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六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六回-原文

华清风古天山见妖

金眼佛一怒杀和尚

话说济公带领四位班头,来到铁佛寺,见大殿里一股妖气冲天。

和尚一瞧,大殿头里东边一张桌,有人管帐,专收银子;西边一张帐桌,专管收钱。

只见有一个妇人,在那里烧香。约有二十以外的年纪,光梳油头,发亮如镜,一脸的脂粉,打扮的不像好人,在那里祷告说:

“佛爷在上,小妇人姚氏。

只因我一个小亲家得了膨症,求佛爷慈悲慈悲,赏点药罢。只要我亲家好了,我给佛爷烧香上供。”

铁佛口吐人言说:

“姚氏你可曾给佛爷带了一吊钱来。”

姚氏说:

“带来了。”

铁佛说:

“既带了钱文,交在帐桌上。佛爷给你一包好药,拿回去保你一家都好了。”

姚氏说:

“谢谢佛爷。”

拿着药,竟自去了。

这姚氏刚走,只见外面又来了一个少妇人。

由外面一步一个头,磕着进来。

书中交代,这个妇人姓刘,娘家姓李,在开化县正南刘家庄住家。

丈夫在外贸易,有数年不通音信。

刘李氏有个婆母,家中寒苦,就靠着做针黹糊口。

刘李氏贤孝无比。

只因她婆母身得臌症,有二年之久。

刘李氏听说铁佛寺佛爷显圣,专治臌症。

李氏一片虔心,由家中一步一个头,走了一天一夜,才来到这里。

刘李氏一烧香说:

“佛爷慈悲。小妇人刘门李氏。

家有婆母,臌症二年之久。

求佛爷赏点药,只要我婆母好了,等我丈夫贸易回来,必给佛烧香上供。”

妖精一瞧,这臌症不是他洒的,他也治不了,说:

“刘李氏你可曾给佛爷带了钱来?”

刘李氏说:

“我家中太寒,没有钱,求佛爷慈悲慈悲罢。”

铁佛说:

“不行。佛爷这里是一概不赊,没钱不给药,你去罢。”

刘李氏叹了一声,心说:

“不怪人间势利,连佛爷都爱财,可惜我这一片虔心。”

自己无法,转身往外走。

济公一瞧,知道这是一位贤良孝妇。

和尚说:

“这位小娘子不用着急,我这里拈了一块药,你拿回去,给婆母吃了就好。”

刘李氏把药接过去,说:

“谢谢大师父。”

竟自去了。

济公迈步来到大殿。

一瞧这铁佛,是坐像,一丈二尺的金身,五尺高的莲花座。

头前摆着香炉蜡扦,许多的仙果供素菜。

和尚过去,伸手拿了一个苹果,一个桃,拿过来就吃。

旁边打磐的一瞧说:

“和尚你是哪里来的,抢果子吃?”

和尚说:

“庙里有东西就应当吃。

你们这些东西,指佛吃饭,赖佛穿衣,算是和尚的儿子,算是和尚的孙子?”

这个打磐的一听这话,气往上冲,过来就要打和尚。

和尚用手一指,用定神法把这人定住。

和尚跳上莲花座说:

“好东西,你敢在这里兴妖作怪,耍害众民。

我和尚正要找你,结果你的性命。”

说着话,和尚照定铁佛就两个嘴巴。

众烧香的大家一乱,说:

“来了个疯和尚,打佛爷的嘴巴呢。”

四个班头也站在外头瞧着。

就听铁佛肚子里咕噜咕噜的一阵响,其声似雷鸣。

忽然山崩地裂一声响。

四位班头瞧着铁佛,一丈二的金身连莲花座往前一倒,竟把和尚压在底下。

柴元禄、杜振英一跺脚,放声痛哭,说:

“师父你老人家没想到死在这里,死的好苦。”

杨国栋、尹士雄也深为叹息,说:

“可惜济公是个好人,这一碰准砸在地里去,肉泥烂酱。”

杨国栋说:

“柴头,你也不用哭了,人是生有处,死有地,这也无法。

咱们走罢。”

四个人正要走,只见和尚彳亍彳亍由庙外头进来了。

和尚说:

“柴头,你们报丧呢。”

柴元禄也不哭了,说:

“师父你没死呢。”

和尚说:

“没有。

好妖精,他打算要暗害我和尚。

我非得要找他去,跟他誓不两立。”

柴元禄说:

“我们眼瞧着把师父压在地下,怎么你又打外来了?”

