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二十六出-玩真

作者: 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明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号若士。汤显祖以其剧作《牡丹亭》闻名,被誉为“明代的莎士比亚”。他在戏剧领域的贡献深远,特别是以其“临川四梦”系列中的《牡丹亭》最为著名,影响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598年)。

内容简要:《牡丹亭》是汤显祖创作的一部经典戏曲,属于明代最具影响力的戏剧之一。全剧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既有现实的描述,也有梦境的幻象,展现了浓烈的爱情与生命力。汤显祖通过这部剧作探讨了爱情的超越性与人性的复杂性,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冲突。书中的诗词和对话富有韵律与哲理,使得《牡丹亭》成为了中国戏曲的珍贵遗产,影响了后来的戏剧和文学创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二十六出-玩真-原文

〔生上〕“芭蕉叶上雨难留,芍药梢头风欲收。画意无明偏着眼,春光有路暗抬头。”

小生客中孤闷,闲游后园。

湖山之下,拾得一轴小画,似是观音大士,宝匣庄严。

风雨淹旬,未能展视。

且喜今日晴和,瞻礼一会。

〔开匣,展画介〕

【黄莺儿】秋影挂银河,展天身,自在波。

诸般好相能停妥。

他真身在补陀,咱海南人遇他。

〔想介〕甚威光不上莲花座?再延俄,怎湘裙直下一对小凌波?

是观音,怎一对小脚儿?待俺端详一会。

【二郎神】慢些儿个,画图中影儿则度。

着了,敢谁书馆中吊下幅小嫦娥,画的这俜停倭妥。

是嫦娥,一发该顶戴了。

问嫦娥折桂人有我?可是嫦娥,怎影儿外没半朵祥云托?

树皴儿又不似桂丛花琐?不是观音,又不是嫦娥,人间那得有此?

成惊愕,似曾相识,向俺心头摸。

待俺瞧,是画工临的,还是美人自手描的?

【莺啼序】问丹青何处娇娥,片月影光生毫末?

似恁般一个人儿,早见了百花低躲。

总天然意态难模,谁近得把春云淡破?

想来画工怎能到此!多敢他自己能描会脱。

且住,细观他帧首之上,小字数行。

〔看介〕呀,原来绝句一首。

〔念介〕“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呀,此乃人间女子行乐图也。

何言“不在梅边在柳边”?奇哉怪事哩!

【集贤宾】望关山梅岭天一抹,怎知俺柳梦梅过?

得傍蟾宫知怎么?待喜呵,端详停和,俺姓名儿直么费嫦娥定夺?

打么诃,敢则是梦魂中真个。

好不回盼小生!

【黄莺儿】空影落纤娥,动春蕉,散绮罗。

春心只在眉间锁,春山翠拖,春烟淡和。

相看四目谁轻可!恁横波,来回顾影不住的眼儿睃。

却怎半枝青梅在手,活似提掇小生一般?

【啼莺序】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

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小姐,小姐,未曾开半点幺荷,含笑处朱唇淡抹,韵情多。

如愁欲语,只少口气儿呵。

小娘子画似崔徽,诗如苏蕙,行书逼真卫夫人。

小子虽则典雅,怎到得这小娘子!蓦地相逢,不免步韵一首。

〔题介〕“丹青妙处却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

欲傍蟾宫人近远,恰些春在柳梅边。”

【簇御林】他能绰斡,会写作。

秀入江山人唱和。

待小生很很叫他几声:“美人,美人!姐姐,姐姐!”

向真真啼血你知么?叫的你喷嚏似天花唾。

动凌波,盈盈欲下──不见影儿那。

咳,俺孤单在此,少不得将小娘子画像,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

【尾声】拾的个人儿先庆贺,敢柳和梅有些瓜葛?

小姐小姐,则被你有影无形看杀我。

不须一向恨丹青,(白居易)堪把长悬在户庭。(伍乔)

惆怅题诗柳中隐,(司空图)添成春醉转难醒。(章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二十六出-玩真-译文

(生上)生(角色)上了场。‘芭蕉叶上的雨难以停留,芍药花梢的风将要收起。画中的意境不明,却偏要细看,春天的美景似乎在暗中抬头。’小生在异地孤单寂寞,闲暇时在后园散步。在湖山之下,捡到一幅小画,看起来像是观音大士,宝匣显得庄严。连续的风雨已经持续了十多天,一直未能展开观看。今天天气晴朗,很高兴能瞻仰一番。(打开匣子,展开画介)

【黄莺儿】秋天的影子挂在银河上,展露天身,自在地在波浪中。各种美好的形象都能安详地停驻。他的真身在补陀山,我们海南人遇见了他。(思考介)为什么他的威光没有在莲花座上显现?再等一等,怎么湘裙直下,出现一对小凌波?是观音吗,怎么只有一对小脚?我要仔细看看。

