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六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六回-原文

众妖道聚会藏珍坞 神术士魔法胜金风

话说赤发灵官邵华风同追魂侍者邓连芳、神术士韩祺,来到藏珍坞。

群贼一看,心中喜悦,说:‘这可活该!’

众人行礼既毕,邵华风说:‘众位,这就是我拜弟邓连芳,他乃是万花山圣教堂八魔祖师爷天魔天河钓叟杨明远的徒弟。

这位韩祺,他乃是人魔桂林樵夫王九峰的徒弟。

要拿济颠僧,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

神术士韩祺说:‘邵大哥,我告诉你,我得了我师父一根子母阴魂绦,就是大路金仙,西方罗汉,都能捆上。

这个子母阴魂绦,可与众不同,经过几个甲子,别人有也不真。’

正说着话,有人进来回禀:

‘外面来了一个和尚,堵着山门大骂,点名叫邵祖师爷出去。’

邵华风一听,说:‘定是济颠来了。’

手下人说:‘是一个大眉黑脸和尚。’

邵华风说:‘待我出去看看。’

话言未了,旁边有巡山仙长李文通说:‘道师爷且慢,谅来此无知小辈,何必你老人家前往?有事弟子服其劳,割鸡焉用牛刀,待我出去,把他拿来,不费吹灰之力。’

邵华风说:‘你须要小心留神。’

那李文通说:‘料也无妨。’

说罢大摇大摆,来到山门以外。

藏珍坞这座山,是坐北冲南,山口里庙前头是一片空宽平坦之地,可以做战场,操兵演阵都行,甚为宽阔。

李文通出来一看,对面站定一僧一道,正是金风和尚悟缘同马道玄。

李文通一看,说:‘原来是金风和尚,你来此何干?’

金风和尚说道:‘我奉我师父之命,前来拿你们这伙妖人。’

李文通说:‘你师父是谁?’

金风和尚说:‘你要问,是济公长老。’

李文通叹了一声,说:‘你怎么也来胡闹随了济颠和尚?依我说你趁此回去,休要前来多管闲事。

我山人以慈悲为门,善念为本,存一分好生之德,不忍伤害你的性命。

你要不听我的良言相劝,可别说我将你拿住,悔之晚矣。’

金风和尚哈哈大笑,说:‘好孽障!谅尔有多大能为,也敢说此朗朗狂言大话,我和尚将你结果了性命,杀恶人即是善念。’

老道一听,气往上撞,伸手拉出宝剑,往东南上巽为风一站,用宝剑就地一画,口中念念有词,立刻狂风大作,走石飞沙,真奔金风和尚打去。

金风和尚悟缘哈哈一笑,伸手由兜囊掏出一宗宝贝,名曰‘避风珠’,往空中一摔,立刻风定尘息。

李文通一看,大吃一惊,金风和尚把避风珠收回去,又由兜囊掏出一颗珠子,其红似火,口中念念有词,照定李文通打来。

只听‘呱啦’一声响,一道火光,竟将李文通烧了个皮焦肉烂。

这一颗珠子,名曰‘雷火珠’。

金风和尚劈了老道,将宝贝收回去,早有人报进藏珍坞,说:‘回禀祖师爷,可了不得了,方才李道爷出去一问和尚,他说叫金风和尚。

李道爷一施展法术,狂风大作,走石飞沙,那和尚掏出一宗宝贝摔去,就风定尘息。

和尚又拿出一颗珠子,其红似火,一道光‘呱啦’一响,竟把李道爷烧了个皮焦肉烂。’

邵华风一听,气得哇哇呀怪叫如雷。

旁边有人一声喊嚷,说:‘师父不必动怒,待我去给李大哥报仇,把和尚拿来。’

邵华风一看说话这人,是他二徒弟叫妙道真人吴法兴。

这个老道跟前者七星观的吴法通是师兄弟,在邵华风手下任意胡为,也会怪术妖邪,立刻拉宝剑来到山门以外。

见金风和尚正然破口大骂,吴法兴说:‘好和尚,真乃大胆!你可知道你家祖师爷的利害?’

金风和尚说:‘你是何人?’

吴法兴说:‘你要问,我告诉你,你家祖师爷姓吴名法兴,人称妙道真人。

今天你既是飞蛾投火,自送其死,放着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休怨我山人将你结果了性命。’

说着话由兜囊里掏出一根捆仙绳,祭在空中,口中念念有词,说声‘敕令!’

