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三回-原文
雷鸣智杀张太素 悟禅气吹董太清
话说张太素用定神法把雷鸣制住,老道心中就明白了。
说:‘贤弟,方才白脸上吊的,是跟他一处的。一个是调虎离山计,一个来盗瓶,对不对?’
董太清说:‘有理。’立刻吩咐张士芳把雷鸣捆上。
两个老道坐下说:‘你这厮好大胆量,竟敢前来盗摄魂瓶?你姓什么?准叫你来的?那个白脸使调虎离山计是谁?趁此说实活。’
雷鸣说:‘我一个人来的,那个白脸不认识。’
张太素说:‘谁叫你来偷盗摄魂瓶的?’
雷鸣说:‘我自己要来偷的。’
张太素说:‘你怎么不偷别的,单偷我这瓶子呢?’
雷鸣说:‘做贼的瞧见什么就偷什么,我爱这瓶子,我就要偷。’
张太素说:‘你这厮大概不说实话,张士芳给我把绳棍拿来,我非打你,你也不说。’
张士芳立刻把绳子拿来,张太素就把雷鸣的衣服解开,用绳子沾水一抽,雷鸣破口大骂,‘叭叭叭’
一连就是数十鞭,打的雷鸣身上尽是伤。
陈亮在外面等候多时,不见雷鸣出来,陈亮暗中一探,老道正打雷鸣。
陈亮一看二哥挨打,心中难受,有心下去,又知道老道妖术邪法,不是老道的对手,不下去,瞧着二哥受这样委屈,心中又不忍。
陈亮真急了,一瞧大殿后面堆着许多干柴,陈亮立刻掏出火来,给把柴草点着,少时连大殿都着了。
张士芳偶然看外面一亮,往外一瞧,大殿火起来了,张士芳说:‘可了不得了,大殿着了火。’
董太清一听,先把桌上摄魂瓶揣起来,同张太素、张士芳出来,到后面打算救火。
陈亮此时进去,把雷鸣背出来,一直够奔海棠桥。
再回来一看,三清观烈焰飞腾,火光大作。
陈亮来到海棠桥,孙道全说:‘二位师弟把摄魂瓶盗来没有?’
陈亮说:‘师兄你看,不但摄魂瓶没盗来,我二哥被老道打了一身伤,我使调虎离山计,才救出来。咱们得找个地方、叫二哥歇歇,上点止痛的药方好。’
孙道全说:‘只可到王宅去罢。’这才带领陈亮,背着雷鸣,来到王宅。
先叫陈亮在旁边等着,老道一叫门,管家王孝开门一看,说:‘仙长来了甚好。’
孙道全说:‘我有两个采魂童受累了,要借你们书房歇歇。你等可别偷着瞧。’
王孝说:‘是了,我们躲开,你同着进去罢。’老道这才同着陈亮,把雷鸣背到书房,搁到里间屋中,叫雷鸣定定神,敷上金疮止痛散,把帘子落下。
老道在外间屋中一坐,少时有家人进来献茶,说:‘祖师爷你给我们员外把魂找来没有?我们员外可咽了气了。’
老道说:‘你告诉里面安人,不要紧,可千万别哭,我准管保死不了。’
正说着话,就听外面一乱,说:‘三清观着了火,把庙满烧了。’孙道全见家人出去,说:‘二位师弟,你们两个人这个乱惹大了,三清观庙都烧了,那两个老道准要来找我拼命。’
陈亮说:‘那也无法,我焉能瞧我二哥活活打死呢?他不来便罢,他要来咱们三个人跟他拼命。’
孙道全说:‘事已至此,二位师弟也不必管。那两个妖道都会邪术,你两个动手也是白送死,莫若你二人逃命去罢,我自有道理。他要找我,我跟他去就是了。’说着话已然东方发白,只听外面叫门,家人出去一看,是董太清、张太素。
两个老道见大殿东西配殿一点没剩,只烧的片瓦无存,两个老道一跺脚说:‘张士芳因为你把我的庙都烧了,我两人非得找这个梅花真人去拼命,这两个人是必梅花真人主使来的。’
张太素说:‘我知道这个真人,是灵猿化身,咱们去找他去。’立刻来到王安士门首,一叫门,家人开门一看认识,说:‘董道爷、张道爷,二位这么早,来此何干?’
