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三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三回-原文

金公子心迷美妖妇 济长老慈心救好人

话说济公禅师由金好善家中出来,一直往北,走了有五六里之遥,来到一座石洞门首。

和尚说:“开门来。”叫了两声,里面并无人说话。

书中交代:这石洞内原本住着一个精灵。

原本金公子在庄上念书用功,他本是一个书呆子,就知道念书,别无所好,每天念完了书,就在花园子看看花散散闷,活动活动。

这天金公子在花园子游玩,见天上星斗满天,皓月当空,自己出了庄子,就在庄子左右闲步,也不敢往远处去。

这天忽然心里一迷,往北走出来有一里多地,自己止住脚步,正在发愣,忽然由对面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仆妇,来至切近说:“金公子,我家主人叫我来请你来了。”

金公子一看并不认识这仆妇,连忙问道:“你家主人是谁呀?”

仆妇说:“你跟我去,一见就知道了,不是外人是故友,都到齐了,净等候金公子你了。”

金公子一想,也不知道是谁,跟着这仆妇就走。

往前走了不远,只见一座广亮大门,门内有几个家人,就问仆妇说:“金公子来了么?”

仆妇说:“来了。”立刻带领金公子往里就走,金公子一看这所房子甚为齐整,颇有大户人家的样子,金公子心中甚为纳闷。

仆妇带着来到上面一打帘子,金公子一看,这屋中靠北墙有一张俏头案,摆设着各样玩物,头前一张八仙桌,两边有椅子,上首椅子上坐着一位千娇百媚的女子,长得够十成人才。

头上乌云巧挽盘龙髻,耳坠竹叶梅的钳子,戴着赤金的首饰,鬓边斜戴一朵桃红海棠花。

真称得起眉舒柳叶,唇绽樱桃,杏眼含情,香腮带笑,梨花面,杏蕊腮,瑶池仙子,月殿嫦娥,不如也;

身上穿着银红色的女衫,周身走金线掐金边,上绣三蓝的花朵,品蓝绉绸的中衣,青缎子镶裤脚,织金的花朵,淡青绘绸的汗中,上绣三蓝的五福捧寿;

足下真是窄小金莲,二寸有余,不到三寸;大红缎子花鞋,上绣金线斗翅蜂,月白裹脚,绿紫腿带,真是头上脚下无一不好。

两旁一边站着四个丫环,金公子一看一楞。

仆妇说:“这就是我家主人。”

这女子说:“金公子请坐,奴家乃玉皇大帝的女儿,我乃九天仙女。奉玉皇大帝之命,跟你有一段姻缘之分,我故此把你请来。”

金公子一听这话,他本是个书呆子,心中渺渺茫茫,如醉如痴一般,说:“姑娘,你跟我有金玉良缘,我得回去禀知母亲。”

姑娘说:“公子不必禀知母亲,你就在我这里住着罢。”立刻吩咐仆妇摆酒,陪着金公子二人开怀畅饮。

酒到十分,二人彼此俱有爱慕之心。金公子本是一个书生,家中并未娶过亲事,见姑娘十分美貌,人非草木,谁能无情?不由春心已动。

女子斜眯杏眼,慢闪秋波,见金公子果然长得面如傅粉,脸似桃花,目如朗星,眉似漆刷,鼻梁高耸,唇若丹霞,双眉抱拢,玉面银牙,正是俏丽的英雄,令人可爱。

姑娘一伸手拉住公子,二人眉目传情,彼此携手揽腕,进到里面屋中。

仆妇丫环早把卧具放开,二人上床宽衣解带,共入罗帏。

金公子如获至宝一般,软玉温香抱怀中,正是:携手揽腕入罗帏,含羞带笑把灯吹。

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

二人成其百年之好,夫妻二人千恩万爱,金公子如醉如痴。

云雨已毕,夫妻安寝。

金公子乐而忘返,终日夫妻二人食则同桌,寝则同榻,时刻行坐不离。

过了几天,金公子忽想起家来了,自己一想:“大约相离我家不远,我何不到家瞧瞧父母,再回来呢?”

