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三十-原文
征商之法,则自太祖置羊城于炭山北,起榷务以通诸道市易。
太宗得燕,置南京,城北有市,百物山偫,命有司治其征;余四京及它州县货产懋迁之地,置亦如之。
东平郡城中置看楼,分南、北市,禺中交易市北,午漏下交易市南。
雄州、高昌、渤海亦立互市,以通南宋西北诸部、高丽之货,故女直以金、帛、布、蜜、蜡诸药材,及铁离、靺鞨、于厥等部以蛤珠、青鼠、貂鼠、胶鱼之皮、牛羊驼马、毳罽等物,来易于辽者,道路繦属。
圣宗统和初,燕京留守司言,民艰食,请弛居庸关税,以通山西籴易。
又令有司谕诸行宫,布帛短狭不中尺度者,不鬻于市。
明年,诏以南、北府市场人少,宜率当部车百乘赴集。
开奇峰路以通易州贸易。
二十三年,振武军及保州并置榷场。
时北院大王耶律室鲁以俸羊多阙,部人贫乏,请以羸老之羊及皮毛易南中之绢,上下为便。
至天祚之乱,赋敛既重,交易法坏,财日匮而民日困矣。
盐策之法,则自太祖以所得汉民数多,即八部中分古汉城别为一部治之。
城在炭山南,有盐池之利,即后魏滑盐县也,八部皆取食之。
及征幽、蓟还,次于鹤剌泺,命取盐给军。
自后泺中盐益多,上下足用。
会同初,太宗有大造于晋,晋献十六州地,而瀛、莫在焉,始得河间煮海之利,置榷盐院于香河县,于是燕、云迤北暂食沧盐。
一时产盐之地如渤海、镇城、海阳、丰州、阳洛城、广济湖等处,五京计司各以其地领之。
其煎取之制,岁出之额,不可得而详矣。
坑冶,则自太祖始并室韦,其地产铜、铁、金、银,其人善作铜铁器。
又有曷术部者多铁,“曷术”,国语铁也。
部置三冶:曰柳湿河,曰三黜古斯,曰手山。
神册初,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
东平县本汉襄平县故地,产铁矿,置采炼者三百户,随赋供纳。
以诸坑冶多在国东,故东京置户部司,长春州置钱帛司。
太祖征幽、蓟,师还,次山麓,得银、铁矿,命置冶。
圣宗太平间,于潢河北阴山及辽河之源,各得金、银矿,兴冶采炼。
自此以讫天祚,国家皆赖其利。
鼓铸之法,先代撒剌的为夷离堇,以土产多铜,始造钱币。
太祖袭而用之,遂致富强,以开帝业。
太宗置五冶太师,以总四方钱铁。
石敬瑭又献沿边所积钱,以备军实。
景宗以旧钱不足于用,始铸乾亨新钱,钱用流布。
圣宗凿大安山,取刘守光所藏钱,散诸五计司,兼铸太平钱,新旧互用。
由是国家之钱,演迤域中。
所以统和出内藏钱,赐南京诸军司。
开泰中诏诸道,贫乏百姓,有典质男女,计备价日以十文,折尽还父母。
每岁春秋,以官钱宴飨将士,钱不胜多,故东京所铸至清宁中始用。
是时,诏禁诸路不得货铜铁,以防私铸,又禁铜铁卖入回鹘,法益严矣。
道宗之世,钱有四等:曰咸雍,曰大康,曰大安,曰寿隆,皆因改元易名。
其肉好、铢数亦无所考。
第诏杨遵勖征户部逋户旧钱,得四十余万繦,拜枢密直学士;刘伸为户部使,岁入羡余钱三十万繦,擢南院枢密使。
其以灾沴,出钱以振贫乏及诸宫分边戍人户。
是时,虽未有贯朽不可较之积,亦可谓富矣。
至其末年,经费浩穰,鼓铸仍旧,国用不给。
虽以海云佛寺千万之助,受而不拒,寻禁民钱不得出境。
天祚之世,更铸乾统、天庆二等新钱,而上下穷困,府库无余积。
始太祖为迭烈府夷离堇也,惩遥辇氏单弱,于是抚诸部,明赏罚,不妄征讨,因民之利而利之,群牧蕃息,上下给足。
及即位,伐河东,下代北郡县,获牛、羊、驼、马十余万。
枢密使耶律斜轸讨女直,复获马二十余万,分牧水草便地,数岁所增不胜算。
当时括富人马不加多,赐大、小鹘军万余匹不加少,盖畜牧有法然也。
咸雍五年,萧陶隗为马群太保,上书犹言群牧名存实亡,上下相欺,宜括实数以为定籍。
厥后东丹国岁贡千匹,女直万匹,直不古等国万匹,阻卜及吾独婉、惕德各二万匹,西夏、室韦各三百匹,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奴里、铁骊等诸部三百匹;仍禁朔州路羊马入宋,吐浑、党项马鬻于夏。
以故群牧滋繁,数至百有余万,诸司牧官以次进阶。
自太祖及兴宗垂二百年,群牧之盛如一日。
天祚初年,马犹有数万群,每群不下千匹。
祖宗旧制,常选南征马数万疋,牧于雄、霸、清、沧间,以备燕、云缓急;复选数万,给四时游畋;馀则分地以牧。
法至善也。
至末年,累与金战,番汉战马损十六七,虽增价数倍,竟无所买,乃冒法买官马从军。