和尚说:

“没砸着我。

我一害怕。

一踹腿窜出去了。”

正说话,和尚就嚷:

“了不得了,快救人哪,妖精来了。”

这句话没说完,只见一阵狂风大作。

真是:

嗖嗖云雾卷,唿呼过树林。

海翻波浪起,山滚石头沉,尘沙迷宇宙,昏暗惊鬼神。

这风真浩大,刮遍锦乾坤。

一陈狂风大作,由半空落下一个妖精,竟把和尚围住。

书中交代,是什么妖精呢?这内中有一段缘故,凡事无根不生,金眼佛姜天瑞的师父,姓华双名清风,人称九宫真人。

专习左道旁门,乃是华云龙的叔父。

他在古天山凌霄观参修。

当初凌霄观有一位老道姓黄,乃是正务参修之人,被清风杀了。

他就占了灵霄观。

这庙里甚是殷富。

庙后有座塔,名叫烟云塔。

每逢下雨过去,由塔底砖缝冒出烟来,起在半空不散,尤如浮云一般,乃是庙中的古迹。

常有贵宦长者,富豪人家,去到庙里住着,所为瞧这个烟云塔的古迹。

焉想到自华清风接过庙来,这座塔也永不冒烟了。

华清风心中暗想怪道,时常瞧这座塔,就见鸟儿在半空一飞,就飞到塔里,只见进去,不见飞出来。

围着塔四面地下,净是鸟毛。

华清风心中纳闷,也不知塔里有什么东西。

这天华清风无事,又去瞧塔,正在发愣,忽听后面一声“无量佛”,说:

“华道友,你做什么呢?”

华清风回头一看,见一人身穿亚青色道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面似青泥,两道朱砂眉,一双金睛,满脸的红胡须。

华清风一瞧不认识。

赶紧说:

“道友从哪里来的?”

老道说:

“华道友,你不认识我呀,你是我的房东。

我在你庙里住了半年了。”

华清风说:

“是是,道友请前面坐。”

二人来到前面鹤轩落座。

这老道说:’华道友,你真不认识我?’

华清风说:’我实在不认得,未领教道友贵姓?’

那道人说:’我姓常,我跟你有一段仙缘。’

华清风说:’道友在哪座名山洞府参修?’

常老道说:’我在盘古山。’

华清风道:’常道友参修多少年了?’

常老道说:’我告诉你说罢,文王出虎关,收雷震子,我亲眼得见。姜太公斩将封神之时,我去晚了没赶上。你不用问多少年了。’

华清风心中有点明白,猜着大概必是妖精。

两人一盘道,果然常老道道德深远,呼风唤雨,拘神遣鬼,样样皆通。

华清风让他吃就吃,让他喝就喝,两个人很是亲近。

日子长了,两个人真是知己。

这大华清风说:’常道友,你我彼此至近,我瞧瞧你的法身行不行?’

常老道说:’什么?’

华清风说:’我要瞧瞧你的本像。’

常老道说:’可以。你要瞧,须得星斗落尽,太阳未出之时,我可以叫你瞧。咱们修道的人,最避三光。要被日月星光三光一照,就怕要遭雷劫。你明天星斗一落,天似亮不亮,你开开后庙门往正北看。我在北山头等你。’

华清风说:’就是罢。’

当时吩咐童子摆酒。

童子点头答应,立刻擦抹桌案,杯盘连落,把酒摆上。

两个人吃酒谈心,开怀畅饮,直吃到日落黄昏。

常老道说:’我要告辞。明天天亮见。’

华情风送到外面,拱手作别。

华清风自己回来,心中暗想:’可知道,这个常老道是个妖精,可不知是什么妖精。打算倒要瞧瞧,可以明白。’

常老道走后,华清风告诉童子:’到三更大就叫我,早点来,恐怕误了。’

