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廷玉(1672年-1755年),清代史学家,明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代史书的编撰上都有杰出贡献,《明史》作为清朝史学中的巨著之一,也是张廷玉的重要功绩之一。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8世纪)。
内容简要:《明史》是清代历史学家所编的关于明朝的史书,详细记录了明朝自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内容涉及明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各方面的历史。书中不仅详细叙述了历代明朝皇帝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与军事战略,还深入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明史》是中国古代史学中最重要的史书之一,全面反映了明朝的历史进程、社会风貌和文化成就,是研究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志-卷五-原文
◎五行二(火 木)
《洪范》曰:“火曰炎上。”火不炎上,则失其性矣。
前史多以恒燠、草异、火、木、羽虫之孽、羊祸、火灾、火异、赤眚赤祥皆属之火,今从之。
恒燠
洪熙元年正月癸未,以京师一冬不雪,诏谕修省。
正统九年冬,畿内外无雪。
十二年冬,陕西无雪。
景泰六年冬,无雪。
天顺元年冬,宫中祈雪。
是年,直隶、山西、河南、山东皆无雪。
二年冬,命百官祈雪。
六年冬,直隶、山东、河南皆无雪。
成化元年冬,无雪。
五年冬,燠如夏。
六年二月壬申,以自冬徂春,雨雪不降,敕谕群臣亲诣山川坛请祷。
十年二月,南京、山东奏,冬春恒燠,无冰雪。
十一年冬,以无雪祈祷。
十五年冬,直隶、山东、河南、山西无雪。
十九年冬,京师、直隶无雪。
弘治九年冬,无雪。
十五年冬,无雪。
十八年冬,温如春,无雪。
正德元年冬,无雪。
永嘉自冬至春,麦穗桃李实。
三年冬,无雪。
六年至九年,连岁无雪。
十一年冬,无雪。
嘉靖十四年,冬深无雪,遣官遍祭诸神。
十九年冬,无雪。
二十年十二月癸卯,祷雪于神祇坛。
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午,命诸臣分告宫庙祈雪。
三十二年冬,无雪。
三十三年十二月壬申,以灾异屡见,即祷雪日为始,百官青衣办事。
三十六年冬,无雪。
三十九年冬,无雪。
明年,又无雪。
帝将躬祷,会大风,命亟祷雪兼禳风变。
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冬,祈雪无虚岁。
隆庆元年冬,无雪。
四年冬,无雪。
万历四年十二月己丑,命礼部祈雪。
十六年、十七年、二十九年、三十七年、四十七年,亦如之。
崇祯五年十二月癸酉,命顺天府祈雪。
六年、七年冬,无雪。
草异
永乐十六年正月乙丑,同州、澄城、觔阳、朝邑雨谷及荞麦。
正统八年十一月,殿上生荆棘,高二尺。
十四年,广州狱竹床逾年忽青生叶。
成化六年二月戊寅,湖广应山雨粟。
弘治八年二月,枯竹开花,实如麦米。
苦荬开莲花。
六月甲子,黟县雨豆,味不可食。
九年,黄州民家瓜大如斗,瓤皆赤血。
万历四十三年四月戊寅,石首雨豆,大小不一,色杂红黑。
崇祯四年、五年,河南草生人马形,如被甲持矛驰驱战斗者然。
十三年,徐州田中白豆,多作人面,眉目宛然。
羽虫之孽
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壬午,岳州民家有鸭,含絮裹火,飞上屋,入竹椽茅茨中。火四起,延烧数百家。
四十三年四月壬午,双鹤衔火,飞集掖县海神庙殿。明日,庙火。
崇祯六年,汝宁有鸟,鸠身猴足。
凤阳恶鸟数万,兔头、鸡身、鼠足,供馔甚肥,犯其骨立死。
羊祸
万历三十八年四月,崞县民家羊产羔,一首、二眼、四耳、二尾、八足。
三十九年四月,降夷部产羊羔,人面羊身。
火灾
洪武元年七月丁酉,京师火,延烧永济仓。
三年二月己巳,大河卫火,燔及广积库。
七月乙未,宝源局火。
甲子,凤台门军营火,延烧武德卫军器局。
四年十一月癸亥,京师大军仓灾。
五年二月癸未,临濠府火。
壬辰至甲午,京师火,毁龙骧等六卫军民庐舍。
七月丁卯,永清卫军器库火。
十二月丙戌,京师定远等卫火,焚及军器局兵仗。
十七年十二月己未,潮州火,官廨民居及仓廪、兵仗、图籍焚荡无遗。
二十一年二月戊辰,历代帝王庙火,上元县治亦灾。
甲戌,天界、能仁二寺灾。
二十九年二月辛丑,通州火,燔屋千九百余。
三十年四月甲午,广南卫火,延烧城楼及卫治仓库。
建文二年八月癸巳,承天门灾。
永乐四年十二月辛亥,瓯宁王邸第火,王薨。
十三年正月壬子,北京午门灾。
十九年四月庚子,奉天、谨身、华盖三殿灾。
二十年闰十二月戊寅,乾清宫灾。
宣德三年三月己亥,东岳泰山庙火。
六年八月,武昌火,延烧楚王宫,谱系敕符俱烬。
甲辰,天津右卫北城外火,飞焰入城,烧仓廒。
九年二月庚午,京城东南楼火。
正统二年二月,西镇吴山庙火。
三年八月辛酉,顺天贡院火,席舍多焚,改期再试。
十二月乙亥,韩府承运殿灾。
四年三月戊午,代府寝殿火。
七年正月,广昌木厂火,焚松木八千八百余株。
戊午,南京内府火,燔廊房六十余间,图籍、器用、守卫衣甲皆空。
三月辛未,赵城娲皇寝庙火。
十年正月庚寅,忠义前后二卫灾。
是时太仓屡火,遣官祷祭火龙及太岁以禳之。
五月甲申,忠义后卫仓复火。
癸巳,通州右卫仓火。
十一月丁酉,御花房火。
十一年秋,武昌火。
死者数百人。
十二月乙未,周府灾。
十二年六月,南京山川坛灾。
十三年二月癸酉,忠义前卫仓火。
十四年六月丙辰夜,南京谨身、奉天、华盖三殿灾。
景泰二年六月丙子,青州废齐府火。
三年八月戊寅,秦府火。
五年春,南京火,延烧数千家。
七年九月壬申,宁府火,延烧八百余家。
天顺元年七月丙寅夜,承天门灾。
二年五月戊子,器皿厂火。
三年九月庚寅,肃州城中火,延烧五千四百余家,死者六十余人。
四年八月己巳,光禄寺大烹内门火。
是岁,楚府频火,宫殿家庙悉毁。
五年三月丁卯,南京朝天宫灾。
六年六月癸未,楚府火。
七年正月丁酉,南京西安门木厂火,延烧皇墙。
二月戊辰,会试天下举人,火作于贡院,御史焦显扃其门,烧杀举子九十余人。
成化二年九月癸未,南京御用监火。
六年十一月己亥,江浦火,延烧二百六十余家。
九年七月庚戌,东直门灾。
十一年四月壬辰夜,乾清宫门灾。
十三年十一月壬辰,太仓米麦,岁久蒸浥,自焚百余石。
十八年八月丙午,合州火,延烧千五百余家。
乙卯,楚府火凡三发。
十一月戊午,南京国子监火。
十二月乙卯,器皿厂火。
壬辰,宁河王府火。先有妖夜见,或为神,或为王侯,时举火作欲焚状,是夜燔府第无遗,冠服器用皆烬。
二十年正月戊戌,钦天监火。
二十二年六月,临海县灾,延烧千七百余家。
弘治元年三月庚寅,南京内花园火。
十一月丁丑夜,南京甲字库灾。
二年四月乙未,南京神乐观火。
四年二月戊午,礼部官舍火。
六年四月甲寅,刑部官舍火。
辛酉夜,南京旧内灾。
八年三月戊子,镇东等堡跃火星如斗,毁公馆仓廒,人马多毙。
十一年,自春徂夏,贵州大火。毁官民房舍千八百余所,死伤者六千余人。
十月甲戌夜,清宁宫灾。
十二年六月甲辰夜,阙里圣庙灾。
十二月,建阳县书坊火,古今书板皆烬。
十三年二月乙酉,礼部官舍火。
七月甲寅,南城县空中有火,乍分乍合,流光下坠十余丈,隐隐有声,毁军民庐舍。
庚申,永宁卫雁尾山至居庸关之石纵山,东西四十余里,南北七十余里,延烧七昼夜。
闰七月辛巳,福州城楼毁。
八月己未,沈府火。
十一月庚辰,宁河府火。
十六年三月庚午,辽东铁岭卫坠火如斗。
丙子,火起,烧房屋二千五百余间,死者百余人。
四月戊午,宽河卫仓灾,毁米豆四万余石。
九月戊寅,广宁卫城火,燔三百余家。
十七年四月丁巳,淮安火焚五百余家。
五月癸巳,正阳门内西廊火,燔武功坊。
正德元年二月庚寅,郧阳火,毁谯楼官舍,延百余家。
是岁,宁夏左屯卫红气亘天,既而火作,城楼台堡俱烬。
六月庚寅,大同平虏城灾,燔藁百万余。
十一月己亥,临海县治火,延烧数千家。
七年三月己未,峄县有火如斗,自空而陨,大风随之,毁官民房千余间。
火逸城外,延及丘木。
庚申,成山卫秦皇庙火,屋宇悉毁,像设如故。
是月,文登大桑树火,树燔而枝叶无损。
五月癸酉至闰五月丙子,辽东懿路城火三作,焚官民庐舍之半。
九月壬午,玉山火,燔学舍及民居三百余家。
八年六月辛酉,丰城县西南连陨火星,如盆如斗。
既而火作,至七月初始熄,燔二万余家。
七月戊子,火陨龙泉县,焚四千余家。
十月壬寅,饶州及永丰、浮梁火,各燔五百余家。
浮梁学舍灾。
庚申,临江火,燔官舍,延八百余家。
九年正月庚辰,乾清宫火。
十一年八月丁丑,黔阳火,毁城楼官廨,延七百余家。
十二年正月甲辰,清宁宫小房火。
四月,裕陵神宫监火。
八月丁卯,南昌火,燔三百家。
九月壬午,建安火,燔二百五十余家。
十三年二月己卯,夷陵火,燔七百余家。
八月庚辰,献陵明楼灾。
丁酉,延平火,燔五百余家。
十四年四月乙巳,淮安新城火。
七月丙辰,泰宁火,燔五千余家。
十五年五月辛卯,静乐火,燔八百余家。
嘉靖元年正月己未,清宁宫后三小宫灾。
杨廷和言废礼之应,不报。
二月己丑,南京针线厂火。
己亥,通州城楼火。
二年五月丙子,荣府火。
九月戊辰,秦府宫殿火。
四年三月壬午夜,仁寿宫灾,玉德、安喜、景福诸殿俱烬。
五年三月乙酉,赵府家庙火。
六年三月丁亥,西库火。
八年十月癸未,大内所房灾。
十年正月辛亥,大内东偏火。
四月庚辰,兵、工二部公廨灾,毁文籍。
十三年六月甲子,南京太庙火,毁前后殿、东西庑、神厨库。
十五年四月癸卯,山西平虏卫火,尽毁神机官库军器。
十八年二月乙丑,赵州及临洺镇行宫俱火。
丁卯,驾幸卫辉,行宫四更火,陆炳负帝出,后宫及内侍有殒于火者。
六月丁酉,皇城北鼓楼灾。
二十年四月辛酉夜,宗庙灾。毁成、仁二庙主。
二十五年五月壬申,盔甲厂火。
二十六年十一月壬午,宫中火,释杨爵于狱。
三十一年八月乙丑,南京试院火。
三十五年九月戊辰,杭州大火,延烧数千家。
三十六年四月丙申,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文武二楼,午门、奉天门俱灾。
三十七年正月,光禄寺灾。
三十八年正月癸未,前军都督府火。
四十年十一月辛亥夜,万寿宫灾。
四十四年三月己亥夜,大明门内西千步廊火。
隆庆二年正月,浙江省城外灾。
毁室庐舟舰以千计。