诸群牧私卖日多,畋猎亦不足用,遂为金所败。
弃众播迁,以讫于亡。
松漠以北旧马,皆为大石林牙所有。
辽之食货其可见者如是耳。
至于邻国岁币,诸属国岁贡土宜,虽累朝军国经费多所仰给,然非本国所出,况名数已见《本纪》,兹不复载。
夫冀北宜马,海滨宜盐,无以议为。
辽地半沙碛,三时多寒,春秋耕获及其时,黍稌高下因其地,盖不得与中土同矣。
然而辽自初年,农谷充羡,振饥恤难,用不少靳,旁及邻国,沛然有馀,果何道而致其利欤?
此无他,劝课得人,规措有法故也。
世之论钱币者,恒患其重滞之难致,鼓铸之弗给也,于是楮币权宜之法兴焉。
西北之通舟楫,比之东南,十才一二。
辽之方盛,货泉流衍,国用以殷,给戍赏征,赐与亿万,未闻有所谓楮币也,又何道而致其便欤?
此无他,旧储新铸,并听民用故也。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
人力苟至,一夫犹足以胜时灾,况为国乎!
以是知善谋国者,有道以制天时、地利之宜,无往而不遂其志。
食莫大于谷,货莫大于钱,特志二者,以表辽初用事之臣,亦善裕其国者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三十-译文
征收商业税的法律,是从太祖在炭山北边设立羊城开始,设立榷务来打通各道的市场交易。
太宗得到燕地后,设立南京,城北有市场,各种货物堆积如山,命令官吏征收税收;其余四京和其他州县的货物交易之地,也照此办理。
在东平郡城中设立看楼,分为南、北市场,中午前在北市场交易,中午后在南市场交易。
雄州、高昌、渤海等地也设立互市,以通南宋西北各部和高丽的货物,因此女直人以金、布、布匹、蜜、蜡等药材,以及铁离、靺鞨、于厥等部以蛤珠、青鼠、貂鼠、胶鱼皮、牛羊驼马、毳罽等物,来辽地交易,路上络绎不绝。
圣宗统和初年,燕京留守司说,百姓粮食困难,请求放宽居庸关税,以方便山西的粮食交易。
又命令官吏告诉各行宫,布帛短窄不合尺寸的,不允许在市场上出售。
第二年,下诏南北府市场人少,应该率领本部车辆一百辆前往集会。
开辟奇峰路以通易州贸易。
二十三年,振武军和保州都设立榷场。
当时北院大王耶律室鲁因为俸禄中的羊太多,部下人贫困,请求用瘦弱的羊和皮毛交换南方的丝绸,上下都方便。
到天祚之乱时,赋税既重,交易法破坏,财富日益减少,百姓日益困苦。
盐税的法律,是从太祖得到大量汉民开始,在八部中分出古汉城单独治理。
城在炭山南边,有盐池的利益,就是后魏的滑盐县,八部都来取盐食用。
等到征讨幽、蓟回来,驻扎在鹤剌泺,命令取盐供给军队。
从此后泺中的盐越来越多,上下都足够使用。
会同初年,太宗对晋有大功,晋献上十六州的土地,其中瀛、莫两地在内,开始得到河间煮海的利益,在香河县设立榷盐院,于是燕、云迤北暂时食用沧盐。
一时产盐的地方如渤海、镇城、海阳、丰州、阳洛城、广济湖等处,五京计司各以其地领之。
其煎取盐的方法,每年产出的数量,无法详细知晓。
采矿冶炼,是从太祖开始并吞室韦,其地产铜、铁、金、银,其人擅长制作铜铁器。
又有曷术部,多产铁,‘曷术’是汉语中的铁。该部设立三个冶炼场:柳湿河、三黜古斯、手山。
神册初年,平定渤海,得到广州,原是渤海铁利府,改为铁利州,该地也多产铁。
东平县原是汉代的襄平县故地,产铁矿,设立三百户开采冶炼,随赋税缴纳。
因为许多坑冶都在国东,所以在东京设立户部司,长春州设立钱帛司。
太祖征讨幽、蓟,军队回来,驻扎在山脚下,得到银、铁矿,命令设立冶炼场。
圣宗太平年间,在潢河北阴山及辽河源头,各得到金、银矿,开始冶炼采炼。
从此到天祚年间,国家都依赖这些利益。
铸币的法律,先代撒剌的担任夷离堇,因为土产多铜,开始制造钱币。
太祖继承并使用这些钱币,于是富强起来,开创帝业。
太宗设立五冶太师,以总管四方的钱铁。
石敬瑭又献上沿边所积的钱,以备军需。
景宗因为旧钱不足使用,开始铸造乾亨新钱,钱币流通。
圣宗开凿大安山,取刘守光所藏的钱,分给五计司,同时铸造太平钱,新旧互用。
因此国家的钱币,遍布各地。
所以统和年间,拿出内藏钱,赐给南京诸军司。
开泰年间,下诏各道,贫困百姓,有典当男女的,计算价格每日十文,全部归还父母。
每年春秋两季,用官钱宴请将士,钱不胜枚举,所以东京所铸的钱到清宁年间才开始使用。
当时,下诏禁止各路运输铜铁,以防私铸,又禁止铜铁卖给回鹘,法律更加严格。
道宗时期,钱币分为四等:咸雍、大康、大安、寿隆,都是因为改元而更名。
