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廷玉(1672年-1755年),清代史学家,明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代史书的编撰上都有杰出贡献,《明史》作为清朝史学中的巨著之一,也是张廷玉的重要功绩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明史》是清代历史学家所编的关于明朝的史书,详细记录了明朝自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内容涉及明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历史。书中不仅详细叙述了历代明朝皇帝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与军事战略,还深入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明史》是中国古代史学中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全面反映了明朝的历史进程、社会风貌和文化成就,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十二-原文
天顺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輗、张軏,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以兵迎帝于南宫,御奉天门,朝百官。
徐有贞以原官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日中,御奉天殿即位。
下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锦衣卫狱。
太常寺卿许彬、大理寺卿薛瑄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丙戌,诏赦天下,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
论夺门迎复功,封石亨忠国公,张軏太平侯,张輗文安伯,杨善兴济伯,曹吉祥嗣子钦都督同知。
丁亥,杀于谦、王文,籍其家。
陈循、江渊、俞士悦谪戍,萧鎡、商辂除名。
己丑,复论夺门功,封孙镗怀宁伯,董兴海宁伯,钦天监正汤序礼部右侍郎,官舍旂军晋级者凡三千余人。
辛卯,罢巡抚提督官。
壬辰,榜于谦党人示天下。
甲午,杀昌平侯杨俊。
二月乙未朔,废景泰帝为郕王。
庚子,高谷致仕。
汤序请除景泰年号,不许。
癸卯,吏部侍郎李贤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杀都督范广。
戊申,柳溥破广西蛮。
癸丑,郕王薨。
戊午,方瑛、石璞大破湖广苗。
召璞还。
壬戌,免南畿被灾秋粮。
三月己巳,复立长子见深为皇太子,封皇子见潾为德王,见澍秀王,见泽崇王,见浚吉王。
癸酉,封徐有贞武功伯。
乙亥,大赉文武军民。
庚辰,赐黎淳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石亨为征虏副将军,剿寇延绥。
丁亥,振山东饥。
夏四月甲午朔,以灾异数见求直言。
乙未,免浙江被灾税粮。
丁酉,方瑛攻铜彭藕洞苗,讨平之。
丁未,录囚。
癸丑,罢团营。
乙卯,孛来寇宁夏,参将种兴战死。
五月辛未,安远侯柳溥备宣、大边。
是月,以石亨言下御史杨瑄、张鹏狱。
六月甲午,下右都御史耿九畴、副都御史罗绮锦衣卫狱。
己亥,下徐有贞、锦衣卫狱。
是日,大风雨雹,坏奉天门鸱吻,敕修省。
庚子,徐有贞、李贤、罗绮、耿九畴谪外任,杨瑄、张鹏戍边。
通政司参议兼侍讲吕原入阁预机务。
壬寅,薛瑄致仕。
癸卯,修撰岳正人阁预机务。
甲辰,复李贤为吏部侍郎。
乙巳,巡抚贵州副都御史蒋琳坐于谦党弃市。
秋七月乙丑,复下徐有贞于狱。
丙寅,承天门灾。
丁卯,躬祷于南郊。
戊辰,敕修省。
庚午,李贤复入阁。
改许彬南京礼部侍郎。
辛未,出岳正为钦州同知,寻下狱,谪戍。
癸酉,大赦。
癸未,放徐有贞于金齿。
辛卯,大赉诸边军士。
八月甲午,以彗星屡见,躬祷于上帝。
九月甲子,太常少卿彭时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冬十月丁酉,赐王振祭葬,立祠曰:‘旌忠’。
壬寅,徵江西处士吴与弼。
丙辰,释建文帝幼子文圭及其家属,安置凤阳。
十一月甲戌,广西总兵官朱瑛讨田州叛蛮。
己丑,免山东被灾夏税。
十二月壬辰,封曹钦昭武伯。
辛丑,安远侯柳溥充总兵官,御孛来于甘、凉。
是年,琉球中山、安南、暹罗、占城、哈密、乌斯藏入贡。
二年春正月辛酉,兵部尚书陈汝言有罪下狱。
乙丑,享太庙。
甲戌,太祀天地于南郊。
己卯,上皇太后尊号。
二月戊申,开云南、福建、浙江银场。
中官市云南珍宝。
闰月己卯,瘗土木暴骸。
夏四月,复设巡抚官。
五月壬寅,授处士吴与弼左谕德,辞不拜,寻送还乡。
秋七月癸卯,定远伯石彪为平夷将军,充总兵官,御寇宁夏。
