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帝四经是道家经典之一,传说是黄帝及其弟子编纂的医学、哲学及军事战略相关著作。它涵盖了道家哲学和自然的运作法则,被认为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黄帝四经》是四部经典的合集,分别为《黄帝内经》《黄帝阴符经》《黄帝经》《黄帝素问》。书中探讨了道家哲学、自然的阴阳五行理论、人体的生理活动及养生之道等。通过精辟的理论阐述,书中强调自然法则在养生、治病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与环境相应的健康理念。特别是《黄帝素问》对医学、气候、人体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讨论了五行、气血、脏腑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书中的理论至今仍然是中医哲学的核心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四经-十大经-三禁-原文
行非恒者,天禁之;
爽事,地禁之;
失令者,君禁之。
三者既修,国家几矣。
地之禁,不堕高,不增下;
毋服川,毋逆土;
毋逆土功,毋壅民明。
进不氐,立不让,径遂凌节,是谓大凶。
人道刚柔,刚不足以,柔不足恃。
刚强而虎质者丘,康沉而流湎者亡;
宪古章物不实者死,专利及削浴以大居者虚。
天道寿寿,播于下土,施于九州。
是故王公慎令,民知所由。
天有恒日,民自则之。
爽则损命,环自服之。
天之道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四经-十大经-三禁-译文
行为不合常理的,天会禁止;违背常理的事情,地会禁止;违背命令的人,君王会禁止。这三种禁忌都遵守了,国家就会安定。地的禁忌,不让山崩,不让地面下沉;不要破坏河流,不要逆着土地的走向;不要逆着土地的工程,不要堵塞民众的智慧。
前进时不谦让,站立时不退让,直接冲破常规,这是大凶之兆。人应该刚柔并济,刚强但不能过分,柔弱也不能依赖。刚强如同猛虎的人会失败,沉溺于享乐的人会灭亡;违背古制、不务实际的会被淘汰,只图专利、侵占公共资源的人会空虚。
天道是长寿的,它遍布于下界,施恩于九州。因此,王公贵族要谨慎颁布命令,让民众知道遵循的方向。天有固定的日子,民众会按照它来行事。违背了就会损害寿命,环绕着它来服从,这是天的规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四经-十大经-三禁-注解
行非恒者:指行为不符合常规、常理的人或事。
天禁之:天意禁止,指上天不赞同或不允许。
爽事:过分的事情,指过于奢侈或违背常理的行为。
地禁之:地意禁止,指大地不赞同或不允许。
失令者:违背命令的人或事。
君禁之:君王禁止,指君王下令禁止。
三者既修:指天禁、地禁、君禁这三种禁止都已经得到修正或遵守。
国家几矣:国家几乎就稳定了,几矣表示接近或几乎。
地之禁,不堕高,不增下:大地禁止的事情,不使高大之物倒塌,不使低矮之物增高。
毋服川,毋逆土:不要改变河流的流向,不要逆着土壤的纹理。
毋逆土功,毋壅民明:不要逆着土地的自然规律去进行工程,不要阻塞民众的智慧。
进不氐,立不让:前进时不退缩,站立时不让步。
径遂凌节:径直地超越节度,指过分急进。
是谓大凶:这就是极大的凶兆。
人道刚柔:人道的刚与柔,指人的性格或行为中的刚强与柔弱。
刚不足以,柔不足恃:刚强不足以依赖,柔弱也不足以依靠。
刚强而虎质者丘:刚强而像虎一样凶猛的人会陷入困境。
康沉而流湎者亡:安于现状而沉溺其中的人会灭亡。
宪古章物不实者死:效法古代但行为不真诚的人会遭到失败。
专利及削浴以大居者虚:独占专利并奢侈浪费的人会变得空虚。
天道寿寿:天道的长久与永恒。
播于下土,施于九州:在天下广泛传播,遍布九州。
是故王公慎令,民知所由:因此,王公贵族要谨慎发布命令,让民众知道该遵循的道路。
天有恒日,民自则之:天有固定的时日,民众自然以此为准则。
爽则损命,环自服之:违背天时则会损害生命,民众会自行服从。
天之道也:这是天道的法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四经-十大经-三禁-评注
行非恒者,天禁之;爽事,地禁之;失令者,君禁之。
