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辽史的主要编撰者之一。他在自然科学、文学与历史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1世纪)。
内容简要:《辽史》是宋代史学家所编写的关于契丹辽朝历史的史书,详细记录了辽朝的兴衰历程。书中内容涉及辽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后的一个强大政权,辽史不仅记载了辽朝的历代帝王与重要事件,还涉及了辽朝与宋朝、金朝等其他朝代的互动。通过对辽朝历史的详细阐述,《辽史》为后世研究契丹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等提供了宝贵的文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七-原文
耶律屋质 耶律吼(何鲁不) 耶律安抟 耶律洼 耶律颓昱 耶律挞烈
耶律屋质,字敌辇,系出孟父房。
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博学,知天文。
会同间,为惕隐。
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
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
人皆恟涣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
军次潢河横渡,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
太后得书,以示屋质。
屋质读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为今之计,莫若以言和解,事必有成;否即宜速战,以决胜负。然人心一摇,国祸不浅,惟太后裁察。’
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
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太后曰:‘谁可遣者?’
对曰:‘太后不疑臣,臣请往。万一永康王见听,庙社之福。’
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
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
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
左右闻者失色。
帝良久,问曰:‘若何而和?’
屋质对曰:‘与太后相见,各纾忿恚,和之不难;不然,决战非晚。’
帝然之,遂遣海思诣太后约和。
往返数日,议乃定。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
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
屋质进曰:‘太后与大王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
太后曰:‘汝第言之。’
屋质借谒者筹执之,谓太后曰:‘昔人皇王在,何故立嗣圣?’
太后曰:‘立嗣圣者,太祖遗旨。’
又曰:‘大王何故擅立,不禀尊亲?’
帝曰:‘人皇王当立而不立,所以去之。’
屋质正色曰:‘人皇王舍父母之国而奔唐,子道当如是耶?大王见太后,不少逊谢,惟怨是寻。太后牵于偏爱,托先帝遗命,妄授神器。如此何敢望和,当速交战!’
掷筹而退。
太后泣曰:‘向太祖遭诸弟乱,天下荼毒,疮痍未复,庸可再乎!’
乃索筹一。
帝曰:‘父不为而子为,又谁咎也!’
亦取筹而执。
左右感激,大恸。
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竟谁归?’
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
李胡厉声曰:‘我在,兀欲安得立!’
屋质曰:‘礼有世嫡,不传诸弟。昔嗣圣之立,尚以为非,况公暴戾残忍,人多怨讟。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太后顾李胡曰:‘汝亦闻此言乎?汝实自为之!’
乃许立永康。
帝谓屋质曰:‘汝与朕属尤近,何反助太后?’
屋质对曰:‘臣以社稷至重,不可轻付,故如是耳。’
上喜其忠。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惕隐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
耶律石剌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
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未几,刘哥邀驾观樗蒲,捧觞上寿,袖刃而进。
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
刘哥自誓,帝复不问。
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剌对状,不可辄恕。’
帝曰:‘卿为朕鞫之。’
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
诛天德,杖翰,迁刘哥,以盆都使辖戛斯国。
三年,表列泰宁王察割阴谋事,上不听。
五年,为右皮室详稳。
秋,上祭让国皇帝于行宫,与群臣皆醉,察割弑帝。
屋质闻有言‘衣紫者不可失’,乃易衣而出,亟遣人召诸王,乃喻禁卫长皮室等同力讨贼。
时寿安王归帐,屋质遣弟冲迎之。
王至,尚犹豫。
屋质曰:‘大王嗣圣子,贼若得之,必不容。群臣将谁事,社稷将谁赖?万一落贼手,悔将何及?’
