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二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二回-原文

二妖道贪财施邪术 两豪杰设计盗魂瓶

话说董太清拿宝剑出来一瞧,不是别人,正是他师兄张太素,由外面回来,董太清赶紧一行礼,张太素一瞧,气往上冲,说:‘好师弟,我教会了你能为,你会拿宝剑要杀我?这倒不错。’董太清说:‘师兄莫生气,这内中有一段隐情。’张太素说:‘什么隐情?’董太清说:‘师兄进来说。’

张太素来到里面,说:‘怎么一段事?’董太清说:‘师兄,你教给我害人那个方法,却是真灵,现在我害了一个人。’张大素说:‘害谁。’董太清说:‘害永宁村的王安士。’张太素一听,勃然大怒,说:‘好,你害别人我不恼,你害王安士,我且问你,咱们庙里两顷香火地准施舍的?’董太清说:‘王安士。’张太素说:‘修盖大殿谁的银子?’董太清说:‘王安上。’

张太素说:‘化缘簿谁给写的,一年四季供灯油谁供给?庙中吃的粮米谁施舍的?’董太清说:‘也是王安士。’张太素说:‘你既知道都是王安士,他是咱们庙里头一家施主,你害他,你还有良心么?’董太清说:‘我倒不是要害他,是张士芳叫我害他的,许给我五百银子。’张太素一听,‘呵’了一声说:‘既是五百银子还罢了,杀人倒落两把血呀!我只打算白害了人呢,这还可以。’张士芳一听,要不好,这一提五百银子,见张太素也是见财起意的强徒。

张太素说:‘你害人为什么拿宝剑砍我呢?’董太清说:‘现在有一个梅花真人把桃木人要去了,我只打算他来找我要摄魂瓶,我故此拿宝剑出去,这个老道要坏我们的事。’张太素说:‘不要紧,我教给你害人七天准死,我还会叫他当天就死的法子。张士芳,你去买点应用的东西,今天晚上我管保叫王安士咽气,明天张士芳你就办白事。’张士芳甚为喜悦,立刻把应用的东西买来。

等到天有二鼓以后,星斗出全了,张太素在院中摆设香案,把包头上扎头绳解开,披散开头发,手中仗剑,烧上香,一祷告:‘三清教主在上,保佑弟子张太素,把王安士害了。得张士芳五百银子,我再给三清教主挂袍,还愿上供。’其实三清教主,也不能为挂袍上供就保佑他害人,也没有这不开眼的神仙。

张太素褥告完了,画了三道符,用宝剑尖一挑,点着,口中念念有词。三道符烧完,老道一用宝剑,说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赫!’把摄魂瓶打开。立时就见一阵阵冷气吸人,一声声山林失色,‘咕噜噜’声如牛吼,‘哗啦啦’进来一个,滴溜溜就地乱转,原来正是王安士魂魄。

一阵阴风惨惨,眼瞧老道就把魂魄收在摄魂瓶之内,用红绸子一封,五色线一系,两个老道同张士芳来到西配房屋中。这屋里靠西墙有条桌,头前八仙桌,两边有椅子。

两个老道在椅子上一坐,把摄魂瓶放在条桌当中。张太素说:‘张士芳,你不信你去瞧去,你姑父此时咽了气了。明天你办白事,你可得给五百银子,下给我照样收拾你。’张士芳说:‘我焉有不给之理?’正说着话,就听东配房后有人喊嚷:‘我要上吊了。’

张太素一听,说:‘贤弟你听东边有人喊嚷要上吊,你我去瞧瞧,焉有不管之理?’董太清说:‘瞧瞧去,我听声音像东后院。’说着话,两个老道同张士芳出来,将门倒带上,绕到东配房后。

一看,本来院里有一裸树,在树上搭着一件大氅,见这人头戴翠蓝色六瓣壮士帽,蓝翠箭馆薄底靴子,白脸膛俊品人物,正解下丝绦,搭在树上拴套,口中自言自语:‘罢了,人是生有处,死有地,阎王造就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死了死了,万事皆休。’

老道一看说:‘朋友,你怎么跑到我们院里上吊来了?我们跟你无冤无仇,素不相识,你这可不必。’这人抬头一看,说:‘道爷不可见怪,我实不知道这庙里有人,我只打算是空庙呢。我要知道有观主,我天大胆也不敢来搅扰。’

老道一听,这人说话很通情理,这才说:‘朋友,你为什么要寻死呢?’

