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七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七回-原文

话说金面鬼焦亮、律令鬼何清二人商量好了,来到法场。

一看,天光早些,差事还没出来。

二人一瞧,对面有一个酒铺。

二人掀帘子进去,一看酒饭座不少,跑堂的一看,这两个人都长得不俗:金面鬼焦亮,是紫壮帽,紫箭袖袍,系丝鸾带,薄底靴子,闪披宝蓝英雄大氅,上绣金牡丹花,面似淡金,粗眉大眼;律令鬼何清,是黄白脸膛,穿翠蓝褂,都是一表非俗,跑堂的赶紧腾了一张桌,让两个人坐下,要酒要菜。

就听众酒饭座大家纷纷议论,说:“这个华云龙,在临安闹的地动天翻。在尼姑庵杀人,泰山楼杀人,秦相府盗玉镯凤冠。要不是济公和尚带人出去拿,这个样的江洋大盗,马快焉能办的了?”

焦亮、何清一听,是和尚拿的,二人低声一商量:“今天先劫法场,把华二哥救了,然后咱们再找这个和尚,把和尚杀了,给华二哥报仇。”

正说着话,由外面进来一个穷和尚。

大众有认得的就嚷。

这个说:“济师父来了!”那个说:“圣僧来了!”

和尚说:“众位别嚷,我就是拿华云龙的和尚,拿华云龙的就是我。有不服的,只管找我。”

焦亮、何清一瞧,心里说:“原来就是这么个穷和尚拿的我们华二哥。今天我们先到法场,然后跟这个和尚,看他往哪庙里去,晚上去杀他。”

和尚瞧了一瞧,在这两个人的旁边坐下,也要了酒菜。

工夫不大,就听外面瞧热闹人一阵大乱,说:“差事来了!”由北面一下车,两个官人搀着一个,头一个就是镇山豹田国本。

都是绳缚二臂,背着招子。

田国本很不含糊说:“我在下叫田国本。阎王造就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生有处,死有地。我乃堂堂正正,英雄烈烈,轰轰豪杰,死而无惧。虽然身受国法,很不算什么。”

第二个就是铁腿猿猴王通,口中直骂:“我姓王,名通。我也不是杀人凶犯,又非响马的强盗,但我只因替兄报仇,要杀知府杨再四。没杀成他,今天身受国法王章。我虽死,也是好朋友,死后我有阴魂,也把杨再田活捉活拿。”

第三个是野鸡溜子刘昌。

这小子垂头垂气,低着头心想:“无缘无故被华云龙牵连,不分首从,全都斩决,连自己此时灵魂都没有了。”

第四个是邱成,第五个是杨庆,都比刘昌还强的。

第六个是华云龙,自己谈笑自若,说:“众位瞧热闹人听真,在下我就是乾坤盗鼠华云龙。我自生以来,杀人也过了百了。我吃也吃过,我穿也穿过,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我今天身受国法,不过二十余年,又长成这样。头里众朋友都是我的挚友,应该活着一处为人,死了一处做鬼。众位比我年长,应当叫他们众位头里走。”

众瞧热闹人,一阵大乱。

这时酒铺里有爱贪热闹的,也往外跑。

金面鬼焦亮、律令鬼何清听差事到了,二人伸手拉刀,吓的伙计往桌底下躲,就喊:“掌柜的救命!”

焦亮刚把刀拉出来一举,何清尚未拉出刀来,和尚用手一指,一个“唵,敕令赫”,把这两人定住。

和尚头里站着,这两人在后面比着不能动转。

就听外面喊嚷:“好刀!”

华云龙人头落地,瞧热闹人四散,和尚就往外走,说:“掌柜的,给我写上。”

掌柜的说:“是了,济师父请罢。有你徒弟杨猛、陈孝留下话,你勿论钱多少,不跟你要。到三节跟杨太爷去要钱。”

和尚说:“掌柜的,我跟你要点东西,给不给?”

掌柜的说:“要什么?”