三月乙亥,乾清、坤宁两宫,一时俱烬。
五年二月壬子,南京广、惠二仓火。
万历元年十一月己亥,慈宁宫后舍火。
三年四月甲戌,工部后厂火。
五年十月丙申,禁中火。
十一月癸未,宗人府灾。
十一年十二月庚午夜,慈宁宫灾。
十二年二月己酉,无逸殿灾。
十二月癸卯朔,又灾。
十五年五月甲子,司设监火。
十八年三月辛酉,辽东寨山儿堡火,毁城堡器械,伤九十余人。
十九年十二月甲辰,万法宝殿灾。
二十一年六月望,太仓公署后楼有炮声,火药器械俱烬。
二十二年五月壬寅,天火燔铁岭卫千余家。
二十四年二月甲寅,潞府门火。
三月乙亥,火发坤宁宫,延及乾清宫,俱烬。
二十五年二月壬午,杭州火,烧官民房千三百余间。
丙戌,马湖屏山灾,延燔八百余家,毙二十四人。
三月癸卯,泗州大火。
烧民房四千余。
盱眙火,燔民房百六十余间。
拨漕粮二万石以振。
六月戊寅,三殿灾。
火起归极门,延皇极等殿,文昭、武成二阁,周遭廊房,一时俱烬。
十二月甲寅,吏部文选司署火。
二十七年十一月壬申,内府火,延烧尚宝司印绶监、工部廊,至银作局山墙而止。
二十八年三月,南阳火,延烧唐府。
二十九年正月己巳,铁岭卫火,车辆火药俱烬。
八月己卯,大光明东配殿灾。
三十年二月乙酉,魏国公赐第火。
十月丙申,孝陵灾。
十二月庚子,南海普陀山寺灾。
三十一年九月戊寅,通州漕艘火。
三十三年二月乙丑,御马监火。
五月辛巳,洗白厂火。
九月甲午,昭和殿火。
丙申,官军于盔甲厂支火药,药年久凝如石,用斧劈之,火突发,声若震霆,刀枪火箭迸射百步外,军民死者无数。
十一月丁卯,刑部提牢厅火。
三十五年二月乙卯,易州神器库火。
四月丁酉,通州西仓火。
十月己卯,南京行人司署毁。
三十七年正月庚子,庆府火,燔寝宫及帑藏。
三月丙戌,武昌火,越二日又火,共燔二百六十余家。
六月,庆府灾。
十月戊午,朝日坛火。
三十八年四月丁丑夜,正阳门箭楼火。
三十九年四月戊子,怡神殿灾。
四十一年五月壬戌,蜀府灾,门殿为烬。
四十三年四月壬午,黄花镇柳沟火,延烧数十里。
甲午,蜀府殿庭灾。
辽东长宁堡自二月至五月,火凡五发,毁房屋人畜无算。
闰八月辛亥,通州粮艘火。
九月丁丑,湖口税廨毁。
四十四年十一月己巳,隆德殿灾。
丁亥,南城延喜宫灾。
四十五年正月壬午,东朝房火,延毁公生门。
十一月丙戌,宣禧宫灾。
四十六年闰四月丁丑夜,开原殷家庄堡台杆八同时烬。
甲申,暖阁厂膳房火。
九月壬子,茂陵火。
四十七年四月癸酉,盔甲厂火。
泰昌元年十月丁卯,哕鸾宫灾。
天启元年闰二月丙戌,昭和殿灾。
三月甲辰,杭州火,延烧六千余家。
八月戊子,复灾,城内外延毁万余家。
二年五月丙申,旗纛庙正殿灾,火药尽焚,匠役多死者。
三年七月辛卯,南京大内左傍宫灾。
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白昼晦冥,凡四五里。
五月癸亥,朝天宫灾。
七月庚寅,登州城楼火。
七年十月庚子,宁远前屯火,伤男妇二百余人。
崇祯元年四月乙卯,左军都督府灾。
五月乙亥,鹰坊司火。
丁亥,丁字库火。
七月己卯,公安县火,毁文庙,延五千余家。
二年十一月庚子,火药局灾。
三年三月戊戌,又灾。
八月癸酉,头道关灾,火器轰击无余。
六年正月癸丑,济南舜庙灾。
七年九月庚申,盔甲厂灾。
十一年四月戊戌,新火药局灾。
伤人甚众。
六月癸巳,安民厂灾,震毁城垣廨舍,居民死伤无算。
八月丁酉,火药局又灾。
火异
成化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有火光自中天而少西,坠于下,化为白气,复曲折上腾,声如雷。
弘治三年三月庚午,仪陇空中有红白火焰,长三丈余,自县治东北流,至正东六十余里而坠,声震如雷。
八年三月辛卯,广宁右卫台杆火,高五寸,杆如故。
十年四月辛丑,阜平有火光,长八九尺,大如辘轴,有声,自东南至西南而坠。
正德元年三月戊申夜,太原有火如斗大,坠宁化王殿前。
广宁墩台火发旗杆,凡六。
七月壬戌夜,火光坠即墨民家,化为绿石,圆高尺余。
七年三月丁卯夜,大风雷电,余干仙居寨有光如箭,坠旗竿上,俄如烛龙,光照四野。
士卒撼其旗,飞上竿首,既而其火四散,枪首皆有光如星。
十二年五月己亥夜,火陨都察院狱,旋转久之始灭。
十五年六月癸未夜,台州火陨三,大如盘,触草木皆焦。
嘉靖五年七月甲申,有火球三,大五六尺,从北坠于东,其光烛天。
二十年七月丙戌,火球如斗,陨左军都督府中门东,良久乃灭。
隆庆二年三月戊午,延绥保宁堡城角旗杆出火,灼灼有声。
万历十四年,保定府民间墙壁内出火,三日夜乃熄。
十五年二月,绥靖边城各堡,脊兽旗杆俱出火。
军士以杖扑之,杖亦生火,三更乃熄。
二十年三月,陕西空中有火,大如盆,后生三尾,陨于西北。
二十一年二月庚辰夜分,大毛山楼上各兽吻俱有火,如鸡卵,赤色,即时雨雪,火上嗟嗟有声。
二十三年九月癸巳夜,永宁有火光,形如屋大,陨于西北。
永昌、镇番、宁远所见同。
二十四年二月戊申夜,鄠县雷雨,遍地火光,十有余里。
二十五年二月癸亥,平凉瓦兽口出火,水灌不灭。
八月甲申,肃、凉二州火光在天,形如车轮,尾分三股,约长三丈。
天启六年五月壬寅朔,厚载门火神庙红球滚出,前门城楼角有数千萤火,并合如车轮。
崇祯元年,西安有火如碾如斗者数十,色青,焰高尺许,尝入民居,留数日乃去。用羊豕禳之,不为害,自五月至七月而止。
十三年六月壬申,镇安火光如斛,自西坠地,士木皆焦。
赤眚赤祥
成化十三年二月甲午,浙江山阴涌泉如血。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夜,崇明空中有红光,曳尾如虹,起东北至西南没,声如雷。
辛丑,凤阳红光发,与日同色,声如雷。
二年八月己亥,赤光见宁夏,长五丈。
八年七月甲申,龙泉有赤弹二,自空陨于县治,形如鹅卵,跃入民居,相斗久之。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戊子,慈溪民家涌血高尺余。
三十七年五月戊辰,东阳民张思齐家地裂五六处,出血如线,高尺许。
血凝,犬就食之,掘地无所见。
三十九年二月己未,竹溪民家出血。
隆庆六年闰二月癸酉,辽东赤风扬尘蔽天。
万历六年七月丁丑,松门卫金铛家涌血三尺,有声。
十三年四月乙丑,虹民王禄投宿姚垒家,见血出于地,惊走至市,市亦流血。
乡人击器物噪之,乃止。
十九年六月庚戌,慈溪茅家浦涌血八处,大如盆,高尺许。
血溅船,船即出血,溅人足,足亦出血,数刻乃绝。
二十六年九月甲辰,萧山贾九经家出血,高尺许。
天启元年六月庚寅,肇庆民王体积中庭喷血,如跑突泉。
崇祯七年二月戊午,海丰雨血。
八年八月戊寅,宣城池中出血。
《洪范》曰:‘木曰曲直。’木不曲直,则失其性矣。
前史多以恒雨、狂人、服妖、鸡祸、鼠孽、木冰、木妖、青眚青祥皆属之木,今从之。
恒雨
洪武十三年七月,海康大雨,坏县治。
二十三年十一月,山东二十九州县久雨,伤麦禾。
建文元年三月乙卯夜,燕王营于苏家桥,大雨,平地水三尺,及王卧榻。
永乐元年三月,京师霪雨,坏城西南隅五十余丈。
七月,建宁卫霪雨坏城。
二年七月,新安卫霪雨坏城。
八月,霪雨坏北京城五千余丈。
六年七月,思明霪雨坏城。
七年九月,浙江卫所五,飓风骤雨,坏城,漂流房舍。
八年七月,金乡卫飓风骤雨,坏城垣公廨。
十二年九月,密云后卫霪雨坏城。
二十年正月,信丰雨水坏城,瞿城卫如之。
二十一年二月,六安卫霪雨坏城。
是岁,建昌守御所,淮安、怀来等卫,皆霪雨坏城。
二十二年二月,寿州卫雨水坏城。
三月,赣州、振武二卫雨水坏城。
四月,霪雨坏密云及蓟州城。
是岁,南、北畿、山东州县,霪雨伤麦禾甚众。
洪熙元年夏,苏、松、嘉、湖积雨伤稼。
闰七月,京师大雨,坏正阳、齐化、顺成等门城垣。
九月,久雨坏密云中卫城。
宣德元年五月,永嘉、乐清飓风急雨,坏公私廨宇及坛庙。
正统元年七月,顺天、山东、河南、广东霪雨伤稼。
四年夏,居庸关及定州卫霪雨坏城。
五年二月,南京大风雨,坏北上门脊,覆官民舟。
七年,济南、青、莱、淮、凤、徐州,五月至六月霪雨伤稼。
九年闰七月,野狐岭等处霪雨坏城及濠堑墩台。
十一年春,江西七府十六县霪雨,田禾淹没。
十二年六月,瑞金霪雨,市水丈余,漂仓库,溺死二百余人。
十三年四月,雨水坏顺天古北口边仓。
五月至六月,凤阳、徽州久雨伤稼。
九月,宁都大雨坏城郭庐舍,溺死甚众。
景泰三年,永平、兖州久雨伤禾。
大嵩等二十卫所久雨坏城。
四年,南畿、河南、山东府十州一,自五月至于八月霪雨伤稼。
五年,杭、嘉、湖大雨伤苗,六旬不止。
七月,京师久雨,九门城垣多坏。
六年,北畿府五、河南府二久雨伤稼,云南大理诸府如之。
七年,两畿、江西、河南、浙江、山东、山西、湖广共府三十,恒雨淹田。
天顺元年,济、兖、青三府大雨阅月,禾尽没。
四年,安庆、南阳雨,自五月至七月,淹禾苗。
七年五月,淮、凤、扬、徐大雨,腐二麦。
武昌、汉阳、荆州庐舍漂没,民皆依山露宿。
成化元年六月,畿东大雨,水坏山海关、永平、蓟州、遵化城堡。
八月,通州大雨,坏城及运仓。
二年,定州积雨,坏城垣及墩台垛口百七十三。
八年七月,南京大风雨,坏天、地坛、孝陵庙宇。
凤阳大雨,坏皇陵墙垣。
九年三月,南京大风雨,拔太庙、社稷坛树。
十三年七月,京城大雨。
十四年八月,凤阳大雨,没城内民居以千计。
十七年七月乙酉,南京大风雨,社稷坛及太庙殿宇皆摧。
十八年,河南、怀庆诸府,夏秋霪雨三月,塌城垣千一百八十余丈,漂公署、坛庙、民居三十一万四千间有奇,淹死一万一千八百余人。
弘治二年七月,京师霪雨,求直言。
三年七月,南京骤雨,坏午门西城坛。
七年七月庚寅,南京大风雨,坏殿宇、城楼兽吻,拔太庙、天、地、社稷坛及孝陵树。
自五月至八月,义州等卫连雨害稼。
八年五月,南京阴雨逾月,坏朝阳门北城堵。
九月,潮州诸府,飓风暴雨坏城垣庐舍。
十年七月,安陆霪雨,坏城郭庐舍殆尽。
十一年七月,长安岭暴风雨,坏城及庐舍。
十四年六月,义、锦、广宁霪雨,坏城垣、墩堡、仓库、桥梁,民多压死者。
十五年六七月,南京大风雨,孝陵神宫监及懿文陵树木、桥梁、墙垣多摧拔者。
十六年五月,榆林大风雨,毁子城垣,移垣洞于其南五十步。
十八年三月,双山堡大雷雨坏城。
六月至八月,京畿连雨。
正德元年七月,凤阳诸府大雨,平地水深丈五尺,没居民五百余家。
二年七月,武平大风雨,毁城楼。
长泰、南靖大风雨三日夜,平地水深二丈,漂民居八百余家。
十二年,苏、松、常、镇、嘉、湖大雨,杀麦禾。
十三年,应天、苏、松、常、镇、扬大雨弥月,漂室庐人畜无算。
十六年,京师久雨伤稼。
嘉靖四年六月,登州大雨坏城。
十六年,京师雨,自夏及秋不绝,房屋倾倒,军民多压死。
二十五年八月,京师大雨,坏九门城垣。
三十三年六月,京师大雨,平地水数尺。
四十五年九月,郧阳大霪雨,平地水丈余。