童子答应。

华清风躺在床上,合衣而卧。

重子等到三更以后,就把华清风唤起。

他来到外面瞧瞧,满天的星斗。

华清风复反到屋中喝茶,等候到东方发白,出来一看,斗转星移,那才来到后面。

开开庙后门,往正北一瞧。

华清风不瞧则可,一瞧吓得叽伶伶打一寒战。

有一宗忿事惊人。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六回-译文

华清风在古天山看到有妖怪,金眼佛一怒之下杀了和尚。

话说济公带着四位班头,来到铁佛寺,发现大殿里弥漫着一股妖气。和尚一看,大殿里东边有一张桌子,有人在负责收银子;西边也有一张桌子,专门收钱。

只见有一个妇人正在那里烧香,大约二十多岁,头发梳得油光可鉴,脸上涂满了脂粉,打扮得不像好人。她在那里祈祷说:‘佛爷在上,小妇人姚氏。只因我一个小亲家得了膨症,求佛爷慈悲慈悲,赏点药罢。只要我亲家好了,我给佛爷烧香上供。’铁佛开口说话了:‘姚氏你可曾给佛爷带了一吊钱来。’

姚氏说:‘带来了。’铁佛说:‘既然带了钱,就交在帐桌上。佛爷给你一包好药,拿回去保你一家都好了。’姚氏说:‘谢谢佛爷。’拿着药,就走了。这姚氏刚走,外面又来了一个少妇人。

书中交代,这个妇人姓刘,娘家姓李,住在开化县正南的刘家庄。她的丈夫在外经商,已经好几年没有音信了。刘李氏有个婆婆,家中贫穷,就靠她做针线活来维持生计。刘李氏非常孝顺。只因她婆婆身患臌症,已经两年了。刘李氏听说铁佛寺的佛爷能显圣,专门治疗臌症。李氏一片虔诚,从家里一步一个头,走了一天一夜才来到这里。刘李氏一烧香说:‘佛爷慈悲。小妇人刘门李氏。家有婆母,臌症二年之久。求佛爷赏点药,只要我婆母好了,等我丈夫贸易回来,必给佛烧香上供。’妖精一看,这臌症不是他下的,也治不了,说:‘刘李氏你可曾给佛爷带了钱来?’刘李氏说:‘我家中太穷,没有钱,求佛爷慈悲慈悲罢。’铁佛说:‘不行。佛爷这里是一概不赊,没钱不给药,你去罢。’

刘李氏叹了一声,心想:‘不怪人间势利,连佛爷都爱财,可惜我这一片虔诚。’自己没有办法,转身往外走。济公一看,知道这是一位贤良的孝妇。和尚说:‘这位小娘子不用着急,我这里拈了一块药,你拿回去,给婆母吃了就好。’

刘李氏接过药,说:‘谢谢大师父。’就走了。济公走进大殿。

一瞧这铁佛,是坐像,身高一丈二尺,金身,莲花座高五尺。前面摆着香炉和蜡扦,还有许多仙果和素菜。和尚过去,伸手拿了一个苹果,一个桃,拿过来就吃。旁边打磐的人一看说:‘和尚你是哪里来的,抢果子吃?’和尚说:‘庙里有东西就应当吃。你们这些东西,指佛吃饭,赖佛穿衣,算是和尚的儿子,算是和尚的孙子?’这个打磐的一听这话,气往上冲,过来就要打和尚。和尚用手一指,用定神法把这人定住。和尚跳上莲花座说:‘好东西,你敢在这里兴妖作怪,害众民。我和尚正要找你,结果你的性命。’说着话,和尚照定铁佛就两个嘴巴。

众烧香的大家一乱,说:‘来了个疯和尚,打佛爷的嘴巴呢。’四个班头也站在外头瞧着。就听铁佛肚子里咕噜咕噜的一阵响,其声似雷鸣。忽然山崩地裂一声响。四位班头看着铁佛,一丈二的金身连莲花座往前一倒,竟把和尚压在底下。柴元禄、杜振英一跺脚,放声痛哭,说:‘师父你老人家没想到死在这里,死的好苦。’杨国栋、尹士雄也深为叹息,说:‘可惜济公是个好人,这一碰准砸在地里去,肉泥烂酱。’杨国栋说:‘柴头,你也不用哭了,人是生有处,死有地,这也无法。咱们走罢。’四个人正要走,只见和尚摇摇晃晃地从庙外头进来了。