张太素说:‘你们这里住着一个梅花真人么?’管家说:‘不错呀。’
张太素说:‘你叫他出来,就提我二人找他有事。’家人立刻到里面说:‘仙长爷,现在外面有三清观的董道爷、张道爷找你。’孙道全一听说:‘二位师弟,走你们的罢。’雷鸣陈亮说:‘师兄,我二人惹的祸,要一走岂不叫兄长受累?’老道说:‘你二人去罢,我去见他。’
孙道全当时来到外面一见,董太清一瞧认识,说:‘原来是你呀。’孙道全说:‘二位道友有什么话?咱们找清静地方说去。两个人事情,彼此说出来,叫人家耻笑。你我都是三清教的门人,咱们的事,找地方说去。’
张太素说:‘跟我走。’三个老道一直够奔海棠桥而来。
焉想到雷鸣、陈亮早越房出来,后面远远暗中跟随。
三个老道来到海棠桥,天光大亮,张太素说:‘孙道全你说罢。’孙道全说:‘咱们往北去,到天台山下,那里没人说去。’
张太素说:‘走。’三个人一直到天台山下。
孙道全说:‘二位道友找我为什么。’
董太清说:‘你无故坏我的事,你主使一个蓝脸,一个白脸,把我的庙烧了,我焉能容你!’
孙道全说:“二位道友不便动怒,咱们彼此都是三清教的人,你把摄魂瓶给我,好叫王员外给你修庙,照样赔你,也别管蓝白脸那两个人。咱们一概不提,你瞧好不好?”
董太清说:“你那算白说,今天我非得把你宰了,方出我胸中之气,我拿摄魂瓶,我自己会叫王员外修庙,何必你叫王员外给我修庙?”
孙道全说:“二位别生气,慢慢说。”
董太清哪里肯听,伸手拉出宝剑,照定孙道全就是一剑,孙道全并不还手,往旁边一闪,口中直央求说:“二位道友饶了我罢,我给赔罪磕头,还不行吗?”
董太清一剑跟着一剑,张太素脸朝南站着瞧着,说:“非杀了你不出我二人之气。”口中直骂。
这个时节,雷鸣、陈亮两个由东边绕到北边去,蹲在石头背后,雷鸣一瞧说:“三弟,你瞧咱们师兄不还手,尽躲。这两个老道真可恨,我先把这两个老道冷不防宰了,以报打我之仇。”说着话,雷鸣拉出刀来,慢慢往前就走,张太清脸朝南站着,雷鸣由北边打他身后头往前来,心里说:“你要不回头,我就把你宰了。”焉想到老道也是恶贯满盈,该当死,并没回头,只顾瞧董太清动手。雷鸣凑到近前,冷不防手起刀落。“卟哧”一下,红光崩现,鲜血直流,张太素的人头滚落在地,死尸栽倒。
董太清一瞧,师兄被那蓝脸杀了,说:“好孙道全,我说你们是一党不是?把我师兄杀了,我今天非要你们的命不可。”雷鸣、陈亮说:“咱们三个人,要他的命。”
正说着话,只见张太素的人头忽然由地下飞起来,有两丈多高,照定董太清的脑袋砸下去。
董太清说:“师兄你死的屈,你别闹鬼呀!你找你的仇人,我准给你报仇。”
正说着话,人头又飞起来,又照他打去,一连数次。大众留神一看,在西边石头后头,有个小和尚在那里吹呢。
孙道全一看,认识是悟禅。
书中交代:悟禅打哪来呢?原来济公带悟禅到松阴观,一拜鲁修真。
本来鲁修真是个修道的人,跟济公一谈,知道济公是得道的高僧,二人倒是道义相交。和尚把乾坤颠倒迷路旗送给鲁修真,和尚说:“我将来到常山院慈云观,有一步大难,非道友救我不可。”鲁修真说:“圣僧有用我之处,给我信,我必到。”
越谈越对,就留和尚师徒住下。次日天刚亮,和尚说:“悟禅你到天台山下去,救你三个师弟去。”悟禅点头,来到天台山下,在暗中藏着,见孙道全直央求,后来见雷呜把张太素杀了,悟禅这才吹人头打董太清。
孙道全一瞧见,说:“小师兄快来。”董太清也瞧见,说:“好妖精,竟敢这样无礼!”