坏城垣庐舍,人民溺死无算。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霪雨,辽东自五月至七月雨不止,坏垣墙禾黍。
万历元年七月,霪雨。
十一年四月,承天大雨水。
十二年正月,喜峰口大风雨,坏各墩台。
十五年五月至七月,苏、松诸府霪雨,禾麦俱伤。
六月,京师大雨。
二十四年,杭、嘉、湖霪雨伤苗。
二十八年七月,兴化、莆田、连江、福安大雨数日夜,城垣、桥梁、堤岸俱圮。
二十九年春夏,苏、松、嘉、湖霪雨伤麦。
三十二年七月,京师霪雨,城崩。
三十三年五月丙申,凤阳大风雨,损皇陵正殿御座。
三十九年春,河南大雨。
夏,京师、广东大雨。
广西积雨五阅月。
四十二年,浙江霪雨为灾。
天启六年闰六月,大雨连旬,坏天寿山神路,都城桥梁。
是岁,辽东霪雨,坏山海关内外城垣,军民伤者甚众。
七年,山东州县二十有八积雨伤禾。
崇祯五年六月,大雨。
八月,又雨,冲损庆陵。
九月,顺天二十七县霪雨害稼。
十一年夏,雨浃旬,圮南山边垣。
十二年十二月,浙江霪雨,阡陌成巨浸。
十三年四月至七月,宁、池诸郡霪雨,田半为壑。
十五年十月,黄、蕲、德安诸郡县霪雨。
十六年二月戊辰,亲祀社稷,大风雨,仅成礼而还。
狂人
景泰三年五月癸巳朔,以明日立太子,具香亭于奉天门。
有一人自外竟入,执红棍击香亭曰:‘先打东方甲乙木。’
嘉靖十八年,驾将南幸,有军人孙堂从御路中桥至奉天门下,登金台,坐久,守门官役无知者。
升堂大呼,觉而捕之,乃病狂者。
服妖
正德元年,妇女多用珠结盖头,谓之璎珞。
十三年正月,车驾还京,令朝臣用曳撒大帽鸾带。
给事中朱鸣阳言,曳撒大帽,行役所用,非见君服。
皆近服妖也。
十五年十二月,帝平宸濠还京,俘从逆者及悬诸逆首于竿,皆标以白帜,数里皆白。
时帝已不豫,见者识其不祥。
崇祯时,朝臣好以纱縠、竹箨为带,取其便易。
论者谓金银重而贵,纱箨贱而轻,殆贱将乘贵也。
时北方小民制帻,低侧其檐,自掩眉目,名曰‘不认亲’。
其后寇乱民散,途遇亲戚,有饮泣不敢言,或掉臂去之者。
鸡祸
弘治十四年,华容民刘福家鸡雏三足。
十七年六月,崇明民顾孟文家鸡生雏,猴头而人形,身长四寸,有尾,活动无声。
嘉靖四年,长垣民王宪家鸡抱卵,内成人形,耳目口鼻四肢皆具。
万历二十二年六月,靖边营军家雌鸡化为雄。
崇祯九年,淮安民家牝鸡啼跃,化为雄。
十年,宣武门外民家白鸡,喙距纯赤,重四十斤。
或曰此皦也,所见之处国亡。
十四年,太仓卫指挥姜周辅家鸡伏子,两头四翼八足。
鼠妖
万历四十四年七月,常、镇、淮、扬诸郡,土鼠千万成群,夜衔尾渡江,络绎不绝,几一月方止。
四十五年五月,南京有鼠万余,衔尾渡江,食禾稼。
崇祯七年,宁夏鼠十余万,衔尾食苗。
十二年,黄州鼠食禾,渡江五六日不绝。
时内殿奏章房多鼠盗食,与人相触而不畏,亦鼠妖也。
至甲申元旦后,鼠始屏迹。
又秦州关山中鼠化鹌鹑者以数千计。
十五年二月,群鼠渡江,昼夜不绝。
十月,榆林、定边诸堡鼠生虾蟆腹中,一生数十,食苗如割。
木冰
洪武四年正月戊申,木冰。
六年十二月乙丑,雨木冰。
十一年正月丁亥,雨木冰。
二十二年正月甲戌,雨木冰。
正统三年十月丁丑晓,木介。
天顺七年十月甲辰,雨木冰。
八年正月乙丑,雨木冰。
成化十六年正月辛卯晓,雨木冰。
二十三年十二月戊辰晓,木介。
隆庆三年十一月癸巳,木冰。
万历十四年冬,苏、松木冰。
崇祯元年十一月,陕西木冰,树枝尽折。
其后大河以北,岁有此异。
木妖
弘治八年,长沙枫生李实,黄莲生黄瓜。
九年三月,长宁楠生莲花,李生豆荚。
嘉靖三十七年十月戊辰,泗水沙中涌出大杉木,围丈五尺,长六丈余。
隆庆五年四月,杭州栗生桃。
万历十八年五月丁卯,祖陵大松树孔中吐火,竟日方灭。
二十三年十二月癸亥,皇陵树颠火出,延烧草木。
天启六年四月癸巳,白露著树如垂绵,日中不散。
十月辛酉,南京西华门内有烟无火。
礼臣往视,乃旧宫材木,瘗土中久,烟自生,土石皆焦。
以水沃之,三日始灭。
崇祯六年五月癸巳,霍山县有木甑飞堕,不知所自来。
七年二月丁巳,太康门牡自开者三,知县集邑绅议其事,梁堕而死。
青眚青祥
宣德元年八月辛巳,东南天有青气,状如人叉手揖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志-卷五-译文
五行中的火和木,《洪范》说:‘火性向上炎烈。’如果火不向上炎烈,就失去了它的本性。历史上的记载中,恒燠、草异、火、木、羽虫之孽、羊祸、火灾、火异、赤眚赤祥这些都归属于火,现在我们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来记录。
恒燠:
洪熙元年正月癸未,因为整个冬天京师没有下雪,皇帝下诏要求反省。正统九年冬天,京畿内外都没有下雪。十二年冬天,陕西没有下雪。景泰六年冬天,也没有下雪。天顺元年冬天,宫中祈求下雪。那一年,直隶、山西、河南、山东都没有下雪。第二年冬天,命令百官祈求下雪。六年冬天,直隶、山东、河南都没有下雪。成化元年冬天,没有下雪。五年冬天,天气像夏天一样热。六年二月壬申,因为从冬天到春天,没有下过雨和雪,皇帝下令群臣亲自到山川坛祈求。十年二月,南京、山东上报,冬天和春天天气都很热,没有冰雪。十一年冬天,因为没有下雪而祈求。十五年冬天,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都没有下雪。十九年冬天,京师、直隶没有下雪。弘治九年冬天,没有下雪。十五年冬天,没有下雪。十八年冬天,天气像春天一样温暖,没有下雪。正德元年冬天,没有下雪。永嘉从冬天到春天,麦穗和桃李都结了果实。三年冬天,没有下雪。六年至九年,连续几年没有下雪。十一年冬天,没有下雪。嘉靖十四年,冬天很深但没有下雪,皇帝派遣官员祭拜众神。十九年冬天,没有下雪。二十年十二月癸卯,在神祇坛祈求下雪。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午,命令众官员分别通知宫庙祈求下雪。三十二年冬天,没有下雪。三十三年十二月壬申,因为灾害异象频繁出现,从祈求下雪的那天开始,百官穿青衣办公。三十六年冬天,没有下雪。三十九年冬天,没有下雪。第二年,又没有下雪。皇帝准备亲自祈求,正逢大风,命令立即祈求下雪并禳除风变。四十一年到四十五年冬天,每年都祈求下雪。隆庆元年冬天,没有下雪。四年冬天,没有下雪。万历四年十二月己丑,命令礼部祈求下雪。十六年、十七年、二十九年、三十七年、四十七年,也都如此。崇祯五年十二月癸酉,命令顺天府祈求下雪。六年、七年冬天,没有下雪。
草异:
永乐十六年正月乙丑,同州、澄城、郴阳、朝邑下起了谷子和荞麦。正统八年十一月,宫殿上长出了高二尺的荆棘。十四年,广州监狱里的竹床过了一年突然长出了叶子。成化六年二月戊寅,湖广应山下了粟米。弘治八年二月,枯竹开花,果实像麦米一样。苦荬开出了莲花。六月甲子,黟县下了豆子,味道不能吃。九年,黄州百姓家里的大瓜像斗一样大,里面的果肉都是红色的血。万历四十三年四月戊寅,石首下了豆子,大小不一,颜色杂乱红黑。崇祯四年、五年,河南草地上长出了人马形状的草,就像穿着盔甲拿着长矛奔跑战斗的人。
羽虫之孽:
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壬午,岳州有户人家养的鸭子,嘴里含着絮裹着火,飞到屋顶上,进入竹椽和茅草屋顶中。火势蔓延,烧毁了数百户人家。四十三年四月壬午,两只鹤嘴里衔着火,飞到掖县海神庙殿上。第二天,庙里发生了火灾。崇祯六年,汝宁有只鸟,身体像鸠,脚像猴。凤阳有数万只恶鸟,头像兔子,身体像鸡,脚像老鼠,食物很肥美,触碰到它们的骨头就会立即死亡。
羊祸:
万历三十八年四月,崞县有户人家养的羊生出了羔羊,一个头、两只眼睛、四只耳朵、两只尾巴、八只脚。三十九年四月,降夷部生出的羊羔,人面羊身。
火灾:
洪武元年七月丁酉,京师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永济仓。三年二月己巳,大河卫发生火灾,烧毁了广积库。七月乙未,宝源局发生火灾。甲子,凤台门军营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武德卫军器局。四年十一月癸亥,京师大军仓发生火灾。五年二月癸未,临濠府发生火灾。壬辰至甲午,京师发生火灾,烧毁了龙骧等六卫军民的庐舍。七月丁卯,永清卫军器库发生火灾。十二月丙戌,京师定远等卫发生火灾,烧毁了军器局和兵器。十七年十二月己未,潮州发生火灾,官府、民居以及仓库、兵器、图籍都被烧毁一空。二十一年二月戊辰,历代帝王庙发生火灾,上元县治也发生了火灾。甲戌,天界、能仁二寺发生火灾。二十九年二月辛丑,通州发生火灾,烧毁了千九百多间房屋。三十年四月甲午,广南卫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城楼和卫治仓库。
建文二年八月癸巳,承天门发生火灾。
永乐四年十二月辛亥,瓯宁王邸第发生火灾,王去世。十三年正月壬子,北京午门发生火灾。十九年四月庚子,奉天、谨身、华盖三殿发生火灾。二十年闰十二月戊寅,乾清宫发生火灾。
宣德三年三月己亥,东岳泰山庙发生火灾。六年八月,武昌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楚王宫,谱系敕符都被烧毁。甲辰,天津右卫北城外发生火灾,火焰飞入城中,烧毁了仓库。九年二月庚午,京城东南楼发生火灾。
正统二年二月,西镇吴山庙发生火灾。三年八月辛酉,顺天贡院发生火灾,席舍多被焚毁,考试改期再进行。十二月乙亥,韩府承运殿发生火灾。四年三月戊午,代府寝殿发生火灾。七年正月,广昌木厂发生火灾,烧毁了八千八百多株松木。戊午,南京内府发生火灾,烧毁了六十多间廊房,图籍、器用、守卫衣甲都被烧光。三月辛未,赵城娲皇寝庙发生火灾。十年正月庚寅,忠义前后二卫发生火灾。当时太仓多次发生火灾,派遣官员祈求火龙和太岁以禳除火灾。五月甲申,忠义后卫仓再次发生火灾。癸巳,通州右卫仓发生火灾。十一月丁酉,御花房发生火灾。十一年秋天,武昌发生火灾。死者数百人。十二月乙未,周府发生火灾。十二年六月,南京山川坛发生火灾。十三年二月癸酉,忠义前卫仓发生火灾。十四年六月丙辰夜,南京谨身、奉天、华盖三殿发生火灾。
景泰二年六月丙子,青州废齐府发生火灾。三年八月戊寅,秦府发生火灾。五年春天,南京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数千家。七年九月壬申,宁府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八百多家。