我看尊驾,堂堂一表非俗,大概不致不明白,为何寻此短见?

这人叹了一声说:‘道爷要问,一言难尽。我本是镇江人,保镖为业。我保着二十万银子镖,走在这东边漫洼里,不想出来一伙强盗,约有四五十人,把我截住,要挡镖车。我一提我们镖局子的字号,这些贼人也不懂场面,他们说:‘就是皇上从此路过,也要留买路金钱。’我一动手,他们人多势众,我一人焉能敌得了?二十万银子,被他们劫了去,我自己越想越没路。有心回去,这场官司打不了,客人焉能答应?叫我赔,我哪有银子赔?我一想,莫如一死方休。’

董太清说:‘你家里有什么人呢?’这人说:‘家中有白发的娘亲,绿鬓的妻子,未成丁的幼儿,母老妻单子幼。’

老道说:‘既是你家中有老母妻子,你要一死,家中一家子全竭了。便我劝你,你别想不开。你到本地衙门去报去,留下案底,你还是回去,你总是实有其事。客人不信,叫他到本地衙门来细查此案,客人不能够要你的命。你想对不对?你赶快去罢,我也不让你庙里坐着了,今天我们庙里有佛事。’

这人点点头,说:‘多亏道爷开导我,我谢谢道爷。’立刻深施一礼,由树上把铜笔拿下来,立刻跳墙出去。

老道转身往回走,刚来到院中,只见西配房屋中有一个人,红胡子,蓝靛脸,正要盗摄魂瓶。

老这一看,气往上撞说:‘孽障大胆!’立刻把门堵住。

书中交代:来者非是别人,正是雷鸣、陈亮。

这两个人打哪来呢?原来孙道全在王安士家中,把桃木人拿下来,王员外还是不能起来,众家人就问说:‘仙长,你老人家看我家员外是什么病?’

孙道全说:‘你家员外被人陷害,失了魂了,我得去给找魂去。’

众家人说:‘好,道爷哪里找去?’

老道说:‘你们不用管我,今天晚上把你员外的魂给找来就好了。’

众家人说:‘员外的病,只要你老人家救得了痊愈,准得好好谢你。’

老道说:‘我倒不要谢礼,所为了然功德,我要去找魂,晚上再见。’

说罢出了王宅,一直来到海棠桥酒馆之内。

雷鸣、陈亮两人在喝酒等着呢,见孙道全来了,陈亮说:‘师兄喝酒罢。’

三个人吃喝完了,孙道全把雷鸣、陈亮叫到酒馆以外无人之处,说:‘二位师弟,师父有吩咐,叫你二人今天晚上够奔西边那座三清观。师父提说,那庙里西配房屋中,条案桌上有一个瓶,叫摄魂瓶,咱们施主王安士的魂,被那庙里老道拘了去,搁在瓶里,你二人去把瓶盗来,就把王员外救了。可千万要小心,那两个老道可不好惹,都会妖术邪法,你二人可要留神。’

雷鸣、陈亮点头,立刻往前走。

雷鸣说:‘三弟,咱们二个人你盗我盗?’

陈亮说:‘二弟,你飞檐走壁之能,窃取灵妙之巧,比我强。讲说口巧舌能,见什么也说什么,机灵便,眼力健,我比你强。二哥,你盗瓶,我使调虎离山计,把老道调出来。’

雷鸣说:‘你怎样使调虎离山的妙计呢?’

陈亮说:‘我没准,瞧事做事,也许放火,也许装神作鬼。’

两个人说着话,来到庙门以外。

陈亮说:‘二哥你在西边,瞧着我打东边使调虎离山计。’

陈亮上墙一看,两个老道在西配房里,一间后院东首有一棵树,陈亮这才嚷‘上吊’。

雷鸣瞧两个老道出去,他由房上下来,刚要进西配房,雷鸣又怕屋里还有人,方才也没问孙道全他这庙里有几个老道。

雷鸣心中一犹疑,又怕两个老道回来撞上,他又到东边来探探,听两个老道正与陈亮说话,雷呜复反回来,刚要椎门,又怕屋中有人,听了一听,才推门进去。

两个老道回来了,见雷鸣正要伸手拿摄魂瓶,董太清一声喊嚷,‘好孽障大胆!’