和尚说:“我要你们一个老倭瓜。”

掌柜的说:“你拿罢。”

和尚扛起一个倭瓜,出了酒铺,信口唱着山歌道:

堪叹人生不误空,迷花乱酒逞英雄。

图劳到底还吾祖,漏尽之时死现功。

弄巧长如猫扑鼠,光阴恰似箭流行。

倘然使得精神尽,愿把尸身葬土中。

仔细思想从头看,便是南柯一梦中。

急忙忙,西复东,乱丛丛,辱与荣,虚飘飘,一气化作五更风,百年浑破梦牢笼。

梦醒人何在?梦觉化无踪。

说什么鸣仪凤,说什么入云龙,说什么三王业,说什么五霸功。

说什么苏秦口辩,说什么项羽英雄。

我这里站立不宁,坐卧魔生。

睁开醉眼运穷通,看破了本来面,看破了自在容。

看破了红尘滚滚,看破了天地始终。

只等到五运皆空,那时间一性纵横。

和尚唱着歌往前走。

焦亮、何清此时也能动了。

自己尚不醒悟,要杀和尚。

两个人给了酒饭帐,从后面跟出来。

和尚一直来到灵隐寺门首,门头僧说:“老济回来了。”

和尚说:“辛苦众位。”

和尚来到门首不往里走,和尚说:“我在大雄宝殿西跨院西唐由北头数头一间,我在那屋里住,谁要打算和尚,勒死和尚,就到那屋里去。”

门头僧说:“你这是个半疯,谁跟你有那么大仇。”

和尚说:“反正你们两人心里明白。”

焦亮、何清一听,暗想这可活该,晚上省的我们找寻。

二人见和尚进了庙,二人找了一座酒馆,吃完了酒,找了一座店。

等到天交二鼓,两人把夜行衣换上,皂缎色软帕包巾,身穿三叉通口夜行衣,周身扣好了骨钮寸绊,头前带好了百宝囊,里面有千里火自明灯钥匙,一切应用的东西。

皂缎子兜裆禈裤,蓝缎子袜子,打花绷腿,倒纳千层底趿鞋,把刀插在软皮鞘内。

二人出来,施展飞檐走壁,直奔灵隐寺。

来到庙中,找到西跨院一看,各屋里全都睡了,惟有北头那一间西房有灯光。

二人来到窗外,把窗纸舔破一看;

只见屋中一张床,一张桌子,屋里什么也没有。

墙上有一个黄磁碗,半碗油,棉花沾点着。

庙里有规矩,每人晚上管油的只给两羹匙油,今天济公要加多,管油的不给,和尚说:

“我没在庙里有好几个月,你按天包给我。”

管油的没法,多添了两羹匙油。

见和尚手拿酒瓶。自言自语说:

“生有处,死有地。我昨天晚上就没做好梦,梦见脑袋掉下来,今天就许有贼崽子来杀我。”

焦亮、何清还不介意,少时见和尚枕着倭瓜睡了,焦亮说:

“我杀他,你给巡风。”

何清点头。

焦亮刚要开门,就听和尚说:

“好东西,好大胆量。”

焦亮吓了一跳,又听和尚说:

“你要咬我呀,好大老鼠。”

焦亮一听,和尚说老鼠呢。

等了半天,听和尚睡着了,焦亮又刚要开门,就听和尚说:

“好东西,你可真找死,打算要害我呀。”

焦亮吓的心里乱跳,又听和尚说:

“好大个蝎子,亏得我没睡着。要睡着了,可了不得。”

焦亮一听,心说:

“真是这么巧。”

无奈又等到天交三鼓。

听和尚呼声震耳,焦亮进了屋中。

见灯昏昏惨惨,先把灯吹了,把包袱油纸往地下一铺,伸手摸着短头发,手起刀落,竟把脑袋砍下来,搁在包袱包好,同何清这才上房回店。

焦亮说:

“咱们去找杨明去,跟他讲讲理。华云龙跟三十六友结拜,是杨明撒绿林帖,传绿林箭,他的引见。现在华云龙在临安犯罪,他为何不管?”