悟禅一撇肚子,一口气把董太情给吹起来,离地有一丈,“扑冬”把老道摔下来。
悟禅又吹,吹起来摔下去。正摔董太清。
忽听山坡一声“无量佛”,说:“山中清,山中清,万缘不到好修行。眼前浮云倾富贵,崖下流水无困横。是是非非不管我,长长短短没人争。惟有一时动情处,岭头一曲古英风。”
一位老道信口作歌而来,大众睁睛一看,吓得亡魂皆冒。不知来者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三回-译文
雷鸣用定神法制服了张太素,老道心中立刻明白了。他说:‘贤弟,刚才那个白脸的人,是他一伙的。一个是调虎离山计,一个是来偷瓶子的,对吧?’
董太清说:‘有道理。’立刻吩咐张士芳把雷鸣绑起来。两个老道坐下说:‘你这小子胆子不小,竟敢来偷摄魂瓶?你姓什么?是谁派你来的?那个白脸的人用调虎离山计的是谁?趁现在说清楚。’雷鸣说:‘我一个人来的,那个白脸的人我不认识。’
张太素问:‘是谁叫你来偷摄魂瓶的?’雷鸣说:‘我自己想来偷的。’张太素说:‘你怎么不偷别的,偏要偷我这瓶子?’雷鸣说:‘做贼的看见什么偷什么,我喜欢这瓶子,所以想偷。’张太素说:‘你这小子大概没说实话,张士芳,给我拿绳子棍子来,我非打你一顿,你不老实交待也不行。’张士芳立刻把绳子拿来,张太素就把雷鸣的衣服解开,用水沾湿绳子后一抽,雷鸣破口大骂,‘叭叭叭’
连续就是数十鞭,打得雷鸣身上满是伤痕。陈亮在外面等了很久,不见雷鸣出来,暗中一探,看到老道正在打雷鸣。陈亮看到二哥被打,心中难受,想下去帮忙,但又知道老道有妖术邪法,不是老道的对手,不下手,看着二哥受委屈,心中又不忍。陈亮真的急了,看到大殿后面堆着许多干柴,立刻掏出火来,把柴草点着,不一会儿大殿都着火了。张士芳偶然看到外面一亮,往外一看,大殿着火了,张士芳说:‘糟糕了,大殿着火了。’董太清一听,先拿起桌上的摄魂瓶揣起来,和张太素、张士芳出来,到后面打算救火。陈亮这时进去,把雷鸣背出来,一直跑到海棠桥。再回来一看,三清观烈焰飞腾,火光冲天。陈亮来到海棠桥,孙道全问:‘两位师弟,把摄魂瓶偷来没有?’陈亮说:‘师兄你看,不但摄魂瓶没偷来,我二哥还被老道打了一身伤,我用了调虎离山计才把他救出来。咱们得找个地方,让我二哥歇歇,上点止痛的药。’
孙道全说:‘只能去王宅了。’于是带领陈亮,背着雷鸣,来到王宅。先让陈亮在旁边等着,老道一敲门,管家王孝开门一看,说:‘仙长来了,太好了。’
孙道全说:‘我有两个采魂童子受累了,想借你们书房休息一下。你们别偷看。’
王孝说:‘好的,我们躲开,你进去吧。’老道这才和陈亮,把雷鸣背到书房,放在里屋,让雷鸣定定神,敷上金疮止痛散,拉下帘子。
老道在外间坐下,不一会儿有家人进来献茶,说:‘祖师爷,您给我们员外把魂找回来没有?我们员外快不行了。’老道说:‘你告诉里面的人,别哭,我保证他死不了。’正说着,就听外面一阵骚动,说:‘三清观着火了,庙都烧光了。’孙道全见家人出去,说:‘二位师弟,你们两个人惹的祸大了,三清观庙都烧了,那两个老道肯定要来找我拼命。’陈亮说:‘那也没办法,我怎么能看着二哥被打死呢?他不来就算了,要来咱们三个人和他拼命。’孙道全说:‘事情已经这样了,二位师弟也不必管。那两个妖道都会邪术,你们两个动手也是送死,不如你们先逃命,我有我的办法。如果他来找我,我去就是了。’说着话,天已经亮了,只听外面有人敲门,家人出去一看,是董太清和张太素。
