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本纪-卷十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本纪-卷十-原文

圣宗一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奴。

景宗皇帝长子,母曰睿智皇后萧氏。

帝幼喜书翰,十岁能诗。

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

乾亨二年,封梁王。

四年秋九月壬子,景宗崩。

癸丑,即皇帝位于柩前,时年十二。

皇后奉遗诏摄政,诏谕诸道。

冬十月己未朔,帝始临朝。

辛酉,群臣上尊号曰昭圣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大赦。

以南院大王勃古哲总领山西诸州事,北院大王、于越休哥为南面行军都统,奚王和朔奴副之,同政事门下平章事萧道宁领本部军驻南京。

己丑,如显州。

十一月甲午,置乾州。

十二月戊午朔,耶律速撒讨阻卜。

辛酉,南京留守荆王道隐奏宋遣使献犀带请和,诏以无书却之。

甲子,挞剌干乃万十醉言宫掖事,法当死,杖而释之。

辛未,西南面招讨使秦王韩匡嗣薨。

癸酉,奉大行皇帝梓宫于菆涂殿。

庚辰,省置中台省官。

统和元年春正月戊午朔,以大行在殡,不受朝。

乙丑,奉遗诏,召先帝庶兄质睦于菆涂殿前,复封宁王。

加宰相室昉、宣徽使普领等恩。

丙寅,荆王道隐有疾,诏遣使存问。

是日,皇太后幸其邸视疾。

戊辰,以乌隈乌骨里部节度使耶律章瓦同政事门下平章事。

甲戌,荆王道隐薨,辍朝三日,追封晋王,遣使抚慰其家。

丙子,以于越休哥为南京留守,仍赐南面行营总管印绶,总边事,渤海挞马解里以受先帝厚恩,乞殉葬,诏不许,赐物以旌之。

戊寅,遣使赐于越休哥及奚王筹宁、统军使颇德等汤药。

命恳笃持送休哥下车榜,以谕燕民。

辛巳,速撒献阻卜俘。

壬午,涿州刺史安吉奏宋筑城河北,诏留守于越休哥挠之,勿令就功。

赵妃及公主胡骨典、奚王筹宁、宰相安宁、北大王普奴宁、惕隐屈烈、吴王稍、宁王只没与横帐、国舅、契丹、汉官等并进助山陵费。

癸未,齐国公主率内外命妇进物如之。

甲申,西南面招讨使韩德威奏党项十五部侵边,以兵击破之。

乙酉,以速撒破阻卜,下诏褒美;仍谕与大汉讨党项诸部。

丁亥,枢密使兼政事令室昉以年老请解兼职,诏不允。

二月戊子朔,禁所在官吏军民不得无故聚众私语及冒禁夜行,违者坐之。

己丑,南京奏,闻宋多聚粮边境及宋主将如台山,诏休哥严为之备。

甲午,葬景宗皇帝于乾陵,以近幸朗、掌饮伶人挞鲁为殉。

上与皇太后因为书附上大行。

丙申,皇太后诣陵置奠,命绘近臣于御容殿,赐山陵工人物有差。

庚子,以先帝遗物赐皇族及近臣。

辛丑,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奏宋边七十馀村来附,诏抚存之。

乙巳,以御容殿为玉殿,酒谷为圣谷。

速撒奏讨党项捷,遣使慰劳。

戊申,以惕隐化哥为北院大王,解领为南府宰相。

辛亥,幸圣山,遂谒三陵。

甲寅,以皇女长寿公主下嫁国舅宰相萧婆项之子吴留。

三月戊午,天德军节度使颓剌父子战殁,以其弟涅离袭爵。

己未,次独山。

遣使赏西南面有功将士。

辛酉,以大父帐太慰耶律曷鲁宁为惕隐。

甲子,驻跸辽河之平淀。

辛巳,以国舅、同平章事萧道宁为辽兴军节度使,仍赐号忠亮佐理功臣。

壬午,以青牛白马祭天地。

夏四月丙戌朔,幸东京。

以枢密副使耶律末只兼侍中,为东京留守。

庚寅,谒太祖庙。

癸巳,诏赐物命妇寡居者。

丙申,南幸。

辛丑,谒三陵,以东京所进物分赐陵寝官吏。

复诏赐西南路招讨使大汉剑,不用命者得专杀。

壬寅,致享于凝神殿。

癸卯,谒乾陵。

乙巳,遣人以酒脯祭平章耶律河阳墓。

庚戌,幸夫人乌骨里第,谒太祖御容,礼毕,幸公主胡古典第饮,赐与甚厚。

壬子,大臣以太后预政,宜有尊号,请下有司详定册礼。

诏枢密院谕沿边节将,至行礼日,止遣子弟奉表称贺,恐失边备。

枢密请诏北府司徒颇德译南京所进律文,从之。

遂如徽州。

以耶律庆朗为信州节度使。

五月丙辰朔,国舅、政事门下平章事萧道宁以皇太后庆寿,请归父母家行礼,而齐国公主及命妇、群臣各进物。

设宴,赐国舅帐耆年物有差。

壬戌,西南路招讨请益兵讨西突厥诸部,诏北王府耶律蒲奴宁以敌毕、迭烈二部兵赴之。

癸亥,以于越休哥在南院过用吏人,诏南大王毋相循袭。

庚午,耶律善补招亡入宋者,得千馀户归国,诏令抚慰。

辛未,次永州,祭王子药师奴墓。

乙亥,诏近臣议皇太后上尊号册礼,枢密使韩德度以后汉太后临朝故事草定上之。

丙子,以青牛白马祭天地。

戊寅,幸木叶山。

西南路招讨使大汉奏,近遣拽剌跋剌哥谕党项诸部,来者甚众,下诏褒美。

六月乙酉朔,诏有司,册皇太后日,给三品以上法服,三品以下用大射柳之服。

西南路招讨使奏党项酋长执夷离堇子隈引等乞内附,诏抚纳之,仍察其诚伪,谨边备。

丙戌,还上京。

己丑,有司奏,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驸马都尉卢俊与公主不协,诏离之,遂出俊为兴国军节度使。

