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六

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六-原文

◎卓行

○萧札剌 耶律官奴 萧蒲离不

辽之共国任事,耶律、萧二族而已。

二族之中,有退然自足,不淫于富贵,不诎于声利,可以振颓风,激薄俗,亦足嘉尚者,得三人焉。

作《卓行传》。

萧札剌,字虚辇,北府宰相排押之弟。

性介特,不事生业。

保宁间,以戚属进,累迁宁远军节度使。

秩满里居,淡泊自适。

统和末,召为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

以疾求退,不听,迁夷离毕。

又以疾辞,许之。

遂入颉山,杜门不出。

上嘉其志,不复征,札剌自是家于颉山。

亲友或过之,终日言不及世务。

凡宴游相邀,亦不拒。

一岁山居过半,与世俗不偶。

耶律资忠重之,目曰颉山老人。

卒。

耶律官奴,字奚隐,林牙斡鲁之孙。

沉厚多学,详于本朝世系。

嗜酒好佚。

初,征为宿直将军。

重熙九年,以疾去官。

上以官奴属尊,欲成其志,乃许自择一路节度使。

官奴辞曰:‘臣愚钝,不任官使。’

加归义军节度使,辄请致政。

官奴与欧里部人萧哇友善,哇谓官奴曰:‘仕不能致主泽民,成大功烈,何屑屑为也!吾与若居林下,以枕簟自随,觞咏自乐,虽不官,无慊焉。’

官奴然之。

时称‘二逸’。

乾统间,官奴卒。

萧蒲离不,字桵懒,魏国王惠之四世孙。

父母蚤丧,鞠于祖父兀古匿。

性孝悌。

年十三,兀古匿卒,自以早失怙恃,复遭祖丧,哀毁逾礼,族里嘉叹。

尝谓人曰:‘我于亲不得终养,今谁为训者?苟不自勉,何以报鞠育恩!’

自是力学,于文艺无不精。

乾统间,以兀古匿之故召之,不应。

常与亲识游猎山水,奉养无长物仆隶,欣欣如也。

或曰:‘公胡不念以嗣先世功名?’

答曰:‘自度不足以继先业,年逾强仕,安能益主庇民!’

累征,皆以疾辞。

晚年,谢绝人事,卜居抹古山,屏远荤茹,潜心佛书,延有道者谈论弥日。

人问所得何如,但曰:‘有深乐!惟觉六凿不相攘,余无知者。’

一日,易服,无疾而逝。

论曰:隐固未易为也,而亦未可轻以与人。

若札剌谢职不谈时务,官奴两辞节镇,蒲离不召而不赴,虽未足谓之隐,

然在当时能知内外之分,甘于肥遯,不犹愈于求富贵利达而为妻妾羞者哉?

故称卓行可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六-译文

在辽国共同治理国家的事务中,只有耶律和萧两个家族参与。在这两个家族中,有一个人退隐自足,不沉迷于富贵,不追求名利,能够振兴风气,激励风俗,值得赞扬,共有三个人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我写了《卓行传》。

萧札剌,字虚辇,是北府宰相排押的弟弟。他性格孤高,不从事生计。在保宁年间,因为是亲戚而被提拔,逐步升迁至宁远军节度使。任期满后,他回到家乡,过着淡泊自在的生活。在统和末年,他被召为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因为疾病请求退休,但没有被批准,后来被任命为夷离毕。他又因为疾病请求辞职,这次被批准。于是他隐居到颉山,闭门不出。皇帝赞赏他的志向,不再征召他,札剌从此就在颉山安家。亲友有时拜访他,他整天都不谈论世事。每当有人邀请他参加宴会游玩,他也不拒绝。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山中居住,与世俗格格不入。耶律资忠很看重他,称他为颉山老人。他去世了。

耶律官奴,字奚隐,是林牙斡鲁的孙子。他深沉厚重,学识渊博,对国家世系了解详尽。他喜欢喝酒,也喜欢享乐。最初,他被征召为宿直将军。在重熙九年,因为疾病辞去官职。皇帝因为官奴身份尊贵,想成全他的志向,就允许他自己选择一个节度使职位。官奴辞谢说:“我愚笨迟钝,不适合担任官职。”后来被任命为归义军节度使,他又请求退休。官奴与欧里部人萧哇关系友好,萧哇对官奴说:“做官不能使君主得到恩泽,民众得到利益,成就伟大的功业,为什么要这样劳累自己呢!我和你隐居山林,以竹席竹枕为伴,饮酒赋诗自得其乐,即使不做官,也没有什么遗憾。”官奴认同了他的观点。当时人们称他们为“二逸”。在乾统年间,官奴去世。

