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襄公-十二年-原文
一、十有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邰。
伐国不言围邑,举重也。取邑不书,围,安足书也?
二、季孙宿帅师救邰,遂入郓。
遂,继事也。受命而救邰,不受命而入郓,恶季孙宿也。
三、夏,晋侯使士鲂来聘。
四、秋,九月,吴子乘卒。
五、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
六、公如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襄公-十二年-译文
十二年春天,三月,莒国的人攻打我们的东部边境,并包围了邰城。
攻打国家不提包围城邑,因为包围城邑的事情不如攻打国家重要。夺取城邑不记录,包围城邑的事情,又怎么值得记录呢?
季孙宿率领军队去救援邰城,接着就进入了郓地。
‘遂’字在这里表示接着做某事。接受命令去救援邰城,却未经命令就进入郓地,这是对季孙宿的不满。
夏天,晋国的国君派士鲂来访问。
秋天,九月,吴国的国君乘去世。
冬天,楚国的公子贞率领军队侵犯宋国。
鲁国的国君前往晋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襄公-十二年-注解
十二年:指鲁国历史中的第12年,通常用于记录鲁国在特定年份发生的重要事件。
春:春季,指农历一年的第一个季节,通常指公历的3月至5月。
王三月:古代以王历(周历)纪年,王三月即周历的三月。
莒人:莒国的人民,莒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伐我东鄙:莒国进攻鲁国东部的边境。
围邰:包围了鲁国的邰地。
伐国不言围邑:在古代,如果一个国家去攻打另一个国家,那么在记载中不会特别提到攻打该国的城邑,因为这是攻打国家的一部分,不言而喻。
取邑不书:如果只是攻取了城邑,那么在史书中也不会特别记载。
围,安足书也:包围城邑的行为不值得特别记载。
季孙宿:鲁国的一位大夫,季孙氏是鲁国的大贵族。
帅师:率领军队。
救邰:前往救援邰地。
遂入郓:随后又进入郓地。
遂:表示事情紧接着发生,即继续进行下一件事情。
继事也:继续做某件事情。
受命而救邰:接受命令去救援邰地。
不受命而入郓:没有接受命令就进入郓地。
恶季孙宿也:对季孙宿的行为表示不满。
晋侯:晋国的国君。
使士鲂来聘:派遣士鲂前来访问。
士鲂:晋国的一位使臣。
来聘:前来访问,即进行外交访问。
吴子乘:吴国的公子,子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卒:去世。
楚公子贞:楚国的公子贞,公子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尊称。
帅师侵宋:率领军队侵犯宋国。
公:指鲁国的国君。
如晋:前往晋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襄公-十二年-评注
一、十有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邰。
此句描述了鲁国历史上的一个事件,莒国在周王十二年春天,对鲁国的东部边境进行了攻击,并包围了邰城。‘十有二年’指的是周王十二年,‘王三月’表明了具体的时间点。‘莒人伐我东鄙’中的‘伐’字,意为攻打,‘鄙’指边境地区,‘我’则代表鲁国。‘围邰’则说明莒国不仅进攻,还采取了包围的策略。此句反映了当时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状态,同时也揭示了边境地区的脆弱性。
伐国不言围邑,举重也。取邑不书,围,安足书也?
这句话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伐国不言围邑’指出,对于一个国家的攻击,通常不会特别提及对其城市的包围,因为攻击本身已经足够重要。‘举重也’中的‘举’字,有强调之意,‘重’则指重要。‘取邑不书’则是指攻取城市的事情不会特别记录,因为这只是战争的一部分。‘围,安足书也’则是在质疑,既然攻取城市都不记录,那么仅仅包围城市的事情又有什么必要记录呢?这里反映了古人对战争记录的筛选和重要性判断。
二、季孙宿帅师救邰,遂入郓。
这句话讲述了季孙宿率军救援邰城,并在之后进入了郓城。‘季孙宿’是鲁国的一个贵族,‘帅师’意为率领军队。‘救邰’表明了他们的行动目的是为了救援邰城。‘遂入郓’则表示在救援之后,他们继续前进,进入了郓城。这里的‘遂’字,有继续之意,表明季孙宿的行动是连续的。此句反映了战争中的救援行动和军事战略。
遂,继事也。受命而救邰,不受命而入郓,恶季孙宿也。
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遂’字的含义,即继续进行某件事情。‘受命而救邰’说明季孙宿是根据命令去救援邰城的,这是他的职责所在。然而,‘不受命而入郓’则指他没有按照命令行事,而是擅自进入了郓城。‘恶季孙宿也’则是对季孙宿行为的批评,认为他的行为是不恰当的。这里反映了古人对忠诚和职责的重视。
三、夏,晋侯使士鲂来聘。
这句话描述了晋侯派遣士鲂前来访问。‘夏’字表明了时间,即夏季。‘晋侯’是晋国的君主,‘使’意为派遣,‘士鲂’是晋国的一个官员。‘来聘’则是指前来访问。此句反映了国家间的外交活动,以及官员之间的交流。
四、秋,九月,吴子乘卒。
这句话记载了吴国的一位王子吴子乘在秋季九月去世。‘秋’字表明了时间,‘九月’是具体的月份。‘吴子乘’是吴国的一位王子,‘卒’意为去世。此句是对历史人物生死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
五、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
这句话描述了楚国公子贞率领军队侵略宋国。‘冬’字表明了时间,即冬季。‘楚公子贞’是楚国的一位公子,‘帅师’意为率领军队,‘侵宋’则是指侵略宋国。此句反映了战国时期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
六、公如晋。
这句话说明了鲁国的君主前往晋国。‘公’指鲁国的君主,‘如’意为前往,‘晋’则是晋国的名字。此句是对君主行动的记录,反映了当时国家间的交往和君主的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