【二郎神】慢一点,画中的影子只是模糊的。看,这像不像书馆里挂下的一幅小嫦娥,画得这么恰当。是嫦娥,那应该戴上头饰。问嫦娥,折桂的人有我吗?可是嫦娥,为什么影子外面没有半朵祥云托着?树上的纹理又不像是桂树丛中的花朵?不是观音,又不是嫦娥,人间哪能有这样的画?我感到惊讶,似乎曾经见过,在我心头摸索。

【莺啼序】问画家何处有这般的娇娥,一片月光在毫末间生辉?这样一个人,早已经看到百花都低下了头。她的天然意态难以模仿,谁能够接近她把春云打破?想来画家怎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或许他自己能画也会描。且住,仔细看看这幅画的首部,有几行小字。(看介)哎呀,原来是一首绝句。〔念介〕‘近看分明像真人,远看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哎呀,这是一幅人间女子行乐图。怎么说是‘不在梅边在柳边’?真是奇怪的事情啊!

【集贤宾】望着关山梅岭,天色一抹,怎么知道我柳梦梅路过?能靠近蟾宫知道怎么?等一等,高兴啊,仔细看看,我的名字是不是嫦娥定夺的?哎呀,可能只是梦中的真实。多么令人回望的小生!

【黄莺儿】空中的影子落在细腰的嫦娥身上,春天的气息在绮罗中散开。春心只在眉间锁,春山翠绿,春烟淡淡。我们四目相对,谁会轻视?那横波的眼眸,回顾影子的眼神不停。可是怎么有一枝青梅在手,就像是在提着我一样?

【啼莺序】他手中有青梅,细声细气地吟诗,逗得春心一点一滴地流逝。小生想要画饼充饥,小姐就像是望梅止渴。小姐,小姐,你的笑容含蓄,朱唇轻抹,韵情多。像是含着愁绪想要说话,只是少了口气。小娘子画得像崔徽,诗写得像苏蕙,行书像卫夫人。我虽然典雅,怎么比得上这小娘子!突然相逢,不得不步韵一首。〔题介〕‘丹青妙处却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欲傍蟾宫人近远,恰些春在柳梅边。’

【簇御林】他写得一手好字,会写作。他的才华被江山所赞颂,人们争相唱和。小生要大声喊几声:‘美人,美人!姐姐,姐姐!’向真真啼血你知吗?叫得你喷嚏像天上的花雨。动凌波,盈盈欲下——却不见影子。咳,我孤单在这里,不得不将小娘子的画像早晚观赏、拜祭、呼唤、赞美。

【尾声】捡到这幅画先庆祝,敢情柳树和梅花有什么瓜葛?小姐小姐,只是你有影无形地杀了我。

不须一向恨丹青,(白居易)堪把长悬在户庭。(伍乔)

惆怅题诗柳中隐,(司空图)添成春醉转难醒。(章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二十六出-玩真-注解

芭蕉叶:芭蕉,指芭蕉树的叶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无常,因为芭蕉叶容易凋零。

芍药:芍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色艳丽,常用来象征富贵和美丽。

观音大士:观音大士,指观音菩萨,佛教中的慈悲化身,代表着救苦救难。

宝匣:宝匣,指装藏佛菩萨像或经文的盒子,象征着珍贵和神圣。

风雨淹旬:淹旬,指长时间被雨水浸泡,旬为十天,此处指十天的雨。

晴和:晴和,指天气晴朗,气候宜人。

诸般好相:好相,指美好的形象或样子。

补陀:补陀,指佛教圣地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

湘裙:湘裙,指古代女子所穿的裙子,此处可能指嫦娥的服饰。

小凌波:小凌波,指轻盈的步态,如同水波。

丹青:丹青,指绘画,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故称。

蟾宫:蟾宫,指月亮,月亮上有蟾蜍,故称。

梅边在柳边:梅边在柳边,指在梅花和柳树之间,比喻男女情爱。

关山梅岭:关山梅岭,指山岭和梅花,比喻遥远的地方。

柳梦梅:柳梦梅,指传说中的柳毅和梅仙子,此处可能指诗中的主人公。

崔徽:崔徽,唐代画家,以画仕女著称。

苏蕙:苏蕙,指汉代才女苏武之女,以织锦诗闻名。

卫夫人:卫夫人,指东汉书法家卫夫人,以书法著称。

绰斡:绰斡,指才情横溢,文采飞扬。

步韵:步韵,指按照别人的韵脚来作诗。

丹青妙处:丹青妙处,指绘画的绝妙之处。

天花唾:天花唾,指佛祖说法时天花如雨,此处比喻赞美之词。

户庭:户庭,指家门,此处指家中。

惆怅题诗:惆怅题诗,指因感慨而题诗。

春醉转难醒:春醉转难醒,指沉醉于春天的美景中难以自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二十六出-玩真-评注