天顺元年七月丙寅夜,承天门发生火灾。二年五月戊子,器皿厂发生火灾。三年九月庚寅,肃州城中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五千四百多家,死者六十多人。四年八月己巳,光禄寺大厨房内门发生火灾。这一年,楚府频繁发生火灾,宫殿和家庙都被烧毁。五年三月丁卯,南京朝天宫发生火灾。六年六月癸未,楚府发生火灾。七年正月丁酉,南京西安门木厂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皇墙。二月戊辰,会试天下举人,贡院发生火灾,御史焦显关闭了贡院大门,烧死了九十多名举人。
成化二年九月癸未,南京的御用监发生了火灾。
六年十一月己亥,江浦地区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二百六十多户人家。
九年七月庚戌,东直门地区遭遇火灾。
十一年四月壬辰夜,乾清宫门发生火灾。
十三年十一月壬辰,太仓的米麦因为长时间受潮,自燃烧毁了一百多石。
十八年八月丙午,合州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千五百家。
同年乙卯,楚府连续发生三次火灾。
十一月戊午,南京国子监发生火灾。
十二月乙卯,器皿厂发生火灾。
壬辰,宁河王府发生火灾。此前有妖魔在夜间出现,有人说是神,有人说是王侯,当时举火想要烧毁王府,这一夜王府被烧得一无所有,冠服器用皆化为灰烬。
二十年正月戊戌,钦天监发生火灾。
二十二年六月,临海县发生火灾,火势蔓延,烧毁了千七百多家。
弘治元年三月庚寅,南京内花园发生火灾。
十一月丁丑夜,南京甲字库发生火灾。
二年四月乙未,南京神乐观发生火灾。
四年二月戊午,礼部官舍发生火灾。
六年四月甲寅,刑部官舍发生火灾。
辛酉夜,南京旧内发生火灾。
八年三月戊子,镇东等堡出现火星如斗,毁坏了公馆和仓库,人马伤亡惨重。
十一年,从春天到夏天,贵州发生大火,烧毁了官民房屋一千八百多所,死伤者六千余人。
十月甲戌夜,清宁宫发生火灾。
十二年六月甲辰夜,阙里圣庙发生火灾。
十二月,建阳县书坊发生火灾,古今书籍的木板都被烧毁了。
十三年二月乙酉,礼部官舍发生火灾。
七月甲寅,南城县空中有火,忽分忽合,流光下坠十余丈,隐隐有声,烧毁了军民的庐舍。
庚申,永宁卫雁尾山至居庸关之石纵山,东西四十余里,南北七十里,火势蔓延了七天七夜。
闰七月辛巳,福州城楼被毁。
八月己未,沈府发生火灾。
十一月庚辰,宁河府发生火灾。
十六年三月庚午,辽东铁岭卫坠火如斗,烧毁了房屋两千五百余间,死伤百余人。
四月戊午,宽河卫仓库发生火灾,烧毁了米豆四万余石。
九月戊寅,广宁卫城发生火灾,烧毁了三百多家。
十七年四月丁巳,淮安发生火灾,烧毁了五百多家。
五月癸巳,正阳门内西廊发生火灾,烧毁了武功坊。
正德元年二月庚寅,郧阳发生火灾,烧毁了谯楼官舍,蔓延到百家。
这一年,宁夏左屯卫出现红气满天,随后发生火灾,城楼、台堡都被烧毁。
六月庚寅,大同平虏城发生火灾,烧毁了草料百万余。
十一月己亥,临海县治发生火灾,蔓延到数千家。
七年三月己未,峄县有火如斗,从空中坠落,大风随之,烧毁了官民房屋一千余间,火势蔓延到城外,烧毁了丘木。
庚申,成山卫秦皇庙发生火灾,房屋被烧毁,但像设如故。
这个月,文登大桑树发生火灾,树被烧毁,但枝叶无损。
五月癸酉至闰五月丙子,辽东懿路城发生三次火灾,烧毁了官民庐舍的一半。
九月壬午,玉山发生火灾,烧毁了学舍和民居三百余家。
八年六月辛酉,丰城县西南连陨火星,如盆如斗。随后发生火灾,到七月才熄灭,烧毁了二万余家。
七月戊子,火陨落在龙泉县,烧毁了四千余家。
十月壬寅,饶州及永丰、浮梁发生火灾,各烧毁了五百余家。浮梁学舍也遭到火灾。
庚申,临江发生火灾,烧毁了官舍,蔓延到八百余家。
九年正月庚辰,乾清宫发生火灾。
十一年八月丁丑,黔阳发生火灾,烧毁了城楼官廨,蔓延到七百余家。
十二年正月甲辰,清宁宫小房发生火灾。
四月,裕陵神宫监发生火灾。
八月丁卯,南昌发生火灾,烧毁了三百家。
九月壬午,建安发生火灾,烧毁了二百五十余家。
十三年二月己卯,夷陵发生火灾,烧毁了七百余家。
八月庚辰,献陵明楼发生火灾。
丁酉,延平发生火灾,烧毁了五百余家。
十四年四月乙巳,淮安新城发生火灾。
七月丙辰,泰宁发生火灾,烧毁了五千余家。
十五年五月辛卯,静乐发生火灾,烧毁了八百余家。
嘉靖元年正月己未,清宁宫后三小宫发生火灾。
杨廷和说这是废弃礼仪的报应,但没有得到回复。
二月己丑,南京针线厂发生火灾。
己亥,通州城楼发生火灾。
二年五月丙子,荣府发生火灾。
九月戊辰,秦府宫殿发生火灾。
四年三月壬午夜,仁寿宫发生火灾,玉德、安喜、景福等殿都被烧毁。
五年三月乙酉,赵府家庙发生火灾。
六年三月丁亥,西库发生火灾。
八年十月癸未,大内所房发生火灾。
十年正月辛亥,大内东偏发生火灾。
四月庚辰,兵、工两部公廨发生火灾,烧毁了文籍。
十三年六月甲子,南京太庙发生火灾,前后殿、东西庑、神厨库都被烧毁。
十五年四月癸卯,山西平虏卫发生火灾,神机官库军器被烧毁一空。
十八年二月乙丑,赵州及临洺镇行宫都发生火灾。
丁卯,驾幸卫辉,行宫四更时发生火灾,陆炳背着皇帝逃出,后宫及内侍有死于火灾者。
六月丁酉,皇城北鼓楼发生火灾。
二十年四月辛酉夜,宗庙发生火灾,烧毁了成、仁二庙主。
二十五年五月壬申,盔甲厂发生火灾。
二十六年十一月壬午,宫中发生火灾,释放了狱中的杨爵。
三十一年八月乙丑,南京试院发生火灾。
三十五年九月戊辰,杭州发生大火,蔓延到数千家。
三十六年四月丙申,奉天、华盖、谨身三殿,文武二楼,午门、奉天门都发生火灾。
三十七年正月,光禄寺发生火灾。
三十八年正月癸未,前军都督府发生火灾。
四十年十一月辛亥夜,万寿宫发生火灾。
四十四年三月己亥夜,大明门内西千步廊发生火灾。
隆庆二年正月,浙江省城外发生火灾,烧毁了数千间房屋和船只。
三月乙亥,乾清、坤宁两宫同时被烧毁。
五年二月壬子,南京广、惠二仓发生火灾。
万历元年十一月己亥日,慈宁宫后面的房屋发生了火灾。
万历三年四月甲戌日,工部后面的工厂发生了火灾。
万历五年十月丙申日,禁城内部发生了火灾。
万历五年十一月癸未日,宗人府遭遇火灾。
万历十一年十二月庚午夜,慈宁宫再次发生火灾。
万历十二年二月己酉日,无逸殿发生火灾。
万历十二年十二月癸卯朔日,又发生火灾。
万历十五年五月甲子日,司设监发生火灾。
万历十八年三月辛酉日,辽东寨山儿堡发生火灾,摧毁了城堡和器械,造成九十余人受伤。
万历十九年十二月甲辰日,万法宝殿发生火灾。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望日,太仓公署后面的楼发生了炮声,火药和器械都被烧光。
万历二十二年五月壬寅日,天火焚烧了铁岭卫一千余户人家。
万历二十四年二月甲寅日,潞府门发生火灾。
万历二十四年三月乙亥日,火从坤宁宫蔓延到乾清宫,两宫都被烧光。
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壬午日,杭州发生火灾,烧毁了官民房屋一千三百余间。
万历二十五年丙戌日,马湖屏山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八百余家,造成二十四人死亡。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癸卯日,泗州发生大火,烧毁了四千余间民房。
万历二十五年盱眙发生火灾,烧毁了民房一百六十余间,政府拨出二万石漕粮用于赈灾。
万历二十五年六月戊寅日,三殿发生火灾,火从归极门开始,蔓延到皇极等殿,文昭、武成二阁,周围的廊房,一瞬间都被烧光。
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甲寅日,吏部文选司署发生火灾。
万历二十七年十一月壬申日,内府发生火灾,蔓延到尚宝司印绶监、工部廊,直到银作局的山墙才停止。
万历二十八年三月,南阳发生火灾,蔓延到唐府。
万历二十九年正月己巳日,铁岭卫发生火灾,车辆和火药都被烧光。
万历二十九年八月己卯日,大光明东配殿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年二月乙酉日,魏国公赐第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年十月丙申日,孝陵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年十二月庚子日,南海普陀山寺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一年九月戊寅日,通州漕艘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三年二月乙丑日,御马监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三年五月辛巳日,洗白厂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三年九月甲午日,昭和殿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三年丙申日,官军在盔甲厂取火药,因为火药年久凝固如石,用斧头劈开时,火突然爆发,声音如雷,刀枪火箭射出百步之外,军民死伤无数。
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丁卯日,刑部提牢厅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五年二月乙卯日,易州神器库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五年四月丁酉日,通州西仓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五年十月己卯日,南京行人司署被毁。
万历三十七年正月庚子日,庆府发生火灾,烧毁了寝宫和仓库。
万历三十七年三月丙戌日,武昌发生火灾,两天后又发生火灾,共烧毁了二百六十余户人家。
万历三十七年六月,庆府再次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七年十月戊午日,朝日坛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八年四月丁丑夜,正阳门箭楼发生火灾。
万历三十九年四月戊子日,怡神殿发生火灾。
万历四十一年五月壬戌日,蜀府发生火灾,门殿都被烧光。
万历四十三年四月壬午日,黄花镇柳沟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数十里。