王始悟。
诸将闻屋质出,相继而至。
迟明整兵,出贼不意,围之,遂诛察割。
乱既平,穆宗即位,谓屋质曰:‘朕之性命,实出卿手。’
命知国事,以逆党财产尽赐之,屋质固辞。
应历五年,为北院大王,总山西事。
保宁初,宋围太原,以屋质率兵往援,至白马岭,遣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
宋兵以为大军至,惧而宵遁。
以功加于越。
四年,汉刘继元遣使来贡,致币于屋质,屋质以闻,帝命受之。
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
帝痛悼,辍朝三日。
后道宗诏上京立祠祭享,树碑以纪其功云。
耶律吼,字曷鲁,六院部夷离堇蒲古只之后。
端悫好施,不事生产。
太宗特加倚任。
会同六年,为南院大王,莅事清简,人不敢以年少易之。
时晋主石重贵表不称臣,辞多踞慢,吼言晋罪不可不伐。
及帝亲征,以所部兵从。
既入汴,诸将皆取内帑珍异,吼独取马铠,帝嘉之。
及帝崩于栾城,无遗诏,军中忧惧不知所为。
吼诣北院大王耶律洼议曰:
“天位不可一日旷。
若请于太后,则必属李胡。
李胡暴戾残忍,讵能子民。
必欲厌人望。
则当立永康王。”
洼然之。
会耶律安抟来,意与吼合,遂定议立永康王,是为世宗。
顷之,以功加采访使,赐以宝货。
吼辞曰:
“臣位已高,敢复求富!臣从弟的琭诸子坐事籍没,陛下哀而出之,则臣受赐多矣。”
上曰:
“吼舍重赏,以族人为请,其贤远甚。”
许之,仍赐宫户五十。
时有取当世名流作《七贤传》者,吼与其一。
天禄三年卒,年三十九。
子何鲁不。
何鲁不,字斜宁,尝与耶律屋质平察割乱。
穆宗以其父吼首议立世宗,故不显用。
晚年为本族敞史。
及景宗即位,以平察割功,授昭德军节度使,为北院大王。
时黄龙府军将燕颇杀守臣以叛,何鲁不讨之,破于鸭渌江。
坐不亲追击,以至失贼,杖之。
乾亨间卒。
耶律安抟,曾祖岩木,玄祖之长子。
祖楚不鲁,为本部夷离堇。
父迭里,幼多疾,时太祖为挞马狘沙里,常加抚育。
神册六年,为惕隐,从太祖将龙军讨阻卜、党项有功。
天赞三年,为南院夷离堇,征渤海,攻忽汗城,俘斩甚众。
太祖崩,淳钦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嗣位。
迭里建言,帝位宣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
由是忤旨。
以党附东丹王,诏下狱,讯鞫,加以炮烙。
不伏,杀之,籍其家。
安抟自幼若成人,居父丧,哀毁过礼,见者伤之。
太宗屡加慰谕,尝曰:
“此儿必为令器。”
既长,寡言笑,重然诺,动遵绳矩,事母至孝。
以父死非罪,未葬,不预宴乐。
世宗在藩邸,尤加怜恤,安抟密自结纳。
太宗伐晋还,至栾城崩,诸将欲立世宗,以李胡及寿安王在朝,犹豫未决。
时安抟直宿卫,世宗密召问计。
安抟曰:
“大王聪安宽恕,人皇王之嫡长;先帝虽有寿安,天下属意多在大王。
今若不断,后悔无及。”
会有自京师来者,安抟诈以李胡死传报军中,皆以为信。
于是安抟诣北、南二大王计之。
北院大王洼闻而遽起曰:
“吾二人方议此事。
先帝尝欲以永康王为储贰,今日之事,有我辈在,孰敢不从!
但恐不白太后而立,为国家启衅。”
安抟对曰:
“大王既知先帝欲以永康王为储副,况永康王贤明,人心乐附。
今天下甫定,稍缓则大事去矣。
若白太后,必立李胡。
且李胡残暴,行路共知,果嗣位,如社稷何?”
南院大王吼曰:
“此言是也。
吾计决矣!”
乃整军,召诸将奉世宗即位于太宗柩前。
帝立,以安抟为腹心,总知宿卫。
是岁,约和于潢河横渡。
太后问安抟曰:
“吾与汝有何隙?”