想罢,自己由屋中出来,打算要回家。

看看各门户全都关着出不去,金公子就问手下从人说:“我怎么出不去呀?我打算了回家瞧瞧再来。”

手下人说:“你要回家,得告诉我家主人,把你送回去,你自己不能回去。”

金公子这天就说:“娘子,你叫我家去瞧瞧行不行?”

女子说:“行,过两天,我送你回去,你先别忙。”

金公子被这女子迷住,也不能回家。

今天外面和尚来了,济公叫石洞门叫了两声,里面没人答话。

和尚用手一指,石门就开了。

和尚一直来到里面说:“借光借光,金公子在这里没有?他父亲叫我找他来了。”

金公子正同这女子在一处吃酒,忽听外面有人说话,声音不熟,当时夫妻二人,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穷和尚。

女子一瞧说:“好僧人,你来此何干?”

和尚说:“好孽畜,你无故兴妖作怪,迷住人家的公子,盗取真阳,不知正务参修,拆散人家的父子。

你快把金公子交给我带回去,我和尚有一分好生之德,饶你不死,如若不然,我和尚定要结果你的性命。”

这女子一听,气往上冲,说:“好一个穷和尚,你敢前来拆散我的金玉良缘。”

说着话一张嘴就是一口黑气,照定和尚喷来,打算要用三千多年的内丹,将和尚喷倒。

焉想到和尚用手一指,这股气就散了。

女子一看,勃然大怒淤:“好和尚,焉敢破仙姑的法气,待我用法宝取你!”

立刻由兜囊掏出一把小宝剑,也不过一寸多长,能大能小,祭起来要斩和尚。

和尚用手一指,这宝剑一道黄光坠落于地。

女子一看真急了,当时由屋中拉出一口宝剑,奔过来照定和尚劈头就砍,要跟和尚一死相拼。

和尚说:‘好孽畜,大概你也不知道我和尚是谁!’伸手摘下僧帽,照她打去。

金光缭绕,瑞气千条,当时将她罩住。

现了原形,乃是一只大黄鼠狼。

她原本有三千五百年道行,就在金公子那花园子里住着,常见金公子在花前月下闲步,她早有爱慕之心。

这天把金公子引到这洞里来把公子迷住,今天被济公将她拿住,现了原形。

和尚说:‘金公子你看看,这就是你的令正夫人!’

金公子豁然大悟,叹了一声,从前恩爱,至此成空;昔日风流,而今安在?

凡人生在世,至亲者莫如父子,至近者莫过夫妻。

细思想芙蓉白面,尽是带肉骷髅;美艳红妆,即是杀人利刃;瓦矶玉笔,难写空梦苦海;苦口良言,难解深思遐想。

云雨时,不顾身躯;醒悟时,才知父母。

金公子此时方才恍然明白过来。

那黄鼠狼嗷嗷直叫,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求圣僧长老饶命。

和尚说:‘我和尚有一分好生之行,饶了你,你改不改?’

黄鼠狼说:‘这样一来打去了我五百年道行,我从此再不敢了。’

和尚说:‘你既是改了,自己找深山去修炼,我和尚饶了你。’

这才把僧帽拿起来,黄鼠狼驾起风逃命去了。

她这一走,要赶奔五云山找五云老祖,下文书晃动聚妖幡,摆群妖五云阵,要报今日之仇。

这是后话不表。

济公把她放了,这些丫环也都是小妖变的,和尚说:‘我也不肯伤害你等,既能变化人身,都有几百年的道行,不容易。你等从此务正参修,后来方可以成正果,不可跟她学这样胡闹。’

和尚把群妖赶散,这才带领金公子出了山洞,回归金家庄。

来到家中,金好善一见,说:‘圣僧真救了我一家人的命了!’