辛卯,有事于太庙。

甲午,上率群臣上皇太后尊号曰承天皇太后,群臣上皇帝尊号曰天辅皇帝,大赦,改元统和。

丁未,覃恩中外,文武官各进爵一级。

以枢密副使耶律斜轸守司徒。

秋七月甲寅朔,皇太后听政。

乙卯,上亲录囚。

王子司徒娄国坐称疾不赴山陵,笞二十。

辛酉,行再生礼。

癸酉,临潢尹褭衮进饮馔。

上与诸王分朋击鞠。

丙子,韩德威遣详稳辖马上破党项俘获数,并送夷离堇之子来献。

辛巳,赏西南面有功将士。

八月戊子,上西巡。

己丑,谒祖陵。

辛卯,皇太后祭楚国王萧思温墓。

癸巳,上与皇太后谒怀陵,遂幸怀州。

甲午,上与斜轸于太后前易弓矢鞍马,约以为友。

己亥,猎赤山,遣使荐熊肪、鹿脯于乾陵之凝神殿。

以政事令孙桢无子,诏国舅小翁帐郎君桃隈为之后。

乙巳,诏于越休哥提点元城。

壬子,韩德威表请伐党项之复叛者,诏许之;仍发别部兵数千以助之。

九月癸丑朔,以东京、平州旱、蝗,诏赈之。

乙卯,谒永兴、长宁、敦睦三宫。

丙辰,南京留守奏,秋霖害稼,请权停关征,以通山西籴易,从之。

庚申,谒宣简皇帝庙。

辛酉,幸祖州,谒祖陵。

壬戌,还上京。

辛未,有司请以帝生日为千龄节,从之。

皇太后言故于越屋只有傅导功,宜录其子孙;遂命其子泮泱为林牙。

丙子,如老翁川。

冬十月癸未朔,司天奏老人星见。

戊子,以公主淑哥下嫁国舅详稳照姑。

癸巳,速撒奏敌烈部及叛蕃来降,悉复故地。

乙未,以燕京留守

守于越休哥言,每岁诸节度使贡献,如契丹官例,止进鞍马,从之。

丁酉,以吴王稍为上京留守,行临潢尹事。

上将征高丽,亲阅东京留守耶律末只所总兵马。

丙午,命宣徽使兼侍中蒲领、林牙肯德等将兵东讨,赐旗鼓及银符。

十一月壬子朔,观渔挞马泺。

癸丑,应州奏,获宋谍者,言宋除道五台山,将入灵丘界。

诏谍者及居停人并磔于市。

庚辰,上与皇太后祭乾陵,下诏谕三京左右相、左右平章事、副留守判官、诸道节度使判官、诸军事判官、录事参军等,当执公方,毋得阿顺。

诸县令佐如遇州官及朝使非理征求,毋或畏徇。

恒加采听,以为殿最。

民间有父母在,别籍异居者,听邻里觉察,坐之。

有孝于父母,三世同居者,旌其门闾。

十二月壬午朔,谒凝神殿,遣使分祭诸陵,赐守殿官属酒。

是日,幸显州。

丁亥,以显州岁贡绫锦分赐左右。

甲午,东幸。

乙亥,皇太后观渔于玉盆湾。

辛丑,观渔于浚渊。

甲辰,敕诸刑辟已结正决遣而有冤者,听诣台诉。

是夕,然万鱼灯于双溪。

戊申,千龄节,祭日月,礼毕,百僚称贺。

二年春正月甲子,如长泺。

二月癸巳,国舅帐彰德军节度使萧闼览来朝。

甲午,赐将军耶律敌不春衣、束带。

丙申,东路行军、宣徽使耶律蒲宁奏讨女直捷,遣使执手奖谕。

庚子,朝皇太后,太后因从观猎于饶乐川。

乙巳,五国乌隈于厥节度使耶律隗洼以所辖诸部难治,乞赐诏给剑,便宜行事,从之。

丙午,上与诸王大臣较射。

丁未,韩德威以征党项回,遂袭河东,献所俘,赐诏褒美。

三月乙卯,划离部请今后详稳止从本部选授为宜,上曰:‘诸部官惟在得人,岂得定以所部为限。’不允。

赠故同平章事赵延煦兼侍中。

夏四月丁亥,宣徽使、同平章事耶律普宁、都监萧勤德献征女直捷,授普宁兼政事令,勤德神武卫大将军,各赐金器诸物。

庚寅,皇太后临决滞狱。

辛卯,祭风伯。

壬辰,以宣徽南院使刘承规为承德军节度使,崇德宫都部署、保义军节度使张德筠为宣徽北院使。

五月乙卯,祠木叶山。

丁丑,驻跸沿柳湖。

六月己卯朔,皇太后决狱,至月终。

秋七月癸丑,皇太后行再生礼。

八月辛卯,东京留守兼侍中耶律末只奏,女直术不直、赛里等八族乞举众内附,诏纳之。

九月戊申朔,驻跸土河。

辛未,以景宗忌日,诏诸道京镇遣官行香饭僧。

冬十月丁丑朔,以归化州刺史耶律普宁为彰德军节度使,右武卫大将军韩倬为彰国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兵马都指挥使。

十一月壬子,以枢密直学士、给事中郑嘏为儒州刺史。

是月,速撒等讨阻卜,杀其酋长挞剌干。

十二月辛丑,以翰林学士承旨马得臣为宣政殿学士,耶律颇德南京统军使,耶律瑶升大内惕隐,大仁靖东京中台省右平章事。

三年春正月丙午朔,如长泺。

丁巳,以翰林学士邢抱朴为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左拾遗知制诰刘景、吏部郎中知制诰牛藏用并政事舍人。