‘芭蕉叶上雨难留,芍药梢头风欲收。’这两句诗以芭蕉叶和芍药梢为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日风雨即将结束的景象。芭蕉叶上雨滴难留,象征着短暂的美好时光难以持久;芍药梢头风欲收,预示着春光即将回归。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画意无明偏着眼,春光有路暗抬头。’这两句诗以画意和春光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画意无明偏着眼,意味着美好的事物往往被忽视;春光有路暗抬头,则暗示着美好事物终将显现。这两句诗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秋影挂银河,展天身,自在波。’这句诗以秋影挂银河为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夜空。诗人通过对夜空的描绘,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在与宁静。

‘诸般好相能停妥。’这句诗中的‘好相’指的是观音大士的形象,‘能停妥’则表达了诗人对观音形象的敬仰与赞叹。

‘他真身在补陀,咱海南人遇他。’这句诗中的‘补陀’指的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观音菩萨的虔诚信仰。

‘甚威光不上莲花座?再延俄,怎湘裙直下一对小凌波?是观音,怎一对小脚儿?’这三句诗通过对观音形象的疑问,展现了诗人对观音形象的深入思考。

‘待俺端详一会。’这句诗中的‘端详’表达了诗人对观音画作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对观音形象的敬仰。

‘慢些儿个,画图中影儿则度。’这句诗以‘慢些儿个’为语气词,表达了诗人对画作欣赏的耐心和细致。

‘着了,敢谁书馆中吊下幅小嫦娥,画的这俜停倭妥。’这句诗中的‘俜停倭妥’形容画作中的嫦娥形象优美动人。

‘是嫦娥,一发该顶戴了。’这句诗中的‘一发’意为“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嫦娥形象的喜爱。

‘问嫦娥折桂人有我?可是嫦娥,怎影儿外没半朵祥云托?树皴儿又不似桂丛花琐?’这三句诗通过对嫦娥形象的质疑,展现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深入思考。

‘不是观音,又不是嫦娥,人间那得有此?成惊愕,似曾相识,向俺心头摸。’这三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好奇和惊讶,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某种熟悉感的感知。

‘待俺瞧,是画工临的,还是美人自手描的?’这句诗中的‘瞧’表达了诗人对画作创作方式的探究。

‘问丹青何处娇娥,片月影光生毫末?似恁般一个人儿,早见了百花低躲。’这两句诗通过对画作中人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画作艺术价值的认可。

‘总天然意态难模,谁近得把春云淡破?想来画工怎能到此!多敢他自己能描会脱。’这三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赞美,同时也对画工的技艺表示钦佩。

‘且住,细观他帧首之上,小字数行。’这句诗中的‘且住’意为“稍等”,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细节的重视。

‘呀,原来绝句一首。〔念介〕“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这三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赞叹,同时也揭示了画作所蕴含的寓意。

‘呀,此乃人间女子行乐图也。何言“不在梅边在柳边”?奇哉怪事哩!’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主题的惊讶和思考。

‘望关山梅岭天一抹,怎知俺柳梦梅过?得傍蟾宫知怎么?待喜呵,端详停和,俺姓名儿直么费嫦娥定夺?’这三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认同,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空影落纤娥,动春蕉,散绮罗。春心只在眉间锁,春山翠拖,春烟淡和。’这三句诗通过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画作意境的领悟。

‘相看四目谁轻可!恁横波,来回顾影不住的眼儿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眼神的描绘,也透露出他对人物情感的感知。

‘却怎半枝青梅在手,活似提掇小生一般?’这句诗中的‘提掇’意为“扶持”,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喜爱。

‘他青梅在手诗细哦,逗春心一点蹉跎。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这两句诗通过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画作意境的领悟。

‘小姐,小姐,未曾开半点幺荷,含笑处朱唇淡抹,韵情多。如愁欲语,只少口气儿呵。’这三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人物情感的感知。

‘小娘子画似崔徽,诗如苏蕙,行书逼真卫夫人。小子虽则典雅,怎到得这小娘子!蓦地相逢,不免步韵一首。’这三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身才华的谦虚。

‘丹青妙处却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欲傍蟾宫人近远,恰些春在柳梅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艺术价值的认可,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画作意境的领悟。

‘他能绰斡,会写作。秀入江山人唱和。待小生很很叫他几声:“美人,美人!姐姐,姐姐!”向真真啼血你知么?叫的你喷嚏似天花唾。’这三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身情感的抒发。

‘动凌波,盈盈欲下──不见影儿那。’这句诗通过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画作意境的领悟。

‘咳,俺孤单在此,少不得将小娘子画像,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身情感的抒发。

‘拾的个人儿先庆贺,敢柳和梅有些瓜葛?小姐小姐,则被你有影无形看杀我。’这三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作中人物形象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身情感的抒发。

‘不须一向恨丹青,(白居易)堪把长悬在户庭。(伍乔)’这两句诗引用了白居易和伍乔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画作艺术价值的认可。

‘惆怅题诗柳中隐,(司空图)添成春醉转难醒。(章碣)’这两句诗引用了司空图和章碣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画作意境的领悟。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牡丹亭-第二十六出-玩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056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