万历四十三年甲午日,蜀府殿庭发生火灾。
辽东长宁堡从二月到五月,发生五次火灾,烧毁了无数房屋和牲畜。
万历四十三年闰八月辛亥日,通州粮艘发生火灾。
万历四十三年九月丁丑日,湖口税廨被毁。
万历四十四年十一月己巳日,隆德殿发生火灾。
万历四十四年丁亥日,南城延喜宫发生火灾。
万历四十五年正月壬午日,东朝房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公生门。
万历四十五年十一月丙戌日,宣禧宫发生火灾。
万历四十六年闰四月丁丑夜,开原殷家庄堡台杆同时被烧光。
万历四十六年甲申日,暖阁厂膳房发生火灾。
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壬子日,茂陵发生火灾。
万历四十七年四月癸酉日,盔甲厂发生火灾。
泰昌元年十月丁卯日,哕鸾宫发生火灾。
天启元年闰二月丙戌日,昭和殿发生火灾。
天启元年三月甲辰日,杭州发生火灾,蔓延烧毁了六千余户人家。
天启元年八月戊子日,再次发生火灾,城内外蔓延烧毁了万余户人家。
天启二年五月丙申日,旗纛庙正殿发生火灾,火药被烧光,许多工匠死亡。
天启三年七月辛卯日,南京大内左旁宫发生火灾。
天启六年五月壬寅朔日,厚载门火神庙红球滚出,前门城楼角有数千萤火,聚集如车轮。
崇祯元年,西安出现数十次大火,火势像碾子一样大,像斗一样高,颜色呈青色,火焰高达一尺左右,曾经进入民居,停留了数日后才离开。人们用羊和猪进行祭祀来驱除它,但它并没有造成伤害,从五月到七月才停止。崇祯十三年六月壬申日,镇安出现火光像斛一样,从西边坠落地面,使土木都烧焦了。
赤眚赤祥
成化十三年二月甲午日,浙江山阴县涌泉如血。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日夜,崇明上空出现红光,尾巴像彩虹一样,从东北方升起至西南方消失,声音像雷一样。辛丑日,凤阳出现红光,与太阳颜色相同,声音也像雷一样。正德二年八月己亥日,赤光出现在宁夏,长五丈。正德八年七月甲申日,龙泉出现两个赤色弹丸,从空中坠落至县治,形状像鹅卵石,跳入民居,相斗了很久。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戊子日,慈溪一户民家涌出血液,高度超过一尺。嘉靖三十七年五月戊辰日,东阳民张思齐家地面裂开五六处,血液如线,高度约一尺。血液凝固后,狗来吃它,挖掘地面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嘉靖三十九年二月己未日,竹溪一户民家出血。
隆庆六年闰二月癸酉日,辽东出现赤色大风,扬起尘土遮蔽天空。
万历六年七月丁丑日,松门卫金铛家涌出三尺高的血液,有声音。万历十三年四月乙丑日,虹民王禄在姚垒家投宿,看到血液从地中涌出,惊慌地跑到市场,市场也出现了血液。当地人敲击器物并喧哗,血液才停止。万历十九年六月庚戌日,慈溪茅家浦涌出八处血液,大小如盆,高度约一尺。血液溅到船上,船随即出血,溅到人脚上,脚也出血,过了数刻才停止。万历二十六年九月甲辰日,萧山贾九经家出血,高度约一尺。
天启元年六月庚寅日,肇庆民王体积家中庭院喷出血液,像喷泉一样。
崇祯七年二月戊午日,海丰下起血雨。崇祯八年八月戊寅日,宣城池中出现血液。
《洪范》说:‘木曰曲直。’如果木不曲直,就失去了它的本性。前代史书常常把连绵不断的雨、疯狂的人、妖怪、鸡的灾祸、鼠的灾害、树木结冰、树木的怪异、青色的灾祸和祥瑞都归咎于木,现在我也这样认为。
连绵不断的雨
洪武十三年七月,海康县下起大雨,损坏了县治。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山东二十九州县长时间下雨,损害了麦子和稻谷。
建文元年三月乙卯日夜,燕王在苏家桥扎营,下起大雨,平地水深三尺,甚至淹到了燕王的卧榻。
永乐元年三月,京师连绵大雨,损坏了城西南角五十多丈。七月,建宁卫连绵大雨损坏了城墙。永乐二年七月,新安卫连绵大雨损坏了城墙。八月,连绵大雨损坏了北京城墙五千多丈。永乐六年七月,思明连绵大雨损坏了城墙。永乐七年九月,浙江五个卫所,飓风和暴雨损坏了城墙,房屋被漂流。永乐八年七月,金乡卫飓风和暴雨损坏了城墙和官署。永乐十二年九月,密云后卫连绵大雨损坏了城墙。永乐二十年正月,信丰雨水损坏了城墙,瞿城卫也是如此。永乐二十一年二月,六安卫连绵大雨损坏了城墙。这一年,建昌守御所,淮安、怀来等卫所,都因连绵大雨损坏了城墙。永乐二十二年二月,寿州卫雨水损坏了城墙。三月,赣州、振武二卫雨水损坏了城墙。四月,连绵大雨损坏了密云和蓟州城墙。这一年,南北畿、山东州县,连绵大雨严重损害了麦子和稻谷。
洪熙元年夏天,苏、松、嘉、湖等地连绵大雨,损害了庄稼。闰七月,京师大雨,损坏了正阳、齐化、顺成等城门城墙。九月,长时间下雨损坏了密云中卫城。
宣德元年五月,永嘉、乐清地区飓风和急雨,损坏了公私房屋和坛庙。
正统元年七月,顺天、山东、河南、广东地区连绵大雨,损害了庄稼。正统四年夏天,居庸关和定州卫连绵大雨损坏了城墙。正统五年二月,南京大风雨,损坏了北上门脊,官民船只被覆。正统七年,济南、青州、莱州、淮安、凤阳、徐州,五月至六月连绵大雨,损害了庄稼。正统九年闰七月,野狐岭等处连绵大雨,损坏了城墙和壕堑、墩台。正统十一年春天,江西七个府十六个县连绵大雨,田地被淹没。正统十二年六月,瑞金连绵大雨,市场水深一丈多,仓库被漂走,淹死二百多人。正统十三年四月,雨水损坏了顺天古北口边仓。五月至六月,凤阳、徽州长时间下雨,损害了庄稼。九月,宁都大雨,损坏了城郭和房屋,淹死的人很多。
景泰三年,永平、兖州长时间下雨,损害了庄稼。大嵩等二十卫所长时间下雨,损坏了城墙。景泰四年,南北畿、河南、山东十一个州县,从五月到八月连绵大雨,损害了庄稼。景泰五年,杭州、嘉兴、湖州大雨,损害了苗子,连续六十天不止。七月,京师长时间下雨,九门城墙多处损坏。景泰六年,北畿五府、河南两府长时间下雨,损害了庄稼,云南大理等府也是如此。景泰七年,南北畿、江西、河南、浙江、山东、山西、湖广共三十府,连绵大雨,淹没了田地。
天顺元年,济、兖、青三府大雨连月,庄稼全部被淹没。天顺四年,安庆、南阳下雨,从五月至七月,淹没了庄稼。天顺七年五月,淮安、凤阳、扬州、徐州大雨,损害了二麦。武昌、汉阳、荆州房屋被洪水冲走,民众都依靠山露宿。
成化元年六月,畿东地区大雨,洪水冲坏了山海关、永平、蓟州、遵化城堡。八月,通州大雨,损坏了城墙和运输仓库。成化二年,定州长时间下雨,损坏了城墙和墩台、垛口一百七十三处。成化八年七月,南京大风雨,损坏了天地坛、孝陵庙宇。凤阳大雨,损坏了皇陵城墙。成化九年三月,南京大风雨,拔倒了太庙、社稷坛的树木。成化十三年七月,京城大雨。成化十四年八月,凤阳大雨,淹没城内民居上千户。成化十七年七月乙酉日,南京大风雨,社稷坛和太庙殿宇都被摧毁。成化十八年,河南、怀庆等府,夏秋连绵大雨三个月,倒塌城墙一千一百八十多丈,漂走公署、坛庙、民居三十一万四千间,淹死一万一千八百多人。
弘治二年七月,京师连绵大雨,寻求直言。弘治三年七月,南京突降暴雨,损坏了午门西城墙坛。弘治七年七月庚寅日,南京大风雨,损坏了殿宇、城楼兽吻,拔倒了太庙、天地、社稷坛及孝陵的树木。从五月至八月,义州等卫所连绵大雨,损害了庄稼。弘治八年五月,南京阴雨连月,损坏了朝阳门北城墙。九月,潮州诸府,飓风暴雨损坏了城墙和房屋。弘治十年七月,安陆连绵大雨,损坏了城郭和房屋。弘治十一年七月,长安岭暴风雨,损坏了城墙和房屋。弘治十四年六月,义、锦、广宁连绵大雨,损坏了城墙、墩堡、仓库、桥梁,很多人被压死。弘治十五年六七月,南京大风雨,孝陵神宫监及懿文陵的树木、桥梁、城墙多处被摧毁。弘治十六年五月,榆林大风雨,摧毁了子城城墙,将城墙洞移到了南边五十步。弘治十八年三月,双山堡大雷雨损坏了城墙。六月至八月,京畿连绵大雨。
正德元年七月,凤阳诸府下起了大雨,地面水深达到一丈五尺,淹没居民五百多家。
二年七月,武平遭遇大风大雨,摧毁了城楼。
长泰、南靖连续三天三夜的大风雨,地面水深达到二丈,淹没民居八百多家。
十二年,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嘉兴、湖州等地下起了大雨,导致麦子和稻谷死亡。
十三年,应天、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等地连续一个月的大雨,漂没了房屋和牲畜。
十六年,京城长时间下雨,损害了庄稼。
嘉靖四年六月,登州下起了大雨,损坏了城墙。
十六年,京城从夏天到秋天连续下雨不停,房屋倒塌,军民多被压死。
二十五年八月,京城下大雨,损坏了九门城墙。
三十三年六月,京城下大雨,地面水深数尺。
四十五年九月,郧阳下起了大雨,地面水深超过一丈。损坏了城墙和房屋,人民被淹死无数。
隆庆元年六月,京城连续下大雨,辽东从五月至七月雨不停,损坏了垣墙和庄稼。
万历元年七月,连续下大雨。
十一年四月,承天大雨水。
十二年正月,喜峰口下起了大风雨,损坏了各个瞭望台。
十五年五月至七月,苏州、松江等地连续下大雨,麦子和稻谷都受损。
六月,京城下大雨。
二十四年,杭州、嘉兴、湖州等地连续下大雨,损害了苗子。
二十八年七月,兴化、莆田、连江、福安连续几天几夜下大雨,城墙、桥梁、堤岸都倒塌。
二十九年春夏,苏州、松江、嘉兴、湖州连续下大雨,损害了麦子。
三十二年七月,京城连续下大雨,城墙崩塌。
三十三年五月丙申,凤阳下起了大风雨,损坏了皇陵正殿的御座。
三十九年春天,河南下大雨。
夏天,京城、广东下大雨。
广西连续五个月下雨。
四十二年,浙江连续下大雨,造成了灾害。
天启六年闰六月,大雨连续十天,损坏了天寿山神路和都城桥梁。
这一年,辽东连续下雨,损坏了山海关内外城墙,军民伤亡惨重。
七年,山东州县连续下雨,损害了庄稼。
崇祯五年六月,下大雨。
八月,又下雨,冲毁了庆陵。
九月,顺天二十七个县连续下雨,损害了庄稼。
十一年夏天,连续十天下雨,损坏了南山边垣。
十二年十二月,浙江连续下雨,田间变成了大水。
十三年四月至七月,宁、池等郡连续下雨,田地一半变成了沟壑。
十五年十月,黄、蕲、德安等郡县连续下雨。
十六年二月戊辰,皇帝亲自祭祀社稷,大风雨,仪式勉强完成就返回。
景泰三年五月癸巳朔,因为明天要立太子,所以在奉天门搭建了香亭。有一个人从外面闯进来,拿着红棍打香亭说:‘先打东方甲乙木。’
嘉靖十八年,皇帝将要南巡,有军人孙堂从御路中桥走到奉天门下,登上金台,坐了很久,守门的官员没有人认识他。孙堂大声呼喊,被人发现后逮捕,原来是个疯子。