安抟以父死为对,太后默然。
及置北院枢密使,上命安抟为之,赐奴婢百口,宠任无比,事皆取决焉。
然性太宽,事循苟简,豪猾纵恣不能制。
天禄末,察割兵犯御幄,又不能讨,由是中外短之。
穆宗即位,以立世宗之故,不复委用。
应历三年,或诬安抟与齐王罨撒葛谋乱,系狱死。
侄撒给,左皮室详稳。
耶律洼,字敌辇,隋国王释鲁孙,南院夷离堇绾思子。
少有器识,人以公辅期之。
太祖时,虽未官,常任以事。
太宗即位,为惕隐。
天显末,帝援河东,洼为先锋,败张敬达军于太原北。
会同中,迁北院大王。
及伐晋,复为先锋,与梁汉璋战于瀛州,败之。
太宗崩于栾城,南方州郡多叛,士马困乏,军中不知所为。
洼与耶律吼定策立世宗,乃令诸将曰:
“大行上宾,神器无主,永康王人皇王之嫡长,天人所属,当立;
有不从者,以军法从事。”
诸将皆曰:
“诺。”
世宗即位,赐宫户五十,拜于越。
卒,年五十四。
耶律颓昱,字团宁,孟父楚国王之后。
父末掇,尝为夷离堇。
颓昱性端直。
会同中,领九石烈部,政济宽猛。
世宗即位,为惕隐。
天禄三年,兼政事令,封漆水郡王。
及穆宗立,以匡赞功,尝许以本部大王。
后将葬世宗,颓昱恳言于帝曰:
“臣蒙先帝厚恩,未能报;幸及大葬,臣请陪位。
帝由是不悦,寝其议。
薨。
耶律挞烈,字涅鲁衮,六院部郎君甗古直之后。
沉厚多智,有任重才。
年四十未仕。
会同间,为边部令稳。
应历初,升南院大王,均赋役,劝耕稼,部人化之,户口丰殖。
时周人侵汉,以挞烈都统西南道军援之。
周已下太原数城,汉人不敢战。
及闻挞烈兵至,周主遣郭从义、尚钧等率精骑拒于忻口。
挞烈击败之,获其将史彦超,周军遁归,复所陷城邑,汉主诣挞烈谢。
及汉主殂,宋师来伐,上命挞烈为行军都统,发诸道兵救之。
既出雁门,宋谍知而退。
保宁元年,加兼政事令,致政。
乾亨初,召之。
上见须发皓然,精力犹健,问以政事,厚礼之。
以疾薨,年七十九。
挞烈凡用兵,赏罚信明,得士卒心。
河东单弱,不为周、宋所并者,挞烈有力焉。
在治所不修边幅,百姓无称,年谷屡稔。
时耶律屋质居北院,挞烈居南院,俱有政迹,朝议以为“富民大王”云。
赞曰:立嗣以嫡,礼也。
太宗崩,非安抟、吼、洼谋而克断,
策立世宗,非屋质直而能谏,
杜太后之私,折李胡之暴,
以成横渡之约,则乱将谁定?
四臣者,庶几《春秋》首止之功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七-译文
耶律屋质、耶律吼(何鲁不)、耶律安抟、耶律洼、耶律颓昱、耶律挞烈。
耶律屋质,字敌辇,出自孟父房。他性格简约安静,有才能和见识,重视承诺。遇到事情能够冷静处理,让人无法预料。他博学多才,懂得天文。会同年间,他担任惕隐。太宗去世后,大臣们立世宗为帝,太后得知后非常愤怒,派皇子李胡带兵迎战,在泰德泉遇到安端、刘哥等人,战败而归。李胡抓捕了世宗的臣僚家属,对守卫说:‘如果我战败,先杀了这些人!’人们都惊慌失措,互相说:‘如果真打起来,那将是父子兄弟相互残杀啊!’军队驻扎在潢河,隔岸对峙。当时屋质跟随太后,世宗认为屋质善于策划,想试探太后,于是设事写信,来测试太后。太后收到信后,给屋质看。屋质看完后说:‘太后辅佐太祖安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尽全力。如果太后怀疑我,我虽然想尽忠,能做到吗?现在的办法,不如用言语来和解,事情一定能成功;否则就应该迅速决战,以决定胜负。但是人心一旦动摇,国家的祸患就深了,只有太后您来判断。’太后说:‘如果我怀疑你,怎么会把信给你看呢?’屋质回答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孙,神器不应该传给其他族群,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太后应该考虑长远的策略,与永康王和谈。’太后问:‘可以派谁去呢?’回答说:‘如果太后不怀疑我,我请求去。万一永康王同意,这是国家的大幸。’太后于是派屋质把信交给皇帝。皇帝派宣徽使耶律海思回信,信中的言辞很多都不礼貌。屋质劝谏说:‘信中的意思这样,国家的忧虑还没有结束。