八月戊辰,孛来寇镇番。
冬十月甲子,猎南海子。
壬午,武平伯陈友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剿寇宁夏。
十一月甲寅,免山东秋粮。
是年,安南、乌斯藏、占城、哈密入贡。
三年春正月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甲辰,定远伯石彪、彰武伯杨信败孛来于安边营,都督佥事周贤、都指挥李鉴战死。
进彪为侯。
二月丁卯,遣御史及中官采珠广东。
夏四月壬子,巡抚两广佥都御史叶盛破泷水瑶。
己巳,南和侯方瑛克贵州苗。
六月辛酉,复命巡抚官以八月集京师议事。
秋八月庚戌,石彪有罪,下锦衣卫狱。
己未,禁文武大臣、给事中、御史、锦衣卫官往来交通,违者依铁榜例论罪。
乙亥,免湖广被灾秋粮。
冬十月己未,幸南海子。
庚午,石亨以罪罢。
诸夺门冒功者许自首改正。
是月,命法司会廷臣,每岁霜降录囚,后以为常。
十一月癸巳,振湖广饥。
是年哈密、琉球中山、锡兰山、满剌加入贡。
四年春正月丁亥,太祀天地于南郊。
癸卯,石亨有罪下狱,寻死。
二月壬子,僮陷梧州。
丁卯,石彪弃市。
三月庚辰,赐王一夔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戊戌,免南畿被灾秋粮。
夏四月己酉,分遣内臣督浙江、云南、福建、四川银课。
壬子,襄王瞻墡来朝。
五月壬午,免畿内、浙江被灾秋粮。
己亥,罢中官督苏、杭织造。
六月癸亥,免湖广被灾税粮。
秋七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辛卯,自五月雨至是月,淮水决,没军民田庐,遣使振恤。
八月甲子,孛来三道入寇,大同总兵官李文、宣府总兵官杨能御之。
癸酉,孛来入雁门,掠忻、代、朔诸州。
九月庚辰,孛来围大同右卫。
庚寅,抚宁伯朱永,都督白玉、鲍政备宣府边。
甲午,免江西被灾秋粮。
冬十月甲子,阅京营将领骑射于西苑。
戊幸南海子。
十一月丁酉,阅随操武臣骑射于西苑。
闰月己未,幸郑村坝,阅甲仗军马。
是年,琉球中山、安南、占城、爪哇、哈密、乌斯藏入贡。
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月己卯,免山东被灾税粮。
丙申,都督佥事颜彪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讨两广瑶贼。
三月壬子,免苏、松、常、镇被灾税粮。
甲寅,湖广、贵州总兵官李震会广西军剿瑶、僮,悉破之。
夏四月癸巳,兵部侍郎白圭督陕西诸边。讨孛来。
五月丁未,免河南被灭秋粮。
六月丙子,孛来寇河西,官军败绩。
壬午,兵部尚书马昂总督军务,怀宁伯孙镗充总兵官,帅京营军御之。
秋七月庚子,总督京营太监曹吉祥及昭武伯曹钦反,左都御史寇深、恭顺侯吴瑾被杀,怀宁伯孙镗师兵讨平之。
癸卯,磔吉祥于市,夷其族,其党汤序等悉伏诛。
丁未,免南畿被灾税粮。
庚戌,大赦,求直言。
丁巳,河决开封,侍郎薛远往治之。
戊午,都督冯宗充总兵官,御寇于河西,兵部侍郎白圭、副都御史王参赞军务。
辛酉,孛来上书乞和。
九月壬戌,京师地震有声。
冬十月壬申,以西边用兵,令河南、山西、陕西士民纳马者予冠带。
十一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壬戌,幸南海子。
是年,安南、流球中山、哈密、亦力把里入贡。
六年春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戊申,孛来遣使入贡。
二月癸酉,谕孛来。
三月癸丑,召冯宗等还。
夏四月壬申,免河南被灾秋粮。
五月庚子,颜彪讨平两广诸瑶。
己未,免陕西被灾秋粮。
六月戊辰,淮王祁铨来朝。
秋七月,淮安海溢。
九月乙未,皇太后崩。
冬十一月甲午,葬孝恭章皇后。
是年,琉球中山、哈密、乌斯藏、暹罗入贡。
七年春正月丙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二月壬戌,詹事陈文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三月壬寅,旱,诏行宽恤之政,停各处银场。
夏四月壬午,逮宣、大巡按御史李蕃,荷校于长安门,寻死。
丙戌,复遣中官督苏、杭织造。
五月己丑朔,日有食之。
甲寅,辽东巡按御史杨琎以擅挞军职逮治。
六月丁卯,逮山西巡按御史韩祺,荷校于长安门,数日死。
秋七月庚戌,免陕西被灾税粮。
闰月甲戌,上宣宗废后胡氏尊谥。
戊寅,命湖广、贵州会师讨洪江叛苗。
九月甲戌,敕广东总兵官欧信会广西兵讨瑶贼。
冬十月丁酉,振西安诸府饥。
丁未,巡抚广西佥都御史吴桢节制两广诸军,诸瑶贼。
十一月癸酉,贼陷梧州,致仕布政使宋钦死之。
壬午,下右都御史李宾、副都御史林聪于锦衣卫狱。
十二月辛卯,下刑部尚书陆瑜,侍郎周瑄、程信于锦衣卫狱,寻释之。
是年,琉球中山、哈密、安南、乌斯茂入贡。
八年春正月乙卯,帝不豫。
己未,皇太子摄事于文华殿。
己巳,大渐,遗诏罢宫妃殉葬。
庚午,崩,年三十有八。
二月乙未,上尊谥,庙号英宗,葬裕陵。
赞曰: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