正德元年,妇女们经常用珍珠装饰头巾,称为璎珞。正德十三年正月,皇帝返回京城,命令朝臣们戴曳撒大帽和鸾带。给事中朱鸣阳说,曳撒大帽是行军时用的,不是见皇帝时穿的。这些都是不吉利的服妖。正德十五年十二月,皇帝平定了宸濠之乱返回京城,俘虏了叛逆者和悬挂在杆子上叛逆者的首级,都用白旗标明,数里之内都是白色。当时皇帝已经身体不适,看到的人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崇祯时期,朝臣们喜欢用纱縠、竹箨做腰带,因为它们方便。评论者认为金银贵重,纱箨便宜轻便,大概是便宜的东西将要取代贵重的东西。当时北方的小民制作头巾,低垂帽檐,遮住眉目,称为‘不认亲’。后来战乱民散,路上遇到亲戚,有痛哭不敢说话的,也有甩开胳膊离开的。
弘治十四年,华容县刘福家里的小鸡有三只脚。十七年六月,崇明县顾孟文家里的小鸡孵出了猴子头和人的身体,身长四寸,有尾巴,活动无声。嘉靖四年,长垣县王宪家里的小鸡孵出了鸡蛋,里面有一个成人的形状,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和四肢都齐全。万历二十二年六月,靖边营军家的一只雌鸡变成了雄鸡。崇祯九年,淮安县民家的一只母鸡啼叫跳跃,变成了雄鸡。十年,宣武门外民家的一只白鸡,喙和爪子都是纯红色,重四十斤。有人说这是‘皦’,出现在哪里国家就会灭亡。十四年,太仓卫指挥姜周辅家里的小鸡孵出了蛋,两头四翼八足。
万历四十四年七月,常州、镇江、淮安、扬州等郡,土鼠成千上万,夜间尾随尾,络绎不绝,几乎一个月才停止。四十五年五月,南京有上万只老鼠,尾随尾渡江,吃庄稼。崇祯七年,宁夏有十几万只老鼠,尾随尾吃苗子。十二年,黄州的老鼠吃庄稼,渡江五六天不停。当时内殿奏章房有很多老鼠偷吃,与人接触也不害怕,也是鼠妖。到甲申元旦后,老鼠才消失。又秦州关山中老鼠变成鹌鹑的有几千只。十五年二月,老鼠成群结队渡江,昼夜不停。十月,榆林、定边等堡的老鼠在虾蟆腹中生出,一个虾蟆生几十只,吃苗子像割一样。
洪武四年正月戊申,木冰。六年十二月乙丑,雨木冰。十一年正月丁亥,雨木冰。二十二年正月甲戌,雨木冰。正统三年十月丁丑清晨,木介。天顺七年十月甲辰,雨木冰。八年正月乙丑,雨木冰。成化十六年正月辛卯清晨,雨木冰。二十三年十二月戊辰清晨,木介。隆庆三年十一月癸巳,木冰。万历十四年冬天,苏州、松江木冰。崇祯元年十一月,陕西木冰,树枝全部折断。此后黄河以北,每年都有这种异常。
弘治八年,长沙的枫树上结出了李子,黄莲上长出了黄瓜。九年三月,长宁的楠树上长出了莲花,李树上长出了豆荚。嘉靖三十七年十月戊辰,泗水沙中冒出了大杉木,围径一丈五尺,长六丈多。隆庆五年四月,杭州的栗树上长出了桃。万历十八年五月丁卯,祖陵的大松树孔中冒出了火,整整一天才熄灭。二十三年十二月癸亥,皇陵树顶冒出了火,蔓延烧毁了草木。天启六年四月癸巳,白露附着在树上,像垂下的丝绵,中午不散。十月辛酉,南京西华门内有烟无火。礼臣前往查看,是旧宫的木材,埋在土中很久,烟自己冒出来,土石都烧焦了。用水浇灭,三天才熄灭。崇祯六年五月癸巳,霍山县有一只木甑从空中坠落,不知道从哪里来。七年二月丁巳,太康门的三扇门自己打开了,知县召集县里的绅士商议这件事,一根梁掉下来,把人砸死了。
宣德元年八月辛巳,东南天空有青色气体,形状像人叉手作揖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志-卷五-注解
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五种基本元素,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它们相生相克,构成了宇宙的基本结构和变化过程。
炎上:炎上,指火的特性,即火性向上燃烧。
恒燠:恒燠指持续的暖和天气,没有雪,与寒冷的冬季气候相反。
草异:草异指异常的植物生长现象,如非正常季节的植物开花、结果等,古人认为这是天象变化或神灵的警示。
羽虫之孽:羽虫之孽指鸟类等有羽毛的动物出现的异常现象,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羊祸:羊祸指羊出现的异常现象,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与农业和丰收有关。
火灾:火灾指由于火引起的灾害,包括房屋、仓库、宫殿等被焚毁。
赤眚赤祥:赤眚和赤祥都是古代用来描述异常现象的词语,赤眚指不祥之兆,赤祥指吉祥之兆。
成化二年: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在位期间的年号,成化二年指的是1466年。
九月癸未:九月,指农历九月;癸未,指农历的干支纪日中的癸日和未时。
南京御用监火:南京御用监是明朝官署名,负责制作和供应宫廷用品。火,指火灾。
江浦火:江浦,指江浦县,火灾发生在江浦县。
东直门灾:东直门是北京城门之一,灾指火灾。
乾清宫门灾:乾清宫是明朝皇宫中的宫殿之一,灾指火灾。
太仓米麦:太仓,指储存粮食的地方;米麦,指粮食。
岁久蒸浥:岁久,指时间久远;蒸浥,指因潮湿而腐烂。
合州火:合州,指合州地区,火灾发生在合州。
楚府火:楚府,指楚王府,火灾发生在楚王府。
南京国子监火:南京国子监是古代教育机构,火灾发生在南京国子监。
器皿厂火:器皿厂,指制造器皿的工厂,火灾发生在器皿厂。
宁河王府火:宁河王府,指宁河王府,火灾发生在宁河王府。
妖夜见:妖,指妖怪;夜见,指在夜晚出现。
钦天监火:钦天监是古代负责天文、历法等事务的官署,火灾发生在钦天监。
临海县灾:临海县,指临海县地区,灾指灾害。
弘治元年:弘治是明朝皇帝朱祐樘在位期间的年号,弘治元年指的是1488年。
南京内花园火:南京内花园,指南京皇宫内的花园,火灾发生在内花园。
南京甲字库灾:南京甲字库,指南京的仓库,火灾发生在甲字库。
南京神乐观火:南京神乐观,指南京的神庙,火灾发生在神乐观。
礼部官舍火:礼部官舍,指礼部的办公场所,火灾发生在官舍。
镇东等堡跃火星如斗:镇东等堡,指镇东等地的堡寨;跃火星如斗,指火星如同斗大的火球。
贵州大火:贵州,指贵州省地区,大火指大规模的火灾。
清宁宫灾:清宁宫,指清宁宫,灾害指火灾。
阙里圣庙灾:阙里圣庙,指孔子故里孔庙,灾害指火灾。
建阳县书坊火:建阳县书坊,指建阳县的书籍印刷坊,火灾发生在书坊。
永宁卫雁尾山至居庸关之石纵山:永宁卫、雁尾山、居庸关、石纵山,指地名。
福州城楼毁:福州城楼,指福州城的城楼,毁指被毁坏。
沈府火:沈府,指沈家的府邸,火灾发生在沈府。
宁河府火:宁河府,指宁河府,火灾发生在宁河府。
辽东铁岭卫坠火如斗:辽东铁岭卫,指辽东铁岭卫,坠火如斗,指火球从天而降。
宽河卫仓灾:宽河卫仓,指宽河卫的仓库,灾指火灾。
广宁卫城火:广宁卫城,指广宁卫的城池,火指火灾。
淮安火焚五百余家:淮安,指淮安地区,火焚,指火灾烧毁了五百多户人家。
正德元年:正德元年是明朝正德皇帝的第一年,即1506年。
郧阳火:郧阳,指郧阳地区,火指火灾。
宁夏左屯卫红气亘天:宁夏左屯卫,指宁夏左屯卫,红气亘天,指天空出现红色气体。
大同平虏城灾:大同平虏城,指大同平虏城,灾指灾害。
临海县治火:临海县治,指临海县治所,火指火灾。
峄县有火如斗:峄县,指峄县地区,火如斗,指火球如同斗大的火球。
成山卫秦皇庙火:成山卫秦皇庙,指成山卫的秦皇庙,火指火灾。
辽东懿路城火:辽东懿路城,指辽东懿路城,火指火灾。
玉山火:玉山,指玉山地区,火指火灾。
丰城县西南连陨火星:丰城县,指丰城县地区;连陨火星,指连续陨落的火球。
龙泉县:龙泉县,指龙泉县地区。
饶州及永丰、浮梁火:饶州、永丰、浮梁,指饶州、永丰、浮梁地区,火指火灾。
临江火:临江,指临江地区,火指火灾。
乾清宫火:乾清宫,指乾清宫,火指火灾。
黔阳火:黔阳,指黔阳地区,火指火灾。
清宁宫小房火:清宁宫小房,指清宁宫的小屋,火指火灾。
裕陵神宫监火:裕陵神宫监,指裕陵的神宫监,火指火灾。
南昌火:南昌,指南昌地区,火指火灾。
建安火:建安,指建安地区,火指火灾。
夷陵火:夷陵,指夷陵地区,火指火灾。
献陵明楼灾:献陵明楼,指献陵的明楼,灾指灾害。
延平火:延平,指延平地区,火指火灾。
淮安新城火:淮安新城,指淮安的新城,火指火灾。
泰宁火:泰宁,指泰宁地区,火指火灾。
静乐火:静乐,指静乐地区,火指火灾。
嘉靖元年:嘉靖是明朝皇帝朱厚熜在位期间的年号,嘉靖元年指的是1522年。
清宁宫后三小宫灾:清宁宫后三小宫,指清宁宫后面的三个小宫殿,灾指灾害。
南京针线厂火:南京针线厂,指南京的针线工厂,火指火灾。
通州城楼火:通州城楼,指通州的城楼,火指火灾。
荣府火:荣府,指荣王府,火指火灾。
秦府宫殿火:秦府宫殿,指秦王府的宫殿,火指火灾。
仁寿宫灾:仁寿宫,指仁寿宫,灾指灾害。
赵府家庙火:赵府家庙,指赵王府的家庙,火指火灾。
西库火:西库,指西边的仓库,火指火灾。
大内所房灾:大内所房,指皇宫内的房屋,灾指灾害。
大内东偏火:大内东偏,指皇宫内的东部区域,火指火灾。
兵、工二部公廨灾:兵、工二部公廨,指兵部和工部的办公场所,灾指灾害。
南京太庙火:南京太庙,指南京的太庙,火指火灾。
山西平虏卫火:山西平虏卫,指山西平虏卫,火指火灾。
赵州及临洺镇行宫俱火:赵州、临洺镇行宫,指赵州和临洺镇的行宫,俱火,指都发生了火灾。
驾幸卫辉,行宫四更火:驾幸卫辉,指皇帝驾临卫辉;行宫四更火,指行宫在四更时发生火灾。
皇城北鼓楼灾:皇城北鼓楼,指皇城北的鼓楼,灾指灾害。
宗庙灾:宗庙,指宗庙,灾指灾害。
盔甲厂火:盔甲厂,指制造盔甲的工厂,火指火灾。
释杨爵于狱:释杨爵于狱,指释放被关押的杨爵。
南京试院火:南京试院,指南京的试院,火指火灾。
杭州大火:杭州,指杭州地区,大火指大规模的火灾。
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指皇宫中的三个大殿。
文武二楼:文武二楼,指文官和武官的办公楼。
午门、奉天门:午门、奉天门,指皇宫的午门和奉天门。
光禄寺灾:光禄寺,指光禄寺,灾指灾害。
前军都督府火:前军都督府,指前军都督府,火指火灾。
万寿宫灾:万寿宫,指万寿宫,灾指灾害。
大明门内西千步廊火:大明门内西千步廊,指大明门内西边的千步廊,火指火灾。
隆庆二年:隆庆二年是明朝隆庆皇帝的第二年,即1568年。
浙江省城外灾:浙江省城外,指浙江省城的城外地区,灾指灾害。
乾清、坤宁两宫:乾清宫、坤宁宫,指皇宫中的乾清宫和坤宁宫。
南京广、惠二仓火:南京广、惠二仓,指南京的两个仓库,火指火灾。
万历元年:万历元年是明朝万历皇帝的第一年,即1573年。
慈宁宫:慈宁宫是明朝皇室的宫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内,是皇太后居住的地方。
