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九-原文
中京道
中京大定府,虞为营州,夏属冀州,周在幽州之分。
秦郡天下,是为辽西。
汉为新安平县。
汉末步奚居之,幅员千里,多大山深谷,阻险足以自固。
魏武北征,纵兵大战,降者一十余万,去之松漠。
其后拓拔氏乘辽建牙于此,当饶乐河水之南,温渝河水之北。
唐太宗伐高丽,驻跸于此。
部帅苏支从征有功,奚长可度率众内附,为置饶乐都督府。
咸通以后,契丹始大,奚族不敢复抗。
太祖建国,举族臣属。
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阙之状,因议建都。
择良工于燕、蓟,董役二岁,郛郭、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拟神都之制。
统和二十四年,五帐院进故奚王牙帐地。
二十五年,城之,实以汉户,号曰中京,府曰大定。
皇城中有祖庙,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
城池湫湿,多凿井泄之,人以不便。
大同驿以待宋使,朝天馆待新罗使,来宾馆待夏使。
有七金山、马盂山、双山、松山、土河。
统州十、县九:
大定县。白霫故地。以诸国俘户居之。
长兴县。本汉宾从县。以诸部人居之。
富庶县。本汉新安平地,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劝农县。本汉宾从县地。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文定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升平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归化县。本汉柳城县地。
神水县。本汉徒河县地。开泰二年置。
金源县。本唐青山县境。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恩州,怀德军,下,刺史。本汉新安平县地。太宗建州。开泰中,以渤海户实之。初隶永兴宫,后属中京。统县一:
恩化县。开泰中渤海人户置。
惠州,惠和军,中,刺史。本唐归义州地。太祖俘汉民数百户兔鹿山下,创城居之,置州。属中京,统县一:
惠和县。圣宗迁上京惠州民,括诸宫院落帐户置。
高州,观察。唐信州之地。万岁通天元年,以契丹室活部置。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以俘户置高州。有平顶山、滦河。属中京。统县一:
三韩县,辰韩为扶余,弁韩为新罗,马韩为高丽。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俘三国之遗人置县。户五千。
武安州,观察。唐沃州地。太祖俘民居木叶山下,因建城以迁之,号杏埚新城。复以辽西户益之,更曰新州。统和八年改今名。初刺史,后升。有黄柏岭、袅罗水、个没里水。属中京。统县一:
沃野县。
利州,中、观察。本中京阜俗县。统和二十六年置刺史州,开泰元年升。属中京。统县一:
阜俗县。唐末,契丹渐炽,役使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置县。初隶彰愍宫,更隶中京。后置州,仍属中京。
榆州,高平军,下,刺史。本汉临渝县地。后隶右北平骊城县。唐载初二年,析慎州置黎州,处靺鞨部落,后为奚人所据。太宗南征,横帐解里以所俘镇州民置州,开泰中没入。属中京。统县二:
和众县。本新黎县地。
永和县。本汉昌城县地。统和二十二年置。
泽州,广济军,下,刺史。本汉土垠县地。太祖俘蔚州民,立寨居之,采炼陷河银冶。隶中京留守司。开泰中置泽州。有松亭关、神山、九宫岭、石子岭、泺河、撒河。属中京。统县二:
神山县。神山在西南。
滦河县。本汉徐无县地。属永兴宫。
北安州,兴化军,上,刺史。本汉女祁县地,属上谷郡。晋为冯跋所据。唐为奚王府西省地。圣宗以汉户置北安州。属中京。统县一:
兴化县。本汉且居县地。
潭州,广润军,下,刺史。本中京之龙山县,开泰中置州,仍属中京。统县一:
龙山县。本汉交黎县地。开泰二年以习家寨置。
松山州,胜安地,下,刺史。开泰中置。统和八年省,复置。属中京。统县一:
松山县。本汉文成县地。边松漠,商贾会冲。开泰二年置县。有松山川。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门,至望京馆。
五十里至顺州。
七十里至檀州,渐入山。
五十里至金沟馆。
将至馆,川原平旷,谓之金沟淀。
自此入山,诘曲登陟,无复里堠,但以马行记日,约其里数。
九十里至古北口,两傍峻崖,仅容车轨。
又度德胜岭,盘道数层,俗名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
过雕窠岭、偏枪岭,四十里至如来馆。
过乌泺河,东有滦州,又过摸斗岭,一名渡云岭,芹菜岭,七十里至柳河馆。
松亭岭甚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
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
八十里至鹿儿峡馆。
过虾蟆岭,九十里至铁桨馆。
过石子岭,自此渐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馆。
八十里至通天馆,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
城垣卑小,方圆才四里许。
门但重屋,无筑阇之制。
南门曰朱夏,门内通步廊,多坊门。