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
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
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已,抑何其感溺之深也。
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
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十二-译文
天顺元年春天正月壬午这一天,天刚蒙蒙亮,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輗、张軏,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带领军队到南宫迎接皇帝,皇帝在奉天门接受朝见百官。徐有贞以原官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中午时分,皇帝在奉天殿即位。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关进锦衣卫监狱。太常寺卿许彬、大理寺卿薛瑄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
丙戌这一天,皇帝下诏赦免天下,将景泰八年改为天顺元年。讨论夺门迎立皇帝的功绩,封石亨为忠国公,张軏为太平侯,张輗为文安伯,杨善为兴济伯,曹吉祥的儿子曹钦被封为都督同知。
丁亥这一天,杀害了于谦和王文,抄没他们的家产。陈循、江渊、俞士悦被贬谪戍边,萧鎡、商辂被除名。
己丑这一天,再次讨论夺门功绩,封孙镗为怀宁伯,董兴为海宁伯,汤序为礼部右侍郎,晋级的三千多人升官。
辛卯这一天,罢免巡抚提督官职。壬辰这一天,在全国张贴告示,公布于谦的党羽。
甲午这一天,杀害了昌平侯杨俊。
二月乙未朔,废黜景泰帝为郕王。
庚子这一天,高谷退休。
汤序请求废除景泰年号,没有得到许可。
癸卯这一天,吏部侍郎李贤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
杀害了都督范广。
戊申这一天,柳溥在广西打败了蛮族。
癸丑这一天,郕王去世。
戊午这一天,方瑛、石璞在湖广大败苗族。
召回石璞。
壬戌这一天,免除南畿地区受灾的秋粮。
三月己巳这一天,重新立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封皇子朱见潾为德王,朱见澍为秀王,朱见泽为崇王,朱见浚为吉王。
癸酉这一天,封徐有贞为武功伯。
乙亥这一天,大赏文武军民。
庚辰这一天,赐予黎淳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石亨被任命为征虏副将军,讨伐延绥的敌寇。
丁亥这一天,赈济山东的饥荒。
夏四月甲午朔,因为灾害和异常现象出现,皇帝要求直言进谏。
乙未这一天,免除浙江受灾的税粮。
丁酉这一天,方瑛攻打铜彭藕洞的苗族,将其平定。
丁未这一天,审查囚犯。
癸丑这一天,罢免团营。
乙卯这一天,孛来侵犯宁夏,参将种兴战死。
五月辛未这一天,安远侯柳溥在宣、大边境备战。
这个月,因为石亨的建议,将御史杨瑄、张鹏关进锦衣卫监狱。
六月甲午这一天,将右都御史耿九畴、副都御史罗绮关进锦衣卫监狱。
己亥这一天,将徐有贞关进锦衣卫监狱。
这一天,有大风雨雹,损坏了奉天门的鸱吻,皇帝下令修缮。
庚子这一天,徐有贞、李贤、罗绮、耿九畴被贬谪外任,杨瑄、张鹏被贬到边疆。
通政司参议兼侍讲吕原进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
壬寅这一天,薛瑄退休。
癸卯这一天,修撰岳正进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
甲辰这一天,恢复李贤为吏部侍郎。
乙巳这一天,巡抚贵州的副都御史蒋琳因为与于谦结党而被处死。
秋七月乙丑这一天,再次将徐有贞关进监狱。
丙寅这一天,承天门发生火灾。
丁卯这一天,皇帝亲自到南郊祈祷。
戊辰这一天,下令修缮。
庚午这一天,李贤再次进入内阁。
改任许彬为南京礼部侍郎。
辛未这一天,将岳正贬为钦州同知,不久后下狱,被贬谪戍边。
癸酉这一天,大赦天下。
癸未这一天,将徐有贞释放到金齿。
辛卯这一天,大赏边疆军士。
八月甲午这一天,因为彗星多次出现,皇帝亲自向上帝祈祷。
九月甲子这一天,太常少卿彭时兼任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
冬十月丁酉这一天,赐予王振祭葬,建立祠堂,称为‘旌忠’。
壬寅这一天,征召江西的隐士吴与弼。
丙辰这一天,释放建文帝的幼子文圭及其家属,安置在凤阳。
十一月甲戌这一天,广西总兵官朱瑛讨伐田州的叛蛮。
己丑这一天,免除山东受灾的夏税。
十二月壬辰这一天,封曹钦为昭武伯。
辛丑这一天,安远侯柳溥担任总兵官,在甘、凉抵御孛来。
这一年,琉球中山、安南、暹罗、占城、哈密、乌斯藏向朝廷进贡。
二年春天正月辛酉这一天,兵部尚书陈汝言犯罪被关进监狱。