如果能化解仇恨以安定国家,那么我认为最好是和谈。’皇帝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敌得过我们?’屋质说:‘即使打不过,对骨肉亲情怎么办!何况还不知道谁会赢。如果侥幸胜利,那些被李胡抓捕的官员家族,就没有幸存者了。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和谈才是上策。’左右的人听后都吓得脸色苍白。皇帝过了很久,问:‘怎么和谈呢?’屋质回答说:‘与太后见面,各自平息愤怒,和谈并不难;否则,决战也不晚。’皇帝同意了他的看法,于是派海思去太后那里约定和谈。往返几天后,和谈的协议才确定。一开始见面时,双方都有怨恨,没有和谈的意愿。太后对屋质说:‘你应该为我出谋划策。’屋质进言说:‘如果太后和大王能够放下怨恨,我就敢进言。’太后说:‘你就说吧。’屋质借谒者筹执之,对太后说:‘以前人皇王在世时,为什么立嗣圣为王?’太后说:‘立嗣圣为王,是太祖的遗愿。’又说:‘大王为什么擅自立王,不禀告尊亲?’皇帝说:‘人皇王应该立为王而不立,所以被废黜。’屋质严肃地说:‘人皇王放弃父母之国而投奔唐朝,儿子的行为应该如此吗?大王见到太后,为何不多一点谦让,只顾寻找怨恨。太后被偏爱所牵制,托词先帝的遗命,随意授予神器。这样怎么敢期待和谈,应该迅速交战!’说完,他把筹扔在地上退下。太后哭泣着说:‘以前太祖遭遇诸弟作乱,天下遭受涂炭,创伤尚未恢复,怎么可以再次发生呢!’于是拿回筹。皇帝说:‘父亲不做的事儿子做了,又有谁能责怪呢!’也拿起筹来握住。左右的人都很感动,大声哭泣。太后又对屋质说:‘协议已经确定,神器最终归谁?’屋质说:‘如果太后授予永康王,顺应天意和民心,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李胡大声说:‘我在这里,兀欲怎么能立为王!’屋质说:‘按照礼制,世袭嫡长子,不应传给诸弟。以前立嗣圣为王,尚且认为不妥,何况您暴虐残忍,很多人都有怨言。众口一词,都愿意立永康王,这是不可改变的决定。’太后回头对李胡说:‘你也听到了这些话吗?这完全是你的错!’于是答应立永康王为王。皇帝对屋质说:‘你和朕的关系特别亲近,为什么反而帮助太后?’屋质回答说:‘我因为国家利益至为重要,不可轻率交付,所以这样做。’皇帝很高兴他的忠诚。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被关进监狱,惕隐刘哥和他的弟弟盆都结交天德等人作乱。耶律石剌暗中告诉屋质,屋质立刻引他来见,告诉他这件事。刘哥等人不服,事情就此搁置。不久,刘哥邀请皇帝观看博戏,举起酒杯敬酒,袖中藏着刀子走上前。皇帝察觉到了,命令抓住他,亲自审问。刘哥发誓,皇帝不再追问。屋质上奏说:‘应该让刘哥和石剌对质,不能轻易宽恕。’皇帝说:‘你为我审问他们。’屋质带领剑士去审问,天德等人认罪。处死了天德,杖责了萧翰,把刘哥流放到戛斯国。第三年,上奏泰宁王察割的阴谋,皇帝没有听取。第五年,担任右皮室详稳。秋天,皇帝在行宫祭祀让国皇帝,与群臣都喝醉了,察割刺杀了皇帝。屋质听说有句话说‘穿紫袍的人不可放过’,于是换上衣服出去,急忙派人召集诸王,并告知禁卫长皮室等人齐心协力讨伐叛贼。当时寿安王回到军营,屋质派他的弟弟冲去迎接。王到达后,还犹豫不决。屋质说:‘大王是圣上的儿子,叛贼如果抓到您,一定不会放过。群臣将效忠于谁,国家将依赖谁?万一落到叛贼手中,后悔就来不及了。’王这才明白。诸将听说屋质出动,相继而来。第二天一早整顿军队,出其不意地包围了叛贼,最终处死了察割。叛乱平定后,穆宗即位,对屋质说:‘我的性命,实际上出自你的手。’任命他管理国事,把叛党的财产全部赐给他,屋质坚决推辞。应历五年,担任北院大王,总管山西事务。
保宁初年,宋朝围攻太原,屋质率兵前往支援,到达白马岭后,派精兵夜间从小路疾驰到太原西边,鸣鼓点火。宋朝军队以为大军到了,害怕地夜间逃跑。因为他的功绩,被加封为越国公。保宁四年,汉人刘继元派使者来进贡,把礼物送给屋质,屋质上报,皇帝命令接受。保宁五年五月去世,享年五十七岁。皇帝非常悲痛,停止上朝三天。后来道宗下诏在上京立祠祭祀,立碑以纪念他的功绩。