父子见了面,金好善说:‘儿呀,你上哪去了?’

金公子就把从头至尾的话一学说,金员外一听说:‘圣僧真乃活佛,要不是你老人家来救他,我儿必被妖精害了。我夫妇一心疼儿子,大略也活不成,总算你老人家救了我一家人的性命。’

和尚说:‘不要紧,小事一段。总算你家里有德行,你叫你儿好好的用功读书,将来必可以上进,显名扬姓。’

金好善说:‘儿呀,你快到后面见见你娘去罢。’

金公子这才赶奔后面去,母子相见。

金好善这里吩咐摆酒,家人点头,立刻摆上酒菜。

金员外陪着和尚吃酒,吃完了,和尚就在厅房安歇。

次日和尚起来,老员外又给和尚摆酒,正吃着饭,偶然和尚打了一个冷战,和尚一按灵光,早已知晓。

和尚说:‘我要告辞,我有要紧的事。’

老员外要送和尚银子,和尚不要。

立刻出了金家庄,和尚施展验法,赶奔灵隐寺而来。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三回-译文

金公子心迷美妖妇,济长老慈心救好人。

话说济公禅师从金好善家中出来,一直往北走,走了五六里路,来到一个石洞门前。和尚说:‘开门来。’叫了两声,里面没人回应。

书中交代:这个石洞里原本住着一个精灵。金公子在庄上读书很用功,他是个书呆子,只知道读书,没有其他爱好,每天读书后,就在花园里看看花,散散心,活动活动身体。这天金公子在花园里游玩,看到满天星斗,明月高悬,他出了庄子,在庄子周围散步,也不敢走远。

这天他突然心里一迷,往北走了有一里多地,停住脚步,正在发愣,忽然对面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仆妇,走到近前说:‘金公子,我家主人叫我来请你。’金公子一看不认识这个仆妇,连忙问:‘你家主人是谁呀?’仆妇说:‘你跟我来,一见就知道了,不是外人,是故友,都到齐了,只等金公子你。’

金公子想了想,也不知道是谁,就跟着仆妇走了。没走多远,只见一座宽敞的大门,门里有几个家人,问仆妇:‘金公子来了吗?’仆妇说:‘来了。’立刻带着金公子往里走,金公子一看这所房子很整齐,像大户人家的样子,金公子心中很纳闷。

仆妇带着他来到上面,一掀帘子,金公子一看,这屋子里靠北墙有一张漂亮的桌子,摆满了各种玩物,前面是一张八仙桌,两边有椅子,上首椅子上坐着一位千娇百媚的女子,长得十分美丽。她头上乌云巧挽成盘龙髻,耳坠着竹叶梅的耳环,戴着赤金的首饰,鬓边斜插一朵桃红海棠花。她的眉毛像柳叶,嘴唇像樱桃,眼睛含情脉脉,香腮带着笑意,脸如梨花,腮如杏蕊,就像是瑶池的仙女,月宫的嫦娥,比她们还要美。

她身上穿着银红色的女衫,全身走金线,金边,上绣着三蓝的花朵,中衣是品蓝绉绸的,裤脚是青缎子镶边,织金的花朵,汗巾是淡青绘绸的,上绣着三蓝的五福捧寿;脚上穿着窄小的金莲,二寸多,不到三寸;大红缎子花鞋,上绣着金线斗翅蜂,月白裹脚,绿紫腿带,真是从头到脚无一处不美。

两旁站着四个丫环,金公子一看,愣住了。仆妇说:‘这就是我家主人。’

这女子说:‘金公子请坐,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九天仙女。奉玉皇大帝之命,跟你有一段姻缘,所以我请你来。’金公子一听这话,他是个书呆子,心中恍恍惚惚,如醉如痴,说:‘姑娘,你跟我有金玉良缘,我得回去告诉母亲。’姑娘说:‘公子不必告诉母亲,你就在这里住下吧。’立刻吩咐仆妇摆酒,陪着金公子畅饮。

