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0年),春秋时期鲁国的学者,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公羊在中国儒学中以其对《春秋》的解读而闻名,主张政治与道德的统一。
年代: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
内容简要:《公羊传》是公羊学派对《春秋》一书的解释与注解,是儒家经典之一。《春秋》原本是简短的历史记载,而《公羊传》则通过详细的注解阐述了《春秋》中的政治、道德、伦理等内容。公羊传强调《春秋》所体现的历史教训与政治警示,主张君主应重视道德与礼仪。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理念,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公羊传》与《左传》《谷梁传》并列为三大春秋传之一,对后世的儒家经典解释与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成公-二年-原文
一、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二、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
三、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郄克、卫孙良夫、曹公子手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
曹无大夫,公子手何以书?忧内也。
四、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
君不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获也。其佚获奈何?师还齐侯,晋郄克投戟逡巡再拜稽首马前。逢丑父者,顷公之车右也,面目与顷公相似,衣服与顷公相似,代顷公当左。使顷公取饮,顷公操饮而至,曰:“革取清者。”顷公用是佚而不反。逢丑父曰:“吾赖社稷之神灵,吾君已免矣。”郄克曰:“欺三军者,其法奈何?”曰:“法斮。”于是斮逢丑父。己酉,及齐国佐盟于袁娄。曷为不盟于师而盟于袁娄?前此者,晋郄克与臧孙许同时而聘于齐。萧同侄子者,齐君之母也,踊于棓而窥客,则客或跛或眇,于是使跛者迓跛者,使眇者迓眇者。二大夫出相与踦闾而语,移日然后相去。齐人皆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二大夫归,相与率师为鞌之战,齐师大败。
齐侯使国佐如师,郄克曰:“与我纪侯之甗,反鲁、卫之侵地,使耕者东亩,且以萧同侄子为质,则吾舍子矣。”国佐曰:“与我纪侯之甗,请诺。反鲁、卫之侵地,请诺。使耕者东亩,是则土齐也。萧同侄子者,齐君之母也。齐君之母,犹晋君之母也,不可。请战,壹战不胜请再,再战不胜请三,三战不胜,则齐国尽子之有也,何必以萧同侄子为质?”揖而去之。
郄克鲁、卫之使,使以其辞而为之请,然后许之。
逮于袁娄而与之盟。
五、八月壬午,宋公鲍卒。
六、庚寅,卫侯遬卒。
七、取汶阳田。
汶阳田者何?鞌之赂也。
八、冬,楚师、郑师侵卫。
九、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十、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娄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此楚公子婴齐也,其称人何?得一贬焉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成公-二年-译文
一、两年前的春天,齐国的国君进攻了我国的北部边境。
二、夏天的四月丙戌日,卫国的孙良夫率领军队与齐国的军队在新筑进行战斗,卫国的军队大败。
三、六月的癸酉日,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率领军队与晋国的郄克、卫国的孙良夫、曹国的公子手以及齐国的国君在鞌地进行战斗,齐国的军队再次大败。曹国没有大夫,公子手为什么被记录在战功里?是因为他担忧国内的事情。
四、秋天的七月,齐国的国君派国佐前往军队。己酉日,与国佐在袁娄结盟。国君不派遣大夫,那这次国佐的出使是按照大夫的权限吗?这是因为齐国取得了胜利。那齐国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军队回到齐国后,晋国的郄克将戟投掷在地上,徘徊在马前再次跪拜并磕头。逢丑父是齐顷公的车夫,他的面貌和齐顷公相似,衣服也相似,他代替齐顷公站在左边。让齐顷公去取饮料,齐顷公拿着饮料回来,说:‘拿干净的来。’齐顷公因此得以逃脱而没有回来。逢丑父说:‘我依赖国家的神灵,我的君主已经免于难了。’郄克说:‘欺骗三军的人,按照法律应该怎么办?’回答说:‘按照法律应该斩首。’于是斩杀了逢丑父。己酉日,与齐国的国佐在袁娄结盟。为什么不在军队那里结盟而是在袁娄呢?之前,晋国的郄克和臧孙许同时出使齐国。萧同侄子是齐君的母亲,她从门缝中偷看客人,发现客人有的跛脚有的瞎眼,于是她让跛脚的人迎接跛脚的人,让瞎眼的人迎接瞎眼的人。两位大夫出来后相互在门口交谈,过了一整天才分开。齐国人都说:‘麻烦的开始一定是从这里开始的!’两位大夫回国后,一起率领军队参加了鞌之战,齐国的军队大败。齐国的国君派国佐前往军队,郄克说:‘如果你们把纪侯的甑子给我,退还鲁国和卫国的被侵占的土地,让耕者在东边耕种,并且用萧同侄子作为人质,那么我就放你们一马。’国佐说:‘把纪侯的甑子给我,我答应。退还鲁国和卫国的被侵占的土地,我也答应。让耕者在东边耕种,这就是土地归齐了。萧同侄子是齐君的母亲,齐君的母亲就像晋君的母亲一样,这是不可以的。请战斗,如果一仗不胜就再打一仗,再不胜就再打一仗,如果三仗不胜,那么整个齐国就都是你的了,何必用萧同侄子作为人质呢?’他行礼后离开了。郄克接见了鲁国和卫国的使者,让他们带着这些话去请求,然后才答应。直到袁娄才与他们结盟。
五、八月的壬午日,宋国的国君鲍去世。
六、庚寅日,卫国的国君遬去世。
七、夺取了汶阳的田地。
汶阳的田地是什么?是鞌之战中齐国的贿赂。
八、冬天,楚国的军队和郑国的军队侵犯卫国。
九、十一个月,鲁国的国君在蜀地与楚国的公子婴齐会面。
十、丙申日,鲁国的国君与楚国人、秦国人、宋国人、陈国人、卫国人、郑国人、齐国人、曹国人、邾娄国人、薛国人、鄫国人盟约于蜀地。