雷鸣一回头,见老道已到门口,顾不得拿摄魂瓶,拉刀想要往外闯,焉想这张太素用手一指,竞把雷鸣用定神法定住。

不知雷鸣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二回-译文

两个妖道贪财施展邪术,两位豪杰设计盗取魂瓶。

董太清拿出宝剑一看,原来是他的师兄张太素,他从外面回来。董太清赶紧行了一礼,张太素一看,气得直冒火,说:‘好师弟,我教给你这些本事,你却用宝剑要杀我?这真是怪事。’董太清说:‘师兄别生气,这里面有一段隐情。’张太素问:‘什么隐情?’董太清说:‘师兄,请进来说。’

张太素进到里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董太清说:‘师兄,你教给我的害人方法很灵验,现在我害了一个人。’张大素问:‘害的是谁?’董太清说:‘害的是永宁村的王安士。’张大素一听,非常生气,说:‘你害别人我不计较,但你害王安士,这是为什么?’董太清说:‘王安士是我们庙里最大的施主,我害他是因为张士芳让我这么做,他答应给我五百两银子。’张大素听后,冷笑一声说:‘既然是五百两银子,那倒也罢了,杀人还能落得两把血。我本来是想白害人的,你这倒好。’

张士芳一听,觉得张太素也是见钱眼开的恶徒。张太素问:‘你为什么要拿宝剑砍我?’董太清说:‘现在有一个梅花真人把桃木人要去了,我打算等他来要摄魂瓶时,就用宝剑对付他,因为这个老道想破坏我们的计划。’张太素说:‘不用怕,我教给你一个法子,七天之内肯定能让他死,我还能让他当天就死。张士芳,你去买些东西,今晚我保证让王安士断气,明天你就去办丧事。’张士芳非常高兴,立刻买来了所需的东西。

等到二更天,星星都出来了,张太素在院子里摆好了香案,解开了头上的包布,披散了头发,手持宝剑,点上香,祷告说:‘三清教主在上,保佑弟子张太素,让我害了王安士。得到张士芳的五百两银子,我还会给三清教主挂袍,还愿上供。’其实三清教主并不会因为挂袍上供就保佑他害人,也没有这种睁眼瞎的神仙。

张太素祷告完毕,画了三道符,用宝剑尖挑着点燃,口中念念有词。三道符烧完,老道用宝剑一挥,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立刻打开摄魂瓶。马上就见一阵阵冷气吸人,山林失色,‘咕噜噜’的声音如牛吼,‘哗啦啦’的声音进来一个东西,滴溜溜地在地上乱转,原来正是王安士的魂魄。一阵阴风吹过,老道就把魂魄收进摄魂瓶里,用红绸子包好,用五色线系紧,两个老道和张士芳来到西配房。

这屋里靠西墙有条桌,前面是八仙桌,两边有椅子。两个老道坐在椅子上,把摄魂瓶放在条桌上。张太素说:‘张士芳,你不信可以去看看,你姑父现在已经断气了。明天你去办丧事,可得给我那五百两银子,不然我就要收拾你。’张士芳说:‘我怎么会不给呢?’正说着话,就听东配房后面有人喊:‘我要上吊了。’张太素一听,说:‘贤弟,你听东边有人喊要上吊,我们过去看看,哪有不管的道理?’董太清说:‘去看看吧,我听声音像是东后院。’说着,两个老道和张士芳出门,关上门,绕到东配房后面。

一看,院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挂着一件大氅,见这人头戴翠蓝色六瓣壮士帽,穿着蓝翠箭馆薄底靴子,是个俊美的白脸膛人物,正解下丝绦,挂在树上拴套,口中自言自语:‘罢了,人是生有处,死有地,阎王造就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死了死了,万事皆休。’

老道一看,说:‘朋友,你怎么跑到我们院子里上吊来了?我们跟你无冤无仇,素不相识,你不必这么做。’这人抬头一看,说:‘道爷,请不要见怪,我实在不知道庙里有你们,我只以为是空庙。要是我知道有观主,我天大的胆也不敢来打扰。’老道一听,这人说话很有道理,才说:‘朋友,你为什么要寻死呢?’