何清说:

“也好。”

二人这才起身。

两人在道路之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天到江西玉山县凤凰岭如意村,到了威镇八方杨明的门首,金面鬼焦亮、律令鬼何清,抬头一看,二人呀了一声,忽然想起事来。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七回-译文

奉堂谕监斩华云龙 听凶信二鬼闹法场

话说金面鬼焦亮、律令鬼何清二人商量好了,来到法场。一看,天光早些,差事还没出来。二人一瞧,对面有一个酒铺。二人掀帘子进去,一看酒饭座不少,跑堂的一看,这两个人都长得不俗:金面鬼焦亮,是紫壮帽,紫箭袖袍,系丝鸾带,薄底靴子,闪披宝蓝英雄大氅,上绣金牡丹花,面似淡金,粗眉大眼;律令鬼何清,是黄白脸膛,穿翠蓝褂,都是一表非俗,跑堂的赶紧腾了一张桌,让两个人坐下,要酒要菜。

就听众酒饭座大家纷纷议论,说:“这个华云龙,在临安闹的地动天翻。在尼姑庵杀人,泰山楼杀人,秦相府盗玉镯凤冠。要不是济公和尚带人出去拿,这个样的江洋大盗,马快焉能办得了?”焦亮、何清一听,是和尚拿的,二人低声一商量:“今天先劫法场,把华二哥救了,然后咱们再找这个和尚,把和尚杀了,给华二哥报仇。”

正说着话,由外面进来一个穷和尚。大众有认得的就嚷。这个说:“济师父来了!”那个说:“圣僧来了!”和尚说:“众位别嚷,我就是拿华云龙的和尚,拿华云龙的就是我。有不服的,只管找我。”焦亮、何清一瞧,心里说:“原来就是这么个穷和尚拿的我们华二哥。今天我们先到法场,然后跟这个和尚,看他往哪庙里去,晚上去杀他。”和尚瞧了一瞧,在这两个人的旁边坐下,也要了酒菜。

工夫不大,就听外面瞧热闹人一阵大乱,说:“差事来了!”由北面一下车,两个官人搀着一个,头一个就是镇山豹田国本。都是绳缚二臂,背着招子。田国本很不含糊说:“我在下叫田国本。阎王造就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生有处,死有地。我乃堂堂正正,英雄烈烈,轰轰豪杰,死而无惧。虽然身受国法,很不算什么。”第二个就是铁腿猿猴王通,口中直骂:“我姓王,名通。我也不是杀人凶犯,又非响马的强盗,但我只因替兄报仇,要杀知府杨再四。没杀成他,今天身受国法王章。我虽死,也是好朋友,死后我有阴魂,也把杨再田活捉活拿。”第三个是野鸡溜子刘昌。这小子垂头垂气,低着头心想:“无缘无故被华云龙牵连,不分首从,全都斩决,连自己此时灵魂都没有了。”第四个是邱成,第五个是杨庆,都比刘昌还强的。第六个是华云龙,自己谈笑自若,说:“众位瞧热闹人听真,在下我就是乾坤盗鼠华云龙。我自生以来,杀人也过了百了。我吃也吃过,我穿也穿过,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我今天身受国法,不过二十余年,又长成这样。头里众朋友都是我的挚友,应该活着一处为人,死了一处做鬼。众位比我年长,应当叫他们众位头里走。”众瞧热闹人,一阵大乱。

这时酒铺里有爱贪热闹的,也往外跑。金面鬼焦亮、律令鬼何清听差事到了,二人伸手拉刀,吓的伙计往桌底下躲,就喊:“掌柜的救命!”焦亮刚把刀拉出来一举,何清尚未拉出刀来,和尚用手一指,一个“唵,敕令赫”,把这两人定住。和尚头里站着,这两人在后面比着不能动转。