耶律吼,字曷鲁,是六院部夷离堇蒲古只的后代。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不从事生产活动。太宗特别信任并重用他。会同六年,他被任命为南院大王,处理事务简明扼要,人们不敢因为他的年轻而轻视他。当时晋国君主石重贵不肯称臣,言辞傲慢,耶律吼认为晋国罪行不可不讨伐。等到皇帝亲自出征,耶律吼带领他的部队跟随。进入汴京后,其他将领都去取宫中的珍宝,耶律吼却只取了马铠,皇帝对他表示赞赏。皇帝在栾城去世时没有留下遗诏,军中的人们忧虑恐惧,不知道该怎么办。耶律吼去见北院大王耶律洼商议说:‘皇位不能一日空缺。如果我们请求太后,那么皇位将属于李胡。李胡暴虐残忍,怎能治理百姓。如果我们想满足人们的愿望,就应该立永康王。’耶律洼同意了他的看法。恰好耶律安抟到来,他的意见与耶律吼一致,于是决定立永康王,这就是世宗。不久之后,耶律吼因为功绩被封为采访使,并赐予宝物。耶律吼推辞说:‘我已经地位很高了,怎么还敢再求财富!我的堂弟的琭的几个儿子因为事情被没收家产,陛下同情他们并释放了他们,那么我已经得到了很多赏赐了。’皇帝说:‘耶律吼放弃重赏,为了族人请求,他的贤德远超常人。’答应了耶律吼的请求,并赐给他五十户宫户。当时有人收集当代名流编写了《七贤传》,耶律吼也是其中之一。天禄三年去世,享年三十九岁。儿子名叫何鲁不。
何鲁不,字斜宁,曾经与耶律屋质一起平定察割之乱。穆宗因为他的父亲耶律吼首先提议立世宗,所以没有明显地重用他。晚年成为本族的族史。等到景宗即位,因为平定察割的功绩,被任命为昭德军节度使,成为北院大王。当时黄龙府军将领燕颇杀害守臣叛变,何鲁不去讨伐他,在鸭绿江打败了他。因为不亲自追击,以至于失去了敌人,被杖责。乾亨年间去世。
耶律安抟,曾祖是岩木,祖父是楚不鲁,是本部夷离堇。父亲迭里,小时候多病,当时太祖是挞马狘沙里,经常照顾他。神册六年,成为惕隐,跟随太祖率领龙军讨伐阻卜、党项,有功。天赞三年,成为南院夷离堇,征讨渤海,攻打忽汗城,俘虏斩杀很多。太祖去世后,淳钦皇后称制,想要让大元帅继承皇位。迭里提出建议,皇帝的位置应该传给嫡长子;现在东丹王前来朝见,应该立他为帝。因此触怒了皇后。因为党附东丹王,被下诏入狱,审讯时被炮烙。他不屈服,被杀,家产被没收。
安抟从小就像成人一样,父亲去世时,他悲伤过度,哀悼超过了礼制,看到的人都感到伤心。太宗多次安慰他,曾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才。’长大后,他寡言少语,重信用,行为举止遵循规矩,对母亲非常孝顺。因为父亲非正常死亡,未下葬,他不参加宴会和娱乐。世宗在封地时,特别照顾他,安抟秘密地与他结交。太宗讨伐晋国回来,在栾城去世,将领们想要立世宗,但因为李胡和寿安王在朝中,犹豫不决。当时安抟值宿卫,世宗秘密召见他询问计策。安抟说:‘大王聪明宽厚,人皇王的长子;先帝虽然有寿安王,但天下人都倾向于大王。现在如果不决断,后悔就来不及了。’恰好有从京城来的人,安抟假装传报李胡已死的消息给军中,大家都认为是真的。于是安抟去见北、南两位大王商议。北院大王洼听说后立刻起身说:‘我们两人正在商议这件事。先帝曾经想要让永康王作为储君,今天的事情,有我们在这里,谁敢不服从!只是担心不向太后说明就立储君,可能会为国家带来争端。’安抟回答说:‘大王既然知道先帝想要让永康王作为储君,何况永康王贤明,人心所向。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稍一拖延,大事就不可为。如果向太后说明,一定会立李胡。而且李胡残暴,路人皆知,如果他继承了皇位,国家怎么办呢?’南院大王吼说:‘这话说得对。我已经决定了!’于是整顿军队,召集将领们在太宗的灵柩前拥立世宗。世宗即位后,任命安抟为自己的心腹,总管宿卫。这一年,在潢河横渡处达成和解。太后问安抟说:‘我和你有什么矛盾?’安抟以父亲之死作为回答,太后默然。等到设立北院枢密使,皇帝命令安抟担任,赐给他一百口奴婢,宠爱信任无与伦比,所有事情都由他决定。然而他性格过于宽厚,事情处理草率,无法控制豪强和恶霸。天禄末年,察割的士兵侵犯御幄,他也不能讨伐,因此国内外都对他有非议。穆宗即位后,因为立世宗的原因,不再任用他。应历三年,有人诬陷安抟与齐王罨撒葛谋反,他被关押在狱中死去。侄子撒给,担任左皮室详稳。
