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九年-原文
一、九年。
春,叔弓会楚子于陈。
二、许迁于夷。
三、夏四月,陈火。
陈已灭矣,其言陈火何?存陈也,曰存陈悕矣!
曷为存陈?灭人之国,执人之罪人,杀人之贼,葬人之君,若是则陈存悕矣!
四、秋,仲孙貜如齐。
五、冬,筑郎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九年-译文
一、过了九年。春天,鲁国的叔弓在陈国与楚国的国君会面。
二、许国迁移到了夷地。
三、夏天四月,陈国发生火灾。
陈国已经被灭亡了,为什么还说陈国发生了火灾?这是为了保留陈国的名义,说是为了保留陈国的祭祀!为什么要保留陈国?是因为消灭了别人的国家,抓住了别人的罪人,处死了别人的盗贼,安葬了别人的君主,如果是这样,那么陈国就通过祭祀的方式得到了保留!
四、秋天,鲁国的仲孙貜前往齐国。
五、冬天,修筑了郎囿(郎囿:一种园林或游乐场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九年-注解
九年:指鲁国历史上的一年,古代中国以年号纪年,此处‘九年’即鲁国第九个年号年份。
春:春季,指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按二十四节气划分,通常指立春至惊蛰之间。
叔弓:人名,此处可能指鲁国的一位大夫。
楚子:指楚国的君主,古代中国诸侯国之一的楚国国君。
会:会合,相聚。
陈:地名,古代国名,后成为县名,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
许:地名,古代国名,后成为县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
迁于夷:指许国迁移到夷地,夷在此指边远之地。
夏四月:夏季的第四个月,即农历四月。
陈火:陈国发生火灾。
已灭矣:已经灭亡了。
存陈:保存陈国,使陈国不灭。
悕:同“悌”,指兄弟间的友爱。
曷为存陈:为什么保存陈国?
执人之罪人:逮捕别人的罪人。
杀人之贼:杀死别人的盗贼。
葬人之君:安葬别人的君主。
若是则陈存悕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陈国就能够保存,兄弟间的友爱也就实现了。
秋:秋季,指一年中的第三个季节,按二十四节气划分,通常指立秋至霜降之间。
仲孙貜:人名,此处可能指鲁国的一位大夫。
如齐:前往齐国。
冬:冬季,指一年中的第四个季节,按二十四节气划分,通常指立冬至大寒之间。
筑郎囿:修建郎囿,郎囿是古代供贵族游猎的地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昭公-九年-评注
一、九年。春,叔弓会楚子于陈。
此句记载了鲁国与楚国在陈国的一次会盟。‘九年’指的是鲁国历法中的第九年,即公元前546年。‘叔弓’是鲁国的一位大夫,‘楚子’指的是楚国的国君。‘会’字表明了两国之间的正式会晤,‘于陈’则指明了会盟的地点在陈国。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外交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国际政治中联盟与对抗的常态。会盟的举行,可能是为了协调两国关系,共同应对其他诸侯国的威胁,或者是就某些具体事务进行协商。
二、许迁于夷。
‘许’指的是许国,‘迁于夷’意味着许国将国都迁移到了夷地。这一举动可能是由于许国内部政治动荡,或者是受到周边诸侯国的压力。‘夷’在此可能指的是许国周边的一个地区,也可能是对许国国都的贬称。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的迁徙现象,以及当时政治动荡和领土变动的不确定性。
三、夏四月,陈火。陈已灭矣,其言陈火何?存陈也,曰存陈悕矣!曷为存陈?灭人之国,执人之罪人,杀人之贼,葬人之君,若是则陈存悕矣!
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陈国被火焚毁的事件。‘夏四月’指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陈火’则直接点明了陈国遭受火灾的事实。‘陈已灭矣’表明陈国已经灭亡。作者接着提出疑问:‘其言陈火何?’即为何要记载陈国的火灾。作者认为这是为了‘存陈’,即为了保存陈国的记忆。‘存陈悕矣’中的‘悕’字,意为怀念、哀悼。作者进一步解释了‘存陈’的原因,即陈国虽然被灭,但其行为符合正义,如‘灭人之国,执人之罪人,杀人之贼,葬人之君’,这些行为体现了对正义的维护和对君王的尊重,因此应当被怀念。
四、秋,仲孙貜如齐。
‘秋’字表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仲孙貜’是鲁国的一位大夫,‘如齐’则表示他前往齐国。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人员的流动,以及外交使节的往来。仲孙貜的出使可能是为了处理两国之间的某些事务,或者是进行外交协调。
五、冬,筑郎囿。
‘冬’字再次表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筑郎囿’则指的是在郎地建造囿园。囿园是古代帝王或贵族的园林,用于狩猎、游乐。此句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对园林建筑的重视,以及贵族阶层的生活情趣。同时,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