乙丑这一天,在太庙举行祭祀。
甲戌这一天,在南郊祭祀天地。
己卯这一天,上皇太后的尊号。
二月戊申这一天,开放云南、福建、浙江的银矿。
宦官在云南购买珍宝。
闰月己卯这一天,埋葬土木的暴尸。
夏四月,再次设立巡抚官职。
五月壬寅这一天,授予隐士吴与弼左谕德,他辞谢不接受,不久后送回故乡。
秋七月癸卯这一天,定远伯石彪被任命为平夷将军,担任总兵官,在宁夏抵御敌寇。
八月戊辰这一天,孛来侵犯镇番。
冬十月甲子这一天,在南海子打猎。
壬午这一天,武平伯陈友被任命为征夷将军,担任总兵官,在宁夏剿灭敌寇。
十一月甲寅这一天,免除山东的秋粮。
这一年,安南、乌斯藏、占城、哈密向朝廷进贡。
三年春天正月乙未这一天,在南郊大祭天地。
甲辰这一天,定远伯石彪、彰武伯杨信在安边营打败孛来,都督佥事周贤、都指挥李鉴战死。提升石彪为侯。
二月丁卯这一天,派遣御史和中官到广东采珠。
夏四月壬子这一天,巡抚两广的佥都御史叶盛打败泷水的瑶族。
己巳这一天,南和侯方瑛攻克贵州的苗族。
六月辛酉这一天,再次命令巡抚官在八月聚集到京城议事。
秋八月庚戌这一天,石彪犯罪,被关进锦衣卫监狱。
己未这一天,禁止文武大臣、给事中、御史、锦衣卫官员相互往来交通,违反者按照铁榜例处罚。
乙亥这一天,免除湖广受灾的秋粮。
冬十月己未这一天,皇帝到南海子。
庚午这一天,石亨因为犯罪被罢免。
所有夺门冒功的人可以自首改正。
这个月,命令法司和朝廷大臣每年霜降时审查囚犯,后来成为惯例。
十一月癸巳这一天,赈济湖广的饥荒。
这一年,哈密、琉球中山、锡兰山、满剌加入贡。
四年春天正月丁亥这一天,在南郊大祭天地。
癸卯这一天,石亨犯罪被关进监狱,不久后死去。
二月壬子这一天,僮族攻陷了梧州。
丁卯这一天,石彪被处死。
三月庚辰这一天,赐予王一夔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戊戌这一天,免除南畿地区受灾的秋粮。
夏四月己酉这一天,派遣内臣分别监督浙江、云南、福建、四川的银课。
壬子这一天,襄王朱瞻墡来朝见。
五月壬午这一天,免除畿内、浙江受灾的秋粮。
己亥这一天,罢免宦官监督苏州、杭州的织造。
六月癸亥这一天,免除湖广受灾的税粮。
秋七月乙亥朔,发生日食。
辛卯这一天,从五月开始下雨到这个月,淮水决口,淹没军民的田地和房屋,派遣使者赈济抚恤。
八月甲子这一天,孛来分三路入侵,大同总兵官李文、宣府总兵官杨能抵御。
癸酉这一天,孛来进入雁门,掠夺忻、代、朔等州。
九月庚辰这一天,孛来围攻大同右卫。
庚寅这一天,抚宁伯朱永,都督白玉、鲍政在宣府边境备战。
甲午这一天,免除江西受灾的秋粮。
冬十月甲子这一天,在西苑检阅京营将领的骑射。
戊这一天,皇帝到南海子。
十一月丁酉这一天,在西苑检阅随操武臣的骑射。
闰月己未这一天,皇帝到郑村坝,检阅甲仗军马。
这一年,琉球中山、安南、占城、爪哇、哈密、乌斯藏向朝廷进贡。
五年春天正月庚戌日,在南郊举行盛大的天地祭祀仪式。
二月己卯日,免除山东因灾害而受损的税粮。
丙申日,都督佥事颜彪被任命为征夷将军,担任总兵官,征讨两广的瑶族叛贼。
三月壬子日,免除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因灾害受损的税粮。
甲寅日,湖广、贵州的总兵官李震与广西军队会合,征讨瑶族和壮族,全部击败了他们。
夏天四月癸巳日,兵部侍郎白圭监督陕西各边防。
五月丁未日,免除河南因灾害而受损的秋季粮食税。
六月丙子日,孛来侵犯河西,官军大败。
壬午日,兵部尚书马昂总管军务,怀宁伯孙镗担任总兵官,率领京营军队抵御。
秋天七月庚子日,总督京营的太监曹吉祥和昭武伯曹钦发动叛乱,左都御史寇深、恭顺侯吴瑾被杀,怀宁伯孙镗率兵平定了叛乱。
癸卯日,将曹吉祥公开处决,灭其家族,其党羽汤序等人也被全部处决。
丁未日,免除南畿因灾害受损的税粮。
庚戌日,实行大赦,征求直言。
丁巳日,黄河在开封决口,侍郎薛远前往治理。
戊午日,都督冯宗担任总兵官,在河西抵御敌人,兵部侍郎白圭、副都御史王参赞军务。
辛酉日,孛来上书请求和谈。
九月壬戌日,京师发生地震。
冬天十月壬申日,因为西边用兵,命令河南、山西、陕西的士民纳马的人给予冠带。
十一月丁酉朔日,发生日食。
壬戌日,皇帝前往南海子。
这一年,安南、流球中山、哈密、亦力把里进贡。
六年春天正月丁未日,在南郊举行盛大的天地祭祀仪式。
戊申日,孛来派遣使者进贡。
二月癸酉日,皇帝下诏给孛来。
三月癸丑日,召回冯宗等人。
夏天四月壬申日,免除河南因灾害受损的秋季粮食税。
五月庚子日,颜彪平定了两广的各个瑶族。
己未日,免除陕西因灾害受损的秋季粮食税。
六月戊辰日,淮王祁铨来朝拜。
秋天七月,淮安发生海溢。
九月乙未日,皇太后去世。
冬天十一月甲午日,安葬孝恭章皇后。
这一年,琉球中山、哈密、乌斯藏、暹罗进贡。
七年春天正月丙午日,在南郊举行盛大的天地祭祀仪式。
二月壬戌日,詹事陈文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
三月壬寅日,发生旱灾,皇帝下诏实行宽恕和抚恤的政策,停止各处的银场。
夏天四月壬午日,逮捕宣化、大同的巡按御史李蕃,在长安门戴上脚镣,不久后死去。
丙戌日,再次派遣宦官监督苏州、杭州的织造。
五月己丑朔日,发生日食。
甲寅日,辽东巡按御史杨琎因擅责军职被逮捕治罪。