其重量、铢数也无法考究。
只下诏杨遵勖征收户部欠款,得到四十余万缗,被封为枢密直学士;刘伸为户部使,每年收入多余的钱三十万缗,提升为南院枢密使。
因为灾害,拿出钱来救济贫困百姓以及各宫分边戍的人户。
当时,虽然没有‘贯朽不可较’的积累,也可以说是富有了。
到其晚年,经费浩大,铸币仍旧,国库用度不足。
即使以海云佛寺千万的资助,接受而不拒绝,不久禁止民间钱币出境。
天祚年间,又铸造乾统、天庆两种新钱,而上下贫困,府库无余积。
太祖担任迭烈府夷离堇时,鉴于遥辇氏单弱,于是安抚各部,明确赏罚,不随意征讨,利用民间的利益来使民众受益,群牧繁盛,上下富足。
等到即位后,攻打河东,攻下代北郡县,获得牛、羊、驼、马十余万。
枢密使耶律斜轸征讨女直,又获得马二十余万,分牧水草便利之地,几年所增不胜计算。
当时搜刮富人的马不加多,赐给大小鹘军万余匹也不减少,因为畜牧业有法度。
咸雍五年,萧陶隗担任马群太保,上书还说群牧名存实亡,上下相互欺骗,应该核实实际数目作为定籍。
后来东丹国每年贡马千匹,女直万匹,直不古等国万匹,阻卜及吾独婉、惕德各二万匹,西夏、室韦各三百匹,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奴里、铁骊等部三百匹;同时禁止朔州路羊马进入宋朝,吐浑、党项马卖给夏国。
因此群牧繁盛,数目达到一百余万,各司牧官依次晋升。
从太祖到兴宗,将近二百年,群牧之盛如一日。
天祚初年,马仍有数万群,每群不少于千匹。
祖宗旧制,常常挑选南征马数万匹,在雄、霸、清、沧之间放牧,以备燕、云的紧急需要;再挑选数万匹,供给四季游猎;其余的则分地放牧。
法律非常完善。
到晚年,连续与金国作战,番汉战马损失十六七,即使价格上涨数倍,也买不到,于是违法购买官马从军。
各群牧私自卖马日益增多,狩猎也不够使用,最终被金国打败。
丢弃众人逃亡,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松漠以北旧马,都为大石林牙所有。
至于邻国的岁币,各属国的岁贡土特产,虽然历朝军国经费多依赖这些,但并非本国所产,况且名目已经见载于《本纪》,这里不再赘述。
冀北地区适宜养马,海滨地区适宜产盐,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辽地有一半是沙丘,大部分时间气候寒冷,春秋两季才能耕种收获,种植的黍米稻谷的高低也要根据当地的土地情况,显然不能和中原地区一样。
然而辽自从建国以来,农业粮食充足,帮助解决饥荒和困难,用的物资并不少,甚至帮助了邻国,物资丰富到过剩,这是通过什么方法达到的呢?这并没有别的,是因为鼓励农业、教育有方,规划得当。
世人在讨论货币问题时,常常担心货币太重不便携带,铸造的货币供应不足,因此临时使用了纸币。
西北地区的航运与东南地区相比,只有十分之一。辽国在鼎盛时期,货币流通广泛,国家财富充足,供应军队赏赐和税收,赐予的财物无数,却从未听说过使用纸币,这是通过什么方法达到方便的呢?这也没有别的,是因为有储备和新的铸造,并且允许民众使用。
孟子说:‘善于谋利的人,即使在荒年也不会被杀。’只要人力足够,一个人还能克服时运的灾害,何况是国家呢!因此,懂得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有方法来利用天时和地利的优势,无论做什么都能如愿以偿。
食物中没有比谷物更重要,货币中没有比钱币更重要,特别提到这两者,是为了表明辽国初期执政的大臣们,也是善于使国家富足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三十-注解
太祖:辽朝的开国皇帝,名耶律阿保机,是辽朝政权的奠基人。
太宗:辽朝的第二位皇帝,名耶律德光,是太祖的儿子,继续扩张辽朝的疆域。
羊城:指羊城,即今广州,是古代岭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榷务:指对市场进行管理和征税的机构。
诸道市易:指各个道路上的市场交易。
南京:指南京,即今北京,是辽朝的陪都。
看楼:指用于观察市场情况的建筑。
禺中:指中午。
互市:指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市场。
