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八回

作者: 济公(约公元1100年-1200年),本名李修缘,南宋时期的和尚,以其狂放不羁、爱民如子的形象著称。济公在民间故事中被塑造为一位佛门高僧,既能行医治病,又能显现神迹,深受百姓喜爱。此书主要根据济公的传奇故事整理而成。

年代:成书于明代(约16世纪)。

内容简要:《济公全传》是一部民间传说体裁的小说,讲述了济公一生的奇异事迹。济公虽然身为和尚,但行为不拘一格,常以不修边幅、疯癫的形象示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神奇人物。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百姓解决困境,巧妙地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小说通过济公的故事,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教义和社会关怀,展现了济公博爱与智慧的一面。《济公全传》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其幽默和讽刺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种种弊端与人性的复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八回-原文

戴家堡妖魔作怪 八蜡庙道士捉妖

话说济公禅师把百骨神魔烧化,随即带领雷鸣、陈亮、赵好善出了赵家庄,来到七星观。

老道吴法通正在院中作法,不见百骨神魔回来,桌上的七盏灯花都灭了,老道就知有人破了他的法术,正在心中一愣,只听外面一声喊嚷:‘好孽畜!你敢兴妖,无故害人,我和尚焉能饶你?’

老道抬头一看,见来了一个穷和尚,短头发有二寸多长,一脸的油腻,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绒绦疙里疙瘩,足穿两只草鞋,踢踏踢踏,一溜歪斜,长得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带着一个蓝脸,一个白脸,一位老丈。

老道看和尚是个凡夫俗子,罗汉爷早把二光闭住,吴法通一见,口中说:‘什么人?好大胆量!’

和尚说:‘就是我老人家。’

老道打算要跑,和尚用手一指点,口中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迷吽!唵,敕令赫!’用定神法将老道定住。

和尚说:‘雷鸣、陈亮,你两人把那老道杀了罢。这东西害过无数的人了,留着他贻害于后人,我和尚诛恶人即是善念。’

雷鸣、陈亮立刻拉出刀来,手起刀落,将老道结果性命。

和尚说:‘在大殿里有一口空棺材,就把老道搁在里面,明天赵好善你叫人把他埋了,就完了,这座庙就给你做为家庙。’

赵好善点头答应。

和尚带领众人,把夹壁墙打开,里面有四个妓女,连孙氏也在里面。

和尚说:‘你们这四个妇人,赶紧收拾自己的东西,天亮各奔他乡。赵好善你把孙氏领回去,叫他母子团圆。’

等候天光亮了,四个妇人各自去了,众人把孙氏带回赵家庄,和尚说:‘雷鸣、陈亮,你二人要回家去罢!还是少管闲事为要紧。我和尚也要上戴家堡,捉拿邵华风。’

赵好善谢过济公,雷鸣、陈亮告辞分手,和尚带领何兰庆、陶万春,由赵家庄出来,直奔戴家堡而来,大约有四五十里之遥。

戴家堡也属常州所管,和尚同二位班头方来到戴家堡,只见由对面鼓乐喧天,八个人搭着一个彩亭子。

里面坐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有好几十人护送。

何兰庆;陶万春一看,这事透着新奇,心里说:‘这么一个小孩。可有什么好处呢?’

何兰庆见旁边站定一位老者,在那里唉声叹气,何兰庆过去深施一礼,说:‘借问老丈,这小孩可有什么好处呢?大众围随着,用亭子搭着上哪去?’

这老者叹了一声,说:‘尊驾不是我们本处人罢?’

何兰庆说:‘不是。’