六月丁卯日,逮捕山西巡按御史韩祺,在长安门戴上脚镣,几天后死去。
秋天七月庚戌日,免除陕西因灾害受损的税粮。
闰月甲戌日,追封宣宗废后胡氏为尊谥。
戊寅日,命令湖广、贵州的军队会合,征讨洪江叛乱的苗族。
九月甲戌日,命令广东总兵官欧信与广西军队一起征讨瑶族叛贼。
冬天十月丁酉日,赈济西安各府的饥荒。
丁未日,巡抚广西的佥都御史吴桢节制两广各军和瑶族叛贼。
十一月癸酉日,叛贼攻陷梧州,退休的布政使宋钦在战斗中牺牲。
壬午日,将右都御史李宾、副都御史林聪关押在锦衣卫的监狱。
十二月辛卯日,将刑部尚书陆瑜、侍郎周瑄、程信关押在锦衣卫的监狱,不久后释放。
这一年,琉球中山、哈密、安南、乌斯茂进贡。
八年春天正月乙卯日,皇帝身体不适。
己未日,皇太子在文华殿代理事务。
己巳日,病情严重,留下遗诏废除宫妃殉葬。
庚午日,皇帝去世,享年三十八岁。
二月乙未日,追封皇帝尊谥,庙号英宗,葬于裕陵。
赞曰:英宗继承了仁宗、宣宗的事业,国家富庶,社会安宁。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都是历代功臣,受遗命辅佐政务,法纪未曾松弛。只是因为王振擅权挑起争端,才导致皇帝被迫迁都。然而复位之后,仍然念念不忘,感情之深,令人感慨。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没有大的政绩。至于追封恭让后的尊谥,释放建庶人的囚犯,废除宫妃殉葬,这些盛德之事可以成为后世的典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十二-注解
天顺元年:指明朝英宗朱祁镇复位后的第一年,即1457年。
南宫:指明朝皇宫中的南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兵部尚书:官职名,兵部尚书为兵部最高长官。
于谦:明朝名臣,景泰帝时期曾担任重要职务,后因反对夺门之变被杀。
礼部侍郎:明朝六部之一,掌管礼仪。
翰林学士:官职名,翰林院是古代皇帝的文学机构,学士为翰林院的高级官员。
锦衣卫:古代的特务机构,负责宫廷和京城的治安。
景泰帝:明朝皇帝,英宗朱祁镇的弟弟,被废黜。
郕王:景泰帝被废黜后的封号。
夺门之变:指1457年英宗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时,石亨等人发动政变,帮助他复辟的事件。
怀宁伯:封号名,指有封地的贵族。
巡抚:明朝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监督地方政务。
团营:明朝的一种军事编制,由地方豪族子弟组成。
孛来:古代对某些边疆民族的称呼,具体指哪个民族不详。
锦衣卫狱:锦衣卫所设的监狱,用于关押犯人。
通政司:明朝官署,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处理奏章。
法司:明朝官署,负责司法审判。
西苑:明朝皇宫中的园林,用于皇帝游乐。
南畿:指南京附近的地区。
银场:古代开采银矿的地方。
土木堡之变:指1449年英宗朱祁镇北征时被俘的事件。
铁榜例:明朝法律中的一种,用于惩处违法者。
南海子:明朝皇家猎场,位于北京南部。
郑村坝:明朝皇家猎场,位于北京附近。
甲仗军马:装备齐全的军队。
琉球中山:古代对琉球的称呼。
安南:古代对越南的称呼。
暹罗:古代对今泰国地区的称呼。
占城:指现在的越南中部地区。
哈密:古代对今新疆哈密地区的称呼。
乌斯藏:古代对今西藏地区的称呼。
锡兰山:指现在的斯里兰卡。
满剌加:指现在的马来西亚马六甲地区。
爪哇:指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
大祀:指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是对天地、祖先或神灵的最高级别祭祀。
南郊:古代在都城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等活动的地方。
山东:指中国东部的一个省份,古代为重要地区。
免:免除,指免除赋税或劳役。
税粮:古代指农民向国家缴纳的粮食税。
被灾:遭受灾害,如水灾、旱灾等。
都督佥事:官职名,为军事官员,负责地方军事。
征夷将军:官职名,古代负责征讨边疆少数民族的将军。
总兵官:官职名,负责一地军事的最高长官。
瑶贼:指居住在两广地区的瑶族叛乱分子。
湖广:指中国中部的一个省份,古代为重要地区。
贵州:指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份,古代为重要地区。
剿:剿灭,指用武力消灭。
僮:古代对一些少数民族的称呼,如僮族。
兵部侍郎:官职名,兵部是古代负责军事的部门,侍郎为次官。
陕西:指中国西北部的一个省份,古代为重要地区。
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官军:指国家的正规军。
败绩:战败,指军队在战斗中失利。
总督军务:官职名,负责某一地区军事的最高长官。
京营:指首都的军队。
太监:古代宫廷中的宦官,负责宫廷事务。
昭武伯:封号名,指有封地的贵族。
