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作者: 《国语》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该书的成书时间不一,后世学者认为它可能是由多位作者根据口述历史整理而成。其内容来源于各个诸侯国的历史叙述,涉及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

内容简要:《国语》是一部史学与政治理论的经典,内容以各个国家的历史为主,重点记载了春秋时期不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与外交事件。全书共分为十二篇,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历史。通过对当时各国风土人情、国家治理、民生百态的详细记录,展现了春秋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秩序。《国语》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与社会制度的重要文献。书中的许多政治智慧和治国理论对后代儒家学者及政治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原文

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

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

夫德义,生民之本也。

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

请使郤縠。

公从之。

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

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取五鹿,先轸之谋也。

郤縠卒,使先轸代之。

胥臣佐下军。

公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

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

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

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

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

狐毛卒,使赵衰代之。

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

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

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

乃使先且居将上军。

公曰:‘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

废让,是废德也。

以赵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军。

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

子犯卒,蒲城伯请佐,公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

让,推贤也。

义,广德也。

德广贤至,又何患矣。

请令衰也从子。

乃使赵衰佐新上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译文

文公向赵衰询问谁可以担任元帅,赵衰回答说:‘郤縠是可以的,他已经五十岁了,对学问非常专注。先王的法律和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而道德和义理是百姓的根本。能够坚守道德的人,不会忘记百姓。请让郤縠担任元帅。’文公同意了。

文公让赵衰担任卿,赵衰推辞说:‘栾枝忠诚谨慎,先轸有谋略,胥臣见闻广博,都可以作为辅佐之才,我不如他们。’于是文公派栾枝率领下军,先轸辅助他。夺取五鹿,是先轸的计谋。郤縠去世后,先轸接替了他的职位,胥臣辅助下军。

文公让原季担任卿,原季推辞说:‘三德是偃的职责所在。用德来治理百姓,其功德显赫,不可废弃。’于是文公派狐偃担任卿,狐偃推辞说:‘狐毛的智慧比我强,而且年纪也大。如果狐毛不在位,我就不敢接受命令。’于是文公派狐毛担任上军主将,狐偃辅助他。狐毛去世后,赵衰接替了他的职位,赵衰推辞说:‘城濮之战中,先且居作为我的助手做得很好,军队有功赏赐,好的君主有赏赐,能胜任职务有赏赐。先且居有三次赏赐,不可废弃。而且我的同辈,箕郑、胥婴、先都都在。’于是文公派先且居担任上军主将。

文公说:‘赵衰三次推让,他所推让的都是国家的大事。废弃推让,就是废弃道德。’因为赵衰的推让,文公在清原举行祭祀,建立了五军。让赵衰率领新上军,箕郑辅助他;胥婴率领新下军,先都辅助他。子犯去世后,蒲城伯请求担任辅佐,文公说:‘赵衰三次推让都不失道德。推让,是推举贤能。道德,是广泛传播德行。德行广泛,贤能自然到来,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请让我让赵衰听从您的命令。’于是文公派赵衰辅助新上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注解

文公:指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晋文公重耳。

元帅: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负责统领军队。

赵衰:晋国的一位大臣,以谦让著称。

郤縠:晋国的一位大臣,有德行。

行年:年龄。

守学:保持学习,指坚持学问。

弥惇:更加深厚,指更加坚定。

先王之法志:古代先王的法度和志向。

德义:道德和正义。

生民:百姓。

惇笃:忠诚而坚定。

不忘百姓:不忘记百姓的需要。

卿:古代官职,位高权重。

栾枝:晋国的一位大臣。

贞慎:忠诚谨慎。

先轸:晋国的一位大臣,有谋略。

胥臣:晋国的一位大臣,知识渊博。

多闻:见闻广博。

辅佐:辅助。

五鹿:地名,晋国境内。

卒:去世。

原季:晋国的一位大臣。

三德:三种美德。

偃:人名,狐偃的字。

出:出自,这里指狐偃提出的。

纪民:管理百姓。

章大:显著重大。

狐偃:晋国的一位大臣,狐偃的字是子犯。

毛:人名,狐毛。

齿:年龄。

将:率领。

上军:古代军队中的高级编制。

下军:古代军队中的低级编制。

城濮之役: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的一场著名战役。

先且居:晋国的一位大臣,曾参与城濮之役。

军伐:军事行动。

赏:奖赏。

箕郑:晋国的一位大臣。

胥婴:晋国的一位大臣。

先都:晋国的一位大臣。

社稷:国家。

卫:保护。

蒐:聚集。

清原:地名。

五军:五个军种。

子犯:狐偃的字。

蒲城伯:晋国的一位封君。

三让:三次谦让。

从子:跟随儿子,这里指跟随赵衰的儿子赵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评注

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此句体现了文公对人才的重视和对赵衰的信任。文公询问元帅人选,赵衰推荐郤縠,认为他五十岁守学弥惇,说明郤縠学识渊博,且年富力强,具备担任元帅的素质。

‘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这句话强调了先王法志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德义的源泉。德义被视为生民之本,体现了古代中国对道德的重视。

‘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进一步阐述了德义对百姓的重要性,强调有德义者会关心百姓,不忘其根本。

‘请使郤縠。’公从之。”这里赵衰的建议得到了文公的采纳,体现了古代中国君臣之间的信任与尊重。

‘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赵衰推辞为卿,推荐了栾枝、先轸、胥臣等人,说明他谦虚谨慎,以国家利益为重。

‘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取五鹿,先轸之谋也。’这里体现了赵衰推荐人才的正确性,栾枝和先轸在军事上的成功证明了他们的能力。

‘郤縠卒,使先轸代之。胥臣佐下军。’郤縠去世后,先轸接替了他的职务,胥臣辅佐下军,说明古代中国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具有连续性。

‘公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原季推辞为卿,强调德行的重要性,认为德行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狐偃推辞为卿,认为狐毛的智慧和年龄更胜于他,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贤能的尊重。

‘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这里描述了赵衰在城濮之战中的功绩,以及他推辞的原因,说明古代中国对功臣的尊重和对德行的重视。

‘乃使先且居将上军。’先且居接替了狐毛的职务,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功臣的信任。

‘公曰:‘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文公肯定了赵衰的让贤行为,认为这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德行。

‘以赵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军。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文公为了表彰赵衰,进行了军事改革,成立了五军,并让赵衰担任新上军的将领。

‘子犯卒,蒲城伯请佐,公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文公再次强调赵衰的让贤行为,认为这是推行德行的体现,并最终让赵衰担任新上军的副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5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