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二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二回-原文

话说小昆仑郭顺听和尚说话不通情理,自己有心要翻脸。

后又一想,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我何必跟他为仇做对?想罢,这才说:“和尚,你不必跟我动怒,山人我解劝你为好。再说这庙中方丈乃是凡夫俗子,你何必欺负他?你要找和尚,总找那找得的,和尚你又怕不敢找。”

黑脸和尚说:“哪个我不敢找,你只管说!”郭顺一想,现在济公大概回了庙,我叫他去找济公,济公必把他治了,叫他碰个钉子,省得他大肆横行。想罢说:“和尚,你敢到西湖灵隐寺去找济颠么?”

黑脸和尚哈哈一笑说:“你既说叫我找济颠和尚,那容易。”说着立刻一点首说:“来。”只见由外面又进来一个黑脸和尚,也不知道是哪来得这样快。

这和尚进来一声喊嚷说:“我乃千载长修是也。”说着话,来到大殿以前,说:“师父差我哪旁使用?”

万年永寿说:“徒弟,我派你到西湖灵隐寺把济颠给我拿来。”这千载长修和尚一声答应,说:“遵法旨。”立刻嗞溜一晃脑袋没了。

少时来到灵隐寺门首,迈步就往里走。两个门头僧说:“找谁?”黑脸和尚说:“我乃千载长修是也。”门头僧还要拦阻,黑脸和尚用手一指说:“打。”门头僧身不由己,自己就打嘴巴,往里就跑。

千载长修也是来到大雄宝殿,往供桌上一坐,门头僧吓得到里面去回禀广亮。广亮一听胆子小,不敢出来,赶紧回禀老和尚元空长老。

广亮先跪倒行礼说:“回禀老方丈,外面来了一个黑脸和尚,口称叫千载长修,把门头僧打了,他上了大殿的供桌。”

老方丈乃是九世比邱,说:“好孽畜大胆,无故前来搅闹佛门善地。你去叫道济的徒弟悟真去拿他。”

广亮立刻找孙道全把这件事一说,孙道全说:“我去。”这才立刻来到前面大雄宝殿一看,果然是一个黑脸和尚在供桌上坐着,头上有一股黑气。

孙道全一看赶奔上前,举宝剑照定和尚脖颈就是一剑。和尚就闭着眼,没留神这剑真砍上了,砍的这黑和尚一伸脖子,一道白印。

孙道全说:“好孽畜,无故前来搅闹佛门净地,还不退去!”黑脸和尚张嘴照定孙道全喷出一口黑气,孙道全赶紧念护身咒,拨头往外就跑,说;“好利害!”

话言未了,只听山门里一声喊嚷:“无量佛!”孙道全一看,来者乃是神童子褚道缘,说:“好孽畜大胆,待山人来拿你。”伸手由兜囊掏出八宝装仙云光袋,照定妖僧一打,手中掐诀,口中念念有词,立刻把这黑脸和尚装到里面。

褚道缘说:“倒出他来瞧瞧,是什么东西。”往外一倒,众人一看,现了原形,是一个大驼龙。

褚道缘一看,说:“你真把和尚糟蹋苦了。”

书中交代:他师父原本也是一个大师,却为什么到金山寺去闹呢?这内中有一段原故。

原本这山寺山下,当初没有这道买卖街。金山寺老丈想庙里有三百站堂僧,无所事业,素日净吃闲饭,日用太大,老方丈拿出银钱来修盖房子,赁给人开买卖,所为有烧香进庙人等,也可以作乐。

又造了四十只渔船,赁给打鱼的,一天要一两银子。在他这山卖鱼,得给他庙里拿鱼税,每月多进钱若干。

这个万年永寿奉龙王之令,在这里把守江口,有这些打鱼的,终日伤了他的子子孙孙不少,故此他一恼,才来到金山寺跟和尚做对。

焉想到郭顺用话一激他,他这才派他徒弟来到灵隐寺搅闹,不想被诸道缘用装仙袋将他拿往,倒出来已然现了原形。

褚道缘不忍伤害他,这才说:“孽畜,你无故前来搅闹,现应将你结果了性命。山人有一分好生之德,饶你这条性命。还不快去。”

这驼龙慢慢爬出了山门,好容易驾起风来,竟自去了。

他刚走,济公由外面脚步踉跄回来了。

书中交代:济公怎么倒后来呢?这内中有一段隐情。

原本济公由常州府出来,和尚顺大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天走到金家庄。

猛然抬头一看,有一段妖气直冲霄汉。和尚一按灵光,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你说不管?我和尚焉有不管之理!