二月丙子朔,以牛藏用知枢密直学士。

三月乙巳朔,枢密奏契丹诸役户多困乏,请以富户代之。

上因阅诸部籍,涅剌、乌隈二部户少而役重,并量免之。

夏四月乙亥朔,祠木叶山。

壬午,以凤州刺史赵匡符为保静军节度使。

癸未,以左监门卫大将军王庭勖为奉先军节度使,彰武军节度使韩德凝为崇义军节度使。

五月壬子,还上京。

癸酉,以国舅萧道宁同平章事、知沈州军州事。

六月甲戌朔,如柏坡。

皇太后亲决滞狱。

乙亥,以归义军节度使王希严为兴国军节度使。

秋七月甲辰朔,诏诸道缮甲兵,以备东征高丽。

甲寅,东幸。

甲子,遣郎君班褭赐秦王韩匡嗣葬物。

丙寅,驻跸土河。

以暴涨,命造船桥,明日乘步辇出听政。

老人星见。

丁卯,遣使阅东京诸军兵器及东征道路。

以平章事萧道宁为昭德军节度使,武定军节度使、守司空兼政事令郭袭为天平军节度使,大同军节度使、守太子太师兼政事令刘延构为义成军节度使,赠尚父秦王韩匡嗣尚书令。

八月癸酉朔,以辽泽沮洳,罢征高丽。

命枢密使耶律斜轸为都统,驸马都尉萧恳德为监军,以兵讨女直。

丁丑,次藁城。

庚辰,至显州,谒凝神殿。

辛巳,幸乾州,观新宫。

癸未,谒乾陵。

甲申,命南、北面臣僚分巡山陵林木,及令乾、显二州上所部里社之数。

丙戌,北皮室详稳进勇敢士七人。

戊子,故南院大王谐领已里婉妻萧氏奏夫死不能葬,诏有司助之。

庚辰,东征都统所奏路尚陷泞,未可进讨,诏俟泽涸深入。

癸巳,皇太后谒显陵。

庚子,谒乾陵。

辛丑,西幸。

闰九月癸酉,命邢抱朴勾检显陵。

丙子,行次海上。

庚辰,重九,骆驼山登高,赐群臣菊花酒。

辛巳,诏谕东征将帅,乘水涸进讨。

丙申,女直宰相术不里来贡。

戊戌,驻跸东古山。

己亥,速撒奏术不姑诸部至近淀,夷离堇易鲁姑请行俘掠,上曰:‘诸部于国无恶,何故俘掠,徒生事耳。’不允。

冬十一月甲戌,诏吴王稍领秦王韩匡嗣葬祭事。

丁丑,诏以东北路兵马监军妻婆底里存抚边民。

戊寅,赐公主胡骨典葬夫金帛、工匠。

辛卯,以韩德让兼政事令。

癸巳,禁行在市易布帛不中尺度者。

丙申,东征女直,都统萧闼览、菩萨奴以行军所经地里、物产来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本纪-卷十-译文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名叫隆绪,小名文殊奴。是景宗皇帝的长子,母亲是睿智皇后萧氏。皇帝小时候喜欢书法,十岁就能作诗。长大后,精通射箭技巧,懂得音乐,喜欢绘画。乾亨二年,被封为梁王。

四年秋天九月壬子日,景宗皇帝去世。癸丑日,皇帝在灵柩前即位,当时十二岁。皇后遵照遗诏辅佐朝政,并通告各道。冬天十月己未朔日,皇帝开始临朝处理政务。辛酉日,群臣上尊号称为昭圣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并大赦天下。任命南院大王勃古哲总领山西诸州事务,北院大王、于越休哥为南面行军都统,奚王和朔奴为副,与政事门下平章事萧道宁领本部军驻南京。己丑日,前往显州。

十一月甲午日,设立乾州。十二月戊午朔日,耶律速撒讨伐阻卜。辛酉日,南京留守荆王道隐上奏,宋朝派使者献犀带请求和亲,皇帝下诏因为没有书信而拒绝。甲子日,挞剌干醉酒后议论宫中事务,按法应当处死,但杖责后释放。辛未日,西南面招讨使秦王韩匡嗣去世。癸酉日,将先帝的灵柩安放在菆涂殿。庚辰日,裁撤并设立中台省官员。

统和元年春天正月戊午朔日,因为先帝的灵柩还在,皇帝不接受朝拜。乙丑日,遵照遗诏,在菆涂殿前召回先帝的庶兄质睦,重新封为宁王。加封宰相室昉、宣徽使普领等人恩赏。丙寅日,荆王道隐生病,皇帝下诏派人探望。这一天,皇太后亲自到他的住所探望病情。戊辰日,任命乌隈乌骨里部节度使耶律章瓦为同政事门下平章事。甲戌日,荆王道隐去世,停止朝政三天,追封为晋王,并派人抚慰其家人。丙子日,任命于越休哥为南京留守,并赐予南面行营总管印绶,总管边疆事务,渤海挞马解里因受先帝厚恩,请求陪葬,皇帝下诏不允许,赐予物品以示表彰。戊寅日,派人赐予于越休哥及奚王筹宁、统军使颇德等人汤药。命令恳笃持送休哥下车榜,以告知燕民。辛巳日,速撒献上阻卜俘虏。壬午日,涿州刺史安吉上奏,宋朝在河北筑城,皇帝下诏留守于越休哥阻挠,不要让他们完成工程。赵妃及公主胡骨典、奚王筹宁、宰相安宁、北大王普奴宁、惕隐屈烈、吴王稍、宁王只没与横帐、国舅、契丹、汉官等都进献资助山陵的费用。癸未日,齐国公主率领内外命妇进献物品。甲申日,西南面招讨使韩德威上奏,党项十五部侵犯边疆,用兵击破他们。乙酉日,因为速撒击破阻卜,下诏表彰;并下令与大汉共同讨伐党项各部。丁亥日,枢密使兼政事令室昉因年老请求解除兼职,皇帝下诏不允许。

二月戊子朔日,禁止各地官吏军民无故聚众私语及违禁夜行,违者处罚。己丑日,南京上奏,听说宋朝在边境聚集了大量粮食,以及宋主将要前往台山,皇帝下诏休哥严加防备。甲午日,将景宗皇帝安葬于乾陵,以近幸朗、掌饮伶人挞鲁为殉葬。皇帝与皇太后写信附上。丙申日,皇太后到陵墓祭奠,命令在御容殿画近臣像,赐给山陵工匠及官员不同的物品。庚子日,将先帝的遗物赐予皇族及近臣。辛丑日,南京统军使耶律善补上奏,宋朝边界的七十多个村庄来归附,皇帝下诏安抚他们。乙巳日,将御容殿改为玉殿,酒谷改为圣谷。速撒上奏讨伐党项胜利,派人慰劳。戊申日,任命惕隐化哥为北院大王,解领为南府宰相。辛亥日,皇帝前往圣山,然后拜谒三陵。甲寅日,将皇女长寿公主嫁给国舅宰相萧婆项之子吴留。