老者说:‘尊驾有所不知,在我们这村北,有一座庙,只因前者八蜡神在我们这村庄里闹的甚利害,不是伤人,就是着火。

众村会首到八蜡庙一烧香上供,八蜡神吩咐人来说,叫我这村庄一天给他供一个小孩,他吃一百天就走。若要不给供,把我们合村的人都要了命。

我们这村庄方圆有两千多户人家,众会首一商议,谁家有孩子也舍不得去给八蜡神上供,花钱买谁也不卖。

大众说:‘这是咱们的村难。’众人出了个主意,谁家有孩子,写上名字,团上纸团,搁在斗里摇,摇出谁家的小孩,就把谁家的小孩去上供。

没偏没向,碰命,每天送一个,今天二十九天了,八蜡神吃了二十八个小孩子。

今天这个小孩姓刘,家开着杂货铺,人家三门守着这一个孩子。

人家家里是善人,真称得起乐善好施,急公好义,都说不应当遭这样报,偏巧就把他家孩子的名儿摇出来。

不能不送去,大众瞧着可惨。

老哥们三个要亭子搭着这小孩,给八蜡神送去。

何兰庆一听,说:‘这还了得!’回头说:‘济公,你老人家给管管这件事好不好?把妖精捉了,搭救这一方的黎民,也算你老人家一件大功德。’

和尚说:‘我不管。’

兰庆说:‘圣僧能行为,何不管呢?’

和尚说:‘倒不是我不管,回头有比咱们能为大的来管。等人家管,不用咱们再管,不信你瞧着。’

正说着话,只听对面一声‘无量佛’,何兰庆抬头一看,只见对面来了一个老道,头戴青缎子九梁道巾,身穿蓝缎色道袍,青护领相衬,腰系杏黄丝绦,白袜云鞋,面似银盆,眉分八彩,目如朗星,鼻如梁柱,唇似涂丹,一表非俗,手中拿着萤刷,胁下佩着一口宝剑,绿沙鱼皮靴,黄绒穗头,黄绒腕手,来者老道非是别人,正是神童子褚道缘。

书中交代:前者褚道缘同鸳鸯道长张道陵由上清宫给老仙翁送信之后,二人由上清宫回来,各归自己的庙。

褚道缘回到铁牛岭避修观,自己一想:‘这口气不出,非得找济公报仇不可。’

无奈不是济颠和尚的对手,褚道缘忽然心生一计:‘我何不到万松山云霞观去,找我师爷爷紫霞真人李涵龄?他那庙里,有一宗镇观之宝,名曰八宝云光装仙袋。这一宗宝贝,勿论什么妖精,装上立现原形,要装上人,即刻云光一照,照去三魂七魄,就是大路金仙,都能照去白光。’

自己想罢,立刻够奔万松山而来。

来到门首一叫门,道童开门一看,说:‘师兄来了!’

褚道缘说:‘祖师爷在庙里?’

道童说:‘在庙里。’

褚道缘来到里面,一见紫霞真人李涵龄,跪倒行礼。

李涵龄说:‘你来做什么?’

褚道缘说:‘没事,我来瞧瞧祖师爷。’

李涵龄说:‘你没吃饭,去吃饭罢。’也没拿他着意。

当初褚道缘在这庙里当道童。

他在这庙里住了两天,这天黑夜,他把八宝云光装仙袋盗出来,跑下山来,各处寻找济颠。

今天走在这戴家堡,见许多人搭着彩亭,里面坐着一个小孩,褚道缘就问:‘什么事?这个小孩子什么好处呢?’

众人就说:‘道爷你有所不知,我们这里闹八蜡神,一天要吃一个小孩,今天已然二十九天了,吃了二十八个小孩子。八蜡神说:’要吃一百天就走了。’这也是我们村是该遭劫。

这个小孩原本是刘善人家的,三门守着这一个,人家家里是善德人家,遭这样恶报,真是上天无眼。’

褚道缘一听,心中一想:‘这必是妖精,我有八宝云光装仙袋,我何不把妖精捉了,给这一方除害,也算我一件功德。’

想罢,说:‘众位你们不用把小孩送去,我去把八蜡神捉了好不好?今天你们就拿我上供,我去等他。’

刘善人一听,心中喜悦。本来要送孩子去上供,老哥三个哭的眼都红了,听说老道说能捉八蜡神,刘善人连忙过来说:‘道爷,你老人家要能把八蜡神除了,要多少银子,我给多少银子。’

老道说:‘我倒不要银子,所为了做功德。’

刘善人说:‘更好了。’立刻叫人把亭子抬回去。

大众一同老道来到八蜡庙,刘善人说:‘未领教仙长贵姓?在哪座洞府参修?’