耶律洼,字敌辇,是隋国王释鲁孙,南院夷离堇绾思子的孙子。他从小就有才识,人们都期待他成为辅佐之臣。太祖时期,虽然没有官职,但经常被委以重任。太宗即位后,成为惕隐。天显末年,皇帝援助河东,洼作为先锋,在太原北打败了张敬达的军队。会同年间,升任北院大王。等到讨伐晋国,再次担任先锋,在瀛州与梁汉璋交战,将其打败。太宗在栾城去世,南方州郡多叛乱,军队士气低落,军中不知所措。洼与耶律吼定计立世宗,于是命令将领们说:‘先帝已经去世,皇位空缺,永康王是人皇王的长子,天意所归,应该立他为帝;如果不服从,将以军法处置。’将领们都答应了。世宗即位后,赐给他五十户宫户,封为于越。去世时,享年五十四岁。
耶律颓昱,字团宁,是孟父楚国王的后代。父亲末掇,曾经担任夷离堇。颓昱性格正直。会同年间,领导九石烈部,政治清明,治理得当。世宗即位后,成为惕隐。天禄三年,兼任政事令,封为漆水郡王。等到穆宗即位,因为辅佐有功,曾经答应给他本部大王之位。后来要安葬世宗,颓昱恳请皇帝说:‘我蒙受先帝的厚恩,未能报答;现在有幸参与大葬,我请求陪葬。’皇帝因此不高兴,搁置了这个提议。去世。
耶律挞烈,字涅鲁衮,是六院部郎君甗古直的后代。他沉稳厚重,智慧过人,有承担重任的才能。四十岁时还没有做官。会同年间,担任边部令稳。应历初年,升任南院大王,平均赋税役,鼓励耕作,部民因此受益,人口和财富都得到了增长。当时周人侵犯汉地,任命挞烈为西南道军都统来支援。周人已经攻下太原数城,汉人不敢迎战。等到听说挞烈率领军队到来,周主派遣郭从义、尚钧等人率领精锐骑兵在忻口抵抗。挞烈击败了他们,俘虏了他们的将领史彦超,周军逃回,夺回了被攻陷的城市,汉主前往向挞烈道歉。等到汉主去世,宋朝军队前来攻打,皇帝命令挞烈为行军都统,发动各道军队救援。出雁门后,宋朝间谍得知而撤退。保宁元年,加封为兼政事令,退休。乾亨初年,被召回。皇帝见到他须发皆白,但精力依然旺盛,询问他政事,对他礼遇有加。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挞烈在用兵时,赏罚分明,赢得了士兵的心。河东地区单薄,没有被周、宋并吞,挞烈有很大的功劳。在治所他不注重外表,百姓没有称赞他,但粮食连年丰收。当时耶律屋质居住在北院,挞烈居住在南院,都有政绩,朝廷议论时称他们为‘富民大王’。
赞美说:确立继承人要以嫡长子为原则,这是礼制。太宗去世后,如果不是安抟、吼、洼等人能够果断决策,策划立世宗为帝,如果不是屋质正直能够进谏,阻止太后的私心,折服李胡的暴行,从而成就了横渡之约,那么混乱将由谁来平定?这四位大臣,几乎可以比作《春秋》中记载的首止之功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七-注解
耶律屋质:耶律屋质是辽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辽朝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处理皇室内部矛盾和对外战争方面。
耶律吼(何鲁不):耶律吼是辽朝的一位皇族成员,他在文中提到的是作为皇子的身份参与政治事件。
耶律安抟:耶律安抟是辽朝的一位皇族成员,文中提到他在政治事件中的角色。
耶律洼:耶律洼是辽朝的一位皇族成员,文中提到他在政治事件中的角色。
耶律颓昱:耶律颓昱是辽朝的一位皇族成员,文中提到他在政治事件中的角色。
耶律挞烈:耶律挞烈是辽朝的一位皇族成员,文中提到他在政治事件中的角色。
太宗:指某位皇帝的谥号,太宗通常是对第二位皇帝的尊称。
太后:太后通常指辽朝的皇后,文中可能指的是辽圣宗的生母,她在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世宗:某位皇帝的谥号,世宗通常是对第三位皇帝的尊称。