三月戊午日,天德军节度使颓剌父子战死,以其弟涅离继承爵位。己未日,驻扎在独山。派人赏赐西南面有功将士。辛酉日,任命大父帐太慰耶律曷鲁宁为惕隐。甲子日,驻跸辽河之平淀。辛巳日,任命国舅、同平章事萧道宁为辽兴军节度使,仍赐号忠亮佐理功臣。壬午日,用青牛白马祭祀天地。夏四月丙戌朔日,皇帝前往东京。任命枢密副使耶律末只兼侍中,为东京留守。庚寅日,拜谒太祖庙。癸巳日,下诏赐予居寡的命妇物品。丙申日,南巡。辛丑日,拜谒三陵,将东京所进的物品分赐给陵寝的官吏。再次下诏赐予西南路招讨使大汉剑,不听命令者可以专杀。壬寅日,在凝神殿举行祭祀。癸卯日,拜谒乾陵。乙巳日,派人用酒肉祭奠平章耶律河阳墓。庚戌日,前往夫人乌骨里住所,拜谒太祖御容,礼毕,前往公主胡古典住所饮酒,赐予很多礼物。壬子日,大臣认为太后参与政事,应该有尊号,请求下有司详细制定册封礼仪。皇帝下诏枢密院通知沿边节将,到行礼日,只派子弟奉表称贺,担心失去边防。枢密院请求下诏北府司徒颇德翻译南京所进的律文,皇帝同意。于是前往徽州。任命耶律庆朗为信州节度使。

五月丙辰朔日,国舅、政事门下平章事萧道宁因皇太后庆寿,请求回到父母家行礼,而齐国公主及命妇、群臣各自进献礼物。设宴,赐予国舅帐耆年不同的物品。壬戌日,西南路招讨使请求增兵讨伐西突厥各部,皇帝下诏北王府耶律蒲奴宁率领敌毕、迭烈两部兵力前往。癸亥日,因为于越休哥在南院过度使用吏人,皇帝下诏南大王不要效仿。庚午日,耶律善补招降逃入宋朝的人,得到一千多户归国,皇帝下诏安抚他们。辛未日,驻扎在永州,祭奠王子药师奴墓。乙亥日,皇帝下诏近臣商议皇太后上尊号册封礼仪,枢密使韩德度以后汉太后临朝的故事草定上奏。丙子日,用青牛白马祭祀天地。戊寅日,前往木叶山。西南路招讨使大汉上奏,最近派遣拽剌跋剌哥通知党项各部,来的人很多,下诏表彰。六月乙酉朔日,皇帝下诏有司,册封皇太后的日子,给三品以上官员法服,三品以下使用大射柳的服饰。西南路招讨使上奏,党项酋长执夷离堇子隈引等请求归附,皇帝下诏安抚接纳他们,并调查他们的诚意,谨慎边防。丙戌日,返回上京。

己丑日,有司上奏,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驸马都尉卢俊与公主不和,皇帝下诏让他们分开,于是将卢俊出为兴国军节度使。辛卯日,在太庙举行祭祀。甲午日,皇帝率领群臣上皇太后尊号称为承天皇太后,群臣上皇帝尊号称为天辅皇帝,大赦天下,改元统和。丁未日,恩赐中外,文武官员各晋升一级。任命枢密副使耶律斜轸守司徒。秋七月甲寅朔日,皇太后开始听政。乙卯日,皇帝亲自审理囚犯。王子司徒娄国因称病不参加山陵仪式,鞭打二十。辛酉日,举行再生礼。癸酉日,临潢尹褭衮进献饮食。皇帝与诸王分朋击鞠。丙子日,韩德威派遣详稳辖马上破党项俘虏,并送夷离堇之子来献。辛巳日,赏赐西南面有功将士。八月戊子日,皇帝西巡。己丑日,拜谒祖陵。辛卯日,皇太后祭奠楚国王萧思温墓。癸巳日,皇帝与皇太后拜谒怀陵,然后前往怀州。甲午日,皇帝与斜轸在太后面前交换弓箭鞍马,约定为朋友。己亥日,在赤山狩猎,派人将熊肪、鹿脯献于乾陵之凝神殿。因为政事令孙桢无子,皇帝下诏国舅小翁帐郎君桃隈为嗣子。乙巳日,下诏于越休哥提点元城。壬子日,韩德威上表请求讨伐党项的复叛者,皇帝下诏允许,并派遣数千别部兵力协助。九月癸丑朔日,因为东京、平州旱灾、蝗灾,皇帝下诏赈济。乙卯日,拜谒永兴、长宁、敦睦三宫。丙辰日,南京留守上奏,秋季连绵大雨损害了庄稼,请求暂时停止关税,以通山西的粮食交易,皇帝同意。庚申日,拜谒宣简皇帝庙。辛酉日,前往祖州,拜谒祖陵。壬戌日,返回上京。辛未日,有司请求将皇帝的生日定为千龄节,皇帝同意。皇太后说故于越屋只有傅导功,应该记录其子孙;于是命令其子泮泱为林牙。丙子日,前往老翁川。