又有市楼四:曰天方、大衢、通闤、望阙。
次至大同馆。
其门正北曰阳德、阊阖。
城内西南隅冈上有寺。
城南有园圃,宴射之所。
自过古北口,居人草庵板屋,耕种,但无桑柘;所种皆从垅上,虞吹沙所壅。
山中长松郁然,深谷中时见畜牧牛马橐驼,多青羊黄豕。
成州,兴府军,节度。晋国长公主以媵户置,军曰长庆,隶上京。复改军名。统县一:
同昌县。
兴中府。
本霸州彰武军,节度。
古孤竹国。
汉柳城县地。
慕容皝以柳城之北,龙山之南,福德之地,乃筑龙城,构宫庙,改柳城为龙城县,遂迁都,号曰和龙宫。
慕容垂复居焉,后为北跋所灭。
元魏取为辽西郡。
隋平高保宁,置营州。
炀帝废州置柳城郡。
唐武德初改营州总管府,寻为都督府。
万岁通天中,陷李万荣。
神龙初,移府幽州。
开元四年,复治柳城。
八年,西徙渔阳。
十年,还柳城。
后为奚所据。
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将建城,命韩知方择其处。
乃完葺柳城,号霸州彰武军,节度。
统和中,制置建、霸、宜、锦、白川等五州。
寻落制置,隶积庆宫。
后属兴圣宫。
重熙十年升兴中府。
有大华山、小华山、香高山、麝香崖,天授皇帝刻石在焉,驻龙峪、神射泉、小灵河。
统州二、县四:
兴中县。
本汉柳城县地。
太祖掠汉民居此,建霸城县。
重熙中置府,更名。
营丘县。
析霸城置。
象雷县。
开泰二年以麦务川置。
初隶中京。
后属。
闾山县。
本汉且虑县。
开泰二年以罗家军置。
隶中京,后属。
安德州,化平军,下,刺史。
以霸州安德县置,来属。
统县一:安德县。
统和八年析霸城东南龙山徒河境户置。
初隶乾州,更属霸州,置州来属。
黔州,阜昌军,下,刺史。
本汉辽西郡地。
太祖平渤海,以所俘户居之,隶黑水河提辖司。
安帝置州,析宜、霸二州汉户益之。
初隶永兴宫,更隶中京,后置府,来属。
统县一:盛吉县。
太祖平渤海,俘兴州盛吉县民来居,因置县。
宜州,崇义军,上,节度。
本辽西累县地。
东丹王每秋畋于此。
兴宗以定州俘户建州。
有坟山,松柏连亘百余里,禁樵采,浚河,累石为堤。
隶积庆宫。
统县二:
弘政县。
世宗以定州俘户置。
民工织纴,多技巧。
闻义县。
世宗置。
初隶海北州,后来属。
锦州,临海军,中,节度。
本汉辽东无虑县。
慕容皝置西乐县。
太祖以汉俘建州。
有大胡僧山、小胡僧山、大查牙山、小查牙山、淘河岛。
隶弘义宫。
统州一、县二:
永乐县。
安昌县。
岩州,保肃军,下,刺史。
本汉海阳县地。
太祖平渤海,迁汉户杂居兴州境,圣宗于此建城焉。
隶弘义宫,来属。
统县一:兴城县。
川州,长宁军,中,节度。
本唐青山州地。
太祖弟明王安端置。
会同三年,诏为白川州。
安端子察割以大逆诛,没入,省曰川州。
初隶崇德宫,统和中属文忠王府。
统县三:
弘理县。
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户置。
咸康县。
宜民县。
统和中置。
建州,保静军,上,节度。
唐武德中,置昌乐县。
太祖完葺故垒,置州。
汉乾祐元年,故石晋太后诣世宗,求于汉城侧耕垦自赡。
许于建州南四十里给地五十顷,营构房室,创立宗庙。
州在灵河之南,屡遭水害,圣宗迁于河北康崇州故城。
初名武宁军,隶永兴宫,后属敦睦宫。
统县二:
永霸县。
永康县。
本唐昌黎县地。
来州,归德军,下,节度。
圣宗以女直五部岁饥来归,置州居之。
初刺史,后升。
隶永兴宫。
有三州山、六州山、五脂山。
统州二、县一:
来宾县。
本唐来远县地。
隰州,平海军,下,刺史。
慕容皝置集宁县。
圣宗括帐户迁信州,大雪不能进,建城于此,置焉。
隶兴圣宫,来属。
统县一:海浜县。
本汉县。
濒海,地多碱卤,置盐场于此。
迁州,兴善军,下,刺史。
本汉阳乐县地。
圣宗平大延琳,迁归州民置,来属。
有箭笴山。
统县一:迁民县。
润州,海阳军,下,刺史。
圣宗平大延琳,迁宁州之民居此,置州。
统县一:
海阳县。
本汉阳乐县地,迁润州,本东京城内渤海民户,因叛,移于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九-译文
中京道
中京大定府,古时称为营州,夏朝时属于冀州,周朝时属于幽州的一部分。秦朝统一天下后,这里被称为辽西。汉朝时称为新安平县。汉朝末年,步奚人居住于此,这里地域辽阔,多高山深谷,地势险要足以自守。魏武帝曹操北征时,大举进军,大战一场,投降的士兵有十多万,被迁移到松漠地区。之后,拓跋氏在这里建立牙帐,位于饶乐河以南,温渝河以北。唐太宗李世民讨伐高丽时,曾在此驻扎。部将苏支因随军有功,奚族长可度率领部众归附,朝廷在此设立饶乐都督府。咸通年间以后,契丹开始强大,奚族不敢再反抗。太祖建国后,整个奚族都臣服。圣宗皇帝曾经经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向南望去,云气中有城郭楼阙的形状,因此商议在此建都。在燕、蓟地区挑选优秀工匠,监督工程两年,建成了城池、宫掖、楼阁、府库、市场、廊庑等,参照了神都的制度。统和二十四年,五帐院将故奚王牙帐地献给朝廷。二十五年,修建城墙,安置了汉族居民,命名为中京,府名为大定。皇城中有祖庙,景宗皇帝、承天皇后御容殿。城池地势低洼潮湿,多挖井排水,但人们认为不方便。大同驿站用于接待宋朝使者,朝天馆用于接待新罗使者,来宾馆用于接待夏使者。有七金山、马盂山、双山、松山、土河。统州十个、县九个:
大定县。白霫故地。以诸国俘户居之。
长兴县。本汉宾从县。以诸部人居之。
富庶县。本汉新安平地,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劝农县。本汉宾从县地。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文定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升平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归化县。本汉柳城县地。