褚道缘说:‘我是铁牛岭避修观的山人,姓褚名道缘,绰号人称神童子。’

刘善人说:‘仙长你老人家真要把八蜡神捉了,我必有重谢,这一方都感念你老人家的好处。仙长你用什么东西?我这里好预备。’

褚道缘说:‘我什么都不用,就等拿妖。

你等有胆量大的,在这配房等候,瞧我用法宝将妖精捉住,把他结果了性命,你等看着。’

不关心的人,谁也不敢在这里舍命瞧捉妖,倘若老道捉不了妖精,就被妖精所害,众人都走了。

就剩下刘家兄弟三个,先叫人给老道预备素斋,吃喝完毕。

刘氏兄弟在配房藏着,把窗户弄了一个窟窿往外看,褚道缘就在大殿内供桌上一坐,由兜囊将八宝云光装仙袋掏出来,手中一擎,等来等去,听外面一阵狂风大作,走石飞沙,直奔八蜡庙而来,就听从风中一声喊嚷:‘吾神来也!’

褚道缘往外一看,风里裹着一个老道落下来,面似青泥,一双金睛,叠抱两道朱砂眉,押耳红毫,满部的红胡子,头戴鹅黄道冠,身穿鹅黄色道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这老道刚往院中一落,呵了一声,说:‘哪里来的生人气!好大胆量!什么人敢来到吾神的大殿?’

褚道缘一看,这才用宝贝捉妖。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八回-译文

戴家堡里出现了妖怪,八蜡庙的道士来捉拿妖怪。

话说济公禅师把百骨神魔烧化了,随后带着雷鸣、陈亮、赵好善离开了赵家庄,来到了七星观。老道士吴法通正在院子里做法,没看到百骨神魔回来,桌子上的七盏灯花都灭了,老道士知道有人破了他们的法术,正在心中一愣,只听外面一声喊叫:‘好孽畜!你敢兴妖作怪,无故害人,我这个和尚怎么能饶你?’老道士抬头一看,见来了一个穷和尚,短发有二寸多长,一脸油污,穿着破僧衣,短袖缺领,腰间系着绒带,脚下穿着草鞋,踢踏踢踏,走路歪歪斜斜,长得三分不像人,七分像鬼,还带着一个蓝脸和一个白脸的老者。老道士看这个和尚是个普通人,罗汉爷已经把他的二光闭住了,吴法通一见,便问:‘什么人?好大胆量!’

和尚说:‘就是我老人家。’老道士想要逃跑,和尚用手一点,口中念着六字真言:‘唵嘛呢叭迷吽!唵,敕令赫!’用定神法将老道士定住。和尚说:‘雷鸣、陈亮,你们两个把这老道士杀了。这个家伙害了无数的人,留着他会继续害人,我这个和尚诛恶人就是善念。’雷鸣、陈亮立刻抽出刀来,手起刀落,将老道士杀了。和尚说:‘在大殿里有一口空棺材,就把老道士放在里面,明天赵好善你让人把他埋了,就完了。这座庙就给你作为家庙。’赵好善点头答应。和尚带着众人,打开了夹壁墙,里面有四个妓女,孙氏也在里面。

和尚说:‘你们这四个妇人,赶紧收拾自己的东西,天亮各自离开。赵好善你带着孙氏回去,让她母子团圆。’等到天亮了,四个妇人各自离开了,众人把孙氏带回赵家庄。和尚说:‘雷鸣、陈亮,你们两个要回家去,还是少管闲事要紧。我这个和尚也要上戴家堡,捉拿邵华风。’赵好善感谢济公,雷鸣、陈亮告辞分手,和尚带着何兰庆、陶万春,从赵家庄出来,直奔戴家堡,大约有四五十里路。

戴家堡也属于常州管辖,和尚和两位班头刚到戴家堡,只见对面鼓乐喧天,八个人抬着一个彩亭子。里面坐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有好几十人护送。何兰庆、陶万春一看,觉得这件事很新奇,心想:‘这么一个小孩,有什么好处呢?’