女直:即女真,是辽朝时期的一个民族。
金、帛、布、蜜、蜡:指金、丝绸、布匹、蜂蜜、蜡等商品。
药材:指中草药。
铁离、靺鞨、于厥:指铁离、靺鞨、于厥等部族。
蛤珠、青鼠、貂鼠、胶鱼之皮、牛羊驼马、毳罽:指蛤珠、青鼠、貂鼠、胶鱼皮、牛羊驼马、毳罽等商品。
辽:指辽朝,是五代十国至宋朝时期的一个民族政权。
居庸关税:指居庸关的关税。
山西籴易:指从山西地区购买粮食。
行宫:指皇帝的临时居住地。
榷场:指对市场进行管理和征税的场所。
北院大王:指辽朝的北院大王,是辽朝的高级官员。
俸羊:指官员的俸禄。
南中:指南方地区。
河间煮海之利:指河间地区煮海制盐的利益。
榷盐院:指管理盐业的机构。
煎取之制:指制盐的方法。
坑冶:指开采矿山和冶炼金属。
室韦:指室韦,是辽朝时期的一个民族。
曷术部:指曷术部族,他们的语言中称铁为曷术。
柳湿河、三黜古斯、手山:指曷术部族中三个专门冶炼铁器的地区。
广州:指广州,是古代岭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铁利州:指铁利州,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州。
东京:指东京,即今辽阳,是辽朝的都城。
长春州:指长春州,是辽朝的一个州。
撒剌的:指撒剌的,是辽朝时期的一个部族。
夷离堇:指夷离堇,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官职。
石敬瑭:指后晋的开国皇帝,名石敬瑭。
乾亨新钱:指乾亨年间铸造的新钱币。
大安山:指大安山,是辽朝时期的一座山。
刘守光:指刘守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地方割据势力。
回鹘:指回鹘,是辽朝时期的一个民族。
杨遵勖:指杨遵勖,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官员。
刘伸:指刘伸,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官员。
灾沴:指灾害。
群牧:指管理马匹的机构。
东丹国:指东丹国,是辽朝时期的一个国家。
阻卜、吾独婉、惕德:指阻卜、吾独婉、惕德等部族。
西夏:指西夏,是辽朝时期的一个民族政权。
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奴里、铁骊:指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奴里、铁骊等部族。
大石林牙:指大石林牙,是辽朝时期的一个民族领袖。
冀北:冀北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冀州北部地区,这里主要指代北方地区。
宜马:宜马意味着适合养马,马在古代中国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军事资源。
海滨:海滨指靠近海岸的地区。
宜盐:宜盐表示这些地区适合生产盐,盐在古代是重要的调味品和防腐剂。
议:议在此处意为讨论或争议。
辽地:辽地指的是辽国(契丹国)的领土,位于今天的东北亚地区。
沙碛:沙碛是指沙丘和沙漠地区。
三时:三时指的是春、夏、秋三个季节。
黍稌:黍稌是指古代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黍是小米,稌是稻谷。
高下:高下在此处指作物的生长情况,高表示生长得好,下表示生长得不好。
中土:中土是指中原地区,即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
农谷充羡:农谷充羡表示农作物丰收,粮食充足。
振饥恤难:振饥恤难意为救济饥荒和困难。
靳:靳在此处指吝啬,不多给予。
楮币:楮币是指用楮树皮制成的纸币,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货币形式。
权宜之法:权宜之法指的是临时的、权宜的解决办法。
舟楫:舟楫指船只和桨,这里指的是水上交通工具。
货泉流衍:货泉流衍表示货币流通广泛。
国用以殷:国用以殷意为国家的财政状况富裕。
戍赏征:戍赏征指的是军队的驻防、赏赐和征收赋税。