罗汉爷本是佛心的人,既知道,就要管。和尚有未到先知之能,这里住着金好善,家中大财主,最好做善事,无故把儿丢了。

老员外各处贴告白条,如有人给送信必有重谢。

今天罗汉爷正走在这里,总算行善的人家,该当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和尚来到金好善门首一打门,管家出来,和尚说:‘辛苦辛苦。’

管家说:‘和尚,你来此何干?’

和尚说:‘烦劳管家,你到里面就提我和尚,乃西湖灵隐寺济颠僧,前来拜访。’

管家叹了一声,说:‘和尚,你趁早去罢。你要头半个月来,我家员外必有一番的应酬。我家员外最好斋僧布道,人称叫金好善,你必是慕着名来的。这几天你来得不凑巧,我们员外愁得连饭都不吃了,你想你这不是白碰钉子?’

和尚说:‘有什么愁事呢?’

管家说:‘和尚你要问,我告诉你,这件事真新鲜,我们员外跟前就是一位公子,今年十八岁,原本是个文秀才,在我们这北边庄子有花园子,在那里念书。无缘无故,把我家公子丢了不知去向。我们员外各处贴告白条,直到如今音信皆无,各处都找遍了。我们员外愁的了不得,这样的善家按说不应当出这样逆事,你想我们员外哪里还有别的心息。’

和尚说:‘这个事不要紧,我就为这样事来的,你回禀你家员外,就提我和尚知道你家公子的下落,保准把你家公子给找回来。’

管家一听说:‘这话当真么?’

和尚说:‘真的。’

管家半信半疑,这才赶奔里面。

老员外正在书房坐着发愁,管家进来说:‘回禀老员外,外面来了一个穷和尚,他说他是西湖灵隐寺济颠,特意前来拜访老员外,他说他知道公子爷的下落。’

老员外正在无计可施,一听这话,求之不得,赶紧往外就跑。

来到外面一看,见和尚褴楼不堪,穷脏之极,这才说:‘和尚请里面坐。’

济公一看这位老员外长得慈眉善目,头戴逍遥员外中,身穿宝蓝缎员外氅,白袜云鞋,面如三秋古月,花白胡须,精神百倍。

和尚这才往里走,来到南倒坐厅房一看,屋中很讲究,所有摆设不俗,一概都是花梨紫檀楠木雕刻桌椅,名人字画,条山对联,工笔写意,花卉翎毛。

金好善说:‘和尚请坐。未领教和尚贵宝刹在哪里?上下怎么称呼?’

和尚说:‘我乃西湖灵隐寺,上一字道,下一字济,讹言传说济颠僧就是我。’

金好善一听,知道济公名头高大,连忙施礼,说:‘原本是济公活佛。长老来了,这可是活该,求圣僧大发慈悲救我罢,我跟前就是一个小犬,今年十八岁,尚未成家,考取了一个童生,素日就知道念书,并无别的外务。在我这北边我有一座庄子,那里有花园子最清净,他在那里攻书,有几个书童伺候。忽然那一日把我儿丢了。我派人到处找遍了,并无下落,素日他并没有歪邪之道,现在会没了,我各处贴告白条,直到如今音信皆无,求圣僧慈悲慈悲,给占算占算,倒是怎么一段情节?’

和尚说:‘你不用着急,我知道今天三更至五更,我准把你儿找回来,叫你父子团圆。你先摆酒咱们吃饭。’

金好善一听,心中甚为喜悦,赶紧吩咐摆酒。

家中擦抹桌案,把酒摆上,老员外陪着和尚吃饭。

和尚吃着饭,偶然一打冷战,和尚说:‘好东西,少时我就找你去。’

金好善说:‘圣憎上哪找去?’