刷啦啦一道金光,直奔金风和尚。

和尚一张嘴,卟喷出一口黑气,这是九千多年的内丹,立刻捆仙绳坠落于地。

和尚随着一抖手,将他雷火珠打出来,只听呱啦一声响,将吴法兴烧死,这小子一辈子没做好事,今天遭了恶报,又有人报进庙去。

邵华风一听徒弟死了,气得三尸神暴跳,五灵豪气腾空,说:‘好好好,我山人出去,跟他一死相拼。’

旁边神术士韩祺说:‘邵大哥不用你去,你瞧瞧我的宝贝,你我一同前往。’

大众随后来到外面一看,邵华风说:‘金风和尚你敢伤我徒弟?我山人焉能跟你善罢甘休!’

这边马道玄一看,说:‘邵华风你是我的徒弟,你不可任意胡为。

已然出了家,就应然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

侍奉三清教主,决不该结交绿林人,在尘世杀男掳女,聚众叛反国家。

大宋国自定鼎以来,君王有道家家乐,天地无私处处同,皇上家洪福齐天,邪不能侵正,你休要执迷不悟。

已然出了家,就应该修福做善,了一身之孽冤,不修今生修来世。’

你要不听,自己强暴抗横,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邵华风不但不听,反把眼一瞪,说:

“马道玄你休要多管闲事,满口胡说,跟我嚼舌鼓唇。

我要不念你我是师徒,今天连你一齐拿住,结果你性命,你趁此快走。”

马道玄口念:

“无量佛!善哉,善哉!邵华风真乃无父无君。

人生世上,须知道三纲四大五常。

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四大者,乃天地亲师,受大地覆载之恩,受国家水土之恩,受父母生育养育之恩,受师父传授教训之恩;

五常乃仁、义、礼、智、信。

为人子不孝,为臣定然不忠,交友必然不信。

师徒情如父子,你就敢叫我的名字,跟我反目?罢了,罢了!”

邵华风说:

“你任凭有苏秦、张仪、陆贾、萧何①之口,说得天花乱坠,地生金莲,海枯石烂,也难渡山人铁石之心。

我跟济颠和尚仇深似海,他无故欺负找,闹得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焉能跟他干休善罢?

马道玄你要多说,我先拿你。”

金风和尚一听,气往上撞,说:

“邵华风你过来,洒家跟你分个强存弱死,真在假亡。”

邵华风尚未答言。

那术士韩祺早拿定了主意。

“我给他个先下手为强,后下手的遭殃。”

立刻把子母阴魂绦一抖,照定金风和尚抛来,口中念念有同,说声“敕令”!

金风和尚一看,只见子母阴魂绦奔他来了,真是霞光万道,瑞气千条,如同泰山一般。

金风和尚就知道不好,念护身也来不及了,慢说金风和尚这点来历,就是大路金仙也能捆得上,捆上能把白气化没了,西方的罗汉要被这子母阴魂绦捆上,能把金光捆去,勿论什么妖猜捆上,就得现原形。

这原本是八魔的宝贝,八魔每人有一根,神术士韩祺是偷他师父的,今天悟缘一看,打算要跑,被金光罩住,焉能跑的了?

就听山崩地裂一声响,金风和尚现了原形,众老道一看,原来是一个驼龙。

神术士韩祺说:

“你等可曾看见了,慢说是他,就是西方的罗汉也逃不了。”

众老道一看,鼓掌大笑说:

“还是你老人家神通广大,法术无边。

原来济颠和尚徒弟,就是这个。”

神术士韩祺说:

“邵大哥,我已然拿住,任凭你发落罢,你愿意怎么办,或杀或剐或烧?”

邵华风说:

“他把我徒弟用火烧了,我也把他烧死,方出我胸中之恶气。

大概把他置死,济颠和尚也就快来了。”

韩祺哈哈一笑,说:

“济颠不来便罢,他要来了,叫你等看着我略施小术,就把他拿住。”

正说着话,只听山坡一声喊嚷:

“好,邓连芳、韩祺,胆敢害人!待我来。”

大众睁眼一看,飞也似来了一人。

头带粉绫缎武生公子巾,绣团花分五彩,身穿粉绫缎色箭袖袍,周身走金线,掐金边,腰系鹅黄丝带,黄衬衫,薄底靴子,闪披一件粉绫缎英雄大氅,上绣三蓝富贵花,背一口宝剑,手拿萤刷,面如白玉,眉似春山,目如秋水,准头端正,唇似涂朱。

