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

作者: 黄帝内经的作者不确定,传统上认为是黄帝时代的名医岐伯所著。此书综合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医学思想,并经过战国至汉代医家整理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中医学的基石之一。

年代:成书于战国至汉代(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

内容简要:《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方面。书中主要阐述了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讲述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等基本生理活动,提出了“阴阳平衡”与“气血调和”对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还介绍了多种治疗方法,如针灸、药物、推拿等,具有丰富的临床指导价值。该书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还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医的“百科全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原文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

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

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帝曰:其恶人何也?

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踰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

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

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译文

黄帝问道:足阳明经脉有病,患者讨厌人和火,听到木器的声音就会惊恐不安,但对钟鼓的声音却无动于衷。为什么听到木器的声音会惊恐,愿闻其所以然。

岐伯回答说:阳明经属于胃的经脉,胃属土。所以听到木器的声音会惊恐,是因为土厌恶木。

黄帝说:好。那为什么又讨厌火呢?

岐伯说:阳明经主管肌肉,其经脉中的气血旺盛,如果邪气入侵,就会产生热,热到极点就会讨厌火。

黄帝说:那为什么又讨厌人呢?

岐伯说:阳明经如果发生逆乱,会导致喘息和气短,气短就会讨厌人。

黄帝说:有的患者喘息而死,有的患者喘息而活下来,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如果逆乱影响到内脏,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只是影响到经脉,患者就能活下来。

黄帝说:好。病情严重时,患者会丢掉衣服奔跑,爬上高处唱歌,有时甚至几天不吃饭,跳过墙头,上到屋顶,这些地方都不是他平时能到达的,但病中却能做得到,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四肢是诸阳之本,阳气旺盛则四肢强健,强健就能爬高。

黄帝说:那为什么他们会丢掉衣服奔跑呢?

岐伯说:身体内热盛,所以他们会丢掉衣服想要奔跑。

黄帝说:那为什么他们会胡言乱语,骂人,不避亲疏地唱歌呢?

岐伯说:阳气过盛会让人胡言乱语,骂人,不避亲疏,不想吃东西,不想吃东西,所以才会胡乱奔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注解

黄帝:古代华夏民族的传说中的始祖,也是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

足阳明之脉:中医经络学中的足阳明胃经,是十二经络之一,与胃、脾等脏腑相关。

恶人与火:恶,厌恶之意;人,指人群;火,指火气、热病等。

木音:指木制乐器发出的声音,如琴、瑟等。

钟鼓:古代的打击乐器,钟为金属制,鼓为皮革制。

阳明:中医术语,指胃经,阳明经为六经之一,与胃、脾等脏腑功能相关。

胃脉:胃的经脉,指足阳明胃经。

土:五行之一,与胃、脾等脏腑相对应。

邪客:邪气侵袭。

热:中医术语,指体内热邪盛。

厥:中医术语,指气血逆乱,身体出现异常。

喘:呼吸困难。

惋:通“惋惜”,指身体不适。

经:中医术语,指经络。

弃衣而走:脱掉衣服奔跑,形容病态中的异常行为。

登高而歌:登上高处唱歌,形容病态中的异常行为。

踰垣上屋:翻越垣墙,上到屋顶,形容病态中的异常行为。

素所能:平时所能做到的事情。

四肢:中医术语,指人体四肢。

诸阳之本:阳气的根本所在。

阳盛:阳气过盛。

妄言骂詈:胡言乱语,咒骂。

亲疏:亲近与疏远,指人际关系。

不欲食:不想吃东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评注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

此段开篇便点明了黄帝询问足阳明之脉病症的情景。‘恶人与火’表明患者对火有恐惧感,‘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则描绘了患者对木音的敏感反应。‘钟鼓不为动’则是对患者反应的进一步说明,显示其对外界声音的异常反应。

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岐伯的回答揭示了阳明脉与胃脉的关系,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阳明脉属土,土生金,金克木,故木音对阳明脉有影响,患者因此感到惊恐。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

黄帝对岐伯的回答表示赞同,并进一步询问患者为何厌恶火。

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岐伯解释了患者厌恶火的原因,即阳明脉主肉,血气旺盛,邪气侵入则产生热,热盛则对火产生厌恶。

帝曰:其恶人何也?

黄帝继续询问患者为何厌恶人。

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岐伯解释说,阳明脉若出现厥逆,会导致喘息和惋惜之情,从而厌恶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黄帝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为何有的患者喘息而死,有的则喘息而生。

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岐伯回答指出,厥逆若影响到内脏,则会导致死亡;若仅影响经脉,则患者可能存活。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踰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黄帝对病症的进一步描述,患者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异常行为,如弃衣而走、登高而歌等,询问其背后的原因。

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岐伯解释说,四肢是阳气之本,阳气旺盛则四肢强健,因此患者能够进行登高等行为。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

黄帝进一步询问患者为何弃衣而走。

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岐伯解释说,患者体内热盛,导致弃衣欲走。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

黄帝继续询问患者为何会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

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岐伯解释说,阳气过盛导致患者言语和行为失控,不避亲疏,且因不欲食而妄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黄帝内经-素问-阳明脉解》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762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