就听外面喊嚷:“好刀!”华云龙人头落地,瞧热闹人四散,和尚就往外走,说:“掌柜的,给我写上。”掌柜的说:“是了,济师父请罢。有你徒弟杨猛、陈孝留下话,你勿论钱多少,不跟你要。到三节跟杨太爷去要钱。”和尚说:“掌柜的,我跟你要点东西,给不给?”掌柜的说:“要什么?”和尚说:“我要你们一个老倭瓜。”掌柜的说:“你拿罢。”和尚扛起一个倭瓜,出了酒铺,信口唱着山歌道:

堪叹人生不误空,迷花乱酒逞英雄。图劳到底还吾祖,漏尽之时死现功。弄巧长如猫扑鼠,光阴恰似箭流行。倘然使得精神尽,愿把尸身葬土中。仔细思想从头看,便是南柯一梦中。急忙忙,西复东,乱丛丛,辱与荣,虚飘飘,一气化作五更风,百年浑破梦牢笼。梦醒人何在?梦觉化无踪。说什么鸣仪凤,说什么入云龙,说什么三王业,说什么五霸功。说什么苏秦口辩,说什么项羽英雄。我这里站立不宁,坐卧魔生。睁开醉眼运穷通,看破了本来面,看破了自在容。看破了红尘滚滚,看破了天地始终。只等到五运皆空,那时间一性纵横。

和尚唱着歌往前走。焦亮、何清此时也能动了。自己尚不醒悟,要杀和尚。

两个人给了酒饭账,从后面跟出来。和尚一直来到灵隐寺门首,门头僧说:“老济回来了。”和尚说:“辛苦众位。”和尚来到门首不往里走,和尚说:“我在大雄宝殿西跨院西唐由北头数头一间,我在那屋里住,谁要打算和尚,勒死和尚,就到那屋里去。”门头僧说:“你这是个半疯,谁跟你有那么大仇。”和尚说:“反正你们两人心里明白。”焦亮、何清一听,暗想这可活该,晚上省的我们找寻。

二人见和尚进了庙,二人找了一座酒馆,吃完了酒,找了一座店。等到天交二鼓,两人把夜行衣换上,皂缎色软帕包巾,身穿三叉通口夜行衣,周身扣好了骨钮寸绊,头前带好了百宝囊,里面有千里火自明灯钥匙,一切应用的东西。皂缎子兜裆禈裤,蓝缎子袜子,打花绷腿,倒纳千层底趿鞋,把刀插在软皮鞘内。

二人出来,施展飞檐走壁,直奔灵隐寺。

来到庙中,找到西跨院一看,各屋里全都睡了,惟有北头那一间西房有灯光。

两个人走到窗户外面,用舌头舔破了窗户纸一看;只见屋子里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屋子里什么都没有。墙上挂着一个黄色的瓷碗,里面装了半碗油,棉花沾了一点油。庙里有规定,每人晚上管理油的人只给两勺油,今天济公想要多要点,管油的人不给,和尚说:‘我几个月没在庙里了,你按天给我包一下。’管油的人没办法,就多给了两勺油。看到和尚手里拿着酒瓶,自言自语地说:‘活着有地方住,死了有地方埋。我昨天晚上没做好梦,梦见脑袋掉了下来,今天可能有小偷想来杀我。’焦亮和何清并不在意,过了一会儿看到和尚枕着西瓜睡着了,焦亮说:‘我去杀他,你负责巡风。’何清点头同意。焦亮正要开门,就听和尚说:‘好东西,真有胆量。’焦亮吓了一跳,又听和尚说:‘你要咬我吗?好大的老鼠。’焦亮一听,和尚说老鼠,等了半天,听到和尚睡着了,焦亮又正要开门,就听和尚说:‘好东西,你真找死,打算害我呀。’