左都御史:官职名,为监察官员,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
恭顺侯:封号名,指有封地的贵族。
磔: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将犯人处死。
大赦:皇帝颁布的赦免天下罪犯的命令。
直言:直率的言论,指敢于直言进谏的人。
河决:河流决口,指河流因为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导致河堤破裂。
开封:古代的一个城市,今为河南省开封市。
侍郎:官职名,为各部次官。
都督:官职名,负责某一地区军事的最高长官。
副都御史:官职名,为监察官员,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
参赞军务:官职名,负责协助军事长官处理军务。
上书:向上级官员或皇帝呈递的书信。
乞和:请求和平,指请求停止战争或敌对状态。
地震:地球表面发生震动,指地震灾害。
流球中山:古代对琉球的称呼。
亦力把里:古代对今新疆伊犁地区的称呼。
召:召唤,指皇帝召唤某人进宫。
宣、大巡按御史:官职名,巡按御史为监察官员,宣、大指宣化、大同地区。
荷校: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将犯人戴枷锁。
长安门:古代宫殿的正门,位于长安城。
辽东巡按御史:官职名,巡按御史为监察官员,辽东指今辽宁省东部地区。
山西巡按御史:官职名,巡按御史为监察官员,山西指今山西省。
淮安:古代的一个城市,今为江苏省淮安市。
海溢:海水溢出,指海啸或风暴潮等灾害。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室尊贵的成员。
孝恭章皇后:古代皇后的谥号,孝恭章为谥号。
詹事:官职名,负责宫廷事务。
入阁:进入内阁,指担任内阁成员。
机务:指国家政务。
旱:干旱,指长时间无雨或雨量不足。
宽恤之政:实行宽恕和体恤的政策。
逮:逮捕,指将人逮捕归案。
洪江叛苗:指居住在洪江地区的苗族叛乱分子。
致仕:退休,指官员退休。
布政使:官职名,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右都御史:官职名,为监察官员,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
刑部尚书:官职名,刑部是古代负责司法的部门,尚书为刑部最高长官。
乌斯茂:古代对今蒙古地区的称呼。
帝不豫:皇帝身体不适。
文华殿:古代宫殿之一,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大渐:病重,指病情严重。
遗诏:皇帝临终前留下的命令或指示。
宫妃殉葬:古代一种习俗,指皇帝死后,宫妃跟随殉葬。
英宗:皇帝的庙号,指明朝的皇帝之一。
裕陵:皇帝的陵墓,裕为陵墓的名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本纪-卷十二-评注
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于南郊。
此句描述了皇帝在正月庚戌这一天,于南郊举行了盛大的天地祭祀仪式。这是古代中国皇帝表示对天地神灵敬畏和感恩的重要仪式,体现了皇权与天命相结合的思想。天地祭祀在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象征着皇帝作为“天子”的合法性。
二月己卯,免山东被灾税粮。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受灾地区的关怀和救助措施。免除了山东地区的税粮,减轻了灾民的负担,体现了皇帝的仁政和朝廷的民生关怀。
丙申,都督佥事颜彪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讨两广瑶贼。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于边疆叛乱的处理。颜彪被任命为征夷将军,充任总兵官,负责讨伐两广地区的瑶族叛贼。这反映了朝廷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决心。
三月壬子,免苏、松、常、镇被灾税粮。
此句再次体现了朝廷对于受灾地区的救助政策,免除了苏、松、常、镇等地的税粮,以减轻灾民的负担。
甲寅,湖广、贵州总兵官李震会广西军剿瑶、僮,悉破之。
此句记载了湖广、贵州总兵官李震与广西军队联合剿灭瑶族和僮族的战事,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反映了朝廷对于边疆民族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决心。
夏四月癸巳,兵部侍郎白圭督陕西诸边。讨孛来。
此句描述了兵部侍郎白圭在夏季四月督率陕西各边军讨伐叛乱的孛来。这反映了朝廷对于边疆叛乱的持续关注和军事行动。