此句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天、地、君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制约。‘行非恒者’指的是不符合常规的行为,‘天禁之’意味着这种行为会受到天意的禁止。‘爽事’则指过分的行为,‘地禁之’表示这种行为会受到大地的制约。‘失令者,君禁之’表明如果有人违背了君王的命令,也会受到君王的禁止。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的基石,强调了秩序和规矩的重要性。
三者既修,国家几矣。
‘三者’指的是天、地、君三者之间的和谐与规范。‘既修’意味着三者都已经得到了完善。‘国家几矣’则表示在这样的条件下,国家几乎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这句话强调了天、地、君三者和谐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地之禁,不堕高,不增下;毋服川,毋逆土;毋逆土功,毋壅民明。
这段话详细阐述了地的禁忌。‘不堕高’意味着不要使高处的建筑倒塌,‘不增下’表示不要过度挖掘地面。‘毋服川’指的是不要过度利用河流,‘毋逆土’表示不要逆着土的方向进行挖掘。‘毋逆土功’强调不要破坏土地的原始状态,‘毋壅民明’则表示不要阻碍民众的智慧。这些禁忌反映了古代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以及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
进不氐,立不让,径遂凌节,是谓大凶。
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过分前进,不要轻易让步,不要急于追求,否则会带来极大的危险。‘进不氐’指的是不要过分前进,‘立不让’表示不要轻易让步,‘径遂凌节’意味着急于追求,‘大凶’则表示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这句话强调了适度原则在个人行为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人道刚柔,刚不足以,柔不足恃。
此句表达了对于人性的认识。‘人道刚柔’指的是人的性格有刚有柔。‘刚不足以’表示过于刚强是不够的,‘柔不足恃’则意味着过于柔弱也是不可靠的。这句话强调了在处理人事关系时,刚柔并济的重要性。
刚强而虎质者丘,康沉而流湎者亡;宪古章物不实者死,专利及削浴以大居者虚。
这段话通过对比,阐述了刚强与柔弱、务实与虚浮之间的关系。‘刚强而虎质者丘’意味着过于刚强的人会像山丘一样孤立无援,‘康沉而流湎者亡’则表示沉溺于享乐的人会走向灭亡。‘宪古章物不实者死’表示遵守古制但内容不实的法律会导致灭亡,‘专利及削浴以大居者虚’则表示过度追求专利和奢侈生活的人会变得空虚。这些对比强调了在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中,务实和适度的必要性。
天道寿寿,播于下土,施于九州。
这句话描述了天道的普遍性和持久性。‘天道寿寿’表示天道的寿命是永恒的,‘播于下土’意味着天道遍布于大地,‘施于九州’则表示天道影响着整个九州大地。这句话强调了天道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远影响。
是故王公慎令,民知所由。
这句话指出,因此王公贵族应当谨慎地制定命令,让民众知道他们的行动方向。‘慎令’意味着命令的制定要慎重,‘民知所由’则表示民众应该知道自己的行动依据。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和民众的知情权。
天有恒日,民自则之。
这句话表达了天道的规律性和民众的行为准则。‘天有恒日’表示天空有固定的日子,‘民自则之’则表示民众应该按照这些规律来行事。这句话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爽则损命,环自服之。
这句话告诫人们,过度追求享乐会损害生命,‘爽’指的是过度追求享乐,‘损命’则表示这种行为会损害生命。‘环自服之’表示自己应该遵守这个原则。这句话强调了适度原则对于个人健康的重要性。
天之道也。
这句话总结了前面的论述,强调了以上所有内容都是遵循天道的结果。‘天之道也’意味着这些都是天道的体现,进一步强调了天道在古代中国文化和宗教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