众人一看,大吃一惊。

不知来者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六回-译文

众多妖怪在藏珍坞聚会,神术士施展魔法战胜了金风。

话说赤发灵官邵华风和追魂侍者邓连芳、神术士韩祺来到了藏珍坞。看到他们,群贼心中欢喜,说:‘这是他们活该!’众人行完礼后,邵华风说:‘各位,这位是我的拜弟邓连芳,他是万花山圣教堂八魔祖师爷天魔天河钓叟杨明远的徒弟。这位韩祺,他是人魔桂林樵夫王九峰的徒弟。要抓济颠僧,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神术士韩祺说:‘邵大哥,告诉你,我得到了我师父的一根子母阴魂绦,即使是金仙、西方罗汉也能捆住。这根子母阴魂绦与众不同,经过几个甲子,别人有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正说着,有人进来报告说:‘外面来了一个和尚,堵在山门前大骂,点名要邵祖师爷出去。’邵华风一听,说:‘肯定是济颠来了。’手下人说:‘是一个大眉黑脸的和尚。’邵华风说:‘我去看看。’话音未落,旁边的巡山仙长李文通说:‘道师爷且慢,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辈,何必劳驾您老人家亲自去?有事弟子服其劳,杀鸡焉用牛刀,让我去把他抓来,不费吹灰之力。’邵华风说:‘你要小心。’李文通说:‘料也无妨。’说完,他大摇大摆地来到山门外。

藏珍坞的山面向北,朝南的山口里庙前有一片宽敞平坦的地方,可以当作战场,操练兵马,非常宽阔。李文通出来一看,对面站着一位和尚和一位道士,正是金风和尚悟缘和马道玄。李文通一看,说:‘原来是金风和尚,你来这里干什么?’金风和尚说:‘我奉我师父的命令,来抓你们这伙妖怪。’李文通问:‘你师父是谁?’

金风和尚说:‘你要问,是济公长老。’李文通叹了口气,说:‘你怎么也来胡闹,随了济颠和尚?我劝你趁此回去,不要多管闲事。我们这里的人以慈悲为怀,以善念为本,存一分好生之德,不忍伤害你的性命。你要不听我的良言相劝,可别说我将你拿住,到时候可别后悔。’金风和尚哈哈大笑,说:‘好孽障!你有多大能为,也敢说如此狂言?我和尚要取你性命,杀恶人即是善念。’老道一听,怒火中烧,抽出宝剑,站在东南方向,用剑在地上划了一道,口中念念有词,立刻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直奔金风和尚打去。

金风和尚悟缘哈哈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宝贝,名叫‘避风珠’,往空中一扔,立刻风平浪静。李文通一看,大吃一惊,金风和尚收起避风珠,又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珠子,红得像火,口中念念有词,照着李文通打来。只听‘呱啦’一声响,一道火光,竟将李文通烧得皮焦肉烂。这颗珠子,名叫‘雷火珠’。金风和尚打跑了老道,收起宝贝,有人报告进藏珍坞说:‘回禀祖师爷,大事不好了,刚才李道爷出去问和尚,和尚说叫金风和尚。李道爷一施展法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那和尚扔出一颗宝贝,风就停了。和尚又拿出一颗珠子,红得像火,一道光‘呱啦’一声响,竟把李道爷烧得皮焦肉烂。’邵华风一听,气得哇哇乱叫。

旁边有人喊道:‘师父不必生气,我去给李大哥报仇,把和尚抓来。’邵华风一看,说话的是他二徒弟妙道真人吴法兴。这个老道是七星观吴法通的师兄弟,在邵华风手下任意妄为,也会一些怪异之术,立刻抽出宝剑来到山门外。看到金风和尚正在破口大骂,吴法兴说:‘好和尚,真大胆!你知道你家祖师爷的厉害吗?’金风和尚问:‘你是谁?’吴法兴说:‘你要问,我告诉你,你家祖师爷姓吴名法兴,人称妙道真人。今天你这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放着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找,别怪我山人取你性命。’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根捆仙绳,祭在空中,口中念念有词,说声‘敕令’,一道金光直奔金风和尚。和尚一张嘴,喷出一口黑气,这是九千多年的内丹,立刻捆仙绳坠落在地。和尚随手一抖,将他雷火珠打出来,只听‘呱啦’一声响,将吴法兴烧死,这小子一辈子没做好事,今天遭了恶报,又有人报告进庙。

邵华风一听徒弟死了,气得三尸神暴跳,五灵豪气腾空,说:‘好,我山人出去,跟他拼个你死我活。’

旁边神术士韩祺说:‘邵大哥不用你去,你看我的宝贝,我们一起去。’