和尚说:‘你不用管,我必给你把儿子找回来。’

吃饭完毕,和尚这才告辞,要去搭救金公子。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二回-译文

金山寺的永寿和尚施展妖法,小昆仑郭顺赌气去找济公。

小昆仑郭顺听和尚说话不通情理,自己有心要翻脸。后来又一想,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何必跟他为敌呢?想明白后,就说:“和尚,你不必跟我生气,我劝你才是好。再说这庙里的方丈是个普通人,你何必欺负他?你要找和尚,就去找能找得到的,和尚你又怕不敢找。”黑脸和尚说:“哪个我不敢找,你只管说!”郭顺一思考,现在济公可能已经回庙了,我叫他去找济公,济公一定会治他,让他碰个钉子,省得他到处横行。想完后说:“和尚,你敢去西湖灵隐寺找济颠和尚吗?”黑脸和尚哈哈一笑说:“你既然说叫我找济颠和尚,那容易。”说着立刻一点头说:“来。”只见外面又进来一个黑脸和尚,不知道是怎么这么快就到了。这和尚进来一声喊叫说:“我乃千载长修是也。”说着话,来到大殿前,说:“师父差我到哪边使用?”

万年永寿说:“徒弟,我派你到西湖灵隐寺把济颠给我拿来。”这千载长修和尚一声答应,说:“遵法旨。”立刻一晃脑袋不见了。不久来到灵隐寺门前,迈步就往里走。两个门头僧说:“找谁?”黑脸和尚说:“我乃千载长修是也。”门头僧还要拦阻,黑脸和尚用手一指说:“打。”门头僧身不由己,自己就打嘴巴,往里就跑。千载长修也是来到大雄宝殿,往供桌上一坐,门头僧吓得到里面去回禀广亮。广亮一听胆子小,不敢出来,赶紧回禀老和尚元空长老。广亮先跪倒行礼说:“回禀老方丈,外面来了一个黑脸和尚,口称叫千载长修,把门头僧打了,他上了大殿的供桌。”

老方丈是九世比邱,说:“好孽畜大胆,无故前来搅闹佛门善地。你去叫道济的徒弟悟真去拿他。”广亮立刻找孙道全把这件事一说,孙道全说:“我去。”这才立刻来到前面大雄宝殿一看,果然是一个黑脸和尚在供桌上坐着,头上有一股黑气。孙道全一看赶奔上前,举宝剑照定和尚脖颈就是一剑。和尚就闭着眼,没留神这剑真砍上了,砍的这黑和尚一伸脖子,一道白印。孙道全说:“好孽畜,无故前来搅闹佛门净地,还不退去!”黑脸和尚张嘴照定孙道全喷出一口黑气,孙道全赶紧念护身咒,拨头往外就跑,说;“好利害!”话言未了,只听山门里一声喊嚷:“无量佛!”孙道全一看,来者乃是神童子褚道缘,说:“好孽畜大胆,待山人来拿你。”伸手由兜囊掏出八宝装仙云光袋,照定妖僧一打,手中掐诀,口中念念有词,立刻把这黑脸和尚装到里面。褚道缘说:“倒出他来瞧瞧,是什么东西。”往外一倒,众人一看,现了原形,是一个大驼龙。褚道缘一看,说:“你真把和尚糟蹋苦了。”

书中交代:他师父原本也是一个大师,却为什么到金山寺去闹呢?这内中有一段原故。原本这山寺山下,当初没有这道买卖街。金山寺老方丈想庙里有三百站堂僧,无所事业,素日净吃闲饭,日用太大,老方丈拿出银钱来修盖房子,赁给人开买卖,所为有烧香进庙人等,也可以作乐。又造了四十只渔船,赁给打鱼的,一天要一两银子。在他这山卖鱼,得给他庙里拿鱼税,每月多进钱若干。这个万年永寿奉龙王之令,在这里把守江口,有这些打鱼的,终日伤了他的子子孙孙不少,故此他一恼,才来到金山寺跟和尚做对。焉想到郭顺用话一激他,他这才派他徒弟来到灵隐寺搅闹,不想被诸道缘用装仙袋将他拿往,倒出来已然现了原形。褚道缘不忍伤害他,这才说:“孽畜,你无故前来搅闹,现应将你结果了性命。山人有一分好生之德,饶你这条性命。还不快去。”这驼龙慢慢爬出了山门,好容易驾起风来,竟自去了。他刚走,济公由外面脚步踉跄回来了。

书中交代:济公怎么倒后来呢?这内中有一段隐情。原本济公由常州府出来,和尚顺大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天走到金家庄。猛然抬头一看,有一段妖气直冲霄汉。和尚一按灵光,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你说不管?我和尚焉有不管之理!罗汉爷本是佛心的人,既知道,就要管。和尚有未到先知之能,这里住着金好善,家中大财主,最好做善事,无故把儿丢了。老员外各处贴告白条,如有人给送信必有重谢。