和尚说:‘柴头,你们报丧呢。’柴元禄也不哭了,说:‘师父你没死呢。’和尚说:‘没有。好妖精,他打算要暗害我和尚。我非得要找他去,跟他誓不两立。’柴元禄说:‘我们眼瞧着把师父压在地下,怎么你又打外来了?’和尚说:‘没砸着我。我一害怕,一踹腿就窜出去了。’正说话,和尚就喊:‘了不得了,快救人哪,妖精来了。’这句话没说完,只见一阵狂风大作。

真是:‘嗖嗖云雾卷,呼呼过树林。海翻波浪起,山滚石头沉,尘沙迷宇宙,昏暗惊鬼神。这风真浩大,刮遍锦乾坤。’一阵狂风大作,从半空落下一个妖精,竟把和尚围住。

书中交代,是什么妖精呢?这内中有一段缘故,凡事无根不生,金眼佛姜天瑞的师父,姓华双名清风,人称九宫真人。他专修左道旁门,是华云龙的叔父。他在古天山凌霄观修炼。当初凌霄观有一位老道姓黄,是正务修炼之人,被清风杀了。他就占了凌霄观。这庙里很富裕。庙后有座塔,名叫烟云塔。每逢下雨过去,由塔底砖缝冒出烟来,起在半空不散,尤如浮云一般,乃是庙中的古迹。常有贵族长者,富豪人家,去到庙里住着,为了看这个烟云塔的古迹。焉想到自华清风接过庙来,这座塔也永不冒烟了。华清风心中暗想怪道,时常瞧这座塔,就见鸟儿在半空一飞,就飞到塔里,只见进去,不见飞出来。围着塔四面地下,净是鸟毛。华清风心中纳闷,也不知塔里有什么东西。

这天华清风无事,又去瞧塔,正在发愣,忽听后面一声‘无量佛’,说:‘华道友,你做什么呢?’华清风回头一看,见一人身穿亚青色道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面似青泥,两道朱砂眉,一双金睛,满脸的红胡须。华清风一瞧不认识。赶紧说:‘道友从哪里来的?’老道说:‘华道友,你不认识我呀,你是我的房东。我在你庙里住了半年了。’华清风说:‘是是,道友请前面坐。’

两人走到前面鹤轩坐下。那老道说:‘华道友,你真的不认识我吗?’华清风说:‘我实在不认识,未曾请教道友贵姓?’那道人说:‘我姓常,我和你有一段仙缘。’华清风问:‘道友在哪个名山洞府修炼?’常老道说:‘我在盘古山。’华清风问:‘常道友修炼了多少年?’常老道说:‘告诉你吧,文王出虎关,收雷震子,我亲眼目睹。姜太公斩将封神的时候,我去晚了没赶上。你不用问修炼了多少年了。’华清风心中有点明白了,猜着大概必是妖精。两人一番交谈,果然常老道道德高深,呼风唤雨,拘神遣鬼,样样都会。华清风让他吃什么就吃什么,让他喝什么就喝什么,两个人非常亲近。时间久了,两个人真的成了知己。这华清风说:‘常道友,我们彼此关系亲近,我想看看你的真身。’常老道说:‘什么?’华清风说:‘我要看看你的本来面目。’常老道说:‘可以。你要看,必须在星斗落尽,太阳未出之时,我可以让你看。我们修道的人,最忌讳三光(日月星光)。如果被日月星光照射,就怕会遭受雷劫。你明天星斗一落,天似亮不亮的时候,你打开后庙门往正北看。我在北山头等你。’华清风说:‘好的。’

当时吩咐童子摆酒。童子点头答应,立刻擦抹桌案,杯盘连落,把酒摆上。

两人边喝酒边谈心,畅饮开怀,一直吃到日落黄昏。常老道说:‘我要告辞了。明天天亮再见面。’华清风送到外面,拱手告别。华清风自己回来,心中暗想:‘这个常老道是个妖精,不知道是什么妖精。我倒要看看,能不能弄明白。’