众人随后来到外面,邵华风说:‘金风和尚,你敢伤我徒弟?我山人怎能跟你善罢甘休!’这边马道玄一看,说:‘邵华风,你是我的徒弟,你不可以胡作非为。既然已经出家,就应该朝夕礼拜三清教主,不应该结交江湖中人,在尘世中杀人抢女,聚众造反。大宋国自建国以来,君王有道,家家户户都过得好,天地无私,处处和顺,皇上福泽深厚,邪不能侵正,你不要执迷不悟。既然已经出家,就应该修福行善,消除一生的罪孽,不修今生修来世。’

你若不听,就强行反抗,天造成的灾祸还可以违背,自己造成的灾祸却无法活命,得罪了天,就没有什么可以祈祷的了。

邵华风不但不听,反而瞪大了眼睛,说:‘马道玄,你别多管闲事,胡说八道,跟我在这儿说些没用的。要不是念在你我是师徒一场,今天我就连你一起抓起来,结果你的性命,你现在就快走。’马道玄念叨着:‘无量佛!善哉,善哉!邵华风真是个没有父没有君的人。人生在世,必须知道三纲四大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四大是指天地亲师,受大地的滋养之恩,受国家的养育之恩,受父母的生育养育之恩,受师父的传授教训之恩;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作为儿子不孝顺,作为臣子不忠诚,作为朋友不诚信。师徒之情如同父子,你竟敢直呼我的名字,跟我反目成仇?罢了,罢了!’邵华风说:‘你就算有苏秦、张仪、陆贾、萧何的口才,说得天花乱坠,地生金莲,海枯石烂,也难以打动我铁石般的心。我与济颠和尚的仇恨深似海,他无缘无故地欺负我,让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怎能就此罢休?马道玄,你要再说,我先收拾你。’

金风和尚一听,怒气冲冲,说:‘邵华风,你过来,我要和你分个胜负,看谁存谁亡。’邵华风还没有回答。

那术士韩祺早就决定了主意。‘我先发制人,后发制人就会倒霉。’立刻抖动子母阴魂绦,朝着金风和尚扔去,口中念念有词,说了一声“敕令”!金风和尚一看,只见子母阴魂绦朝他飞来,光芒万道,瑞气千条,如同泰山一般。金风和尚知道不妙,念诵护身咒也来不及了,别说金风和尚这点来历,就是大路金仙也能被捆住,一旦被捆住,白气就会消失,西方的罗汉如果被这子母阴魂绦捆住,金光也会消失,无论什么妖怪被捆住,都会现出原形。这原本是八魔的宝贝,八魔每人有一根,神术士韩祺是偷了他师父的,今天悟缘一看,想要逃跑,却被金光罩住,怎么可能逃得掉?只听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金风和尚现出了原形,众道士一看,原来是一只驼龙。神术士韩祺说:‘你们都看到了吧,别说他,就是西方的罗汉也逃不了。’众道士一看,纷纷鼓掌大笑说:‘还是你老人家法术高强,法力无边。原来济颠和尚的徒弟,就是这个。’神术士韩祺说:‘邵大哥,我已经抓住了他,任凭你处置,你愿意怎么办,是杀是剐还是烧?’

邵华风说:‘他把我徒弟用火烧了,我也把他烧死,才能解我心头之恨。大概把他处死,济颠和尚也就快来了。’韩祺哈哈一笑,说:‘济颠如果不来就算了,如果他来了,我会让你看看我稍微施展一下法术,就能抓住他。’正说着话,只听山坡上传来一声喊叫:‘好,邓连芳、韩祺,你们竟敢害人!让我来。’众人睁开眼一看,一个人飞也似的冲了过来。他头戴粉绫缎武生公子巾,绣着团花,五彩斑斓,身穿粉绫缎色箭袖袍,周身走金线,边角是金色的,腰系鹅黄丝带,身穿黄衬衫,脚穿薄底靴子,披着一件粉绫缎英雄大氅,上面绣着三蓝富贵花,背着一口宝剑,手持萤刷,面如白玉,眉似春山,眼如秋水,鼻梁端正,嘴唇红润。众人一看,都大吃一惊。不知道来者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六回-注解

妖道:指修炼妖术的道士,通常在民间传说和小说中,妖道是邪恶的象征,代表着与道教传统相悖的修炼者。

藏珍坞:可能是指一个隐藏着珍贵宝物的神秘地方,常见于武侠小说和神话故事中。

神术士:指精通神秘法术的道士或修炼者,通常具有超自然的能力。

魔法:在古代小说中,魔法通常指道士或巫师使用的神秘力量,与西方的魔法概念相似。

金风:可能是指一个道士的名字,也可能是某种法术或称号。

赤发灵官:指道教中的神祇,通常与灵验和正义有关。

追魂侍者:可能是指专门负责追捕亡魂的道士或修行者。

八魔祖师爷:在道教中,八魔祖师爷可能是指某些特殊的修炼者或神祇。

天魔天河钓叟杨明远:可能是指一位道教中的高人或者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子母阴魂绦:一种法术道具,具有拘束和制服妖魔鬼怪的能力。