两个老道看到大殿的东西配殿一点没剩,只烧得一片瓦都不剩,两个老道一跺脚说:‘张士芳因为你把我的庙都烧了,我们俩非得找这个梅花真人去拼命,这两个人肯定是梅花真人派来的。’张太素说:‘我知道这个真人,是灵猿化身,我们去找他。’立刻来到王安士的家门口,一敲门,家人开门一看认识,说:‘董道爷、张道爷,二位这么早来,有什么事?’张太素说:‘你们这里住着一个梅花真人吗?’管家说:‘是的。’张太素说:‘叫他出来,就说我们找他有事。’家人立刻到里面说:‘仙长爷,现在外面有三清观的董道爷、张道爷找你。’孙道全一听说:‘二位师弟,你们走吧。’雷鸣和陈亮说:‘师兄,我们惹的祸,要走岂不是让兄长受累?’老道说:‘你们走,我去见他。’
孙道全当时来到外面,一见董太清,董太清一看认识,说:‘原来是你啊。’孙道全说:‘二位道友有什么话?咱们找个清静的地方说去。两个人的事情,咱们自己解决,别让人家耻笑。我们都是三清教的门人,我们的事情,找个地方说去。’张太素说:‘跟我来。’三个老道一直走到海棠桥。没想到雷鸣和陈亮早已经越墙而出,远远地在暗中跟着。三个老道来到海棠桥,天已经大亮了,张太素说:‘孙道全,你说吧。’孙道全说:‘咱们去北边,到天台山下,那里没人。’张太素说:‘走。’三个人一直走到天台山下。孙道全说:‘二位道友找我为什么?’董太清说:‘你无缘无故破坏我的事情,你指使一个蓝脸和一个白脸,把我的庙烧了,我怎么能容忍你!’
孙道全说:‘两位道友不要生气,我们都是三清教的人。你把摄魂瓶给我,我让王员外给你修座庙,一样会赔偿你,也别管那蓝脸和白脸的两个人。我们都不提这件事,你看怎么样?’董太清说:‘你这是白说,今天我非要杀了你不可,才能出一口恶气。我拿着摄魂瓶,我自己会找王员外修庙,何必让你来叫王员外给我修庙?’孙道全说:‘两位别生气,慢慢说。’董太清哪里肯听,伸手拔出宝剑,朝孙道全就是一剑。孙道全并不还手,往旁边一闪,嘴里直求饶说:‘两位道友,求求你们饶了我吧,我给你们赔罪磕头,还不行吗?’
董太清连着几剑,张太素脸朝南站着看着,说:‘不杀了你,我们俩的气出不了。’嘴里直骂。这时,雷鸣和陈亮从东边绕到北边,蹲在石头后面,雷鸣一看说:‘三弟,你看我们师兄不还手,只是躲。这两个老道真可恨,我先出其不意杀了这两个老道,以报我被打之仇。’说着话,雷鸣拔出刀,慢慢往前走。张太清脸朝南站着,雷鸣从北边打他身后头往前来,心里想:‘你要不回头,我就杀了你。’没想到老道也是恶贯满盈,该死,并没有回头,只顾看董太清动手。雷鸣走近前,冷不防手起刀落,‘卟哧’一声,红光闪现,鲜血直流,张太素的人头滚落在地,尸体倒下。
董太清一看,师兄被那蓝脸杀了,说:‘好孙道全,我说你们是一党不是?你们把我师兄杀了,我今天非要你们的命不可。’雷鸣和陈亮说:‘我们三个人,要他的命。’正说着话,只见张太素的人头忽然从地下飞起来,有两丈多高,朝董太清的脑袋砸下去。
董太清说:‘师兄你死的冤,你别闹鬼呀!你去找你的仇人,我一定给你报仇。’
正说着话,人头又飞起来,又朝他打去,一连几次。大家仔细一看,在西边石头后面,有个小和尚在那里吹气。孙道全一看,认出是悟禅。
书中交代:悟禅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济公带着悟禅到松阴观,拜见鲁修真。鲁修真本来是个修道的人,和济公一谈,知道济公是得道的高僧,两人就结为道友。和尚把乾坤颠倒迷路旗送给鲁修真,和尚说:“我将来到常山院慈云观,有一场大难,非道友救我不可。”鲁修真说:“圣僧有用我之处,给我信,我必到。”
两人越谈越投机,就留和尚师徒住下。次日天刚亮,和尚说:“悟禅,你到天台山下,去救你三个师弟。”悟禅点头,来到天台山下,暗中藏着,见孙道全一直求饶,后来见雷鸣把张太素杀了,悟禅这才吹人头打董太清。孙道全一见,说:‘小师兄快来。’董太清也看见了,说:‘好妖精,竟敢这样无礼!’