神水县。本汉徒河县地。开泰二年置。
金源县。本唐青山县境。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恩州,怀德军,下,刺史。本汉新安平县地。太宗建州。开泰中,以渤海户实之。初隶永兴宫,后属中京。统县一:恩化县。开泰中渤海人户置。
惠州,惠和军,中,刺史。本唐归义州地。太祖俘汉民数百户兔鹿山下,创城居之,置州。属中京,统县一:惠和县。圣宗迁上京惠州民,括诸宫院落帐户置。
高州,观察。唐信州之地。万岁通天元年,以契丹室活部置。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以俘户置高州。有平顶山、滦河。属中京。统县一:三韩县,辰韩为扶余,弁韩为新罗,马韩为高丽。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俘三国之遗人置县。户五千。
武安州,观察。唐沃州地。太祖俘民居木叶山下,因建城以迁之,号杏埚新城。复以辽西户益之,更曰新州。统和八年改今名。初刺史,后升。有黄柏岭、袅罗水、个没里水。属中京。统县一:沃野县。
利州,中、观察。本中京阜俗县。统和二十六年置刺史州,开泰元年升。属中京。统县一:阜俗县。唐末,契丹渐炽,役使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置县。初隶彰愍宫,更隶中京。后置州,仍属中京。
榆州,高平军,下,刺史。本汉临渝县地。后隶右北平骊城县。唐载初二年,析慎州置黎州,处靺鞨部落,后为奚人所据。太宗南征,横帐解里以所俘镇州民置州,开泰中没入。属中京。统县二:和众县。本新黎县地。永和县。本汉昌城县地。统和二十二年置。
泽州,广济军,下,刺史。本汉土垠县地。太祖俘蔚州民,立寨居之,采炼陷河银冶。隶中京留守司。开泰中置泽州。有松亭关、神山、九宫岭、石子岭、泺河、撒河。属中京。统县二:神山县。神山在西南。滦河县。本汉徐无县地。属永兴宫。
北安州,兴化军,上,刺史。本汉女祁县地,属上谷郡。晋为冯跋所据。唐为奚王府西省地。圣宗以汉户置北安州。属中京。统县一:兴化县。本汉且居县地。
潭州,广润军,下,刺史。本中京之龙山县,开泰中置州,仍属中京。统县一:龙山县。本汉交黎县地。开泰二年以习家寨置。
松山州,胜安地,下,刺史。开泰中置。统和八年省,复置。属中京。统县一:松山县。本汉文成县地。边松漠,商贾会冲。开泰二年置县。有松山川。
宋王曾《上契丹事》曰:出燕京北门,至望京馆。五十里至顺州。七十里至檀州,渐入山。五十里至金沟馆。将至馆,川原平旷,谓之金沟淀。自此入山,道路曲折,难以计里,只能以马行记日,估算里程。九十里至古北口,两侧山崖陡峭,仅能容车轨。再过德胜岭,道路盘旋数层,俗称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越过雕窠岭、偏枪岭,四十里至如来馆。越过乌泺河,东有滦州,再过摸斗岭,又名渡云岭、芹菜岭,七十里至柳河馆。松亭岭非常险峻,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向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八十里至鹿儿峡馆。越过虾蟆岭,九十里至铁桨馆。越过石子岭,从此开始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馆。八十里至通天馆,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城墙低矮,周长仅四里左右。城门只有两层房屋,没有建造阁楼。南门叫朱夏,门内有步行廊,多坊门。还有四座市楼:天方、大衢、通闤、望阙。接着到大同馆。大门正北叫阳德、阊阖。城内西南角的山上有寺庙。城南有园林,是宴射的地方。从古北口开始,居民住草屋,种植农作物,但没有桑树和柞树;种植的作物都是从高处种下,防止沙尘淤积。山中长满了松树,深谷中时常可见放牧的牛马骆驼,有很多青羊和黄猪。
成州,兴府军,节度。晋国长公主以媵户置,军曰长庆,隶上京。复改军名。统县一:同昌县。
兴中府。原本是霸州的彰武军,是节度使的辖区。古代是孤竹国。汉朝时是柳城县的地域。慕容皝认为柳城北边,龙山西边,是一块福德之地,于是建造了龙城,建造了宫殿和庙宇,将柳城改为龙城县,随后迁都于此,称为和龙宫。慕容垂后来也居住在这里,后来被北魏所灭。元魏将其设为辽西郡。隋朝平定高保宁后,设立营州。隋炀帝废除州制,设立柳城郡。唐朝武德初年改营州为总管府,不久后改为都督府。万岁通天年间,被李万荣攻陷。神龙初年,迁至幽州。开元四年,再次治理柳城。开元八年,西迁至渔阳。开元十年,又回到柳城。后来被奚族占据。太祖平定奚族,并俘虏了燕地居民,准备建立城池,命令韩知方选择地点。于是修缮了柳城,称为霸州彰武军,设节度使。统和年间,设立建州、霸州、宜州、锦州、白川州等五州。不久取消制置,隶属于积庆宫。后来隶属于兴圣宫。重熙十年升为兴中府。有大华山、小华山、香高山、麝香崖,天授皇帝在这里刻石,驻扎在龙峪、神射泉、小灵河。统辖两个州、四个县:
兴中县。原本是汉朝柳城县的地域。太祖攻掠汉人居民,在这里建立了霸城县。重熙年间设立府,改名为兴中县。
营丘县。从霸城县分置。
象雷县。开泰二年以麦务川设立。最初隶属于中京,后来归属。
闾山县。原本是汉朝且虑县。开泰二年以罗家军设立。隶属于中京,后来归属。
安德州,化平军,下辖,设刺史。以霸州安德县设立,归属。
黔州,阜昌军,下辖,设刺史。原本是汉朝辽西郡的地域。太祖平定渤海,将所俘虏的居民安置于此,隶属于黑水河提辖司。安帝设立州,从宜州、霸州分出汉朝居民增加。