萧蒲离不,字桵懒,是魏国王惠的四世孙。他的父母早逝,由祖父兀古匿抚养长大。他性格孝顺友爱。十三岁时,祖父去世,他因为早失父母,再加上祖父的丧事,哀伤过度,得到了族人的赞叹。他曾对人说:“我对于父母不能尽孝,现在谁能指导我呢?如果不自我勉励,怎么报答抚养之恩呢!”从那时起,他努力学习,在文艺方面无不精通。在乾统年间,因为祖父的原因被征召,他没有去。他经常与亲友游猎山水,奉养长辈,没有多余的家仆,生活得很快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考虑继承祖先的功名,他回答说:“自己觉得不足以继承祖先的事业,年纪已经很大,怎么能再为君主庇护民众呢!”多次被征召,他都因为疾病推辞。晚年,他谢绝了人事,在抹古山定居,远离世俗的奢华,潜心研究佛经,邀请有道德的人一起谈论整日。有人问他得到了什么,他只说:“有深深的快乐!只觉得六根清净,没有其他杂念。”有一天,他换上僧服,无病而终。

评论说:隐居固然不容易,但也不可以轻易地给别人。像萧札剌辞去官职不谈论时事,耶律官奴两次辞去节度使职位,萧蒲离不被征召而不赴任,虽然不能完全称之为隐居,但在当时能够懂得内外之分,甘心隐居,难道不比追求富贵名利,让妻子儿女感到羞耻的人更好吗?因此,称他们为有卓越行为的人是恰当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六-注解

卓行: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这里特指萧札剌、耶律官奴、萧蒲离不三人不追求名利,保持清高,不为世俗所累的品行。

辽:指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存在于907年至1125年。

共国:指共同治理国家,这里可能是指辽朝的统治阶层。

耶律:契丹族姓氏,耶律是辽朝皇族姓氏。

萧:契丹族姓氏,与耶律一样,是辽朝皇族姓氏。

退然自足:形容人性格淡泊,满足于现状,不追求名利。

淫于富贵:过分追求富贵。

诎于声利:被名利所困。

振颓风:振兴颓废的风气。

激薄俗:激励浅薄的风俗。

嘉尚:赞美并推崇。

保宁间:指辽朝保宁年间,大约是公元1070年至1101年。

统和末:指辽朝统和年间末期,大约是公元1101年至1120年。

南京:指辽朝的南京,即今天的北京。

马步军都指挥使:辽朝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指挥马步军。

夷离毕:辽朝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

颉山:位于今天的辽宁省,是萧札剌隐居的地方。

沉厚多学:形容人性格沉稳,学识渊博。

本朝世系:指本国的世系谱牒。

嗜酒好佚:喜欢喝酒,喜好安逸。

宿直将军:辽朝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夜间值班。

重熙九年:辽朝重熙九年,大约是公元1030年。

归义军节度使:辽朝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管理归义军。

致政:辞去官职,归隐田园。

欧里部:辽朝的一个部族。

乾统间:指辽朝乾统年间,大约是公元1101年至1113年。

蚤丧:早逝。

鞠:养育。

兀古匿:萧蒲离不的祖父。

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怙恃:父母。

终养:尽孝道。

先世功名:祖先的功绩和名誉。

屏远荤茹:远离世俗,不吃肉食。

佛书:佛教经典。

有道者:有道德的人,这里指佛教高僧。

六凿不相攘:佛教术语,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互相干扰。

强仕:强壮的时期,指成年后。

卜居:选择居住地。

易服:换上僧侣的服装,表示出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六-评注

此段古文以《卓行传》为题,通过对三位辽朝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他们不追求世俗名利,保持高洁品行的精神风貌。

首先,文中提到的萧札剌,字虚辇,北府宰相排押之弟。他性格介特,不事生业,即便在官场中也能保持淡泊自适的心态。这种不追求物质享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

萧札剌在保宁间以戚属进,累迁宁远军节度使,秩满后选择隐居颉山,杜门不出。这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对自己志向的坚持,体现了他的高尚品德。耶律资忠对他十分器重,称他为颉山老人,足见其人格魅力。

耶律官奴,字奚隐,林牙斡鲁之孙。他沉厚多学,详于本朝世系,却嗜酒好佚。在官场中,他两次辞去节度使的职务,表现出对官职的淡然态度。他与其友萧哇的“二逸”之称,更是体现了他们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萧蒲离不,字桵懒,魏国王惠之四世孙。他自幼丧亲,却以孝悌著称。他不仅力学文艺,而且在生活中也追求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晚年更是谢绝人事,潜心佛书,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文末的论曰,对三位人物的卓行进行了总结。认为他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知内外之分,甘于肥遯,不追求富贵利达,这种精神值得称道。

整篇古文通过对三位人物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行的推崇,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批判。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三十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94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