工部:工部是明朝政府的一个部门,负责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等。
后厂:后厂是工部下属的一个机构,负责生产各种物资。
禁中:禁中指皇宫内部。
宗人府:宗人府是明朝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
司设监:司设监是明朝宫廷内的一个机构,负责宫廷的日常事务。
辽东:同上。
寨山儿堡:寨山儿堡是辽东地区的一个军事要塞。
万法宝殿:万法宝殿是明朝宫廷内的一个殿堂。
太仓公署:太仓公署是明朝管理粮食储备的机构。
潞府门:潞府门是潞王府的门口。
坤宁宫:坤宁宫是明朝皇室的宫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内。
乾清宫:乾清宫是明朝皇室的宫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内。
杭州:杭州是明朝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浙江省。
马湖屏山:马湖屏山是马湖地区的一个山脉。
泗州:泗州是明朝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盱眙:盱眙是明朝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漕粮:漕粮是明朝通过水路运输的粮食。
三殿:三殿指的是明朝宫廷内的三个重要殿堂。
归极门:归极门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门。
皇极等殿:皇极等殿是明朝宫廷内的多个殿堂。
文昭、武成二阁:文昭、武成二阁是明朝宫廷内的两个阁。
吏部:吏部是明朝政府的一个部门,负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内府:内府指皇宫内部的府邸。
尚宝司印绶监:尚宝司印绶监是明朝宫廷内负责保管印信的机构。
银作局:银作局是明朝宫廷内负责银器制作的机构。
南阳:南阳是明朝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唐府:唐府是指唐朝的府邸,这里可能指的是明朝的某个官员府邸。
铁岭卫:铁岭卫是明朝的一个军事单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大光明东配殿:大光明东配殿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配殿。
魏国公:魏国公是明朝的一个封号,这里指的是被封为魏国公的官员。
孝陵:孝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之一,这里指的是孝陵所在的地区。
南海普陀山寺:南海普陀山寺是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普陀山的一座佛教寺庙。
通州:通州,古县名,今属北京市。
御马监:御马监是明朝宫廷内负责马匹的机构。
洗白厂:洗白厂是明朝宫廷内负责清洗马匹的机构。
盔甲厂:盔甲厂是明朝宫廷内负责制作盔甲的机构。
刑部:刑部是明朝政府的一个部门,负责司法和刑罚。
提牢厅:提牢厅是刑部下属的一个机构,负责监狱管理。
易州:易州是明朝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神器库:神器库是储存重要器物的仓库。
南京:南京,古都城名,今属江苏省。
行人司署:行人司署是明朝政府的一个部门,负责接待外国使节。
庆府:庆府是指被封为庆王的官员府邸。
武昌:武昌是明朝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朝日坛:朝日坛是明朝用于祭祀太阳的场所。
正阳门:正阳门是明朝北京城的南门。
箭楼:箭楼是城门楼的一种,用于存放箭矢。
怡神殿:怡神殿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殿堂。
蜀府:蜀府是指被封为蜀王的官员府邸。
黄花镇柳沟:黄花镇柳沟是明朝的一个地区。
辽东长宁堡:辽东长宁堡是辽东地区的一个军事要塞。
闰八月:闰八月是指农历中的闰月,即农历中的第十三个月。
隆德殿:隆德殿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殿堂。
延喜宫:延喜宫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宫殿。
东朝房:东朝房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房屋。
公生门:公生门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门。
宣禧宫:宣禧宫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宫殿。
开原殷家庄堡:开原殷家庄堡是明朝的一个军事要塞。
暖阁厂:暖阁厂是明朝宫廷内的一个机构。
膳房:膳房是负责准备膳食的厨房。
茂陵:茂陵是明朝皇帝的陵墓之一。
哕鸾宫:哕鸾宫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宫殿。
昭和殿:昭和殿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殿堂。
旗纛庙:旗纛庙是明朝用于供奉旗帜的庙宇。
朝天宫:朝天宫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殿堂。
登州城楼:登州城楼是登州城(今山东蓬莱)的城楼。
宁远前屯:宁远前屯是明朝的一个军事要塞。
左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是明朝的一个军事机构。
鹰坊司:鹰坊司是明朝宫廷内负责饲养和训练鹰的机构。
丁字库:丁字库是明朝宫廷内储存火药的地方。
公安县:公安县是明朝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文庙:文庙是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的庙宇。
火药局:火药局是制造和储存火药的机构。
济南:济南是明朝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舜庙:舜庙是供奉古代帝王舜的庙宇。
成化二十一年:成化二十一年是明朝成化皇帝的第二十一年,即1485年。
弘治三年:弘治三年是明朝弘治皇帝的第三年,即1490年。
仪陇:仪陇是明朝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广宁右卫:广宁右卫是明朝的一个军事单位。
阜平:阜平是明朝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太原:太原是明朝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宁化王殿:宁化王殿是指被封为宁化王的官员的宫殿。
广宁墩台:广宁墩台是广宁地区的一个军事瞭望台。
即墨:即墨是明朝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余干仙居寨:余干仙居寨是明朝的一个军事要塞。
都察院:都察院是明朝的一个监察机构。
台州:台州是明朝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浙江省。
嘉靖五年:嘉靖五年是明朝嘉靖皇帝的第五年,即1526年。
延绥保宁堡:延绥保宁堡是延绥地区的一个军事要塞。
保定府:保定府是明朝的一个府,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绥靖边城:绥靖边城是指边境地区的军事要塞。
陕西:陕西是明朝的一个省,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大毛山:大毛山是陕西的一个山脉。
永宁:永宁是明朝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四川省。
永昌:永昌是明朝的一个府,位于今天的云南省。
镇番:镇番是明朝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宁远:宁远是明朝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鄠县:鄠县是明朝的一个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平凉:平凉是明朝的一个府,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肃州:肃州是明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凉州:凉州是明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天启六年:天启六年是明朝天启皇帝的第六年,即1626年。
厚载门:厚载门是明朝宫廷内的一座门。
火神庙:火神庙是供奉火神的庙宇。
崇祯元年:崇祯元年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元年,即公元1628年。
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火如碾如斗:形容火焰之大,如同石碾和斗(古代量器)一般。
禳之:禳,古代一种驱邪避灾的仪式。
羊豕:羊和猪,古代常用来作为祭祀的牺牲。
镇安:镇安,地名,具体位置未明。
成化十三年:成化十三年是明朝成化皇帝的第十三年,即公元1477年。
山阴:山阴,古县名,今属浙江省绍兴市。
涌泉如血:泉水涌出时如同血液一般。
崇明:崇明,古县名,位于今上海市崇明区。
曳尾如虹:尾巴拖曳如同彩虹。
凤阳:同上。
赤弹:红色的弹丸,这里指陨石。
龙泉:龙泉,古县名,今属浙江省。
慈溪:慈溪,古县名,今属浙江省。