宜州,崇义军,上等,设节度使。原本是辽西累县的地域。东丹王每年秋天在这里狩猎。兴宗以定州的俘虏建立州。有坟山,松柏连绵一百多里,禁止砍伐,疏通河流,堆砌石堤。隶属于积庆宫。
锦州,临海军,中等,设节度使。原本是汉朝辽东无虑县。慕容皝设立西乐县。太祖以汉人俘虏建立州。有大胡僧山、小胡僧山、大查牙山、小查牙山、淘河岛。隶属于弘义宫。
岩州,保肃军,下辖,设刺史。原本是汉朝海阳县的地域。太祖平定渤海,将汉人居民迁移到兴州境内,圣宗在这里建立城池。隶属于弘义宫,归属。
川州,长宁军,中等,设节度使。原本是唐朝青山州的地域。太祖的弟弟明王安端设立。会同三年,诏令改为白川州。安端之子察割因大逆被诛,财产没收,省称川州。最初隶属于崇德宫,统和年间归属文忠王府。
建州,保静军,上等,设节度使。唐朝武德年间,设立昌乐县。太祖修缮旧堡垒,设立州。汉乾祐元年,故石晋太后到世宗那里,请求在汉城旁边耕种自给。世宗答应在建州南边四十里给地五十顷,建造房屋,建立宗庙。州位于灵河之南,多次遭受水灾,圣宗迁至河北康崇州故城。最初名为武宁军,隶属于永兴宫,后来归属敦睦宫。
来州,归德军,下辖,设节度使。圣宗因为女真五部每年饥荒归附,设立州安置他们。最初设刺史,后来升为节度使。隶属于永兴宫。有三州山、六州山、五脂山。
隰州,平海军,下辖,设刺史。慕容皝设立集宁县。圣宗清查户籍,迁移信州,大雪不能前进,在这里建立城池,设立州。隶属于兴圣宫,归属。
迁州,兴善军,下辖,设刺史。原本是汉朝阳乐县的地域。圣宗平定大延琳,将归州居民迁移到这里,归属。
润州,海阳军,下辖,设刺史。圣宗平定大延琳,将宁州的居民迁移到这里,设立州。
海阳县。原本是汉朝阳乐县的地域,迁至润州,原本是东京城内渤海民户,因为叛乱,迁移到这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九-注解
中京道:中京道是辽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辽朝的中央地带,因此得名。
营州:古代地名,位于辽西地区,是隋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单位。
冀州:冀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一带。
幽州:古代地名,位于今北京市一带,是唐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单位。
辽西:辽西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地区,位于辽朝的西部边疆。
新安平县:新安平县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县,位于今河北省一带。
步奚:步奚是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之一。
拓拔氏:拓拔氏是鲜卑族的一支,后来建立了北魏。
饶乐河水:饶乐河是辽朝时期的一条河流,位于今内蒙古地区。
温渝河水:温渝河是辽朝时期的一条河流,位于今内蒙古地区。
唐太宗: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名李世民。
奚长可度:奚长可度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奚族首领。
咸通:咸通是唐朝的一个年号。
契丹:契丹是辽朝的建立者,原为游牧民族。
太祖:指辽朝的创始人耶律阿保机。
圣宗:辽朝的第四位皇帝,耶律隆绪。
神都:神都是古代对洛阳的别称,因洛阳曾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朝的都城。
五帐院:五帐院是辽朝时期的行政单位,相当于州。
汉户:汉户是指汉族的居民。
祖庙:祖庙是古代用来供奉祖先的庙宇。
景宗:景宗是辽朝的第三位皇帝,名耶律贤。
承天皇后:承天皇后是辽朝的皇后,名萧氏。
郛郭:郛郭是指城墙。
宫掖:宫掖是指皇宫。
楼阁:楼阁是指高楼。
府库:府库是指官府的仓库。
市肆:市肆是指市场。
廊庑:廊庑是指走廊和房屋。
统州:统州是指一个州所管辖的县。
县:县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单位。
怀德军:怀德军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单位。
刺史: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州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太宗:太宗是辽朝的第二位皇帝,名耶律德光。
渤海户:渤海户是指渤海国的居民。
永兴宫:辽朝时期的宫殿。
右北平骊城县:右北平骊城县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县。
黎州:黎州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州。
靺鞨部落:靺鞨部落是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之一。
横帐解里:横帐解里是辽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镇州民:镇州民是指镇州的居民。
没入:没入是指被没收。
神山县:神山县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县。