今天罗汉爷正好路过这里,这是一个行善的人家,应该遇到困难时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和尚来到金好善家门口敲了敲门,管家出来,和尚说:‘辛苦了。’管家问:‘和尚,你来这里有什么事?’和尚说:‘麻烦管家,你进去就说我是个和尚,我是西湖灵隐寺的济颠僧,特地来拜访。’管家叹了口气,说:‘和尚,你早点回去吧。你要是头半个月来,我家主人肯定有很多应酬。我家主人最喜欢斋僧布道,人称金好善,你肯定是慕名而来的。这几天你来得不巧,我们主人愁得连饭都不吃了,你想你这不是白费劲吗?’和尚问:‘有什么烦恼的事?’管家说:‘和尚,你要问,我告诉你,这件事真奇怪,我们主人这里有一个公子,今年十八岁,原本是个文秀才,在我们北边的庄子有一个花园,他在那里读书。无缘无故,我家公子失踪了,不知去向。我们主人到处贴了告示,直到现在都没有音信,到处都找遍了。我们主人愁得不行,这样的善人家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你想我们主人哪里还有别的心思。’和尚说:‘这件事不要紧,我就是为这件事来的,你告诉你们主人,就说我和尚知道你家公子的下落,保证能把他找回来。’管家一听,说:‘这话当真吗?’和尚说:‘真的。’管家半信半疑,这才进去通报。

老主人正在书房坐着发愁,管家进去说:‘回禀老主人,外面来了一个穷和尚,他说他是西湖灵隐寺的济颠僧,特地来拜访老主人,他说他知道公子爷的下落。’老主人正在无计可施,一听这话,喜出望外,赶紧跑出去。来到外面一看,见和尚衣服破烂,脏得不成样子,这才说:‘和尚请进里面坐。’

济公一看这位老主人长得慈眉善目,头戴逍遥巾,身穿宝蓝缎面的外衣,脚穿白袜云鞋,脸色像秋天的月亮一样清冷,花白的胡须,精神焕发。和尚这才往里走,来到南边的倒坐厅房,一看屋子里布置得很讲究,所有的摆设都不俗,都是花梨木、紫檀木、楠木雕刻的桌椅,还有名人的字画,条山对联,工笔写意画,花卉翎毛。金好善说:‘和尚请坐。不知道和尚贵宝刹在哪里?怎么称呼?’和尚说:‘我住在西湖灵隐寺,上字道,下字济,传言说济颠僧就是我。’

金好善一听,知道济公的名头很大,连忙行礼,说:‘原来是济公活佛。长老来了,这是缘分,求圣僧大发慈悲救救我吧,我这里有一个小儿子,今年十八岁,还没有成家,考了一个童生,平时就知道读书,没有其他的事情。在我北边有一个庄子,那里有一个花园最清净,他在那里读书,有几个书童伺候。突然有一天把我儿子弄丢了。我派人到处找遍了,都没有下落,平时他并没有什么不良行为,现在突然失踪了,我到处贴了告示,直到现在都没有音信,求圣僧慈悲慈悲,给我占卜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和尚说:‘你不用着急,我知道今天三更到五更,我一定能把你儿子找回来,让你父子团圆。你先摆酒,我们一起吃饭。’金好善一听,心中非常高兴,赶紧吩咐摆酒。家里擦干净桌子,摆上酒菜,老主人陪着和尚吃饭。和尚吃着饭,突然打了个冷战,说:‘好东西,一会儿我就去找你。’金好善问:‘圣僧上哪去找?’和尚说:‘你不用管,我一定给你把儿子找回来。’吃完饭,和尚这才告辞,要去救金公子。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二回-注解

金山寺:金山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因位于金山而得名。

永寿:在道教中,永寿指的是长寿,此处可能指万年永寿,即长寿的仙人。

施妖法:施妖法,指施展妖术或魔法。

小昆仑:小昆仑,此处可能指一个虚构的人物或神话中的昆仑山,象征着神秘和高贵。

赌气:赌气,指因为争执或不满而故意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找济公:济公,即济公活佛,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著名和尚,以机智、幽默和行善著称。