常老道走后,华清风告诉童子:‘到三更的时候叫我,早点来,恐怕误了。’

童子答应了。华清风躺在床上,穿着衣服就睡。童子等到三更以后,就把华清风叫醒。他来到外面看看,满天的星斗。华清风回到屋中喝茶,等到东方发白,出来一看,斗转星移,这才来到后面。打开庙后门,往正北一看。华清风不看则已,一看吓得浑身发抖。有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六回-注解

妖气:指邪气、不祥之气,通常与邪恶、鬼怪等事物相关。

和尚:指佛教出家人,出家修行,剃度为僧。

铁佛寺:指供奉铁铸佛像的寺庙,铁佛寺是佛教寺庙的一种。

膨症:古代医学术语,指身体肿胀的病症。

臌症:古代医学术语,指腹部肿胀的病症,现代医学中称为腹水。

铁佛:指铁铸的佛像,这里可能是指寺庙中的佛像能说话,具有某种神秘力量。

仙果供素菜:指供奉给佛像的素食,如水果、蔬菜等。

打磐:指敲击磐声,磐是佛教法器之一。

金眼佛:指具有金睛的佛像,这里可能是指某位神通广大的道士。

姜天瑞:指金眼佛姜天瑞,这里可能是指某位道士的名字。

九宫真人:指华清风所尊称的道号,九宫真人可能是指他具有九宫神通。

左道旁门:指非正统的道教流派,通常指一些邪术、异术。

凌霄观:指道教宫观,凌霄观可能是指华清风修炼的地方。

烟云塔:指寺庙中的塔,烟云塔可能是指塔顶有烟云缭绕的景象。

无量佛:指佛教用语,表示极大的慈悲和智慧。

鹤轩:鹤轩,指代高洁之地,常用于道家或隐士的居所,寓意清静高雅。

仙缘:仙缘,指与仙人或神仙有缘份,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非同寻常的相遇。

盘古山:盘古山,传说中的神话地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之神盘古的居所,象征着神秘和古老。

文王出虎关,收雷震子:文王,指周文王,传说中周朝的贤王,这里可能指的是周文王收服雷震子的故事,雷震子是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姜太公斩将封神:姜太公,即姜子牙,是周文王的谋士,封神榜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这里指的是姜太公参与封神的故事。

三光:三光,指日月星三者的光芒,在道教中,三光被认为是有形的神,修道者应避三光以避免雷劫。

法身:法身,指佛教中佛菩萨的应化身,这里可能是指常老道的真实身份或形态。

童子:童子,指年轻的仆人或弟子,常用于神话或道教故事中。

雷劫:雷劫,道教和佛教中指神仙或修道者在修炼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考验,常以雷电形式出现。

斗转星移:斗转星移,指星辰位置的变化,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或世事变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六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幅道家修仙的神秘场景,通过华清风与常老道的对话,展现了道家文化中关于仙缘、道德和修炼的诸多元素。

首先,二人落座鹤轩的描写,鹤轩作为道家修炼之地,象征着清静和超脱,为后续的对话和情节发展奠定了基调。

常老道自称有仙缘,并且提到文王封神之事,这既是对自身修炼历史的自豪,也暗示了他与华清风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

华清风对常老道的提问,以及常老道对盘古山和修炼年数的回答,体现出道家修炼者对于修炼历史的重视和对于修炼成果的自得。

华清风对常老道的怀疑,以及常老道对三光的避讳,体现了道家修炼者对于天地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修炼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劫难的认识。

两人之间的亲近和畅饮,展现了道家修炼者之间的友情和相互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揭秘埋下了伏笔。

华清风对常老道法身的探询,以及常老道提出的观法身的时间和方法,既是对道家修炼知识的展现,也是对华清风心理的考验。

童子的出现,虽然只是简单的传话,但也体现了道家修炼世界中对于日常生活的管理,以及修炼者对细节的关注。

华清风在夜晚的等待,以及星斗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气氛,为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埋下了悬念。

最后,华清风对常老道的观察和惊讶,预示着故事即将进入高潮,也暗示了常老道身份的秘密即将揭晓。整个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道家修炼文化的魅力和神秘色彩。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八十六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13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