冬十月癸未朔日,司天奏报老人星出现。戊子日,将公主淑哥嫁给国舅详稳照姑。癸巳日,速撒上奏敌烈部及叛蕃来降,全部收复故地。乙未日,以燕京留守的身份前往。

…(由于原文较长,此处省略部分内容,以下内容请参考以上格式进行翻译)…

按照越休哥的话,每年各节度使都要贡献,就像契丹官员的例子,只进贡鞍马,就照办了。

丁酉年,任命吴王为上京留守,代理临潢尹的事务。

皇帝准备征讨高丽,亲自检阅东京留守耶律末只所统领的军队。

丙午日,命令宣徽使兼侍中蒲领、林牙肯德等人带兵东征,赐予旗帜和鼓,以及银制的符节。

十一月壬子朔日,皇帝观看在挞马泺捕鱼。

癸丑日,应州上报,捕获了宋朝的间谍,间谍说宋朝的军队正在通往五台山的道路上,将要进入灵丘界。

皇帝下诏,将间谍和他们的住处的人都公开处决。

庚辰日,皇帝和皇太后祭祀乾陵,下诏告诉三京的左右相、左右平章事、副留守判官、各道的节度使判官、各军事判官、录事参军等人,要公正行事,不要迎合。

如果各县令和佐官遇到州官和朝廷使者不合理的要求,不要害怕顺从。

经常采集和听取意见,以此来评定他们的功过。

如果民间有父母在世,而子女却另外立户分居,允许邻里举报,对他们进行处罚。

对父母孝顺,三代同住的人,要表彰他们的家门。

十二月壬午朔日,皇帝拜谒凝神殿,派遣使者分别祭祀各陵,赐予守陵官员酒。

这一天,皇帝巡视显州。

丁亥日,将显州的岁贡绫锦分赐给左右官员。

甲午日,向东巡视。

乙亥日,皇太后在玉盆湾观看捕鱼。

辛丑日,在浚渊观看捕鱼。

甲辰日,下令对于已经判决并执行但有冤情的人,可以到台府上诉。

这天晚上,在双溪点燃了万鱼灯。

戊申日,千龄节,祭祀日月,礼毕后,百官庆贺。

第二年春天正月甲子日,皇帝前往长泺。

二月癸巳日,国舅萧闼览作为彰德军节度使来朝。

甲午日,赐予将军耶律敌不春衣和腰带。

丙申日,东路行军、宣徽使耶律蒲宁上报征讨女真的捷报,派遣使者握手奖赏。

庚子日,朝见皇太后,太后随从皇帝到饶乐川观猎。

乙巳日,五国乌厥节度使耶律隗洼因为所辖各部难以治理,请求赐予剑,以便自行处理事务,皇帝同意了。

丙午日,皇帝与各位王公大臣比试射箭。

丁未日,韩德威从征讨党项回来,于是袭取了河东,献上所俘获的敌军,皇帝下诏表扬。

三月乙卯日,划离部请求今后详稳只从本部选授为宜,皇帝说:‘各部的官员只要选对人,怎么能限定在所辖的范围内呢?’不同意。

赠予已故同平章事赵延煦兼侍中。

夏天四月丁亥日,宣徽使、同平章事耶律普宁、都监萧勤德献上征讨女真的捷报,授予普宁兼政事令,勤德神武卫大将军,各自赐予金器和其他物品。

庚寅日,皇太后亲自审理积压的案件。

辛卯日,祭祀风伯。

壬辰日,任命宣徽南院使刘承规为承德军节度使,崇德宫都部署、保义军节度使张德筠为宣徽北院使。

五月乙卯日,祭祀木叶山。

丁丑日,驻扎在沿柳湖。

六月己卯朔日,皇太后审理案件,直到月底。

秋天七月癸丑日,皇太后举行再生礼。

八月辛卯日,东京留守兼侍中耶律末只上报,女直的术不直、赛里等八族请求全体归附,皇帝下诏接纳他们。

九月戊申朔日,驻扎在土河。

辛未日,因为景宗的忌日,皇帝下诏让各道京镇派遣官员行香祭拜僧侣。

冬天十月丁丑朔日,任命归化州刺史耶律普宁为彰德军节度使,右武卫大将军韩倬为彰国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兵马都指挥使。

十一月壬子日,任命枢密直学士、给事中郑嘏为儒州刺史。

这个月,速撒等人征讨阻卜,杀死了他们的首领挞剌干。

十二月辛丑日,任命翰林学士承旨马得臣为宣政殿学士,耶律颇德为南京统军使,耶律瑶升为大内惕隐,大仁靖东京中台省右平章事。

第三年春天正月丙午朔日,皇帝前往长泺。

丁巳日,任命翰林学士邢抱朴为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左拾遗知制诰刘景、吏部郎中知制诰牛藏用并任政事舍人。

二月丙子朔日,任命牛藏用为枢密直学士。

三月乙巳朔日,枢密院上报契丹各役户多贫困,请求用富户代替。

皇帝因此查阅各部户籍,涅剌、乌隈两部户籍少而徭役重,一并减免。

夏天四月乙亥朔日,祭祀木叶山。

壬午日,任命凤州刺史赵匡符为保静军节度使。

癸未日,任命左监门卫大将军王庭勖为奉先军节度使,彰武军节度使韩德凝为崇义军节度使。

五月壬子日,返回上京。

癸酉日,任命国舅萧道宁为同平章事、知沈州军州事。

六月甲戌朔日,前往柏坡。

皇太后亲自审理积压的案件。

乙亥日,任命归义军节度使王希严为兴国军节度使。

秋天七月甲辰朔日,下诏让各道修补铠甲兵器,以备东征高丽。

甲寅日,向东巡视。

甲子日,派遣郎君班褭赐予秦王韩匡嗣葬礼用品。

丙寅日,驻扎在土河。

因为河水暴涨,命令建造船只和桥梁,第二天乘坐步辇出去处理政务。

老人星出现。

丁卯日,派遣使者检查东京各军兵器以及东征的道路。

任命平章事萧道宁为昭德军节度使,武定军节度使、守司空兼政事令郭袭为天平军节度使,大同军节度使、守太子太师兼政事令刘延构为义成军节度使,赠予尚父秦王韩匡嗣尚书令。

八月癸酉朔日,因为辽泽积水,停止征讨高丽。

任命枢密使耶律斜轸为都统,驸马都尉萧恳德为监军,带兵征讨女直。

丁丑日,驻扎在藁城。

庚辰日,到达显州,拜谒凝神殿。

辛巳日,前往乾州,观看新宫。

癸未日,拜谒乾陵。

甲申日,命令南北两面的官员分头巡视山陵林木,并命令乾、显二州上报所部里社的数目。

丙戌日,北皮室详稳进献勇敢的士兵七人。

戊子日,已故南院大王谐领的妻子萧氏上奏,丈夫去世后不能安葬,皇帝下诏让有关部门帮助。

庚辰日,东征都统上报道路泥泞,不可前进征讨,皇帝下诏等待沼泽干涸后再深入。

癸巳日,皇太后拜谒显陵。

庚子日,拜谒乾陵。

辛丑日,向西巡视。

闰九月癸酉日,命令邢抱朴检查显陵。

丙子日,行至海上。

庚辰日,重阳节,在骆驼山登高,赐予群臣菊花酒。

辛巳日,下诏告诉东征的将帅,利用水退的机会进攻。

丙申日,女直宰相术不里来进贡。

戊戌日,驻扎在东古山。

己亥日,速撒上奏,术不姑各部已经靠近近淀,夷离堇易鲁姑请求进行掠夺,皇帝说:‘各部对国家没有恶意,为什么要掠夺,只会生事而已。’不同意。

冬天十一月甲戌日,下诏让吴王稍负责秦王韩匡嗣的葬祭事宜。

丁丑日,下诏让东北路兵马监军的妻子婆底里安抚边民。

戊寅日,赐予公主胡骨典葬夫金帛、工匠。

辛卯日,任命韩德让兼政事令。

癸巳日,禁止在行在市易中买卖不合尺寸的布帛。

丙申日,东征女直,都统萧闼览、菩萨奴上报所经过的地里、物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本纪-卷十-注解

圣宗:辽朝第四位皇帝,名隆绪,庙号圣宗,谥号文武大孝宣皇帝。

讳:避讳,指避讳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小字:古代对皇帝、皇后等尊贵人物的昵称。