何兰庆看到旁边站着一个老者,在那里唉声叹气,何兰庆过去深深一礼,问:‘老丈,这小孩有什么好处呢?大家跟着他,用亭子抬着他要去哪里?’这老者叹了一声,问:‘你不是我们这里的人吧?’何兰庆说:‘不是。’老者说:‘你不知道,在我们村北有一座庙,因为之前八蜡神在我们村子里闹得很厉害,不是伤人就是着火。村里的会首到八蜡庙烧香上供,八蜡神吩咐人来说,叫我们村子一天给他供一个小孩,他吃一百天就走。如果不供,我们全村的人都要死。我们村子有两千多户人家,会首们一商量,谁家有孩子都舍不得去给八蜡神上供,花钱买也买不到。大家说这是我们的村难。大家想出了一个主意,谁家有孩子,就写上名字,团成纸团,放在斗里摇,摇出谁家的小孩,就把谁家的小孩送去上供。这样公平,碰运气,每天送一个,今天已经二十九天了,八蜡神吃了二十八个小孩子。今天这个小孩姓刘,家里开着杂货铺,家里只有这一个孩子。人家是善人,真的乐善好施,急公好义,大家都说不应该遭受这样的报应,偏偏就摇出了他家孩子的名字。不能不送,大家看着都很惨。老哥们三个用亭子抬着这小孩,要去给八蜡神送。’

何兰庆一听,说:‘这还了得!’回头对济公说:‘老和尚,你老人家能不能管管这件事?把妖精捉了,救了这一方的百姓,也算你老人家一件大功德。’和尚说:‘我不管。’兰庆说:‘圣僧能行善,为什么不管呢?’和尚说:‘不是我不管,回头有比我们能力更大的人来管。等人家管,我们再不管,不信你瞧着。’正说着话,只听对面一声‘无量佛’,何兰庆抬头一看,只见对面来了一个老道士,头戴青缎子九梁道巾,身穿蓝缎色道袍,青护领相衬,腰系杏黄丝绦,白袜云鞋,面似银盆,眉分八彩,目如朗星,鼻如梁柱,唇似涂丹,一表非俗,手中拿着蝇刷,腰间佩着一口宝剑,绿沙鱼皮靴,黄绒穗头,黄绒腕手,来的老道士不是别人,正是神童子褚道缘。

书中交代:之前褚道缘和鸳鸯道长张道陵从上清宫给老仙翁送信之后,两人从上清宫回来,各自回到自己的庙。褚道缘回到铁牛岭避修观,自己想:‘这口气不出,非得找济公报仇不可。’无奈不是济颠和尚的对手,褚道缘忽然心生一计:‘我为什么不到万松山云霞观去找我师爷爷紫霞真人李涵龄?他那庙里有一件镇观之宝,名叫八宝云光装仙袋。这件宝贝,不管什么妖精,装上就能现出原形,要装上人,立刻云光一照,就能照去三魂七魄,即使是大路金仙,都能照去白光。’自己想罢,立刻前往万松山。来到庙门前一叫门,道童开门一看,说:‘师兄来了!’褚道缘说:‘祖师爷在庙里吗?’道童说:‘在庙里。’褚道缘进去里面,一见紫霞真人李涵龄,跪倒行礼。李涵龄问:‘你来做什么?’褚道缘说:‘没事,我来瞧瞧祖师爷。’李涵龄说:‘你没吃饭,去吃饭罢。’也没拿他当回事。当初褚道缘在这庙里当道童。他在这庙里住了两天,这天晚上,他把八宝云光装仙袋偷出来,跑下山来,到处寻找济颠。

今天我走在戴家堡,看到很多人搭建了彩色的亭子,亭子里坐着一个小孩子,褚道缘就问:‘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小孩子的有什么特别之处?’众人回答说:‘道爷,您不知道,我们这里正在闹八蜡神,每天都要吃一个小孩,现在已经吃了二十九天,共吃了二十八个小孩子。八蜡神说:“如果吃了一百天就会离开。”这也是我们村要遭受劫难。这个小孩原本是刘善人家的,他家三门都守护着这个小孩,人家是个有善德的家庭,遭受这样的恶报,真是天理不公。’褚道缘一听,心里想:“这一定是妖精,我有八宝云光装仙袋,为什么不把它捉了,给这一方除害,也算我一件功德。”想完后,他说:“众位,你们不用把小孩送去,我去捉八蜡神,怎么样?今天你们就拿我当供品,我去等它。”刘善人一听,心中非常高兴。本来要送孩子去供神,老哥三个哭得眼睛都红了,听说老道能捉八蜡神,刘善人连忙过来说:“道爷,您如果能除掉八蜡神,要多少银子,我都给您。”老道说:“我不要银子,只是为了做功德。”