我看你,仪表堂堂,不像是无知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短见的想法?”这个人叹了口气说:“道爷你要问,实在是太多话了。我本是镇江人,以保镖为生。我负责押送二十万银子的镖银,走在东边的荒野里,没想到遇到一伙强盗,大约有四五十人,他们截住了我,想要抢劫镖车。我一提到我们镖局的字号,这些强盗也不懂规矩,他们说:‘就是皇上从这里经过,也要留下买路钱。’我一动手,他们人多势众,我一个人怎么可能敌得过?二十万银子的镖银被他们抢走了,我自己越想越觉得没有活路。心想回去,但是这场官司打不赢,客人又怎么会答应?叫我赔偿,我又哪里有那么多银子赔偿?我一想,不如一死了之。”董太清问:“你家里有什么人?”这个人回答:“家里有年迈的母亲,年轻貌美的妻子,还未成年的孩子,母亲年迈,妻子年轻,孩子幼小。”老道说:“既然你家中有老母妻子,你一死,全家人都会悲痛欲绝。就算我劝你,你也别想不开。你到本地衙门去报案,留下案底,你还是回去吧,你确实有这回事。客人如果不信,可以让他到本地衙门来详细调查此案,客人不可能要你的命。你想想对不对?你快去办吧,我也不让你在庙里坐了,今天我们庙里有佛事。”这个人点点头,说:“多亏道爷的开导,我谢谢道爷。”立刻深深地鞠了一躬,从树上取下铜笔,立刻跳墙而出。老道转身往回走,刚来到院子里,只见西配房里有一个红胡子、蓝脸的人,正要偷摄魂瓶。老道一看,气得直冲脑门,立刻堵住了门。

书中交代: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雷鸣和陈亮。这两个人从哪里来?原来孙道全在王安士家中,拿下了桃木人,但是王员外还是不能起来,众家人就问:“仙长,您看我家员外是什么病?”孙道全说:“你家员外被人陷害,失去了魂魄,我得去给他找魂。”众家人问:“道爷,您去哪里找?”

老道说:“你们不用管我,今晚我就能把你们家员外的魂找回来。”众家人说:“只要您老人家能治好我们家员外的病,我们一定会好好感谢您。”老道说:“我不要你们的谢礼,只为了行善积德,我要去找魂,晚上再见面。”说完,他出了王宅,一直来到海棠桥酒馆。雷鸣和陈亮正在喝酒等他,见孙道全来了,陈亮说:“师兄,喝酒吧。”三个人喝完酒后,孙道全把雷鸣和陈亮叫到酒馆外无人的地方,说:“二位师弟,师父有吩咐,叫你们今晚去西边的三清观。师父说,那庙里西配房里的条案桌上有一个瓶子,叫摄魂瓶,我们施主王安士的魂魄被那庙里的老道拘禁在瓶子里,你们去把瓶子偷来,就能救了王员外。但千万要小心,那两个老道不好惹,都会妖术邪法,你们要留神。”雷鸣和陈亮点头,立刻出发。雷鸣说:“三弟,我们两个人,你偷还是我偷?”陈亮说:“二弟,你擅长飞檐走壁,偷窃技巧高超,比我强。你口才好,见什么说什么,机智灵活,眼力敏锐,比我强。二哥,你负责偷瓶子,我使用调虎离山计,把老道引出来。”雷鸣问:“你打算怎么使用调虎离山计?”陈亮说:“我没有具体的计划,看情况行事,也许放火,也许装神弄鬼。”

两个人说着话,来到庙门外。陈亮说:“二哥你在西边,我往东边使用调虎离山计。”陈亮上墙一看,两个老道在西配房里,后院东边有一棵树,陈亮这才大声喊叫‘上吊’。雷鸣看到两个老道出去,他从房上下来,刚要进西配房,雷鸣又怕屋里还有人,刚才也没问孙道全庙里有多少老道。雷鸣心中犹豫,又怕两个老道回来撞上,他又到东边探探,听到两个老道正在和陈亮说话,雷鸣又回来了,刚要敲门,又怕屋中有人,听了听,才推门进去。两个老道回来了,看到雷鸣正要伸手拿摄魂瓶,董太清一声大喊:‘好大胆的恶徒!’雷鸣一回头,看到老道已经到了门口,顾不得拿摄魂瓶,拔刀想要往外冲,没想到张太素用手一指,竟然用定神法定住了雷鸣。不知道雷鸣的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二回-注解

