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谷梁(约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学者,擅长历史与政治的解读。与公羊学派并立,谷梁传是儒家经典之一,对《春秋》有独特的解释方式。谷梁注重礼仪和政治道德的结合,强调历史的教育功能。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内容简要:《谷梁传》是《春秋》的另一部重要注解,专门解释和注释《春秋》中的事件和背景。与《公羊传》相比,《谷梁传》更侧重于政治、军事及伦理的联系,深入探讨了春秋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如何通过礼制来维持国家的稳定。书中通过详尽的历史叙述和对比,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治理所采取的策略。谷梁传不仅提供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解读,也对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探讨。作为《春秋》的三大传之一,《谷梁传》对后代的儒学和史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定公-六年-原文
一、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二、二月,公侵郑。
三、公至自侵郑。
四、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
五、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
六、冬,城中城。
城中城者,三家张也。
或曰,非外民也。
七、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定公-六年-译文
六年春天,周王正月,癸亥日,郑国的游速带领军队灭亡了许国,把许国的国君斯带回了郑国。
二月,鲁国的国君进攻郑国。
鲁国的国君从进攻郑国的地方回来。
夏天,鲁国的季孙斯和仲孙何忌前往晋国。
秋天,晋国人逮捕了宋国的使者乐祁犁。
冬天,鲁国在城内修筑城墙。
城内修筑城墙的事情,是三家(鲁国的季孙、仲孙、孟孙三家)共同发起的。有人说,这不是外来的民众。
季孙斯和仲孙忌带领军队围攻郓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定公-六年-注解
六年:指鲁国历史纪年的第六年,即鲁宣公六年。
春:指春季,古代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
王正月:指周王的正月,古代以农历正月为岁首,称为王正月。
癸亥:指干支纪年法中的癸亥日,一种古老的纪日方式。
郑游速:郑国的一位将领,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帅师:率领军队。
灭许:消灭许国,许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许男斯:许国的国君,男是爵位,斯是人名。
公:指鲁国的国君,此处可能指鲁宣公。
侵郑:侵犯郑国,即鲁国对郑国进行军事行动。
至自侵郑:从侵犯郑国的地方返回。
季孙斯:鲁国的一位大夫,季孙是姓,斯是人名。
仲孙何忌:鲁国的另一位大夫,仲孙是姓,何忌是人名。
如晋:前往晋国,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晋人:晋国的人。
执:逮捕。
宋行人乐祁犁:宋国派往他国的使者乐祁犁。
城中城:在城内又修筑城墙。
三家张:指鲁国三大贵族季孙、仲孙、孟孙。
或曰:有人说。
非外民也:不是外来的民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谷梁传-定公-六年-评注
一、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游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
此句记载了鲁国六年的春季,按照周王朝的历法,正月癸亥这一天,郑国的将领游速率领军队灭掉了许国,并将许国的国君许男斯带回。这段历史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战争与兼并,郑国作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军事力量在当时颇为强大。‘帅师’一词体现了古代军队的指挥与行动,而‘灭许’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国破家亡的悲剧。许国的灭亡,也预示着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的局面。
二、二月,公侵郑。
这句话说明了鲁国在二月对郑国发起了侵略。‘公’指的是鲁国的国君,‘侵’则表示入侵。这一记载表明鲁国在春秋时期也参与到了诸侯国的争霸之中,与郑国之间的矛盾可能源于领土争端、资源分配或是政治联盟等因素。‘侵郑’这一行为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三、公至自侵郑。
此句记载了鲁国国君从侵略郑国的行动中返回。‘至’表示到达,‘自’则表示从。这句话简洁地描述了国君的行踪,同时也暗示了鲁国此次侵略行动的短暂与不果。
四、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
这句话讲述了夏季,鲁国的两位大夫季孙斯和仲孙何忌前往晋国。‘如’表示前往,‘晋’则是晋国的简称。季孙斯和仲孙何忌作为鲁国的官员,他们的出使可能旨在寻求晋国的支持,或是为了与晋国进行外交谈判,以维护鲁国的利益。
五、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犁。
此句描述了秋季,晋国拘捕了宋国的行人乐祁犁。‘执’表示拘捕,‘行人’是古代官职,负责外交事务。这一事件揭示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外交斗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同时也反映了晋国在当时的外交和军事上的强势地位。
六、冬,城中城。
这句话记载了冬季,鲁国在城内修建城墙。‘城中城’指的是在城内再建一道城墙,可能是为了加强城防,应对可能的外敌入侵。‘三家张也’则表明这一行动是由鲁国的三家贵族(季孙、仲孙、孟孙)共同发起的。这一记载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贵族权力的膨胀,以及他们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七、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此句讲述了季孙斯和仲孙忌率领军队围攻郓国。‘帅师’表示率领军队,‘围’则是包围。这一行动可能是为了扩张领土,或是为了打击敌对势力。郓国的地理位置可能位于鲁国附近,因此这场战争与鲁国的利益密切相关。这句话也体现了春秋时期战争频繁、领土争夺激烈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