滦河县:滦河县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县。
上谷郡:上谷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
冯跋:冯跋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的建立者。
女祁县:女祁县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县。
龙山县:龙山县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县。
习家寨:习家寨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地方。
松山州:松山州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州。
松山县:松山县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县。
宋王曾:宋王曾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燕京:燕京是辽朝的都城,即今天的北京。
望京馆:望京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顺州:顺州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州。
檀州:檀州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州。
金沟馆:金沟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古北口:古北口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关口。
德胜岭:德胜岭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山岭。
新馆:新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雕窠岭:雕窠岭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山岭。
偏枪岭:偏枪岭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山岭。
如来馆:如来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乌泺河:乌泺河是辽朝时期的一条河流。
滦州:滦州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州。
摸斗岭:摸斗岭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山岭。
渡云岭:渡云岭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山岭。
芹菜岭:芹菜岭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山岭。
柳河馆:柳河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松亭岭:松亭岭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山岭。
打造部落馆:打造部落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牛山馆:牛山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鹿儿峡馆:鹿儿峡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铁桨馆:铁桨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富谷馆:富谷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通天馆:通天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中京大定府:中京大定府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府。
城垣:城垣是指城墙。
坊门:坊门是指城市中的门。
市楼:市楼是指市场中的楼。
大同馆:大同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驿站。
阳德:阳德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阊阖:阊阖是指城门。
园圃:园圃是指园林。
草庵板屋:草庵板屋是指用草和木板搭建的简易房屋。
桑柘:桑柘是指桑树和柘树,古代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垅上:垅上是指田地的高处。
虞吹沙:虞吹沙是指风吹沙土。
郁然:郁然是指茂盛的样子。
橐驼:橐驼是指骆驼。
青羊黄豕:青羊黄豕是指青色的羊和黄色的猪。
成州:成州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州。
兴府军:兴府军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军事行政单位。