惕隐:辽朝的官职,负责军事。
皇族:皇族指的是皇帝的家族成员,他们在辽朝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神器:指帝位。
和议:和议是指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
庙社:庙社是指祭祀祖先的庙宇和社稷,是国家的象征。
人皇王:人皇王是指辽朝的先祖,文中可能指的是辽太宗的祖先。
嗣圣:嗣圣是指继承皇位的皇帝。
天禄:天禄是辽朝的一个年号,用于记录年份。
宋:宋指的是宋朝,是辽朝的邻国,两国在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
白马岭:白马岭是辽朝的一个地名,文中提到的是军事行动的地点。
越:越是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
北院大王:北院大王是辽朝的一个官职,负责北方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上京:上京是辽朝的首都,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
祠祭:祠祭是指对神灵或祖先的祭祀活动。
耶律吼:耶律吼是辽朝的一位大臣,字曷鲁,是六院部夷离堇蒲古只的后代。他在太宗时期被重用,以清廉简朴著称。
会同六年:会同六年是辽朝的年号,即公元947年。
南院大王:辽朝的官职,南院大王是辽朝南部地区的军事和政治负责人。
晋主石重贵:晋朝的皇帝,石重贵是后晋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与辽朝有冲突。
内帑:指皇帝的私库,内帑珍异即皇帝私库中的珍贵物品。
遗诏:皇帝去世前留下的命令或指示。
北院大王耶律洼:耶律洼是辽朝的大臣,曾任北院大王,是辽朝的重要政治人物。
永康王:辽朝的一位王子,后被立为世宗。
采访使:辽朝的官职,负责地方监察和采访。
宝货:指珍贵的财宝。
何鲁不:耶律吼的儿子,字斜宁,也是辽朝的一位大臣。
察割乱:指辽朝的一次内乱。
穆宗:辽朝的皇帝,名耶律璟,是辽朝的第六位皇帝。
昭德军节度使:辽朝的官职,负责军事和行政。
鸭渌江:辽朝的一条河流,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神册六年:辽朝的年号,即公元921年。
太祖:辽朝的创始人,名耶律阿保机。
淳钦皇后:辽朝的皇后,名萧氏。
东丹王:辽朝的一位王子,名为耶律倍。
挞马狘沙里:辽朝的一种官职。
南院夷离堇:辽朝的官职,南院夷离堇是辽朝南部地区的军事首领。
忽汗城:辽朝时期的一个城市,位于今天的吉林省。
炮烙:古代的一种酷刑。
令器:指有才德的人。
潢河横渡:指在潢河上设立渡口。
腹心:指最亲近的人。
北院枢密使:辽朝的官职,北院枢密使是辽朝北部地区的军事和政治负责人。
豪猾:指豪强和狡猾的人。
察割兵犯御幄:指察割的军队侵犯了皇帝的行宫。
应历三年:辽朝的年号,即公元953年。
齐王罨撒葛:辽朝的一位王子。
左皮室详稳:辽朝的官职。
敌辇:耶律洼的字。
绾思子:耶律洼的父亲。
器识:指才能和识见。
先锋:军队中的先行部队。
瀛州:辽朝的一个州,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漆水郡王:辽朝的一个封号。
孟父:指父亲。
甗古直:耶律挞烈的祖先。
令稳:辽朝的官职,负责边疆地区的军事。
雁门:辽朝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史彦超:辽朝时期的一位将领。
汉主:指后汉的皇帝。
宋师:宋朝的军队。
行军都统:辽朝的官职,负责军事行动。
保宁元年:辽朝的年号,即公元979年。
致政:辞去官职,退隐。
须发皓然:形容人年纪大,头发和胡须都变白了。
年谷屡稔:指连续几年粮食丰收。
富民大王:辽朝时期的一个荣誉称号,授予有政绩的官员。