董太清:董太清,可能是一个人名,指的是故事中的某个人物。

张太素:张太素,可能是一个人名,指的是故事中的某个人物。

宝剑:古代的一种冷兵器,长条形,两端尖锐,用于近战。

隐情:隐藏的真相,不为人知的事情。

永宁村:可能是一个地名,指的是故事中发生事件的地点。

王安士:王安士,可能是一个人名,指的是故事中的人物。

香火地:寺庙等宗教场所的财产,通常指用于供奉神佛的土地。

大殿:寺庙中供奉神佛的殿堂。

银子:古代的货币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元或人民币。

化缘簿:记录寺庙或僧人化缘所得的簿册。

供灯油:用于寺庙中点亮的油灯,以供神佛。

粮米:粮食,如稻米、小麦等,用于寺庙日常饮食。

张士芳:张士芳,可能是一个人名,指的是故事中的某个人物。

梅花真人:可能是一个人名或称呼,指的是故事中的某个人物。

桃木人:用桃木制成的木偶或人形物,可能具有某种神秘意义。

摄魂瓶:一种传说中的法器,据说能够吸取人的魂魄。

三清教主: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祇,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太上老君:道教中的神祇,被认为是炼丹术的祖师。

急急如律令:道教咒语,意为紧急迅速,如律令所示。

阴风:寒冷刺骨的风,常与鬼怪等神秘事物相关。

红绸子:红色的绸布,常用于装饰或仪式。

五色线:五种颜色的线,可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西配房屋:寺庙中的配房,位于西边。

东配房屋:寺庙中的配房,位于东边。

翠蓝色六瓣壮士帽:一种帽子的样式,可能具有某种特定的文化或象征意义。

蓝翠箭馆薄底靴子:一种靴子的样式,可能具有某种特定的文化或象征意义。

丝绦:丝制的带子,常用于系衣物。

阎王:阴间的最高统治者,掌管生死。

三更死:古代时间单位,三更指的是深夜,即晚上11点到凌晨1点,三更死意味着死亡时间在深夜。

尊驾:尊称,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堂堂一表非俗:形容人的仪表非常端正,非同寻常。

大概:表示推测,大约。

短见:指自杀。

镖:古代指保护财物或人安全的武装人员。

漫洼:指广阔的低洼地带。

强盗:指抢劫财物的人。

场面:指某种场合或情况。

买路金钱:古代行路时向拦路者支付的财物。

镖局子:古代指专门负责押送镖车、保护财物的机构。

官司:指诉讼案件。

赔:赔偿损失。

母老妻单子幼:指家中年迈的母亲、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竭了:指全家人都陷入困境。

案底:指案件的记录。

佛事:指佛教的仪式或活动。

深施一礼:表示非常恭敬地行礼。

铜笔:古代的一种书写工具,通常用于书写契约或重要文件。

孽障:指作恶多端的人。

妖术邪法:指邪恶的魔术或法术。

调虎离山:一种兵法,指用计策引诱对方离开自己的有利位置。

灵妙之巧:指非常巧妙或神奇的方法。

定神法:一种传说中的法术,可以使人定住不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二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幅江湖险恶、英雄救美的画面,充满了紧张刺激的气氛。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保镖一角的忠厚老实、家徒四壁的困境,以及老道的仁慈智慧,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保镖的无奈与悲愤,老道的宽容与睿智,形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其次,情节发展跌宕起伏。保镖遭遇劫难,面临生死抉择,老道及时出现,为其指点迷津。接着,雷鸣、陈亮二人受命盗取摄魂瓶,情节更加紧张。作者巧妙地运用悬念,让读者在期待中品味故事。

再次,文化内涵丰富。文中涉及了镖局、妖术、魂魄等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镖局作为古代的一种特殊行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治安状况;妖术邪法则展现了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敬畏;魂魄观念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念。

此外,作者在描写人物对话时,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如保镖的诉说、老道的开导、雷鸣、陈亮的计谋等,都充满了生活气息。

最后,这段古文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作者以保镖的遭遇为线索,串联起老道、雷鸣、陈亮等人物,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通过倒叙的手法,揭示了王安士失魂的真相,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总之,这段古文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情节发展、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巧的结构布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充满传奇色彩的江湖画卷。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二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91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