节度: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晋国长公主:晋国长公主是辽朝时期的一位公主。
媵户:媵户是指陪嫁的奴仆。
长庆:长庆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年号。
兴中府:古代地名,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一带,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
霸州彰武军:辽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负责军事防御和行政管理。
孤竹国:古代国家,位于辽西地区,是辽朝的前身之一。
柳城县:古代地名,位于辽西地区,是辽朝早期的一个行政单位。
慕容皝: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建立者之一,曾在此地建立龙城。
龙城:古代城市,位于辽西地区,是慕容皝所建,后成为辽朝的都城。
和龙宫:古代宫殿,位于龙城,是辽朝的皇宫。
慕容垂:十六国时期后燕的建立者,曾居住于此。
北跋:古代民族,曾灭掉后燕。
元魏:即北魏,古代北方的一个强大国家。
辽西郡:北魏时期的郡名,位于辽西地区。
隋平高保宁:隋朝时期的一次平定叛乱的行动。
炀帝: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
柳城郡:隋朝时期的郡名,位于辽西地区。
唐武德初:唐朝建立初期,公元618年。
营州总管府:唐朝时期的行政单位,负责营州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都督府:唐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事务。
万岁通天中:唐朝时期的一个年号,大约在公元696年至697年之间。
李万荣:唐朝时期的一个人物,与万岁通天中有关。
神龙初:唐朝时期的一个年号,大约在公元705年至707年之间。
开元四年:唐朝时期的一个年号,大约在公元716年至721年之间。
渔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一带。
奚:古代民族,曾居住在辽西地区。
韩知方:辽朝时期的一个人物,曾参与城市规划。
统和中:辽朝时期的一个年号,大约在公元988年至1001年之间。
建、霸、宜、锦、白川等五州:辽朝时期的五个州名。
积庆宫:辽朝时期的宫殿,位于辽西地区。
兴圣宫:辽朝时期的宫殿。
重熙十年:辽朝时期的一个年号,大约在公元1031年至1035年之间。
大华山、小华山、香高山、麝香崖:辽西地区的山脉和山崖。
天授皇帝:指辽朝的皇帝耶律德光。
龙峪、神射泉、小灵河:辽西地区的地名。
统州二、县四:辽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单位,包括两个州和四个县。
兴中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营丘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象雷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闾山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安德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化平军:辽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
辽西郡地:辽西地区的古代地名。
黑水河提辖司:辽朝时期的行政单位。
中京:辽朝时期的都城,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一带。
弘政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闻义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锦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临海军:辽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
辽东无虑县:辽东地区的古代地名。
弘义宫:辽朝时期的宫殿。
永乐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安昌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岩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保肃军:辽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
汉海阳县地:汉代的海阳县地区。
兴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川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长宁军:辽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
青山州:唐代的青山州地区。
崇德宫:辽朝时期的宫殿。