和尚:指出家为僧的男性,佛教修行者。

通情理:通情理,指理解别人的情感和道理。

是非:是非,指事情的是非曲直,也指纷争或矛盾。

烦恼:烦恼,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理不适或困扰。

翻脸:翻脸,指改变态度,由友好变为敌对。

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不必要的事情因为多说话而引起是非,不必要的烦恼因为过于出头而招致。

山人:山人,古代对隐士或道士的尊称。

西湖灵隐寺:西湖灵隐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杭州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济颠:济颠,即济公活佛的别称,指他的行为举止常常出人意料。

千载长修:千载长修,指经过千年修炼的仙人。

法旨:法旨,指上级或尊长发布的命令。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中供奉本尊佛像的主要殿堂。

比邱:比邱,指出家修行的僧人,比邱是梵文Bhikshu的音译。

广亮:广亮,可能是寺庙中的一位僧人。

元空长老:元空长老,可能是寺庙中的长老,即德高望重的僧人。

悟真:悟真,可能是济公的徒弟。

孙道全:孙道全,可能是寺庙中的一位僧人。

八宝装仙云光袋:八宝装仙云光袋,是一种法器,可以装人或物。

驼龙:驼龙,是一种神话中的生物,此处可能指万年永寿的化身。

金山寺老丈:金山寺老丈,指金山寺的住持或长老。

龙王:龙王,是中国神话中的水神,掌管江河湖海。

买卖街:买卖街,指用于交易的街道。

常州府:常州府,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苏省常州市。

金好善:指一个富有的施主,金好善可能是其人名或象征慈善的人。

老员外:老员外,指年纪较大的富贵人家男子。

告白条:古代用来张贴的招贴,上面写有寻找人或物等信息。

重谢:重谢,指给予丰厚的报酬或感谢。

罗汉爷:指佛教中的罗汉,即阿罗汉,为佛教修行者达到的最高果位之一,代表智慧与解脱。

逢凶化吉:指遇到凶险的事情能够转危为安,转化为吉祥。

遇难呈祥:指遇到困难时能够转化为吉祥如意。

员外:古代对富家大族的尊称,相当于现代的富豪。

斋僧布道:指施舍食物给僧侣,并传播佛教教义。

公子: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文秀才: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秀才身份的文人。

庄子:古代对乡村或庄园的称呼。

攻书:指勤奋读书。

童生:古代科举制度中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

伺候:指服侍,照顾。

讹言传说:指错误的言论或传说。

活佛:对某些具有高修行成就的佛教高僧的尊称,意指其具有活着的佛陀般的能力。

慈悲:佛教用语,指怜悯和慈爱。

占算:占卜,预测未来。

三更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三更至五更指的是深夜到凌晨的时间段。

团圆:指家人或朋友重新相聚,比喻家庭和睦。

宝刹:对寺庙的尊称,意指神圣的处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二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位穷和尚来到金好善家的情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性格、文化背景和故事情节。

首句‘今天罗汉爷正走在这里’以神话色彩引入,将罗汉爷的行踪与故事发生地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神秘氛围。

‘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观念,即相信在逆境中也会有转机。

和尚与管家的对话中,‘辛苦辛苦’和‘和尚,你来此何干?’等问句,展现了管家对和尚的轻视和怀疑,同时也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烦劳管家,你到里面就提我和尚,乃西湖灵隐寺济颠僧,前来拜访。’和尚的自我介绍,透露出他的身份和来意,同时也表现出他自信和从容的性格。

管家对和尚的怀疑和担忧,‘和尚,你趁早去罢’等话语,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僧侣的偏见和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这件事真新鲜’和‘我们员外愁得连饭都不吃了’等描述,突出了金好善家公子失踪事件的严重性,以及金好善的焦虑。

和尚的自信和果断,‘这个事不要紧,我就为这样事来的’等话语,表现出他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管家半信半疑的态度,‘这话当真么?’等问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怀疑。

‘和尚请里面坐’等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员外对和尚的尊重和信任。

‘济公’这一名字的提及,立刻让金好善心生敬意,这也体现了济公在民间传说中的影响力。

金好善对儿子失踪事件的描述,‘素日他并没有歪邪之道’等话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人的尊重和对道德的重视。

和尚的占卜能力,‘我知道今天三更至五更,我准把你儿找回来’等话语,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神秘色彩。

‘吃饭完毕,和尚这才告辞,要去搭救金公子’等情节,为后续故事发展埋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二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0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