五月丁未,免河南被灭秋粮。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于受灾地区的救助政策,免除了河南地区的秋粮,减轻了灾民的负担。
六月丙子,孛来寇河西,官军败绩。
此句记载了叛军孛来侵犯河西地区,官军战败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边疆局势的紧张和朝廷面临的军事压力。
壬午,兵部尚书马昂总督军务,怀宁伯孙镗充总兵官,帅京营军御之。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于边疆局势的应对措施,兵部尚书马昂总督军务,怀宁伯孙镗充任总兵官,率领京营军进行防御。
秋七月庚子,总督京营太监曹吉祥及昭武伯曹钦反,左都御史寇深、恭顺侯吴瑾被杀,怀宁伯孙镗师兵讨平之。
此句描述了宫廷内部发生政变,太监曹吉祥和昭武伯曹钦发动叛乱,导致左都御史寇深、恭顺侯吴瑾被杀。朝廷派遣怀宁伯孙镗率军平定了叛乱。
癸卯,磔吉祥于市,夷其族,其党汤序等悉伏诛。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于叛乱分子的严厉打击,将曹吉祥及其同党汤序等全部处决。
丁未,免南畿被灾税粮。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受灾地区的救助政策,免除了南畿地区的税粮,减轻了灾民的负担。
庚戌,大赦,求直言。
此句说明了朝廷实行大赦,并寻求直言进谏,体现了皇帝的开明和朝廷的宽容。
丁巳,河决开封,侍郎薛远往治之。
此句描述了黄河在开封决口,朝廷派遣侍郎薛远前往治理,反映了朝廷对于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戊午,都督冯宗充总兵官,御寇于河西,兵部侍郎白圭、副都御史王参赞军务。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于边疆局势的应对措施,都督冯宗充任总兵官,御敌于河西,兵部侍郎白圭和副都御史王参赞军务。
辛酉,孛来上书乞和。
此句反映了叛军孛来向朝廷求和的态度,这可能是由于朝廷的军事压力和自身实力的不足。
九月壬戌,京师地震有声。
此句描述了京师发生地震,这是古代中国记录地震的重要方式,也反映了朝廷对于自然灾害的关注。
冬十月壬申,以西边用兵,令河南、山西、陕西士民纳马者予冠带。
此句说明了朝廷为了应对西边的战事,鼓励河南、山西、陕西的士民纳马支援,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十一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此句描述了发生日食的天文现象,古代中国认为日食是上天对君王的警示,因此对此类现象有详细的记录。
壬戌,幸南海子。
此句说明了皇帝前往南海子,可能是为了巡视边疆或进行其他活动。
是年,安南、流球中山、哈密、亦力把里入贡。
此句说明了当年安南、流球中山、哈密、亦力把里等国家向朝廷进贡,反映了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关系。
六年春正月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
此句描述了皇帝在正月丁未这一天,于南郊举行了盛大的天地祭祀仪式,体现了皇权与天命相结合的思想。
戊申,孛来遣使入贡。
此句说明了叛军孛来派遣使者向朝廷进贡,可能是为了寻求和平。
二月癸酉,谕孛来。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孛来的回应,可能是通过谕令的方式。
三月癸丑,召冯宗等还。
此句说明了朝廷召回冯宗等人,可能是为了调整边疆政策或军事部署。
夏四月壬申,免河南被灾秋粮。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受灾地区的救助政策,免除了河南地区的秋粮,减轻了灾民的负担。
五月庚子,颜彪讨平两广诸瑶。
此句记载了颜彪讨伐两广地区的瑶族叛贼,并最终平定了叛乱。
己未,免陕西被灾秋粮。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受灾地区的救助政策,免除了陕西地区的秋粮,减轻了灾民的负担。
六月戊辰,淮王祁铨来朝。
此句说明了淮王祁铨前来朝见皇帝,反映了朝廷与地方王侯的关系。
秋七月,淮安海溢。
此句描述了淮安地区发生海溢灾害,反映了当时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九月乙未,皇太后崩。
此句说明了皇太后去世,这是古代中国宫廷中的重要事件,反映了朝廷对于皇室的尊重。
冬十一月甲午,葬孝恭章皇后。
此句说明了孝恭章皇后的葬礼,这是古代中国宫廷中的重要仪式,反映了朝廷对于皇室的尊重。
是年,琉球中山、哈密、乌斯藏、暹罗入贡。
此句说明了琉球中山、哈密、乌斯藏、暹罗等国家向朝廷进贡,反映了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关系。
七年春正月丙午,大祀天地于南郊。
