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二年

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二年-原文

一、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

二、夏,叔弓如晋。

三、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

四、冬,公如晋,至河乃复。

耻如晋,故着有疾也。

五、季孙宿如晋。

公如晋而不得入,季孙宿如晋而得入,恶季孙宿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二年-译文

第一年、第二年,春天,晋国的君主派韩起前来访问。

夏天,鲁国的叔弓前往晋国。

秋天,郑国杀害了自己的大夫公孙黑。

冬天,鲁国的君主前往晋国,到了黄河就返回了。鲁国的君主因为耻于前往晋国,所以假装生病。

季孙宿前往晋国。

鲁国的君主前往晋国时未能进入,而季孙宿前往晋国时却能够进入,因此对季孙宿产生了厌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二年-注解

晋侯:晋国的国君,这里的晋侯指的是晋国的君主。

韩起:晋国的大夫,此处的韩起是晋国的大夫之一,受晋侯派遣出使。

聘:访问、聘问,指派遣使者访问他国。

叔弓:鲁国的大夫,此处的叔弓是鲁国的大夫,前往晋国。

郑:指郑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大夫:古代诸侯国中的高级官员,相当于现代的部长或大臣。

公孙黑:郑国的大夫,被郑国所杀。

公:指鲁国的君主,此处的公即鲁国的国君。

河:指黄河,中国古代重要的河流之一。

耻:感到羞耻,这里指因为某种原因感到羞耻。

疾:疾病,这里指身体不适。

季孙宿:鲁国的大夫,此处的季孙宿是鲁国的大夫之一,前往晋国。

恶:讨厌、不喜欢,这里指讨厌季孙宿。

不得入:未能进入,指未能进入晋国。

得入:能够进入,指能够进入晋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二年-评注

一、二年,春,晋侯使韩起来聘。

此句开篇点明了时间背景,‘一、二年’指的是鲁国的年号,表明这段历史发生在鲁国的第一年或第二年。‘春’字则点明了季节,春天的到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晋侯使韩起来聘’中的‘晋侯’指的是晋国的国君,‘使’字表明了派遣之意,‘韩起’是晋国的大夫,‘起聘’则是指前来鲁国进行友好访问。这句话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外交活动,体现了当时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礼仪。‘聘’字的使用,也体现了古代礼仪文化对国家交往的重视。

二、夏,叔弓如晋。

‘夏’字再次点明了时间,表明这一事件发生在夏季。‘叔弓’是鲁国的一位大夫,‘如晋’则是指他前往晋国。这句话描述了鲁国与晋国之间的交往,叔弓的出使可能涉及外交使命或是两国间的其他事务。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人员往来频繁,外交关系复杂。

三、秋,郑杀其大夫公孙黑。

‘秋’字表明了时间,‘郑’指的是郑国,‘杀’字则揭示了事件的核心内容,郑国杀害了自己的大夫公孙黑。这句话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动荡,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不稳定。

四、冬,公如晋,至河乃复。

‘冬’字点明了时间,‘公’指的是鲁国的国君,‘如晋’表明他前往晋国。然而,‘至河乃复’则说明鲁国国君在抵达黄河之后便返回了,没有完成他的使命。这里的‘河’可能指的是黄河,作为古代中国的母亲河,它也象征着国界。这句话暗示了鲁国国君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实现其外交目的,可能是由于外交失败或是国内政治压力。

耻如晋,故着有疾也。

这句话是对上句‘公如晋,至河乃复’的解释。‘耻如晋’意味着鲁国国君因为未能完成使命而感到羞耻,‘故着有疾也’则说明他因此病倒了。这句话揭示了个人情感与国家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君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季孙宿如晋。

‘季孙宿’是鲁国的一位大夫,‘如晋’表明他前往晋国。这句话继续描述了鲁国与晋国之间的交往,季孙宿的出使可能有着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外交任务。

公如晋而不得入,季孙宿如晋而得入,恶季孙宿也。

这句话通过对比鲁国国君和季孙宿的晋国之行,揭示了两者不同的待遇。‘公如晋而不得入’意味着鲁国国君未能进入晋国,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受到了阻碍。而‘季孙宿如晋而得入’则说明季孙宿成功进入了晋国。‘恶季孙宿也’表明鲁国国君对季孙宿的这种待遇感到不满。这句话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不公和腐败。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二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13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