文忠王府:辽朝时期的王府。
弘理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咸康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宜民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建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保静军:辽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
昌乐县:唐代的昌乐县地区。
汉乾祐元年:汉代的乾祐元年,大约在公元948年。
石晋太后:石晋时期的太后。
敦睦宫:辽朝时期的宫殿。
永霸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永康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来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归德军:辽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
女直五部:女真族的五个部落。
三州山、六州山、五脂山:辽西地区的山脉。
来宾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隰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平海军:辽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
集宁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信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海浜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迁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兴善军:辽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
阳乐县:汉代的阳乐县地区。
箭笴山:辽西地区的山脉。
迁民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润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海阳军:辽朝时期的军事行政单位。
宁州:辽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海阳县:辽朝时期的一个县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九-评注
兴中府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和军事制度的演变。从古孤竹国到元魏时期的辽西郡,再到隋唐时期的营州、柳城郡,每一朝代的更迭都伴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
慕容皝筑龙城,改柳城为龙城县,迁都于此,显示了古代帝王对吉祥之地的重视。龙城作为政治、军事中心,其地理位置的选择体现了古代地理观念和风水学说的影响。
唐武德初改营州总管府为都督府,显示了唐朝对地方军事管理的加强。万岁通天中,陷李万荣,说明地方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神龙初,移府幽州,再到开元年间多次迁徙,反映了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灵活性和对边疆稳定的重视。奚族的占据,也说明了边疆地区民族关系的复杂性。
太祖平定奚族,俘获燕民,重建城池,命名霸州彰武军,体现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对军事防御的重视。统和中,制置建、霸、宜、锦、白川等五州,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的加强。
各州的设立,如兴中县、营丘县、象雷县等,不仅体现了对古代地理的细致划分,也反映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多样性。
安德州、黔州、宜州等地的设立,反映了辽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对不同民族的管理。如太祖平渤海,以俘户居之,体现了对边疆地区民族融合的尝试。
锦州、川州、建州等地的设立,反映了辽朝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利用。如川州初隶崇德宫,后属文忠王府,显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军事、政治的调整。
各州的统县情况,如永乐县、安昌县、海阳县等,反映了辽朝对地方行政的细致管理。如海阳县的设立,体现了对边疆地区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总体来看,这段古文内容丰富,涉及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