酒过三巡,两人都有了爱慕之心。金公子是个书生,家里并没有娶过亲,看到姑娘十分美貌,人非草木,谁能无情?不由得春心荡漾。女子斜眼看着金公子,秋波流转,见金公子果然长得面如冠玉,脸似桃花,目如朗星,眉似漆刷,鼻梁高耸,唇若丹霞,双眉紧锁,玉面银牙,正是俊美的英雄,令人爱慕。

姑娘伸手拉住公子,两人眉目传情,彼此携手,进入内屋。仆妇和丫环早就铺好了床铺,两人上床脱衣,共入罗帐。金公子如获至宝,软玉温香抱怀中,正是:携手入帐,含羞带笑吹灯。金针刺破桃花蕊,不敢高声暗皱眉。

两人结为百年之好,夫妻恩爱,金公子如醉如痴。云雨之后,夫妻安寝。金公子乐而忘返,整天夫妻俩同桌吃饭,同床睡觉,时刻不离。

过了几天,金公子忽然想起家来了,自己想:‘大概离我家不远,我何不到家看看父母,再回来呢?’想罢,他从屋子里出来,打算要回家。看看各个门都关着,出不去,金公子就问手下的人:‘我怎么出不去呀?我打算回家看看父母,再回来。’手下人说:‘你要回家,得告诉我家主人,把你送回去,你自己不能回去。’金公子这天就说:‘娘子,你让我回家看看行不行?’

女子说:‘行,过两天,我送你回去,你先别急。’金公子被这女子迷住了,也不能回家。今天外面来了个和尚,济公和尚叫石洞门叫了两声,里面没人回应。

和尚用手一指,石门就开了。和尚一直来到里面说:‘借光借光,金公子在这里吗?他父亲叫我找他来了。’金公子正和那女子一起喝酒,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说话,声音不熟,当时夫妻俩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穷和尚。

女子一看说:‘好和尚,你来此何干?’和尚说:‘好孽畜,你无故兴妖作怪,迷住人家的公子,盗取真阳,不知正务参修,拆散人家的父子。你快把金公子交给我带回去,我和尚有一分好生之德,饶你不死,如若不然,我和尚定要结果你的性命。’这女子一听,气往上冲,说:‘好一个穷和尚,你敢前来拆散我的金玉良缘。’说着话,一张嘴就是一口黑气,照着和尚喷来,打算用三千多年的内丹,将和尚喷倒。

焉想到和尚用手一指,这股气就散了。女子一看,勃然大怒,说:‘好和尚,焉敢破仙姑的法气,待我用法宝取你!’

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宝剑,也不过一寸多长,能大能小,祭起来要斩和尚。

和尚用手一指,那宝剑立刻发出一道黄光,坠落地面。

女子一看,顿时慌了神,立刻从屋中拔出一口宝剑,朝和尚劈头盖脸地砍来,想要和和尚同归于尽。和尚说:“好孽障,你大概也不知道我是谁!”说着,伸手摘下僧帽朝她打去。

金光四溢,祥云缭绕,立刻将她笼罩。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只大黄鼠狼。它原本有三千五百年道行,住在金公子的花园里,早就对金公子心生爱慕。

这天,它把金公子引到这个洞里,想要迷住他。今天被济公抓住了,现出了原形。和尚说:“金公子,你看,这就是你的妻子!”金公子顿时恍然大悟,感叹道,曾经的恩爱,如今已成空;往日的风流,如今何在?人生在世,最亲近的莫过于父子,最近的莫过于夫妻。