焦亮吓得心里乱跳,又听和尚说:‘好大的蝎子,幸好我没睡着。要是我睡着了,那就糟了。’焦亮一听,心想:‘真是这么巧。’无奈又等到天快到三更。听到和尚的鼾声震耳欲聋,焦亮进了屋。看到灯光昏暗,先把灯吹灭,然后把包裹和油纸铺在地上,伸手摸到短发,手起刀落,竟然把脑袋砍了下来,放在包裹里包好,和何清一起回到店里。焦亮说:‘我们去找杨明,跟他说说理。华云龙和三十六位朋友结拜,是杨明发的绿林帖,传的绿林箭,是他的介绍。现在华云龙在临安犯了罪,他为什么不管呢?’何清说:‘好吧。’两个人这才起身。在路上,饿了就吃,渴了就喝,白天赶路,晚上住宿,这天到了江西玉山县凤凰岭如意村,到了威镇八方的杨明家门口,金面鬼焦亮、律令鬼何清,抬头一看,两个人都惊叫了一声,忽然想起了什么。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七回-注解

法场:古代行刑的地方,通常设在城外,是公开处决犯人的场所。

金面鬼焦亮:在小说或神话故事中,通常指具有金面特征的鬼怪,这里可能是指一个虚构的角色。

律令鬼何清:同样,在小说或神话故事中,指具有律令特征的鬼怪,也是一个虚构的角色。

紫壮帽:古代官员或武将所戴的帽子,以紫色为贵。

紫箭袖袍:古代武将或官员的袍服,袖子呈箭形。

丝鸾带:古代官员腰间佩戴的带子,鸾鸟是吉祥的象征。

薄底靴子:底薄且轻便的靴子,便于行走。

宝蓝英雄大氅:一种豪华的外套,宝蓝色表示尊贵。

金牡丹花:牡丹花是富贵吉祥的象征,金色则更显华贵。

面似淡金:脸色像淡金一样,形容脸色白皙。

粗眉大眼:眉毛粗且眼睛大,形容人的外貌特征。

酒铺:古代供人饮酒吃饭的店铺。

差事:指官差或差役,这里指执行死刑的官员。

临安:古代的一个地名,现指浙江省杭州市。

尼姑庵:尼姑居住的寺院。

泰山楼: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这里用来指代华云龙犯下的罪行地点。

秦相府:秦朝时期宰相的官邸,这里用来指代华云龙犯下的罪行地点。

玉镯凤冠:古代贵族妇女佩戴的首饰,这里用来指代被盗窃的贵重物品。

济公和尚: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和尚,以机智、幽默、行侠仗义著称。

江洋大盗:指在江湖上犯下重大盗窃罪行的盗贼。

马快:古代官府中的马队,负责追捕逃犯。

穷和尚:形容穿着简朴的和尚。

招子:古代犯人受刑时背在身上的木牌,上面写有罪状。

田国本:可能是犯人的名字,或者是虚构的角色。

镇山豹:可能是指田国本的绰号,豹子象征着力量和凶猛。

铁腿猿猴王通:可能是犯人的名字,或者是虚构的角色。

野鸡溜子刘昌:可能是犯人的名字,或者是虚构的角色。

邱成:可能是犯人的名字,或者是虚构的角色。

杨庆:可能是犯人的名字,或者是虚构的角色。

乾坤盗鼠华云龙:可能是犯人的名字,或者是虚构的角色。

灵隐寺:位于中国杭州的一座著名古刹。

夜行衣:古代夜行者所穿的隐秘服装。

骨钮寸绊:古代衣服上的扣子和带子。

百宝囊:古代随身携带的口袋,里面装有各种小物件。

千里火自明灯:一种可以远距离照明的火把。

西唐:可能是指灵隐寺的一个区域。

西跨院:寺庙中西部的一个院落。

西房:跨院中西部的一间房子。

窗纸:古代窗户上用来隔风、遮光、防雨的纸张,通常用棉纸或皮纸制成。

黄磁碗:一种古代的陶瓷器皿,用黄釉装饰,用于盛放油、醋等液体。

羹匙:古代的一种量器,用来量取液体,相当于现代的勺子。

济公:传说中的南宋僧人,以幽默、机智、行侠仗义著称。

倭瓜:一种葫芦科的植物,果实可食用,也可做容器。

贼崽子:古代对盗贼的贬称,含有轻蔑之意。

巡风:夜间巡逻,负责保卫安全。

绿林帖:古代绿林好汉之间用来传递信息的信物。

绿林箭:古代绿林好汉之间传递信息的箭书。

引见:介绍某人给他人认识。

三十六友:指结拜兄弟中的三十六人,通常指梁山好汉。

撒绿林帖:分发绿林帖,相当于现代的召集令。

传绿林箭:传递绿林箭,相当于现代的紧急通知。

交三鼓:古代时间单位,一鼓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交三鼓即午夜时分。

包袱:古代用来包裹衣物、食物等的布袋。

短头发:古代男子剪短发,通常指剃度为僧的人。

威镇八方:形容声势浩大,震慑四方。

金面鬼:古代对某些凶猛或勇猛之人的别称,含有贬义。