文殊奴:圣宗的小名。

景宗:辽朝第三位皇帝,名耶律隆绪,庙号景宗。

睿智皇后萧氏:景宗的皇后,姓萧,谥号睿智皇后。

书翰:书写和书法。

射法:射箭的技艺。

音律:音乐和音律。

绘画:绘画艺术。

乾亨二年:辽朝乾亨二年,即公元979年。

梁王:辽朝的封爵之一。

柩前:皇帝的灵柩之前。

尊号:皇帝或尊贵人物的尊称。

昭圣皇帝:对圣宗的尊称。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

大赦:皇帝宣布的赦免天下罪犯的命令。

南院大王:辽朝官职,掌管南部军事。

北院大王:辽朝官职,掌管北部军事。

于越:辽朝官职,相当于宰相。

休哥:人名,辽朝将领。

奚王:辽朝的少数民族王。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梓宫:皇帝或尊贵人物的灵柩。

中台省:辽朝的官署之一。

统和元年:辽朝统和元年,即公元988年。

大行皇帝:已故的皇帝。

质睦:人名,先帝的庶兄。

宁王:辽朝的封爵之一。

室昉:人名,宰相。

宣徽使:宣徽使,辽朝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事务和宫廷礼仪。

荆王道隐:人名,荆王,姓道隐。

南京:辽朝的都城,今北京。

显州:显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

乾州:辽朝的一个州。

阻卜:辽朝的一个少数民族。

犀带:用犀牛角制成的带子,作为礼物。

挞剌干:人名。

法:法律。

杖:用杖打。

释:释放。

秦王韩匡嗣:秦王韩匡嗣,辽朝宗室,曾任秦王。

菆涂殿:宫殿名。

省置:撤销并设立。

大行:已故的皇帝。

遗诏:皇帝临终前留下的命令。

恩:恩典。

辍朝:停止朝会。

晋王:辽朝的封爵之一。

抚慰:安慰。

边事:边疆事务。

挞马解里:人名。

汤药:药。

下车榜:皇帝下车后的告示。

燕民:燕地的百姓。

挠:阻挠。

山陵:皇帝的陵墓。

齐国公主:辽朝的公主。

命妇:皇帝的命妇,即皇后的亲戚。

党项:辽朝的一个少数民族。

大汉:辽朝的一个少数民族。

枢密使:辽朝官职,掌管军事。

政事令:辽朝官职,掌管政务。

大射柳:辽朝的一种仪式。

东京:辽朝的都城,今北京。

侍中:侍中,中国古代官职,为皇帝的高级顾问。

玉殿:宫殿名。

圣谷:地名。

平章事:平章事,辽朝宰相的官职。

太后:皇帝的母亲。

徽州:地名。

信州:地名。

国舅:皇帝的舅父。

耆年:老年人。

西南路招讨使:辽朝官职,掌管西南边疆军事。

大汉剑:剑名。

凝神殿:凝神殿,辽朝宫殿名。

平章耶律河阳:人名,平章,姓耶律,名河阳。

夫人:妻子的尊称。

乌骨里:人名。

御容:皇帝的容貌。

公主胡古典:人名,公主,姓胡,名古典。

国舅宰相萧婆项之子吴留:人名,吴留,是国舅宰相萧婆项之子。

天德军节度使:辽朝官职,掌管军事。

涅离:人名。

独山:地名。

西南面:辽朝的边疆地区。

大父帐太慰耶律曷鲁宁:人名,耶律曷鲁宁,大父帐太慰。

辽河:河流名。

平淀:地名。

辽兴军节度使:辽朝官职,掌管军事。

酒谷:地名。

天地:宇宙间最高的神。

东京留守:东京留守,指担任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留守的官员,负责东京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太祖庙:纪念辽朝开国皇帝的庙宇。

寡居者:寡妇。

南幸:皇帝南巡。

陵寝:皇帝的陵墓。

致享:祭祀。

枢密院:辽朝的军事机构。

沿边节将:边疆地区的将领。

律文:法律条文。

政事门下平章事:辽朝官职,相当于宰相。

萧道宁:人名,宰相。

册礼:册封的仪式。

北府司徒:辽朝官职,掌管北部政务。

司徒:辽朝官职,掌管政务。

司徒娄国:人名,司徒,姓娄,名国。

再生礼:辽朝的一种仪式。

临潢尹:辽朝官职,掌管临潢地区的政务。

褭衮:人名。

击鞠:踢球。

详稳:详稳,辽朝官职,负责管理部落。

辖马:人名。

夷离堇:夷离堇,辽朝官职,负责管理部落。

西巡:皇帝西巡。

祖陵:辽朝开国皇帝的陵墓。

怀陵:辽朝的陵墓之一。

怀州:地名。

易弓矢鞍马:交换弓箭和马匹。

赤山:地名。

熊肪:熊的脂肪。

鹿脯:鹿肉干。

政事令孙桢:人名,政事令,姓孙,名桢。

国舅小翁帐郎君桃隈:人名,桃隈,是国舅小翁帐郎君。

老翁川:地名。

司天:掌管天文观测的官员。

老人星:古代认为出现老人星是吉祥的预兆。

公主淑哥:人名,公主,姓淑,名哥。

详稳照姑:人名,详稳,姓照,名姑。

敌烈部:辽朝的一个少数民族。

叛蕃:叛变的蕃族。

燕京:辽朝的都城,今北京。

千龄节:千龄节,指辽朝的国庆节。

故于越屋只有傅导功:已故的于越,只有辅导的功绩。

林牙:辽朝的官职,掌管外交。

泮泱:人名,泮泱,是故于越屋只有傅导功的儿子。

越休哥:越休哥,即耶律休哥,辽朝名将,曾任北院大王,参与多次战争,以勇猛著称。

节度使:节度使,中国古代官职,负责军事、行政和财政,是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契丹官例:契丹官例,指契丹王朝的官制和制度。

鞍马:鞍马,指马匹和马具,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交通工具。

上京留守:上京留守,指担任上京(辽朝首都)留守的官员,负责首都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临潢尹事:临潢尹事,指担任临潢尹(今内蒙古赤峰市)的官员职务。