细细想来,芙蓉白面,皆是带肉的骷髅;美艳红妆,即是杀人的利刃;瓦罐玉笔,难以描绘空幻的苦海;苦口良言,难以解开深层的思索。

在欢愉时,不顾身体;在清醒时,才知父母。金公子这时才恍然大悟。

那黄鼠狼嗷嗷直叫,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求圣僧饶命。和尚说:“我和尚有一分好生之心,饶了你,你改不改?”黄鼠狼说:“这样一来,我失去了五百年道行,我从此再不敢了。”和尚说:“你既然改了,自己去深山修炼,我和尚饶了你。”说着,拿起僧帽,黄鼠狼乘风逃走。

它这一走,要去五云山找五云老祖,下文书,摇动聚妖幡,摆下群妖的五云阵,要报仇。这是后话。

济公放了她,这些丫环也都是小妖变的。和尚说:“我也不想伤害你们,你们能变化成人,都有几百年的道行,不容易。你们从此要好好修行,将来才能成正果,不要学她这样胡闹。”和尚把群妖赶散,带着金公子出了山洞,回到了金家庄。

来到家中,金好善一见,说:“圣僧真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父子相见,金好善问:“儿啊,你上哪去了?”

金公子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金员外一听,说:“圣僧真是活佛,要不是你老人家来救他,我儿必被妖精害了。我们夫妇一心疼儿子,大略也活不成,多亏你老人家救了我们一家人的性命。”

和尚说:“不要紧,小事一桩。你们家德行好,叫你儿好好读书,将来必可以出人头地。”

金好善说:“儿啊,你快到后面见见你娘去。”金公子这才赶到后面,母子相见。

金好善这里吩咐摆酒,家人点头,立刻摆上酒菜。金员外陪着和尚喝酒,喝完酒后,和尚就在厅房休息。

次日和尚起来,老员外又给和尚摆酒,正吃着饭,和尚打了个冷战,和尚一按灵光,早已知晓,和尚说:“我要告辞,我有要紧的事。”老员外要送和尚银子,和尚不要。

立刻出了金家庄,和尚施展法术,赶往灵隐寺而来。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三回-注解