此句描述了皇帝在正月丙午这一天,于南郊举行了盛大的天地祭祀仪式,体现了皇权与天命相结合的思想。
二月壬戌,詹事陈文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此句说明了陈文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并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反映了朝廷对于人才的重视。
三月壬寅,旱,诏行宽恤之政,停各处银场。
此句描述了发生旱灾,朝廷实行宽恤之政,并停止了各处的银场,反映了朝廷对于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夏四月壬午,逮宣、大巡按御史李蕃,荷校于长安门,寻死。
此句说明了宣、大巡按御史李蕃被逮捕,并在长安门被囚禁,最终死亡。这反映了朝廷对于官员的监督和惩罚。
丙戌,复遣中官督苏、杭织造。
此句说明了朝廷重新派遣中官监督苏、杭织造,反映了朝廷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视。
五月己丑朔,日有食之。
此句描述了发生日食的天文现象,古代中国认为日食是上天对君王的警示,因此对此类现象有详细的记录。
甲寅,辽东巡按御史杨琎以擅挞军职逮治。
此句说明了辽东巡按御史杨琎因擅自杀打军职被逮捕治罪,反映了朝廷对于官员的监督和惩罚。
六月丁卯,逮山西巡按御史韩祺,荷校于长安门,数日死。
此句说明了山西巡按御史韩祺被逮捕,并在长安门被囚禁,最终死亡。这反映了朝廷对于官员的监督和惩罚。
秋七月庚戌,免陕西被灾税粮。
此句反映了朝廷对于受灾地区的救助政策,免除了陕西地区的税粮,减轻了灾民的负担。
闰月甲戌,上宣宗废后胡氏尊谥。
此句说明了宣宗废后胡氏被追封尊谥,反映了朝廷对于皇室的尊重。
戊寅,命湖广、贵州会师讨洪江叛苗。
此句说明了朝廷命令湖广、贵州军队会师讨伐洪江地区的叛乱苗族,反映了朝廷对于边疆民族问题的处理能力。
九月甲戌,敕广东总兵官欧信会广西兵讨瑶贼。
此句说明了朝廷命令广东总兵官欧信与广西军队联合讨伐瑶族叛贼,反映了朝廷对于边疆叛乱的持续关注和军事行动。
冬十月丁酉,振西安诸府饥。
此句说明了朝廷对于受灾地区的救助政策,振济西安诸府的饥民,减轻了灾民的负担。
丁未,巡抚广西佥都御史吴桢节制两广诸军,诸瑶贼。
此句说明了巡抚广西佥都御史吴桢节制两广诸军,讨伐瑶族叛贼,反映了朝廷对于边疆叛乱的持续关注和军事行动。
十一月癸酉,贼陷梧州,致仕布政使宋钦死之。
此句说明了叛军攻陷了梧州,致仕布政使宋钦在战斗中牺牲,反映了当时边疆局势的紧张。
壬午,下右都御史李宾、副都御史林聪于锦衣卫狱。
此句说明了右都御史李宾和副都御史林聪被逮捕入狱,反映了朝廷对于官员的监督和惩罚。
十二月辛卯,下刑部尚书陆瑜,侍郎周瑄、程信于锦衣卫狱,寻释之。
此句说明了刑部尚书陆瑜、侍郎周瑄、程信被逮捕入狱,但后来被释放,反映了朝廷对于官员的监督和惩罚。
是年,琉球中山、哈密、安南、乌斯茂入贡。
此句说明了琉球中山、哈密、安南、乌斯茂等国家向朝廷进贡,反映了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关系。
八年春正月乙卯,帝不豫。
此句说明了皇帝身体不适,这是古代中国记录皇帝健康状况的重要方式。
己未,皇太子摄事于文华殿。
此句说明了皇太子在文华殿代理朝政,反映了朝廷对于皇位继承的关注。
己巳,大渐,遗诏罢宫妃殉葬。
此句说明了皇帝病情加重,并留下遗诏,废除宫妃殉葬的习俗,反映了皇帝的开明和朝廷的改革意愿。
庚午,崩,年三十有八。
此句说明了皇帝去世,享年三十八岁,这是古代中国记录皇帝去世的重要方式。
二月乙未,上尊谥,庙号英宗,葬裕陵。
此句说明了皇帝被追封尊谥,庙号英宗,并葬于裕陵,反映了朝廷对于皇室的尊重。
赞曰: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
此段赞词对英宗皇帝进行了评价,认为他继承了仁宗、宣宗的事业,使得国家富强,社会安定。
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
此段赞词赞扬了英宗时期的大臣,认为他们都是历经数朝的功臣,受到皇帝的信任,维护了朝廷的纲纪。
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
此段赞词批评了王振擅权,导致了国家的动荡。
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已,抑何其感溺之深也。
此段赞词表达了对于王振擅权事件的反思,认为其影响深远。
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
此段赞词评价了英宗在位期间的政治表现,认为他统治期间没有出现重大的弊政。
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此段赞词赞扬了英宗在位期间的一些德政,认为这些行为值得后世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