耶律末只:耶律末只,辽朝官员,曾任东京留守。

蒲领:蒲领,辽朝官员,曾任宣徽使。

林牙肯德:林牙肯德,辽朝官员。

旗鼓:旗鼓,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的旗帜和鼓。

银符:银符,古代用作凭证的银质印章。

观渔:观渔,指观看捕鱼活动。

挞马泺:挞马泺,辽朝时期的湖泊名。

应州:应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

宋谍者:宋谍者,宋朝的间谍。

道五台山:道五台山,指通往五台山的道路。

灵丘界:灵丘界,指灵丘地区的边界。

乾陵:乾陵,指唐高宗和武则天的陵墓。

三京:三京,指辽朝的三个首都:上京、中京、南京。

左右相:左右相,指宰相的左右副手。

左右平章事:左右平章事,指宰相的副手。

副留守判官:副留守判官,指副留守的助手。

诸道节度使判官:诸道节度使判官,指各道节度使的助手。

诸军事判官:诸军事判官,指军事部门的助手。

录事参军:录事参军,指负责记录事务的官员。

公方:公方,指公正无私的态度。

阿顺:阿顺,指迎合上级,缺乏原则。

别籍异居:别籍异居,指父母与子女分家居住。

岁贡绫锦:岁贡绫锦,指每年向朝廷进贡的绫锦等丝织品。

东幸:东幸,指皇帝到东方巡视。

玉盆湾:玉盆湾,辽朝时期的湖泊名。

浚渊:浚渊,辽朝时期的湖泊名。

刑辟:刑辟,指刑法。

台诉:台诉,指向朝廷申诉。

双溪:双溪,辽朝时期的河流名。

日月:日月,指太阳和月亮。

殿最:殿最,指最好的和最差的。

长泺:长泺,辽朝时期的湖泊名。

国舅帐:国舅帐,指国舅的帐篷,这里指国舅的府邸。

彰德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区。

萧闼览:萧闼览,辽朝官员。

耶律敌不:耶律敌不,辽朝官员。

春衣、束带:春衣、束带,指春天的衣服和腰带。

女直:女直,即女真,辽朝时期的一个民族。

契丹诸役户:契丹诸役户,指契丹族中的服役人口。

涅剌、乌隈二部:涅剌、乌隈二部,指契丹族中的涅剌部和乌隈部。

祠木叶山:祠木叶山,指在木叶山进行祭祀活动。

沿柳湖:沿柳湖,辽朝时期的湖泊名。

保静军节度使:保静军节度使,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区。

奉先军节度使:奉先军节度使,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区。

彰武军节度使:彰武军节度使,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区。

崇义军节度使:崇义军节度使,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区。

天平军节度使:天平军节度使,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区。

义成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区。

昭德军节度使:昭德军节度使,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区。

武定军节度使:武定军节度使,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区。

尚父:尚父,古代尊称宰相的官职。

东京中台省右平章事:东京中台省右平章事,辽朝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中台省的右平章事。

国舅萧道宁:国舅萧道宁,辽朝宗室,曾任国舅。

沈州军州事:沈州军州事,指沈州(今辽宁省沈阳市)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柏坡:柏坡,辽朝时期的山名。

老人星见:老人星见,指天空中出现老人星,古代认为是一种吉兆。

东京诸军:东京诸军,指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的军队。

郎君班褭:郎君班褭,辽朝官员。

东北路兵马监军:东北路兵马监军,辽朝东北路军队的监军。

婆底里:婆底里,辽朝官员的妻子。

女直宰相术不里:女直宰相术不里,女真族宰相。

东古山:东古山,辽朝时期的山名。

速撒:速撒,辽朝官员。

易鲁姑:易鲁姑,辽朝官员。

吴王稍:吴王稍,辽朝宗室,曾任吴王。

葬祭事:葬祭事,指葬礼和祭祀活动。

边民:边民,指边境地区的居民。

胡骨典:胡骨典,辽朝公主。

韩德让:韩德让,辽朝官员。

行在市易:行在市易,指在市场进行交易。

东征女直:东征女直,指对女真族的东征。

菩萨奴:菩萨奴,辽朝官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本纪-卷十-评注

这段古文记录了辽朝的宫廷政治、军事行动和地方管理,展现了当时辽朝的政治风貌和社会状况。

首句‘守于越休哥言,每岁诸节度使贡献,如契丹官例,止进鞍马,从之。’反映了辽朝对地方节度使的管理和贡献制度,强调了对契丹官例的遵循。

‘丁酉,以吴王稍为上京留守,行临潢尹事。’表明了吴王稍被任命为上京留守,负责临潢尹的事务,体现了辽朝对地方官员的任命和调动。

‘上将征高丽,亲阅东京留守耶律末只所总兵马。’说明了辽朝对高丽的征讨行动,以及皇帝亲自检阅军队的情况,体现了辽朝的军事力量。

‘十一月壬子朔,观渔挞马泺。’描述了皇帝观渔的场景,反映了辽朝宫廷生活的奢华和皇帝的游乐。

‘应州奏,获宋谍者,言宋除道五台山,将入灵丘界。’展示了辽朝与宋朝的情报战,以及辽朝对宋朝动向的密切关注。

‘上与皇太后祭乾陵,下诏谕三京左右相、左右平章事、副留守判官、诸道节度使判官、诸军事判官、录事参军等,当执公方,毋得阿顺。’体现了辽朝对官员的廉政要求和对国家政务的重视。

‘民间有父母在,别籍异居者,听邻里觉察,坐之。有孝于父母,三世同居者,旌其门闾。’反映了辽朝对孝道的重视和对社会风气的引导。

‘十二月壬午朔,谒凝神殿,遣使分祭诸陵,赐守殿官属酒。’描述了皇帝的祭祀活动,以及辽朝对祖先的敬仰。

‘是日,幸显州。丁亥,以显州岁贡绫锦分赐左右。’展示了辽朝的贡赋制度和皇帝的赏赐行为。

‘甲午,东幸。乙亥,皇太后观渔于玉盆湾。辛丑,观渔于浚渊。’反映了辽朝皇帝和皇太后的游猎生活,以及宫廷内部的互动。

‘甲辰,敕诸刑辟已结正决遣而有冤者,听诣台诉。’体现了辽朝对司法公正的追求和对冤情的关注。

‘是夕,然万鱼灯于双溪。’描绘了宫廷中的节庆场景,展现了辽朝的繁华。

‘千龄节,祭日月,礼毕,百僚称贺。’说明了辽朝的节日庆典和皇帝的权威。

‘二年春正月甲子,如长泺。’记录了皇帝的巡幸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二月癸巳,国舅帐彰德军节度使萧闼览来朝。’展示了辽朝对亲戚的重视和对地方节度使的巡视。