这个楚国的公子婴齐,为什么称他为‘人’?这是因为他得到了一个贬低的称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成公-二年-注解
齐侯:齐国的君主,侯是古代对诸侯的尊称。
北鄙:边境地区,鄙指边远的地方。
卫孙良夫:卫国的将领孙良夫。
新筑: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季孙行父:鲁国的将领季孙行父。
臧孙许:鲁国的将领臧孙许。
叔孙侨如:鲁国的将领叔孙侨如。
公孙婴齐:鲁国的将领公孙婴齐。
晋郄克:晋国的将领郄克。
曹公子手:曹国的公子手。
鞌: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大夫:古代官职,指高级官员。
国佐:齐国的官员国佐。
袁娄: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佚获:佚指逃脱,获指捕获。
顷公:齐国的君主,顷是谥号。
逢丑父:齐国的官员逢丑父。
社稷:古代国家或家族的象征,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三军:古代军队的编制,通常指上、中、下三军。
斮:古代刑罚,指砍断肢体。
纪侯之甗:纪侯的甗,甗是一种古代的炊具。
鲁、卫之侵地:鲁国和卫国的被侵占的土地。
东亩:指东边的田地。
萧同侄子:齐君的母亲萧同侄子。
蜀: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盟:古代的一种外交仪式,双方在神前发誓,以示诚意。
贬:降低等级或地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公羊传-成公-二年-评注
一、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这段文字开篇点明了时间与事件,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齐侯对鲁国的北鄙地区进行侵略的历史事件。‘齐侯’指的是齐国的君主,‘伐’字表明了侵略的意图。‘我北鄙’则指明了侵略的目标。这段文字简洁明了,为后续的战争叙述奠定了背景。
二、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
此句描述了卫国的孙良夫率军与齐军在新的战场新筑交战,结果卫军战败。‘帅师’表示孙良夫带领军队,‘战于新筑’指明了战场位置。‘败绩’则是对战败结果的描述。这句话通过对比双方的实力和结果,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三、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郄克、卫孙良夫、曹公子手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
此句详细描述了多国联军在鞌地与齐军交战,齐军再次战败。‘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等人物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各国的军事力量。‘会’字表明了各国联合抗齐的意图。‘战于鞌’再次指明了战场,‘齐师败绩’则是对战争结果的总结。
曹无大夫,公子手何以书?忧内也。
这句话通过提出疑问,揭示了曹国没有大夫的原因。‘曹无大夫’表明了曹国的政治状况,‘公子手何以书’则是对这种状况的质疑。‘忧内也’则是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认为曹国内部问题重重。
四、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
此句讲述了齐侯派遣国佐前往军队,并在袁娄与国佐结盟。‘使国佐如师’表明了国佐的使命,‘盟于袁娄’则是对结盟地点的描述。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君不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获也。
这句话通过反问,揭示了国佐行使使命的原因。‘君不使乎大夫’指出了国君没有派遣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则是质疑国佐为何要行使使命。‘佚获也’则是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认为国佐行使使命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
五、八月壬午,宋公鲍卒。
此句记录了宋国国君鲍去世的事件。‘宋公鲍’指明了人物和身份,‘卒’字则是对去世这一结果的描述。这段文字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
六、庚寅,卫侯遬卒。
此句记录了卫国国君遬去世的事件。与上一句类似,‘卫侯遬’指明了人物和身份,‘卒’字则是对去世这一结果的描述。
七、取汶阳田。
此句描述了鲁国夺取汶阳田的历史事件。‘取’字表明了夺取的意图,‘汶阳田’则是被夺取的对象。
八、冬,楚师、郑师侵卫。
此句讲述了楚国和郑国联合侵略卫国的历史事件。‘楚师、郑师’指明了侵略者,‘侵卫’则是对侵略行为的描述。
九、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此句描述了鲁国国君与楚国公子婴齐在蜀地会面的历史事件。‘公会’表明了会面的性质,‘楚公子婴齐’指明了会面的人物。
十、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娄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此句详细描述了多国在蜀地结盟的历史事件。‘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娄人、薛人、鄫人’列举了参与结盟的国家和人物,‘盟于蜀’则是对结盟地点的描述。
此楚公子婴齐也,其称人何?得一贬焉尔。
这句话通过提问,揭示了楚公子婴齐在多国联盟中的地位。‘此楚公子婴齐也’指明了人物,‘其称人何’则是质疑他在联盟中的地位。‘得一贬焉尔’则是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认为楚公子婴齐在联盟中的地位有所降低。