色。
此句描绘了太祖的个性特点,‘沈深’、‘宽严’、‘清俭’、‘喜怒无色’等词语,展现了太祖沉稳、自律、严于律己的形象。‘大量’一词,既体现了太祖的宽容大度,也暗示了他的胸怀和气度。
博涉经史,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
此句说明了太祖的博学多才,涉猎广泛,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而且在书法、围棋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等词语,突出了太祖的文采和艺术修养。
虽经纶夷险,不废素业。
此句表达了太祖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坚持自己的本分和事业,不因外界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初心和追求。
从谏察谋,以威重得众。
这句话强调了太祖善于听取意见,善于策划谋略,同时以威严的形象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信任。
即位后,身不御精细之物,敕中书舍人桓景真曰:‘主衣中似有玉介导,此制始自大明末,后泰始尤增其丽。留此置主衣,政是兴长疾源,可即时打碎。凡复有可异物,皆宜随例也。’
太祖即位后,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之风。他下令打碎玉介导,表明了他对奢侈品的反对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节俭的重视。
后宫器物栏槛以铜为饰者,皆改用铁,内殿施黄纱帐,宫人著紫皮履,华盖除金花瓜,用铁回钉。
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太祖对宫廷生活的改革,从后宫的装饰到日常用品,都体现了他的节俭和实用主义。
每曰:‘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
这句话体现了太祖的抱负和理想,他希望自己的治理能够使黄金变得与土一样普通,这反映了他对财富的看法和对社会的理想。
欲以身率天下,移变风俗。
太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和改变整个社会的风俗习惯,体现了他的领导力和责任感。
上姓名骨体及期运历数,并远应图谶数十百条,历代所未有,臣下撰录,上抑而不宣,盛矣。
这句话说明了太祖的姓名、体质和命运都符合古代的图谶预言,这是历代所未有的。太祖对此持保留态度,没有公开宣扬,这也体现了他谦逊的性格。
史臣曰:‘圣人之有天下,受之也,非取之也。’
史臣引用了孙卿的话,强调了圣人是受命于天,而非通过夺取获得天下,这是对太祖合法性的肯定。
汉高神武骏圣,观秦氏东游,盖是雅多大言,非始自知天命;光武闻少公之论谶,亦特一时之笑语;魏武初起义兵,所期‘征西’之墓;晋宣不内迫曹爽,岂有定霸浮桥?宋氏崛起匹夫,兵由义立:咸皆一世推雄,卒开鼎祚。
这段话回顾了历史上几位帝王的事迹,通过对比,突出了太祖的非凡之处和成就。
宋氏正位八君,卜年五纪,四绝长嫡,三称中兴,内难边虞,兵革世动。
这句话总结了宋氏王朝的历史,突出了太祖在位期间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太祖基命之初,武功潜用,泰始开运,大拯时艰,龙德在田,见猜云雨之迹。
这句话描述了太祖在位初期的政治策略和成就,以及他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智慧和手段。
及苍梧暴虐,衅结朝野,百姓懔懔,命悬朝夕。
这里描绘了太祖即位时面临的严峻形势,苍梧的暴政导致了民不聊生。
权道既行,兼济天下。
太祖采取了权宜之计,既稳定了内部,又兼顾了国家大局。
元功振主,利器难以假人,群才戮力,实怀尺寸之望。
这句话强调了太祖的功绩和权威,以及他对于人才的重视和任用。
岂其天厌水行,固已人希木德。
这里运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说明太祖的统治符合天命,体现了他的德行。
归功与能,事极乎此。
这句话表明太祖将功绩归功于有能力的人,这也是他治国理政的一个原则。
虽至公于四海,而运实时来;无心于黄屋,而道随物变。
这句话表达了太祖的治国理念,他虽然公正无私,但顺应天命,随物而变。
应而不为,此皇齐所以集大命也。
这句话说明了太祖顺应天命,不刻意追求权力,因此能够得到天命的支持。
赞曰:‘於皇太祖,有命自天,同度宇宙,合量山渊。’
这段赞词高度赞扬了太祖的伟大和成就,他被视为具有天命之人,能够统一宇宙,度量山川。
宋德不绍,神器虚传。
这句话指出宋王朝的德行未能继续,神器(指皇位)也空传无人。
宁乱以武,黜暴资贤。
太祖通过武力平定乱局,同时选拔贤能,这是他治理国家的一个策略。
庸发西疆,功兴北翰,偏师独克,孤旅霆断。
这句话描述了太祖在军事上的成就,他能够从西疆到北翰,独自击败敌人,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援旆东夏,职司静乱;指斧徐方,时惟伐叛;抗威京辇,坐清江汉。
这些词语描绘了太祖在各个方面的政治和军事行动,他能够安抚东夏,平定徐方,抵抗京辇的威胁,保持江汉的安宁。
文艺在躬,芳尘渊塞。
这句话表明太祖不仅政治才能卓越,而且在文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用下以才,镇民以德。
太祖在用人方面注重才能,在治理国家方面注重德行。
端己雄睟,君临尊默。
这句话描绘了太祖的威严形象,他端坐而威严,默默无声却令人敬畏。
苞括四海,大造家国。
这句话总结了太祖的成就,他统一了四海,建立了伟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