刘善人说:“那更好了。”立刻叫人把亭子抬回去。大家一起跟着老道来到八蜡庙,刘善人说:“不知道仙长贵姓?在哪个洞府修炼?”褚道缘说:“我是铁牛岭避修观的山人,姓褚名道缘,外号人称神童子。”刘善人说:“仙长,您如果真的要捉八蜡神,我必有重谢,这一方都会感激您的好处。仙长,您需要什么东西?我这里可以准备。”褚道缘说:“我什么都不需要,就等着捉妖精。你们中间有胆量大的,在这配房里等候,看看我用法宝把妖精捉住,把它杀死,你们可以看着。”不关心的人,谁也不敢在这里冒险看捉妖,如果老道捉不了妖精,就会被妖精伤害,大家都走了。只剩下刘家兄弟三个,先让人给老道准备素食,吃完后。刘氏兄弟在配房里藏着,从窗户上弄了一个洞往外看,褚道缘就在大殿里的供桌上坐下,从口袋里掏出八宝云光装仙袋,手里一挥,等了又等,听到外面一阵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直奔八蜡庙而来,就听见风中一声喊叫:“我的神来了!”褚道缘往外一看,风里裹着一个老道落下来,脸色像青泥,一双金睛,眉毛像朱砂一样红,耳朵上有红色的毫毛,满脸的红胡子,头戴鹅黄色的道冠,身穿鹅黄色的道袍,腰系丝带,脚穿白袜云鞋,这个老道刚落到院子里,一声呵斥,说:“哪里来的凡人气!好大胆!什么人敢来到我的神殿?”褚道缘一看,这才用宝贝捉妖。不知道后来会怎样,且看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八回-注解

百骨神魔:百骨神魔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邪恶神祇,通常被认为是恶灵或者鬼怪,由人的骨头构成,具有强大的法力。

雷鸣、陈亮、赵好善:这些人物可能是故事中的角色,雷鸣和陈亮可能是济公禅师的弟子或随从,赵好善可能是故事中的其他角色。

吴法通:吴法通是故事中的道士,擅长法术,但被济公禅师和其随从击败。

和尚:这里的和尚指的是济公禅师,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著名和尚,以机智、幽默和神通广大著称。

六字真言:六字真言是佛教中的一种咒语,通常用于冥想和修行,具有神秘的力量。

八蜡庙:八蜡庙,供奉八蜡神的庙宇。

八蜡神:八蜡神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的一种神祇,通常被认为是土地神或地方保护神。‘八蜡’可能指的是八位土地神。

褚道缘:褚道缘,文中的人物名字,可能是一位道士或修行者。

紫霞真人李涵龄:紫霞真人李涵龄是褚道缘的师爷爷,拥有强大的法力,掌管着八宝云光装仙袋。

八宝云光装仙袋:八宝云光装仙袋,可能是一种法器或宝物,具有捉妖降魔的功能。

戴家堡:戴家堡可能是一个地名,具体指代哪个地方在文中没有明确说明,但通常在古文中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字。

彩亭:彩亭,指装饰华丽的亭子,常用于节日庆典或祭祀活动中。

刘善人:刘善人,文中的人物名字,可能是一位善良的人。

三门守着:三门守着,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家族的守护。

善德人家:善德人家,指品德善良的家庭。

铁牛岭避修观:铁牛岭避修观,可能是一个道观的名字。

神童子:神童子,褚道缘的绰号,可能意味着他是一位天赋异禀、聪明过人的修行者。

素斋:素斋,指素食,通常用于斋戒或祭祀时食用。

配房:配房,指主房旁边的附属房间。

鹅黄道冠:鹅黄道冠,指道士戴的黄色帽子。

鹅黄色道袍:鹅黄色道袍,指道士穿的黄色道袍。

丝绦:丝绦,指用丝线编织的带子,常用于装饰或束腰。

白袜云鞋:白袜云鞋,指白色的袜子和高筒鞋,可能是指道士的服饰。

朱砂眉:朱砂眉,指眉毛上涂有朱砂,可能是一种装饰或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八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下是对每行文字的赏析。