悟禅一吸肚子,一口气把董太清吹起来,离地有一丈高,“扑通”一声把老道摔下来。悟禅又吹,吹起来又摔下去。正在摔董太清的时候,忽听山坡上响起一声‘无量佛’,说:‘山中清,山中清,万缘不到好修行。眼前浮云倾富贵,崖下流水无困横。是是非非不管我,长长短短没人争。惟有一时动情处,岭头一曲古英风。’
一位老道随口唱着歌走来,大家睁开眼睛一看,吓得魂飞魄散。不知道来的人是谁,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三回-注解
定神法:一种道家修炼的方法,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达到安定心神,提高精神集中力的目的。
老道:指道士,道教修行者。
调虎离山计:一种兵法,比喻用计谋使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位置,以便乘机攻占。
摄魂瓶:摄魂瓶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宝物,可以摄取人的魂魄,具有极高的法力。
绳棍:一种用来捆绑或鞭打的工具。
金疮止痛散:一种中药,用于治疗刀伤、枪伤等,具有止痛、消炎的作用。
三清教:三清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流派,以崇拜道教的三位最高神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而得名。
梅花真人: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以梅花为象征,寓意高洁、超脱。
灵猿化身:道教术语,指仙人或神灵以猿猴的形象出现。
海棠桥:古代桥梁的一种,以桥上种植海棠花而得名。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是道教名山之一,有许多道教宫观和传说。
蓝脸:这里指扮演蓝脸的戏子,可能是指某种角色或形象。
白脸:这里指扮演白脸的戏子,可能是指某种角色或形象。
王员外:员外是古代对富裕的地主的尊称,王员外指的是一位有钱的地主。
修庙:修庙是指建造或修缮寺庙,通常由信徒或地方势力出资,以表达对神明的敬仰。
蓝白脸:蓝白脸可能指的是两个角色,在古代戏曲中,蓝色和白色脸谱分别代表不同的性格或身份,此处可能是指两个具有特定性格或身份的人。
宝剑:宝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名剑,通常被认为是具有神秘力量的武器。
磕头:磕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节,表示极度的尊敬或悔过。
人头飞起: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人头飞起通常与鬼魂或超自然力量有关。
乾坤颠倒迷路旗:乾坤颠倒迷路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旗帜,能够使敌人迷失方向。
鲁修真:鲁修真可能指的是一位名为鲁修真的道教修行者。
常山院慈云观:常山院慈云观是古代的一个道教庙宇,此处可能是指济公曾去过的某个地方。
道义相交:道义相交指的是在道德和义理上相互尊重和交往。
悟禅:悟禅可能是指一位名为悟禅的和尚,此处可能是指济公的弟子。
乾坤颠倒:乾坤颠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现象,通常与神秘力量有关。
无量佛:无量佛是指佛教中的无量寿佛,此处可能是指一位修行有成的佛教高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四十三回-评注
孙道全的言辞中透露出一种圆滑和妥协的态度,他试图通过调和的方式解决争端,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和为贵’的思想相契合。他提出以摄魂瓶作为交换条件,换取王员外修庙的承诺,并承诺赔偿对方,显示出他的机智和对局势的把握。同时,他提出的‘一概不提’也反映出他不愿意将纷争扩大,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隐忍’和‘宽容’相符合。
董太清的回应则充满了愤怒和决绝,他拒绝孙道全的提议,坚持要亲手杀死孙道全,这体现了他性格中的刚烈和不容忍的态度。他强调自己会叫王员外修庙,显示出他的自信和独立,这与儒家文化中强调的‘自尊’和‘自立’相呼应。
孙道全的宽容和董太清的刚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
张太素的不回头,只顾瞧董太清动手,显示出他性格中的疏忽和轻敌,这也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雷鸣的冲动和报复心理,则体现了人性中的阴暗面。
人头飞起砸向董太清的情节,充满了神秘和超自然的元素,这与道教文化中常见的‘法术’和‘神通’相吻合,同时也增添了故事的奇幻色彩。
悟禅的出现,以及他吹人头打董太清的行为,既是对董太清的惩罚,也是对孙道全的援助,这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因果报应和慈悲为怀的思想。
鲁修真与济公的相遇,以及鲁修真对济公的承诺,展现了道教文化中强调的‘道义’和‘信义’。
老道信口作歌的情节,不仅增添了故事的神秘感,也反映了道教文化中追求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