金公子:故事中的男性角色,可能具有财富或贵族身份。

美妖妇:指一个美丽的妖精或妖怪,这里指迷住金公子的九天仙女。

济长老:指济公禅师,是佛教禅宗的著名高僧,以机智、慈悲著称。

慈心:指慈悲为怀的心意,济公以慈悲心著称。

好人:指心地善良的人,此处指济公禅师。

石洞:指自然形成的洞穴或人工开凿的洞穴,这里指济公到达的地方。

精灵:指神话传说中的有灵性的生物,此处指石洞内居住的妖怪。

书呆子:指只知道读书,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交能力的人。

花园子:指种植花草的园子,古代文人墨客常在此处游憩。

星斗满天:指星星很多,形容夜空明亮。

皓月当空:指月亮明亮地挂在天空。

庄子:指古代的一种土地单位,也指庄园、村庄。

仆妇:指家中的女仆,这里指来请金公子的女仆。

俏头案:指装饰华丽的桌子。

八仙桌:指可容纳八个人围坐的桌子,古代常见家具。

乌云巧挽盘龙髻:指头发如乌云般浓密,巧妙地挽成盘龙形状的发髻。

赤金的首饰:指用纯金制成的首饰。

桃红海棠花:指颜色如桃花和海棠花般鲜艳的花朵。

眉舒柳叶:指眉毛如柳叶般舒展。

唇绽樱桃:指嘴唇如樱桃般红润。

杏眼含情:指眼睛如杏子般含情脉脉。

香腮带笑:指脸颊上带着微笑。

梨花面,杏蕊腮:指脸色如梨花般洁白,腮颊如杏花般红润。

瑶池仙子,月殿嫦娥:指美丽的仙女和月亮上的嫦娥,常用以形容女性美貌。

银红色的女衫:指颜色如银和红色相间的女衫。

金线掐金边:指用金线绣制的边饰。

三蓝的花朵:指用三种蓝色绣制的花朵。

品蓝绉绸的中衣:指颜色为品蓝色的绉绸制成的中衣。

青缎子镶裤脚:指用青缎子镶边的裤子。

织金的花朵:指用金线织成的花朵。

淡青绘绸的汗中:指用淡青色绘制的绸缎制成的汗衫。

五福捧寿:指寓意吉祥的图案,常用于祝福长寿。

窄小金莲:指小脚,古代女子以小脚为美。

大红缎子花鞋:指用大红缎子制成的绣花鞋。

斗翅蜂:指一种绣在鞋面上的图案,形似蜜蜂。

月白裹脚:指用月白色布料包裹脚部的布条。

绿紫腿带:指用绿色和紫色相间的腿带。

穷和尚:指贫穷的和尚,此处指济公禅师。

孽畜:指邪恶的动物,此处指美妖妇。

真阳:指人的生命力,也指阳气。

参修:指修行,修炼。

罗帏:指用丝织品制成的帷幕,古代富贵人家常用。

云雨:指男女间的房事。

法宝:指神话传说中的法术或宝物,此处指美妖妇的法宝。

小宝剑:指一把短小的宝剑,此处指美妖妇的法宝。

和尚:指佛教出家人,修行人,通常指佛教僧侣。

宝剑:古代武器,此处可能指具有特殊力量的宝剑。

女子:指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可能具有特殊身份或能力。

道行:在道教和佛教中,指修行者通过修炼所获得的内在功力或智慧。

金光缭绕:形容光芒四射,通常用来形容修行者或宝物发出的神奇光芒。

瑞气千条:指吉祥的气氛,形容事物吉祥如意。

原形:指本来的形态,此处指女子变回原本的动物形态。

大黄鼠狼:一种动物,此处可能指故事中的女子所变的形态。

金公子那花园子:指金公子的私人花园。

洞:此处可能指隐秘的洞穴或山洞。

济公:指济公和尚,是民间传说中的著名僧人,以幽默、机智和神通广大著称。

令正夫人:古代对妻子的一种尊称。

空梦苦海:比喻人生无常,犹如梦境般虚幻,充满了苦难。

云雨时:指男女欢好的时刻。

父母:指生身父母,此处可能指金公子的父母。

好生之行:指慈悲为怀,不轻易伤害生命的行为。

五云山:可能指故事中的某座山,也可能是神话传说中的地名。

五云老祖:可能指五云山的某个修行高人。

聚妖幡:一种传说中的法器,可以聚集妖魔鬼怪。

五云阵:可能指五云山的一种特殊阵法。

丫环:古代家庭中的女仆。

正参修:指修行者按照正道修行。

正果:指修行者达到的圆满境界。

验法:指和尚使用的某种法术或手段。

灵隐寺:位于中国杭州的一座著名古寺,是济公和尚的修行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三回-评注

和尚用手一指,这宝剑一道黄光坠落于地。

此句描绘了和尚运用法力,以手指为引,使得宝剑发出黄光坠落,形象地展现了和尚的神秘力量和法术的高深。

女子一看真急了,当时由屋中拉出一口宝剑,奔过来照定和尚劈头就砍,要跟和尚一死相拼。

此句通过女子的动作和心态,表现了她对和尚的愤怒和决绝,同时也揭示了女子内心的恐惧和绝望。

和尚说:“好孽畜,大概你也不知道我和尚是谁!”伸手摘下僧帽,照她打去。

和尚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女子无知和傲慢的指责,同时通过摘下僧帽这一动作,展示了和尚的威严和神秘。

金光缭绕,瑞气千条,当时将她罩住。

此句描绘了和尚施展法术,金光和瑞气环绕,将女子笼罩其中,形象地表现了法术的神奇和威力。

现了原形,乃是一只大黄鼠狼。

此句揭示了女子的真实身份,同时也为故事增添了神秘和奇幻的色彩。

和尚说:“金公子你看看,这就是你的令正夫人!”金公子豁然大悟,叹了一声,从前恩爱,至此成空;昔日风流,而今安在?凡人生在世,至亲者莫如父子,至近者莫过夫妻。

和尚的话语点醒了金公子,让他认识到夫妻之间的真情实感,以及人生中的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细思想芙蓉白面,尽是带肉骷髅;美艳红妆,即是杀人利刃;瓦矶玉笔,难写空梦苦海;苦口良言,难解深思遐想。