东阳:东阳,古县名,今属浙江省。
张思齐:人名,具体生平未详。
隆庆六年:隆庆六年是明朝隆庆皇帝的第六年,即公元1572年。
松门卫:松门卫,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金铛:人名,具体生平未详。
虹民:虹民,可能指居住在虹县的人,虹县在今浙江省桐乡市。
王禄:人名,具体生平未详。
姚垒:人名,具体生平未详。
萧山:萧山,古县名,今属浙江省杭州市。
贾九经:人名,具体生平未详。
天启元年:天启元年是明朝天启皇帝的元年,即公元1621年。
肇庆:肇庆,古县名,今属广东省。
海丰:海丰,古县名,今属广东省。
宣城:宣城,古县名,今属安徽省。
洪范:《洪范》是《尚书》中的一篇,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论述天命、道德、政治等。
木曰曲直:《洪范》中的话,意指木的特性是弯曲和直立。
恒雨:连绵不断的雨,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洪武十三年:洪武十三年是明朝洪武皇帝的第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
海康:海康,古县名,今属广东省。
苏家桥:苏家桥,地名,具体位置未详。
京师:京师,指古代中国的首都。
建宁卫:建宁卫,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新安卫:新安卫,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北京城:北京城,指明代的北京城。
思明:思明,古地区名,今属福建省。
金乡卫:金乡卫,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密云后卫:密云后卫,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信丰:信丰,古县名,今属江西省。
瞿城卫:瞿城卫,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六安卫:六安卫,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建昌守御所:建昌守御所,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淮安、怀来等卫:淮安、怀来等卫,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寿州卫:寿州卫,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赣州、振武二卫:赣州、振武二卫,古军事单位,具体位置未详。
密云及蓟州城:密云及蓟州城,指密云和蓟州两座城池。
南、北畿:南畿、北畿,指南畿和北畿地区,畿指国都附近的地区。
苏、松、嘉、湖:苏、松、嘉、湖,指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四府。
正阳、齐化、顺成等门:正阳、齐化、顺成等门,指京城的正阳门、齐化门、顺成门等城门。
密云中卫城:密云中卫城,指密云中卫的城池。
永嘉、乐清:永嘉、乐清,古县名,今属浙江省。
居庸关及定州卫:居庸关及定州卫,居庸关是关隘名,定州卫是军事单位。
南京大风雨:南京大风雨,指南京地区的大风雨天气。
定州:定州,古县名,今属河北省。
思明霪雨:思明霪雨,指思明地区连绵不断的雨。
江西七府十六县:江西七府十六县,指江西省内的七个府和十六个县。
瑞金:瑞金,古县名,今属江西省。
顺天古北口边仓:顺天古北口边仓,指顺天府古北口边界的仓库。
凤阳、徽州:凤阳、徽州,古县名,今属安徽省。
宁都:宁都,古县名,今属江西省。
永平、兖州:永平、兖州,古地区名,今属河北省和山东省。
大嵩等二十卫所:大嵩等二十卫所,指大嵩地区的二十个军事单位。
杭、嘉、湖:杭州、嘉兴、湖州,均为古代中国的县或府。
朝阳门北城堵:朝阳门北城堵,指京城朝阳门北边的城墙。
潮州诸府:潮州诸府,指潮州地区的多个府。
安陆:安陆,古县名,今属湖北省。
长安岭:长安岭,地名,具体位置未详。
义、锦、广宁:义、锦、广宁,指义州、锦州、广宁地区。
孝陵神宫监及懿文陵:孝陵神宫监及懿文陵,指孝陵的神宫监和懿文陵。
榆林:榆林,古县名,今属陕西省。
双山堡:双山堡,地名,具体位置未详。
京畿:京畿,指国都附近的地区。
诸府:诸府,指多个府,府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单位。
大雨:大雨,指强度较大的降雨。
平地水深丈五尺:平地水深丈五尺,指地面上的水深度达到五尺,古代一尺约等于0.3米。
没居民五百余家:没居民五百余家,指淹没的居民有五百多家。
武平:武平,古县名,位于今江西省。
长泰、南靖:长泰、南靖,古县名,位于今福建省。
苏、松、常、镇、嘉、湖:同上。
应天、苏、松、常、镇、扬:应天、苏、松、常、镇、扬,指应天府(今南京)、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扬州,均为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
登州:登州,古郡名,位于今山东省。
京师雨:京师雨,指京师地区的降雨。
应天:应天,古郡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郧阳:郧阳,古郡名,位于今湖北省。
承天:承天,古郡名,位于今湖北省。
喜峰口:喜峰口,古关隘名,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喜峰口镇。
苏、松诸府:同上。
兴化、莆田、连江、福安:兴化、莆田、连江、福安,均为古代中国的县名。
河南:河南,古地区名,位于今河南省。
广东:广东,古地区名,位于今广东省。
广西:广西,古地区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浙江:浙江,古地区名,位于今浙江省。
天寿山神路:天寿山神路,指通往天寿山的神道。
都城:都城,指古代中国的首都。
山东州县:山东州县,指山东省的州和县。
庆陵:庆陵,指明朝皇帝的陵墓。
顺天:顺天,古地区名,位于今北京市。
南山边垣:南山边垣,指南山的边防城墙。
阡陌:阡陌,指田间小路。
宁、池诸郡:宁、池诸郡,指宁夏、池州等郡。
黄、蕲、德安诸郡县:黄、蕲、德安诸郡县,指黄州、蕲春、德安等郡县。
亲祀社稷:亲祀社稷,指亲自祭祀土地神和谷神。
奉天门:奉天门,古代皇宫的正门。
红棍:红棍,指红色的棍棒。
东方甲乙木:东方甲乙木,指东方的木星,古代占卜中的一种星象。
驾:驾,指皇帝。
南幸:南幸,指皇帝南巡。
金台:金台,古代宫殿中的台阁。
曳撒大帽鸾带:曳撒大帽鸾带,指一种帽子。
给事中:给事中,古代官职,负责奏报皇帝。
曳撒大帽:同上。
白帜:白帜,白色的旗帜。
纱縠:纱縠,一种轻薄的丝绸。
竹箨:竹箨,竹子的外皮。
不认亲:不认亲,一种帽子,低侧其檐,自掩眉目。
华容:华容,古县名,位于今湖北省。
长垣:长垣,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
靖边营:靖边营,古代军事机构。
淮安:淮安,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
太仓卫:太仓卫,古代军事机构。
常、镇、淮、扬诸郡:常、镇、淮、扬诸郡,指常州、镇江、淮安、扬州等郡。
土鼠:土鼠,指生活在土壤中的老鼠。
木冰:木冰,指树木因冰冻而断裂。
木妖:木妖,指树木出现的异常现象。
青气:青气,指天空中出现的青色气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明史-志-卷五-评注
这段古文记录了从正德元年至崇祯十六年期间,中国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和奇异现象。这些记录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自然环境和灾害频发的状况,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和迷信。
首先,文中对灾害的描述详细而具体,如‘平地水深丈五尺’,‘漂民居八百余家’,‘坏城垣庐舍,人民溺死无算’等,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灾害的严重性,也反映了灾害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其次,文中对灾害的时间记录也颇为细致,如‘正德元年七月’,‘嘉靖四年六月’,‘崇祯五年六月’等,这些时间记录有助于我们了解灾害发生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再次,文中对灾害的地点描述也较为广泛,涵盖了凤阳、京师、苏、松、常、镇、嘉、湖、应天、扬、郧阳、辽东、山东、河南、广东、广西、浙江、宁、池、黄、蕲、德安、兴化、莆田、连江、福安、凤阳、靖边营、常、镇、淮、扬、南京、宁夏、黄州、秦州、榆林、定边等地,这些地点的分布也反映了灾害的广泛性。
此外,文中还记录了一些奇异现象,如‘妇女多用珠结盖头’,‘鸡生猴头而人形’,‘雌鸡化为雄’,‘鼠化鹌鹑’,‘木冰’,‘木妖’等,这些现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和迷信。
最后,文中对灾害和奇异现象的记录,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科技水平和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程度。在当时,人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因此将其归因于神灵或妖孽,这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迷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