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十一年-原文
一、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叔弓如宋。
二、葬宋平公。
三、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
楚子虔何以名?绝。
曷为绝之?为其诱封也。
此讨贼也,虽诱之则曷为绝之?怀恶而讨不义,君子不予也。
四、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
五、五月甲申,夫人归氏薨。
六、大搜于比蒲。
大搜者何?简车徒也。
何以书?盖以罕书也。
七、仲孙貜会邾娄子盟于侵羊。
八、秋,季孙隐如会晋韩起、齐国酌、宋华亥、卫北宫佗、郑轩虎、曹人、杞人于屈银。
九、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齐归。
齐归者何?昭公之母也。
十、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
此未踰年之君也,其称世子何?不君灵公不成其子也。
不君灵公,则曷为不成其子?诛君之子不立,非怒也,无继也。
恶乎用之?用之防也。
其用之防奈何?盖以筑防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十一年-译文
一、鲁国在十一年春天,鲁国的叔弓前往宋国。
二、宋国的平公被安葬。
三、夏天的四月丁巳日,楚国的子虔诱骗蔡国的国君般,并在申地将其杀害。子虔为什么被称为‘绝’?因为他诱骗蔡侯般去封地。这是对叛贼的讨伐,即使是被诱骗,为什么还要称呼他为‘绝’?因为怀有恶意去讨伐不义之人,君子是不会同意的。
四、楚国的公子弃疾率领军队围攻蔡国。
五、五月的甲申日,夫人归氏去世。
六、在比蒲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搜查。大规模搜查是什么?是为了检阅战车和步兵。为什么记录在史书中?因为这种事情很少见。
七、仲孙貜与邾娄国的国君在侵羊地结盟。
八、秋天,季孙隐如与晋国的韩起、齐国的国君酌、宋国的华亥、卫国的北宫佗、郑国的轩虎、曹国的人、杞国的人一起在屈银地会面。
九、九月的己亥日,安葬了我们的小君齐归。
齐归是谁?是鲁昭公的母亲。
十、冬天的十一个月丁酉日,楚国的军队灭亡了蔡国,抓住了蔡国的世子并将其带回,使用了他的力量。
这个世子还未成年,为什么称他为‘世子’?因为如果不承认灵公为君,就不能成为他的儿子。不承认灵公为君,为什么不能成为他的儿子?因为诛杀国君的儿子而不立新君,并不是出于愤怒,而是因为没有继承人。如何使用他的力量?是用来筑防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十一年-注解
十有一年:指鲁国鲁成公的第十一年,即公元前582年。
春王正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正月。
叔弓:鲁国大夫叔弓的名字。
宋:古国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一带。
葬宋平公:为宋国的平公举行葬礼。
夏四月丁巳:夏季的第四个月,即农历的四月初七。
楚子虔:楚国的国君,子是古代君主的称号,虔是他的名字。
诱:引诱。
蔡侯般:蔡国的国君。
申: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绝:断绝关系。
诱封:用引诱的手段来封赏。
此讨贼也:这是在讨伐叛贼。
怀恶而讨不义:心中怀有恶念而去讨伐不义之人。
君子不予也:君子不会同意这种做法。
楚公子弃疾:楚国的公子,弃疾是他的名字。
帅师围蔡:率领军队包围蔡国。
夫人归氏:鲁国夫人,姓归。
薨:古代对诸侯、大夫等高级官员去世的称呼。
大搜:大规模的搜查或检阅。
比蒲: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一带。
简车徒:挑选车辆和步兵。
邾娄子:邾娄国的国君之子。
侵羊: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济宁市一带。
晋韩起:晋国的韩起,韩是他的姓氏,起是他的名字。
齐国酌:齐国的国君。
宋华亥:宋国的华亥,华是他的姓氏,亥是他的名字。
卫北宫佗:卫国的北宫佗,北宫是他的姓氏,佗是他的名字。
郑轩虎:郑国的轩虎,轩是他的姓氏,虎是他的名字。
曹人:曹国的人。
杞人:杞国的人。
屈银: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我小君齐归:我们的小君主齐归,指的是鲁国的齐归。
世子:古代诸侯的儿子,继承父亲爵位的人。
未踰年之君:未满一年的君主。
防:防御措施,这里指筑造防御工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十一年-评注