‘三月乙卯,划离部请今后详稳止从本部选授为宜,上曰:“诸部官惟在得人,岂得定以所部为限。”不允。’反映了辽朝对官员选拔的重视和对部族利益的平衡。

‘夏四月丁亥,宣徽使、同平章事耶律普宁、都监萧勤德献征女直捷,授普宁兼政事令,勤德神武卫大将军,各赐金器诸物。’展示了辽朝对军事功绩的奖励和对将领的重视。

‘庚寅,皇太后临决滞狱。辛卯,祭风伯。’反映了辽朝对司法和祭祀的重视。

‘五月乙卯,祠木叶山。丁丑,驻跸沿柳湖。’描述了皇帝的祭祀和巡幸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六月己卯朔,皇太后决狱,至月终。’说明了皇太后对司法的参与和对国家政务的关注。

‘秋七月癸丑,皇太后行再生礼。’展示了辽朝的宫廷礼仪和对皇太后的尊崇。

‘八月辛卯,东京留守兼侍中耶律末只奏,女直术不直、赛里等八族乞举众内附,诏纳之。’反映了辽朝对周边民族的招抚和对国家统一的追求。

‘九月戊申朔,驻跸土河。’说明了皇帝的巡幸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冬十月丁丑朔,以归化州刺史耶律普宁为彰德军节度使,右武卫大将军韩倬为彰国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兵马都指挥使。’展示了辽朝对地方官员的任命和调动。

‘十一月壬子,以枢密直学士、给事中郑嘏为儒州刺史。’反映了辽朝对地方官员的任命和选拔。

‘是月,速撒等讨阻卜,杀其酋长挞剌干。’说明了辽朝的军事行动和对周边民族的征服。

‘十二月辛丑,以翰林学士承旨马得臣为宣政殿学士,耶律颇德南京统军使,耶律瑶升大内惕隐,大仁靖东京中台省右平章事。’展示了辽朝对官员的任命和调动。

‘三年春正月丙午朔,如长泺。’记录了皇帝的巡幸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二月丙子朔,以牛藏用知枢密直学士。’说明了辽朝对官员的任命和选拔。

‘三月乙巳朔,枢密奏契丹诸役户多困乏,请以富户代之。上因阅诸部籍,涅剌、乌隈二部户少而役重,并量免之。’反映了辽朝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解决。

‘夏四月乙亥朔,祠木叶山。’描述了皇帝的祭祀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壬午,以凤州刺史赵匡符为保静军节度使。癸未,以左监门卫大将军王庭勖为奉先军节度使,彰武军节度使韩德凝为崇义军节度使。’展示了辽朝对地方官员的任命和调动。

‘五月壬子,还上京。’说明了皇帝的巡幸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癸酉,以国舅萧道宁同平章事、知沈州军州事。’反映了辽朝对亲戚的重视和对地方节度使的巡视。

‘六月甲戌朔,如柏坡。皇太后亲决滞狱。’说明了皇太后对司法的参与和对国家政务的关注。

‘乙亥,以归义军节度使王希严为兴国军节度使。’展示了辽朝对地方官员的任命和调动。

‘秋七月甲辰朔,诏诸道缮甲兵,以备东征高丽。’反映了辽朝的军事准备和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甲寅,东幸。甲子,遣郎君班褭赐秦王韩匡嗣葬物。’说明了皇帝的巡幸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丙寅,驻跸土河。以暴涨,命造船桥,明日乘步辇出听政。’展示了辽朝的宫廷生活和对自然灾害的应对。

‘老人星见。’反映了辽朝对天文现象的关注。

‘丁卯,遣使阅东京诸军兵器及东征道路。’说明了辽朝对军事装备和后勤保障的重视。

‘以平章事萧道宁为昭德军节度使,武定军节度使、守司空兼政事令郭袭为天平军节度使,大同军节度使、守太子太师兼政事令刘延构为义成军节度使,赠尚父秦王韩匡嗣尚书令。’展示了辽朝对地方官员的任命和调动。

‘八月癸酉朔,以辽泽沮洳,罢征高丽。’说明了辽朝对军事行动的调整和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命枢密使耶律斜轸为都统,驸马都尉萧恳德为监军,以兵讨女直。’反映了辽朝的军事行动和对周边民族的征服。

‘丁丑,次藁城。庚辰,至显州,谒凝神殿。’说明了辽朝的军事行动和皇帝的巡幸活动。

‘辛巳,幸乾州,观新宫。癸未,谒乾陵。’描述了皇帝的巡幸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甲申,命南、北面臣僚分巡山陵林木,及令乾、显二州上所部里社之数。’反映了辽朝对山陵和土地管理的重视。

‘丙戌,北皮室详稳进勇敢士七人。’展示了辽朝对士兵的选拔和对军事力量的重视。

‘戊子,故南院大王谐领已里婉妻萧氏奏夫死不能葬,诏有司助之。’反映了辽朝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解决。

‘庚辰,东征都统所奏路尚陷泞,未可进讨,诏俟泽涸深入。’说明了辽朝对军事行动的调整和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癸巳,皇太后谒显陵。庚子,谒乾陵。’描述了皇帝和皇太后的祭祀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辛丑,西幸。’说明了皇帝的巡幸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闰九月癸酉,命邢抱朴勾检显陵。’反映了辽朝对山陵的重视和对官员的任命。

‘丙子,行次海上。’说明了皇帝的巡幸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庚辰,重九,骆驼山登高,赐群臣菊花酒。’描述了辽朝的节日庆典和皇帝的赏赐行为。

‘辛巳,诏谕东征将帅,乘水涸进讨。’说明了辽朝对军事行动的调整和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丙申,女直宰相术不里来贡。’反映了辽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和对贡赋的重视。

‘戊戌,驻跸东古山。’说明了皇帝的巡幸活动,以及辽朝的宫廷礼仪。

‘己亥,速撒奏术不姑诸部至近淀,夷离堇易鲁姑请行俘掠,上曰:“诸部于国无恶,何故俘掠,徒生事耳。”不允。’反映了辽朝对周边民族的宽容和对国家利益的考虑。

‘冬十一月甲戌,诏吴王稍领秦王韩匡嗣葬祭事。’说明了辽朝对皇室成员的葬祭活动的重视。

‘丁丑,诏以东北路兵马监军妻婆底里存抚边民。’反映了辽朝对边境地区的管理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

‘戊寅,赐公主胡骨典葬夫金帛、工匠。’展示了辽朝对皇室成员的关怀和对工匠的重视。

‘辛卯,以韩德让兼政事令。’说明了辽朝对官员的任命和选拔。

‘癸巳,禁行在市易布帛不中尺度者。’反映了辽朝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对商业活动的规范。

‘丙申,东征女直,都统萧闼览、菩萨奴以行军所经地里、物产来上。’说明了辽朝的军事行动和对战场的了解。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本纪-卷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51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