赐与亿万:赐与亿万表示大量地赐予或给予。
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周于利者:周于利者指的是对利益有充分准备的人。
凶年:凶年是指灾荒或歉收的年份。
一夫:一夫指的是一个男子,这里用来比喻一个人的力量。
食莫大于谷:食莫大于谷意为粮食的重要性超过其他任何食物。
货莫大于钱:货莫大于钱意为货币的重要性超过其他任何商品。
用事之臣:用事之臣指的是负责国家事务的大臣。
裕其国:裕其国表示使国家富裕和繁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志-卷三十-评注
夫冀北宜马,海滨宜盐,无以议为。此句开篇点明了地理环境对资源分布的影响,冀北地区适宜养马,海滨地区适宜制盐,这是因地制宜的体现。‘无以议为’则强调了这种资源分布的合理性,无需多加议论。
辽地半沙碛,三时多寒,春秋耕获及其时,黍稌高下因其地,盖不得与中土同矣。此段描述了辽地的自然条件,沙碛和寒冷的气候使得辽地的农业生产与中原地区大相径庭。‘黍稌高下因其地’体现了对当地农业生产的适应性调整,说明辽地统治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生产。
然而辽自初年,农谷充羡,振饥恤难,用不少靳,旁及邻国,沛然有馀,果何道而致其利欤?此句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辽地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为何能够农业丰收,解决饥荒,甚至对外援助。‘果何道而致其利欤’反映了作者对辽地治理策略的探究。
此无他,劝课得人,规措有法故也。这句话给出了答案,即辽地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统治者善于选用人才,制定合理的政策。‘劝课得人’和‘规措有法’体现了人才政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世之论钱币者,恒患其重滞之难致,鼓铸之弗给也,于是楮币权宜之法兴焉。此段讨论了钱币问题,指出当时普遍认为钱币重而难以铸造,因此出现了楮币这种权宜之计。‘楮币权宜之法’反映了当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辽之方盛,货泉流衍,国用以殷,给戍赏征,赐与亿万,未闻有所谓楮币也,又何道而致其便欤?此段进一步探讨了辽地的货币问题,指出辽地货币流通顺畅,国库充实,没有楮币的问题。‘又何道而致其便欤’再次提出了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此无他,旧储新铸,并听民用故也。这句话解释了辽地货币便利的原因,即旧有储备与新铸货币相结合,同时允许民间使用。‘旧储新铸’和‘并听民用’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和灵活性。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这句话引用了孟子的观点,强调了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即使在凶年也不能损害国家利益。‘周于利者’体现了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
人力苟至,一夫犹足以胜时灾,况为国乎!以是知善谋国者,有道以制天时、地利之宜,无往而不遂其志。此段进一步阐述了国家治理的理念,认为只要人力足够,即使面对自然灾害也能克服。‘善谋国者’强调了国家治理者的智慧和策略。
食莫大于谷,货莫大于钱,特志二者,以表辽初用事之臣,亦善裕其国者矣。最后,作者总结了粮食和货币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并指出辽初的官员在这两方面做得很好,为国家带来了繁荣。‘特志二者’体现了作者对粮食和货币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