立嗣:指确定继承人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家族或王朝中,按照传统规则选择合适的继承人。
嫡:正室所生的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是古代家族继承中的首选。
礼:指古代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包括政治、社会、宗教、家庭等方面的规范。
安抟、吼、洼谋:这里可能是指三个人的名字或官职,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或历史资料来确定。
克断:果断决策,能够迅速做出决定。
策立:正式确定某人担任某职位或继承某位子。
屋质直:屋质直可能是指某人的名字或官职,直表示正直、坦率。
谏:劝告,向君主提出意见或建议,通常指对君主不妥或错误的行为提出反对。
杜太后:太后的尊称,指某位皇帝的母亲,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位具体的历史人物。
私:个人的意愿或私心,这里可能指太后个人的意愿。
李胡:可能是指某位具体的历史人物,胡在这里可能是姓氏或官职。
暴:残暴,指行为或性格上的凶狠、残忍。
横渡之约:指某项重要的盟约或协议,横渡可能是指跨越某种障碍或界限。
乱:混乱,指社会秩序的破坏或动荡不安。
四臣:指四位大臣,这里可能是指具体的历史人物。
庶几:几乎,表示推测或希望。
《春秋》: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首止之功:指最初的、关键的功绩或成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辽史-列传-卷七-评注
赞曰:立嗣以嫡,礼也。
此句开篇点明了古代中国立嗣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以嫡长子继承家业和宗庙,这是儒家礼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立嗣’指的是确定继承人,‘嫡’则特指正妻所生的长子,体现了宗法制度中的尊卑秩序和血脉传承的重要性。
太宗崩,非安抟、吼、洼谋而克断,策立世宗,非屋质直而能谏,杜太后之私,折李胡之暴,以成横渡之约,则乱将谁定?
此段描述了太宗去世后,国家继承人问题上的复杂局面。太宗崩逝,若非有安抟、吼、洼三位大臣的果断决策,以及屋质直大臣的直言进谏,可能无法稳定国家。‘杜太后之私’指的是太后的个人意愿,‘折李胡之暴’则是指抑制了李胡的暴行。‘横渡之约’可能是指某种政治盟约或协议,表明这些决策是为了避免国家陷入混乱。
四臣者,庶几《春秋》首止之功哉。
‘四臣’指的是上述提到的四位大臣,‘庶几’意为‘或许’,‘《春秋》首止之功’则是对这四位大臣功绩的高度评价。《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记载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这里的‘首止之功’指的是这些大臣在关键时刻稳定国家、阻止混乱的伟大功绩。这句话通过引用《春秋》的典故,强调了这四位大臣的历史地位和他们的政治智慧。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立嗣制度、国家政治稳定和四位大臣功绩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对于继承、稳定和忠诚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在关键时刻,政治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国家命运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