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德清(约1360年-1430年),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的作品通常富有独特的艺术表现,且对古代诗词艺术有较高的造诣。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5世纪)。
内容简要:《龙文鞭影》是周德清的一部诗文集,涵盖了许多他对诗词技巧、文学表现和创作的深刻思考。书中既有诗词创作技巧的总结,也有对古代文人创作经验的分享。通过这部作品,周德清展示了如何运用精炼的词句和巧妙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并强调了诗文创作的技巧与理性思维的结合。该书对明代及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一-五微-原文
敬叔受饷,吴祜遗衣。
淳于窃笑,司马微讥。
子房辟毂,公信采薇。
卜商闻过。
伯玉知非。
仕治远志,伯约当归。
商安鹑服,章泣牛衣。
蔡陈善谑,王葛交饥。
陶公运甓,孟母断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一-五微-译文
敬叔接受了赏赐,吴祜送来了衣服。
淳于意偷偷地笑,司马徽微微地讥讽。
子房避开车毂,公信采摘薇草。
卜商听到过错。
伯玉知道不对。
仕治有远大的志向,伯约应当回来。
商安穿着鹑衣,章泣穿着牛衣。
蔡陈善于戏谑,王葛交饥。
陶公搬运砖瓦,孟母剪断织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一-五微-注解
敬叔:指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敬叔,此处可能指代有德行的人。
受饷:接受赏赐或馈赠。
吴祜:指吴国的大夫吴祜,此处可能指代富贵之人。
遗衣:赠送衣物,此处可能指代施舍或慷慨。
淳于:指战国时期齐国的淳于髡,以滑稽著称。
窃笑:偷偷地笑,表示对某事感到好笑。
司马微:指古代的司马,此处可能指代有才学的人。
讥:讽刺,嘲笑。
子房:指张良,字子房,汉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辟毂:避开车辕,比喻避开权势。
公信:指古代的公信,此处可能指代诚实守信的人。
采薇:采摘薇草,指隐居生活。
卜商:指卜子夏,孔子的弟子,以博学著称。
闻过:听到别人的过错。
伯玉:指春秋时期的伯玉,以知错能改著称。
知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仕治:从事官职治理国家。
远志:远大的志向。
伯约:指伯约,可能是指有节操的人。
当归:指当归这种草药,此处可能比喻应当回归本分。
商安:指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此处可能指代贤明的君主。
鹑服:指麻布衣服,古代贫贱者所穿。
章:指章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泣牛衣:在牛衣中哭泣,指贫病交加的困境。
蔡陈:指蔡邕和陈群,均为东汉末年名士。
善谑:善于开玩笑。
王葛:指王猛和葛洪,均为东晋时期著名人物。
交饥:相互交换食物,表示生活困苦。
陶公:指陶渊明,东晋末年著名诗人、文学家。
运甓:搬运砖瓦,指从事劳作。
孟母:指孟子的母亲,以教子有方著称。
断机:折断织布机,比喻教子有方,使孟子明白学业的重要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龙文鞭影-卷一-五微-评注
敬叔受饷,吴祜遗衣。
此句描绘了古代士人之间的相互礼遇与谦让。‘敬叔’与‘吴祜’均为古代人物,‘受饷’与‘遗衣’则分别表示接受馈赠与赠送衣物。这两者之间体现了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相互尊重,是古代礼仪文化的一种体现。
淳于窃笑,司马微讥。
‘淳于’与‘司马’亦为古代人物,‘窃笑’与‘微讥’则分别表示暗自笑与轻微讽刺。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对待他人时的不同态度,淳于的窃笑可能是一种幽默的调侃,而司马的微讥则是一种含蓄的批评,反映了古代文人的风趣与幽默。
子房辟毂,公信采薇。
‘子房’即张良,‘辟毂’意为避开车辆,表示张良谦让他人。‘公信’指公信之臣,‘采薇’则是指公信之臣隐居山野,采摘薇草。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张良的谦逊与公信之臣的隐逸,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高尚品质。
卜商闻过。伯玉知非。
‘卜商’即卜子夏,‘闻过’表示他能够听取他人的批评。‘伯玉’指伯玉子,‘知非’则是指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此句强调了古代文人的自省精神,即能够接受批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仕治远志,伯约当归。
‘仕治’指仕途,‘远志’表示有远大的志向。‘伯约’指伯约子,‘当归’则是指他应当回到自己的故乡。此句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仕途与归隐的不同态度,既有追求仕途的远大志向,也有回归故里的淡泊情怀。
商安鹑服,章泣牛衣。
‘商安’指商汤,‘鹑服’是指他穿着朴素。‘章’指章惇,‘泣牛衣’则是指他穿着破旧的衣物而哭泣。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古代君臣的不同境遇,既有安于贫困的君王,也有为贫困所苦的臣子。
蔡陈善谑,王葛交饥。
‘蔡陈’与‘王葛’均为古代人物,‘善谑’表示他们善于言辞,‘交饥’则是指他们共同面临饥饿的困境。此句反映了古代文人在困境中的相互扶持与乐观精神。
陶公运甓,孟母断机。
‘陶公’指陶渊明,‘运甓’是指他从事陶器制作。‘孟母’指孟母,‘断机’则是指她为了教育儿子而割断织布机。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勤奋与母亲的教育智慧,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