一、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叔弓如宋。
此句开篇点明时间,‘十有一年’指鲁国历史上的第十一年,‘春王正月’则表示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的正月。‘叔弓如宋’则记录了鲁国叔弓访问宋国的历史事件。‘如’字在此处有前往、到达之意,表明叔弓的出行是一种外交行为,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交往与互动。
二、葬宋平公。
此句记载了宋平公的葬礼。‘葬’字表明这是一次葬礼仪式,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死者的尊重和悼念。宋平公作为一国之君,其葬礼的记录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地位和礼仪制度。
三、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
此句描述了楚国子虔诱杀蔡侯般的事件。‘夏四月丁巳’是具体的日期,‘楚子虔’是楚国的一位公子,‘诱’和‘杀’则分别表示了子虔的行为。这段记载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残酷的战争现实。‘绝’字用于描述子虔的行为,‘绝’在此处有绝交、断绝关系之意,表明子虔因为诱杀蔡侯般而与蔡国断绝了关系。
四、楚公子弃疾帅师围蔡。
此句记载了楚公子弃疾率领军队围攻蔡国的历史事件。‘帅师’表示弃疾担任了军队的统帅,‘围蔡’则表明了战争的性质。这一事件进一步展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残酷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
五、五月甲申,夫人归氏薨。
此句记录了鲁国夫人归氏的去世。‘夫人’指鲁国的国君夫人,‘薨’是古代对贵族去世的尊称。这一记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贵族去世的重视和哀悼。
六、大搜于比蒲。
此句描述了在比蒲进行的大搜活动。‘大搜’是一种军事演习,目的是为了检验军队的战斗力。‘简车徒’表示在演习中检验了车辆和步兵的素质。‘何以书?盖以罕书也’解释了为何要记录这一事件,因为这种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在当时并不常见,所以值得记录。
七、仲孙貜会邾娄子盟于侵羊。
此句记载了鲁国仲孙貜与邾娄子会盟于侵羊的历史事件。‘会’表示会面,‘盟’则表示结盟。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结盟来维护关系和利益。
八、秋,季孙隐如会晋韩起、齐国酌、宋华亥、卫北宫佗、郑轩虎、曹人、杞人于屈银。
此句描述了季孙隐如与其他诸侯国代表在屈银举行会盟的历史事件。‘秋’表示会盟的时间,‘会’和‘盟’分别表示会面和结盟。这一事件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通过会盟来协调关系和解决争端。
九、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齐归。
此句记录了鲁国小君齐归的葬礼。‘小君’是对诸侯国国君的尊称,‘葬’表示葬礼。这一记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国君的尊重和悼念。
十、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用之。
此句描述了楚国灭蔡国并执蔡世子归国的历史事件。‘冬十有一月丁酉’是具体的日期,‘灭’和‘执’分别表示了楚国的军事行动。‘用之’表示楚国将蔡世子作为人质使用。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战争的残酷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手段。
‘此未踰年之君也,其称世子何?不君灵公不成其子也。不君灵公,则曷为不成其子?诛君之子不立,非怒也,无继也。恶乎用之?用之防也。其用之防奈何?盖以筑防也。’这一段是对前文所描述的楚师灭蔡事件的进一步阐释。‘未踰年之君’指的是蔡国的世子,‘不君灵公’则表示蔡灵公未能成为合格的君主,导致其子无法继承王位。‘诛君之子不立’表明蔡灵公的子嗣被诛杀,没有合适的继承人。‘用之防’表示楚国将蔡世子作为人质是为了防止蔡国再次崛起。‘盖以筑防也’则说明楚国的这种做法是为了通过筑防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一段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