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九年

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九年-原文

一、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

二、许迁于夷。

三、夏,四月,陈火。

国曰灾,邑曰火。火不志,此何以志?闵陈而存之也。

四、秋,仲孙貜如齐。

五、冬,筑郎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九年-译文

一、在第九个年头,春天,鲁国的叔弓在陈国与楚国的国君会面。

二、许国迁移到了夷地。

三、夏天,四月,陈国发生了火灾。

国家发生灾害称为‘灾’,城邑发生火灾称为‘火’。火灾通常不在史书中记载,但这次为什么记载了呢?这是因为同情陈国,所以记录下来。

四、秋天,仲孙貜前往齐国。

五、冬天,修建了郎囿(郎囿:一种供狩猎或娱乐的园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九年-注解

九年:指鲁国历史上的一年,这里的‘九年’通常指的是鲁国国君在位的第九个年头。

春:春季,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

叔弓:人名,叔弓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

楚子:楚国的国君,楚子是对楚国国君的尊称。

会:会合,聚会。

陈:地名,这里指陈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

许:地名,这里指许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

迁:迁移,搬移。

夷:地名,这里指夷地,可能是指许国迁移的目的地。

夏:夏季,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炎热、生长旺盛的季节。

四月:指农历四月,春季的最后一个月份。

陈火:陈国发生火灾。

国:国家,指整个国家。

灾:灾害,指自然或人为造成的损失。

邑:城邑,指城市或城镇。

志:记载,记录。

闵:怜悯,同情。

存:保存,保留。

仲孙貜:人名,仲孙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大夫。

如:到,往。

齐:地名,指齐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冬:冬季,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寒冷、万物凋零的季节。

筑:建造。

郎囿:郎囿是指为贵族子弟或官员子弟提供狩猎、游乐的园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九年-评注

一、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

此句描述了周朝时期,九年春季,鲁国的叔弓与楚国的楚子于陈地会盟的历史事件。‘会’字体现了当时国家间外交的常态,‘会盟’一词更是强调了双方关系的正式性和重要性。‘陈’作为会盟的地点,可能是因为其在当时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和对双方的均势考虑。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以及会盟这种外交手段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稳定局势中的重要作用。

二、许迁于夷。

这句话记载了许国将国都迁移至夷地的历史事件。‘迁’字表明了国都的迁移,‘夷’则指明了迁移的目的地。这一事件可能由于许国内部政治动荡、战争威胁或其他原因导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国家在面临生存危机时的无奈选择,以及地理环境、政治因素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三、夏,四月,陈火。

‘夏’字指明了时间,‘四月’则具体到了月份。‘陈火’指的是陈国发生火灾。‘国曰灾,邑曰火’说明在古代,火灾被视为国家的大事,故以‘灾’称呼;而邑(即城邑)发生火灾则称为‘火’。‘火不志,此何以志?闵陈而存之也。’这句话表明,虽然火灾在当时被视为重要事件,但由于某种原因,并没有在史书中记载。作者在此提出疑问,并解释说这是为了同情陈国而特意保留的记载。这反映了古代史官在记录历史事件时的主观性和对国家、人民的关怀。

四、秋,仲孙貜如齐。

这句话描述了鲁国仲孙貜在秋季前往齐国的历史事件。‘秋’字表明了时间,‘仲孙貜’是鲁国的一位官员,‘如’表示前往。这句话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人员往来,以及官员出使的常态。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官员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五、冬,筑郎囿。

‘冬’字指明了时间,‘筑’表示建造,‘郎囿’指的是郎国的园林。这句话描述了在冬季,郎国建造园林的历史事件。‘囿’在古代是指皇家园林或贵族园林,建造园林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阶层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园林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园林建设对环境美化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昭公-九年》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1611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