此段文字通过对比和比喻,揭示了世间繁华背后的虚幻和痛苦,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

云雨时,不顾身躯;醒悟时,才知父母。

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人们在享乐时往往忽略了亲情,而在醒悟时才懂得珍惜。

金公子此时方才恍然明白过来。

此句表明金公子在和尚的点拨下,终于明白了真相,实现了心灵的觉醒。

那黄鼠狼嗷嗷直叫,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求圣僧长老饶命。

此句通过黄鼠狼的嗷嗷直叫,表现了它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敬畏,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

和尚说:“我和尚有一分好生之行,饶了你,你改不改?”黄鼠狼说:“这样一来打去了我五百年道行,我从此再不敢了。”

此段对话展现了和尚的慈悲为怀和黄鼠狼的悔过之意,同时也体现了因果报应的宗教观念。

和尚说:“你既是改了,自己找深山去修炼,我和尚饶了你。”这才把僧帽拿起来,黄鼠狼驾起风逃命去了。

此句描绘了和尚对黄鼠狼的宽容和慈悲,同时也展现了黄鼠狼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和尚的感激。

她这一走,要赶奔五云山找五云老祖,下文书晃动聚妖幡,摆群妖五云阵,要报今日之仇。

此句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展现了黄鼠狼的复仇心理。

济公把她放了,这些丫环也都是小妖变的,和尚说:“我也不肯伤害你等,既能变化人身,都有几百年的道行,不容易。你等从此务正参修,后来方可以成正果,不可跟她学这样胡闹。”

此段文字展现了和尚的慈悲为怀和对妖魔的宽容,同时也传达了修行成正果的宗教理念。

和尚把群妖赶散,这才带领金公子出了山洞,回归金家庄。

此句描绘了和尚带领金公子回归人间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和尚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来到家中,金好善一见,说:“圣僧真救了我一家人的命了!”父子见了面,金好善说:“儿呀,你上哪去了?”

此段文字展现了金好善对和尚的感激之情,以及金公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金公子就把从头至尾的话一学说,金员外一听说:“圣僧真乃活佛,要不是你老人家来救他,我儿必被妖精害了。我夫妇一心疼儿子,大略也活不成,总算你老人家救了我一家人的性命。”

此段对话展现了金员外对和尚的敬仰和感激,同时也揭示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和尚说:“不要紧,小事一段。总算你家里有德行,你叫你儿好好的用功读书,将来必可以上进,显名扬姓。

此句展现了和尚对金公子的期望和鼓励,同时也传达了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价值观。

金好善说:“儿呀,你快到后面见见你娘去罢。”金公子这才赶奔后面去,母子相见。

此段文字展现了家庭温馨的场景,同时也揭示了母子之间的亲情。

金好善这里吩咐摆酒,家人点头,立刻摆上酒菜。金员外陪着和尚吃酒,吃完了,和尚就在厅房安歇。

此段文字描绘了金好善为和尚摆酒款待的场景,展现了主客之间的友好和尊重。

次日和尚起来,老员外又给和尚摆酒,正吃着饭,偶然和尚打了一个冷战,和尚一按灵光,早已知晓,和尚说:“我要告辞,我有要紧的事。”

此段文字展现了和尚对未来的预知和责任感,同时也揭示了故事的高潮和转折。

老员外要送和尚银子,和尚不要。立刻出了金家庄,和尚施展验法,赶奔灵隐寺而来。

此段文字描绘了和尚的决绝和坚定,同时也展现了故事的高潮和悬念。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此句为故事的结尾,留下了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期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二百二十三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804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