‘今天走在这戴家堡’开篇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戴家堡作为一个地名,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

‘见许多人搭着彩亭,里面坐着一个小孩’描绘了一个场景,彩亭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常见的装饰,此处用以渲染气氛,增添神秘感。

‘褚道缘就问:“什么事?这个小孩子什么好处呢?”’褚道缘的提问引出了故事的核心问题,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众人就说:“道爷你有所不知,我们这里闹八蜡神,一天要吃一个小孩,今天已然二十九天了,吃了二十八个小孩子。’这段对话揭示了故事的背景,八蜡神作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象征着神秘和不可知。

‘八蜡神说:“要吃一百天就走了。”这也是我们村是该遭劫。’这里的对话展现了八蜡神的预言,预示着村庄的灾难。

‘这个小孩原本是刘善人家的,三门守着这一个,人家家里是善德人家,遭这样恶报,真是上天无眼。’此句通过刘善人的遭遇,展现了善恶有报的传统文化观念。

‘褚道缘一听,心中一想:“这必是妖精,我有八宝云光装仙袋,我何不把妖精捉了,给这一方除害,也算我一件功德。”’褚道缘的内心独白,体现了他正义感和慈悲心。

‘想罢,说:“众位你们不用把小孩送去,我去把八蜡神捉了好不好?今天你们就拿我上供,我去等他。”’褚道缘的果断行动,彰显了他的勇敢和决心。

‘刘善人一听,心中喜悦。本来要送孩子去上供,老哥三个哭的眼都红了,听说老道说能捉八蜡神,刘善人连忙过来说:“道爷,你老人家要能把八蜡神除了,要多少银子,我给多少银子。”’刘善人的反应,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神灵的依赖和敬畏。

‘老道说:“我倒不要银子,所为了做功德。”’褚道缘的回答,体现了他不求回报的慈悲精神。

‘刘善人说:“更好了。”立刻叫人把亭子抬回去。大众一同老道来到八蜡庙,刘善人说:“未领教仙长贵姓?在哪座洞府参修?”’刘善人的态度和问题,展现了他对褚道缘的信任和对神灵的虔诚。

‘褚道缘说:“我是铁牛岭避修观的山人,姓褚名道缘,绰号人称神童子。”’褚道缘的自我介绍,为读者揭示了人物的背景和身份。

‘刘善人说:“仙长你老人家真要把八蜡神捉了,我必有重谢,这一方都感念你老人家的好处。仙长你用什么东西?我这里好预备。”’刘善人的提问,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褚道缘说:“我什么都不用,就等拿妖。你等有胆量大的,在这配房等候,瞧我用法宝将妖精捉住,把他结果了性命,你等看着。”’褚道缘的行动,预示着故事的高潮即将到来。

‘不关心的人,谁也不敢在这里舍命瞧捉妖,倘若老道捉不了妖精,就被妖精所害,众人都走了。就剩下刘家兄弟三个,先叫人给老道预备素斋,吃喝完毕。’此段描写了人们对捉妖行动的恐惧和刘家兄弟的坚定。

‘刘氏兄弟在配房藏着,把窗户弄了一个窟窿往外看,褚道缘就在大殿内供桌上一坐,由兜囊将八宝云光装仙袋掏出来,手中一擎,等来等去,听外面一阵狂风大作,走石飞沙,直奔八蜡庙而来。’此段描写了捉妖行动的紧张气氛,为读者营造了紧张感。

‘就听从风中一声喊嚷:“吾神来也!”褚道缘往外一看,风里裹着一个老道落下来,面似青泥,一双金睛,叠抱两道朱砂眉,押耳红毫,满部的红胡子,头戴鹅黄道冠,身穿鹅黄色道袍,腰系丝绦,白袜云鞋,这老道刚往院中一落,呵了一声,说:“哪里来的生人气!好大胆量!什么人敢来到吾神的大殿?”’此段描写了八蜡神的形象,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威严的神祇。

‘褚道缘一看,这才用宝贝捉妖。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此句为故事的结尾,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济公全传-第一百九十八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80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