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文公-十二年-原文
一、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
二、杞伯来朝。
三、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其曰子叔姬,贵也,公之母姊妹也。其一传曰,许嫁,以卒之也。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
四、夏,楚人围巢。
五、秋,滕子来朝。
六、秦伯使术来聘。
七、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
不言及,秦、晋之战已亟,故略之也。
八、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
称帅师,言有难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译文
一、在十二年的春天,周王正月的时候,郕国的国君前来投奔。
二、杞国的国君前来朝见。
三、二月,庚子这一天,子叔姬去世了。称她为子叔姬是因为她身份尊贵,是国君的母亲的姐妹。另一种说法是,她原本许配了婚事,但不幸去世了。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成为成年人;男子三十岁结婚。女子十五岁许配给人,二十岁出嫁。
四、夏天,楚国人包围了巢国。
五、秋天,滕国的国君前来朝见。
六、秦国的国君派遣使者来聘。
七、冬天,十二月的戊午这一天,晋国人和秦国人在河曲进行战斗。没有详细记载这场战斗,因为秦晋之间的战争已经频繁发生,所以这里只是简略提及。
八、季孙行父率领军队去修筑城墙,包括诸城和郓城。称他帅师,是因为这里提到了有困难的任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注解
王正月:指周王朝的历法,每年正月为王的正朔,这里表示以王的年号作为纪年。
郕伯来奔:郕伯,指郕国的国君,来奔表示他前来朝见周王。
杞伯来朝:杞伯,指杞国的国君,来朝表示他前来朝见周王。
子叔姬:子叔姬,指鲁国国君的母亲或姐妹,因为是在描述去世的情况,所以使用尊称。
公之母姊妹:公,指鲁国国君,母姊妹即他的母亲或姐妹。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成为正式的成年人。
列:指在成年后可以进入社会,参与政治和军事活动。
娶:指男子结婚。
许嫁:指女子被许配给人。
夏:指一年中的夏季。
楚人围巢:楚人,指楚国的军队,围巢表示他们包围了巢国。
滕子来朝:滕子,指滕国的国君,来朝表示他前来朝见周王。
秦伯使术来聘:秦伯,指秦国的国君,使术来聘表示他派遣使者来访问或求婚。
晋人、秦人战于河曲:晋人和秦人,分别指晋国和秦国的军队,战于河曲表示他们在河曲地区发生战斗。
不言及:指没有详细记载。
秦、晋之战已亟:亟,急迫的意思,这里表示秦晋之战已经非常紧迫。
故略之也:因此简略地记载。
季孙行父:季孙行父,鲁国的大夫,帅师城诸及郓表示他率领军队去筑城。
帅师:帅,率领;师,军队,这里指率领军队。
有难:指有军事行动或需要保卫的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评注
一、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
此句记载了鲁国十二年春季,周王正月时,郕伯前来投奔鲁国。‘十有二年’是对时间的记录,‘春’、‘王正月’表明了时间背景和政权关系。‘郕伯来奔’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郕伯作为一国之君,选择投奔鲁国,可能是因为郕国面临危机,或是出于对鲁国的信任和依赖。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盟与冲突,也体现了鲁国在当时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二、杞伯来朝。
杞伯来朝,表明杞国国君前来鲁国朝贡。‘来朝’一词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朝贡体系,即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臣服与贡献。这一记载反映了鲁国作为周王朝的诸侯国,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三、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此句记载了鲁国二月庚子日,子叔姬去世。‘子叔姬’是鲁国公的母姊妹,因此被称为‘贵’。她的去世被特别提及,可能是因为她在鲁国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一传曰,许嫁,以卒之也’表明她可能是在出嫁前去世,这也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婚姻观念。
四、夏,楚人围巢。
此句记载了夏季,楚国围攻巢国。‘楚人围巢’反映了春秋时期楚国对周边国家的扩张与侵略,同时也揭示了巢国在当时的政治、军事地位。
五、秋,滕子来朝。
‘秋’、‘滕子来朝’表明了滕国国君在秋季前来鲁国朝贡。这一事件再次体现了鲁国在当时的政治影响力,以及诸侯国之间的朝贡关系。
六、秦伯使术来聘。
‘秦伯使术来聘’记载了秦国国君派遣使者前来鲁国聘问。这表明秦国对鲁国的重视,以及两国之间的外交互动。
七、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于河曲。
此句记载了冬季十二月戊午日,晋国与秦国在河曲地区发生战争。‘不言及,秦、晋之战已亟,故略之也’说明这场战争虽然发生,但在记载中并未详细描述,可能是因为战争频繁,史料记载有所省略。
八、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
‘季孙行父帅师城诸及郓’记载了季孙行父率领军队修筑城池于诸及郓。‘称帅师’表明这是一次军事行动,‘言有难也’则揭示了修筑城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防御外敌或是应对内部危机。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军事竞争与防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