甲子:古代时间单位,六十年为一甲子,这里可能是指时间久远。

济颠僧:指济公,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位幽默机智的高僧。

金风和尚悟缘:可能是指一位和尚的名字,悟缘可能表示他有着悟道之意。

马道玄:文中人物,身份不明。

巡山仙长:指负责巡视山林的仙人或道士。

三清教主:指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祇: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绿林人:指古代逃避官府追捕的盗贼。

大宋国:指历史上的宋朝,这里可能是指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君王有道:指君主有德政,国家治理有道。

洪福齐天:形容福气极大,与天齐。

邪不能侵正:指邪恶不能侵犯正义,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强暴抗横:指强行违背,蛮横无理的行为。

天作孽犹可违:意指天意造成的灾祸还可以通过人力来避免。

自作孽不可活:指自己造成的灾祸无法自救,比喻自食恶果。

获罪于天:指犯了天条,得罪了天意。

无所祷也:表示无法通过祈祷来解决问题。

邵华风:文中人物,身份不明。

无量佛:佛教用语,意为无量慈悲的佛。

善哉,善哉:佛教用语,表示赞叹或劝诫。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

四大:指天地、父母、师,是佛教中的四大元素。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苏秦、张仪、陆贾、萧何:均为中国古代著名谋士,以口才和智谋著称。

山人:古代对隐居山林的道士或隐士的称呼。

济颠和尚:文中人物,身份不明,可能是某位出名的和尚。

八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邪恶势力。

神术士韩祺:文中人物,身份不明,似乎具有高超的法术。

悟缘:文中人物,身份不明。

金风和尚:文中人物,身份不明,似乎具有妖魔之身。

驼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生物,通常与妖魔相关。

金仙:佛教用语,指达到了极高修为的仙人。

西方的罗汉:佛教用语,指达到一定修行程度的僧人。

妖猜:指妖魔鬼怪。

金光:佛教用语,指佛光或宝光。

八魔的宝贝:指八魔所拥有的宝物。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的遭殃:比喻先发制人,后发制人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敕令:命令或指令。

山崩地裂:形容声音或力量极大,如同山崩地裂一般。

原形:本来的形态或身份,常用来指妖魔失去法术后的真面目。

略施小术:轻微地施展法术。

邓连芳:文中人物,身份不明。

粉绫缎:一种丝织品,色彩鲜艳,质地柔软。

武生公子巾:古代武生所戴的头巾。

绣团花分五彩:指绣有五彩团花的装饰。

箭袖袍:古代的一种宽松长袍,袖子较窄。

金线:金色丝线,常用于装饰。

掐金边:指边缘用金色线装饰。

鹅黄丝带:颜色像鹅黄色的丝带。

英雄大氅:一种宽大的外衣,常用于英雄形象。

三蓝富贵花:指绣有三种蓝色花朵的装饰,寓意富贵。

宝剑:古代武器,也常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萤刷:一种用于拂尘的刷子,也用作拂尘的代称。

准头端正:指面貌端正,五官端正。

春山:形容眉毛如春天的山峦,弯弯的。

秋水:形容眼睛清澈明亮,如秋天的水一样。

涂朱:指嘴唇涂有红色,显得美丽动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六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的冲突,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首先,邵华风与马道玄的对话揭示了双方在道德观念上的对立。邵华风的行为被马道玄指责为无父无君,违背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这种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体现了作者对古代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视。

马道玄的教诲和劝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师徒关系的尊重和传承。他强调师徒情如父子,邵华风的反目成仇,是对这一传统关系的背叛。

邵华风对济颠和尚的仇恨,展现了他个性中的偏执和极端。他不顾一切地想要报复,这种情绪的强烈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金风和尚的出现,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他的法术和力量,以及最终现出原形的驼龙形象,都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神术士韩祺的角色,则是故事的转折点。他利用八魔的宝贝子母阴魂绦,成功制服了金风和尚,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邵华风对韩祺的威胁,显示了他对力量的渴望和对复仇的执着。他希望通过韩祺的手,将济颠和尚也置于死地。

济颠和尚的突然出现,为故事带来了新的变数。他的到来,不仅是对邵华风的挑战,也是对韩祺的考验。

最后,对邓连芳的描写,通过服饰和外貌的细节,展现了他的英雄形象,为读者留下了悬念,期待下回的精彩发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零六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09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