律令鬼:古代对某些有法纪观念的人的别称,含有褒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七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和紧张气氛的场景,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故事的发展。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二人来到窗外,把窗纸舔破一看;只见屋中一张床,一张桌子,屋里什么也没有。

这一句通过‘舔破’这一动作,生动地描绘了二人的机智和谨慎,同时也暗示了屋内的空荡和荒凉,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墙上有一个黄磁碗,半碗油,棉花沾点着。

‘黄磁碗’和‘棉花沾点着’的细节描写,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感,同时也为后续和尚与油的故事埋下伏笔。

庙里有规矩,每人晚上管油的只给两羹匙油,今天济公要加多,管油的不给,和尚说:‘我没在庙里有好几个月,你按天包给我。’管油的没法,多添了两羹匙油。

这一段对话揭示了济公的机智和庙规的宽松,同时也为他的特殊待遇埋下伏笔。

见和尚手拿酒瓶。自言自语说:‘生有处,死有地。我昨天晚上就没做好梦,梦见脑袋掉下来,今天就许有贼崽子来杀我。’

这段独白揭示了和尚内心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也为故事的转折埋下伏笔。

焦亮、何清还不介意,少时见和尚枕着倭瓜睡了,焦亮说:‘我杀他,你给巡风。’何清点头。

这一段对话展现了焦亮和何清的冷酷和残忍,同时也为后续的谋杀行为埋下伏笔。

焦亮刚要开门,就听和尚说:‘好东西,好大胆量。’焦亮吓了一跳,又听和尚说:‘你要咬我呀,好大老鼠。’焦亮一听,和尚说老鼠呢。

这段对话充满了诡异和幽默,通过和尚的言语,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紧张感。

等了半天,听和尚睡着了,焦亮又刚要开门,就听和尚说:‘好东西,你可真找死,打算要害我呀。’

这一句进一步加剧了故事的紧张气氛,同时也展现了和尚的预知能力。

焦亮吓的心里乱跳,又听和尚说:‘好大个蝎子,亏得我没睡着。要睡着了,可了不得。’焦亮一听,心说:‘真是这么巧。’

这段对话展现了焦亮的恐惧和对和尚预知能力的怀疑,同时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无奈又等到天交三鼓。听和尚呼声震耳,焦亮进了屋中。

这一句通过‘天交三鼓’这一时间点的设定,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见灯昏昏惨惨,先把灯吹了,把包袱油纸往地下一铺,伸手摸着短头发,手起刀落,竟把脑袋砍下来,搁在包袱包好,同何清这才上房回店。

这一段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焦亮的残忍和果断,同时也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

焦亮说:‘咱们去找杨明去,跟他讲讲理。华云龙跟三十六友结拜,是杨明撒绿林帖,传绿林箭,他的引见。现在华云龙在临安犯罪,他为何不管?’

这段对话揭示了焦亮和何清的正义感和对杨明的质疑,同时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何清说:‘也好。’二人这才起身。

这一句简洁地展现了何清的从众心理,同时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两人在道路之上,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天到江西玉山县凤凰岭如意村,到了威镇八方杨明的门首,金面鬼焦亮、律令鬼何清,抬头一看,二人呀了一声,忽然想起事来。

这一段描写展现了焦亮和何清的疲惫和对杨明的敬畏,同时也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这句话以悬念的方式结束,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为后续的故事发展留下悬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十七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8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